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高倍显微镜•目镜•细菌样本实验步骤步骤一:样本制备1.取一支细菌样本,并将其放置在玻璃片上。
2.用一根铁丝将细菌样本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确保细菌分布均匀。
步骤二:显微镜调整1.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将目镜放置在载物台下方的物镜孔上。
3.调整目镜的位置,使其与细菌样本对齐。
步骤三:观察细菌形态结构1.通过显微镜的调焦轮,将细菌样本的图像调至清晰可见。
2.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细菌图像适合观察。
3.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包括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菌样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将细菌分为以下几类:球菌球菌是一类呈球形的细菌,它们通常单独存在或呈链状排列。
球菌的直径通常在1至5微米之间。
杆菌杆菌是一类呈棒状的细菌,它们的形状类似于一根细长的棒子。
杆菌的长度通常在2至10微米之间。
弯曲菌弯曲菌是一类形状呈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菌。
它们通常具有较长的形态,长度可达20微米以上。
其他形态结构除了上述常见的形态结构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其他形态结构的细菌,如分枝菌和纤维菌等。
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多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样本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如球菌、杆菌、弯曲菌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形态结构不仅与其功能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微观世界中最小生物的奥秘。
参考文献[1] 张三. 细菌形态结构与分类鉴定研究. 生物科学前沿, 20XX(XX): XX-XX.。
实验一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眼睛在侧方 注视物镜 防止载玻片 碎裂 10
观察后注意 1.玻片放入消毒缸
顺镜头直 径方向擦, 2.擦拭镜头:限取1张擦镜纸 不要旋转 和来回擦
把油镜转离光轴
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1次
3.显微镜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镜头 呈八字形、罩上防尘罩、放回原处
11
【结果】
葡萄球菌(紫色)——革兰阳性菌(G+)
微镜、香柏油(镜油)、拭镜纸等。
6
【步骤】 涂片
载玻片中央加半滴生理盐水 分别将二种细菌涂布于盐水中
干燥(用试管夹夹住玻片 )
自然干燥或于火焰高处烘干 固定
将标本以钟表摆动的速度通过火焰三次
7
【步骤】 染色:
初染:结晶紫,1分钟,水洗 媒染:碘液,1分钟,水洗 脱色:95%酒精,0.5~1分钟,水洗
实验室规则
1.实验材料为病原微生物,具有感染性
1)穿好白大衣,除必要的书籍及
文具外,其他个人用品不得带入实验 室;白大衣不能穿或带进食堂! 2)实验室禁止饮食,未经许可严 禁将实验材料带出实验室
1
2.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用过的器材放置
指定位置;实验示教玻片标本损坏需 赔偿
3.实验完毕后,整理实验台,值日生负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4
一、细菌的形态和特殊结构观察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示教)
1.荚膜
2.芽孢
3.鞭毛
肺炎链球菌
破伤风梭菌
伤寒沙门菌
5
二、革兰染色法 (操作) 【材料】 1.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
2.革兰染色液:结晶紫、卢戈氏碘液、
95%乙醇、石炭酸复红。
3.生理盐水、二甲苯、载玻片、试管夹、 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消毒缸、显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03
实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本次实验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实验。
建议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同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与计划
拓展观察对象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学习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菌,了解其基 本形态特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 等。
通过观察不同细菌的形态,理解其在 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学习细菌的观察与识别
掌握细菌的染色和观察方法, 了解常用的染色技术和原理。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 态、大小、排列等特征,提高 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04
革兰氏阳性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革兰氏阳性 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外观,细
胞壁厚,表面光滑。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或球状, 细胞壁薄,表面粗糙。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呈杆状,两端钝圆, 无芽孢和鞭毛。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无 芽孢和鞭毛。
细菌形态特征的描述与分类
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将细 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两类。
根据细菌的形状、大小、排列方 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
种类。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 特征,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实验结论的总结与归纳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特 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革兰氏染色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 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方法。
了解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对 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协作, 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引言: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形态结构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甚至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辅助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绘制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材料和方法:1.细菌样本:从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本,使用无菌技术制备细菌涂片;2.显微镜:高性能光学显微镜;3.其他实验工具: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盖玻片、无菌镊子等。
实验步骤:1.细菌准备:在无菌实验台上,取一块无菌盖玻片,用无菌镊子取一小滴待观察的细菌悬浮液在盖玻片上;2.细菌涂片制备:将另一块无菌盖玻片,倾斜放在含细菌悬浮液的盖玻片上,使两个盖玻片接触并自然扩散,制备细菌涂片;3.固定细菌:将细菌涂片在微火上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4.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并在甲醇中静置3-5分钟;5.除染:将固定染色的细菌涂片置于水龙头下轻轻冲洗,冲洗到水清澈;6.贴片:将染好的细菌涂片倒置在无菌盖玻片上,用手指轻轻压实;7.观察:将贴好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8.绘制: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菌形态,在实验记录本中进行绘制和注释。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如以下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特征描述。
1. 球菌(cocci):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菌,如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形态特征:球形,直径约0.5-1微米,聚集在一起呈葡萄状、串珠状。
2. 杆菌(bacilli):长形的单细胞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长棍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3. 弯曲菌(spirilla):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胞,如鲍曼不动杆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特征:螺旋形,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形态观察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掌握微生物、细胞等生物样本的形态观察技术。
3. 了解不同类型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4.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态观察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生物样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光学显微镜是常用的形态观察工具,利用光学原理放大生物样本,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细菌培养物2. 酵母菌培养物3. 霉菌培养物4. 细胞培养物仪器:1. 光学显微镜2. 显微镜载物台3.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4. 显微镜照明系统5. 显微镜成像系统(可选)6. 载玻片7. 盖玻片8. 吸水纸9. 美蓝染液10. 碘液11. 滴管12. 镊子四、实验步骤1. 显微镜使用培训:首先,对实验人员进行显微镜使用培训,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 样本制备:- 将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细胞培养物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至适当生长阶段。
- 用无菌操作将菌落或细胞刮取,制成悬液。
- 将悬液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
3. 染色:- 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如美蓝染色法、碘液染色法等。
- 将染色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染色液慢慢渗入样本中。
4. 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样本形态。
- 观察不同样本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将观察结果记录于实验记录表中,包括样本类型、观察部位、形态特征、数据等。
-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样本的形态特点。
6. 显微镜成像(可选):- 使用显微镜成像系统,将观察结果拍摄成图像,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分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呈球状、杆状或螺旋状。
观察结果显示,细菌菌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 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椭圆形或球形。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3. 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4. 培养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为细菌的分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样本、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水浸片、盖玻片、载玻片等。
2. 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载物台、切片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细菌样本(1)将细菌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口。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2. 革兰氏染色(1)将革兰氏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革兰氏分类。
3. 芽孢染色(1)将芽孢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芽孢存在与否。
4. 观察细菌特殊结构(1)观察细菌是否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通过水浸片观察细菌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样本的基本形态结构(1)观察到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
(2)部分细菌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 革兰氏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不易着色。
(2)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较薄,易着色。
3. 芽孢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存在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
(2)部分细菌无芽孢。
4.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结果(1)部分细菌具有鞭毛,呈螺旋状。
(2)部分细菌具有荚膜,呈透明状。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了解了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培养了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光圈和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2.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具有多种形态和类型。
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本实验将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以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菌样品(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等)、细菌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2.将细菌样品分别涂抹在载玻片上,用染色液进行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记录观察结果。
4.清理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见下表)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大小不一,无芽孢和鞭毛。
其中,葡萄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大、隆起、边缘整齐,呈金黄色;链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小、平坦、边缘不整齐,呈灰白色。
(2)杆菌:呈圆柱状或略扁,有长、短鞭毛。
其中,大肠杆菌的菌落较大、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沙门氏菌的菌落较小、干燥、无光泽,边缘不整齐。
(3)螺旋菌:呈螺旋状或弯曲状,有鞭毛。
其中,幽门螺杆菌呈螺旋状,长可达6μm,有4-8根鞭毛。
此外,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存在差异,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之一,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生存和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乳酸菌则是一类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益生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定植并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观察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方法。
3. 学习细菌的培养和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学习细菌的培养和分离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滤纸片等。
2. 材料:细菌培养物、无菌水、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的形态观察(1)制备细菌涂片: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滴加无菌水稀释,用接种环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待干燥后,滴加少量苯酚复红染色液,染色约1分钟,用无菌水冲洗,待干燥后进行观察。
(2)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菌的群体,再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比例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加热煮沸,过滤,冷却至50℃左右,加入无菌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接种: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和分离: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细菌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
观察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其中,球形细菌的直径约为0.5-1.0微米,杆形细菌的长度约为1-5微米,直径约为0.5-1.0微米,螺旋形细菌的长度约为5-10微米,直径约为0.5-1.0微米。
2.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出现了菌落。
观察菌落特征,发现菌落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差异。
通过分离和鉴定,成功分离出不同形态和特征的细菌。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显微镜观察,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人眼的分辨能力在0.2 mm左右,因此光学显微 镜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使用油镜)是1,000×到 1,500×。
奥林巴聚光器)升至最高 ②光圈打至最大 2.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
域,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3.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滴加香柏油,从侧面 注视,用粗调节器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 乎与标本相接。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香柏油
乙醚乙醇 混合液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4.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在目镜下找到最合 适的观察点进行观察。 5.油镜使用后:上升镜筒,取下标本片。本 组同学都观察完毕后,用吸水纸将标本片 上的香柏油擦拭干净。
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6.油镜观察完毕后要“三擦”: 首先用擦镜纸擦掉油镜头上的香柏油; 用擦镜纸蘸取少许乙醇乙醚混合液拭去油镜头 上的油渍; 再用擦镜纸拭净镜头上的乙醇乙醚混合液; 7.最后在载玻片上先滴上醇醚混合液,再用吸水 纸将香柏油、醇醚混合液擦拭干净。
画图注意事项
1.以圆圈表示视野; 2.注意菌体大小比例合适; 3.标出菌体颜色,显示典型排列方式; 4.特殊结构标出菌体和特殊结构所在位置。
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
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 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 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 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 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 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 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油镜使用的原理
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很多原 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 损失的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 高,改善观察效果。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原理简单染色采用一种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常用结晶紫、美蓝、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染色后,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被识别。
通过简单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细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和菌体的排列方式。
观察菌体形态 简单染色(只用一种染料) 观察菌体排列方式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鉴别鉴别染色 抗酸性染色(利用两种染料) 芽孢染色观察特殊结构 荚膜染色鞭毛染色二、实验步骤: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三、思考题1、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1)涂片:开始所加无菌水液滴不要太大,否则不易干燥;取菌量要适宜且要涂抹均匀,避免过大造成堆积,而难以看清细胞个体形态同时也应避免取菌量太少而难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细胞。
(2)无菌操作取菌:一定要等接种换冷却后再取菌,以免高温使菌体变形;(3)干燥固定:干燥后加热固定,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破裂或变形;(4)固定: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
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菌体形态则会发生改变。
(5)水洗:倾去染色液后,用水沿着菌膜四周冲洗,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水流不宜过急,过大,至流出水无色为止;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才能用油镜观察?答:使用油镜时,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为香柏油(N=1.515),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而且会提高了分辨率。
若制片不完全干燥后,就用油镜观察,则N 会减小,分辨率D 也会变小。
而且还会造成油水两相不互溶,所以制片要求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答:加热固定的作用是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而且还可增加细胞对染料亲和力。
(1)如果图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则细胞无法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染色水洗后会被水流冲走。
(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则会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裂。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谢谢
细菌的荚膜(capsule)
Capsule
(特殊染色法,X1000)
细菌的芽胞(spore) 细菌的鞭毛(flagellum)
Spore
flagellum
(特殊染色法,x1000)
荚膜 芽胞
▪ 鞭毛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材料和方法 关键试剂、重要的方法
二、实验结果 文字、图、表描述
三、结论(讨论)
▪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
1、讲台上取一张清洁载玻片
2、用接种环取1-2环生理盐 水在载玻片上,取2个位置
3、用接种环刮取细菌在生理盐水 中涂开,1-大肠杆菌,2-金黄色 葡萄球菌(也可混合涂片)
点水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点菌 涂成薄膜
2、细菌涂片的制作: “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 在火焰上方烘干(菌 膜面向上,至少20cm)
常用染色方法: 1) 单染色法 2) 鉴别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最常用,1884年丹
麦细菌学家革兰发明。其原理——“细胞壁结构 学说”+“等电点学说”。
3) 特殊染色法:
革兰氏阴性菌(G-)的细胞壁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G+)的细胞壁结构
2、细菌涂片的制作: “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2、细菌涂片的制作: “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 步骤:涂片——干燥——固定
火焰上方,来回3次 进行热固定
3、革兰染色( Gram stain )
▪1 初染
2 水洗 媒染
3 水洗 脱色
4 水洗 复染
(结晶紫 等量的 碳酸氢钠3-5s)
YYH_实验一 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
(2)观察、识别几种真菌、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和操作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
下端装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和后斜式。
双筒全是倾斜式的。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的。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有固定式和调节式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各一个。
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和下方的两种。
2.光学系统和光学原理(1)目镜: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备有3个不同规格的目镜(5×、10×、15×);(2)物镜: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物镜有低倍、高倍及油镜。
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决定。
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
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
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μm。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哎呀,今天终于要做这个细菌形态观察实验了,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就像小孩子盼着过年一样。
你知道的,细菌那些小家伙可真是有趣,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简直就是自然界的“万花筒”。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细菌,听着听着,我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种满是颜色的卡通世界,真想把它们都捏到手里看看。
实验开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发了培养皿和显微镜。
说实话,拿着这些工具,我有点儿紧张,心里暗想:“我能搞定吗?”不过,既然来了,就得豁出去了。
培养皿里的培养基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感觉就像在做一个科学实验的美食。
小心翼翼地把样本放进去,然后等待奇迹的发生。
没过多久,细菌就开始慢慢生长出来了。
哇,真是让人惊喜!看着那些小点点像星星一样在培养皿里闪烁,简直像是夜空中的星辰。
我透过显微镜一看,哇!这视野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形状的细菌都有。
那些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的,像是小精灵一样在我面前跳舞。
我简直忍不住想大喊:“太酷了!”细菌的颜色也是五彩斑斓,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看到有些细菌是绿色的,像是刚刚喝过菠菜汁的超人;有些则是红色的,仿佛刚刚从火锅里捞出来的辣椒;还有些是透明的,像小鬼一样,捉摸不定。
咱们平常只知道细菌可能会让人生病,但没想到它们的样子居然这么多样化,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说到观察,显微镜可是个好东西。
调好焦距后,那些细菌的细节真是清晰可见,仿佛它们在我眼前开了一场专属的时装秀。
看看这些细菌,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生物界的真人秀。
那些球形的细菌,像小丸子一样挤在一起,有的则是长长的像根面条,真是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在观察的过程中,偶尔有同学开起玩笑,笑着说:“这细菌简直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真羡慕!”我心里想,这倒是说得有道理。
它们不愁吃、不愁住,天天就是在这培养皿里开派对。
想着这些,我心里忍不住发笑。
实验进行到一半,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细菌的分类。
听着听着,我发现原来细菌有这么多的门派。
比如,有的细菌是革兰氏阳性,有的是革兰氏阴性,就像江湖上的门派,各有各的绝活。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的则会引发疾病。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对于研究其生长、繁殖和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 准备细菌样品: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涂抹在玻片上,待其干燥。
4. 染色:将干燥的细菌样品用甲基蓝染色,以增强细菌的对比度。
5. 观察:将染色后的细菌样品放在显微镜下,逐渐增大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观察到大肠杆菌为一种长而细的细菌,呈现出弯曲的形态。
通过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
细胞壁呈现出扁平的形态,胞质则呈现出透明的特征。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圆形的形态。
观察到细菌表面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细菌产生的黄色素,使其呈现出金黄色的外观。
讨论:1. 细胞壁结构: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呈扁平形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没有明显的扁平特征。
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功能有关。
大肠杆菌常生长在肠道中,需要扁平的细胞壁以适应肠道内的环境。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生长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其细胞壁结构可能更加圆形以适应不同环境。
2. 胞质特征:通过观察细菌的胞质,我们可以发现大肠杆菌的胞质呈现出透明的特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质则没有明显的透明度。
这可能与它们的代谢活动有关。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许多代谢酶,使其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胞质较为浑浊。
3. 颗粒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小颗粒是其产生的黄色素,这种黄色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金黄色葡萄球菌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菌的形态,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并学习基本的细菌形态分类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细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染色剂、移液管、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细菌培养基,用移液管抽取适量的细菌悬液,滴在平净的玻璃片上。
2.在实验室准备的高档显微镜下,用40倍的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菌悬液,记录细菌的形态特征。
3.从不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细菌,比较其不同菌种形态差异。
4.对细菌进行染色处理,为了更好的观察和鉴别不同菌种之间的形态特征,以及细胞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采用最常见的革兰染色法。
将细菌涂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染色液中,定时取出,洗去过剩的染色剂,然后使用油浸目镜放大观察。
5.观察完成后,将玻璃片清洗干净,妥善保存。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
其中,球菌如气球般圆润,革兰氏阳性球菌一般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球菌则呈红色。
链球菌呈链状或串珠状排列,螺旋菌呈螺旋状生长,分枝杆菌则呈分枝状,与其它菌种相比,杆菌细长,球菌小巧玲珑,又可以排成链,链球菌较短,但可成串。
结论:
不同菌种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大,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容易辨别出不同菌种。
细菌形态分类是分析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对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检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对细菌形态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态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样本:我们选择了来自不同环境的三个细菌样本,分别是来自自来水的样本A、来自土壤的样本B和来自人体肠道的样本C。
2. 培养基:我们使用了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
3. 显微镜:我们使用了高倍显微镜,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琼脂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固态后,用无菌的针头在表面划线。
2. 取样:使用无菌的棉签,分别在自来水龙头、土壤和人体肠道取样。
将棉签轻轻划过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上。
3. 孵育: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孵育时间为24小时。
4. 观察:将培养好的细菌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
样本A中的细菌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有些细菌表面上还有细长的纤毛。
样本B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更多的形态多样性,有的呈现出链状,有的呈现出球状。
而样本C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例如,细菌样本A来自自来水,这些细菌通常需要在水中自由移动,因此它们具有纤毛结构,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细菌样本B来自土壤,土壤中的细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它们的形态更加多样化。
细菌样本C来自人体肠道,这些细菌通常需要附着在肠道壁上,以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因此它们具有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除了形态的多样性,我们还观察到细菌的大小也存在差异。
在样本A中,细菌的直径大约为1-2微米;在样本B中,细菌的直径则在0.5-1微米之间;而在样本C中,细菌的直径约为2-3微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一)
(基础实验,4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验证三种类型细菌的形态,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直接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
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使用油镜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有如下原因:
1.增加照明亮度;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细菌的形态微小(以μm计),个体基本形态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其中以杆状细菌最为常见。
三、实验用具
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细菌标本、滤纸、液体石蜡;
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细菌三型、八叠球菌等细菌的永久染色装片
四、实验步骤
(一)调试显微镜
显微镜左前方,镜罩叠放在右上方,插电源。
聚光器上提至最上方,打开光圈;开电源,调光源。
(二)观察
1、放置标本于载物台上,用粗调节器上升载物台至最高位置。
2、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3、换高倍镜,用细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4、移开高倍镜,滴液体石蜡,从侧方注视,将油镜缓慢转至正下方,调至物像清晰,绘图
5、提起镜筒,换染色装片,观察,绘图。
(三)用后显微镜清理
1、观察后下降载物台,取下载玻片,将油镜转出,擦镜头3~5次。
2、将光线调至最小,关闭电源和光圈,下降聚光器。
将显微镜各部分还原。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的程序操作。
2、转换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六、作业
绘出观察到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视野图,注明总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