第四章 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合集下载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衡量产业结构演进水平或高度的标准。
2.相似性系数法
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
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公式为:
=
σ
=1
2 2
σ
=1
(4.1)
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 表示产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
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
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
=

=1 )/

2

=1 σ=1 )/
(4.11)
>1,说明i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
较强的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关联产业
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
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
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组成情况。

在现代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作为主题,通过分析和探讨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演变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征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组成情况。

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第一,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二,产业结构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具有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演变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会发生改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对产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政策因素主要指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第四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调整会影响资源配置、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经济现象。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

第五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1-3章第一章导论(教材)▲产业的含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二节产业分类(只限教材中的,在PPT中有);▲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第三节产业发展(PPT)产业发展的含义: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周期(内容比较多,见PPT中的蓝色字体部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第三章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含义:指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次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雁行发展模式:技术和资金限制(工业后发国家)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教材或PPT):▲全球化的含义: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离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制约。

▲全球化的动因: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PPT或教材P43):(1)带来新机遇:第一,提供了更多引进技术及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加速推进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二,广泛参加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到一些规则上的优惠待遇,为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全文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全文

优点: ① 在转型初期能够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联
系,工作难度较小 ②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长,推动专业化的
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2)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 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 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休斯敦市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 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 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 政策有力支持。
困难与挑战:如何运用原有基础,发展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群 优势: 转型相对彻底 途径: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3)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先产业延伸,再产业更新,后期 经济实力强大了,区域功能完善后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4)技术突破:技术积累,技术突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5)企业收购:通过国内外企业收购,获取技术或品牌,实现跨越式升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所 占比例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最大
“二、一、三”或“二、 三、一”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渐 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
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3、产业结构高级化 (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 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 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 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第四章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第四章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第五章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 一、农业的产业化Agricultural integrated 农业的产业化 management • 农业的产业化:从农业开始向现代产业转 农业的产业化: 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 化,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可以称 之为农业的产业化。 之为农业的产业化。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 出现在山东。 出现在山东。
•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 、以市场为导向, 况相适应。 况相适应。 • 2、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 2、 会经济资源, 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 生产的经济效益。 生产的经济效益。 • 3、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 、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 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 三、农业生产结构的划分 1、第一层次,广义农业层次划分,包括种 、第一层次,广义农业层次划分, 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大部门。 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大部门。 2、第二层次,各部门内部的划分。 、第二层次,各部门内部的划分。 3、第三层次,按照产品种类和经济用途 、第三层次, 生产和消费)的划分。 (生产和消费)的划分。 •
• 四、农村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Urbanization和小城镇 和小城镇 • (一)农村城市化的定义: 农村城市化的定义: •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农村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人口日益向农村小城镇集中, 人口日益向农村小城镇集中,农村地区日 益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益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农村城市化也 可称为农村城镇化。 可称为农村城镇化。 • *纳瑟姆曲线。 纳瑟姆曲线。 纳瑟姆曲线
• 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 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有机结合起来, 有机结合起来,既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 的矛盾,又延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提高 的矛盾,又延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 提高 了附加值,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 了附加值,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 业竞争力, 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 途径。 途径。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5.瓶颈效应基准 从产业之间的关联看,不能只考虑前向和 后向联系,更应考虑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 重点扶持那些瓶颈制约较大的产业,以减少 瓶颈制约所导致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 常滞存。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6.过密环境基准 这项标准是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于20世纪70年
代针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所提出的选择主导产 业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 率、防止和降低公害的能力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其 着眼点是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 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 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 的绝对高低,而是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 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学 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 业协调发展的状况。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赫希曼基准的理由——后向连锁诱发的非均衡结构的战略选择 1.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资能力差,产业间相互
依存度低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 2.向前连锁难以形成发展的诱导机能,向后连锁的效果则
要强得多。在初级产品(原料等)、中间产品产业未充分发展 的情况下,优先建立从国外进口原件进行组装的最终产品加工 业,可以积累资本,并对其他产业产生关联诱发作用,为中间 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只要国内市场稳定,进口就 会被逐渐取代。
3.许多国家的工业化正是从发展“最后加工”阶段开始, 继而从事中间产品制造,最后发展基本原料工业。

第四章 产业转移

第四章   产业转移

独资企业的优势:
投资者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可以对企业实现严密的控制, 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随时调整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经营活 动,以保证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投资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专利、专有技术、特许权和企业的经营 管理实施严格的保密和垄断,有利于减少知识产权扩散而带来的损失; 投资者独自享有企业经营成果,免除共同投资者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和 利润分成而导致的摩擦和冲突。
第三节 产业转出效应
一、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域的影响
1、产业转移提高了产业规模和产出能力,优化转入区的产业结 构。 2、产业转移带动了技术扩散。 3、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 弊端:
某些竞争力比较低的产业,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入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产 业,就会对本地原有产业产生排挤作用,进而产生垄断。如,美国的可
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垄断了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国内企业几乎丧失了生存能力; 欧洲的菲利普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垄断了某些型号和规格的白炽灯泡。
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缺乏对技术研究 和开发的政策扶持,产业转移就很容易产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依 赖。如,国际上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推动了中国计算机
特许授权经营
是指作为特许人的企业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 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作为被 特许人的其他企业使用,被特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 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维护特许人在合同中所要求的统 一性,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优点:为作为特许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进入目 标市场、迅速扩张资本和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扩展了企业知识资产的价值开发和溢出效应。 缺点:由于双方都是独立的实体,特许人对被特许人的生产 经营活动不能有效进行控制和有效监督,难以防止被特许人可 能超越授权协议所规定范围和期限内泄露或扩散无形资产,同 时也有可能为自己培育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四章 宏观经济产业结构

第四章  宏观经济产业结构
第四章 宏观经济产业结构
• 产业是指宏观经济纵向行业构成。一个 国家产业结构的状况,对该国宏观经济 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影响当前 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增长速度和经 济效益,而且影响未来时期经济持续增 长、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工业现代化的 进程。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管理 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 任务。

• • • •
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 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 业; 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 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 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 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 和警察等。国内考察第三产业只包括前三个层 次,同西方国家进行国际对比时才包括第四层 次。
• 技术进步状况,一般可用技术进步率来 表示。所谓技术进步率,就是指由技术 进步因素所推动的经济(或生产)增长率。 • 技术进步率 • =生产增长率 - α×劳动力增加率 • -(1-α)×资本增加率
日本1952-1961技术进步率分布
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向第 三次产业革命转型的时期,产业结构变化 趋势明显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第三产业大发展。 • 第三产业已成为所有国家最主要的经济 部门。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美国已高达69%,法国为67%,英国为 62%,德国为59%,日本为56%。服务业 发展已实际突破了传统的模式,社会性 服务和对个人的服务等产业部门已渗透 到生产领域,发展为生产服务体系,使 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服务经济 时代。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从市场导向来看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成熟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1957年,克拉克在第三版《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明确地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部门。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等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矿业
服务性产业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三)中外三大产业划分的异同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产出结构 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常见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 劳动力结构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 需求结构
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初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1941年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财产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
*
*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

环评法规第四章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政策

环评法规第四章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政策
»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 状况、 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 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 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 其一,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 给不足而经济相对 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 技术,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 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 到增产减污。
– (2)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 染防治。
– (3)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 (4)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 (1)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 染防治。 –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 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 饮水安全问题。 – 把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小浪底水 库库区及 上游、淮河、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 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 的重点。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 保工作重点。
– 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 – 城市建设应注重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 能保留天
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 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 护城市生态平衡。
• (4)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 –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 的污染; –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 染治理力度。 – 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
–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 决定》(国发[2005]39号)
•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 • 3)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 4)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次)产业——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和 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
流通部门: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应、仓储 生产、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
游、咨询、信息、地质普查 提高科技文化和居民素质部门: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
育、社会福利 为社会公共服务: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
1、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市场机制带动产业结构演进
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政府干预引导产业结构演进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 ——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等手段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佩第—克拉克定理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品种结构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籼改粳 杂粮 花卉园艺 优质果、蔬 乳类 特种水产品
(3)地区结构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节 第二产业及其布局
第二产业,按克拉克分类,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 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组装)业以及高 新技术工业等部门。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形成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
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 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法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法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3)1.1 制定目的与依据 (3)第二章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5)1.1.3 区域布局 (5)1.1.4 产业园区布局 (5)1.1.5 创意设计 (5)1.1.6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6)1.1.7 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 (6)第三章文化创意企业管理 (6)1.1.8 设立条件 (6)1.1.9 设立程序 (6)1.1.10 设立监管 (6)1.1.11 经营原则 (7)1.1.12 经营许可 (7)1.1.13 运营监管 (7)1.1.14 退出条件 (7)1.1.15 退出程序 (7)1.1.16 退出监管 (8)第四章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支持 (8)1.1.17 政策制定 (8)1.1.18 政策实施 (8)1.1.19 政策宣传 (8)1.1.20 政策创新 (8)1.1.21 财政资金 (8)1.1.22 金融支持 (8)1.1.23 税收优惠 (8)1.1.24 社会资本 (9)1.1.25 人才培养 (9)1.1.26 技术创新 (9)1.1.27 市场开拓 (9)1.1.28 公共服务 (9)第五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 (9)1.1.29 园区设立条件 (9)1.1 符合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9)1.2 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9)1.3 具有明确的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 (9)1.4 具备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9)1.5 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9)1.5.1 园区设立程序 (9)2.1 提交园区设立申请报告,包括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措施等; (9)2.2 市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立项; (9)2.3 立项后,园区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手续; . 102.4 园区建设完成后,经文化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增长速度于其他产业差距不能太大,使高增 长产业、减速增长产业和潜在增长产业的增 长速率差距较为合理,否则就会造成产业发 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滞差。
15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衰退产业援助政策 (一)衰退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衰退产业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 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 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又 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衰退产业 的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甚至停滞。
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支柱产业振兴的目标 1. 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兴主导产业 不断崛起,主导产业的更替速度在不断加快。支柱 产业的振兴必须以主导产业的不断更新选择为基础。 通过促进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实现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
5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支柱产业政策 (一)支柱产业的概念
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 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静 态上看,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其 它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从动态看,支柱产业是具有较 大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快,对相关产业具有较 大带动作用的产业。
2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5)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潜在支柱性。一方面它 的发展关系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本国潜在的资源的 利用;另一方面,该产业是未来的一个时期潜在的 主导产业,在国内结构中具有高收入需求弹性和高 技术进步率的地位。
(6)存续时间上的暂时性,这种保护只是暂时性 的,一旦该产业的产品具有了足以同外国同类产品 相竞争的能力,该产业就不再需要保护。

第四章 产业结构

第四章  产业结构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二元: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一元:现代化的农业和工业
基本理论:由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或接近于零,从而存在过剩的劳动力;只要城市支付的工资 水平高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这些劳动力就会为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由于现代工业的利润储蓄和投资 倾向高于农业,所以吸收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现代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到同一水平为止。
扬州大学商学院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示意图
扬州大学商学院
(四)认识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 的片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 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该理论更符合实际国 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阶段,有了较牢 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 增长理论就更多地被应用,以使国民经济能够得到 长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同时开 发发展模式
(一)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导入期
进口替代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出口期
雁行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日本、 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 以日本为例,从1956年起,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 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电 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导入期”)。随后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 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逐渐形成(“进口替代期”)。最终 不但本国市场上赢得市场,也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 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章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本章阐述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鉴于主导产业是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核心,所以第一节专门陈述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首先阐述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然后着重介绍了四种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经历的五次主导产业群的更替。

第二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介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本质、协调的机制和条件、判断标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直接动因、表现形式和标志等。

第三节陈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第一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一)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这些产业部门因其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具有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性,因此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能够波及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活动和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主导产业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 多层次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问题,实现目标是多重的,所以处于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群就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2. 综合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各产业部门在为发展目标服务时,其作用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主要取决于产业部门的特性。

部门特性的差异及面临问题的多样性,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就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综合性。

产业部门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长特性,即某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

(2)关联特性,即某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是属于推动型,还是属于诱导型。

(3)需求特性,即某产业部门是服务于最终需求,还是服务于中间需求;是对积累贡献大,还是对消费贡献大等。

第4章 文化产业结构

第4章 文化产业结构

n Biblioteka x x 其中i为i产业LF的(i) 全 部 j产1 x出ij ,/ x
j
ij
为i产业
对j产业提供的中间投入。
关联指数
后向关联指数
LB( j) n xij /x j i1
其中,x j 为j产业的全部产出,xij
为j产业对i产业获得的中间投入。
二、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一)文化产业价值链 (二)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分析 (三)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分化、整合趋势
本章框架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文化产业关联效应与产业链 第三节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第四节 文化产业布局 第五节 文化产业结构政策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形态结构
本节框架
一、图书出版业 二、广播、电视、电影业 三、文化休闲娱乐业 四、演出业 五、动漫产业 六、网络文化服务业
五、动漫产业
近几年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 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和地方政府大 手笔的资金注入,都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产生了极大的拉动效应。
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技术硬件的更新、新 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庞大的潜在市场都为动漫 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 遇。
六、网络文化服务业
总体来看,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电影产业连续十年高速发展,继续呈现 出活跃上升的良好势头。电影不仅是当前文化 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而且我国也是世界上 电影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三、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实质是大众休闲,它的历史非 常悠久,娱乐业真正成为一种产业是在工业社 会以后。进入工业社会,机器劳动代替了手工 劳动,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于是,他们 不再满足于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尝试新 的生活方式—享受生命。文化休闲娱乐业已经 是文化产业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激发 城市的活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名称07城轨1、2计算机1、2
电气1、2动漫1、2
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授课教师谢贵兵
学校南铁院苏州校区
课题序
号授课班

07城轨1、2计算机1、2
电气1、2动漫1、2
授课课
时2
授课形

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练习法比较法
授课章

名称
第四章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使用教

教学目
的(一)、知识要求:
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的知识(1)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2)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三大产业的分类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4.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运用的知识结合个人生活的经验,谈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和评价现实的能力:如优化产业结构的问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等
(三)思想觉悟要求:
今天的职校的学生,明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方政,激发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
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 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5.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
点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4.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
业教学后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三大产业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3)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基础地位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及其分类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4)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工业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2)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意义
5.信息产业的兴起
(1)信息产业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2)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3)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
3.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1)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使之适应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4)加快发展信息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3.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结构等有关的知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什么是经济结构?为什么要调整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学生回答略
今天我们继续围绕经济结构展开,不过,要更深入些,即是其中核心的内容:产业结构。

那么什么是产业结构呢?
一.三大产业
1.产业的分类
在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部门和行业。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分为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就是农业。

农业完成的是生产过程的初级阶段,所以也叫一次产业。

在我国,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

农业牧副渔五业合在一起,通常被称为“大农业”。

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

它们完成的是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即把原材料变成成品或半成品,所以也叫二次产业。

第三产业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的行业总称,是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所以也叫三次产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产业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也和仓储也;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主要包括
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普查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教文卫体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三大产业囊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与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但是,我国可耕地少。

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规模化程度低、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

发展仍然滞后,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则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明经济的发展。

工业和农业一样,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工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