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合集下载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1. 引言1.1 产后缺乳的定义和危害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产量不足或完全无法哺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产后缺乳不仅影响了母婴间的情感交流,还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的情况逐渐增多,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产后缺乳对宝宝的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宝宝长期缺乳,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而对于产妇来说,产后缺乳也可能引发乳腺炎、情绪不稳等问题,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产后缺乳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医调理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产后身体机能,增加乳汁分泌,保障宝宝的营养需求。

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中医保健方法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后缺乳的防治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以上内容共计286字】1.2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不足或无法满足宝宝需求的情况,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甚至影响母婴关系。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产后缺乳不仅仅是乳腺问题,还涉及到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调畅等方面。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包括调理气血、调养脾胃、激活乳腺等。

通过中医的药物、食疗、按摩等方法,可以调理产后妇女的身体,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质量,从而达到满足宝宝需求的目的。

中医认为,产后妇女需要养血补气、健脾和胃,使乳汁得以顺利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不仅在于调理身体,还在于调整情绪。

产后妇女常会出现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中医保健通过药物、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帮助产后妇女舒缓情绪,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帮助产后妇女调理身体、调整情绪,保障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127例

针灸结合手法治疗产后缺乳127例
别 从左 、 下 腹 引 出并 固定 缝 合 切 口结 束手 术 。 右 13 术 后 处 理 . 术 后予 以禁 食 、 胃肠 减 压 、 制 胰 酶 分 泌 药 抑 物 、 炎 、 脉 营 养 支 持 治 疗 及 持 续 腹 腔 灌 洗 引 流 。灌 洗 时 抗 静 间 7~1 , 引 流 液 清 晰 , 流 管 基 本 无 引 流 液 引 出 , 流 0d 至 引 引
流 , 情 及早 得 以 控制 , 得 理 想 的治 疗 效 果 。 病 取 LL P D术 治 疗 早 期 S P手 术 创 伤 小 、 血 少 、 时 短 , A 出 费 可 对 整 个 腹 腔 、 腔 及 网膜 囊 进 行 准 确 的 探 查 , 确 放 置 引 流 盆 准
手 术 均 顺 利 完 成 ,P D手 术 时 间 ( 5 2±2 . )mi, LL 6. 73 n术

l2・ 5
国匿堂剑

第8 卷第 l 期
M d aI oao h aJna . 1 。o 8N . ei ln vtn f i , ur 2 1V 1 1 c n i oC n a y 0 . 0
坏死 , 则沿胰腺纵轴切开胰腺被膜 减压 , 细探查胰腺 各部 , 仔 清除胰腺坏死组 织 , 并用生 理盐 水反 复冲洗 , 吸尽腹 腔 内液 体后 , 于膈下 、 网膜囊 、 侧结肠 旁 沟放置 硅胶 引流 管 , 小 双 分
渗液 和胰周坏死组 织 , 切开 胰腺被 膜 , 为肿 胀胰腺 减压 。同
时 , 腹 腔 内 含有 大 量 胰 酶 、 道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死 组 织 、 将 肠 坏
内毒素等用液体冲洗引流 , 使胰腺周 围及腹腔 内脏 器受损减
轻 , 身 中毒 症 状 明显 缓 解 , 膜 炎 症 状 减 轻 , 起 到 防 治 发 全 腹 可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的穴位调理法
产后缺乳是指新妈妈在生育后出现乳汁分泌不足或者完全缺乏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
影响了宝宝的健康,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还可能产生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按摩和针
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和促
进新陈代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产后缺乳可以采用的穴位调理法。

穴位推拿法:
1、原点穴:位于乳房下方的中心位置,即脐下三指宽,您可以用一只手在该点位周
围轻轻按摩静脉和淋巴回流。

2、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的中央,当您用力按摩时能感觉到一定的酸痛感。

每次按
摩可持续10-15分钟,帮助调节内分泌平衡,促进产后缺乳的恢复。

3、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与踝骨上端之间,这个穴位推拿能够调节肝脾胃的功能,
通过增加血液流量来帮助乳腺恢复。

4、天突穴:位于胸骨正上方,该穴位是乳汁分泌所需的气血集中的地方,刺激这个
穴位将有助于产后乳汁分泌的恢复。

1、按揉回缩穴:将针头插入乳头上,当您感到酸痛时,可以轻轻按摩,每次按揉
10-15分钟。

2、相合穴:位于手臂内侧的位置,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平衡,增加乳汁的
分泌。

3、听会穴:位于耳后的地方,在这个穴位进行中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
促进乳腺的恢复。

总之,产后缺乳需要及时的治疗和调理,穴位推拿和针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在不影响婴儿喂养情况下促进乳汁的分泌,缓解因产后缺乳导致的压力,帮助新妈妈
尽快恢复健康。

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86例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86例疗效观察

足婴儿哺乳需要 。近年 来 , 随着 我 国孕产妇 年龄 增高 、 剖
宫 产 人 数 增 多 及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的 影 响 , 后 缺 乳 发 病 率 呈 产
12 一般 资料 .
全部 8 6例均 为河 北省 曲 阳县 中医医 院
妇产科患者 , 诊 1 , 院 7 门 6例 住 0例 , 机 分 为 2组 。 治 疗 随
l0 22
塑 主匡 至 生 墨
卷第 8 期
H bi C A gs21 .o3 No 8 eeJ M,uut0 1V l 3 . T

针 刺 结 合 按 摩 治疗 产 后 缺 乳 8 疗 效 观察 6例
张慧敏 许 雷 苏红光
( 北 省 曲阳县 中医医 院针灸科 , 北 曲 阳 0 30 ) 河 河 7 10
泉( 双侧 ) 太冲 ( 、 双侧 ) 泻法 。均 留针 2 i。针刺后 予 , 5 mn
按摩 。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 乳 根 周 边 施 以 揉 法 3— 在 4圈 , 力 用 要 轻 , 从 乳 周 沿 乳 腺 向乳 头 推 抚 双 乳 各 3~5r n 拇 指 再 i, a 点按 膻 中 、 根 ( 侧 ) 灵 墟 ( 侧 ) 鹰 窗 ( 侧 ) 1— 乳 双 、 双 、 双 各
刺 0 1 0 2寸 , .~ . 以局 部 胀 痛 为佳 。气 血 亏 虚 型 加 中 脘 、 气 海 、 元 、 阴 交 ( 侧 ) 补 法 ; 气 郁 滞 型 加 中 脘 、 陵 关 三 双 , 肝 阳
发育不 良, 或有严重 的乳房 疾病 , 肿瘤 , 如 致乳 腺破 坏者 ;
服 用 影 响催 乳 激 素 水 平 的其 他 药 物 ; 并 有 心 血 管 、 、 合 肝 肾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摘要】产后缺乳是困扰许多新妈妈的问题,中医保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中医理论对产后缺乳的观点。

接着探讨了中医保健方法在产后缺乳中的实际应用,并深入研究了经络调理、穴位按摩以及中药调理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中医保健在产后缺乳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保健方法在缺乳问题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帮助产后妈妈解决缺乳问题、促进健康产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中医理论、经络调理、穴位按摩、中药调理、作用、展望1. 引言1.1 产后缺乳中医保健研究进展意义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分泌不畅的情况,对婴儿的喂养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保健研究在产后缺乳方面的进展意义重大。

中医保健方法能够针对产后妇女体质特点和脏腑功能进行调理,增强体内气血运行,促进乳汁分泌。

中医保健方法注重气血调和、经络畅通,有助于改善产后妇女的身体状况,提高乳汁质量。

经络调理与产后缺乳关系研究显示,通过调整体内经络的运行,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妇女的乳汁分泌情况。

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的影响也备受关注,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理产后妇女的脾胃功能,从而增加乳汁分泌量。

中药调理产后缺乳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滋补气血、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妇女的乳汁分泌情况。

中医保健研究对产后缺乳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产后妇女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

1.2 研究背景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妇女出现乳汁分泌不足或完全停滞的情况,给新生儿的喂养带来了困难和困扰。

产后缺乳不仅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产妇自身身体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研究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缺乳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医医学认为,产后缺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如何治疗产后缺乳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白色或略黄色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因此,母乳不仅可以给新生儿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还可以增强其抵抗力,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

产后缺乳又叫“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量少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由于产妇气血亏虚、不能生化乳汁,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此证列为“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是“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

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后缺乳“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涩当疏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产后乳汁缺乏的产妇均伴有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或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或生产时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及哺乳不当等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首先根据产妇乳房有无胀痛、乳汁清稀或浓稠以及舌诊和脉诊的情况辨清疾病的虚实,再结合其他症状对症进行治疗。

下面就介绍一下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3个典型病例:病例一:患者霍某,女,24岁,工人,产后乳汁稀少。

其面色少华、气短懒言,乳房柔软,无红肿硬块,食欲尚佳,二便正常,且无不愉快之事,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经辨证,笔者认为霍某所患的产后缺乳属于气血两虚型,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补血通乳为主,可使用以下方药:人参、黄芪各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桔梗各0.9克,猪蹄2个(去爪壳)。

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饮汤食肉,可每日服1剂。

此外,这类患者也可选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霍某服用笔者为其选用的中药方剂治疗5天后,其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乳汁渐多。

病例二:患者郭某,女,26岁,生产30天后与家人发生争吵,自觉心中烦乱、咽部梗阻、胸胁满闷、纳少便溏,而后乳汁渐渐减少,不足儿食。

患者形体肥胖,体温正常,乳房丰满,按之松软无胀感,脉弦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半刺法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半刺法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3 河北石家庄婴儿妈妈中医理疗所 (0 50 09 1)
讨 论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在哺乳期内, 乳汁甚 少或者全无, 不足以喂养婴儿者。 中医学认为乳汁乃气 血津液化生, 若气血亏虚 , 津液不足, 则无以生乳 , 致乳 汁减少或不足; 或七情所伤 , 肝气郁结可致乳络闭塞 , 不通而致缺乳。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 , 采用半刺法配合按摩 的治疗方法, 不仅患者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 且疗效满 意。 治疗主要选用任脉、 肾经、 胃经、 脾经、 小肠经和膀 胱经的腧穴及督脉循行线, 根据 “小肠主液” ,“脾胃为 气血生化之源” 的理论, 其中半刺胸部腧穴气户、 神藏、 灵墟、 神封、 周荣、 胸乡、 天溪、 乳根、 膻中 , 结合按摩, 可 调畅气血 , 疏通乳络 , 消肿散结; 半刺背部腧穴肩井、 天 宗、 膈俞、 肝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结合按摩督脉 循行 线, 可调理阴阳 , 补益气血, 诸穴诸法共凑增乳通乳之 效。 大凡妇人产后 , 是生理、 心理方面出现重要变化的 时期 , 尤其是产后乳少, 不足以喂养婴儿 , 往往焦虑不 安, 此期多数产妇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 对中药及 一般针刺方法不易接受, 因此选择一种让患者在心理 和躯体上完全乐于接受的治疗操作方法就显得非常必 要。 为减少患者对针刺的恐惧 , 在针刺操作时选用极短 极细的毫针进行半刺 , 所刺甚浅, 快刺快出 , 毫无疼痛 或仅有瞬间微痛, 患者容易接受。 半刺之法出于 《灵枢 官针》 ,“半刺者, 浅内而疾发针 , 无针伤肉 , 如拔毛状 ……” , 因其刺入极浅 , 不全刺入, 出针急速 , 如拔毫毛 故名。 半刺之后, 结合乳房局部及背部督脉按摩 , 既有 利于疏通乳房局部经脉 , 气血运行通顺条达 , 又使患者 感觉舒适 , 并且对产妇年龄较大、 产后缺乳时间较长者 也有较好疗效。 笔者认为治疗期间, 让产妇树立母乳哺育婴儿的 信心十分重要 , 同时保持心情舒畅 , 让婴儿充分吮吸乳 汁, 针刺推拿才能 “借力助力” ,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

1# 楼主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发表于 2011-9-30 12:06 | 只看该作者 huchunhua 现代产后缺乳的中医诊治综述现代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不够喂哺婴⼉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或“乳汁不⾜”。

《诸病源候论》有“产后乳⽆汁候”,《经效产宝》有“产后乳⽆汁”⽅论。

现代医学认为泌乳的内分泌及神经机制较复杂,孕激素、雌激素、胎盘催乳素、泌乳素、⽪质醇及胰岛素,皆与乳房系统⽣长发育及泌乳功能有关,内分泌及神经调节失常皆可导致产后缺乳。

此外,乳汁开始分泌后,若发⽣营养不良、精神恐惧或抑郁,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分泌减少,⽽致乳汁不分泌或分泌量减少 。

婴⼉哺乳不当,也可造成乳汁分泌不⾜。

【病因病机】乳汁来⾃⽓⾎,为⽔⾕精微所化⽣,赖⽓以运⾏和控制。

“⽆⽓则乳⽆以化,⽆⾎则乳⽆以⽣”。

乳头乳房分别络属⾜厥阴肝、⾜阳明胃经,故⽣乳、排乳功能与肝胃之经密切相关。

乳汁缺乏,多因⾝体虚弱,⽓⾎⽣化之源不⾜;或因肝郁⽓滞,乳汁运⾏受阻,乳不得下;亦可因脾虚⽓弱,过⾷膏粱肥⽢,中州失运,聚湿成痰,壅阻乳络所致。

以往常将缺乳分为⽓⾎虚弱、肝郁⽓滞两种类型。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产后缺乳的不断变证;在不断总结前⼈经验的基础上遴选出以下三种类型,综述如下。

1、⽓⾎虚弱 乳汁为⾎化⽣,赖⽓运⾏。

⽓⾎来源于⽔⾕精微,若脾胃素弱,⽣化之源不⾜,复因分娩失⾎过多,以致⽓⾎亏虚,不能化为乳汁,因⽽乳汁甚少或全⽆。

《景岳全书·妇⼈规》云:“妇⼈⽆汁,乃冲任⽓⾎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

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之不⾜。

⽽犹或⽆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疑也。

”2、肝郁⽓滞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产后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因⽽乳汁不⾏。

《儒门亲事》云:“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溢闭塞,以致乳脉不⾏。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摘要】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安全有效的改善泌乳量是众多母亲面临的难题。

本文以“产后缺乳、乳汁不足、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依据其类别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其运用及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外治法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国传统疗法”、“中医特色疗法”等,包含针法、灸法、按摩疗法、外治疗法等,其中外治疗法包含刮痧、灌肠、拔罐、熏洗、药浴等。

它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具有“简、便、效、廉”等特点。

现代也将低频、中频、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式纳入其中。

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运用甚广,在产后缺乳中也运用较多,笔者通过分类总结其近5年的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1 针法1.1普通针刺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1],临床运用较多,可单用亦可联合按摩、中药等综合治疗。

李秋霞等[2]对80例辨证为气血亏虚型的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乳腺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治疗5天及15天后两组的泌乳量,发现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姚月月等[3]为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将70例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膻中、肩井、乳根、丰隆、中脘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同对照组,另加少泽穴,观察治疗后两组泌乳量及血清PRL水平,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

邱少红等[4]采用腹针治疗产后缺乳35例,针刺选穴为关元、气海、下脘、中脘、天枢、滑肉门、大横、气旁、气穴,并与35例使用常规产后乳房护理患者对照,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

陈枫[5]将8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中药自拟通乳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为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等,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5天。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产后母乳分泌不足或完全没有的情况,给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困难。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产后缺乳有着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经验。

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在产后缺乳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一、中医对产后缺乳的认识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多由于产褥期气血虚弱、肺脾失调、情志不畅等原因所致。

产褥期气血虚弱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肺脾失调使得乳汁无法正常分泌;情志不畅则会影响乳汁的排出和新陈代谢。

中医强调产后妇女需要调养身体、保养气血,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二、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缺乳预防中的应用1. 中药调理中医适宜技术中的中药调理是产后缺乳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调理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温补肺肾、活血化瘀等方法,促进产后妇女体内气血的平衡,增强产后体质,提高乳汁分泌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芪等,这些药物具有温补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产后缺乳的发生。

2.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另一项重要手段,对产后缺乳预防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灸可以调理脾胃,增进消化吸收,提高产后妇女的身体素质。

特别是耳针和乳头针对乳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并且在预防产后乳腺炎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3. 推拿按摩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推拿按摩也是预防产后缺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产后妇女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乳汁分泌量。

按摩还可以促进产后妇女的情志舒畅,有利于乳汁的排出和新陈代谢。

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缺乳预防中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许多产后妇女成功预防了产后缺乳的发生,保证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缺乳预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受到了广大产后妇女的欢迎。

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缺乳预防中不仅有着显著的医学效果,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不足或无法正常哺乳的情况,这是许多产妇所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缺乳不仅会给母亲带来身体不适,还会给宝宝的健康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产妇的体质、心情、饮食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适宜技术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适宜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缺乳的发生。

本文将就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理论对产后缺乳的解释中医学认为,产妇的乳汁分泌与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体质特点、情志调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产妇在分娩后,身体虚弱,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导致乳腺功能减退,从而出现缺乳的情况。

产妇的情志也对乳汁的分泌起着重要的影响。

情绪紧张、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乳汁的分泌。

中医认为,产后乳汁不足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的过程中,中医适宜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 中药调理中医药是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调理产妇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体质特点等,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缺乳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滋补、理气、活血等作用,调理产妇的身体状况,促进乳汁的分泌。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川芎、茯苓等,这些药物具有温补、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产妇的体质状况,促进乳汁的分泌。

中药调理还可以调节产妇的情志,缓解产后的焦虑、疲劳等情绪,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乳汁分泌。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产妇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从而预防产后缺乳。

根据中医的理论,通过针灸可以调理产妇的气血,激活乳腺的功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常用的穴位有乳根穴、大椎穴、足三里穴等,这些穴位与乳腺、脏腑有密切的关联,通过针灸可以调理产妇的身体状况,预防产后缺乳的发生。

3. 推拿按摩4. 膏方外敷膏方外敷是中医适宜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外用中药的方式,改善产妇的乳腺状况,促进乳汁的分泌。

产后缺乳验方

产后缺乳验方

产后缺乳验方一、气血虚弱型1.妇科特点:产后哺乳时,乳汁不充,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清稀。

产褥期可见恶露多或恶露不绝。

2.全身症状: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白或淡胖,苔白,脉细弱。

方药:可选用通乳丹或猪蹄汤。

二,肝部气滞型1。

妇科特点;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平日乳汁正常或偏少.突然七情所伤后,乳汁骤减或点滴皆无,乳汁稠,乳房胀硬而痛,或有微热。

2。

全身症状。

精神抑郁,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舌暗红或尖边红,苔微黄,脉弦数。

方药,可用下乳涌泉汤等。

三、痰气壅阻型1.妇科证侯特点: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柔软无胀感。

2.全身症状:形体肥胖,胸闷泛恶,或食多乳少或大便溏泄.舌质胖苔白腻,脉沉细。

方药:漏芦散等。

四、血瘀证,恶露不尽而缺乳很常见:临床见证: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或胸腹胀痛,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或沉而有力。

方药:加味生化汤等。

人参5克黄芪30克当归6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通草10克漏芦10克王不留行20克穿山甲10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大枣10克瓜蒌15克水煎服。

初胎产妇要用新鲜橘叶与葱叶煎汤外洗乳头。

除药物治疗外,对的治疗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

营养和休息。

可按各地的生活习惯加强饮食疗法.增加营养,但不能过于滋腻碍胃,并要注意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哺乳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情志的调畅。

2。

早期哺乳、早期治疗。

按产后的泌乳生理,一般在产后第二天即可以开始哺乳。

一周内可知乳汁是否充足。

但有些产妇因为早期乳不胀,而自行中断或减少哺乳次数,更造成缺乳。

也有难产的产妇亦往往过迟哺乳而影响乳汁的生成。

如在早期哺乳发现缺乳,应及早治疗。

一般来说在产后半个月内疗效较好。

如若在产后1,2个月才来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实用产科学》指出;“哺乳开始后复盖腺泡的上皮细胞即含许多空泡。

如不哺乳.立即出现复旧现象,腺体塌陷、消失,结缔组织重新占优势。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现象是困扰许多新妈妈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令新妈妈感到焦虑和疲惫。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因为产前气、血虚弱,顺产过程受伤导致气血不畅,也可以是因为乳腺管和乳头扭曲、堵塞等。

因此,中医在预防和治疗产后缺乳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预防产后缺乳的关键在于产后早期养生和调理,以保证新妈妈体内脏腑气血的充足供应。

具体来说,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有效预防产后缺乳。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会影响人的气血运行,从而影响产后乳汁分泌。

因此,孕期和产后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焦虑和忧虑,多听音乐、看漫画、和蔼可亲的人交流等活动,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产后乳汁的分泌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其次,合理饮食可以促进产后乳汁分泌。

中医认为,产妇在产后应该遵循“温胃散寒,通乳止痛”的原则,饮食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并适量增加牛奶、五谷杂粮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

此外,一些具有促进乳汁分泌作用的食物,比如猪蹄、芝麻、鲤鱼、鸽肉等,也应该适当添加到饮食中。

第三,中医针灸和按摩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产后缺乳。

针灸和按摩等手段可以刺激产妇的肝、脾、肾等脏腑,从而增加产妇体内的气血流通,促进乳汁的分泌。

具体来说,针灸可以通过针刺后的微小伤口,刺激产妇体内的神经末梢,从而激发体内的自愈能力,调节体内荷尔蒙的分泌,提高产后乳汁分泌的能力。

按摩则可以通过在乳房周围进行轻拍和揉捏等手法,促进乳腺管和乳头的通畅,促进乳汁分泌。

第四,中药调理也是预防产后缺乳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煮汤、泡茶等方式服用,有助于提高产妇体内的气血水平,促进产后的恢复。

在具体用药时,医生会根据产妇的体质、症状等进行调理,以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合理饮食、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等方面。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母亲在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导致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甚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缺乳主要与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产后缺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以适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强调因材施治,辩证施治,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防病,预防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产后缺乳,可以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肾气的固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2.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产后缺乳的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

3.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调理气血,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认为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在产后应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2. 固肾益气,增加乳汁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会影响乳汁的形成,在预防产后缺乳时,应该通过中药调理肾气,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3. 疏肝解郁,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在预防产后缺乳时,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4. 营养膳食,补充营养。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膳食,补充营养对于产后缺乳的预防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中药食疗的方法来调理体质,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

三、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1. 中医药调理。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固肾益气,疏肝解郁,促进乳汁分泌。

但是在使用中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来选用适合的中药,不可盲目使用。

针刺通乳疗效观察

针刺通乳疗效观察

中轻 度 刺 激 。如 果 是 由于 情 绪 刺 激 所 致 的 结 乳 ,配 内
关 、太 冲穴 ;如 果是 气血 虚 衰 ,乳 源 不足 者 加刺 足三 里 , 用 补 法 。以上 治疗 均 每 d针 1次 ,每 次 留针 3 i,7d 0r n a 为 1个疗 程 。
3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太 冲穴 为足 厥 阴肝 经 俞 穴 , 肝 理 气 ,肝 郁 气 滞 者 配之 舒 可理 气 和 胃 ,宣 通 胸 中 之 气 。用 针 之 道 ,贵 在 选 穴 ,妙 在 针 法 , 同的针 法 将 收 到不 同 的效 果 ,这 是 中 国针 灸 不
属本 组范 围 。 2 治 疗 方 法
乳 汁缺 少 是妇 女 产后 或 哺乳 期 的 常见 症 状 ,及 时 治
疗可 解 除产 妇 及其 家 庭 的很 多烦 恼 。产素 体 虚 弱 ,气 血 不 足 或 产 时 失 血 过 多 , 汁缺 乏 生 化 之 源 ,无 乳 排 出 ;二 是 恚 怒 伤 肝 ,肝 乳 郁 气滞 ,乳 络阻 塞 ,有 乳 而不 得 出 ,不 及 时 治 疗则 将 乳
针 刺 通 乳 疗 效 观 察
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桥 东 区 医 院 ( 5 0 0 王 会 芝 刘 庆 计 0 00 )
缺乳 是产 后 及 哺乳 期妇 女 常见 症 状 ,笔 者 在 临床 用 针 刺方 法 治疗 产 后缺 乳 和哺 乳期 结 乳 效 果 良好 , 报 道 现
如下。 1 一 般 资 料
6 讨 论
痛 、乳 窍 闭塞 、挤 之 不 出乳 ,或 出乳 孔 不 足 4个 者 ,为 乳窍 闭塞 ; 乳但 不 能 排 出 ,属 气 血 壅 滞 型 。后 有 可 先 有
按摩 ,施 揉 、推 、 手 法 ,使乳 窍 开放 , 汁 可 自通 ; 理 乳 若

产后缺乳案

产后缺乳案
发病根本,加 之 骤 然 恼 怒,肝 郁 气 滞,加 重 其 病 情. 因
月,乳汁减少 1 个月”就 诊.患 者 5 个 月 前 于 南 京 市 妇
幼保健院自然分娩 1 名健康男婴,产程顺利,母子皆安.
婴儿母乳 喂 养,
1个月前患者骤然恼怒后出现乳汁减
少,且呈渐 进 性 加 重,自 行 食 疗 半 个 月 余 无 明 显 改 善,
. All Rights Reserved.
E
Gma
i
l:
xgn66@163
c
om
第一作者:李秋芬,
E
Gma
i
l:
1689264066@qq
c
om
88 中国民间疗法 2020 年 4 月第 28 卷第 7 期
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在 社 会 担 任 的 角 色 也 出 现 转 变,孕
产妇面临 更 多 的 压 力. 研 究 表 明,下 丘 脑 作 用 于 垂 体
根、足三里、少泽等为主,但 笔 者 临 床 观 察 发 现,很 多 患
者在脊柱旁 常 有 阳 性 反 应 (压 痛 点),针 刺 脊 柱 旁 压 痛
点可迅速 缓 解 相 应 病 证,疗 效 显 著. 该 患 者 长 期 坐 姿
不良,有弓背 习 惯,导 致 胸 背 部 经 络 不 通,气 血 不 畅 为
医话医案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Ap
r
2020,Vo
l
28No

产后缺乳案 ※
李秋芬1,2 ,赵瑞瑞1,2 ,朱佳会1 ,倪光夏1,2
(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奶水不足如何针灸

奶水不足如何针灸

奶水不足如何针灸文章目录*一、奶水不足如何针灸*二、奶水不足吃什么好*三、奶水不足怎么办奶水不足如何针灸1、奶水不足如何针灸取穴:少泽。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实证用刺血或毫针刺。

刺血可隔日或每周2次,操作时先充分按揉小指,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一手捏紧针刺部位,然后另一手迅速针刺1~2下。

毫针针刺时,针尖向腕关节方向刺入0.3~0.5 寸,每日1次,一般5次为1个疗程。

虚证用艾灸法,每侧各15 分钟,每日1 次,或每日1 侧,每次20~30 分钟,交替用之。

用少泽可使水谷精微由脾转运至全身,补充气血不足,气血足则乳汁生。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脉,乳血同源,针刺少泽能调心气、促排乳,如此则经脉得通,气血得养。

乳少自愈。

2、奶水不足的原因有哪些精神心理因素,准妈妈在分娩的时候过度紧张,或者因为家属中有人对宝宝性别不满而感到委屈和宝宝早产,难产,妈妈过于忧虑,宝宝的健康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刺激,对新妈妈所造成的精神负担都会引起奶水不足。

哺乳方法不当,喂奶方法不当,会引起缺乳,妈妈应学会帮助宝宝正常吸吮,妈妈在宝宝两个月前,都需要按需抚养,喂奶的时间有宝宝决定,而不是按时喂养。

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粉。

会使宝宝增加饱腹感,因此减少吸允次数导致奶水不足。

3、奶水不足的表现听不到宝宝的吞咽声,有一些宝妈可能在刚刚开始给孩子喂奶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乳房确实有乳汁,已经排了出来,但是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听到宝宝的吞咽声,这就说明自己的乳汁分泌并不是很充足。

乳房没有肿胀的感觉,一般来说如果乳汁分泌比较充足的话,在给宝宝喂奶之前,母亲的乳房会有一种肿胀的感觉,好像就是里面充满了很多的液体,整个都胀起来了,而喂奶之后乳房会马上松弛下来,但如果乳汁分泌不足的话,那么乳房前后就没有变化。

宝宝24小时排尿少于六次,从宝宝方面来说想要判断母乳不足,没有吃饱其实也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在一天一夜24小时之内,宝宝如果排尿少于六次那就说明吃的偏少。

产后乳汁量少用针灸如何治疗

产后乳汁量少用针灸如何治疗

产后乳汁量少用针灸如何治疗
(一)辨证要点
缺乳病位在乳房,胃经经过乳房,肝经至乳下,脾经行乳外,故本病与胃、肝、脾关系密切。

乳汁由气血化生,赖肝气疏泄与调节。

因而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均可导致乳少。

产后乳少,乳房松软不胀,或乳腺细小者多属虚证;
产后乳少,乳房胀满而痛,乳腺胀硬,或乳房虽松软,但躯体肥盛者多属实证。

乳少汁稀,兼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者为气血虚弱;
乳少汁稠,兼胸胁胀满,情志抑郁者为肝郁气滞。

(二)缺乳的治法: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

取足阳明、任脉穴为主。

(三)缺乳的处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脾俞、胃俞;肝郁气滞配太冲、内关。

方义乳根疏通阳明经气而催乳;膻中为气会,调气通络而催乳;少泽为通乳之经验穴。

三穴合用,共达催乳、通乳之功。

(四)缺乳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乳根针尖向乳房基底部横刺至双乳微胀为佳;膻中向两侧乳房横刺0.5~1寸;少泽点刺出血。

气血不足者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内分泌、交感、胸、肝、脾。

每次取2~4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艾灸法取膻中、乳根,温和灸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

产后缺乳不必苦恼,试试中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8-26T09:25:23.66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曹思华[导读] 但是很多妈妈都出现了产后缺乳现象,这也是产后妈妈需要解决的一块心病。

绵阳市涪城区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在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宝宝对外界病菌进行抵抗,母乳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宝妈都会出现奶水不足的苦恼,宝妈也会怕因为自身的奶水不足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在针对产后缺乳现象,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调理效果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针对此方面进行的科普。

在新生儿降临之后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从对新生儿哺乳来看,母乳是最健康,最理想最直接的食品之一,但是很多妈妈都出现了产后缺乳现象,这也是产后妈妈需要解决的一块心病。

1什么是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其实就是产妇在哺乳阶段,乳汁分泌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婴儿成长的正常需求,一般的情况下乳汁缺少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产后的2~3个月之间,同时也会在哺乳期间突然出现,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妇发生缺乳的问题比较常见,在临床方面,缺乳已经成为常见疾病和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女性缺乳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

2女性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存在缺乳问题若是健康的女性在完成顺利分娩之后,就会立马出现乳汁分泌等现象,在正常的情况下,乳汁分泌量会保持在1000~1500ml范围内,可以为婴儿的正常生活提供满足。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根据婴儿的个性差异进行判断,在确定女性是否具有缺乳问题时,需要观察婴儿日常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无法进行精准和绝对值的计算。

在中医的角度来看,若是女性在产后出现了缺乳情况,则是因为自身身体较为虚弱,气血不足所导致的,并且还会受到肝脏功能以及乳汁运行的直接影响。

产后缺乳具有虚实之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通乳,而是需要良好的梳理才能获得最终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亦称“乳少”。

本病多见于产时产后出血过多、剖宫产、哺乳方法不正确、产后抑郁及营养缺乏的产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龄产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缺乳多与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有关。

宋代陈无择认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以针刺治疗本病,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为气会,有通经催乳之功;乳根既可调理阳明气血,又可疏通局部乳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

笔者临床发现,以虚实夹杂者即气血亏虚兼肝郁气滞者多见,针刺治疗效果较好。

在治疗的同时,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另外及时不断地排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