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蔽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蔽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原理

掩蔽是指个体将其不希望为别人所知的心理活动或行为进行一

定的伪装,但这种伪装又会被察觉,这种状态就叫掩蔽。掩蔽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可以表现为身体的和面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和言语的。在言语的掩蔽方面,如果掩蔽者的话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那么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事实的歪曲。

使用掩蔽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 1、由于客观环境所造成; 2、由主观愿望所引起。从前一种看,掩蔽包括由于社会交往需要而进行的掩饰,也包括由于人们的生物性和本能需要所产生的掩饰。从后一种看,则掩蔽则是人的自然属性,它不仅发生在正常情况下,同时还包括反常情况。

通常来说,不会直接导致社会隔离的身体特征或行为,如面孔、外貌、体型、姿势等都能有效地掩蔽别人对自己的探索和了解。然而,即便是掩蔽,对每个个体的掩蔽行为所受到的阻碍和影响也并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隔离是针对外人而言的,因此,最初的掩蔽并不一定能得逞。但是,在同伴之间,随着信任的增强,这种概率逐渐提高,最终使个体几乎完全消除了社会隔离感。另一方面,关系密切的同伴之间,这种现象又很难发生。那些隐藏秘密最深的人,不是过早地被揭穿,就是出现了内讧。因此,对掩蔽行为施加控制,对维护同伴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掩蔽行为有三种情况:(一)经典性遮蔽,指遮蔽者在明显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在做掩蔽行为时,却故意地选择做掩蔽行为,使得他人无法知晓这种情况;(二)教育性掩蔽,指掩蔽者

在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却故意隐瞒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身份,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人是善意的,那么,人们就不会猜疑,他们可能还会真诚地帮助这位掩蔽者; (三)社会性掩蔽,这种掩蔽行为的发生,是因为一个人通过掩盖自己的某种社会地位而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免遭欺骗。

其中,第一种情况是最严重的。首先,掩蔽者是故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因此,是一种恶劣的品质。其次,由于是恶意隐瞒,因此,使他人产生怀疑,使自己不被信任。总之,身体掩蔽作为掩饰,多表现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而言语的掩蔽更多表现为个体的身体动作。在这里,“言语”是最能决定掩蔽的效果的因素,这是因为个体

的言语是无形的,通过言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无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