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磷和水体富营养化

磷和水体富营养化

磷和水体富营养化摘要:阐述了对于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及磷在其中的作用,并结合国内外禁、限磷经验及对无磷助剂的研究成果。

认为因地制宜、防治结合和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助剂;富营养化;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对于水——这个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环境因素的关注更为突出。

虽然地球上2 /3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 7%是海水,可利用的水仅占0 .0 17%,可获得的地表饮用水为0 .6 2 3%。

而近年来在些可利用的河流、湖泊中,有一部分已经出现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使可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针对这一问题,各国学者对水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大多数人认为,磷和氮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为此,各国相继采取禁、限磷措施。

本文对富营养化的研究状况、磷在其中的作用及目前国际上对此的看法和措施做一综述。

1 水体富营养化及磷在其中的作用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是藻类的超常生长。

藻类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但过多的营养物质排入水体,特别是在湖泊、水库和港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就会造成富营养化。

藻类的异常生长使水道阻塞,鱼类生存空间缩小,水体生色,透明度降低,其分泌物又能引起水臭、水味,在给水处理中造成困难。

更重要的是富营养化还能破坏水生生态平衡,使有机物生长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

其后果是:①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繁殖,使水体耗氧量大大增加;②生长在水层深处的藻类因呼吸作用大量耗氧;③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的厌氧分解的过程中促使厌氧菌繁殖。

综合上述作用,富营养发生后,将先引起水底有机物消耗速度超过其生长速度,处于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可使水体完全变为腐化区。

这样由富营养化而引起的有机体大量生长的结果,倒过来又走向其反面,藻类、植物及水生物、鱼类趋于死亡甚至绝迹。

对于水体中藻类来说,营养物质指的是那些促进其生长或修复其组织的能源性物质。

关键性的营养物质是氮和磷的化合物,微量的营养物质是指镁、锌、钼、钒、硼、氯和钴等的化合物。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标题: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一种有效的湖泊管理方法导语:富营养化湖泊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

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磷储量,而磷是引起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磷原位控制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以及展望,旨在通过对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

一、磷与富营养化湖泊的关系磷是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关键营养物质,常见于陆地和水体中。

在水体中,磷主要以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是湖泊水体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中富集了大量的磷,这些磷会通过水体的再循环、底泥悬浮、光合作用等途径进入水体中,从而导致湖泊的富营养化。

控制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的磷含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的原理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添加磷吸附剂来控制沉积物中磷含量的方法。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湖泊底泥层中添加磷吸附剂,使其与底泥中的磷形成化学反应,从而将底泥中的磷固定住,阻止其进入湖泊水体中,达到控制磷循环的目的。

通过添加磷吸附剂还能够改变沉积物的物化性质,减缓底泥中磷的释放速率,延缓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三、磷原位控制技术的应用与效果1. 应用范围磷原位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中。

无论是城市湖泊、农田水库还是饮用水源湖等类型的湖泊,都可以利用磷原位控制技术来控制湖泊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减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

2. 控制效果磷原位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减少磷向水体释放的速率。

研究表明,在经过磷原位控制技术处理后的湖泊中,水体中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的浓度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磷原位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湖泊管理方法,我对其前景感到乐观。

浅谈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研究论文

浅谈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研究论文

浅谈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研究论文浅谈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研究论文沉积物中的磷是水体重要的内源污染物,其磷的释放对富营养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对于抑制磷释放的措施很多,其中水生植物以其高效、低耗、低投资及有利于修复水生态环境,吸收水体中磷营养物等特点,用于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共识。

因此,研究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释放规律、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磷在沉积物中有多种赋存形态,由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特点,沉积物中的磷形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国内外都不一样。

对于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分类,针对现今研究热点,较多关注藻类可利用性磷。

伴随对沉积物中磷的研究逐步加深和提取方法的提高,目前,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分析采用改良的Ruttenbery 法,磷分为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c-P)、自生钙磷(ACa-P)、碎屑磷(De-P)、有机磷(Or-P)。

其中交换态磷(Ex-P)、铝磷(Al-P)和铁磷(Fe-P)属于不稳态磷(labile phosphorus,LP),这种磷在氧化还原等沉积物环境因素变化时,会变成可溶性磷并迁移至间隙水,成为容易被生物利用的无机磷,它们都是导致藻类爆发的重要磷营养物质;而闭蓄态磷(Oc-P)、自生钙磷(ACa-P)、碎屑磷(De-P)、有机磷(Or-P)相对前三种磷形态要难被分解,对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影响较小。

研究表明,大多数湖泊沉积物中不稳态磷占赋存形态磷总量的10 %左右,该种形态磷占有的比例是比较小的,但在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物中所有不稳态磷的量占全磷比例可达到35 %以上。

2 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2.1 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泥水界面是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至关重要的物质交换区,各形态磷在泥水界面的交换过程是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1. 富营养化湖泊问题富营养化湖泊是指湖泊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磷和氮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湖泊水体变得浑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其中,磷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富营养化湖泊水质的恶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等问题,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 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针对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积物磷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改变湖泊中沉积物内磷素的形态和有效性,达到控制湖泊中磷素迁移和释放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治理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积物磷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 基本原理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将容易被水体吸收的无机磷转化为难以迁移的有机磷,或者将磷固定在沉积物中,减少其在水体中的释放。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湖泊中磷的循环和释放,从而改善湖泊的水质。

4. 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例如生物修复技术、化学沉淀技术、微生物降解技术等。

这些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达到控制磷释放的目的。

结合湖泊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积物磷问题。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结合其他治理手段,如水体循环调控、生态修复等,可以更全面地解决富营养化湖泊问题。

总结回顾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积物磷问题提出的有效技术手段。

通过改变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有效性,可以有效控制湖泊中磷的释放,改善水质环境。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解决存在的挑战。

结合其他治理手段,可以更全面地解决富营养化湖泊问题,达到水质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目标。

典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的迁移转化研究

典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的迁移转化研究

目录摘要 ................................................................................................................................................ I II Abstract........................................................................................................................................... I V 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湖泊中磷的不同形态及意义 (2)1.2.2 磷的不同化学形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 (4)1.2.3 磷酸盐提取检测方法 (5)1.2.4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6)1.2.5 有机磷的提取与表征方法 (7)1.2.6 湖泊中碱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9)1.3 研究意义 (9)1.4 研究内容 (10)1.5 技术路线 (11)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2)2.1 研究区域概况 (12)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3)2.3 样品分析 (13)第三章湖泊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 (14)3.1 引言 (14)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5)3.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15)3.2.2 SMT分级提取法 (15)3.2.3 分析方法 (16)3.3 实验结果分析 (16)3.3.1 湖泊沉积物中磷含量变化 (16)3.3.2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 (17)3.4 结果与讨论 (19)3.5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沉积物中铁结合的磷的迁移转化及重要作用 (21)4.1 引言 (21)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4.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4.2.2 氧气渗透动力学实验 (22)4.2.3 铁结合的磷的氧气培养实验 (23)4.2.4 P形态连续提取 (24)4.3 分析与测试 (24)4.3.1 测试方法 (24)4.3.2 样品分析与检测 (24)4.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4.3.2.2 57Fe-Mössbauer光谱 (25)4.3.2.3 总元素组成和硫化物含量 (25)I4.3.3 数据分析方法 (25)4.4 实验结果分析 (26)4.4.1 氧气动力学实验结果 (26)4.4.2 沉积物剖面中磷库的变化 (27)4.4.3 Fe2+和DRP在间隙水中的扩散 (28)4.4.4 SEM-EDS分析 (29)4.4.5 57Fe-Mössbauer光谱 (30)4.5 结果与讨论 (33)4.5.1 氧气动力学的影响 (33)4.5.2 铁结合磷的来源识别 (34)4.5.3 铁结合磷的迁移转化 (36)4.5.4 Fe-P的中间体作用 (37)4.6 本章小结 (38)第五章沉积物有机磷的来源识别与迁移转化 (39)5.1 引言 (39)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0)5.2.1 样品采集 (40)5.2.2 沉积物P形态连续分析 (40)5.2.3 溶液31P-NMR光谱分析 (41)5.2.4 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与N稳定同位素的测量 (41)5.2.5 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酶动力学参数测量 (42)5.3实验结果分析 (43)5.3.1 C/N质量比以及δ13C和δ15N对沉积物剖面的影响 (43)5.3.2 沉积物岩芯中磷组分的浓度和变化 (44)5.3.3 沉积物中的APA和酶动力学参数 (47)5.4 结果与讨论 (47)5.4.1 沉积藻类是沉积物中含磷有机物的来源 (47)5.4.2 Po组分之间的关系 (49)5.4.3 APA对沉积物中Po的调节作用 (53)5.5 本章小结 (55)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57)6.1 结论 (57)6.2 创新点与不足 (58)6.2.1 创新点 (58)6.2.2不足 (58)参考文献 (59)致谢 (74)作者简介 (75)II摘要磷(P)的过量输入而引起的淡水湖泊富营养化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土壤 (Soils), 2004, 36 (1): 12~15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高 丽 杨 浩 周健民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摘 要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

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 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

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释放;间隙水扩散;释放机制中图分类号 X524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

不少湖泊调查资料表明,当入湖营养盐减少或完全截污后,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作用仍会使水质继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出现“水华”[1、2]。

P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3],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对水体的营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P的释放行为对于湖泊水质的治理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是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和输送的重要途径,对于浅水湖泊而言,来自各种途径的营养物,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释放作用,其中一部分沉积于湖泊底部,成为湖体营养物的内负荷。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风力和湖流引起湖泊底部沉积物的扰动使沉积物处于再悬浮状态,这种再悬浮状态会强烈的影响P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再分配,部分营养元素可从沉积物中向上层水体释放,使水体营养负荷增加[4]。

P在沉积物-水界面循环受溶解释放以及间隙水扩散两个过程的控制。

1 P的释放 沉积物P的释放涉及到的过程有解吸附、分解、配位体交换以及酶水解作用。

当沉积物中P以可溶无机P形式存在时,可通过扩散、风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生物扰动以及平流(如气体沸腾)等方式进入上覆水体[5]。

影响沉积物P释放的因子很多,现概括如下:1.1 沉积物中P含量和形态沉积物中P的结合态及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控制沉积物P迁移和释放的一个主要因子,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P释放的一个热点。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循环的相关性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特别是氮磷元素。

这一现象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的过度,进而破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氮磷元素在其循环中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氮磷元素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它们在肥料和污水中含量较高。

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湖泊时,它们会加速湖泊中藻类和植物的生长,形成藻华。

藻华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无法存活,最终引发湖泊富营养化。

氮磷循环是湖泊富营养化中一个重要的过程。

氮循环包括氮化、硝化和脱氮过程。

氮化指的是将氨氮转化为氨基酸,而硝化则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这两个过程可以提供藻类和植物所需的氮源。

然而,氮化和硝化过程也会产生过量的氮,进而造成水体中氮的积累。

脱氮过程则是将水体中的氮还原为气体形式,从而减少氮的含量。

与氮循环不同,磷循环主要涉及到磷的吸附和释放过程。

磷是湖泊中限制生物生长的关键营养物质之一。

它主要通过沉积物进入湖泊,并与悬浮颗粒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

然而,湖泊底部的缺氧环境能够导致这些不溶性磷酸盐释放,进而使水体中的磷含量增加。

此外,沉水植物和藻类的落叶也会导致磷释放,从而加剧湖泊富营养化。

在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控制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控制因子是氮磷比。

研究表明,当水体中的氮磷比小于16∶1时,湖泊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这是因为氮磷比低于这个阈值时,氮成为限制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刺激过度的藻类生长。

此外,湖泊富营养化还会对水质产生一系列影响。

高浓度的藻类和悬浮颗粒会降低水质的透明度,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存。

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进而干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对恢复湖泊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标准物质研制_袁建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标准物质研制_袁建
太湖和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和第三大淡水湖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纳水调节气候但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过用旅游业快速发展等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了太湖和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质下降鱼类减产等严重后果两个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亟候选物的采集和制备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时间为2010年采样点用水温1368将采集的沉积物候选物样品手工分成小块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风干约周去除石块贝壳及植物根茎等杂物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标准物质研制

1, 2 2* 2 建 ,王亚平 ,许春雪
( 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 ;
2.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与沉积物中磷元素的形态有密切关系 。 为了准确测定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 欧 盟在 2000 年研制了第一个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标准物质 ( BCR 684 ) , 但基本用尽已不能满足需求, 而且该 标准物质采集于欧洲某湖泊, 沉积物类型及污染情况与我国湖泊不相匹配 。本文结合我国沉积物的类型和 , 湖泊污染状况 研 制 了 我 国 首 批 2 个 湖 泊 沉 积 物 中 磷 形 态 标 准 物 质 ( 批 准 编 号 为 GBW 07462 和 GBW 07463 ) 。候选物样品采集地点为江苏太湖和湖南洞庭湖 , 样品经过自然干燥、 研磨、 灭菌、 陈化等加工处理, 随机抽取 15 个子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F 检验法) 进行均匀性检验, 检验的 F 实测值均小于临界值, 表明 样品均匀性良好。根据 ISO 导则 35 推荐方法对候选物样品在一年内进行 4 次稳定性检查, 分析结果无方向 性变化, 再通过 2 次验证实验, 样品稳定性良好。此批磷形态标准物质采用 8 家实验室联合定值, 定值参数 无机磷、 有机磷、 磷灰石态磷、 非磷灰石态磷; 磷形态提取方法采用欧盟 SMT 法, 测定 包括 5 种磷形态: 总磷、 方法采用钼锑钪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实验过程中用欧盟 BCR 684 作为质量监控 ) ; 按照 《一级标准物质研制规范》 ( JJG 1006 —1994 ) 和 ISO 导则 35 的要求给出了 5 种磷形态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 此批磷形态标准物质样品代表了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类型 , 采样点的区域代表性强, 定值项目选 择合理、 量值准确, 可应用于环境、 地质、 农业、 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沉积物的磷形态样品质量监控 。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形态标准物质; 欧盟 SMT 法; 钼锑钪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 O613. 62 ; TQ421. 31 ; O657. 31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 境问题, 国际上 30% ~ 40% 的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全世界,现在所有国家都面临一系列的水环境危机,我国也不例外。

而水体富营养化更是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查阅相关综述和实验,发现磷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最重要的制约因子。

为了具体的阐述这一论点,先介绍了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在水体中的循环特征,接下来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除磷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传统生化技术和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最后借用太湖为例子,以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水质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和氮、磷,太湖富营养化是流域内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污染源的综合效应。

得到最终的结论,在治理包括太湖在内的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时应该注意使用多种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质、除磷、总磷Abstract目录摘要 (IV)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环境危机 (VII)(一)、水环境危机 (VII)(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X)(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XI)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XI)2、对渔业养殖的危害 (XII)3、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危害 (XII)4、对水体的利用.............................................XII二、磷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 (XII)(一)、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XIII)(二)、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 (XV)1、水体中的磷循环 (XV)2、磷循环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XVI)3、水体富营养化磷污染对水质的危害和影响 (XVII)(二)、富营养化水体中除磷的技术 (XVIII)1、传统除磷技术 (XVIII)2、强化除磷的生态修复技术 (XXI)(三)、磷含量过高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防治 (XXIII)1、控制外源性磷的输入 (XXIII)2、控制内源性磷的有效性 (XXIV)三、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与磷元素的关系 (XXV)(一)、背景材料 (XXV)(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XXVI)(三)、总结 (XXIX)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 (XXX)参考文献 (XXXI)致谢 (33)一、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环境危机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

沉积物中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

沉积物中磷素对⽔体富营养化影响的研究沉积物中磷素对⽔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摘要:英⽂摘要:磷在⽔体营养元素循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之⼀. ⽔体中磷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磷和内源性磷. 沉积物是⽔体中磷的重要蓄积库,沉积物中的磷迁移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上覆⽔体富营养化过程.磷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分复杂,磷形态转化是控制沉积物-⽔界⾯间磷循环的主要因⼦[1~4]. 在已有沉积物磷形态研究中,往往把磷分为交换态磷、铁铝态磷、钙镁态磷、有机态磷和残余态磷,即把有机磷作为⼀个整体. 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机磷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可以占到总磷的20%~80%[5,6],其作⽤不可忽视. 沉积物释磷量⼤⼩不仅与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有关[7],有机磷活性也是决定有机磷在沉积过程中矿化为⽆机磷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上覆⽔质的营养状况,在整个⽔域中起重要作⽤. 按照活性可将有机磷分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和稳性有机磷. 有机磷形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 值、有机质等,但是有机质是最重要的[8,9]⽬前针对沉积物有机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有机磷活性⽅⾯的认识。

本实验选择了我国不同地区7个典型湖泊,采⽤Ivannoff 等的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有机磷进⾏了分级提取,研究不同流域特征、⽣态结构、污染程度的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有机磷分级组分与其它指标的关系,探讨有机磷组分与⽣物有效性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1、材料与⽅法1. 1 湖泊概况及样品采集在我国不同地区选择7个不同流域特征、⽣态结构、污染程度的湖泊. 其中,东部平原湖区选择富营养化湖泊巢湖,延中线在东西湖区不同污染区域设置4个采样点;云贵⾼原湖区选择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中营养湖泊程海,贫营养湖泊泸沽湖,分别设置2~3个采样点;青藏⾼原湖区选择青海湖,在典型区域设置2个采样点;蒙新⾼原湖区选择草型湖泊乌梁素海和呼伦湖,分别在典型区域设置2个采样点.2009 年7 ~12 ⽉⽤彼得森采泥器采集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装在密封袋中,⽤⼲冰覆盖低温密闭保存,运回实验室后经超低温冷冻⼲燥后研磨过100⽬筛,密封后冷藏保存待分析⽤.1. 2 样品分析1. 2. 1 理化性质分析称取2份0. 5 g沉积物样品,对其中⼀份进⾏灰化(500℃下灰化2 h),经酸提取后(1 mol / L HCl提取16h),采⽤钼锑抗⽐⾊法测定TP含量;另⼀份直接经酸提取(1 mol/L HCl提取16 h)后采⽤钼锑抗⽐⾊法测定⽆机磷(Pi)含量,最后由TP 和Pi相减获得总有机磷(Po)的含量. 有机质的含量根据沉积物在500 ℃下(煅烧2 h)的烧失量计算。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范文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范文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迁移通量。

通过对湖泊不同区域的样品采集与测定,揭示了湖区内氮、磷元素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机制,以期为干旱区湖泊水质保护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干旱区的浅水湖泊中。

这类湖泊由于其特殊的水文条件和生态结构,面临着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超标的问题。

深入研究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对于湖泊水质的改善和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的选点为某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该湖泊由于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人类活动对湖区的影响较为显著。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采样、分析以及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

包括在湖区设置多个采样点,分别在不同季节进行取样分析,运用化学方法测定氮、磷含量;并采用水质模型对营养盐的迁移通量进行模拟分析。

三、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氮的时空分布通过对湖区不同区域的样品分析发现,湖水中氮的含量在夏季达到峰值,且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

这主要与湖区周边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有关。

(二)磷的时空分布磷的含量在湖区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

磷的分布受湖流影响较大,湖心区域相对较高。

四、氮、磷营养盐的迁移通量分析(一)迁移途径湖内氮、磷营养盐主要通过水体流动、风力传输和底泥释放等途径进行迁移。

其中,水体流动是主要的迁移方式。

(二)迁移通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湖区氮、磷的年迁移通量均达到一定规模,其中夏季为高峰期。

大量的氮、磷元素通过水流输出到湖外,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且具有显著的迁移通量。

这些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周边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

富营养水体中氮、磷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

富营养水体中氮、磷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

富营养水体中氮、磷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速,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物的衰退和消失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际上对污染湖泊中沉水植物的恢复与维持的研究十分重视。

而要恢复沉水植被就要首先研究富营养化与沉水植物的关系。

目前,关于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机理以及沉水植物对富营养的适应机制人们并不清楚。

本文从与沉水植物联系最紧密的水体入手,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等方法,研究:(一)不同浓度的氮、磷对伊乐藻,穗花狐尾藻的分枝,生根,生物量的影响。

(二)不同浓度的氮、磷对伊乐藻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POD、CAT、SOD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氮、磷浓度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穗花狐尾藻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氮、磷浓度的增长对沉水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当氮、磷浓度过高时,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后果,从而抑制沉水植物的生长。

表现为伊乐藻在处理组C1中的分枝、生根、生物量较其它几组要好,而狐尾藻在对照组CK中的分枝、生根、生物量较其它几组要好。

2.伊乐藻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MDA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第8天稍有回落。

说明高浓度的氮、磷已经对伊乐藻生长产生胁迫,造成细胞内膜脂过氧化产物增加。

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CAT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而SOD活性则持续上升。

POD活性对氮、磷的敏感度较CAT、SOD高,说明POD在高浓度的氮、磷胁迫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合各项指标,说明伊乐藻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受到了干扰,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氧化胁迫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

这种变化可能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内在生理因素之一。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环境科学学院摘要: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对防治湖泊的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工作中,应用连续提取化学提取法对芜湖市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不同湖泊铁磷含量介于20ug/g-55ug/g,有机磷含量介于14ug/g-35ug/g。

凤鸣湖沉积物中铁磷含量可达35%~45%,可以发现铁磷在所有湖泊中所占比例最大,并且这3个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差别十分明显。

实验证明,沉积物中铁磷和有机磷与水体磷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磷形态; 水体富营养化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phosphorus forms in the sediments and lakeeutrophicationXxxx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Abstract:Study 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phosphorus in sedments from lake and relation with lake eutroph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bout lake eutrophication etc. In this research, the forms of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ere extracted and determined sequentially with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in Lake Fengming, Lake Jinghu and Lake Jiuliantang in Wuhu city . The Fe-bound P content range from 20ug/g to 55ug/g , organic phosphorus range from14ug/g to 35ug/g ,while the related content of Fe-bound P in Fengminghu was higher, reaching 35%~45%. We found Fe-bound P is the dominant form in the sediments of these three lakes. The forms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se three lakes differed markedly. Iron-bound phosphorus and organic phosphorus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The union analysis o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different lakes may discover that very close linear 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water and iron -bound phosphorus、organic phosphorus which exis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lakes.Key words: lakes ; sediment ; phosphorus forms ; water eutrophication 1引言伴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人们对湖泊环境中营养元素(氮、磷等)的含量、分布和迁移转换规律极其关注。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中国湖泊水域中磷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研究动态
天然水域,尤其是富营养的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蓝藻水华发生、形成和持续生长的重要因素.分析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转化及其潜在生态效应,有助于理解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国内湖泊水域中磷的主要形态、来源和转化过程以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近5年来中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形态分析、转化和生物有效性评估的现状,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潜在联系.
作者:黄清辉王磊王子健 HUANG Qinghui WANG Lei WANG Zijian 作者单位:黄清辉,王子健,HUANG Qinghui,WANG Zijia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王磊,WANG Lei(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89)
刊名:湖泊科学ISTIC PKU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 2006 18(3) 分类号: P3 关键词:中国湖泊磷形态分级分离生物有效性富营养化。

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_吕昌伟

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_吕昌伟

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_吕昌伟磷是水体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过量的磷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缺氧等环境问题。

因此,研究磷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对于理解磷循环和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磷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吸附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沉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水体中的磷浓度和pH值等。

磷在沉积物上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进行吸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是指磷通过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等作用与沉积物表面形成化学键,而物理吸附则是指磷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沉积物表面上。

这两种吸附机制都与沉积物的特性密切相关。

磷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形态再分布是指磷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磷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主要受到沉积速率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较快的沉积速率会导致磷在沉积物表层积累,而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则会促进磷的吸附和积累。

此外,湖泊富营养化也会加速磷的形态再分布,使得磷向沉积物中更深的层次迁移。

针对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调查。

例如,通过采集不同类型湖泊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批次吸附实验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与磷的吸附能力密切相关。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沉积物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容易积累较高的磷含量。

此外,研究还发现,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磷在沉积物中的迁移和再分布,使得磷向沉积物更深的层次迁移。

综上所述,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对于理解磷循环和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参考。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释磷机理研究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释磷机理研究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释磷机理研究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释磷机理研究
本文综述了富营养化湖泊底泥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7种,其分布取决于各形态磷的性质.磷释放受7种因素影响,厌氧、高pH或低pH值、高温、扰动、生物活动、底泥与湖泊舍磷量的浓度差值以及钙质底泥组分等因素均能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
作者:韩沙沙作者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20 刊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文刊名: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34(4) 分类号:X524 关键词:底泥磷化学形态释放机理影响因素。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全世界,现在所有国家都面临一系列的水环境危机,我国也不例外。

而水体富营养化更是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查阅相关综述和实验,发现磷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最重要的制约因子。

为了具体的阐述这一论点,先介绍了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在水体中的循环特征,接下来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除磷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传统生化技术和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最后借用太湖为例子,以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水质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和氮、磷,太湖富营养化是流域内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污染源的综合效应。

得到最终的结论,在治理包括太湖在内的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时应该注意使用多种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质、除磷、总磷Abstract目录摘要 (IV)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环境危机 (VII)(一)、水环境危机 (VII)(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X)(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XI)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XI)2、对渔业养殖的危害 (XII)3、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危害 (XII)4、对水体的利用.............................................XII二、磷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 (XII)(一)、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XIII)(二)、磷元素与水体富营养化 (XV)1、水体中的磷循环 (XV)2、磷循环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XVI)3、水体富营养化磷污染对水质的危害和影响 (XVII)(二)、富营养化水体中除磷的技术 (XVIII)1、传统除磷技术 (XVIII)2、强化除磷的生态修复技术 (XXI)(三)、磷含量过高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防治 (XXIII)1、控制外源性磷的输入 (XXIII)2、控制内源性磷的有效性 (XXIV)三、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与磷元素的关系 (XXV)(一)、背景材料 (XXV)(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XXVI)(三)、总结 (XXIX)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 (XXX)参考文献 (XXXI)致谢 (33)一、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环境危机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

磷的研究

磷的研究

摘要:磷是水体浮游藻类生长和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磷在表层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特性对于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以水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的理化特征和磷的形态赋存特征,以及pH、扰动等环境条件对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以此探究了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在磷营养限制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各形态无机磷包括Cl-P,生物可利用磷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

pH对内源P释Ca-P、Res-P、Al-P+Fe-P、NH4放的影响实验发现沉积物磷释放量整体表现出: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中性条件。

在中性条件下,沉积物中的磷相对比较稳定,不易释放到水体中。

与中性条件相比,在酸性条件下,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因钙磷溶解有所增加;而在碱性条件下,因铁磷交换作用,沉积物中的磷向水体释放量较大。

扰动对沉积物中的TP的释放具有较大的影响,TP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均存在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扰动导致的沉积物的再悬浮并不会明显改变上覆水的酸碱环境,但是会促进易溶性阳离子的释放。

关键词:水体;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富营养化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湖泊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量降低,加速水体老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受到阻碍、破坏。

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和水华爆发机制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湖泊上覆水–沉积物界面营养盐,特别是营养限制因子——磷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从外部输入湖泊中的磷以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混合物进入水体,被动植物吸收利用或通过吸附、沉积作用转移到沉积物中,沉积物成为湖泊中重要的磷蓄积库,进入沉积物的磷不只是简单堆积,当温度、溶解氧、风浪扰动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时,沉积物中的磷进入沉积物间隙水中,进而通过扩散作用到上覆水体重新参加循环,因此,磷成为水体浮游藻类生长和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最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在富营养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等营养盐之间的关系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等营养盐之间的关系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等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姓名:冯涛学号:5802112013 班级:环工121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湖泊氮磷的时空特征和富营养化的关系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氮磷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并且对氮磷等营养盐的来源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机理。

关键字: 富营养化氮磷来源和去除时空特征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但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

人类活动被认为是富营养化频发的诱发主因。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复杂,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因素很多, LauandLane(2002)认为水体富营养化是非生物和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湖泊富营养化不仅与氮磷含量有关, 而且氮磷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 氮磷比可影响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有关研究发现不同的营养盐比例可以控制藻类的生长, 生物量以及种群结构。

因此, 本文将对我国湖泊氮磷的时空特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当天然水体中总磷大于20毫克每立方米,无机氮大于300毫克每立方米时,就可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促使水中的藻类急剧生长,大量藻类的生长消耗了水中的氧, 使鱼类、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他们的尸体腐烂造成了水质污染。

因此去除水体中大量的氮磷是治理富营养化污水的根本。

我们通过对氮磷的来源的分析来更好的控制源头,对氮磷的去除机理的探讨来缓解富营养化严重的现状。

一、氮磷等营养盐来源分析1. 营养盐来源按进入途径可分为外源和内源。

外源污染又可分为两大类: 点源,来自流域的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源排放;面源,来自流域的农田径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其他面源。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的不断达标, 面源污染日益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

内源污染是由于湖底沉积物中液态营养盐向上覆水中释放, 在动力作用下营养盐再悬浮造成的, 在这种因素影响下, 即使大幅度削减外源污染负荷, 在特定条件下( 高温少雨) , 仍可能引起藻类暴发, 所以内源污染成为湖体藻类暴发的关键因素。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范文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范文

《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迁移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对湖泊水体及底泥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营养盐的空间变化规律及时间动态特征,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引言干旱区湖泊因其独特的水文气候条件,常常面临水资源短缺与富营养化问题的双重挑战。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的过量输入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迁移通量,对于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制定有效的湖泊治理与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位于干旱区的某典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区域和深度的采样点,采集水体及底泥样品。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体及底泥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

同时,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三、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湖泊的不同区域,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靠近湖岸及入湖河流口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营养盐含量较高;而湖心区域则相对较低。

此外,底泥中营养盐的分布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

2. 时间变化特征:在季节变化方面,春季和夏季是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时期,这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有关;而在秋冬季节,由于水温降低和人类活动的减少,营养盐含量相对较低。

在日变化方面,夜间至次日清晨是营养盐浓度较高的时段。

四、氮、磷营养盐的迁移通量本研究通过计算氮、磷的迁移通量,揭示了其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研究发现,风力和水流是氮、磷营养盐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其中,风力作用使得湖面上的营养物质随风向扩散;而水流则将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带入湖中。

此外,生物活动如藻类的生长与死亡也对营养盐的迁移通量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本研究表明,干旱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环境科学学院摘要: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对防治湖泊的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工作中,应用连续提取化学提取法对芜湖市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不同湖泊铁磷含量介于20ug/g-55ug/g,有机磷含量介于14ug/g-35ug/g。

凤鸣湖沉积物中铁磷含量可达35%~45%,可以发现铁磷在所有湖泊中所占比例最大,并且这3个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差别十分明显。

实验证明,沉积物中铁磷和有机磷与水体磷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磷形态; 水体富营养化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phosphorus forms in the sediments and lakeeutrophicationXxxx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Abstract:Study 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phosphorus in sedments from lake and relation with lake eutroph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bout lake eutrophication etc. In this research, the forms of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were extracted and determined sequentially with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in Lake Fengming, Lake Jinghu and Lake Jiuliantang in Wuhu city . The Fe-bound P content range from 20ug/g to 55ug/g , organic phosphorus range from14ug/g to 35ug/g ,while the related content of Fe-bound P in Fengminghu was higher, reaching 35%~45%. We found Fe-bound P is the dominant form in the sediments of these three lakes. The forms of 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se three lakes differed markedly. Iron-bound phosphorus and organic phosphorus are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The union analysis o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different lakes may discover that very close linear 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water and iron -bound phosphorus、organic phosphorus which exist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lakes.Key words: lakes ; sediment ; phosphorus forms ; water eutrophication 1引言伴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人们对湖泊环境中营养元素(氮、磷等)的含量、分布和迁移转换规律极其关注。

沉积物是湖泊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归宿,进人沉积物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水-土界面重新迁移到水体中,沉积物中营养物质(氮、磷等)是水体潜在的释放源,它可使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状态,但营养盐的释放与其赋存状态有重要联系,因此,研究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形态对了解营养盐的释放和治理湖泊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对磷在湖泊中的含量水平、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其地球循环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湖泊水体中的磷主要以无机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态磷又包括铁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残留态磷和吸附态磷等。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中磷的归宿,湖水中的磷通过颗粒吸附、自生沉积及生物沉积等方式进入沉积物。

但是,沉积物中的磷并不是简单堆积,在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质矿化降解引起沉积物环境中氧化还原、pH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从而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造成影响。

在这样一个地球化学过程中,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要发生变化,各种相态之间也可能发生转换,此变化引起沉积物中的磷向上覆水体的再释放,沉积磷重新参加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湖泊重要的营养物来源。

因此,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是了解湖泊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方面,对防治湖泊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2,3,4,5,6]。

凤鸣湖、镜湖和九莲塘都是安徽省芜湖市的城市湖泊,分别位于城北、城中和城东。

虽然近年来芜湖市政府不遗余力的加大治理力度,但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因此,本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技术”研究此三个湖泊沉积物中的磷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于了解城市湖泊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采样与分析方法2.1样品采集与处理2006年11月分别在凤鸣湖、镜湖和九莲塘采集表层沉积物.凤鸣湖南半湖F1点在调查期间出现大范围的水草疯长现象,沿岸区域水草已经完全覆盖水面,确定为较严重的水华现象。

其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明显高于北半湖的F2点。

F2点位于凤鸣湖大桥以北,基本无水草,水体清澈见底。

镜湖J1和J2点分别代表东部与西部湖区。

J2点附近可以观察到水面漂浮着水草,沉积物中总磷含量自东向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九莲塘观测期间水质良好,没有见到水草疯长的现象。

不同湖泊的相对地理位置与采样点分布见图1。

采样时利用自行制作的便携式采样器从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2-3个重复样,在不锈钢盆中充分搅匀,装入密实塑料袋。

同步取相应采样点位处的水样。

样品运回实验室后,各取沉积物100g左右,用铝箔包住,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d.取出后碾磨、过筛(150目),保存于聚乙烯瓶中,用密实袋封装,置于冷藏柜中待用. 表1显示了沉积物各采样点与水体的基本理化特征。

图1 不同湖泊的地理位置与采样点分布图表1 采样点沉积物与水体的基本理化特征凤鸣湖镜湖九莲塘F1 F2 J1 J2 T1 T2总磷(ug/g)143.347 122.108 120.591 127.625 147.199 129.591 pH值 6.40 6.58 6.85 7.23 6.72 6.94 水体总磷0.264 0.204 0.217 0.191 0.161 0.185(mg/L)含水率(%) 12.15 10.24 20.07 21.36 27.63 24.38注: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 [7]。

2.2 分级提取和分析测定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GB7852-87 )测定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中的总磷。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研究沉积物磷的形态。

现代湖泊沉积物主要是由有机质、未定型矿物和离散矿物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为了准确描述沉积物中磷与湖泊沉积过程的关系,研究沉积磷的矿物学和化学特征是十分必要的,Williams(1971)、Froelich(1982)、Baturin(1988)等人也先后提出了各种对于沉积物或土壤中磷形态的提取方法,Ruttenberg[8]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专门针对海洋沉积物提出了更为有效的“连续提取法”(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来研究各种磷的存在形态。

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王春雨[9]等“Ruttenberg连续提取技术”,对湖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

根据提取液的化学强度,把沉积物中的磷分为:吸附态磷(Loosely sorbed P)、铁结合态磷(Fe-bound P),钙结合态磷(Ca-bound P),矿物晶格中结合力强的残留态磷(Detrial-P)和有机态磷(Organic-P)。

(1) 吸附态磷:该部分磷主要是指被沉积物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磷酸盐,其中水铁矿、赤铁矿、针铁矿、纤铁矿等活性铁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占较大比例,粘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等也能吸附一定量的磷。

准确称取0.200g研磨好的沉积物(pH=8)溶液10m1,振荡2h,在4000转的样品,置于10m1离心管中,加人1M MgCl2条件下离心取上清液,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定容后分析。

(2) 铁结合态磷:指与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如水铁矿、纤铁矿、纤铁矿、针铁矿等)发生共沉淀的磷酸盐。

在上一步提取所剩下的沉积物样品中,加人10ml CDB(柠檬酸钠-连二亚硫酸钠一碳酸氢钠)溶液(pH=7.6),振荡3h,离心取上清液,用20ml 1M的MgC1溶液清洗剩余沉积物样品,然后用1Oml去离子水清洗,定容后2分析。

(3)钙结合态磷:主要指与自生磷灰石、湖泊沉积碳酸钙以及生物骨骼等的含磷矿物有关的沉积磷存在形态。

在上一步提取所剩下的沉积物样品中,加人10m11M醋酸钠溶液(pH =4),振荡2.5h,高速离心取上清液,再分别用10ml 1M的MgC12溶液清洗剩余沉积物样品两次,然后用lOml去离子水清洗,定容后分析。

(4)矿物晶格中结合力强的残留态磷:在上一步提取所剩下的沉积物样品中,加人10ml1M HCl,振荡4h,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定容后分析。

(5)有机态磷:包括水生生物(如藻类等)死亡后的遗体、未及矿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等。

上一步提取所剩下的沉积物样品洗人坩埚,加人lml 50% MgNO低温3下干燥,然后在550o C条件下灰化样品,用1M HCl将样品洗入离心管,振荡4h,定容后分析。

(6) 总磷 (Total-P):以上各提取步骤所得结果加和而得,另外,用“酸溶一铂锑抗比色法"(GB7852-87)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的全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