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海洋要素图

合集下载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2)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在地形上,它是大陆 的边缘,是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地区,它的坡度为4°~7°,有时可以 达13°~14°。在大河口外的大陆坡,坡度较缓,仅为1°~2°左右。 大陆坡的深度为200~2400米,其平均宽度为40~50千米。世界上大 陆坡的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12%左右。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海底 峡谷。
海洋测量中常采用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是海洋 测量中的深度起算面。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的用途 采用不同的深度基准面。
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 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 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 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 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按符号的尺寸与海图比例尺的关系,海图符号可分为: ①依比例尺符号 ②半依比例尺符号 ③不依比例尺符号
(2)海图图式
世界各国航海图的生产都对海图符号有统一的的规定, 即《海图图式》,它包含了绘制航海图的全部符号和缩 写,也是绘制其它海图的基本符号。
第二节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貌单元表 海底地貌
大陆边缘
2、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 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 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在这个投影上,角度没有变形。中央经线长 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 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面 积变形也是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 分带投影方法,即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 定的限度
如实反映测区水下地形。水深点间距一般意义上 0.6—1.0cm;岸边及深度变化显著的地段.可以 加密到图上的0.4—0.6cm.平坦且变化小的地区可 放宽到图上的1.0—1.5cm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PPT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PPT课件

,深度最浅的是

(4)B、C 之间的分界线是 海峡,C、D 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以
为界。
,北部封 海以南
1234 56
解析:正确读图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根据其轮廓和海陆之间的相对位置,比 较容易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水温最高,大西洋轮廓略呈“S”状,印度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北冰洋面积最 小、水温最低、深度最浅;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大西洋和北 冰洋的分界大致以挪威海以南为界。 答案:(1)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大洋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世界上著名的海峡

海 峡
示意图

亚 洲
六 甲 海



亚木
洲兹


●名师精讲●
位置
国家
重要性
马来半岛—苏 门答腊岛之 间;沟通南海 —安达曼海
马来西亚、 太平洋—印度洋航 印度尼西 运的咽喉要道,被称 亚、新加坡 为“海上生命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伊朗—阿拉伯 半岛(阿曼)之 间;沟通波斯 湾—阿拉伯海
伊朗、阿曼
波斯湾通往阿拉伯 海的咽喉,波斯湾沿 岸石油出口的要道, 世界著名的“石油海 峡”
思考讨论 1.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
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2.人类开发利用了哪些海洋资源? 提示: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空 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
1.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 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
也门、 吉布 提

海洋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海洋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1/6/17
第4页/共72页
第一节 海流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海流基本知识;海流
的分类;大洋环流;
重点: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世界大
洋表层风海流的分布;我国近海的海流。
2021/6/17
第5页/共72页
海流(Ocean Current)
1.海流的定义
海流定义: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流动,它 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第26页/共72页
330 在盛行西风带中海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331 北半球NE信风带的海流___________.
A.向西流动
B.向东流动
C.向西南流动
D.向西北流动
332 表层风海流的大小___________.
A.与海面风速成正比
一般深度浅,水色低(浑浊),透明度小,季节变化显著。没有独立的海 流系统和潮波系统,多数受大洋影响,我国东南海岸面临四海。
渤海:为我国的内陆海,自老铁山经庙岛与蓬莱角联线,分割黄海,面积 约9万7千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从长江口北岸至济州岛与东海分开,面积42万平 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 东海:南自南澳岛与台湾岛的鹅銮鼻分隔南海,面积75万平方千米,平均 水深349米。 南海:南靠加里曼丹岛,东临菲律宾,西接印支半岛,面积350多万平方 千米,平均深度1000米以上。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和约1.9万千米的海岸线。
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较大影响
B.强大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
C.A、B都对
D.A、B都错
328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___________.

第三章_海洋要素的制图

第三章_海洋要素的制图

示为:
2、海岸线图形概括的基本原则
2、海岸线图形概括的基本原则

(3)保持海陆面积的对比 在概括海岸线的弯曲时,将产生究竟应 当删除海部弯曲还是陆地的弯曲的问题, 在实际作业时,海角上常常删去小海湾, 扩大陆地部分为主;海湾中则删去小海角, 扩大海部为主。要尽量使删去小海湾和 小海角的面积大体相当,保持海路面积 的正确对比
三、海底地貌的综合

2、等深线的勾绘 如果资料图上是用水深注记表示的,新编图上 需要等深线表示海底地貌,需要根据水深注记 勾绘等深线。 勾绘等深线应先判断地形的基本结构和走向, 然后用内插法实施。它的特殊点是陆地测图时 由实物或图像模型作参考,海底则常没有什么 作参考,这时一定要遵守 “判浅不判深”的原 则。 等深线勾绘的动画演示
三、海底地貌的综合

3、等深线的综合 (1)等深线的选择 是根据深度表进行的。深度表上往往在浅海区等深距 定的小一些,表示的详细些,深海区则表示的比较概 略。另外,对表示海底分界线的如对海洋航行安全很 重要的-20米,表达大陆架界限的-200米等深线往 往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封闭的等深线,位于浅海区小的海底洼地可以舍 去,但位于深水区的小的浅部,特别是其深度小于20 米时,一般应当保留。 (2)等深线的图形概括 反映浅水区的同名等深线相邻近时可以合并(舍去海 沟),但反映深海区的相邻同名等值线是不可以合并 的,即不可以舍去深海区之间的“门槛”。在概括等 深线的图形弯曲时,也要遵从舍深扩浅的方针,只允 许舍去深水区突向浅水区的弯曲。当然,也要注意等 深线间的协调性。
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
二、岛屿的综合 1、岛屿的选取 (1)选取原则 (2)岛屿的形状概括
三、海底地貌的综合 1、水深注记的选择 2、等深线的勾绘 3、等深线的综合

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1999.07.02•【文号】国海环发[1999]331号•【施行日期】1999.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发[1999]331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各单位:《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经1999年5月21日国家海洋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海洋局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海洋预报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海洋预报系统的整体效益,加强对海洋预报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更好地为沿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遵循建立和完善分工明确、避免重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海洋预报业务体制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定适于各级海洋预报台和相关业务单位从事的海洋预报工作。

第四条各级海洋预报台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台特点的实施细则,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海洋预报业务分工第五条国家海洋预报台:(一)负责全球气象资料(GTS),海洋站、浮标、雷达站、航空监测、卫星遥感和传真资料及公共信息网资料的获取、处理、质量控制以及传输。

(二)制作并发布我国近海、邻近洋区和大洋海洋预报、警报以及预报要素的诊断分析产品。

(三)开展为沿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海上其他活动的专项海洋预报服务和海洋环境条件评价等活动。

(四)对全国的年度海洋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及预测;对重大海洋灾害进行灾情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报经验总结,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编制《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五)对全国海洋预报技术进行指导、解释和示范,开展与各级海洋预报台的预报会商。

(六)开展海洋预报业务的科技攻关、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及业务培训,促进海洋预报技术的发展。

《海洋学(第二版)》第一章 海洋形态 PPT复习进程

《海洋学(第二版)》第一章 海洋形态 PPT复习进程
21
22
(三)渔区
渔区:沿海国为了行使渔业管辖权或养护渔业资 源而建立的特别管辖区。
渔区分为专属渔区和养护区。 一般规定,除本国渔船外,外国渔船须经沿海国
许可后才能在渔区内从事渔业活动。
23
(四)毗连区
毗连区:是指在领海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 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辖权 的一个海域。
第一章 海洋形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海陆分布 第二节 海洋划分 第三节 海洋地形 第四节 中国近海地形
2
第一节 海陆分布
地表海陆分布极不均衡
北半球 60.7%、39.3%; 南半球 80.9%、19.1% “陆半球”(47.3%)和“水半球”
(90.5%)
3
图1 各纬度水陆分布面积
4
地球表面积 海洋面积 大陆架面积 大陆坡面积 大洋底面积 超过6000m水深面积
大陆基
大陆隆又叫大陆裾或大陆基,是自大陆坡坡麓 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 。
大陆隆表面坡度平缓,沉积物厚度巨大 ;具 备生成油气的条件,大陆隆很可能是海底油气 资源的远景区 。
33
海沟
海沟: 水深从5000m-6000m到11000m的 狭长的海底陷落深洼地。
全世界海沟有29条,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 沟最深。

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

面积约40×104 km2,平均水深44 m。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

北黄海平均深38 m,南黄海平均深46 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 140 m。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面积约75×104 km2 ,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

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 m,最 深点为2 719 m。

《名著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12

《名著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12


提取海中化学元素,利用海底煤矿。

充足的电力不仅提供动能,还提供空气。



潜艇中部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地方。
鹦鹉螺号中部的小艇
潜艇中间的小艇,设计精巧,用于钓鱼和兜风。
一根电线可以轻松的联系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后部的构造
经过橱房,来到后部机舱。
机舱分为两部分:一是发电装备,一是机械 动力装置。
第12章:一切都用电
温度计:显示舱内温度。来自晴雨表:根据压力预告天气变化。
尼摩艇长房间墙壁上挂着各种仪表
湿度计:空气干湿变化。 风暴预测计:预测暴风雨。
六分仪、经线仪:依太阳高度了解经纬度。


白天与黑夜的望远镜。


发电用的材料来自海底的各种矿藏。


海水中的金属线感受不同温度来发电。

潜艇上的主宰: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海岸》优质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海岸》优质课件(共40张PPT)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海 岸
领海基线
什么是海岸线? 海岸带的范围?
一、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线和海岸带
2、海岸线: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
3、海岸带
含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范围: 潮上带、潮间带、水下岸坡
主体: 潮间带
杭州湾以北海岸的营造者是珊瑚虫,属于腔 肠动物;红树林海岸上生长的红树,属于植 物。从二者的生活习性上看,珊瑚生长需要 附着在牢固不动的物体上,基岩可以满足此 需求;红树的根需要植入泥土中生长,淤泥 海岸可以满足此需求。
这个阅读内容主要说明不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代,
海岸线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地质历史时期冰川的 扩张和消融(气候变暖)、地壳的升降运动以及河流 的泥沙淤积与海浪的侵蚀作用等引起的海岸进退。
练习 判断下列海区的海岸类型 辽东半岛 海南岛亚龙湾 江苏 南沙群岛
P14活动
海岸类型 形态特征
利用方式
图A 砂质 海岸坡缓,有砂质物质 可建优质海
海岸 的堆积
滨浴场
图B 基岩 海岸为悬崖;坡陡水深、可以成为天
海岸 海蚀地貌。
然良港,旅 游。
2、辽东半岛-基岩海岸 江苏北部-淤泥质海岸 珠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 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岸
P13的阅读内容重点叙述了红树林 生长习性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珊瑚礁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人所 受到的威胁。
P14思考题主要加深对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成因 的理解。
P14思考题主要加深对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 海岸成因的理解。
珊瑚礁海岸的营造者是珊瑚虫, 属于腔肠动物;红树林的根需要 植入泥土中生长,淤泥质海岸可 以满足此需求。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课件(共36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课件(共36张PPT)

自主学习
180°经线、38°N; 0°经线、38°S
2、四大洋、七大洲的分界线?
3、世界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4第、一不岛同链纬:度千海岛陆群面岛、积日?本(群图1-1-2)
5岛、、“琉陆球半群球岛”、和台“湾岛水、半菲球律”的中心?海洋面积比重?
6宾、群洋岛的等特;点第(二面岛积链、:深小度笠、原海水性质、海水运动)? 7、群四岛大、洋北的马分里布亚?纳群特岛点等(面积、深度)?分界处典型
美洲____
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
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 科迪勒拉山系
山系。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1)海沟 洋中脊 地幔 (2)A (3)E、C、D 海底扩张 (4)美洲 科迪勒拉
1答案 (2)海沟 海岭(或大洋中脊) (3)边缘 中部 (4)A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B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和成因。解 答本题要理解图中等深线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海底 地形。从等深线的注记看,A地的深度很深且呈线 状分布,应当属于海沟;B处深度相对较浅,且呈 线状分布,属于洋中脊地形;而海底地形的分布 受板块运动的影响。
解析 第(1)题,①位于大西洋中间呈“S”形分 布的海底山脉上,为洋中脊地形。 第(2)题,③为太平洋中宽广的洋盆。 第(3)题,②为红海,位于东非裂谷带上,属于海 水已经涌入的时期。 第(4)题,按照海底扩张学说理论,洋中脊①是地 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它 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年龄最新;海沟④附近的岩 石年龄最老。
(1)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屿(大 洋地壳的消亡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大洋中脊(洋底扩张的中心 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或陆地裂谷;地壳运动活跃。

海洋要素图

海洋要素图

多要素时间剖面图,将两种以上要素的等值线绘在 同一张时间剖面图上。
不同要素的等值线会有交叉,要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 线形绘制
特别要求:只有在个别记录的错误十分明显时,才 能去除。对某时刻缺测记录,以虚线连接,缺少三个以 上记录可不绘制。
3、过程曲线的平滑修匀
曲线的不规则扰动,多数是由于偶然因素导致, 如船只的摇晃,或风生流等。这种扰动会掩盖曲线基 本趋势,所以应予以消除。
这类图是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和海洋系统物理特征、统 计特征的。
这类图的坐标空间被称为特殊的要素物理或统计空间。
1 点聚图
点聚图是根据两种相互联系的海洋要素之间的关系,通 过联合点绘结果来考查海洋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 它多用于研究水团的划分和混合等方面的问题。
第十二章 海洋要素图
12.1 时间过程曲线图 12.2 空间分布图 12.3 点聚图与频率图 12.4 跃层的确定
12.1 时间过程曲线图
海洋要素图是将观测资料或统计参数用直观图像 显示出来,把局部的、瞬时的海洋现象连贯起来,显 示现象的全貌和本质。
海洋要素有随时间、空间、平面、断面、垂直方向 的分布和变化。因此,海洋要素图应显示这些情况。
2 平面分布图和断面分布图 ◆等值线分布图
◆矢量分布图
用于描绘具有方向性的海洋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 矢量分布图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种:流场分布图和玫瑰图。 流场分布图描述某一时段内的不同时间流动的方向和量值。 玫瑰图描述一个多变流场在一段时期内矢量分布的统计状况, 平均流速、流向和出现频率。
流场分布图以测点为圆 点,方向以北为起始,然 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 观测数据的量值和方向角 画出矢量长短和方向。 要注意的是:风向和波向是以来 向记录,流向是以去向为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m 0 5 10
T/℃ 26.2 26.1 26
S 33.2 33.4 33.7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25.8
25.3 24 22.9 22.3 21.8 21.6 21.5 21.4 21.3 21.2 21.2
34.2
34.7 35.2 35.5 35.6 35.65 35.67 35.68 35.7 35.68 35.67 35.65
加在瞬时海况上,导致空间分布上的扰动。
只有用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才能消除这类扰动。 目前大面积同步观测还是困难的,而以往历史资料多数是非 同步的。因此在使用海洋观测资料时要对其代表性给于适当的
评估。
对一次观测空间分布图来说,如果三种变化的幅度之
和超过了海况要素本身变化的幅度,那么,海况就遭到严
重歪曲。失去代表性。如果海况要素变化稳定,那么即使 受到一定的干扰,也不至于使海况基本形式失真改变。
(4)出现“双跃层”时,应用虚线画出双跃层区的范围,
并注明“双跃层区”。
温度频率统计
频率(%) 1.6 3.2 4.8 11.3 21.1 29.1 24.2 3.2 1.6 100 累计出现次数(次) 1 3 6 13 26 44 59 61 62 / 累计频率(%) 1.6 4.8 9.6 20.9 41.9 71.0 95.2 98.4 100.0 /
2 频率分布图
和风力搅拌等)引起的称第一类跃层;不同性质的水系叠置
而成的跃层称第二类跃层。
12.4 跃层的确定
◆跃层强度、深度和厚度
跃层特性用强度、深度和厚度表征。 “拐点”、顶界和底界、跃层的厚度、则跃层的强度。
强度= DX/DZ 厚度= ZB-ZA 顶界=A, 顶界深度=ZA 底界=B, 底界深度=ZB
◆跃层顶界、底界的确定
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分布,而且比较有用,观测 误差以及其它各种随机误差都遵循正态分布,但在其 它海洋资料中,则常遇到各种偏态分布,有的偏态分 布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叠加的正态分布来处理。
12.4 跃层的确定
◆定义
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现急剧变化的水层,称为跃层。 根据形成原因,跃层可分为二类:由外界条件(如表面增温
12.3 点聚图与频率图
点聚图和频率分布图是两种非地理空间的分布图。它们 的坐标轴不是 空间位置(经度、纬度、深度 ),而是要素 或要素特征。 这类图是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和海洋系统物理特征、统 计特征的。 这类图的坐标空间被称为特殊的要素物理或统计空间。
1 点聚图
点聚图是根据两种相互联系的海洋要素之间的关系,通 过联合点绘结果来考查海洋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 它多用于研究水团的划分和混合等方面的问题。
流场分布图以测点为圆 点,方向以北为起始,然
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
观测数据的量值和方向角 画出矢量长短和方向。 要注意的是:风向和波向是以来 向记录,流向是以去向为准的。 因为没有时间轴,因此要在 每个矢量上标出时间来。
流矢量
流玫瑰图:常用于表示海面的流场。 矢量由中央向外放射,表示流
去的方向。平均流速是以矢量的
(4)调整 (5)定图
(3)草绘
(6)签名、校对。
2 平面分布图和断面分布图
◆等值线分布图
◆矢量分布图
用于描绘具有方向性的海洋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 矢量分布图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种:流场分布图和玫瑰图。 流场分布图描述某一时段内的不同时间流动的方向和量值。 玫瑰图描述一个多变流场在一段时期内矢量分布的统计状况, 平均流速、流向和出现频率。
临时变化
估计代表性的指标:
R
xs xs xd xe x f
xs
是空间分布的最大幅度
xd , xe , x f
分别是平均周日变化,逐日变化的累加幅度,临时变化的幅度
空间的分布的代表性是空间分布幅度与三种变化幅 度之比。R 接近于1,则代表性好,因为需要 x
d
xe x f 0
观测要素值的符号要注
明,有跃层应把跃层上下
界画好。
如遇有声道存在,应标
出声道轴及声道的位置。
声道示意图
声道:以声速垂直剖面极小值为轴形成的水层,能集中 大部分传播的声能,声波在其中能传播至较远距离。
2、平面分布图和断面分布图
平面通常用海面或等深面为坐标面,其X 轴与纬圈重合,
Y轴与经圈重合,Z 轴向下。
S
0 . 01 / m
0 . 15 t / m
(3)密度层强度: Z (4)声跃层强度:
t
C Z
0 .5 m / s / m
(4)声跃层强度: C
Z
0 .2 m / s / m

跃层特征图包括跃层强度、跃层厚度和跃层深度分布 图。绘制方法与平面图相同,即在底图上填注各站跃层特 征值,然后根据各站的特征值,用内插法画出等值线。 绘制跃层特征分布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曲线下端点为底界。
◆跃层强度最低的规定
1.浅海 T (1)温跃层强度: (2)盐跃层强度:
Z
0 .2 C / m
0
2.深海 (1)温跃层强度:
T Z
0 . 05 C / m
0
S Z
0 .1 / m
0 . 1 t / m
(2)盐跃层强度: Z (3)密度层强度:
t Z
要素随时间变化图形的绘制
1、 过程曲线
在一个测点上,某种海洋要素---温度、盐度、密度等---随时间变化的一条曲线。
根据所选时间段,这种曲线图可以有:
周日变化图:周日变化过程曲线;月变化图:月变化过程
曲线;年变化图: 年变化过程曲线;
多年变化图:多
年变化曲线某海洋系统变化图:系统过程图等。
绘制方法
1 点聚图 一个典型的要素点聚图是T-S点聚图
T-S点聚图是将温、盐两要素观测值,点在T-S座标系中 相应的点上,从而描述出不同的海水在“温盐空间”的分布( 注意,这里的空间已非一般意义的空间,而是以温度、盐度 为轴的一个二维空间)。通常水温为纵坐标,盐度为横坐标, 曲线上的T、S值的点子旁边应该标明其所在深度。然后依深 度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即构成了T-S曲线图。
1 点聚图
在海洋资料分析中,经常要处理很多的海洋要素,频率分 布图是对海洋要素的的统计图示。直观显示某个要素变化的 百分比情况。
一个海温变化的频率统计图示的例子:
表1
组距 27.0~26.8 26.7~26.5 26.4~26.2 26.1~25.9 25.8~25.6 25.5~25.3 25.2~25.0 24.9~24.7 24.6~24.4 合计 出现次数(次) 1 2 3 7 13 18 15 2 1 62
(1)浅海跃层的各特征值,年变化较大,等值线间隔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深海温、盐、密度及声速跃层特征图的等值线间隔规定如下: 各类跃层强度 厚度 深度
温跃层 强度0.05 厚度 50 深度25 盐跃层 0.01 25 25 密跃层 0.01 50 25 声跃层 0.1 50 25
(3)绘跃层强度分布图时,应以跃层强度最低标准值的等 值线作为跃层的边界线。并在边界线外侧画出影线,边界区 以外为“无跃区”。
多要素时间剖面图,将两种以上要素的等值线绘在
同一张时间剖面图上。
不同要素的等值线会有交叉,要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 线形绘制 特别要求:只有在个别记录的错误十分明显时,才 能去除。对某时刻缺测记录,以虚线连接,缺少三个以 上记录可不绘制。
3、过程曲线的平滑修匀
曲线的不规则扰动,多数是由于偶然因素导致, 如船只的摇晃,或风生流等。这种扰动会掩盖曲线基 本趋势,所以应予以消除。
断面分布图取深度为一个坐标轴,要素变化在另一个 轴上。图形表示空间一个垂直剖面上要素的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在底层的分布。 由于底层随深度 变化,所以底层不是在一个平面内,但校正起来很麻烦, 所以仍画在一张平面图上,并成为底图。
◆等值线分布图
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传统的步骤 : (1)定位(2)填图
确定坐标,通常纵坐标为海洋要素的观测值, 横坐标为时间。
time 10 11 12 13 14
Temp./° C 20 20.5 21 20 19.5
坐标的确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比例尺二是
起始点和终止点。
15
16 17
21
21.5 21.5 20.5 19.5
22
18 19
temp.
20 18 10 12 14 16 18 20
第十二章 海洋要素图
12.1 时间过程曲线图 12.2 空间分布图
12.3 点聚图与频率图
12.4 跃层的确定
12.1 时间过程曲线图
海洋要素图是将观测资料或统计参数用直观图像 显示出来,把局部的、瞬时的海洋现象连贯起来,显 示现象的全貌和本质。
海洋要素有随时间、空间、平面、断面、垂直方向 的分布和变化。因此,海洋要素图应显示这些情况。
取两个明显“拐点” 作为跃层的顶界和底界; “拐角”不明显,应从强选取。
◆跃层顶界、底界的确定
可取双跃层,如双
跃层靠得近,要取
全跃层。
划定跃层顶界和底界,亦可根据海区的具体情况,先选取一跃层 强度临界值,然后沿水文要素(温、盐、密度和声速)垂直分布曲线
量取斜率,取斜率大于临界值的曲线段为跃层。曲线上端点为顶界,
频率分配曲线有各种类型:有单峰的、双峰的、多峰的,
但常用的是单峰曲线。
单峰曲线又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正态分布;其二是正偏分布; 其三为负偏分布。
由于各种因数的影响,事物的状态往往呈现偏态分布,平均
数大于众数的偏态分布称为正偏态分布,平均数小于众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