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

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

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

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

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据此, “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据此, “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就是语文自学的主体,教师就是自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科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课程就是一门自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学识,推动自身精神蜕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语文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和不懈努力建设对外开放而存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四部分。

6.写字就是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就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就是铺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重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赢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必须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其功能。

9.一个完备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形成:、犯罪行为动词、和犯罪行为条件、表中10.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范文(课文)系统包括讲读课文和___选读课文______________,其中,CX480课文又分成______四书课文______________和描述性课文。

11.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13.课堂提问的类型从回答问题的形式看,可以分为判断类、描述类、积极探索类、收敛类。

14._____评价性练习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人与自然地展开人际交流的素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语文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我们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实际上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以及灵感、直觉、顿悟等诸多涉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因素。

提倡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熏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挥。

2、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工具性”,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言语能力性”。

语言是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

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

语文科应该是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二者紧密结合,辩证统一。

3、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 ~ 习作~ ~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2011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汉语性);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识字教学规律1、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字到词,在词句段篇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汉字。

3、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字教学。

5、几种传统的识字方式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集中识字1、时间集中: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教学生识字2、目标集中:在一定时间里认识一定数量的日用汉字3、任务集中:不因其他教学任务而削弱识字这个教学重点教法原则形音义统一,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阶段。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成为独立的学科,重点是教师的教(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自己学(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逐步重视课程研究,使语文学科自身充实发展。

(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研究的“法”是指原理、法则;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研究的内容转变为具有系统理论和完整结构的“学”(七)“语文课程与课程论”时期(1997年至今)肯定了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理论,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

从“语文教育学”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本质的回归;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而非终极目标。

2.结合你看过的录象或课本上所了解的谈谈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②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业务上精益求精。

语文教师形象的审美自塑:道德美、学识美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

道德欣赏、哲理欣赏和仪表欣赏。

③具有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A 中文专业知识 B一般文化知识 C 教育科学知识④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A 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B应变能力: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左右逢源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

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要因势利导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动控制课堂气氛。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其动向,采取相应措施。

C 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A 做科研型教师的需要B 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C 增添人生乐趣的需要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的由来及含义?自1904至1949年,课程名称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讲经读经、国文、国语等,新中国建立后,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古代语文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多读、多写、多改3、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三、近现代语文教育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

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

”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四、当代语文教育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标志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语文”学科名称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新的一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填空选择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

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

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

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

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

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

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

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

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

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

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

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

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三、论述题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2.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试论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含义。

5.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6.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不得分)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A语法修辞知识 B文学知识C文体知识 D读写听说知识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A 2500个B 3500个C 4500D 55006.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 容易组织和管理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C 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9 .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 现代汉语修养B 古代汉语修养C 文章和文学修养D 语文教育史修养三、判断(10小题,每题1分)1.从占居优势的倾向来说,语文课是属于抽象型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

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

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

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

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
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

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

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

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

2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

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

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
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

(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

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

(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

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

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

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

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

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

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
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

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

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
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

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

培养能力:质感、敏感。

通感、幽默感、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