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__语段综合专练(二)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段综合专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
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
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
恍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
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
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
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
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
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
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
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
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
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对偶、设问、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
C.比喻、借代、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
2.文中画框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
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8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后来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
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遂名鄱阳湖。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誉为“候鸟的王国”。
严寒,千百万只、百余类冬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飞越千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
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斑嘴鹈鹕在湖畔踱步,像一群乡贤,羽扇纶巾……它们在这里筑巢、孵卵,繁衍后代。
三月之末,暮春的湖水变得温暖,群鱼逐草,开始孵卵。
这个时节,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
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云集湖面,彼此穿梭其间,游水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候鸟爱极了鄱阳湖的湖滩和草洲,爱极了鄱阳湖的温暖湿润气候。
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
淤泥里有螺蛳、泥鳅和黄鳝等;洼湖里有鱼。
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漾起的水波如花纹。
水荡声是大地之音,似乎被万里之遥的鸟儿听到了。
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
方在召唤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换岗”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D.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成:“鄱阳湖多么肥美、舒适、宜居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去那边看看!
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
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
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
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
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
“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
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
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
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
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抚琴、墨书、作画,均可独自操作,而棋却需要对手对决;抚琴、墨书、作画,①_____________,而棋却必须分出一个高下、输赢;即使“棋逢对手”,也是在对决中判定的。
所谓“博弈”,应从此而来。
棋道与棋术既是一种博弈的道与术,②________。
我以为,棋道与棋术,从棋而至人事的发扬,不仅与它的易解易悟有关,更与解悟之后运用于人生与社会实践中更显其功效有关“人生一世一局棋”,“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无论世界有怎样的变化,世情人性有多么的繁杂,变而有
其宗,杂而有其根,尽在如棋一样的方圆与黑白之中。
设局破局,围与突围,吃与被吃
无所谓血肉之躯,无所谓生死之痛,智者胜,胜者王。
棋的发明者是有着人性关怀的温度的,哪怕视“流年一局棋”,哪怕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寥落寞,也会在感悟过程中滋养心性,保持美感。
如此,即使人设计的电脑已经胜过“顶尖的棋手”,即使棋作为智慧的游戏已从历史中退场,它遗留的棋道棋术之美,也不会因为它的退场而失去魅力。
1.下列四个句子中,引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所谓“博弈”,应从此而来。
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中国在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棋道、棋术看个人乃至国家,道理都是一样的。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
许多风灯在丘岭上闪烁,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丘岭上的星斗。
灯影里的沙岭在飒飒的秋风里不再显得粗暴、冷漠,而是
楚楚可怜。
那时,不论多么累,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逐睡意
,①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
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想到就让人不寒而栗。
挑灯实在挑烦了,②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③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
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
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
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
当时的我太年少,还不太能理解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只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
多少年来,④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地闪现着那摇曳于瑟瑟夜风中的风灯——秋天夜晚的灯火,竟然在荒寂的沙土岭上营造出如此美妙而温馨的意境,让我倦怠的心一次次地回到贫瘠而又可爱的故乡。
1.对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中的逗号有冒号的作用,逗号后的句子是“祈祷”的宾语。
B.②句中“独轮车”的引号表明该词有特殊含义:不是多轮车。
C.③句中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其前后是两个独立的句子。
D.④句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对“风灯”所作的的解释。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作简要赏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跟在大人身边努力支撑着干提灯的活儿”,从语义上看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翻阅《茶经》,想象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茶艺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因为喜欢在________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________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________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
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种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
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制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吐纳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茶是好茶。
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________都可以注解。
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一口即能指点迷津。
花茶非常精灵,可惜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红茶有点志不同道不合,可夏日炎炎,它是个好人;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老者。
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如镀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情感特别体贴。
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茶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__①__至于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品酌融合但是诸子百家
B.品酌溶合然而百家争鸣
C.品味融合虽然百家争鸣
D.品味溶合即使诸子百家
2.根据上下文,请分析加粗词语“镀金皇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文中①处的句子,有两种表达供你选择,结合文意,你会选择哪一种?并简要阐释如此选择的理由。
A. 陈年普洱,好比刚毅果决之侠士,在时光的沉淀中,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B. 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失。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D; 2.①原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
②原句使用短句,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
3.(1)低得触手可及;(2)她没唤我;
解析: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能力。
“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等运用了比拟手法;“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运用了比喻手法;“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运用通感手法;“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运用了排比;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运用了引用手法;“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运用对偶手法。
“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是疑问,不是设问;文中没有“反语”和“借代”手法。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改句“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
两者的区别首先是原句没有改句中“清晨”“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傍晚贤惠地”这些细致的描写,原句纯用白描手法,描写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
第二个区别是句式长短的问题,原句使用短句,构成排比,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强调“云真低啊”,后面又说“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说明云低得手能够得到,因此填写:低得触手可及。
第二处,注意分号,句式应与前面的“她没看我”一致,内容要照应“应声驻足”,因此可填写:她没唤我。
二、答案:1.D; 2.①把在湖畔踱步的“斑嘴鹈鹕”比作“一群乡贤”,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斑嘴鹈鹕在湖畔悠闲踱步的神态,与一群乡贤在湖畔踱步相似。
3.原文三个“多么”各自成句,起到了突出强调鄱阳湖特点的作用,强化了对鄱阳湖的赞美之情,与文段风格协调一致。
解析:D项所用引号与文中“换岗”所用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
A项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B项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C项引号表示引用。
三、答案:1.C; 2.①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粼粼波光比作碎银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
3.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成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大伯”的情态。
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我”“大山”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
解析:A项和B项问号表示反问,D项表示选择疑问,C项与文段中的问号表示一般疑问、询问。
四、答案:1.D; 2.①无须分出高下、输赢;②又是人事之道与术;
3.①句式特点不同:改句句式简单,与上下文衔接不自然;原句运用整句,节奏感强,表意丰富,与上下文风格协调一致。
②表达效果不同:改句语言平淡无奇,表达效果一般;原句运用比喻说明“道理都是一样的”,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解析:D 与例句都表示强调;A 表示特殊含义;B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引用。
五、答案:1.B; 2.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它强调了空气的湿度之大,生动地写出在夜里山间大雨将至时的空气给人的感觉。
3.①原句以短句的形式,突出了人的精神状态、所处位置、所做事情,让读者对“我”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而改句则因为把句子合在一起而失去了强调的意味。
②原句是短句,读来抑扬顿挫且与上文语境中的句式和谐,而改句变成了长句,与上文语言风格不一致了。
解析:“独轮车”只是一般性名词,根本不必加引号,所以它的引号应该删掉。
六、答案:1.A; 2.比喻,将英国皇家红茶比做镀金皇冠,写出此茶身份高贵、价格昂贵,但只有虚名,表达作者对此茶不甚喜爱的态度。
3.B句式上,采用四字短语,朗朗上口,与前文节奏一致;用词上,和陈年的时间感相符,体现岁月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