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中医疗法
产后缺乳的中医疗法

n诊断:病史:顺产后食欲不振。
n
症状:乳汁少甚全无;头晕腰酸,心慌纳少;
n
检查: 乳汁质稀,乳房不胀;面色少华,舌
n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n辨证:气血虚弱
.
30
小结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房的胀软,结
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或实证。
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
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
胀痛。
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
脉弦。
.
29
病案分析
•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14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振,乳汁日显
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无,乳房不胀,伴头晕腰酸, 面色少华,时有心慌,纳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中医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
肝郁气滞 乳汁运行受阻
5
症状:
哺乳情况 排泄情况 睡眠 体重 神情
临床表现
.
6
临床表现
体征:
乳房柔软 不涨不痛 无乳汁排出或排出少
.
7
诊断
辨病要点
根据产妇哺乳时无 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 的临床表现及乳房检 查多见即可确诊。
.
8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乳房柔软,乳汁清稀,面色少华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 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 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
3、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刺激,通过 下丘脑-垂体促使PRL分泌
.
4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ppt课件

辨证论治
针灸治疗
基本处方:乳根 膻中 少泽 加减应用:气血亏虚——脾俞 足三里
肝气郁滞——内关 太冲 痰浊阻滞——阴陵泉 丰隆 《针灸大成》:“无乳膻中灸,少泽补此二穴神效”。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 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
成痰,阻滞乳脉乳络。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情志不遂,素体肥胖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或原有乳汁,情志刺激后突然缺乳。 检查:乳房柔软或胀硬,乳汁清稀或浓稠,
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
鉴别诊断
乳痈:乳痈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特点: 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 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 常发生于哺乳期妇女
服 4、木瓜
治疗提示:
治疗该病证主要应突出一个早字,并要 积极刺激乳头(吸吮)及加快乳腺排空,对 于增加泌乳量非常重要。若哺乳过迟,是 哺乳过迟,使乳腺得不到排空及吸吮刺激, 而自行减少泌乳量,甚至回乳。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 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黄豆120克,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
服 4、木瓜
母乳喂养好处多
提供营养、利于发 育
提高免疫、利于防 病
口腔运动、利于牙 齿
促进心理发育
促进宫缩、防出血
哺乳闭经、推迟妊 娠
降低患乳腺癌、卵 巢癌危险
价廉、方便、减少 劳动
预防与调摄
孕前乳房护理(乳头凹陷者) 孕后及早吸吮,乳房按摩 早期哺乳、定时哺乳,促进乳汁分泌 加强产后营养,多进汤水 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临床

案例三
总结词
苓桂术甘汤可有效治疗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通过健脾利湿,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详细描述
一位35岁的经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水湿内停型产后缺乳 。医生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组方包括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 量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妇身体状况良好。
其他因素
如产妇年龄过大、患有某些疾病等也可能导 致缺乳。
中医对产后缺乳的
02
认识
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
01
02
03
体质虚弱
产妇体质虚弱,影响气血 生化,导致乳汁不足。
情志不畅
产妇精神压力大,心情抑 郁,影响肝气疏泄,导致 乳汁不通。
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或不洁,导致脾 胃受损,影响气血生化, 使乳汁不足。
饮食调理
指导产妇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多吃 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心理疏导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 力,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
03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黄芪四物汤能够有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 后缺乳,改善产妇的泌乳情况,提高母 乳喂养率。
VS
详细描述
一位30岁初产妇,产后一周出现缺乳现 象,乳房柔软,无胀感,经中医诊断为气 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医生采用黄芪四物汤 治疗,组方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熟地 黄等中药材。治疗一周后,产妇的泌乳量 明显增加,乳房胀满,婴儿吸吮有力,产 妇心情愉悦。
。
减轻副作用
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西药治疗的副 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缩短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疗程, 提高治疗效率。
1对药,1对穴,国医大师这样治产后缺乳

1对药,1对穴,国医大师这样治产后缺乳乳少,又称为缺乳,是指产后产妇乳汁分泌过少或者无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的饮食需求。
由于现在女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少成为了产妇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网上有很多催乳的方法,甚至催生了催乳师这一独具特色的职业,但其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催乳的妙招。
对药:路路通、王不留行这里介绍一对常用的对药,即路路通、王不留行。
路路通味苦,性平,《纲目拾遗》载:“通行十二经。
”功专祛风通络、行气活血,利水除湿。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肝、胃经,《本草纲目》谓其:“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得配本草》记载:“壬不留行甘苦平,入心肝二经血分”,本品苦泻宣通,入血分通利血脉,行而不止,走而不守,故有活血通脉之功,二药伍用,共奏化瘀通乳之功。
这对药可以平时用于煎汤服用,路路通用10g,王不留行用10g。
对穴:乳根、少泽乳根:正坐或仰卧,于乳头直下,当第五肋间隙中点取穴。
少泽: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于小指爪甲尺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两线相交处取穴。
针对乳少,我们常常采用乳根配伍少泽这组对穴。
乳根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居于乳房根部,有宣通乳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有清心火,散郁热,通经活络,开窍通乳之效。
乳根为病所取穴,少泽为循经远道配穴。
二穴伍用,一远一近,通经活络,散瘀消肿,增加乳汁益彰。
乳根——少泽伍用,用于治疗妇人产后乳汁不足诸症。
但乳少一证,详审病情,而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产后乳汁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同时伴有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等。
根据临床体会,乳根、少泽合用,以治实证者为宜。
并常与膻中穴伍用,以增强调气散瘀之功,可针刺或按摩。
虚证多见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
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
同时伴有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进食量少等。
症属虚证者,乳根、膻中重用灸法,亦可与足三里、三阴交参合,用以调和脾胃,益气生血,增加乳汁来源。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对本病主要应辨别虚实,虚者补而通之,实者化而通之。
但主要是气血阴精不足,故以补养而通之。
1.气血虚弱证主证:乳汁不下,或下而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无胀满感,面乏华色,神疲乏力,头晕纳差,舌质淡白或淡胖,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味。
党参、黄芪各12克,炒当归10克,麦冬8克,木通、桔梗、甘草各6克,猪蹄1对。
服法:以猪蹄煎汤后,再入煎上药。
每日1~2剂温服。
加减:头晕心悸者,加入枸杞子、丹参各10克,炒枣仁6克;纳呆腹胀者,加入广陈皮6克,广木香9克,省头草9克;腰俞酸楚者,加入川断、寄生各12克。
若出现阳虚者,证见乳汁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胀满,纳欠神疲,腰酸尿频,形体畏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细弱。
治法:温阳益气,佐以通乳。
方药:参茸丸加味。
红参3克,鹿角片(先煎)10克,山药10克,熟地10克,仙灵脾9克,黄芪10克,肉桂(后下)3克,紫河车9克,炒当归10克,通草3克,炙甘草6克。
服法: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
若出现阴虚者,证见乳汁少或全无,乳房无胀满感,头晕腰酸,烦热口渴,午后低热,夜寐差,寐则盗汗,舌质花裂偏红,苔薄黄腻,或舌质光红少苔,脉细弦带数。
治法:滋阴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归芍地黄汤加减。
炙鳖甲(先煎)、丹参、白芍、生熟地、山药、桑椹子、炒丹皮、茯苓各lO克,山萸肉6克,麦冬、玄参各9克,炙白薇6克,通草3克。
服法:每日l~2剂,水煎分2~4次服。
2.肝郁气滞证主证:两乳房胀满作痛,乳汁不下,量少不畅,乳汁色黄质稠,精神抑郁,胸胁作痛,时欲嗳逆,食欲减退,舌质黯红,苔薄黄,脉象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
当归、赤白芍各10克,川芎6克,生地9克,柴胡、青陈皮各6克,天花粉、漏芦各9克,桔梗、白芷、木通各5克,炙山甲片9克,王不留行12克,甘草5克。
服法: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
加减:大便偏溏者,上方去生地、天花粉、当归,加入炒白术10克,煨木香,砂仁各5克;夜寐甚差,烦躁口渴者,去川芎、白芷,加入莲子心3克,合欢皮9克,炒枣仁9克。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产后缺乳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产后缺乳产后缺乳[通治方]张锡纯:滋乳汤,治少乳由于气血虚或经络瘀者,服之皆有效验。
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穿山甲(炒捣)6克路路通(大者,捣)3枚王不留行(炒)12克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
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
《衷中参西》上册吴震西:补益通乳汤临床应用已30余年,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产后缺乳,服用4~6剂,乳汁即可通畅。
潞党参10克炙黄芪12克炒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川芎6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千家妙方》下册[辨证方]1、虚证傅山: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之两涸乎!方用通乳丹。
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60克(酒洗) 麦冬15克(去心) 木通0.9克枯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
2剂而乳如泉涌矣。
《傅青主女科》卷下陈复正:产妇气血大虚无乳者,用药:全当归9克正川芎6克穿山甲(炙) 王不留行各4.5克川木通1.5克猪蹄1只煮药,以猪蹄烂为度,去药,服汤并蹄,立通。
《幼幼集成》卷一2、实证韩百灵:下乳涌泉散,治肝郁气滞乳汁不通。
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9克川芎6克柴胡6克青皮6克花粉9克漏芦9克桔梗9克通草9克白芷6克甲珠9克王不留行9克甘草6克猪蹄汤煎服。
减去白芷,加川楝9克,可助调理肝气之功。
《百灵妇科》[食疗方]孙思邈:下乳汁鲫鱼汤方。
(虚证)鲫鱼1尾(长20厘米) 猪肪25克漏芦24克钟乳24克上4味,切猪肪、鱼,不须洗治,清酒1200毫升合煮,鱼熟药成,绞去滓,适寒温分5服,即乳下。
《千金要方》卷二陈直:治产后乳汁不下。
(热证)母猪蹄两只(净洗,锉) 木通45克(锉作10段)先将木通以水2000毫升,煎取1600毫升,去木通,和猪蹄入五味如常法,煮羹任意食。
《寿亲养老新书》卷二。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方案产后缺乳是指婴儿出生后母乳分泌不足以满足婴儿需求的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节食欲、调理气血、激活脏腑、提高产后体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中医诊断和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望闻问切等检查,征询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了解产后缺乳的原因,如产妇食欲不振、体力透支、气血不足等因素造成。
二、中医治疗原则1.调养脾胃:产后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影响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调理,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2.活血化瘀:产后身体循环系统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适当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产后体质,促进乳汁分泌。
3.补充气血:产后气血不足会影响产后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应通过中药补气补血,提高产后的身体免疫功能。
1.饮食调理:产妇应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粥、山药莲子糖水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足浴温灸:采用足浴温灸的方式刺激腹部,促进气血流通,激活脏腑功能。
可以选取适当的中药材和穴位,进行足浴或温灸治疗。
3.推背通络:通过推背通络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刺激经络,增加产后产妇的乳腺血液供应。
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按摩技术,进行专业的推背通络护理。
4.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些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汤剂,以温热方式服用,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四、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产后缺乳是个复杂的问题,中医护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方案才能得到改善。
联合营养和饮食调理相结合,通经活络的温灸推背,以及定期的中药调理等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的状况。
催乳指标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妇自身感受,通过医护人员的监测,产妇缺乳情况改善和乳汁分泌恢复即为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足浴温灸、推背通络、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后缺乳问题,并提高产妇的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情况。
产后奶水不足的解决办法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
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
这就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
通乳丹药方
【组成】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
【用法】水煎服。
二剂乳如泉涌。
【功用】补气血,通乳汁。
【主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肝郁气滞型缺乳可能跟新妈妈在产后生气、精神压力大及素性抑郁有关,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少,乳房胀痛,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乐,或有低热,舌苔薄黄。
这类产妇可使用“下乳涌泉散”。
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太医院配方》。
【组成】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每服6~9克,临卧时用黄酒调下。
此外,新妈妈还可采用食疗下奶,如通草与猪蹄一起熬汤,效果不错。
产妇还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做好乳头清洁,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这些都对防治缺乳有帮助。
另介绍几种偏方:
1、王不留行10g 穿山甲6g 通草10g布包与猪蹄同炖汤服,效果还不错,就是穿山甲价格太贵。
2、酒酿煮鸡蛋效果特佳,酒酿活血通络,鸡蛋补充营养,配伍合理,据验证,效果很好。
产后缺乳气血亏损中医说

产后缺乳气血亏损中医说
《傅青主女科》云:“夫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化乳汁,无气亦不能化乳汁。
”;《妇人大全良方》也云:“乳汁乃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故“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均指出了产生气血亏虚是缺乳的主要原因。
《妇人大全良方》所说:“妇人乳汁,气血所化,不行者,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
”。
傅青主治产后缺乳,首先以气血亏损立论。
妇女以血用事,下之经血,上之乳汁,均赖血以化生。
产后失血较多,气随血耗,以致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则无以化生乳汁,因而缺乳。
黄芪猪蹄汤(猪蹄2只,黄芪30g,当归10g,红枣3个,姜3片,盐、胡椒粉适量。
);
补气益血药膳汤(党参30g,北芪30g,大枣30g,生姜10g,红糖30g,鸡蛋100 g煮汤,中餐与主食一起食用。
);
药膳食疗法(猪蹄或鲫鱼汤,当归、党参、炒王不留行籽、麦冬、生南瓜子、蜜枣,并根据产妇口味适当地调整汤料比例);
通络生乳药膳汤(王不留行10g,通草3g,章鱼60g,瘦肉50g,花生仁30g熬汤,在晚餐与主食一起食用。
)
催乳方(黄芪、王不留行各15g,当归、党参、麦冬、山药、茯苓、枸杞子各10g,川芎、桔梗、陈皮、甘草、通草各6g),随症加减,将药液加入猪蹄汤、鱼汤等肉汤中食用。
【文中药方介绍是用于专业人员交流参考的,患者或者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
中药增乳、消乳、断乳方

中药增乳、消乳、断乳方
一、增乳。
产后缺乳,可服2~3剂“增乳汤”:
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20克,通草、桔梗、炮山甲各10克,麦门冬、王不留行各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二、消乳。
妇女哺乳期间发生乳房肿硬胀痛,瘀乳易腐成脓而成乳痈(急性乳腺炎),须手术切开排脓。
如在乳房肿胀疼痛之初服用“消乳汤”2~3剂,可使瘀乳消散。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全瓜蒌、丝瓜络、赤芍各20克,路路通、生甘草各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三、断乳。
婴儿10个月至1周岁或其他原因必须断乳(回乳)时,乳母可服用“断乳汤”2~3剂,即可乳回、肿消、胀除。
处方:蒲公英、炒麦芽各60克,神曲30克,花椒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如配合芒硝外敷,效果更好。
即取芒硝250克,加开水适量溶化,用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液敷双乳,外用乳罩束紧,早晚各1次。
产后缺乳中医诊疗技术

产后缺乳中医诊疗技术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
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中医称之为“产后缺乳”、“产后乳汁不行”等。
辨证论治主要治疗原则是调补气血,通络下乳。
1.气血虚弱[证候] 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头晕;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 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 通乳丹加减。
主要药物: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
食少便溏、腹胀者,加炒白术、陈皮、扁豆;头晕心悸者,加阿胶、白芍、首乌。
2.肝郁气滞[证候]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或疼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 下乳涌泉散。
主要药物: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若有乳房胀痛明显,加橘络、丝瓜络、路路通;乳房胀痛微热、心烦口苦者,加蒲公英、全瓜蒌、刺蒺藜、夏枯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型。
增乳保育膏:每次25毫升,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
适用于产后血虚而致缺乳。
补血生乳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适用于气血亏虚之产后缺乳。
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适用于产后肝郁气滞型。
乳泉颗粒:每次4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适用于产后乳少乳汁不畅。
生乳糖浆:每次4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适用于肝郁气滞之产后乳汁不行,乳少不畅。
经验方1.袭笑梅通乳方[药物组成] 当归12克,鹿角霜(先煎)9克,穿山甲片(先煎)10克,王不留行、天花粉各9克,通草1.5克。
[适应证] 肾虚瘀阻之缺乳。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
2.补气通乳饮[药物组成] 黄芪30克,当归6克,党参24克,麦冬、生地黄各12克,白通草6克,桔梗、王不留行各10克,生菜子3克,猪蹄两只。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无法产生足够的母乳喂养婴儿的情况。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多与产褥气血虚弱、乳汁凝滞、肝胃不和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因素,中医有一些适宜技术,可以起到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
一、中药调理中药方剂是中医预防产后缺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方剂有温中益气汤、桂枝加芍药汤、四物汤等,这些方剂通过补气养血、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促进母乳分泌,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同时,中药的服用也可以缓解产后的疼痛,提高产后产妇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从而为母亲与宝宝提供充分的营养和保护。
二、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也是预防产后缺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按摩部位有背、臀、肚子、乳房等。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加母乳的分泌和流出,同时还可以缓解乳房胀痛、预防乳腺炎等症状。
对于产后产妇来说,进行中医按摩还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状态。
三、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一种针对身体穴位进行刺激的中医疗法,对于预防产后缺乳同样有积极的效果。
通过刺激乳头附近的穴位,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流通,缓解产后的疼痛不适。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内分泌,增加母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更好地支持胎儿健康成长。
总之,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产后缺乳的方法。
通过中药调理、中医按摩、中医针灸等手段,可以改善产妇身体状况,促进母乳的分泌和流通,从而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
当然,在实践中,也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中医理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新产后3~4天,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即可哺乳。
产妇在哺乳开始就乳汁分泌稀少,或乳房不胀、乳汁全无;或开始哺乳正常,后因发热或情志所伤,乳汁骤减,不能或不够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或“产后乳汁不行”。
本病历代医家极为重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有“产后乳无汁候”的记载,《经效产宝》中有“产后乳无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乳脉不行”,《妇人大全良方》称为“产后乳少或止”。
本病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15日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若分娩时阴血骤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缺乳,或哺乳期月经复潮后乳汁分泌减少,不属本病范畴。
【临床特点】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
伴乳房不胀,或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1-2。
图11-2 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缺乳分虚实两端,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乳汁乏源以及肝气郁结,痰气壅阻,乳络不通。
本病的辨证关键为乳房的软胀,乳汁的稀稠,结合全身症状与舌脉分辨虚实。
虚证者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清而稀;实证者乳房胀满疼痛,乳腺成块,挤压乳汁时,疼痛难出,质稠或黄稠。
对于虚证,补气血,健脾胃,鼓励多进饮食,兼以通行。
对于实证,以泻实为则,同时预防发生乳痈。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论》指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清代《傅青主女科》在治法和方药上有新的认识,如因气血虚弱而缺乳,认为“血之代乳,又不老气之所化为尤速,……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治法宜补气以生血”。
肝气郁结者,治宜“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
傅氏治疗缺乳,所重在“气”,反对专事通乳,而是寓通于补或疏之中,其治则之严谨,配伍之精妙,匠心独具。
1.气血虚弱型(1)症状: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
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八法

中药治疗产后缺乳八法司业来缺乳是产后常见病,现集录八种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如下:一、疏肝理气法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而致乳络郁滞不畅者,症见乳汁量少,乳胀脘闷,嗳气厌食或伴胁痛,腹胀,大便不畅等,用下乳涌泉散:药用醋柴胡、醋青皮,桔梗、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漏芦、木通、通草、山甲、王不留行、天花粉、白芷、甘草。
二、清热散结法肝气郁滞化火,乳汁受灼变稠,从而乳络不通,症见乳汁量少或全无,面红口苦,烦躁易怒,乳晕绛紫或红赤等。
用瓜蒌牛蒡汤,柴胡,全瓜蒌,青皮,陈皮,黄芩,栀子,连翘,银花,牛蒡子,生甘草,皂刺,天花粉。
三、行气活血法气郁血滞则乳络被阻,症见乳汁不行,面呈紫暗,舌带青色,脉弦而涩。
用漏芦汤:木香,枳壳,桔梗,当归,川芎,赤芍,皂角刺,漏芦,白芷,甘草。
四、活血化瘀法产后瘀滞胞中,冲脉淤塞而致缺乳,症见乳汁量少而稀或全无,小腹疼痛拒按,下血紫黑呈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紧等。
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
五、滋补阴血法产期去血过多,血少不行,症见乳汁量少而稀,两目干涩,眩晕心悸,乳房软皱,舌淡脉细等。
用下乳天降散: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麦冬,茯苓,甘草,天花粉,王不留行,漏芦,山甲,通草等。
六、益气养血法气血虚弱,化源不足,症见乳汁稀少或无,面色无华,食少神疲,心悸气短等。
用通乳丹: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木通,通草,猪蹄等。
七、滋补肾精法肾精不足,冲脉空虚,症见乳汁点滴不出或量少质稀,腰腿酸软,两脉沉细等。
用毓麟珠加味:菟丝子、杜仲、鹿角霜、枸杞子、阿胶、黄芪、当归、路路通、王不留行等。
八、健脾和胃法伤与饮食劳倦,脾胃不足,症见乳汁量少而稀,纳少便溏,倦怠懒言等。
用香砂六君汤加味: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砂仁,木香,阿胶,当归,通草等。
中医缺乳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缺乳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
亦称为“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本病特点是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育婴儿的需要。
有的是由于营养不良或手术创伤导致乳少;有的是由于七情所伤,导致乳汁骤减。
若是由于乳腺发育欠佳引起的,治疗效果较差。
本病主要原因是一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
常见分型气血亏虚、肝气郁滞。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疗法【主穴】胸、内分泌、交感、肝、脾。
【操作】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用O.5CnIXO∙5cm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上述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每日自行按压4〜6次,每次按压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
两耳交替贴,2〜3天,7次为1疗程。
2.拔罐疗法【操作】选用小口径罐头玻璃瓶,清洗干净,用镶子夹住含95%乙醇的棉球,点燃后放置在瓶内环绕几下,再迅速出,将瓶口扣住乳头,使罐瓶吸住乳房。
拔罐促使输乳管通畅,帮助排出淤积的乳汁,还可以使凹陷的乳头突出,解除婴儿吸乳困难,使乳汁排出通畅。
3.推拿疗法【主穴】中府、云门、合谷、曲池、膺窗、乳中、乳根、足三里、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渊腋、肩井、期门、神阙、中脱。
【操作】操作手法有梳法、揉法、按法、拿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捏法。
首先,模仿婴儿吸吮乳头的动作拿捏产妇乳头,约15次;其次按揉乳根、中府、云门、合谷、曲池、膻中,一指禅推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每穴操作约1分钟;然后按揉渊腋,拿肩井;最后沿乳腺导管的方向做梳理手法,约5分钟。
根据分型可做加减操作,气血虚弱型加按揉中脱、血海、足三里等,肝郁气滞型加搓揉肋部位、按揉期门等。
每日1〜2次,3〜5天为1疗程,可坚持2〜3个疗程。
4.外敷与推拿疗法【操作】取葱白500g,放入200OmI水中加热,沸腾后过滤,取干净毛巾浸湿葱水,敷于双乳(防烫伤),每次15分钟。
同时按摩乳房,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护理人员洗净双手,于葱水湿热敷后,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指自然伸开,用掌跟或鱼际部位,顺时针方向从瘀乳肿块处,向乳头方向做轻柔缓和地回旋揉动,揉动幅度有小渐大,力量有轻渐重,至有乳汁滴出。
治产后缺乳秘方中医治疗药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产后缺乳秘方(方6首)治产后缺乳秘方21.1益气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野党参、黄芪、王不留行各15克,当归身12克,麦冬、天花粉、陈皮各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当归活血补血;麦冬、花粉滋阴养胃;陈皮理气健脾;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下乳;猪蹄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肾精、滋胃液、通乳。
本方以补气养血为主,气血旺盛,能化生乳汁,再辅以通乳之品,乳汁当如涌泉。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气血虚弱者。
证见乳汁稀少或无乳、乳房软无胀感、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1.2疏肝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当归、穿山甲、漏芦、麦冬各9克,白芍、柴胡、川芎、青皮各6克,薄荷4.5克,王不留行、瓜蒌各15克,皂角刺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柴胡、青皮疏肝理气;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瓜蒌、皂角刺、宽胸散结消肿。
本方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汁不通,最为对证之方。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肝郁气滞型。
证见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精神郁闷、胸胁胀满、食欲减退、甚或恶寒发热,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疗效】屡用效佳。
21.3加减涌泉散【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黄芪、当归各30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2克,漏芦6克,通草5克,白术10克,广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如以七星猪蹄煮汤煎药,其效更显。
【功用】大补气血、疏通经脉。
【方解】古人说:“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之乳常流。
”盖二味有通经络、行血脉之力,使乳腺通畅,则乳汁可下,然必须先滋其化源,使乳汁充盈,则源远流长,庶无枯竭之虑。
比如上源无水,河道虽通,亦无水可下。
产后缺乳的中医调理方案-产后缺乳-产后恢复-坐月子

产后缺乳的中医调理方案 - 产后缺乳-产后恢复-坐月子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第三天至l周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对提高新生儿和婴儿的免疫能力十分重要,亦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促进婴儿发育的基础。
应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若乳汁不足可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乳汁郁滞可致乳房胀硬加重,继则红肿热痛,甚者可以发生乳痈,当积极调养之。
起居调养孕期做好乳头护理。
产检时若发现乳头凹陷者,要嘱孕妇经常把乳头向外拉,并要常用肥皂擦洗乳头,防止乳头皲裂造成喂养困难。
保持乳头清洁,并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提倡早期哺乳,定时哺乳,促进乳汁的分泌。
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产后7天内,每天按摩乳房两次,每次15,20分钟。
定时喂奶,正确哺乳,一定要做到让婴儿吸紧乳头和吸空一侧乳房。
饮食调养加强产后营养,尤其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和新鲜蔬菜,提供充足的汤水。
注意保护脾胃功能,少食肥甘厚味,以免妨碍脾胃,造成气血不足而缺乳。
气血亏虚者宜食猪蹄、乌鸡、鸡蛋、大枣、桂圆、羊肉、鳝鱼、刀豆、乳鸽、板栗等;阴虚者宜食山药、鸭肉、白菜、淡菜、豆腐、冬瓜、荸荠等;肝气瘀滞者宜食玫瑰花、月季花、丝瓜、佛手、合欢花、萝卜等。
药粥调养(1)刀豆大枣粥刀豆1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将大枣、刀豆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用中火煎煮约30分钟。
至粥熟,即可食用。
早晚分食。
可补血益气。
用于气虚型产后缺乳。
(2)桂圆粥生黄芪20克,桂圆15枚,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将黄芪洗净煎煮40分钟,取汁。
大枣、桂圆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用中火煎煮约45分钟。
至粥成,加入黄芪汁调匀,即可食用。
早晚分食。
可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虚型产后缺乳。
(3)冬瓜豆腐粥豆腐20克,冬瓜50克,粳米100克。
将豆腐、冬瓜洗净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分泌不足或不能满足婴儿需求的情况。
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主要是由于乳汁生成受阻或机体气血不足所致。
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平衡、促进乳汁生成等方面,预防或缓解产后缺乳问题。
中医适宜技术包括中医药治疗、中医调理、中医按摩等方法。
中医药治疗是使用中草药来调节妇女的体质,促进气血循环,增加乳汁生成。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茜等,可以配制成汤剂或者冲剂服用。
中医调理是通过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刺激乳腺和乳汁生成中枢,促进乳汁分泌。
针灸可选择乳汁分泌促进穴位,如乳根穴、膈俞穴等。
乳腺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乳头周围的乳腺组织,增强乳腺的活力,促进乳汁分泌。
1. 调节体质:中医药可以调节妇女的体质,增强机体的功能和免疫力,使乳腺组织更加活跃,提高乳汁分泌能力。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增加产后妇女的气血,改善体质,为乳汁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2.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通过针灸、穴位按摩等手段,刺激乳腺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乳汁生成。
针灸选择乳汁分泌促进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增加乳腺血液供应,提高乳汁分泌能力。
乳腺按摩可以通过刺激乳腺组织,增加乳腺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
3. 缓解压力:产后妇女在照顾婴儿的常常面临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这对于乳汁分泌不利。
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通过调理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妇女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乳汁分泌。
4. 积极疏导: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通过疏导乳腺、增加妇女领悟乳腺知识等方式,对产后妇女进行教育和指导,使其了解乳腺自主调节机制和正确哺乳姿势,提高乳汁分泌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可以通过调节体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等方面,预防产后缺乳问题,提高妇女的乳汁分泌能力,从而保障新生儿的营养需求。
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前,建议产妇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或药物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产妇应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适宜技术,以提高预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 素及孕酮水 平下降,解除了
对泌乳素(PRL)的抑制
2、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
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
-
4
中医病因病机
津液竭、经血 不足是导致 无乳的基本 病机。
妇人或因啼哭 悲怒郁结,气 溢闭塞,以致 乳脉不行。
•气血虚弱
• 肝郁气滞 • 乳汁运行受
阻
-
5
症状:
哺乳情况 排泄情况 睡眠 体重 神情
主证:产后乳少或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 感。
兼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 舌脉:舌淡,少苔,脉虚细。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加减。
-
16
•人
•黄
参
芪
•当
•麦
归
冬
•桔 梗
•通 草
•猪
-
蹄
17
方解:党参、黄芪—大补元气;
当归、麦冬—养血滋液;
-
初起恶寒发热
11
治疗
治疗思路 早吸吮,母婴同室,刺激乳头,乳腺排空,治
疗配合食疗、调护。
-
12
治疗
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充分休息,按需哺乳。
-
13
治疗
西药治疗 大量维生素B类药物,
超声波,红外线乳房 照射。
-
14
中医治疗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
15
辩证论治 1.气血虚弱
少,婴儿不食牛乳,使患者苦之,情志
不畅。现觉头昏目眩,心烦易怒,乳房
胀痛。
查:型体瘦弱,舌边偏红,苔薄白,
脉弦。
-
29
病案分析
• 张××,27岁,已婚。
患者于2014年9月顺产一女,产后食欲不
振,乳汁日显不足,质稀,45天开始乳汁全
无有诊断心,:乳慌病房,史:纳不顺胀少产,。后食舌伴欲头质不晕淡振。,腰酸苔,薄白面色,少脉华细,弱时。
猪蹄—补血通乳;
木通—宣络通乳;
桔梗—载药上行。
-
18
加减:
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茯苓、山药、扁豆 头晕心悸——阿胶、白芍、何首乌 肾气不足,腰酸腿软——紫河车、鹿角胶、
巴戟天、熟地黄
-
19
辩证论治 2.肝郁气滞
主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硬或 疼痛。
兼证:情志抑郁,或有微热,食欲不振。 舌脉: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其他疗法
食疗
1、猪蹄2只,通草24克,王不留行30克,同炖,去通 草,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
2、花生米120克,木瓜1只,八爪鱼适量,炖猪蹄。 3、鲤鱼100-150克,葱50克,煎汤饮服。 4、红小豆,梗米适量,煲粥。 5、多食小米粥。
-
27
•预防与调摄
孕前调治:尽早诊治乳腺发育不良,肥胖者加 强锻炼。
症状:乳面色少华,舌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虚弱
-
30
小结
定义 :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诊断 :病史 ;症状;检查。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根据乳汁的稀稠,乳 房的胀软,结合全身症状,分析属于虚症 或实证。
•
2、治疗原则: -虚症要调治气血以通 31
肝郁 气滞
-
9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
10
鉴别诊断
泌乳情况 乳房症状
产后缺乳
乳汁量少 甚至皆无
乳房柔软无胀 皮肤无改变
急性乳腺炎 可表现为缺乳
乳房红肿热痛 甚化脓溃破
全身情况
无全身症状
-
20
•当
•白
•川
•生地
•柴
归
芍
芎
黄
胡
•青
•天花
•漏
•通
皮
粉
芦
草
•白
•穿山甲 •王不留- •甘
•桔 梗
21
方解: 青皮、柴胡舒肝解郁; 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 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 桔梗、通草宣络通乳; 甘草调和诸药。
-
22
加减:
身热——黄芩、蒲公英 乳房胀硬——橘络、丝瓜络、路路通 乳房胀痛——蒲公英、全瓜蒌、夏枯草
-
23
(三)其他治疗
• 1、外敷法:热水或葱汤熏
洗乳房,或橘皮煎水湿敷乳房。 • 2、体针:主穴取膻中、乳根, 配穴取少泽、天宗、合谷。 穴位按摩:膻中、乳根,少泽、
足三里每穴10分钟
-
24
-
25
(二)中成药
• 1.催乳丸 • 2.涌泉散 • 3.十全大补丸 • 4.柴胡疏肝丸或逍
遥丸
-
26
临床表现
-
6
临床表现
体征:
乳房柔软 不涨不痛 无乳汁排出或排出少
-
7
诊断
辨病要点
根据产妇哺乳时无 乳汁分泌或乳汁甚少 的临床表现及乳房检 查多见即可确诊。
-
8
辨证要点
证候特点 乳房柔软,乳汁清稀,面色少华
舌
舌淡 少苔
脉 虚细
证型
气血 虚弱
乳房胀硬或疼痛,乳汁浓稠,伴胸胁胀闷,舌苔薄黄 脉弦 情志不遂
产后缺乳
-
1
目的要 求
掌握:产后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缺乳的外治法。
-
2
定义
产后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 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或半个月内,也 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
3
西医病因病理
决定泌乳主要有三个因素
孕期保健:纠正贫血,调畅情志,清洁乳房、 牵拉乳头,穿着宽松。
产后调摄:调畅情志;注意恶露的情况,足够
睡眠,早吸吮,正确哺乳,合理营养,饮食不可 过于滋腻
早期治疗(半月内疗效较好)
-
28
提问: 1、诊断 2、辨证 3、治法
复习
病案:
孙××,女,28岁。
主述:产后七天,乳汁极少。
病史:顺产后三天乳房微胀,乳汁极
•THANK YOU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