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总结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利用资料,概括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的学习,学习分析事物的发展,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知道不足,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的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及问题。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及问题、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全面对比分析、教师讲授、学生讨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农业: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东北三省农业在全国有什么重要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什么(工业)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工业性质: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拓展延伸: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学等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

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挖掘元素,建立模型]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思维发散,探索求解]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阅读:图,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些知识点,如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中国地图、东北地区地图。

3.图片: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概况,掌握其地理特征,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域,学生对其认知程度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3.实例分析: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5.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观察,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同时,展示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包括图片、案例、地图等教学资源。

2.教学案例:收集与东北三省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与讨论。

3.教学地图: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向学生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图文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图文

农业的发展 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工业分布、工业部门 工业地位 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保护湿地
“退耕还湿”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这东北的农业都受到哪些 有利影响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
自然因素的影响呢?
不利影响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发 生冻害
东北三省1月平均 东北三省地形分布
东北三省黑土地
大爷,其实我们此行前来 是来寻宝的。
我是地道的农民,就知道这黑土 是宝。还有啥宝啊?
东北资源、工业城市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布局靠近矿产资源产地,集中分布在铁路沿线。
这真让我这东北人骄傲!今天 的老工业区是什么样啊?
东北现象 资源枯竭
产品结构单一
设备老化
生态恶化、环境污 染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
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观光旅游业
梳理归纳
从“北大荒”

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 重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形成了以钢铁、 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1.读图找出矿产资源
辽宁省的铁矿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鞍山和本溪。

2.读图找出主要工业区
3.东北重工业基地
(1)特点: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区位优势
3.黑龙
江一(大庆)一
石油,黑龙江
一-(鹤岗)一
煤矿,黑龙江
一- (鸡西)-
煤矿,辽宁一
(辽河)一石
油。

(1)(长春)
的汽车工
业。

(2)(鞍
山)的钢铁工
业。

(3)(大连)
的化工工业。

(4)(沈阳)的
机械工业。

①丰富的
煤、铁、石油
资源;②交通
便利;③产业
基础雄厚,基
础设施较为完
善。

东北地区
是新中国成立
后发展最早的
重工业基地,
曾为我国工业
化的起步作出
通过读图分
析,培养学生分
析自然地理要素
的能力,同时锻
炼学生的归纳概
括能力。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农业机械化,明确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提高运用地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东北平原的生态环境变化,明确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地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东北平原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的转变,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确东北平原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发展进程,明确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作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以时间发展为顺序,从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的开荒,到已发展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北大仓”,再到停止开荒、退耕还湿的“北大荒”,以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地理的视角讲述了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已有了基本认识。

由于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因而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理解“北大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明确“北大仓”停止开荒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素有“白山黑水”之称。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三省地处较远,学生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北三省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资料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东北地区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

2.难点: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具。

3.网络资源: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特点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人文的影响。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挖掘元素,建立模型]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思维发散,探索求解]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2课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四平县百万玉米丰收场景,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作物、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入正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活动】读表分析东北地区对全国粮食供给所作出的贡献(提示: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人口数量少,因此供过于求,得以实现粮食的商品化,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D.冬小麦、谷子、甜菜3.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成都平原答案:1—3:D;C;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三、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甜菜、花生、亚麻等2.地位:最大商品粮基地3.条件分析八、课后作业调查超市常见的农产品品牌,哪些来自东北地区?。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探究型教案(第2课时)_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探究型教案(第2课时)_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2.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的第二节,也是区域地理中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2课时进行讲授,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学情分析】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巩固学生对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东北三省的农业
1.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和地位
2.生态保护
二、东北三省的工业
1.工业的特点及发展条件
2.分布特点及结构特点
3.发展问题及原因。

初一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初一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初一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阻碍区域农业或工业进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阻碍。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进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缘故。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缘故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进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缘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进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进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缘故。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缘故。

■教学策略依照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形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存,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依照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形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东北地区气候专门冷,那什么缘故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大伙儿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能够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忆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势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忆了东北地区的要紧自然环境特点,从我的观观看,同学们的把握情形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关知识,让我们完成课本18页的“活动”。

第1项,“走访你所在地区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来自东北三省。

”这一个活动容已经在上周末布置给大家了,大家可以举手交流一下你调查的结果。

学生:东北大米、大豆、高粱、大豆油、玉米油……
老师:第2项,可以比较一下“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思考并说明东北三省商品粮在全国的地位。

学生:说明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远多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粮食商品化。

老师:第3项,可以围绕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理解补充这些条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把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分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共同查找其它原因,进行交流。

从本题给出的条件来看,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有: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②农业的科技水平高。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雨热同期的气候,也是自然条件之一。

教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今天我们在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时,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那就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同桌或师友两人互相提醒,对东北三省的农业进行简单的回顾。

教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9-21的有关课文及图思考下列问题。

5.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什么?它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6.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其工业体系特点如何?
7.目前,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东北三省的重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的,从图6.20中也可以看出,其工业分布大多在矿产的富集地带。

那么东北的工业分布除了与资源有关之外,还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完成课本P21的“活动”。

大家就活动的第1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都有多条铁路线经过,陆运便利,还有松花江便利的河运,而不仅有便利的铁路运输还有便利的海洋运输。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

便利的交通成了布局工业的重要依据,便利的交通也是开发和调配资源的重要条件,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活动的第2项提出的问题,同桌或师友间商量一下,说说你们的见解。

学生:从图6.20和图6.21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矿产地都有铁路经过,这些铁路的修建为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

铁路修到甲经过大兴安岭林区,应该是与开采那里的森林资源有关,修到乙应该是与开发那里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关。

教师:我也非常同意同学们的见解。

由于甲乙两地临近俄罗斯,将铁路修到那里既有开发资源的作用,也有国防建设的需要。

前面我们提到了资源对于东北三省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看看活动第3项提出的问题,我们同学同桌或师友之间先商量一下,再在班上交流。

学生:从的工业结构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对照图6.20,不难看出那是因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样,工业部门中的木材及林产品加工、钢铁等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因为位于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二是因为附近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则是因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出,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都是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东北的工业布局大多分布于资源富集地区和交通要道上。

当然影响工业分布的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因素,希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捕捉,善于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读“东北地形图、东北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东北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自左向右依次),回答问题:
1.图中,市位于三江平原,这三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农作物中不能在市生产的是()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甜菜
3.据图,列举市及其附近两种以上的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从两个方面说明市的交通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市是我国最东的地级市,它与_________(国家)相邻。

据此,你对市调整工业结构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探索问题:针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能为东北三省的人们提出怎样的建议?按照你的设想,的工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