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治理方法或技术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原因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湖泊、河口、海湾等流动缓慢且水体更新时间较长的水域。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如人体排泄含有一定数量的氮,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等。

另外如磷灰石、硝石、鸟粪层的开采、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的来源。

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

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

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我国的这种水体现象比较严重。

淡水水域中,50%以上的湖泊、30%以上的大型水库都出现过水体营养化(也称作“水华”),其中以太湖、巢湖和滇池尤为严重.而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为“赤潮”)也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渤海发生过较多的赤潮;进入90年代后,东海成为赤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域;到了21世纪,除南海外,其他海域都频频爆发大面积的赤潮.这种现象正朝着频率提高、面积增大、损失加大的趋势发展。

表1是近几年发生赤潮情况的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

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不是水中营养物的浓度,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盐的负荷量,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水中营养盐浓度来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作了简要概述,着重从控制外源输入、降低内源负荷、去除营养物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从工程、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提出来了一些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并进行了概括和比较。

关键词:富营养化危害防治1.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严重时发生“水华”,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池塘、水库、湖泊等多发。

一般认为水体含氮量大于0.2mg/L、含磷量大于0.02mg/L时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水体总磷大于20~259g/L,叶绿素a大于10g/L,透明度小于2.0m,深水的饱合溶解氧量小于10%的湖泊可判断为富营养化水体。

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四分之一因污染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应用要求(这是我国最低一类的水质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淡水湖泊如滇池、巢湖、太湖等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有些水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我国近海海域受到严重陆源污染,赤潮的爆发频率不断增加;城市水体污染也很严重,我国1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日趋恶化,在118座接受调查的大城市中,97%的城市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污染。

近年来由于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逐步加重,水体藻类污染的程度也逐年加深。

赤潮或水华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是藻类污染程度加深的直接反映。

我国在1933年到1979年的 46 年中仅发生过12次赤潮,而1990年到1994年的5年中就发生了139次赤潮,藻类污染灾害日趋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B、排除内源、最大限度的减少内源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3点)。
1、生物-生态性措施:通过放样控制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回复 高等水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水体恢复其功能。 2、物理工程性措施:底泥疏浚、深层曝气 3、化学方法:1)凝聚沉降:投加化学试剂使营养物质生成沉淀而沉 降;2)化学药剂杀藻:效果较好,但会受时效、大水域、水体流动 的局限,而且死藻分解后仍会释放磷。
A、控制外源,减少水体中的外来营养物质(8点)。
1、废水排放前必须达标,控制氮、磷含量不超标 2、尽量增加无机肥的有效使用效率,提高有机肥的使用量 3、制定营养物质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 4、根据水体的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5、合成洗涤剂禁磷和限磷 6、实施截污工程或引排污染源。 7、在农业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8、保护绿化带、集中收集饲养场的家禽粪便
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不容忽视。
8
3
2010
26
4
2015
61
10

劣Ⅴ
轻度富营养
中度富营 养
重度富营 养
5
12
6
10
11
2
1
4
4
12
2
0
数据引自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3.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原因
湖盆演化历史
自然湖泊有从贫营养、中营养、 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 养、沼泽发展的过程。
自然条件下湖泊的形成、发育、 衰老和消亡的自然演化过程是非常缓 慢的,但是人类活动加速了湖泊富营
养化的进程。
3.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
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引起藻类的疯长。而浮游藻类的生命周期通常 很短,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又很快大量死亡,增加天然水体有机 物浓度。造成: (1)促使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水中的溶解氧, 形成厌氧环境,导致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2)水华还形成很多有害物质使局部水域污染,破坏生态和水资 源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营养物质从何而来: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

(1)氮源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

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所取代。

(2)磷源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环境问题,它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这些物质会促进水中植物和藻类的生长,极大地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危害及预防控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水体中植物和藻类生长过度,水质下降,甚至出现断氧、酸化等现象。

富营养化是以过量的营养物质为主要特征的水体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都可能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

具体原因如下:1.过度的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一同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2.排放废水。

工厂、居民污水直接进入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增加,大量的废水排放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

3.城市化。

城市的人口密度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放置在江河、湖泊边容易导致水质下降。

4.物种引入。

人为引进非本地物种,会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使得某些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水质下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砍断光线,使得水中生物短缺氧气,甚至造成断氧现象,严重威胁水生物存活。

2.过多的藻类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种群结构失衡,生态系统演替过程被打乱。

4.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湖泊、海洋风景,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1.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化学物质通过雨水入侵水体。

2.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减少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

3.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形成防止和减轻富营养化的过滤功能。

4.消减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体富营养

水体富营养

水体富营养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植物营养物质包括氮、磷及其他一些物质,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

适度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生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使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氧,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并分解出有毒物质,从而给水质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渔业生产和危害人体健康,这就是所谓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逐渐过渡到富营养状态,由于沉积物的不断增多,湖泊会先变为沼泽,再变为陆地。

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往往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但人类的活动(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人水体)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这种情况下的水体富营养化称为人为富营养化,人为富营养化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出现。

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1)水体中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于0.01mg/L,2)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3)在淡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4个/毫升,4)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μg/L。

三、水体富营养化原因1 农田化肥为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人们常施用较多的氮肥和磷肥,它们极易在降雨或灌溉时发生流失。

氮磷营养物的流失方式有:(1)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中;(2)下渗形成亚表面流(壤中流),通过土壤进行横向运动,然后排入地表水体中;(3)通过土壤层下渗到地下水中。

前2种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能以溶解或吸附于土壤上的颗粒态形式通过土壤微孔结构运动下渗至亚表面流中,然后进入江、河、湖泊或海湾,而氮(硝酸盐氮)的渗透能力较强,能够下渗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

氮和磷在被土壤吸附与解吸过程中,其中一部分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吸附态,在运动中甚至会随土壤颗粒沉积下来,成为湖、河或海底沉积物的一部分。

沉淀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在流量、水温及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再悬浮、溶解的方式返回水中,构成水源的二次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措施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治。通过加强管理 和监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 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治措施,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例如 ,可以通过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另外,在城 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可以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此外,还可以 采用生物过滤技术等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减少废水中的 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
01
02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主 要是由于水体中过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 致藻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 平衡,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 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
1 概念
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过 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致藻 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
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 等营养元素,它们来自于生 活污水、农业化肥、工业废
水等
当这些营养物质被排放到水 体中后,会促使藻类迅速繁 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恶 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

2 原因
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3 危害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会带来以下危害 水质恶化:藻类大量繁殖会堵塞水体中的氧气通道 ,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 生态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后,会导致 某些物种的灭绝和另一些物种的繁衍,对整个生态 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人类健康危害:水质恶化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例如引发皮肤病、胃肠疾病等 经济损失: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渔业和旅游业等产 业受到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课外阅读]水体富营养化

[课外阅读]水体富营养化

[课外阅读]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富营养化是一个水体自发的过程,富营养化期间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生物量会逐渐积累,出现生物生产量增高,沉积物淤积引起水体平均深度下降的现象。

这个过程若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原本是一个水体的消亡过程。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因素正在大大加速这个过程的进行。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氮、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氮、磷为生物生长的必要元素,当氮、磷等营养盐含量丰富的时候生物能快速增长,世界著名的渔场等都是营养元素丰富的海域,如墨西哥的Escambia海湾19世纪50年代曾经是重要的渔场,营养元素丰富,但由于当地工业,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水体滞留,缺氧,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一般地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mg/m3和300mg/m3,就可以认为是危险状态。

●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铁在营养盐氮的循环过程中是决定性因素,其原因是铁是硝酸盐(氮的固定)、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酶组成成分的重要因子,铁含量高,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即水体中的氮含量就有可能降低,出现富营养化的几率也可能降低。

●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藻类才能很好地繁殖。

湖泊的春季水华的发生,其中适宜的温度占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经过一个冬季,湖水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较慢,使湖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得到很好的积累,但由于冬季光照不足,此时不会发生水华现象,进入春季,随着光照的增强,春季水华就因此而出现。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通常伴随着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时会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防治措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被放大。

例如,地质构造导致的地下水流动缓慢,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度等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雨水冲刷和农田排水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1. 源头控制(1)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同时,建立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营养物质流失。

(2)城市污水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同时,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3)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对重点行业和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

2. 水体修复(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进行修复。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制剂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过程是这样的:大量有机废物(主要是N、P,如大量使用氮肥磷肥和含磷洗衣粉以及有机残渣残液等)被排入水体,水体有机物过多(N、P的作用最突出),藻类大量繁殖,继后大量死亡,残败物加原有有机成分,使水体有机成分更多,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型)迅速繁殖,分解有机物,水体含氧量急骤下降,其它的鱼、虾等水生生物也大量死亡。

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河流、湖泊叫水华,发生在海洋叫赤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主要是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的过度积累而引起的。

这种现象会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藻类过度繁殖,产生大量藻华现象,影响水质的可持续性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农业活动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植物修复机理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应用。

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气候、地形等对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影响。

如,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导致水体中的微生物活动加剧,促进营养物质释放;同时,水流缓慢、地势平坦的水域易导致水体滞留,营养物质难以有效扩散。

2. 人为因素(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

此外,水产养殖业产生的残饵、粪便等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尤其是含磷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的使用,导致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植物修复作为一种有效的水体修复技术,其机理主要包括吸收、吸附、共代谢及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具体而言:1. 吸收作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从而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这一过程需要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适应性。

2. 吸附作用: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和生物膜等物质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其在水中游离的浓度。

此外,植物的生物量也会对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一定的物理吸附作用。

3. 共代谢作用:植物通过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利用自身分泌的酶等物质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4.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修复过程中,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场所,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太湖组员:目录:一、概念二、成因三、危害四、防治措施一、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二、成因:(1)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

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是有限的,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的主要来源。

(2)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三、危害: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SOS,太湖!由于水质退化,太湖的营养化程度加重,经常发生绿色“水华”。

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

无锡市太湖沿岸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近几年来夏季经常有兰藻滋生,严重影响水质。

水体富营养化之水葫芦原产:南美的墨西哥引入:人们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国际棉花博览会看到水域内漂浮着葫芦状的绿色植物,其上面绽开的蓝紫色花,非常美丽,于是带回本国养殖。

当时是达官贵人和皇家养的名贵植物,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照片中,就能看到水葫芦的身影。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

用途: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养家禽等。

近10年来,工业化使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葫芦迅速蔓延,泛滥成灾。

水葫芦与慈禧太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高贵的象征,王室的专宠——现在已经泛滥成灾!水葫芦的危害:(1)堵塞河道,影响航运。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特征是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的过度积累,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异常繁殖。

这不仅影响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等都能影响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和富集。

然而,这些因素引起的富营养化变化较为缓慢。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农田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危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过度繁殖的藻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此外,某些藻类(如蓝藻)能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类健康。

同时,富营养化还会影响供水、渔业、旅游等行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防治措施研究进展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控制外源污染(1)源头控制:减少农业活动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严格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2)截污工程:通过建设截流沟、沉淀池等工程设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

2. 内源污染治理(1)生态修复:利用生物(如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或物理方法(如底泥疏浚)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2)水质改善技术:采用如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生态工程技术,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提高违法成本。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和绿色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就我国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来看,淡水紧缺,水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直接危害水产品的质量及人类的健康。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严重时发生“水华”,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池塘、水库、湖泊等多发。

一般认为水体全氮量大于0.2mg/L、全磷量大于0.02mg/L时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水体总磷大于20 mg/L~25mg/L,叶绿素a大于10mg/L,透明度小于2.0m,深水的饱合溶解氧量小于10%的湖泊可判断为富营养化水体。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成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使得藻类和有机物增加所致。

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其次是氮,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

藻类生长遵循李比希最小定律,即其生产量或生物量取决于外界供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那一种。

由于磷在水体中不完全循环,使得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水域都严重缺磷,以致磷成为其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一旦大量磷进人水体往往引起浮游植物的迅猛生长,而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用藻类生长潜力方法来判断湖泊中藻类繁殖限制物质时,发现在氮磷比低于10∶1时,或在某一季节,氮也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土壤大量施肥,农田流失的氮、磷进人水体;人和家畜排泄产生的氮、磷;渔业规模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大量营养物质。

如池塘精养,投喂高蛋白饵料及鱼虾排泄物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鱼虾生长,爆发鱼病,给养殖生产造成损失。

近几年,淡水养殖业已由池塘转向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并应用池塘精养高产技术与大水面优越的生态条件相结合发展“三网”养殖,虽然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但加速了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进程。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量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水体,导致水中植物生长速度过快的情况。

这种现象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形成原因1.点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和工矿企业的废水、畜禽养殖污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农药、化肥等都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非点源污染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田的化肥过量使用和不合理施肥、农田和禽畜养殖场的农田面度过小、农作物残渣不及时清理等都会导致养分的流失,最终进入水体。

3.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化肥、农药、污水和垃圾进入水体,加剧了水体中有机物和养分的浓度,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加剧。

二、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减少,造成水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由于水体中养分过多,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等植物生长旺盛,消耗了水中的光照和氧气,使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和动物丧失了生存条件。

3.富营养化使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百慕大藻类呈盛发,高耗氧和有毒藻类爆发,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

这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质恶化,使水变得浑浊,影响水的利用和净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三、防治措施1.加强对农业生产和行业排放的监管,减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体系,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农田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2.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农业技术。

采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利用养分的效率,减少养分流失。

3.加强水体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通过植被恢复、河道整治、湿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生物多样性,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分)解答: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原因:1)化肥流失;人类使用的合成氮肥是进入沿海水域的营养物质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全球的统计数据,在施用于土地的氮肥中,平均12%的合成氮肥直接流入了沿海水域。

而在某些高流失量地区,比如在降水量较多的农耕地区,这个统计数字可能高达30% 。

2)生活污水输出过量营养物质;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增加了污水的排放,由此也增加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3)畜禽养殖输出过量营养物质;畜禽养殖也会输出过量的营养物质。

中国90%的养殖场根本没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水体。

4)含磷物质的排放;在当今的工业产磷量里,80%-85%者用于制造化肥,另一个用磷相对少得多的工业行业是洗涤剂行业。

从某一地区来看虽然工业的磷排放所占比重较大,但总体上看,流入水体的磷主要还是来自于城市污水和农业。

农业磷排放中,又主要来自养殖业和使用化肥。

5)工业污染排放;很多工业制造和加工工厂使用氮和磷化合物作为基础产品,如:化肥厂、农药厂、食品加工厂、含磷清洁剂、使用尿素作为基础产品的行业。

6)6矿物燃料的燃烧;矿物燃料燃烧过程(既包括交通工具燃烧汽油,也包括电厂的发电过程)产生的氮化合物(NOx)能够直接沉积进入水体,或者先存在土壤中,间接地被冲刷入水体里。

防治对策(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

为此,首先应该着重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控制人为污染源。

(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输入到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是非常复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富营养化
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见解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 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3.营养物质的来源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氮源
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一些湖叉河道中从农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进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响航运。

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

最近,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Nannochloris属,Stichococcus属)所取代。

(2)磷源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据有关资料说明,在过去的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加了25倍,在美国进入水体的磷酸盐有60%是来自城市污水。

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

水体中过量的磷一方面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

这是因为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

但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所致。

4.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照射不到阳光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

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5.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

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
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

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

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

为此,首先应该着重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应从控制人为污染源着手,应准确调查清楚排入水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排放源,监测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计算出年排放的氮、磷总量,为实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输入到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是非常复杂的。

氮、磷元素在水体中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者以溶解性盐类形式溶于水中,或者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并在底泥中不断积累,或者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中。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负荷,有效地控制湖泊内部磷富集,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6.主要的方法有
①工程性措施
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此外,在有条
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②化学方法
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例如美国华盛顿州西部的长湖是一个富营养水体,1980年10月用向湖中投加铝盐的办法来沉淀湖中的磷酸盐。

在投加铝盐后的第四年夏天,湖水中的磷浓度则由原来的65μg/L降到30μg/L,湖泊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

在化学法中,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杀藻剂杀死藻类。

这种方法适合于水华盈湖的水体。

杀藻剂将藻杀死后,水藻腐烂分解仍旧会释放出磷,因此,应该将被杀死的藻类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③生物性措施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有些国家采用生物控制的措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德国近年来采用了生物控制,成功地改善了一个人工湖泊(平均水深7米)的水质。

其办法是在湖中每年投放食肉类鱼种如狗鱼、鲈鱼去吞食吃浮游动物的小鱼,几年之后这种小鱼显著减少,而浮游动物(如
水蚤类)增加了,从而使作为其食料的浮游植物量减少,整个水体的透明度随之提高,细菌减少,氧气平衡的水深分布状况改善。

但也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有所改变,蓝绿藻生长量比例增高,因为它们不能被浮游动物捕食,为此可以放鲢鱼来控制这种藻类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