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单元要点以及学法说明: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课文。
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反复朗读,细心体会。
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简介】《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4)动刀甚微(轻微)(5)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3、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3)《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4、鄙(1)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3)蜀之鄙有二僧(边境)(4)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轻视,看不起)(5)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古今词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假设: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似乎,好象〕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设〕余悲之,且日:假设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3、辞: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辞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遥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那么名微而众寡〔细小稍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缱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假设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5、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⑴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⑵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 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⑸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故振慑同上.(9)设九宾宾,通“候〞,候相(bin xi an g ),迎宾赞礼的人.做旧读b 1 n.(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13)奉之同上.(14)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15)卒起不意卒,通“猝〞,cU,仓促,忽然.(16)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17)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18)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⑶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 a Q 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7)还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8)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9)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1)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12)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13)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日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⑸左右既前同上.(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⑷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成心〞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⑺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五、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3〕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⑷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5〕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⑺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8〕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10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1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12〕献〔于〕秦王〔省略介词〕〔13〕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14〕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15〕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⑵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5、固定结构⑴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怒到极点.(2)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颍?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 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开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1 o 鸿门宴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崎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抱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由于.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梧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崎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一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假设】〔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①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假设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动词.2.认为,以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①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 可译为"而"或省去.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必修1第2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时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通“悦”,高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 (通“焠”,淬火,烧 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 3日以尽矣 (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 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迎宾 赞礼的人。)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
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 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 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 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 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 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雍 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 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 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 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 义:忠厚老实(一说品德高尚)之人, 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 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总结(第二单元)
必修一第二单元一、语言基础(一)字音氾南(fán)阙秦(quē) 逢孙(páng) 佚之狐(yì) 秦伯说(yuè) 夜缒而出(zhuì)目眩(xuàn) 濡缕(rú)忤视(wǔ)共其乏困(gōng) 无能为也矣(wéi)变徵(zhǐ) 督亢(kàng) 拊心(fǔ) 燕国(yān) 戮没(mò) 箕踞(jījù)自刎(wěn) 叱骂(chì) 卒起(cù) 樊哙(fán kuài)彘肩(zhì) 瞋目(chēn)刀俎(zǔ) 参乘(shènɡ) 杯杓(sháo) 戮力(lù) 玉玦(jué)飨士卒(xiǎng)奉卮酒(zhī) 毋内诸侯(nà) 鲰生说我(zōu shuì) 眦尽裂(zì) 按剑而跽(jì)数目项王(shuò) 欲王关中(wàng)(二)生难词语贪得无厌: 贪心大,老不满足。
因人成事: 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泛指两家联姻。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
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戮没:杀戮和没收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现在我年老无力,我有了“已经”和“易”的行李。
我有很多困难和困难。
我有“供应”,供应和供应。
读Gōng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秦王一定要说见臣“说”,过“月”,高兴又喜欢。
那些今天去但不逆转“反对”和“返回”并回来的人。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当棋子无意中升起时,他失去了他的学位“棋子”,通过了“突然”和“突然”。
从通行证来看,没有“从”到“拒绝”和“从”到“接受”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跳蚤一定是来感谢项王的“跳蚤”和“早上好”。
今天,一些恶棍说,将军和他的大臣之间存在“鸿沟”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划线单词的古代和现代含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古代含义:使者。
现在的意思是:你出门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魏太太不能那样做。
古伊:那个人。
现在的意思:已婚妇女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范将军仰望天空哭了起来,说的是古代的意思:眼泪。
今天的意思是:流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古代含义:礼物。
今天的意思是:钱。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裴公在山东生活时,贪图财富和商品。
他太漂亮了。
古意:指孤山以东的地区。
现在的意思: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总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
现在的意思是:黄河以北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泽如是长寿的古老含义:吐司。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4 烛之武退秦师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 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2.微3.许4.鄙5.焉6.之7.以【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 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到 7.连词,因为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 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朝济而夕设版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既东封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晋军函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与郑人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越国以鄙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若不阙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共其乏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邻之厚,君之薄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2.因人之力而敝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 驻军 5.名词作动词 结盟 6.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7.动词作名词 恩惠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侵损,削减 9.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10.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 11.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 12.形容词作动词 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它记述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叙述了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众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史记》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它不仅是一部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代表了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0.要.项伯(通_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12.不可不蚤.来(通_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4.因击沛公于坐.(通____,________)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古义:__________)..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执兵(古义:_______ ___)..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 8.诸郎中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11.沛公居山东..(古义:______________)..时(古义:_______________)12.约为婚姻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义: _____________)..也(古义:__________) 14.将军战河北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1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______________)五、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函.封之() 8.又前.而为歌曰()9.乃朝服..,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使使以闻.大王() 12.箕踞..以骂曰()13.其人居远.() 14.皆白衣冠...以送之()15.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17.籍.吏民()18.范增数目.项王()19.刑.人如恐不胜() 20.道.芷阳间行()21.沛公欲王.关中() 22.于是项伯复夜.去( )23.吾得兄.事之() 24.日夜..望将军至()25.常以身翼.蔽沛公() 26.头发上.指()27.项伯杀人,臣活.之() 28.从.百余骑()29.素善.留侯张良() 3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六.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蜀之鄙有二僧()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北蛮夷之鄙人()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②敝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敝帚自珍()3、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一、文学常识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重点知识部编语文必修上册单元考点精讲(第二单元 劳动之歌)【主题解读】青春因劳动而美丽,青春因工匠精神而熠熠生辉《喜看稻菽千重浪》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
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
形容心烦意乱,十分担心忧虑的样子。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
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探界者”钟扬》避嫌: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兜底:方言,全部承受。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
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5)《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浪漫主义的长篇抒情诗。诗人以自己 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乃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巨制,想象奇特丰富, 结构纵横驰骋,比喻新颖贴切,风格悲壮浪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多见的伟 大诗篇。
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和热情向往美好世界 的幻想;二是对自己的出身、爱好、遭遇、痛苦等的悲惨境遇的述说;三是对理 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及美好未来的展望。主要写作特色是托物言志、善用象征手法; 篇章结构奇特,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3、临时装片的制作:制作临时装片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关键步骤,其目 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和结构,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4、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与记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记录各个 时期细胞的特点,总结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特征。
5、细胞分裂示意图的绘制:根据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现象,绘制细胞分裂示 意图,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1、理解青春与梦想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2、掌握五篇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方 向。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沁园春·长沙》:通过赏析长沙的秋景,引导学生感受的革命豪情与 家国情怀。
感谢观看
如《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等。叙事手法比《春秋》成熟很多。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初由刘向编订,分为12国策。它保存了战国和秦汉间一些策士的思想言论、政治 主张、纵横捭阖的外交辞令等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文言文语法,包括词类、句型等。
以下是知识
点的总结:
一、名词
1. 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种
2. 实词又可分为行为对象名词和非行为对象名词
3. 按照构成名词的方式,名词可以分为两种:简单名词和复合
名词
二、代词
1. 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等
2. 代词的使用要符合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三、动词
1. 动词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 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语态、时态和语气
3. 动词要合乎时态、语态、语气和逻辑关系
四、形容词
1.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
2. 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作为表语、状语等
3. 形容词要与所修饰词保持一致
五、副词
1.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2.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3.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
六、连词
1. 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2. 常见的连词有“和”、“或”、“但是”等
3. 连词要在语法和语义上合理使用
七、句型
1. 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
2. 句子可以按照结构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 句子结构要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则
以上是本章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文言文语言和写作的基础。
需要学生们多多掌握和应用。
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夜缒.而出,见秦伯2.焉用亡郑以陪.邻3.且君尝为.秦君赐矣4.又欲肆.其西封5.因.人之力而敝之6.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7.臣左手把.其袖8.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9.持千金之资币.物10.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3)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2.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2)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4)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3.私(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2)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荆轲刺秦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胜①shèng(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shēng(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5.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2)中江举.帆。
(《赤壁之战》)(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6)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二、文言虚词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1)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2)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3)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4)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5)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6)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其(1)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断其.左股(《荆轲刺秦王》)3.与(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2)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3)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4.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高一语文课本必修一二单元知识点
⾼⼀语⽂课本必修⼀⼆单元知识点⾼⼀新⽣要根据⾃⼰的条件,以及⾼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的特点,找寻⼀套⾏之有效的学习⽅法。
今天⼩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语⽂必修⼀复习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语⽂课本必修⼀⼆单元知识点《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东时古:崤⼭以东地区今:⼭东省将军战河北,⾂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亲家关系今:男⼥结婚备他盗之出⼊与⾮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听细说古:⼩⼈的谗⾔今:详细说来【《鸿门宴》重难点】⼀、通假字距关,⽏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欲⽌不內(內,通“纳”)⼆、古今异义词沛公居⼭东时古:崤⼭以东地区今:⼭东省将军战河北,⾂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亲家关系今:男⼥结婚⽽听细说古:⼩⼈的谗⾔今:详细说来三、重点⽂⾔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吾军:名词,军营。
初⼀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纸出:名词,⾥⾯,与“外”相对。
内⽆法家弼⼠: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厉内荏:名词,内⼼,⼼⾥。
4.如劳苦⽽功⾼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得上5.倍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饮之:动词,感谢。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6、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7、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8、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9、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11、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12、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1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16、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17、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8、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19、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20、置之坐上(“坐”通“座”)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6 、鸿门宴【课文简介】《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
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
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1、为(1)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辞(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2)未辞也(告辞,辞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而)【古今词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高一年级时就要恶补最薄弱的学科。
尤其要学好数学、语文。
数学、语文是文理科必考科目。
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 ,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2.【河】内【凶】。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 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4.弃甲曳兵而【走】。
【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5.【或】百步而后止。
【或】: (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6.是亦【走】也。
【走】: (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 (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8.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 (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要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
【兵】: (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 (古义:年成。
今义:年)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
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jué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â)2.使工以药淬火(“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到。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以) 金千斤(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6.取之(以) 百金(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7.欲与(之) 俱( 往)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8.待吾客与(之) 俱( 往)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句)10.嘉为(之) 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省略句) 11.乃(穿) 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于) 咸阳宫(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8.皆陈(于) 殿下(省略介词) (省略句) 13.使(之) 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省略介词) (省略句)14.群臣侍(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于) 秦王(省略介词) (省略句)16.比(于) 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按) 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省略句) (三)被动句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以) 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