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讲教师: 陈会明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导论
一、文献 二、文献学
一、文献
1、定义 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 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 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 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 磁带等物体上。 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 的记事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
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1)目录学 (2)版本学 (3)校勘学 (4)辨伪学 (5)辑佚 (6)标点古书 (7)为古籍作注释 (8)古籍今译 (9)文献检索 (10)出土文献的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献学的功用 (1)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 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 至造成严重后果。 (2)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作家、 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 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 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 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 (3)写毕业论文。
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 甲骨文中有“册”字,也有“典”字;“册” 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 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 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已有 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 《墨子· 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要 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 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 战。 3、兵器。“鸣金收兵”4、农器。5、度量衡。6、 钱币。 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古 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以 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了 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
文献学概要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第二章:文献的载体1、文献的载体有哪些1、甲骨2、金石3、竹木4、简帛5、纸张6、电子2、甲骨文发掘及重要研究着作及意义△概念: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发现,至今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甲骨文发掘:甲骨文是1899年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首先发现并开始收藏的;他去世后,他所收藏的1000多片甲骨为刘鹗所得,刘氏又继续收集,约得5000片,并选择其中部分自己完好者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这是我国着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此后,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搜访,编印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书;从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十多次发掘,相继编印出版了殷墟书契甲编、殷墟书契乙编;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除了殷商时的甲骨文外,周代的甲骨文在20世纪时也有发现;甲骨文发掘主要分两个时期,即早期乱掘时期和1028年以后科学发掘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现存甲骨韩拓片约14-15万片,其中单字约4500个,有不到一半的字被识读,有一些字的释读学者们有分歧,有大量的字目前还难以认识;重要研究着作:1、铁云藏龟清代刘鹗辑;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2、契文举例清代孙诒让研究甲骨第一人撰;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着;3、殷墟书契罗振玉辑4、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撰5、殷墟书契甲编董作宾编6、殷墟书契乙编董作宾编甲骨文的文献价值意义:甲骨文的主要价值有两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学价值,而是殷商史研究价值;1、语言文字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研究古文字主要依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提供的是秦统一中国后实行的小篆字体;许慎对文字形体构造的解说也只能以小篆为依据,自然会有错误;甲骨文的发现,由于提供的文字材料极其丰富,使我们能看到比小篆早一千数百年的系统汉字字形四千多个,说文所无之字,大大丰富了古文字的数量;甲骨文的发现,为世人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在整个人类文字历史上,其意义都是伟大的;2、殷商史研究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关于商代历史,我们主要靠史记·殷本纪来了解;但殷本纪是否可信一直是一个问题;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首先利用甲骨文资料系统考证殷商史,不仅可以补史书之空白,证史书某一部分之可信,而且还可以纠史书之误讹,同时引导历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其在殷商史研究中的价值显而易见;△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3、金文文献汇集、考释的着作及意义△概念: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当然也有少量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以周代最多,战国晚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497字;宋吕大临考古图,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汇集、考释的着作:1、考古图十卷,宋代吕大临撰;吕氏考古图体例谨严,分类与考证多有可取,保存了宋代存世的许多青铜器图形、铭文、收藏、出土等资料,因此深为金石考古界所重;2、金石索十二卷,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撰;此书汇刻铜器、时刻及其他器物于一编,内容丰富,取材较为严格,在清代金石学者着述中成书较早,颇为世重;3、西清古鉴四十卷、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西清续鉴乙编二十卷、宁寿鉴古十六卷;清代乾隆欶撰;4、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罗振玉编;5、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撰;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意义:1、语言文字资料;金文在研究汉字发展脉络和规律中具有举足若轻的作用,对我们认识古汉字面貌、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探究古字古义,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另外,青铜器铭文有些是押韵的,韵文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材料;而青铜器铭文作为商周时期的文章,对我们研究商周时期的文法也是了不起的原汁原味的材料;2、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金文资料有助于我们正确释读纸面文献,如尚书、诗经等,同时能帮助我们订正古书的错误,考证古书产生的年代;3、古史资料;特别是商周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如友多鼎记载的对少数民族的战争;4、近世出土简帛文献马王堆、银雀山等至少五个及价值△概念:简,指简牍,竹木制成的长条用绳连为册,用于书写;椟则为木质方版,用于写信或上奏,也用于其他内容的文字记载;帛是丝织品,用于书写;我们所说的简帛文献,是对简牍文献和缣帛文献的概括;近世出土简帛文献:1、马王堆汉墓帛书;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2、银雀山汉简;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3、江陵秦简;1993年江陵王家台片十五号秦墓出土竹简;4、江陵汉墓简牍;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从江陵张家山三座西汉早期墓中出土;5、敦煌汉简;甘肃敦煌、玉门、酒泉汉代烽燧、驿置遗址出土的简牍;6、曾侯乙墓竹简;1978年发掘,地点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墓主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军曾侯乙;简帛文献的价值:1、佚籍复出;大批古佚书的出土,使我国一部分古籍佚而复出,丰富了古文献的内容,解决了某些学术上悬而未决的问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新课题;2、考校释读传世古籍;传世古籍的简帛古书写本的出土,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提供了可靠的最新依据,大大推动了古文献学的深入研究;3、历史资料宝库;大批不属于古籍的文书、遣策、历谱、药方等,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4、文字学资料;出土简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战国至秦汉间汉字形体的资料,为研究战国文字、秦汉文字提供了大量素材;5、书籍制度史实物;出土简帛为我们了解古代书籍形态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石刻文献要籍及价值至少五个△概念: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和图画;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摩崖、碑;石刻文献要籍:1、集古录十卷,宋代欧阳修撰;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着作;2、金石录三十卷,宋代赵明诚撰;★3、语石十卷,清代叶昌炽撰;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着;4、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清代王昶撰;5、石刻题跋索引,杨殿珣撰;本书为检索历代石刻题跋出处的索引工具书;6、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宋代洪适撰;石刻文献的价值:1、史料价值;石刻资料可以补史之阙、正史之谬;2、文学价值;石刻文字,就文体而言,包罗甚广,但仍以传记文最丰富,因为墓碑、墓志数量最大,无非为人物立传;其中名家佳作甚多,是传记文学的宝库;3、文字学和书法价值;历代碑刻,有古文、篆、隶、楷各种字体,而且保存了数量相当大的别体字,这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至于书法,临摹古代碑刻拓本,更是习用的方法;4、经学和宗教史料;我国儒家经典有刻石的传统,研究历代石经,成果很多,是经学和金石学的交叉学科;另外, 佛经刻石也很多,这些佛经有不少刻经题记,是重要的佛教史料;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于流布1、文献的形成方式:文献的形成方式大体可归纳为着、述、编、译四种;着,也叫“作”、“造”、“着作”;古人对着作要求很高,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强调“古已有之”,有所承因;说文:“述,循也;”即遵循之义;开创者为作,遵循者为述;但述并不止于简单的继承,对于前人的创造,要有消化、理解领会过程,使之更为完善;传、注、义疏编:又叫纂、辑;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是原始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改窜,一般要求注明出处;辑佚也属编纂范围;最常见的编纂成果有总集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丛书如汉魏丛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译:就是翻译;把一种语文的文献转换成另一种语文的文献;它与着、述、编都不同,是一种独特的文献形成方式 ;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始于东汉,唐代佛教进入全盛期;最早的佛经汉译本四十二章经;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学术翻译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书籍的汉译、文学翻译;2、文献的流传方式:文献形成之后,就要流布;流布的方式主要有: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微机输及激光扫描等;讲唱,是最早也是至今仍很重要的文献流布方式;在文字产生前,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人类的历史只能靠口耳相传,其中神话和长篇史诗较为常见,进入阶级社会,又产生了长篇叙事诗;长篇史诗和长篇叙述诗都靠少数聪明人背诵下来并讲唱给别人听以达到流布和流传的目的;镌刻,就是把文献用文字刻在某种载体上;甲骨、金属、石头上都可镌刻文献;抄写,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举凡帛书、简策、纸,以及国外的莎草纸、羊皮纸、贝叶,这些载体上的文献都是写上去的;即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很多文献仍靠抄写来达到流布的目的;许多古书仅有抄本传世,可见抄写即使在印刷术普及后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印刷是一种大量复制文献的方法,比抄写大大进步;早期是手工操作,后来是机械操作,是我国发明的;关于印刷最早的记载应是唐玄奘普印普贤像的事迹;摄影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各大图书馆的善本正在拍成微缩胶卷,便于保护文件,又便于复制、阅读;微机输入、激光扫描是目前流行的流布方式;3、四库全书的抄本及收藏P246四库全书,清代乾隆欶编,请乾隆内府抄本;文渊阁本三千四百六十一部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先藏清宫,后移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三千五百九十种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卷;先藏沈阳故宫,后移甘肃;文澜阁本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先藏避暑山庄,后移北图;文源阁本,在圆明园,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毁;文汇阁本,在扬州大观堂,太平军毁;文宗阁本,在镇江金山寺,太平军毁;先通行者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商务本缩印;★第四章:文献的收藏与散佚1、历代官府的收藏概况:官府文献收藏从文献有了文字记载以后就应当开始了,早期收藏情况已难以考察,现在可知的从商代开始;商代的甲骨文据专家统计,出土约有十万至十五万片,而且主要是在安阳小屯殷墟,从科学发掘情况看,是有意存放的;周代文献更加丰富,文献的收藏管理更趋制度化,设官吏掌管;秦统一天下后,图书亦有专门藏所,有专门之官典守;我国封建社会的皇家藏书制度的建立是在汉朝;自汉代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掌管藏书的官吏;西汉官府藏书空前丰富,而且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东汉官藏图书亦极丰富,且有专门官员在专门机构管理、校勘;东汉藏书之处:兰台、东观、石室、仁寿阁、辟雍、宣明、鸿都等;东汉政府调整藏书机构的最大贡献是成立秘书监,使藏书机构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三国时期,官府亦六艺文献收藏于管理;魏晋南北朝天下大乱,战火不熄;国家藏书旋聚旋失;魏时藏书于秘书省中、外三阁;南朝梁、齐两朝除在宫内文往殿藏书外,另辟华林园专藏佛典;西晋秘书监荀勖和东晋着作郎李充创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的四部分类法,对历代图书整理和藏书产生了重大影响;隋唐时期,天下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家藏书机构更加完善,藏书数量激增;隋代官府藏书的管理机构是秘书省;隋代国家藏书成就突出:一是大规模地开展了文献收集、整理、录副工作,使国家藏书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对藏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出了一批着作;唐代主要继承隋,开元时期,唐代藏书量达到高峰;唐代秘书省仍为管理国家藏书的主要机构;唐代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新设的一些藏书机构,主要有弘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唐三馆宋初沿袭唐代旧制,设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称西馆;太平兴国二年977,建三馆书院,名崇文院,将西馆藏书迁入院中贮藏;两宋仍以秘书省作为国家图书的管理机构;两宋国家藏书机构在图书搜集、整理、利用方面成就突出;首先是编制了许多国家藏书目录;其次是充分利用藏书,具体承担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总集的编纂任务; 再次是南宋初秘书少监程俱撰写了麟台故事,南宋秘书监陈骙编中兴馆阁书目以及佚名撰写的中兴秘阁续录,对两宋国家藏书事,进行了一次系统总结;元代帝王亦重视藏书,由秘书监管理;明代帝王亦重视藏书;明代初年,藏书主要在文渊阁;清代政府承袭了明宫廷的全部藏书,国家藏书发展到了我国古代国家藏书的全盛时期,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清代的宫廷藏书最着名的就是所谓“四库七阁”;清末,学部成立京师图书馆,即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进入民国,各地大都有了公共图书馆;△综上所述,历代国家藏书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各朝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从事国家藏书的管理工作;其次,国家藏书一般都继承前朝国家藏书,并能采用征集、收购、组织专人抄写等方法来迅速增加藏书量;藏书内容,秦代以前,多为文书档案,两汉扩大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六类图书,魏晋以后为经、史、子、集四类,并通过部类的扩充与调整容纳新出之书;自汉代以后,历代多编有国家藏书目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国家藏书及管理水平;再次,国家藏书事业受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最后,国家藏书的普遍缺点是难以流通,无异于帝王之私有财产,最后不免散佚;2、历代着名的藏书家3、明代常熟三大藏书楼收藏及流传情况:明朝末年江苏常熟三大藏书家楼:赵琦美的脉望馆,钱谦益的绛云楼和毛晋的汲古阁;脉望馆藏书丰富,不仅校抄了大量秘本,而且广泛搜罗古今典籍,及民间俗文学;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古今杂剧,今存国家图书馆,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校刊的仲景全书,为研究伤寒的最好版本;脉望馆书目实开近世着录残宋本先例,大量的校跋文字成为后人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并引发后人对藏书理论进行总结研究;绛云楼藏书非常丰富,设有大书柜73个,宋刻孤本多贮其中;清朝顺治年间不慎发生火灾,藏书大部被毁;钱谦益将残书赠给族孙钱曾;钱曾藏书处早年有“述古堂”,晚年有“也是园”;他辑的述古堂藏书目和也是园书目共着录藏书六千余种;钱曾去世后,其书尽归泰兴季振宜;毛晋的“汲古阁”广收宋、元刻本,抄录罕见秘见,其“影宋钞”为天下所重;藏书多达84000余册,是历代私藏最多的一家,流布也甚广;着名的有十三经、六十种曲、文选、津逮秘书等;4、天一阁P74、澹生堂P79、胡应麟P77、周永年P87、卢文弨P86、朱彝尊P84、吴骞P89、黄丕烈P91、傅增湘P99、郑振铎P102天一阁:浙江宁波范钦创建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该阁建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范钦性喜藏书,海内异本,无不购藏于阁内,生前积书达七万卷之多;范钦和他的后代立下了“书不可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家训;并对保管阅览天一阁藏书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天一阁现收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藏书以明代地方志和进士题名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且最为珍贵;据统计,天一阁原藏省、府、州、县志有435种,比明史、艺文志着录的还要多,现在还存268种;澹生堂:澹生堂是明末最着名的藏书楼之一,其主人是明代着名藏书家祁承火业;有澹生堂藏书约、澹生堂书目行世;书目着录藏书九千余种,十万余卷,在当时罕见其匹;澹生堂抄本亦十分珍贵,用蓝格纸,版心下有“澹生堂抄本”五字,颇有流传;同时,澹生堂还注重收藏戏曲;在祁承爜死后十几年,发生明末战乱,澹生堂藏书开始散失;辗转至今,澹生堂旧本已星散各家,寥寥无几;上世纪50年代,澹生堂佚书数十百册于绍兴复出,多为祁氏世守之自着书、明代乡试录及明刻戏曲总集;其多数尽归北京图书馆,残零则归浙江图书馆;5、明清代着名抄本6、清末四大藏书楼及图书流传1、铁琴铜剑楼——国图、上海、常熟;常熟瞿绍基2、海源阁四经四史之斋——北京图书馆、山东图书馆;山东杨以增3、皕宋楼藏宋书二百余种——静嘉堂书库;归安陆心源4、八千卷楼中国清代杭州藏书楼——南京图书馆;钱塘丁丙能体现宋代藏书之多的:体现私家藏书之多的——“私家目录学史上的双璧”:郡斋读书志南宋学者晁功武编纂与直斋书录解题南宋着名学者陈振孙编纂体现国家藏书多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7、图书散佚的原因:根据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关于文献亡佚原因的介绍,现将文献亡佚的原因总结如下:1、天灾人祸及战乱;书厄的出现,一般都与急风暴雨似的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社会动乱相关,也与强大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有关,与管理不善有关;2、统治者个人主观原因,暴力禁毁;3、古人重德轻艺;凡是涉及技艺方面的书籍,人们总是不加重视,因而导致了典籍的易于散亡;4、重文词,轻朴学;由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重视文词,鄙弃朴学,对于词藻华艳的作品,极感兴趣;朴实说理的书籍,反为人所疏忽;5、书籍重修后原书亡佚;由于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某些编录名物的书籍,各为它的时代所局限,后人凭借它原有的材料,加以重修;重修的书盛行,而原书便废;6、因人废言;由于着书的人犯了罪,伏了法,或者身败名裂,为社会所不齿,因之对它的着述,也就由疏远而遗弃以至于散亡;7、私人收藏;由于封建社会里,某些私人收藏家特别是对海内的孤本“讳莫如深”,不轻易给人知道,这自然给书籍带来了灾害;同样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视为秘籍,一遇灾祸,定亡无疑;8、出书技术落后;在古代传播文字的工具没有完备时,所有书籍全靠手写,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是有所选择的,两种以上相近的图书,若有一部删繁存简足以概括多种内容的书籍出现,便大家都传抄此书,而抛弃其他各家了;有些因部头过大传抄不易,也就不存于世了;9、图书自然淘汰7、永乐大典的价值及其散佚: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明解缙、姚广孝等人奉明成祖之命修成,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内容涵盖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卜、释道、技艺等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保存了不少宋元以前的书籍;体例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以韵统字,用字系事”;价值:1、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各韵分列单字后会汇集与该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资料,对名物器什、山川地形,皆绘有精致的插图;这为我们查找各方面史料带来极大方便;2、写诗要对偶,又要用典,有出处;永乐大典作为类书可发挥查诗文语句典故之用;3、校勘、考订古书;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容易出现翻刻、抄写的错误,永乐大典类书则可以帮忙校改;如明清流传的水经注错误较多,尤其经文与注文混淆,戴震在四库馆利用永乐大典本重校水经注,基本恢复了其本来面貌,成为善本;近人王国维亦尝用永乐大典本水经注与通行本相校;4、辑佚;古籍在流传中容易散佚掉,类书因为是大量摘引古书而成,保存了大量逸文逸篇,所以是辑佚书的重要来源;现在虽然只存残卷,仍不断有人从中辑出佚书;现存大典中尚存方志约七百多种,另外科技、医学、文学书籍亦很可观;明清靖末年张四维参与重抄永乐大典,从中抄出名公书判清明集、折狱龟鉴,当是利用永乐大典辑佚书之史;但总而言之,永乐大典主要用途是辑佚和校勘;散佚:1、战乱;书厄的出现,一般都与急风暴雨似的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社会动乱相关;永乐大典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被许多外国侵略者掠夺去;2、天灾人祸;文献的散佚也与强大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有关,与管理不善有关;如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翰林苑被人放火焚烧,无数图书、书版包括永乐。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文献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文献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关注,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文献学的发展历程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起源于欧洲,起初主要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扩展到包括现代文献在内的各类文本。
文献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文献学阶段: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手工复制、整理和注释古代文献,如《史记》、《周礼》等。
2. 文献学与语言学的结合:随着语言学的发展,文献学开始注重研究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义学问题,比如语法、词汇和修辞等。
3. 文献学与历史学的融合:文献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研究逐渐兴起,主要关注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
4. 文献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在现代社会学的影响下,文献学开始注重研究文本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5. 数字化文献学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方式,数字化文献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是文献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揭示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2. 文献考据法:文献考据是文献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文献的真伪、时代、著作背景等问题,在确定文献的可信度和价值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3. 文献比较法:文献比较是通过对多个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各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4. 数字化文献学方法:数字化文献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研究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文本挖掘等手段,快速发现和分析大量文献中的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5. 比较文献学方法:比较文献学是对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
三、文献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1.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揭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但有时可能过于细致而忽视了整体的把握。
文献学的意义
文献学的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文献,如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帖等。
文献学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献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重建过去的历史场景,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风貌等。
比如,通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文献学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形式。
比如,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特点、风格和价值;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创作的过程。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文化得以丰富和延续。
文献学还对于人类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变迁。
比如,通过对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哲学学派的观点和思想体系;通过对宗教经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信仰。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人类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结起来,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献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文献学的发展,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学基础知识
文献学基础知识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及文献学释义;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3、文献学学习目的;4、主要参考书目;5、预习:能熟悉使用常用繁体字。
第二讲古文献的载体一、古代载体1、甲骨;2、金;3、石;4、竹木;5、帛;6、域外;7、纸。
二、现代载体1、胶片;2、软盘;3、光盘;4、计算机硬盘;5、移动硬盘及U盘;6、其他形式载体。
第三讲文献的产生与流布一、文献的产生1、著作类;2、编述类;3、钞纂类;4、注释类。
二、文献的流布1、口述类;2、传抄类;3、刻印类;4、影印类;5、铅印类;6、新技术。
三、典籍的记录1、历代史部艺文志的记载(书目多据皇家图书整理而成);2、历代官私书目;3、《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4、现存古籍总数的几种统计。
四、熟悉四库总目及细目(含近年出四库类丛书)第四讲文献的收藏与散佚1、古籍的收藏——2、古籍的散佚——历代书厄——五厄、十厄之说,指中国古代历次书籍所遭的劫难。
第五讲文献的版本1、典籍中关于版本的记录;2、版本类型;3、善本的定义;4、版本鉴定的依据;5、历代版本学著述。
第六讲文献的目录1、目录定义;2、目录的作用;3、目录的分类;4、目录的构成;5、目录的体例。
第七讲文献的校勘1、校勘的定义;2、校勘的意义;3、校勘的具体方法;4、校勘的要求;5、校勘成果的撰写第八讲文献的辑佚与辨僞(一)文献的辑佚1、辑佚的定义;2、古书亡佚的原因;3、前人辑佚的成就;4、辑佚资料的主要来源;5、辑佚书的质量鉴定标准;6、辑佚工作的程序。
(二)文献的辨僞1、辨僞的定义;2、僞书的种类及作僞手段;3、僞书的价值;4、辨僞学著述。
第九讲文献的整理1、古文献的标点;2、古文献的注释;3、古文献的翻译。
第十讲古文献的检索利用1、常见的各类古籍目录;2、常见的检索书目;3、常见的检索方式。
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及文献学释义“文”与“献”最初分开,后来成一词。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内容。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的书籍、碑文、简牍等史料,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人对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比如《尚书》就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作品之一,它对周代的历史、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记载。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文献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唐代的《新唐书》、宋代的《宋史》和明代的《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方面。
其中,文献的收集是文献学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广泛的搜集古代文献,可以为后续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史料。
文献的整理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特点。
文献的研究是文献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为后人对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献的编辑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修订和校对,可以使古代文献更加全面、准确。
四、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方法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史志学、碑学、考证学等方法。
其中,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考古发掘,可以为文献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
史志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碑学是研究碑文的学科,通过对碑文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考证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比如《尚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鉴定、考证和研究,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1. 文献的定义:古代文献是指古代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以文字记录的各类书籍、文件和碑帖等载体。
这些古代文献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2. 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古代文献学研究古代文献的原始材料、历史文献的形成、传播和保存等。
同时,古代文献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古代史前时期、中国古代文化时期、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期等。
3. 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古代文献是对古代社会历史认识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鉴定与整理:古代文献学家需要首先鉴定古代文献的真伪和时代。
他们通过研究文献本身的文字风格、用字特点、纸张和墨迹等特征,以及与文献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确定文献的时代和真实性。
同时,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目工作,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利用。
2. 考证与辨析:考证是古代文献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对比和校勘,古代文献学家可以确定文献的版本和变体。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考证,以揭示历史真相,并排除文献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
3. 历史比较与分析: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化规律。
他们会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献进行横向比较,寻找文献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4. 考古学与古代文献学的结合:古代文献学与考古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
考古学的发现可以为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和背景资料。
古代文献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遗址的研究,相互印证和补充,以提升古代社会历史研究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文献学名词解释
文献以各种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的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介。
“文献”一词出自于“《论语·八佾》篇中。
最初,“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后来融合为一,泛指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和图书。
1983年7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规定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据此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了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指文献所包含的思想、知识和信息;形式指思想、知识和信息赖以依附的物质载体。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信息两大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传递作用更为明显。
文献的存储是手段,传播是目的。
文献的种类很多,按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计算机阅读型文献;按性质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记录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化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等等现代文献的社会功能:文献是记录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文献是人类进行科学交流、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文献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依据。
文献是衡量某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世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别录》西汉刘向撰,中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
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以宫中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由刘向等对搜集来的各种异本进行校勘,条别篇章,编订目次,写定书名。
每校完一书,刘向就撰写一篇书录,介绍著者生平,学术源流,并评论其思想和价值,称之为《叙录》。
汇集诸书《叙录》别编成书,名为《别录》。
历时20余年,完成《别录》20卷, 原书亡于北宋,《隋书》及新、旧《唐书》的《经籍志》有著录,今有清人的辑佚本。
《七略》书目名。
对文献学的认识和感悟
文献学,对我而言,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整理、分类、研究,更是对知识、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解读。
在深入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文献学的核心价值。
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识别、获取、评估和使用各种文献资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书籍、报刊、手稿、碑文等各种形式的文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此外,文献学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每一种文献都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保存这些文献,让后人也能从中受益。
在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也深感其挑战性。
文献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和复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同时,文献学的学术研究也非常严谨和细致,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学术素养和责任心。
总的来说,文献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学科。
通过学习文献学,我不仅掌握了各种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文献学将会成为我重要的学术支撑
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文献及文献学
1
目录
2
版本
3
校勘
第三节 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一、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发展规律和研究 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 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一)中国古典文理
(三)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
《
红
考证派
楼
梦
》
的
索隐派
研
究
流
评点派
派
考证派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楼梦》作者是谁?后四
第二节 文献学
一、文献学的含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 理、检索与利用的学科,也是指导人们读书、 治学的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 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 体字书写的文献。
二、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第四章 文献的版本 第五章 文献目录 第六章 四部书的形成和演变 第七章 类书与丛书 第八章 文献的校勘 第九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 称为“曹学”。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以及何种版 本最接近原著风貌?又被称作“版本学”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 探佚学。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整 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制度、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
• 汉郑玄《论语注》:“献,犹贤也。此 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 籍也;献,贤也。”
(二)文献含义演变:
文献学
研究内容:由于文献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文献,而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献,因此,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重复的关系,有时甚至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①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②文献类型研究。
包括运用多种标准对文献群进行的划分及各文献类型间的相互关系等。
有人称之为文献类型学。
③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④文献流的研究。
包括文献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研究,如文献数量增长规律以及与人类知识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献半衰期(老化规律)与知识更新周期之间的关系;文献的分布规律与当代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状况的关系;文献的相互引用及其频率与情报知识的继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构成了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内容。
它是文献学中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文献特征,更好地收集、管理和利用文献,而且对于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乃至研究整个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
⑤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见专科目录学) 。
⑥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⑦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价值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通过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集水平;通过专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起源、发展、传播、保存及其文化价值的学科。
以下是文献学的重点整理: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征
文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物,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纪录片、音频等。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知识、记录历史等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文献的分类
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形式、载体、语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学术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等;按照形式可分为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刻等;按照载体可分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按照语种可分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等。
三、文献的阅读方法
文献的阅读方法包括预读、略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预读是指先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思路,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略读是指在预读的基础上,加快
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词;精读是指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思路;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文献的引用和著录
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地点、页码等相关信息,在著录时,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献类型采用不同的著录规则,如MLA、APA、Chicago等。
五、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
目前,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
在图书馆中,可以通过图书馆目录、馆藏书目、在线检索等方式获取文献;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检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和下载;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获取资源等方式获取文献。
以上是文献学的概要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关注文献的产生、流传、保存和利用等方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献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文献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1. 文献(Literature)文献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书籍、手稿、文章、论文、报告、档案等各种文字资料。
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文化,是研究的重要基础。
文献可以分为口头传统的和书面传统的两类,又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学术文献、非学术文献等。
2. 文献的分类(Classification)文献的分类是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文献的载体类型(如书籍、文章、手稿等)、内容(如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领域(如哲学、社会学、数学等)等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文献资源。
3. 文献的索引(Index)文献的索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提取和编制索引的过程。
索引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的文献目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
常见的索引方式包括作者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有效的文献索引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信息检索服务。
4. 文献的标引(Abstracting)文献的标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标引通常包括对文献的主题、关键词、作者、出版信息等进行分析和提取。
标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文献的内容,帮助读者对文献进行初步了解,并帮助文献的分类和索引工作。
标引是文献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献利用效果的关键。
5. 文献的引证(Citation)文献的引证是指在学术论文或其他文献中引用其他文献的过程。
引证可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也可以用来表明自己工作的基础。
引证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常见的引证方法包括现代语言协会(MLA)、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等。
正确的引证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同时也方便读者查找被引文献。
文献学知识点
文献学知识点一、什么是文献学文献学,是图书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利用及管理等问题。
它不仅关注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还深入研究文献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研究文献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类文献资源,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效率。
二、文献分类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形式,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以下几类:1.专著:指由一位或多位作者合著或编写的书籍,通常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系统研究。
2.学术期刊论文: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以其权威性、及时性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3.会议论文集:指由学术研讨会或学术会议组织者出版发行的文集,收录与会者的研究成果。
4.报刊文章:指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的短文或长文,涉及各类社会问题。
5.学位论文:指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6.工业文献:指反映特定行业或领域研究和发展动态的技术报告、标准规范、专利文献等。
7.官方出版物:指政府机关、各级行政部门及事业机构出版的各类文件、公报、年鉴等。
8.电子文献:指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播的各类文献资源,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页等。
三、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指根据自身信息需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
文献检索的目的是找到最合适的信息资源,满足信息需求。
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学术数据库、互联网搜索引擎等。
四、文献引用和参考文献著录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同时也要对引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著录。
常用的引用标注方式有美国心理学会(APA)、现代语言协会(MLA)、芝加哥手册(CMS)等,不同学科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引用要求,需要根据指定的引用规范进行书写。
五、文献评价文献评价,是指对文献的质量、可信度、权威性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文献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
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文献学概要[整理版]
第一讲一:文献的含义:文章贤才(现代含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最早出现在于《论语·八佾》二:文献学(1)定义: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性质、特点、种类、鉴别、功能、流传、整理及其利用的科学。
简而言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研究对象: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三,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继承过去校雠学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展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
并且进一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第二讲一,文献载体的演变: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帧史(重点):(一)卷子装(1)定义:内容较长的书,一张纸容纳不下,再用第二张纸继续抄写,一本用多张纸写完的书,按顺序结成一张长纸,然后模仿简帛,从尾端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2)特点:为了保护纸卷折皱和损坏,在最后一张纸上粘接一根木棒,两端稍露,形如车轴,以手执轴,自左向右收卷(3)不足:卷子的开头部分,卷起来在外面,容易磨损(二)旋风装(1)定义:取卷子折造成册,加一书面,粘于册的首尾,使两端连缀起来。
这样,折叠时像一册,拉开时像一囊子,翻阅时如旋风(又龙鳞装的别称)(2)特点:每一页都是错落粘在上一页的底下,形成错落相积、上页压下页的体式。
(三)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代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四)经折装(1)定义:将长幅按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折子,首尾加上硬厚纸页﹙也有用薄木板﹚作为护封,由卷子式向经折式转变。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及特点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及特点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科学,主要关注古代时期产生的各类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对其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
根据文献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古代文献学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以及各分类的特点。
一、史部文献史部文献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源,包括史家、编年、志传、表纪等文献。
这类文献主要通过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史部文献通常具有较为正式的文体和系统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详实、客观、权威。
二、经部文献经部文献是研究古代哲学、宗教、法律、政治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包括经、子、史、集、丛等文献。
经部文献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为核心,主要涉及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承,对于解释中国古代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经部文献的特点是思想性强、理论体系完整、行文简练。
三、子部文献子部文献是经部文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各个学派的学术著作和思想论述,如《庄子》、《荀子》、《法经》等。
子部文献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多样、思想独特,对于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四、古史类文献古史类文献主要包括史传、编、志、语录等文献,这些文献的特点是记载了历代帝王、贤臣、名将的言行事迹,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这类文献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五、集部文献集部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源,包括诗集、词集、文集等。
这些文献以其艺术价值和文学才华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集部文献的特点是表达丰富、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方法多样,但无论是哪一类文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证和解读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
古代文献学的特点在于其对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细致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心理,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 ,二是指_______ __ 。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3、王欣夫先生认为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三方面内容。
4、程千帆先生的校雠学包括、、、。
5、俞樾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6、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__________。
7、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8、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9、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10、王国维曾利用卜辞来考证殷王室世系、名号以及殷周的制度、文化,其代表作主要有、、等。
1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__________。
12、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________在前而_________在后。
13、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_________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14、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15、据载,孔子在整理“六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1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17、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18、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
19、纸质书的装帧形式,先后有、、、、、包背装、线装等。
20、_________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
21、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_____。
22、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23、私家目录的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似孙的《子略》。
24、“四大名注”一般是指:、、、。
25、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_____部。
26、_______、_______、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27、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
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
以刻印主体论,有_______本、_______本、_______本。
28、元代所刻图书,数量多、质量高的要推刻本。
29、祖本是针对、而言的。
30、善本指珍贵的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和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31.张之洞《輶轩语·语学》云:“善本之义有三:一、。
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
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
”
32、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是。
33、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__________。
34、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章学诚《校雠通义》序中云:“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
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
”
36、“高邮王氏四种”是指:《广雅疏证》、、《经传释词》、。
37、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38、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二、名词解释
1、古典文献
2、目录:
3、目录学:
4、官修目录
5、别集
6、丛书
7、版本:
8、版本学:
9、写本:
10、稿本:
11、手稿本:
12、刻本:
13、善本:
14、覆刻本
15、祖本
16、讹:
17、衍:
18、脱:
19、倒:
20、本校:
21、理校:
22、他校
23、对校:
24、甲骨四堂
25、叙录
26、四分法
三、简答题
1、简述文献涵义的发展。
2、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
3、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有何区别?
4、试简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
5、简述“二重证据法”。
6、鉴定版本时,为何要用综合考辨的方法?
7、简要说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8、列举几部目录学著作(列举五部以上)。
9、谈谈你对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的认识。
10、试简述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现实意义。
1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1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四、论述题
1.试论《隋书·经籍志》最终确立的四部分类法是对之前分类学的继承与发展。
2、试论述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3、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