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法
1.化学除磷技术:化学除磷常用的化学药剂有3类:石灰、铝盐、铁盐。投加石灰与磷酸盐 反应生成羟基磷酸盐沉淀。投加的铝盐主要为硫酸铝,与磷酸盐反应形成磷酸铝沉淀。铁 盐主要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与磷酸盐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 沉淀。化学除磷去除磷效率较高,去除率达到85%以上。使氮磷比例失调,营造不适宜藻 类繁殖的的水体营养环境。但由于该法成本较高,同时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饮用水源 地应禁止使用。
水体富营养化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 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 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 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 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 植物的过度生长。
奥 运 森 林 公 园 水 环 境 生 态 工 程
治理案例
谢谢!
4.紫外线法。藻类等微生物在受到 紫外线照射时, 藻细胞内的 DNA 螺旋体被紫外线的电磁能所破坏, 导致细胞无法增殖,达到灭活效应。 紫外线法除藻工艺的运行成本低, 不会生成有害消毒副产物,但该技 术目前在生产上的应用还不成熟, 推广应用有限。
5.机械法除藻 /除草。机械法适用于藻类和水 草严重泛滥的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应急处理 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6.曝气技术。曝气的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使溶解氧与水体充分混合,供应微生物呼吸之 需,使其生长繁殖,已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溶解氧含量较低(一般低于 4mg/L)的封闭或缓流水体。
6.噬藻体。噬藻体( Cyanophage) 是以蓝藻为寄主的浮游病毒类群 ( 也称蓝藻病毒) ,因其能特异性 地感染蓝藻并导致其死亡,是蓝藻 “水华”潜在的控制因子。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等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使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的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湖泊水质恶化,从而使湖泊生态功能受到损害和破坏。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水体中,在阳光和水温达到藻类繁殖的季节,大片水面会被藻类覆盖,形成常见的“水华”,它不仅使水带有臭味,并会遮蔽阳光,隔绝氧向水中的溶解。
枯死的藻类沉积水底,又是新生的污染源,它们进行厌氧发酵,消耗溶解氧,并不断释放氮、磷,供水中植物作为营养物。
由于氮、磷的循环积累,造成湖库水的污染逐步加重。
富营养化现象是湖泊水库主要的环境问题,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湖泊、水库、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中某些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含量过剩,超过了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所能容纳的限度。
水体富营养化有三种基本类型: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富营养化。
1、氮富营养化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城市垃圾渗滤液。
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氮转化为氨氮(氮的主要形态)通过地表径流或土壤入渗进入水体。
2、磷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富营养化除了氮以外,主要来自农田施肥,例如磷肥等化肥和农家肥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
3、钾富营养化一般农业区施用的化肥对水体影响不大,但农田施用的磷肥是另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在稻田里施用的磷肥,被农作物吸收后进入水体,最终可能导致磷超标。
(1)增加人工氮肥施用量: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经过一定程度的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河流时,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加人工合成氮肥(如尿素),这样可增加氮的有效性,降低水体中总氮的含量,使得氮的去向变成还原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增加空气中氮的含量。
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且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会消耗水中的营养盐,同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都有毒害作用,它们造成了水体中的缺氧,又加剧了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生长,使得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
由此,提高人工合成氮肥的投加量是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废弃农作物秸秆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是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不仅会增加施肥量,而且还会加重环境污染。
例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南岗区,将秋季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每年有近40万吨的秸秆露天焚烧。
在春、夏、秋三季焚烧秸秆都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和环境破坏。
秸秆腐烂时会散发出大量热量,不但给周围的空气带来热岛效应,还会使周围的土壤温度升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由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名词解释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生物生长过度和生态系统紊乱的现象。
一般来说,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水生生物的生长所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农业、畜牧业、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等。
农业和畜牧业的过度施肥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中。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会使水体变绿并降低透明度,阻碍光的穿透,影响水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藻华的死亡和分解还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使其他生物生存困难。
其次,水体富营养化还会改变水体的水质,使水体富集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变为浑浊,臭味难闻,并且水中富集的磷、硝酸盐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最后,富营养化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链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施肥,避免养殖废弃物的排放进入水体。
其次,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有害物质和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此外,也应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水体进行调查,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1概念2案例3水体富营养化4预防5状态6危害7产生原因概念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
在发生赤潮的水域里,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使水变成红色,因此叫“赤潮”。
这些藻类有恶臭、有毒,鱼不能食用。
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腐败后放出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再供藻类利用。
这样年深月久,造成恶性循环,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造成鱼类死亡。
案例我国的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抚顺的大伙房水库,都曾受到富营养作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沿海的赤潮也时有发生,如1989年8~9月,河北黄骅县到天津塘沽百余里的沿海出现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赤潮,使养虾业遭到严重损失。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与氮、磷的含量及氮磷含量的比率密切相关。
反映营养盐水平的指标总氮、总磷,反映生物类别及数量的指标叶绿素a和反映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多少的指标透明度作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一组指标。
有文献报道,当总磷浓度超过0.1mg/l(如果磷是限制因素)或总氮浓度超过0.3mg/l(如果氮是限制因素)时,藻类会过量繁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富营养湖的几项指标量为:平均总磷浓度大于0.035mg/l;平均叶绿素浓度大于0.008mg/l;平均透明度小于3m。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1.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营养物质通过天然富集,使得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最终导致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过程。
人为富营养化则是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它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变为富营养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1.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成因有不同的见解。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太湖组员:目录:一、概念二、成因三、危害四、防治措施一、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二、成因:(1)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
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是有限的,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的主要来源。
(2)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三、危害: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
SOS,太湖!由于水质退化,太湖的营养化程度加重,经常发生绿色“水华”。
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
无锡市太湖沿岸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近几年来夏季经常有兰藻滋生,严重影响水质。
水体富营养化之水葫芦原产:南美的墨西哥引入:人们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行国际棉花博览会看到水域内漂浮着葫芦状的绿色植物,其上面绽开的蓝紫色花,非常美丽,于是带回本国养殖。
当时是达官贵人和皇家养的名贵植物,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照片中,就能看到水葫芦的身影。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
用途: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养家禽等。
近10年来,工业化使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葫芦迅速蔓延,泛滥成灾。
水葫芦与慈禧太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高贵的象征,王室的专宠——现在已经泛滥成灾!水葫芦的危害:(1)堵塞河道,影响航运。
水体富营养化
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并且也有利于减少染菌
的机会
增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的原因
调整期的长短与菌种、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增大接种量可以缩短调整期,实际上利用的
生物的一种群体效应,也就是通过种内的相
互关系(如种内互助),使之更快地适应
新环境,从而缩短调整期.
像引进一种动物到新环境一样,如果引入少数个别
种子
由保藏的菌种开始,经过逐级扩大培养后,
最后获得供车间生产的,足够数量和优质质
量的纯种。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种子的扩
大化培养过程又称种子制备。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为发酵罐的投料提 供足够数量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的大小有关,
接种量大,发酵时间则短。将较多数量的成熟
大量地接入培养成熟的菌种的优点:
缩短生长过程的延缓期,因而缩短了 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 有利于减少染菌机会
接种量
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过多,菌丝生长过快、溶氧不足,衰老细胞 增加等,发酵后劲不足
种量过少延长发酵周期,形成异常形态,且易造成 染菌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 种子逐级扩培的次数。 依据: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 殖的速度以及所用的发酵罐的容积。
接种龄
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 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种子培养期应取菌种的对数生长期为宜,菌 种过嫩或过老,不但延长发酵周期,而且会 降低产量。
以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为依据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发酵周期
的动物,那么就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甚至有可能无 法生存;但如果引进的是一个种群,那么就会大大缩 短适应的时间.另外,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的数量多些,对环境的影响更大些,从而 使环境变得更适合生物的生存,从而缩短调整期
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流缓慢和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中,由于接纳大量的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最终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水体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污染物氮磷的主要来源:水体中的氮磷来源很多,其中有外源性负荷和内源性负荷。
外源性的氮磷有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
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内源性负荷有沉积物中氮和磷的释放、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分解等。
1)从农业土壤中流失农业土壤中施入的肥料中氮和磷的量,往往要超过农产品中氮磷输出量,每年土壤中施入的肥料,很大部分都在作物吸收之前流失到水体。
人类的活动使得水土流失的程度提高了2~3倍。
水体富营养化@
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大气分压为零,所以上式可 简化为:
c ' kv c t
若用总污染物浓度表示 :
w cT kv cT K vm cT t Z
w:有机毒物可溶解相的分数;
三、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的最重要的反应,如:
RX + H2O = ROH + HX
根据调查研究,杭州西湖沉积物 每年磷的释放量达到1.3t,几乎 相当于年入湖磷负荷量的41%; 安徽巢湖沉积物磷的释放量220t 左右,是入湖磷负荷量的21%。 因此底泥作为“内污染源”的作 用是不容低估的。
底泥中的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 底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DO)对沉积 物P的释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释P。 pH值 pH值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 微生物 微生物作用可把沉积物中有机态P转化、 分解成无机态P,把不溶性P转化成可 溶性P。
Kow与溶解度Sw符合以下关系: lgKow=5.00-0.670lg(Sw×103/M ) 式中: Sw ——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M ——有机物的分子量。
3 生物浓缩因子(BCF)
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定义 为生物浓缩因子,用BCF 或 KB 表示。 由于生物浓缩有机物的过程十分复杂,影响有机物与生 物相之间平衡的到达。 一般采用平衡法和动力学方法来测量BCF. 尽管测定是 在某些受控条件下得到的,但可明显的看出各种生物内浓缩 的相对趋势。
2、湖泊中磷的主要来源
(3)牲畜粪便 畜牧业中的牲畜粪便以及水产养殖 业中投放的饵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 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4)水体内源作用 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 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
化学法
1.化学除磷技术:化学除磷常用的化学药剂有3类:石灰、铝盐、铁盐。投加石灰与磷酸盐 反应生成羟基磷酸盐沉淀。投加的铝盐主要为硫酸铝,与磷酸盐反应形成磷酸铝沉淀。铁 盐主要为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与磷酸盐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 沉淀。化学除磷去除磷效率较高,去除率达到85%以上。使氮磷比例失调,营造不适宜藻 类繁殖的的水体营养环境。但由于该法成本较高,同时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饮用水源 地应禁止使用。 2.化学杀藻灭藻技术:用化学药剂灭活藻类,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氧化藻细胞中叶绿素a, 或扩散进藻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器官机能达到强效灭杀作用。化学杀藻的操作简单,见效迅
水体富营养的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恶化水源水质 , 增加给水处理难度和成本
富营养化水体作为供水水源时 , 会给净
水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问题 , 如增加水
处理费用 , 降低处理效果和产水率等 。 而 且遭受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在一定条件下因
厌氧作用产生硫化氢 、甲烷 、氨气等有毒
有害气体 , 给给水处理增加相当的技术难度 。
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的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减少或截断外部营养物
当水体外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或停止
之后,一定条件下, 底泥不再作为污染物 的“汇”, 而成为“源”。这时底泥中的
质的输入、控制外源营养盐进入
水体的具体措施有净化水源、截 污工程、洗涤剂限磷禁磷、合理 使用土地等。
污染物释放出来, 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某些水生植物能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藻类生长,且水陆间的植物生态系统还具有截
留、过滤地表径流等作用,维持湖泊的相对独立与稳定。水生植物修复系统利用太阳为能
量源, 具有安全、成本低、生态协调及美化环境等特点,但起效时间长,且生物量的控制 及生态稳定性的完善较困难。
水体富营养化
3 化学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 藻等。对那些溶解性营养物质如正磷酸盐 等,采用往湖中投加化学物质使其生成沉 淀而沉降。而使用杀藻剂可杀死藻类,这 适合于水华盈湖的水体。藻类被杀死后, 水藻腐烂分解仍旧会释放出磷,因此,死 藻应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 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定义及成因 产生的污染源 危害性 案例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大 量进入湖泊、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 体, 引起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 体透明度和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其它水生生 物大量死亡,水体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 和破坏的现象。
发生在湖泊时叫水华 发生在海域时叫赤潮
城市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 的氮、磷营养物质,一部分氮、磷能够通过二级 生化处理过程被微生物去除,利用生物法进行脱 氮除磷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但由于城市污水 中的氮、磷浓度往往要比活性污泥生长所需要的 浓度高出 2~5倍,所以污水中仅有30%~50%的 氮和磷被活性污泥去除,余下50%~70%的氮和 磷将随二次废水排出。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 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事实上,除此之外,贡湖湾和梅梁湾流场 的改变也可能对水华的形成有贡献。由于 梅梁湾北部疏浚工程等影响,2007年上半 年梅梁湾北部与河道的交换量下降,而东 部贡湖湾底部望虞河调水也因水流顶托作 用而降低了梅梁湾的水量交换,相对安静 的水动力条件更加有利于水华的产生.
从近几年的监测结果看,太湖的富营养化仍呈恶化趋 势.尤其是2005—2006年,太湖的蓝藻水华暴发持续 时间加长,面积扩大,暴发频率也在加快,2007年又 暴发了饮用水危机事件.另一方面,太湖东部的水草 区面积则在退缩,水草的种群结构在恶化,因此太湖 的富营养化治理难度不容乐观. 从太湖的水质监测情况看,2002—2006年夏季太湖的 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透明度下降, 2005—2006年太湖湖心区所呈现的水质特点比以前更 加适宜微囊藻水华的发生.藻型生态系统在梅梁湾似 乎已经进入稳定期,在湖心区、西南湖区及贡湖湾的 部分湖区还在不断发展.近几年夏季相对更加干旱、 少雨、高温的气候条件也可能加剧了太湖的蓝藻水 华.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亟待更多和更加有效的治理 投入.
【高中地理】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和水华
【高中地理】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和水华【高中地理】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和水华一、水体富营养化1、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体所需的氮、磷等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快速繁殖,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大量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的大量富集,导致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疯狂繁殖。
而营养物质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农田、农业废弃物、城市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
污水中的氮由有机氮和无机氮组成。
有机氮,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尿素等;无机氮,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等。
(1)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2)城市生活污水富含氮和磷。
例如,人体排泄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氮,而使用含磷洗涤剂时含有大量的磷。
(3)另外如磷灰石、硝石、鸟粪层的开采、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水中的氮、磷大量富集。
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中,湖泊会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又发展为沼泽地和干地,但这一历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自然条件下需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但由于水体污染而造成的富营养化将大大促进这一过程。
如果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大量而连续地进入湖泊、水库及海湾等缓流水体,将促进各种水生生物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繁殖,这样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1)富营养化会影响水质,降低水的透明度,使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可能导致溶解氧过饱和。
水中溶解氧的过饱和和低溶解氧对水生动物有害,并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2)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3)由于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和动物如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和生病。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
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
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见解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1】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氮,磷等植物应用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一般分天然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于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者其它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相对而言,一个营养物质贫乏的水体称为贫营养水体,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加速形成。
人们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看成是水体质量恶化或水污染的一种标志。
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检测指标为水体中氮与磷的含量,其中磷的含量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各国对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的划分标准大致相似,一般地说,如果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总磷浓度大于0.3 mg/L和0.02 mg/L时,则该水体即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2】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矿质营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根据美国环保局的评价标准,水体总磷<20~25g/L,叶绿素a<10g/L,透明度>210m,深水溶解氧小于饱和溶氧量10%的湖泊可判断为富营养化水体。
【3】富营养化是在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等缓流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通过与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竞争,逐渐取得优势并占据其他
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使自身种属减少,少数藻类恶性增殖,进而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使得藻类和有机物增加所致,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其次是氮,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
目前判断水体富营养化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氮含量超过0.2~0.3mg/L,磷含量大于0.0~0.02mg/L,生化耗氧量BOD大于10mg/L,pH值7~9 的淡水中细菌总数超过10万个/毫升,叶绿素a含量大于10Lg/ 【4】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在短期内会使大量含氮含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从而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下降、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鱼贝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这种由于植物性营养元素大量排入水体,破坏了水体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称之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可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1】浅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王静
【2】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程丽巍
【3】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刘勇
【4】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董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