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忆秦娥娄山关》音乐鉴赏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音乐鉴赏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忆秦娥娄山关》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分析和理解《忆秦娥娄山关》的歌词内容和音乐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加深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诗词的认识,培养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步骤:引入活动:向学生介绍《忆秦娥娄山关》这首歌曲,并播放其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忆秦娥娄山关》这首歌曲的背景,包括词作者毛泽东、曲作者陆祖龙等。

解释《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包括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反映。

歌词分析:分析《忆秦娥娄山关》的歌词内容,理解毛泽东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解读歌词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探讨歌词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

音乐表达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忆秦娥娄山关》的音乐表达方式,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

解释歌曲中的情感起伏和音乐形式对歌词表达的衬托作用。

欣赏与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感受和理解,分享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体验和思考。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歌曲所传递的思想、历史意义和对个人的启发。

延伸活动:邀请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可以根据歌曲的主题或情感创作诗歌、绘画或音乐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合唱或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展示对《忆秦娥娄山关》的理解和表达。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歌词理解、音乐分析和创作表现等方面。

总结学习收获,强调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传承。

这是一份简要的《忆秦娥娄山关》音乐鉴赏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初中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初中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初中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理解词的格式。

2.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 思想目标:通过诗词的学习,感受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诵读、圈点批注、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忆秦娥·娄山关》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书法美。

二、作者简介介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指导人,同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词具有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发奋。

三、简介写作背景回顾1935年娄山关战役的历史背景,红军在撤离土城后,经过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这场战役是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成功,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四、诗歌赏析1. 朗读诗歌,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词的意象,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等,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3.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雄气概。

4. 体会诗词的感情,分析诗词中的抒情和议论,理解作者通过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五、讨论与思考1. 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语言如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思考诗词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

六、总结与拓展总结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进一步感受其诗词的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忆秦娥·娄山关》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诗词的语言和意象感受到作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生活的启示。

然而,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还有待提高。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忆秦娥·娄山关》2.诗歌鉴赏: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3.文学写作:以《忆秦娥·娄山关》为素材进行创作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步:导入(10分钟)1.介绍《忆秦娥·娄山关》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

2.分组讨论杜牧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三步:诗歌鉴赏(3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忆秦娥·娄山关》,体验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2.全班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向学生介绍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第四步:文学写作(35分钟)1.让学生以《忆秦娥·娄山关》为素材进行创作,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段小说。

2.引导学生思考创作时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提醒学生注意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段。

3.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创作主题和表达方式。

2.全班共同评价作品,互相交流意见与建议。

四、教学资源:1.图片和音频:娄山关的图片和相关音乐。

2.课件:包括《忆秦娥·娄山关》的课文解析和相关的典故和意象。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素材和构思指导。

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包括主题的贴切性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互动评价: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包括讨论和评价的过程。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娄山关是一座位于安徽省舒城县的重要关隘,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

关内有一座古老的关楼,该楼是明代晚期修建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关楼高大雄伟,可以俯瞰关口,是学习、研究古代军事建筑的瑰宝。

娄山关地理位置独特,既山水相依,又易守难攻。

它高山环绕,狭窄的关隘道路简直如同天险,很难攻破。

关楼内有多个观察口,可以观察到关口外的一切动态,是古代军事防御的理想地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实地考察和互动探索,让学生了解娄山关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份关于娄山关的教学设计,以探究为主的学科整合形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娄山关的地理环境,学习关于地理的专业术语,如地形、气候等;2.学习娄山关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军事建筑的特点;3.学习娄山关的文化内涵,探究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分析:介绍娄山关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2.历史沿革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娄山关的历史背景、修建、演变等;3.古代军事建筑特点分析:让学生探究娄山关作为军事要塞的特点,如关口设置、建筑结构等;4.文化内涵探究:通过相关文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娄山关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娄山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娄山关的前期认知。

2.地理环境分析:通过展示相关地图和卫星影像,介绍娄山关所处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关隘的地理位置、周边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3.历史沿革解读:通过故事、史料和图片,给学生讲述娄山关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关口的修建过程、重要事件和影响。

4.古代军事建筑特点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际观察关楼的建筑结构,探究关口的布局、城墙的结构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娄山关的防御特点。

5.文化内涵探究:利用课堂教学和互联网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娄山关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娄山关在古代的重要地位、明代的辽阔关外文化、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等。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范本)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范本)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1.‎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师:相同点是都是令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歌曲,除蜗牛主题都是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作品,不同是题材、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踊跃出大量的优秀爱国歌曲,大部分都是以歌颂祖国、赞美祖国为主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首曾经令人激情澎湃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

《娄山关》(出示课题)从歌曲的体裁形式上区分,大部分歌曲可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出示课件)师: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

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老师唱几句)。

艺术歌曲: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名人的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就属于一首艺术歌曲,他的歌词来源于毛泽东的一首诗词,作曲家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了这首独唱曲。

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娄山关的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同学们朗诵的感情很充沛,有人知道这首诗词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师补充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娄山关是从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毛泽东指挥红军攻打黔军,抢占川贵的要塞娄山关,这次战斗打了两天,歼敌两个师,攻克娄山关。

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表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英勇杀敌的场面以及战斗必胜的顽强信念。

忆秦娥是词牌名,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陆祖龙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

看看音乐史如何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地战斗场景中的。

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以下三个音乐要素:旋律、力度、节奏不断上行的旋律,音量(力度)不断加强p—f,急促的节奏三连音(像重逢的号角声)和小附点(像急促的马蹄声)在前奏中找到号角声和马蹄声急促、阵阵响起(三连音、附点板书节奏,并练习)上片:(表气氛、情景))是大军过娄山关的场景。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案名称: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和理解诗歌中词句的意境和意义。

3. 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句,把握其意境和意义。

3. 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诗歌赏析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写作。

教学准备:1.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的复印件。

2. 相关诗歌赏析的教材和文献。

3. 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Step1:导入问题1. 引导学生回忆秦朝、秦始皇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与娄山关这个地名联系起来。

2.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诗人杜甫?他的作品有哪些你们了解的?Step2:课文欣赏1. 分发《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诗歌内容。

2. 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初步的猜测和分析。

Step3:诗歌赏析1. 依次分析诗歌中的每个章节,解释和解读诗中的重要词句和意境。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共同理解诗歌的内涵。

2. 提问:诗歌中的“娄山关”代表着什么意象?它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Step4:情感体验1. 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展示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Step5:写作练习1. 提供几个诗歌写作的示范题目,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写作。

2. 鼓励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赏析方法,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6:课堂总结1. 汇总学生的写作成果,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分享。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古代文学。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玉岩中学殷俊芬【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能够正确、有激情地诵读,从意象角度认知、体味、鉴赏词的意境与情感,明确本词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情诵读,品悟鉴赏,拓展延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激情诵读,意象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娄山关战役”视频片段师: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足迹,去追忆一场壮怀激烈的鏖战二、背景介绍师:提到遵义,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生:遵义会议请学生简要说说遵义会议的作用师:会后,红军离开遵义,经娄山关北上,准备渡过长江但是蒋介石封锁了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折回再向遵义进军,二渡赤水,攻占桐梓1935年1月25日凌晨,红军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三、激情诵读1、播放背景音乐《娄山关》,学生自由朗读2、请一学生配乐朗读,师生点评3、教师指导:(1)读准字音如“咽”,yè,哽咽(2)读准节奏如以“︱”表短停顿,“‖”表长停顿,“–”表连接音,“↗”表升调,“↘”表降调,加点表重音,那么上阙的朗读可参照以下方式: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学生自行揣摩下阙读法,教师点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3)读准情感师:上下阙的写作内容和情感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上阕写行军情景,悲凉沉郁;下阕写胜利穿越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豪迈悲壮4、学生推荐一男生领诵,其他同学配合齐诵(男)西风烈,(男)雄关漫道真如铁,长空雁叫霜晨月(齐)真如铁,(坚定)(齐)霜晨月(男)而今迈步从头越(男)马蹄(齐)从头越(豪迈)(齐)马蹄(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齐)马蹄声碎,(急促)(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悲壮)喇叭声咽(悲怆)四、品悟鉴赏师:你们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词的上阙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明确: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马蹄声、喇叭声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2、这里仅仅是写景吗?除了写景外还写到了什么?明确:暗写景中人,以有声衬无声天色未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含蓄刻画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3、为什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明确:马蹄声细碎杂沓,是因为山径崎岖、寒霜铺地、马匹数少喇叭声哽咽低沉,是因为西风劲吹、山峦重重以及诗人心情沉重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4、词的下阙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背景?明确:雄关、苍山、残阳,营造出壮阔苍凉的背景5、“漫道”有人认为是“徒然说”的意思,有人认为是“漫漫长路”暗指接下来的长征路途遥远漫长,你同意哪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合作研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句来分析明确:无论哪种说法,都表现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6、“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景?有何艺术效果?明确: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黄昏景象,前句崇高磅薄,后句悲壮奇丽,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形成极为深邃的艺术境界,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两句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雪”的傍晚)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突出7、围绕娄山关,诗人既描写了战前的行军情景,又抒发了战后胜利穿越的情志,但唯独省略了哪个环节?为什么这样处理?明确:没有直接写红军激战的场面虚实相生五、课堂小结1、师生归纳艺术特色:风格上,悲凉沉郁与雄劲豪放融为一体;手法上,明暗虚实结合,景情并茂;炼字炼句,构成典型意境,深化主题2、师生激情背诵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词,思考:与《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在情感抒发上有什么异同?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提示:本词诗情画意,描写了秋之重阳的战地风光,鲜明爽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气度恢宏,毫无肃飒之气,令人受到无限鼓舞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忆秦娥·娄山关》2、摘抄毛泽东诗词三首,任选其中一首赏析,不少于400字。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娄山关的基本历史概况;2、学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领略伟人毛泽东的气魄和胆识;3、通过学习娄山关历史将自己心目中的娄山关通过书签的方式画下来。

活动重难点1、重点:掌握娄山关的历史概况,激发爱国之情2、难点:将自己学到娄山关历史用画画下来活动准备娄山关简介历史视频、《忆秦娥》诗词视频、书签、各种颜料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自我介绍(2)问:大家去过娄山关吗?(二)娄山关简介(3)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娄山关的介绍吧(5分钟左右视频)(4)问:娄山关在哪里?娄山关战役是什么时候?介绍娄山关战役(5)娄山关战斗是指1935年2月,红军三军团十三团在娄山关关北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发生的一场战斗。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

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三)《忆秦娥》诗词学习我们指导我们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娄山关提了一首词(放娄山关墙壁词的照片)大家能看懂吗?那我们跟着视频来看一看这首伟人提的词吧(2分钟)如此优美的词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呢?介绍忆秦娥背景。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

俘虏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

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性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首诗吧,教师带读。

(四)娄山关战役小故事一封血信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

语文版九下《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3篇

语文版九下《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3篇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3.思想目标: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歌的感情。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二、教学内容1.介绍背景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

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

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

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以及《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意象、情感等。

1.2.3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性、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并欣赏《忆秦娥娄山关》的诗歌美。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欣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2 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以及《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意象、情感等。

3)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性、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估。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艺术。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1) 杜甫《忆秦娥娄山关》原文。

2) 相关杜甫诗歌的注释、译文和赏析。

3) 娄山关的历史图片或地图。

4) 古典诗词鉴赏的指导书籍或文章。

6.2 教学工具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打印的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第七章: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7.1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和诗歌解析。

2) 第二课时:诗歌欣赏和分析讨论。

3) 第三课时:教学评估与反馈。

4) 第四课时:教学延伸与拓展。

7.2 时间分配1) 诗歌背景介绍和诗歌解析:1课时(40分钟)2) 诗歌欣赏和分析讨论:1课时(40分钟)3) 教学评估与反馈:1课时(40分钟)4) 教学延伸与拓展:1课时(40分钟)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针对不同学生水平的指导8.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2)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娄山关”、“霜晨鸟”等;(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悲秋”、“忧国忧民”等。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忆秦娥娄山关》;2. 写一篇关于《忆秦娥娄山关》的鉴赏文章;3. 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忆秦娥娄山关》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忆秦娥娄山关》的译文和解析;3. 相关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 教案 )

《诗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从文中把握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幻灯出示。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诗词知识讲解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沁园春”即词牌,一般表达豪放激越的情感。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8.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8.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8.忆秦娥·娄山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词句,体会意境,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与气概。

3.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积累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影视剧,认识时代背景与长征概况。

2.借助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词的意境,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教师:DVD视频片段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娄山关战役”视频片段2.简介写作背景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

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

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峰,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

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二.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解释课题。

教师:忆秦娥是指什么?学生:(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教师: 你们知道娄山关吗?学生:(1到2名同学回答)教师:据当年的红军战士回忆道: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直插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地势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教师过度语:《忆秦娥•娄山关》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这首词是怎样追忆当时的情景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视频,听一听专家是怎样读的?3 、教师播放DVD视频课文朗读短片。

四、细品词句,感悟意境播放DVD,出示上阙1、教师:请男同学一起读上阙,女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写的,通过对秦娥和娄山关的描写,表达了革命战士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可能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山水画和风景照片,引起学生对山水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喜欢看山水画吗?你们有没有听过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呈现诗歌教师朗读《忆秦娥娄山关》,并解释一些生词和诗句的意思。

然后,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诗歌的全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环节:理解诗歌1. 请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诗中的秦娥是什么样的人物?她和娄山关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解释其意义,并给出自己的感想。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第四环节:分析诗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教师可以提问:“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毛泽东选择以秦娥和娄山关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载体?”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诗歌背后的意义和象征。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宁夏平罗县回民中学(马燕舟)教学目标:1.学习朗诵诗歌的方法,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概。

2.学习运用默写顺应的方法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默写顺应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画像,问:“哪位同学认识这个人?”“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他?”(同学们自由回答)讲述: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是众所周知的。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显示了他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的诗,开阔一下我们的胸怀,振奋一下我们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解题:问:这个题目和一般的诗题有什么不同呢?诗的形式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明确:这是一首词,词也叫“长短句”。

这首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题目构成,古人的诗歌是和乐演唱的,词牌相当于歌曲的曲调,题目相当于歌词主要内容。

“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题目。

三、试读:1.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练读。

2.指名二到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幻灯片播放朗读基本要求(头正,身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同学们评价,评出这一环节最佳朗读者。

4.全体齐读。

教师范读过渡。

四、研读:过渡:同学们能按照基本要求朗读了,但若要真正读好诗歌,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理解诗意。

在品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冰心奶奶在《忆读书》里说她不喜欢无病而呻的文字,也就是说写文章要有感而发)。

(幻灯片播放写作背景介绍: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争初期,由于路线错误,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由8万人锐减到3万人,处于生死存亡危急关头。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之后的2月,用兵如神的他领导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娄山关是这场战役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小学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小学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小学教案标题:忆秦娥娄山关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2. 诗歌背景介绍:秦娥娄山关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 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秦娥娄山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猜测。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记录下来。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诗歌背景介绍和诗歌分析的讲解。

4. 讨论互动:学生就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等展开讨论,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表达: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或是自由创作。

教学资源:1. 《忆秦娥娄山关》诗歌文本2. 描绘秦娥娄山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诗歌分析表格或笔记本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个人创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内容是否与诗歌主题相关,是否能够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诗歌分析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诗歌中的美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尊重他们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学。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

2.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长征》电视剧片断。

2.让学生补充知道的长征故事。

3.屏幕出示文中的插图,说说: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发问之后,师相机点拨,屏幕出示相关内容。

①毛泽东简介
②娄山关地点简介
③娄山关战役的发生背景
4、引入课题
师简介:忆秦娥——词牌名娄山关——题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感受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克服困难,一往直前的氛围中,自然接触到本文内容,并以插图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
二、诵读文本,初步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试读或试背,另外的同学注意纠正字音。

蹄ti:注意声母不是d,咽ye:多音字。

2.同桌交流读。

3.男女分组读。

4.全班齐读一次。

5.全班试背一次。

6.老师配乐范读,生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除了书上那幅图,你仿佛还看
到了哪些图画?
7.引读:哪句写的是此次战役的时间、环境?
哪句写的是红军战士行军的情景?
哪句写的是红军跨越娄山关的情景?
哪句写的是胜利后看到的景色?
8.师生共同总结:上阙写的是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阙写的是黄昏时红军攻克和越过天险娄山关的情景。

[设计理念:对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做到“以读为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三、自主、合作阅读,理解文本。

1.合作阅读,疏通文意
2.指名回答
3.师点拨重要字词的意思:烈:猛烈、碎:细碎
咽:本文指在寒风中听到军号声时断时续,漫道:不必说
4.屏幕出示全词译文
[设计理念:打破老师逐字逐句串讲诗意模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

] 四、再读广本,感诗境,悟诗情
1.分组比较阅读下面两组词句,回答问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一、二大组(A)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问题:
①两句各抓出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②两句应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三、四大组(B)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问题:
①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②这两句应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