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

合集下载

教育经典名著导读课程心得

教育经典名著导读课程心得

教育经典名著导读课程心得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教育经典名著的阅读很感兴趣。

在这个学期,我有幸选修了一门名为《教育经典名著导读》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体会,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经典名著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经典名著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通过学习经典名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的教育发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指导实际的教育实践。

同时,经典名著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思,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其次,通过学习经典名著,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经典名著强调的是人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人的智力、情感、品德等多个方面。

例如,孟子的《孟子》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仁政、义理、贞观等重要概念,这些观点都表达了人的全面成长的要求。

再如,康德的《论教育》中强调培养人的自由意志、人格尊严等,指出教育应当以个体的发展为中心。

这些都是教育经典名著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和呼唤。

另外,通过学习经典名著,我也深刻意识到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力量。

经典名著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更关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例如,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中提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再造理念,强调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而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中通过批判教育制度、揭示教育的阶级性,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

这些教育经典名著引发我们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促使我们反思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此外,通过学习经典名著,我还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人类价值追求的体现。

经典名著中经常涉及到人的价值观、人生目标等问题。

例如,苏格拉底的《柏拉图对话录》中讨论了什么是真理、正义和美善,这些问题都是人类价值追求的核心。

而居里夫人的《教育心理学》中则强调不拘一格陶冶人才,培养独具特色的人。

国内外名著导读与阅读心得分享

国内外名著导读与阅读心得分享

名著的魅力:了解导读引言阅读是一种独特而令人愉悦的体验。

尤其是读一本名著,它能带给我们深思、启示和快乐。

然而,有时候读名著也会让人感到有些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阅读一本陌生的文化背景下的书籍时,难度更是倍增。

幸好,导读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名著导读的现状,并分享我个人的阅读心得。

国内名著导读名著导读的定义名著导读作为一种阅读辅助工具,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它通常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主题探讨、文学风格分析等内容。

通过导读,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名著导读的现状当前,国内名著导读的出版发行可谓是如火如荼。

无论是名著出版社还是一些知名网站平台,都推出了大量的导读书籍。

这些导读作品往往由一些文学评论家、教育家或学者撰写,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解读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名著导读的意义名著导读的意义在于激发读者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欲望。

通过导读,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故事中,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文化背景。

同时,一些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思想也会因为导读的存在而更具可读性。

名著导读的出现,使得读名著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成为一段愉快的阅读旅程。

外国名著导读外国名著导读的特点与国内名著导读相比,外国名著导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外国名著导读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因此需要更详细地解释与解读。

其次,一些外国名著由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要求更高。

因此,外国名著导读往往也包括对翻译的评析和讨论。

外国名著导读的实践在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中,我曾阅读过一些外国名著,并通过导读书籍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导读为我解释了英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以及作者简·奥斯汀的刻画方式。

通过导读的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动机。

导读的局限性尽管导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名著,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一)世界是多姿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昆虫,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要想去了解它们,我认为读《昆虫记》这本书为首选。

在寒假期间我就细细品味了这本书。

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让·亨利·法布尔。

法布尔出身寒门,但他一生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

可是这种奋发上进并未得到法国教育界、科学界的所谓权威部门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著能执教大学而终不能遂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以微薄的薪金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不过法布尔并未气馁,除了兢兢业业的教书而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

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我非常喜欢读《昆虫记》,因为让·亨利·法布尔笔下的那些小昆虫们,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布满著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就连一般人讨厌的食粪虫都让人看了觉得妙趣横生。

我更佩服让·亨利·法布尔的毅力,因为《昆虫记》这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再加上作者细细观察这些昆虫,不知道需要几个春秋才能完成这部著作。

我想,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一下这本著作的内容,更应该学习作者那不懈探究的精神。

在此,我写下了我的读后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学罕有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它的产生,跟我国文学史上许多家喻户晓、为人民喜爱的名著一样,是有进步思想的文人作者采取民间流传的群众创作,加工再创作而成的。

北宋末,宋江等一百单八人揭竿起义。

到了南宋,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持续剧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这些起义英雄为人民群众倾心爱慕,广泛流传,以致纷纷起而效尤。

北宋腐朽政权面对严重“内忧外患”,一贯对外屈降,对内镇-压。

镇-压了内部,才可以偷生苟安混下去。

但这个政权“民穷、财匮、兵弱、士大夫无耻”,他们哪有力量“安内”?说宋江在京东起事,宋徽宗此时对蠢蠢欲动的金国视而不理,却唯独想拔出宋江这眼中尖丁,不久,北宋亡国了。

中外文学名著读后感

中外文学名著读后感

中外文学名著读后感中外名著读后感篇一最近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导读》。

在这短暂的几周里,我们读到了很多平时没看过的书。

读书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几周里,我感觉成长很快。

眼睛里开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因为理想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丽的镜中花。

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人们常把学习形容为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遨游。

事实上,知识的积累是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

这就是评注笔记。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外教育名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外教育名著读后感1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中外教育名著读后感2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

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读书心得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读书心得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读书心得一、名著概述中外教育名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它们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了解教育历史、把握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艺术的重要资源。

从孔子的《论语》到卢梭的《爱弥儿》,再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些著作跨越时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指导。

二、个人感悟在阅读这些名著的过程中,我被作者们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性的细腻观察所打动。

《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原则,让我认识到教育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的自然教育,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这为我提供了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启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三、实用性分析这些教育名著的实用性在于它们提供了跨越时代的教育智慧,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理念的启发:它们鼓励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人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培养。

教育方法的借鉴:名著中提及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为我们提供了创新教学的灵感。

教育环境的营造: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创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探索的教育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教师角色的反思:名著导读让我思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协助者和伙伴。

四、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教育应尊重并发展这些差异,而不是追求统一的标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持续的专业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笔记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笔记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笔记在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本书汇集了众多中外教育名著的精华,让我得以一窥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教育家的思想与实践。

首先,我了解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

而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则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个体自由发展。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此外,书中提到的教育家们的思想和实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这些思想和实践不仅具有历史的代表性,而且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中外教育名著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读者产生困惑。

例如,西方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竞争,而中国的教育思想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

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调和这些矛盾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尽管这本书汇集了许多教育名著的精华,但仍然难以涵盖所有的教育思想和流派。

有些著名的教育家的著作并未被收录,这可能会让读者产生遗漏之感。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版本中增加更多的教育名著和代表性人物,以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总的来说,《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那些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以及那些希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中外名著导读拓展课心得体会

中外名著导读拓展课心得体会

中外名著导读拓展课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外名著导读拓展课,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文本。

在以往的阅读中总是找种种理由或借口,认为农村的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因为农村没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来打开学生的眼界。

其实,这是多么错误的一个想法呀!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渠道。

虽然农村学生的阅读范围较狭小,阅读途径较闭塞,但只要紧紧地抓住课文,这就是极好的阅读材料。

其中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很经典的名家名篇,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语言特点或是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灵活导读。

名著导读可以引领学生走向文学的殿堂,以往的迷茫困惑了无踪迹。

学生买不起名著有什么?家长没有阅读意识又有什么?老师可以利用名著导读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呀!作品的脉络可以理清,作品的思想可以理解,作品的精彩之处可以领悟。

由中国作品可以引申到外国作品,由中国作家可以引申到外国作家,可以做笔记,更可以丰富读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积淀了文化知识,这样阅读目的不就达到了吗?三、引领检测。

在阅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不顾学生的感受。

阅读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学生,教师的引领作用却万万不能忽略。

课内的引领,课外的检查,都应协调统一,有读就应有质量有所得,在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教师就应负起这个责任,因此,怎样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怎样让学生读有所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阅读成了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教师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本学期我参加了中外名著导读拓展课,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重视文本。

在以往的阅读中总是找种种理由或借口,认为农村的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因为农村没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来打开学生的眼界。

其实,这是多么错误的一个想法呀!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渠道。

虽然农村学生的阅读范围较狭小,阅读途径较闭塞,但只要紧紧地抓住课文,这就是极好的阅读材料。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本集中了许多教育名著精华的书籍,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导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包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教育名著,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教育思想。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不同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名著的导读,我们可以理解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其次,这本书对于每本名著都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解读。

作者通过分析每本书籍的背景、作者的思想和主要观点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对于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有些经典著作可能在语言和逻辑方面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导读,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这些经典著作,并从中获取到对自己教育实践的启示。

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对于每本名著的应用案例和讨论问题,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教育理论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通过对应用案例和讨论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和运用这些名著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我们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最后,这本书通过对于不同名著的比较和联系,帮助读者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多维度的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可以解释和应用所有的教育问题。

通过对不同名著的对比和联系,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教育视野,从而更好地应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总之,《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通过对于中外教育名著的导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知识和理论,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1陶行知常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

”“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

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

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罚非爱,而是对学习的伤害。

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纪律,爱里有教育。

作为现代的'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能去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铁块,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一些学生辍学,是否反思自己将爱洒向他的心间去了呢?有一个乡村女教师为走访学生翻山越岭,不幸摔伤,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访了,她硬是以满腔的爱找回20多个辍学生。

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爱将孩子牢牢留住,不让他们流失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

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自己的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观后感2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

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

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本集中了中外名著中有关教育的精华部分的导读书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本书介绍了《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教育思想。

这些著作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智慧,培养人的道德、学问和责任意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才能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其次,本书还介绍了《记承素书》、《教育的必然性、自由性和教育标准》等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教育思想。

这些著作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约翰·杜威在《教育的必然性、自由性和教育标准》中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书还特别介绍了《人人都有智慧》、《教育改变人的命运》等寓言故事和实践教育案例,这些故事和案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实践经验,向读者传递了关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哲理。

例如,《教育改变人的命运》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教育的努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机会和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个体的潜能,培养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力。

教育不能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而一些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名著却成为了人们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参考。

这些著作承载着历史的积淀,有的经典被传颂至今,有的尚未被发掘,但每一本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读过的一些优秀的中外教育名著的体验和感悟。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司马迁所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在其中涵盖了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家——孟子和荀子两位的思想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代表性作品、主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孟子以“性善”为基点,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但两人都认为修身本质的重要性,二者的思想既有互补又有矛盾,值得深入探讨。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之间的差异及其来源。

通过阅读门下弟子的记述和丰富的历史事件,我认识到哲学思想的变化来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不同。

同时,我意识到古代思想家的教育理念,以及他们对人性的认识及其对人们实践的启示。

2、《教育的教育》《教育的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杜威认为教育是对个体心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强调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思考和行动,以个体成长为教育的主要目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在读完此书后,我对教育的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人的个性,以及不同阶段的人的需求不同,这种个性化的关注会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人性化以及创新性,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中收获最大的成长。

3、《感觉与想象》《感觉与想象》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的著作之一,是17世纪欧洲现代哲学思潮的经典代表。

这本书是他讲述人类的感觉和形象思维的产生及其内在关系的思考。

他强调“我思故我在”的理念,以及认为想像力是智慧的本质、创造性的核心,并对“神经机器论”进行了批判。

读《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的感悟

读《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的感悟

读《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的感悟我读到过诸多的幼儿教育名著,对我一个幼儿教师颇有收获。

如今拜读了《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这部书,对我收获更大,尤其是对幼儿教育又有许多新的感悟,为我提供了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理论的精髓。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孕育着心火相传的希望。

我从《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这部书中感悟到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演进的过程。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感觉幼儿教育只是停留在看看孩子的观念上面,读了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其实,“幼儿教育”已经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在词语的运用上有所差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思。

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很重视早期教育,确准,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的习惯,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就是说,儿童时期学到的行为容易形成习惯,并在人的一生中牢固地保持下去,并使儿童早立志。

确实如他自述的那样:“吾少也贱”(《论语.子罕》)。

艰难的生活促使他早熟,很小就自觉开始学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表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好礼的思想倾向。

这一切,都和孔母的早期教育分不开:据《孔子世家考》称:“圣母(指孔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其隐合太任胎教之道者与?”可见,孔母希望他能早日学好“礼”,作为将来重返贵族行列的阶梯,虽然,孔母的教育思想是私利的,但是,幼儿早教成才的事实,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孔子很注重孩子的主体教育,个体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

我从《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这部书中领悟到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介绍,分别讲述了我国,外国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人物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充实了我们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篇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篇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3)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3)精选2篇(一)《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本介绍了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的导读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更多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包括《论教育》、《教育的艺术》等。

这些书籍对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高的价值,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我对教育的定义、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

例如,书中介绍了马克思、杜威等教育大师的思想,这些人物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我对他们的成就和思考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下一代成长的重要工作,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和知识权益,并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同时,我还明白了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之,通过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更多的启示。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责任感。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3)精选2篇(二)《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是一部对教育领域中的经典著作进行梳理和介绍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教育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育名著导读课程感悟

教育名著导读课程感悟

教育名著导读课程感悟
在这次教育名著导读课程中,我领略了许多经典教育名著的风采,对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门课程不仅增强了我的教育素养,还让我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育名著的重要
性。

这些名著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前人的智慧,为我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在教育名著导读课程中,我对很多教育理念
有了新的认识。

例如,在阅读卢梭的《爱弥儿》时,我深刻体会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了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这对我未来的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同时,学习这门课程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

以前我在教育过程中可能过于强调纪律和规矩,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才能和潜力。

因此,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
施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总之,这次教育名著导读课程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学习,我不仅增强了教育素养,还对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感悟将对我的未来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在实践中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
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肖郎心得体会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肖郎心得体会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肖郎心得体会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XXX写的《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这本书。

XXX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XXX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

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XXX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XXX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XXX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XXX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读了他的书后,XXX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
开。

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外名著导读》读后感(1)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
读《中外教育名著导读》有感
读了乔建中先生主编的《中外教育名著导读》后,感慨很多。

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我经常在想:我们应该读书?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因为理想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丽的镜中花。

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人们常把学习形容为在书山上攀登,在学海中遨游。

事实上,知识的积累是成材的一个重要条。

我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
助的。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

这就是评注笔记。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

我喜欢阅读艰深的著作。

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

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

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

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一个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关于命运的感受是具体的。

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

我们生长在这么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

许多教育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

我不得不四面突围。

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

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

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

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

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辩论。

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

可以说是读书是我开始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开始让我明白了
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不断的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教学,我的人生。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读书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