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10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1、组织的含义与特点组织:人们为了一定目标,运用信念、理想、态度、知识、技能等各种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特点:(1)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2)组织有自己的目标(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对组织情景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生产率,缺勤,流动,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P7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术语变量,假设,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理论 P184、常用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知觉的含义、能动性表现和过程知觉: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能动性表现:知觉具有选择性,知觉具有整体性,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具有恒知觉的过程: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P26-272、归因的定义及主要理论归因: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推断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激励下属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主要理论:海德归因理论,对应推断理论,三维归因理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维纳的归因理论P293、社会知觉的含义和若干效应社会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

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P27效应:①首因效应(陌生人):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②近因效应(熟人):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③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提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④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式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⑤与我相似的效应: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⑥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4、价值观的含义和分类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1.什么是组织?什么是行为?什么是组织行为?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或答: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或答: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系统。

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

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时表现出的行为。

或答: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的三个要素、三个特别是什么?组织的三个要素是:人、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个特点是: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保持一定的权责结构。

3.组织行为有哪些类型?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成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成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5.组织行为学的框架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部分。

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有哪些?科学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泰勒;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系统与权变理论,代表人物是卢桑斯。

7.霍桑实验的主持人是埃尔顿·梅奥和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8.霍桑实验的意义为工业心理学注入了新思想。

它告诉人们,在把心理学的方法、事实和原则应用于工作着的人时,不仅应当重视人事心理和工业心理方面,也应当注意社会心理方面;不仅应当解决人与事和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也应当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性起点。

9.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正如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一样.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3、领导素质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4、立体组织制:是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一种,特别适用于跨国公司或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是矩阵制的进一步发展.通常为三维: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或时间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或时序)利润中心。

5、组织发展:是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的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包括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设计组织结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各项活动.以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来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6、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个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7、群体转移: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8、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9、强文化:就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接受这种共同价值观的组织成员越多,信仰越鉴定,这种文化就越强.10、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4430)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4430)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是什么?研究社会组织中人的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内容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的研究。

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层次性两重性实用性。

研究应遵循客观性发展性联系性的原则。

组织行为有不同的三个层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2、阐述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学者。

一)古典理论时期( 1900 —1930 年)管理史上对人的因素重视的人很多,但人们一般认为欧文(R.Owen )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运动中,出现了许多人,如:海尔赛于 1891 年发表的《工资报酬制》,后来被泰勒和甘特发展为记件工资制和差别工资制(二)人力资源理论Human Resources School人们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的开始是梅奥的研究和人际关系理论60年代后,美国经济衰退,人们反省此学派,提出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为:企业中发生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没有发挥职工的潜力。

主要代表人为: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和麦格雷戈( D.McGregor )。

阿吉里斯在 1957 年发表《个性与组织》(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一书,抨击了人际关系理论,阐述了自己的成熟——不成熟理论。

麦格雷戈在 1960 年发表《企业中人的方面》(human side of an enterprise),总结了建立在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两种对立的管理观点。

即X、Y理论(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西方管理思想史一直受19世纪哲学上决定论思想的支配,认为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

在人力资源理论发展过程中,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认为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一切都应该采用应变的观点。

组织行为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复习提纲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的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组织行为的概念:在一个组织中,发生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行为及其心理。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从而提高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4、组织行为理论三个重要理论渊源:第一个理论渊源是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第二个重要的理论渊源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梅奥等霍桑实验,提出了工人是“社会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等观点。

第三个理论渊源是当代西方管理理论思想。

5、组织的层次观(P10)第一个分析层次:组织中员工的个体行为,可以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分析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是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映。

第二个分析层次:组织内部中的群体的行为第三个分析层次:组织在环境中的行为。

这种分析力求理解组织的结构设计、如何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组织与环境间的关系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组织有效性和效率。

6、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人所具有的而动物所没有的特点:劳动;语言;思维;理性;道德等,是人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7、行为的主体生物属性。

人作为动物所具有的特点,人与动物所共同具有的,是人的先天本能。

如:食、性等。

附加:生物属性受社会属性支配,社会属性在人的性质中起根本性决定作用。

是人的根本性质所在。

8、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动机的驱使,动机的最终来源是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是由于感觉器官受到环境刺激产生的。

9、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人的行为方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以内部力场的张力为主。

群体活动的方向也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正式“力场”中各种力的平衡,使群体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

1、组织的含义与特点组织:人们为了一定目标,运用信念、理想、态度、知识、技能等各种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特点:(1)组织是由个人和群体组成的(2)组织有自己的目标(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合作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对组织情景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生产率,缺勤,流动,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P7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术语变量,假设,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理论 P184、常用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知觉的含义、能动性表现和过程知觉: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能动性表现:知觉具有选择性,知觉具有整体性,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具有恒知觉的过程: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P26-272、归因的定义及主要理论归因: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解释和推断自己与他人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激励下属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主要理论:海德归因理论,对应推断理论,三维归因理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维纳的归因理论P293、社会知觉的含义和若干效应社会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

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P27效应:①首因效应(陌生人):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②近因效应(熟人):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③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提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④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式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⑤与我相似的效应: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⑥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常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4、价值观的含义和分类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 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 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 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 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 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 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 产生工作的满意感, 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 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 也叫人群关系, 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 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 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 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 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 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 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 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 并借助于思维活动, 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 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1、组织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组织的基本要素(巴纳德)①协作的意愿②共同的目标③信息的交流2、组织行为学:概念: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学科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雨果·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之父”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法约尔“一般管理之父”泰罗“科学管理之父”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比较(了解)4、感觉与知觉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反映。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换言之,知觉是对情景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纪录。

比较感觉和知觉:•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反映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

5、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版印象。

6、归因理论的概念:所谓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7、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的总和。

特点: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会,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一、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s )1、行为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与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活动。

行为的特征:自发的(Autonomous)有原因的(Caused)有目的的(Purposive)持久的(Persistent)可改变的(Changeable)2、行为科学的定义3、行为科学的特点(1)行为科学是一个学科群行为科学包括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经济学、语言学、精神病学,甚至药物学等,但是,在行为科学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

(2)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B=f(P,E)Behavior Personality Environment(3)行为科学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医学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犯罪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内容1、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的特征:√人的集合;共同目标;分工协作;(例子:MBA湖人队)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本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组织行为学的特点(了解)(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

目的在于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群体、组织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标预测、引导、控制、目标(例子:TCL国际化的失败的原因)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西方开始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分权法制等社会价值体系。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第1 章导论管理者的角色人性假设管理理论的演变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特点第 2 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认知的特性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第3 章个性差异与管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有重要作用的个性特征个性管理的意义第4 章激励概述激励、需要、动机的概念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5 章工作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引发动机因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动机形成过程)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达到激励的目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强化理论在管理中应用第 6 章激励的综合研究员工组织承诺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第7章群体群体的含义与功能群体的分类群体动态特性群体凝聚力团队及其管理第8 章沟通沟通含义与特性组织沟通的方式组织沟通网络有效沟通的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对策第9 章冲突冲突的根源冲突过程分析托马斯的二维冲突处理模式第10 章领导领导与权威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理论的发展第11 章组织结构与设计泰勒、韦伯的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第12 章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变革的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第13 章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作用如何建设组织文化创立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行为此次改为上机考试,此次只涉及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判断),请大家多看书,题目多出自教材。

以下为练习题[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

这种需要是()。

[选项]A. 外在性需要B. 物质性需要C. 社会感情性需要D. 内在性需要[答案]D[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2008-2009一、判断题1. 管理者失败的惟一的、最大的原因是糟糕的人际技能。

对2. 管理者通过别人来把事情做成。

对3. 现代理论将法约尔的五项管理职能能压缩成四个:计划、组织、命令和控制。

4. 罗伯特•卡兹认为三个关键的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对5. 根据卢桑斯和他同事的理论,那些最成功的管理者比哪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管理者在建立关系网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对6. 你用非系统性方式学到的任何事情都是不正确的。

7. 工作队伍的多样化意味着组织在性别、种族和民族方面正在变的更加同一性。

8. 在今后的十几年里,年龄和工作表现的关系可能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对 9. 生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10. 一个人的整体能力关键由两部分因素组成:智力和身体能力。

对 11. 在目前采用智商测试来选择员工是不合法的。

对12. 当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匹配度高的时候,他的绩效可以得到提高。

对 13. 在体能的某个方面得分高的人总是会在其他方面也得分高。

14. 学习包含着由经验而产生的行为中任何相对持久的变化。

对15. 经典条件反射来自于斯金纳的研究成果。

对16. 塑造行为的一个方法叫做积极强化,它指的是一种反应带来美好的事物。

对 17. 人们持有的对工作的价值观都是在工作中习得的。

18. 价值观倾向于稳定和长久。

对19. 总体说来价值观影响态度和行为。

对20. “态度”一词描述了人们对一些事物的感觉倾向和用特定方式进行的行为方式。

对 21. 态度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对22.一个对工作满意度很高的人对工作抱有积极的态度。

对23. 工作满意度指的是个体对其工作的总体态度。

对24. 在个体的层面,高满意度总体导致高效率。

对25. 我们所有的成就都是由性格塑造的。

26. 大量的研究表明MBTI是对人格的有效的测量。

对27. 有责任心是指尊重别人的倾向。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格2、性格3、情感4、气质5、态度6、需要7、动机8、工具型价值观9、终极性价值观二、主观题1、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作用、如何管理好非正式组织?2、结合实例考虑下列问题(1)如何履行好社会责任(2)如何增强企业凝聚力(3)如何建设好现代化团队(4)如何建设好组织文化3、组织行为学得研究方法4、影响人格的因素5、五种人性假设理论6、X、Y理论7、生命周期理论8、费德勒模型9、阿尔波特气质理论10、阿希的从众实验11、人群关系理论12、人际关系学说13、情绪认知理论14、社会学习理论1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6、组织承诺在企业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人格答: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2、性格答: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情感答: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乃是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4、气质答:是人格中最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5、态度答: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6、需要答: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动机答: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工具型价值观答: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9、终极性价值观答: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个人期望通过一生来实现的目标。

二、主观题1、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作用、如何管理好非正式组织?答:(1)含义: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

(2)作用: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①构成有效系统①僵化、顽固②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②与正式组织产生矛盾和冲突③创作良好的工作团队③可能产生谣言和小报告④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④对组织成员的不当干涉⑤为员工提供精神帮助⑤容易形成小团队主义⑥监督管理人员(3)如何管理好非正式组织·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一、重点概念(记忆)1,组织行为学定义2, 组织行为学常见三个变量3, 跨文化的五个文化维度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20)第二章个性、价值观与工作态度一、重点概念(记忆)1, 个性的定义2,个性的性质理解3, 组织情境中的个性: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4, 价值观的定义5,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6, 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37)2, 课后思考题第五题(P37)第三章知觉与归因一、重点概念(记忆)1,知觉的定义2, 社会知觉误差及常见的六种知觉误差3, 归因过程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53)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53)第四章学习与行为改变1, 社会学习理论的五个维度2, 强化与行为塑造: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3, 强化程序与行为修正: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二、问题(掌握)1, 课后习题第四题(P69)第五章工作激励一、重点概念(记忆)1, 激励的概念2, 需要的分类3,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4,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5, 激励中的误区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一题(P88)2,课后习题第五题(P88)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的定义以及群体的分类2, 群体的发展阶段3, 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4,群体规范5, 群体凝聚力以及对群体绩效的影响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二题(P104)2, 课后习题第五题(P105)第七章群体沟通一、重点概念(记忆)1, 沟通的分类2, 沟通模型掌握3, 有效沟通的障碍4, 改善沟通的方法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20)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20)第八章群体决策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群体决策技术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133)第九章团队与团队管理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2, 采用团队的原因3, 团队的类型与特征4, 高效团队的特征5, 如何创建工作团队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49)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49)第十章冲突、谈判与群体间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 冲突的概念2, 冲突的过程3, 谈判的类型与实质4, 谈判中的问题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70)2,课后练习题第六题(P170)第十一章权力与政治一、重点概念(记忆)1, 权力的定义2, 权力产生的本质3, 权力的来源: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4, 组织中的政治行为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184)2,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84)第十二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领导的定义2, 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3, 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205)2,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205)第十三章章组织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 组织的特征2, 经典组织的要素与结构3, 组织的控制:产出控制与过程控制、集权与分权4, 水平组织与垂直组织的比较5, 组织的协调二、问题(掌握)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26)第十四章组织设计与组织学习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四种基本的组织设计类型2, 技术与组织设计3, 组织与环境关系中的三个指标4, 组织学习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44)第十五章组织文化 课后阅读,作为阅读材料案例分析联系:1、案例1:某房地产集团属下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 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定了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 公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公司的业务增长了110%。

组织行为学复习总结提纲.doc

组织行为学复习总结提纲.doc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1、考试方式:案例分析,其中一篇以富士施乐收购为背景,企业文化为考试范畴。

2、写作要求•理论分析•决策分•解决方案•行动建议3、篇幅要求:每篇不少于400字。

4、考试范围:组织沟通、组织冲突、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沟通1、沟通的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2、沟通的过程(发送者、编码、信息、渠道、解码、接受者、噪声、反馈)3、沟通的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4、组织沟通(链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5、沟通模式口头:会议、视频会议、电话。

书面:信件、ppt、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文本通讯、社交媒体、博客、其他。

非语言沟通:肢体语言6、沟通渠道的选择信息丰富度(口头〉书面>非语言)信息安全性7、说服性沟通自动处理和控制处理、兴趣水平、先验知识、人格、信息的特点8、有效沟通的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信息超载、情绪、语言、沉默、沟通恐惧、撒谎。

9、全球化层面的意义(文化障碍、文化情景、文化指南)10、小结沟通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信息不确定性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

信息的失真和模棱两可,言语信息与非信息之间的不一致,都会提高不确定性,进而降低员工满意度。

11、对管理者的启示•沟通方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沟通的有效性•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沟通,都要从员工那里获得反馈,以确保信息被正确理解。

•书面沟通产生的误解比口头沟通多;尽量以面对面会议的方式^员工进行沟通。

•确保所采用的沟通策略适合接受者以及信息类型。

•留意沟通中的障碍,比如性和文化。

二、组织冲突1、冲突的定义当一方感觉对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或将要产生不利影响时随之产生的一个过程2、冲突的类型和范围类型M壬务冲突、关系冲突、程序冲突;范围:二元冲突、群内冲突、群际冲突;3、冲突过程((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和人格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4、谈判谈判策略(分配式谈判、整合式谈判)谈判过程准备与计划、确走基本规则、阐述与辩论、讨价还价与问题解决、结束与实施第三方谈判(调停人、仲裁人、和解人)5、本章小结冲突对群体或组织单元的作用具有建设性或破坏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管理活动中的心理学。

依据实证科学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政治学等学科中有关知识,系统地研究各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胜任特征;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3)能力;(4)情绪智力;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进行自我激励、有效地管理自己以及与他人关系中的情绪的能力。

(5);人格(6)投射测验;(7)自我效能;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以及自己的活动水平施加控制的能力的信念(8)价值观;(9)态度;(10)心理契约;(11)工作满意度;(12)组织承诺;(13)心智模式;(14)印象管理;(15)社会知觉;(16)需要;(17)诱因;(18)激励;(19)团队;(20)社会助长/社会抑制;(15)社会惰化;(16)魅力型领导;(17)变革型领导;(18)冲突;(19)整合性谈判;(20)无边界组织;(21)虚拟组织;(22)组织变革;(23)组织文化;(24)组织文化的冰山模型;(25)工作激情;二、简答题1.“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潮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一)早期的经验管理时期狭义的以人为中心(二)科学管理时期代表人物:工程师泰勒工作:动作时间分析管理者的角色——监督者(三)人际关系管理时期代表人物是心理病理学教授梅约理论基础是进行了十年的霍桑实验(四)现代管理阶段主要的派别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系统管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2.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是什么?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与原理构建更为组织层面导向个体、群体、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实务与理论应用更为人员层面选任、培训、绩效、薪酬3.组织行为学在今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全球化:要求结合相应的文化情境进行预测与管理多元化:背景的多元化可能会带来创新,也可能会产生冲突组织结构的变化:组织从构筑明确刚性的组织边界变为无边界管理与渗透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应对临时性:轮岗,并行工作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压力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地沟油,毒奶粉,诈骗4.如何建立组织行为学模型?5.任职时间与工作绩效有什么关系?6.如何判断一个人智力的高低7.简述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8.简述人格的结构理论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学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doc有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doc有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晕轮效应、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直觉对象的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团队、是由具有互相补充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问题解决型团队、为了解决组织中的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

跨职能团队、有的团队是来自组织内部同一层次,不同部门或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的,他们合作完成包含多样化任务的大型项目,这样的团队就是跨职能团队。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组织风气、是指组织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约束力。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于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骄傲,愿意为组织利益做出牺牲等。

优势动机、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群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从众行为、在群体影响下愿意放弃个人意愿而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心里行为。

前提是具有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不同于行政压力,不具有直接强制性或威胁性。

态度、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里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正式群体、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组织行为学考前总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考前总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考前总复习资料一、名词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2010)
注:本提纲不适用于补考。

以下题目完全掌握,可以得到期末试卷80%分数
一、解释概念
1、心理契约
2、社会知觉
3、态度
4、情绪性工作
5、群体规范
6、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题
1、社会知觉的基本特点。

能举例说明。

或者给出例子能指出是哪个特点。

(例如,一名员工在最近一次绩效评估之后,没有得到晋升,一周之后,这名员工离职了。

同事们很容易就把这名员工的离职与他没有得到晋升之间建立联系,而事实上这两件事根本没有关系,这名员工在绩效评估之前就已经决定去另外一家公司了。

这个案例体现了社会知觉过程的哪个特点?)
2、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
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减少认知失调的方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为什么有的时候,提供高的奖赏并不一定能够提高绩效?运用动机理论进行分析。

6、说服的两种途径: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7、解释动机的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8、按照组织社会化理论,当你毕业进入工作单位时,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组织?
9、简述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10、一个企业在组织内部传播和贯彻企业文化,通常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至少三条),举例说明。

三、填空题
1最佳决策模型对人的行为进行的是理性假设。

2、按照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
、、。

3、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

这种判断在运用代表性启发式。

4、三个和尚没水喝,描述的是群体行为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莱兰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分别是需要、需要和需要。

6、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7、根据有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对行为的态度、知觉到的社会标准和感觉控制。

8、请明星做广告,拍摄精美照片宣传化妆品效果属于说服的途径。

9、态度的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

10、对同一件东西,得到时对其价值评估较低,一旦拥有后要放弃时,对其价值评估较高。

这种现象叫做效应。

11、按照罗克奇的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可以分为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

12、情绪智力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13、自我监控水平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反之则更少随着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

14、当个体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时,这些角色的期待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会产生角色冲突
15、马斯洛最初提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
、、、、。

16、个体在群体中行动时,当个体的身份无法被识别时,有时会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冲动或暴力行动,这是因为在群体中会产生一种现象。

17、团队有效性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衡量,即、和。

18、赫塞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认为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权变变量。

如果希望得到90分,除了上述内容外,需要掌握下列内容
一、解释概念
1、基本归因错误
2、组织承诺
3、组织公民行为
4、组织文化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
3、个体为什么在群体中会产生从众行为?
4、德尔菲法通常是怎样操作的?
5、简述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6、谈谈你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

三、填空题
1、运用内隐人格理论作出判断时往往会产生效应。

2、Hofstede通过研究提出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长期导向。

3、工作倦怠的三种表现是:、、。

4、在作判断时,根据某一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归类。

受到图式或者刻板印象的影响忽视基准概率,这是在运用代表性启发式。

5、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的来源分别是:、、
、。

6、根据映入头脑的鲜明的例证做出判断,忽视基准概率,这是在运用获得性启发式。

7、研究者假扮成安全驾驶志愿者,请求人们在院子前面安置巨大印刷粗糙的“安全驾驶”标志,只有17%答应。

另一组研究者先请人们帮个小忙,在窗口安置3英寸的“做一个安全驾驶者”的标志,几乎所有人都答应,两周后76%的人同意
在院子前树立丑陋巨大的“安全驾驶”标志。

第二组研究者成功的运用了现象。

8、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最早提出了人类的决策行为是在满意原则基础上所进行的有限理性决策。

9、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这叫做沉没成本误区。

10、最近的经历会增加某个图式、特征或概念的可提取性,这叫做启动效应
11、目前最为通行的组织承诺理论认为,组织承诺包括三方面的承诺,即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

12、组织公平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通常认为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13、“大五”人格理论的五大人格特质指的是:
、、、、。

14、工作特性模型中提出的五个核心工作特征分别是:
、、、、。

15、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群体经过讨论倾向于使群体成员初始观点得到加强,这种现象叫做群体极化。

16、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影响团队有效性的模型叫做IPO模型,其中I指的是,P指的是,O指的是。

17、领导是影响他人的过程,是促使下属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去努力工作,以实现组织共享目标的过程。

18、管理方格理论按照关心人和关心任务(生产)两个维度划分不同的领导行为。

19、变革型领导影响下属时采取的主要行为
是:、、、。

20、组织文化的两大功能是: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

四、选择题(例题,不局限于这些)
1、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归因于两类因素:A. 情境因素 B. 行为者本身的特质因素
下列情形通常归因于什么?请在括号内填写字母A或B
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归因于()
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归因于()
个人主义文化下,更倾向于将人们的行为归因于()
2、当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时,采取消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反应是:
A.怠工
B.退出
C.建议
D.忠诚
3、按照赫塞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当下属有积极性但是缺乏能力时,最好采取什么领导方式:
A.教练式
B. 命令式
C. 授权式
D. 支持式
4、领导的路径目标理论与动机理论中的哪个理论关系密切?
A.目标设置理论
B.需要理论
C.公平理论
D.期望理论
5、关于组织变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变革压力是成功变革的前提条件之一。

B. 按照科特的观点,组织变革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确定变革的愿景。

C. 群体思维是阻碍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D. 组织机能失灵是变革的内在动力。

6、有关非正式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非正式沟通方式灵活、速度快。

②小道消息传播的途径和结构通常不是固定的。

③小道消息传播的都是无根据的谣言。

④当缺少正式的沟通渠道得到某一消息时,人们就会千方百计的通过非正式渠道填补这一空缺。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下列关于冲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冲突使问题明朗化,促进问题的解决。

②任务冲突通常给组织带来消极的影响
③高度关心他人利益、低度关心自身利益的冲突解决策略叫做合作。

④解决冲突的方式中,仲裁的方式与调解比较起来具有更高的强制性。

A.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③④
8、关于说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人们有一个好心情时,往往更容易被说服。

B. 唤起的恐惧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说服人们。

C. 当时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同时听众在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即表态时,会出现首因效应。

D. 当对听众采用说服的中心途径时,他们更可能受对传达者偏爱程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