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
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海藻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法
1.化学除磷技术:化学除磷常用的化学药剂有3类:石灰、铝盐、铁盐。投加石灰与磷酸盐 反应生成羟基磷酸盐沉淀。投加的铝盐主要为硫酸铝,与磷酸盐反应形成磷酸铝沉淀。铁 盐主要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与磷酸盐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 沉淀。化学除磷去除磷效率较高,去除率达到85%以上。使氮磷比例失调,营造不适宜藻 类繁殖的的水体营养环境。但由于该法成本较高,同时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饮用水源 地应禁止使用。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 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 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 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 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 植物的过度生长。
奥 运 森 林 公 园 水 环 境 生 态 工 程
治理案例
谢谢!
4.紫外线法。藻类等微生物在受到 紫外线照射时, 藻细胞内的 DNA 螺旋体被紫外线的电磁能所破坏, 导致细胞无法增殖,达到灭活效应。 紫外线法除藻工艺的运行成本低, 不会生成有害消毒副产物,但该技 术目前在生产上的应用还不成熟, 推广应用有限。
5.机械法除藻 /除草。机械法适用于藻类和水 草严重泛滥的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应急处理 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6.曝气技术。曝气的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使溶解氧与水体充分混合,供应微生物呼吸之 需,使其生长繁殖,已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溶解氧含量较低(一般低于 4mg/L)的封闭或缓流水体。
6.噬藻体。噬藻体( Cyanophage) 是以蓝藻为寄主的浮游病毒类群 ( 也称蓝藻病毒) ,因其能特异性 地感染蓝藻并导致其死亡,是蓝藻 “水华”潜在的控制因子。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1.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物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2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离子等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3 都市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磷和氮等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降水中的大气沉降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二、危害2.1 富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繁殖迅速,导致水体异常浑浊,影响水质,使得水中的透明度下降。
2.2 过多的藻类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3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蓝藻等有毒藻类的产生,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4 富营养化还可能引发水华,大量藻类的逝去会导致水体富集有机质,使水体变得更浑浊,极大地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三、防治措施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和水体的生态修复。
3.2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排放。
3.3 加强都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污水资源利用率。
3.4 优化城市规划,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增加湿地等生态设施,净化城市水体。
3.5 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减少大气沉降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6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人们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威胁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效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减轻和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生物生长过度和生态系统紊乱的现象。
一般来说,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水生生物的生长所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农业、畜牧业、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等。
农业和畜牧业的过度施肥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中。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会使水体变绿并降低透明度,阻碍光的穿透,影响水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藻华的死亡和分解还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使其他生物生存困难。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还会改变水体的水质,使水体富集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变为浑浊,臭味难闻,并且水中富集的磷、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最后,富营养化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链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施肥,避免养殖废弃物的排放进入水体。
其次,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有害物质和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此外,也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水体进行调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盐,导致水体生物生长异常旺盛,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外源性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过量,导致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从而引发水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恶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主要表现是水体中藻类、水生植物等生物大量繁殖,引发水华、赤潮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等水质指标,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
1.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城市污水等都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来源。
2. 水体环境条件,水温、光照、流速等环境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富营养化的发展。
3. 水体生物群落,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它们的数量和种类会影响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释放。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指标。
1. 溶解氧含量,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
2. 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是藻类的主要色素,其含量可以反映水体中藻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 透明度,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水华发生频率,水华是富营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水华发生频率可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采样、监测和调查,获取水体中营养盐、叶绿素a含量、水华发生情况等数据,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
2. 水质模型模拟,利用水质模型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通过模型模拟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环境问题,它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生物生长过度的现象。
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这些物质会促进水中植物和藻类的生长,极大地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下面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危害及预防控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水体中植物和藻类生长过度,水质下降,甚至出现断氧、酸化等现象。
富营养化是以过量的营养物质为主要特征的水体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都可能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
具体原因如下:1.过度的施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一同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2.排放废水。
工厂、居民污水直接进入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增加,大量的废水排放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
3.城市化。
城市的人口密度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放置在江河、湖泊边容易导致水质下降。
4.物种引入。
人为引进非本地物种,会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使得某些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水质下降。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砍断光线,使得水中生物短缺氧气,甚至造成断氧现象,严重威胁水生物存活。
2.过多的藻类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导致种群结构失衡,生态系统演替过程被打乱。
4.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湖泊、海洋风景,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1.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化学物质通过雨水入侵水体。
2.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减少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
3.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形成防止和减轻富营养化的过滤功能。
4.消减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国际案例
莱茵河
莱茵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 题。主要原因是沿岸工农业快速发展,排放大量污染物。后 来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治理措施,莱茵河的水质得到 了显著改善。
五大湖
五大湖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 问题。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废水排 放量增加。通过建立湖泊管理机构和实施治理措施,五大湖 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工农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畜禽养殖 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
特征
特征一
特征二
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由于藻类大 量繁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增多, 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藻类过度繁殖 ,其他水生生物受到压迫,导致生物多样 性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 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等,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防治工 作的重要因素。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公 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跨区域协调难度大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地区和部门,需要跨区 域协调和合作,但目前协调难度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合 作机制。
生物操纵
通过引进或消除某些生物种群,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抑制藻类的过 度生长。
微生物治理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降低富营养化程 度。
04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
物理监测
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浑 浊度、气味等物理特征, 初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 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减少废水 中营养物质的流入,降低富营养化的 发生风险。
结论
通过对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总结,强调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性,以保护水体生态。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研究和报告的参考文献,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本 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分类、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自然水体富营养状态的程度,导致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过 度繁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影响包括水体的变色、臭味、氧气不足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扰乱生态系统平衡
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营养 结构,影响水生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富营养化的防治
1
生物控制和修复技术
2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阻挡网、
人工湿地等,控制藻类繁殖和改善水
体生态环境。
3
行政管理和政策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大对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 力度。
富营养化的分类
自然富营养化
自然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的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富营养化的成因
1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整治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至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 城市化和工业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含有富集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
3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水体,提供了大量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措施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治。通过加强管理 和监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 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治措施,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例如 ,可以通过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另外,在城 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可以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此外,还可以 采用生物过滤技术等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减少废水中的 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
01
02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主 要是由于水体中过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 致藻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 平衡,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 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
1 概念
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过 量营养物质的存在,导致藻 类大量繁殖,破坏了水生生
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 等营养元素,它们来自于生 活污水、农业化肥、工业废
水等
当这些营养物质被排放到水 体中后,会促使藻类迅速繁 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恶 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
衡
2 原因
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3 危害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会带来以下危害 水质恶化:藻类大量繁殖会堵塞水体中的氧气通道 ,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 生态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后,会导致 某些物种的灭绝和另一些物种的繁衍,对整个生态 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人类健康危害:水质恶化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例如引发皮肤病、胃肠疾病等 经济损失: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渔业和旅游业等产 业受到损失,同时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1.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营养物质通过天然富集,使得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最终导致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过程。
人为富营养化则是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它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变为富营养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见解。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太湖组员:目录:一、概念二、成因三、危害四、防治措施一、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二、成因:(1)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
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是有限的,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的主要来源。
(2)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三、危害: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SOS,太湖!由于水质退化,太湖的营养化程度加重,经常发生绿色“水华”。
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
无锡市太湖沿岸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近几年来夏季经常有兰藻滋生,严重影响水质。
水体富营养化之水葫芦原产:南美的墨西哥引入:人们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国际棉花博览会看到水域内漂浮着葫芦状的绿色植物,其上面绽开的蓝紫色花,非常美丽,于是带回本国养殖。
当时是达官贵人和皇家养的名贵植物,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照片中,就能看到水葫芦的身影。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
用途: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养家禽等。
近10年来,工业化使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葫芦迅速蔓延,泛滥成灾。
水葫芦与慈禧太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高贵的象征,王室的专宠——现在已经泛滥成灾!水葫芦的危害:(1)堵塞河道,影响航运。
水体富营养化
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
的机会
增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的原因
调整期的长短与菌种、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增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实际上利用的
生物的一种群体效应,也就是通过种内的相
互关系(如种内互助),使之更快地适应
新环境,从而缩短调整期.
像引进一种动物到新环境一样,如果引入少数个别
种子
由保藏的菌种开始,经过逐级扩大培养后,
最后获得供车间生产的,足够数量和优质质
量的纯种。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种子的扩
大化培养过程又称种子制备。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为发酵罐的投料提 供足够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
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将较多数量的成熟
大量地接入培养成熟的菌种的优点:
缩短生长过程的延缓期,因而缩短了 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 有利于减少染菌机会
接种量
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氧不足,衰老细胞 增加等,发酵后劲不足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异常形态,且易造成 染菌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 种子逐级扩培的次数。 依据: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 殖的速度以及所用的发酵罐的容积。
接种龄
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 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种子培养期应取菌种的对数生长期为宜,菌 种过嫩或过老,不但延长发酵周期,而且会 降低产量。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为依据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的动物,那么就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甚至有可能无 法生存;但如果引进的是一个种群,那么就会大大缩 短适应的时间.另外,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的数量多些,对环境的影响更大些,从而 使环境变得更适合生物的生存,从而缩短调整期
水体富营养化@
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大气分压为零,所以上式可 简化为:
c ' kv c t
若用总污染物浓度表示 :
w cT kv cT K vm cT t Z
w:有机毒物可溶解相的分数;
三、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的最重要的反应,如:
RX + H2O = ROH + HX
根据调查研究,杭州西湖沉积物 每年磷的释放量达到1.3t,几乎 相当于年入湖磷负荷量的41%; 安徽巢湖沉积物磷的释放量220t 左右,是入湖磷负荷量的21%。 因此底泥作为“内污染源”的作 用是不容低估的。
底泥中的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 底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DO)对沉积 物P的释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释P。 pH值 pH值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 微生物 微生物作用可把沉积物中有机态P转化、 分解成无机态P,把不溶性P转化成可 溶性P。
Kow与溶解度Sw符合以下关系: lgKow=5.00-0.670lg(Sw×103/M ) 式中: Sw ——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M ——有机物的分子量。
3 生物浓缩因子(BCF)
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定义 为生物浓缩因子,用BCF 或 KB 表示。 由于生物浓缩有机物的过程十分复杂,影响有机物与生 物相之间平衡的到达。 一般采用平衡法和动力学方法来测量BCF. 尽管测定是 在某些受控条件下得到的,但可明显的看出各种生物内浓缩 的相对趋势。
2、湖泊中磷的主要来源
(3)牲畜粪便 畜牧业中的牲畜粪便以及水产养殖 业中投放的饵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 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4)水体内源作用 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 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导语: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聚集在水体中的过程,导致水体生物多样性丧失、藻类爆发性增长、水质恶化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用肥过量、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农用化肥、农药等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2. 工业活动:某些工业生产活动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如工矿污水、废弃物的处理不当等都会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污水排放、建筑施工、道路建设等都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使得水质恶化,无法供给生物所需的氧气,一些水生动植物难以存活。
2. 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中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 饮用水安全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富含大量的藻毒素和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饮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制定种植绿色农产品的标准,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减少水肥固氮。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处理污水,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推广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是自然的净水工厂,湿地能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因此应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开展水体富营养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
6. 加强监管和执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监管和追责,加大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度。
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法
1.化学除磷技术:化学除磷常用的化学药剂有3类:石灰、铝盐、铁盐。投加石灰与磷酸盐 反应生成羟基磷酸盐沉淀。投加的铝盐主要为硫酸铝,与磷酸盐反应形成磷酸铝沉淀。铁 盐主要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与磷酸盐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 沉淀。化学除磷去除磷效率较高,去除率达到85%以上。使氮磷比例失调,营造不适宜藻 类繁殖的的水体营养环境。但由于该法成本较高,同时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饮用水源 地应禁止使用。 2.化学杀藻灭藻技术:用化学药剂灭活藻类,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氧化藻细胞中叶绿素a, 或扩散进藻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器官机能达到强效灭杀作用。化学杀藻的操作简单,见效迅
水体富营养的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恶化水源水质 , 增加给水处理难度和成本
富营养化水体作为供水水源时 , 会给净
水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问题 , 如增加水
处理费用 , 降低处理效果和产水率等 。 而 且遭受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在一定条件下因
厌氧作用产生硫化氢 、甲烷 、氨气等有毒
有害气体 , 给给水处理增加相当的技术难度 。
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的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减少或截断外部营养物
当水体外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或停止
之后,一定条件下, 底泥不再作为污染物 的“汇”, 而成为“源”。这时底泥中的
质的输入、控制外源营养盐进入
水体的具体措施有净化水源、截 污工程、洗涤剂限磷禁磷、合理 使用土地等。
污染物释放出来, 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某些水生植物能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藻类生长,且水陆间的植物生态系统还具有截
留、过滤地表径流等作用,维持湖泊的相对独立与稳定。水生植物修复系统利用太阳为能
量源, 具有安全、成本低、生态协调及美化环境等特点,但起效时间长,且生物量的控制 及生态稳定性的完善较困难。
水体富营养化
三 营养物质的来源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 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 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 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 的大量化肥。
四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 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在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生长着很多藻类,其中有一些藻类能够散发出腥 味异臭。藻类散发出这种腥臭,向湖泊四周的空气扩散,直接影响、烦扰人 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不舒适感觉,同时,这种腥臭味也使水味难闻,大大 降低了水质质量。。
4 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富营养对水质的另一个影响是某些藻类能够分泌、释放有毒 性的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若被牲畜饮入体内,可引起牲 畜肠胃道炎症,人若饮用也会发生消化道炎症,有害人体健康。
5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
湖泊常常是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给水源。富营养水体在作为供给水源时, 会给制水厂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在夏日高温藻类增殖旺盛的季节,过量的藻类会 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需要改善或增加过滤措施。其次,富营养水体由于 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且水藻产生的某些有毒的物质,在 制水过程中,更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既影响制水厂的出水率,同时也加大了制 水成本费用。
2 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 藻浮在湖水表面,形成一层 “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 低,富营养严重的水质透明度仅有0.2米,湖水感官性状大大下降。。
3 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富营养湖泊的表层,藻类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从空气中获 得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因此表层水体有充 足的溶解氧。但是,在富营养湖泊深层,情况就不同,首先是表 层的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入湖泊深层,而且阳光在穿射过程 中被藻类吸收而衰减,所以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限制而 减弱,使溶解氧来源减少。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向湖底沉 积,不断地腐烂分解,也会消耗深层水体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 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使得需氧生物 难以生存。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的营养物 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 循环。
水体富营养化
有 图 有 真 相
水 华
赤 潮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的是水体 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 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 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 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 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 走向灭亡。
注:一般认为水体全氮量大于0.2mg/L、全磷量大于0.02mg/L时属于富营养化 水体。
太湖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
成因: 工业废水污染 城市生活废水污染 农业用水污染 太湖的地理位置和水 文特征
治理: 治理源头 改善水体 生物来自治太湖湖面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近 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90年代中后期, 太湖西部、北部开始频繁暴发 蓝藻。2007年夏天,因太湖蓝藻的暴发,无锡 市发生了饮用水危机。2008年以后,虽然蓝藻 没有大规模的暴发,但每年的状况仍然不容乐 观。2008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湖体 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 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4.3%、23.8%和61.9%。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次要) 二、人为因素 1.工业废水 2.生活污水 3.化肥、农药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危害生态环境 2.影响水体利用 3.加速水体沼泽化、陆地化进程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1.治理源头 2.改善水体 3.生物防治 4.综合防治
案例:太湖水质富营养化
2008年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及水质状况汇总
高锰酸盐指数 湖区 (mg/L) 梅梁湖 五里湖 西部沿岸区 东部沿岸区 湖心区 全湖平均 5.1 5.1 4.8 3.8 4.0 4.4 (mg/L) 0.10 0.09 0.10 0.06 0.07 0.08 (mg/L) 2.96 2.27 3.36 1.82 2.14 2.57 (mg/L) 0.04 0.06 0.03 0.02 0.02 0.03 态指数 63.3 63.3 62.5 56.9 58.5 60.6 劣Ⅴ 劣Ⅴ 劣Ⅴ Ⅴ 劣Ⅴ 劣Ⅴ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 水质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见解。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2.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氮源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一些湖叉河道中从农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进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响航运。
在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细菌将其分解,从而使其所在水体中增加了有机物,导致其进一步耗氧,使大批鱼类死亡。
最近,美国的有关研究部门发现,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坏了正常的氮、磷比例,并且导致在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变,原来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虫和腰鞭虫组成的,而这些种群几乎完全被蓝藻、红藻和小的鞭毛虫类(Nannochloris属,Stichococcus 属)所取代。
(2)磷源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据有关资料说明,在过去的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加了25倍,在美国进入水体的磷酸盐有60%是来自城市污水。
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
水体中过量的磷一方面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另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
这是因为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
但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所致。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2.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
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
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本章仅简要介绍富营养化水体中除磷和除氮的方法。
(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
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
为此,首先应该着重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应从控制人为污染源着手,应准确调查清楚排入水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排放源,监测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计算出年排放的氮、磷总量,为实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输入到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是非常复杂的。
氮、磷元素在水体中可能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者以溶解性盐类形式溶于水中,或者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并在底泥中不断积累,或者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中。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负荷,有效地控制湖泊内部磷富集,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①工程性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
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
②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例如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例如美国华盛顿州西部的长湖是一个富营养水体,1980年10月用向湖中投加铝盐的办法来沉淀湖中的磷酸盐。
在投加铝盐后的第四年夏天,湖水中的磷浓度则由原来的65μg/L降到30μg/L,湖泊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
在化学法中,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杀藻剂杀死藻类。
这种方法适合于水华盈湖的水体。
杀藻剂将藻杀死后,水藻腐烂分解仍旧会释放出磷,因此,应该将被杀死的藻类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③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有些国家采用生物控制的措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德国近年来采用了生物控制,成功地改善了一个人工湖泊(平均水深7米)的水质。
其办法是在湖中每年投放食肉类鱼种如狗鱼、鲈鱼去吞食吃浮游动物的小鱼,几年之后这种小鱼显著减少,而浮游动物(如水蚤类)增加了,从而使作为其食料的浮游植物量减少,整个水体的透明度随之提高,细菌减少,氧气平衡的水深分布状况改善。
但也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有所改变,蓝绿藻生长量比例增高,因为它们不能被浮游动物捕食,为此可以放鲢鱼来控制这种藻类的生长。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
溶解氧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
水体富营养化,常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紊乱,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多样性受到破坏。
昆明滇池水质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贫营养状态,到80年代则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大型水生植物种数由50年代的44种降至20种,浮游植物属数由87属降至45属,土著鱼种数由15种降至4种;武汉汉江在1992年发生水华时,藻类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也呈下降趋势。
普遍的重富营养造成多种用水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完全丧失。
武汉汉江下游因出现水华现象而导致汉川自来水厂被迫关闭,宗关自来水厂的净化工序困难,反冲增加,制水成本增加。
此外,由于藻类带有明显的鱼腥味,从而影响饮用水质。
而藻类产生的毒素则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