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脉诊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收录:老军醫李广仁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

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

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

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

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

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

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不同于西医诊断,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注重于整体观察,强调辨证施治,包含了中医独特的术语和理论,对于正确判断疾病的本质、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的基本特点是以中医独特的理论为基础,强调辩证施治,贯彻整体观念。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声音、呼吸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其中,舌诊、脉诊是中医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体和舌下脉络的颜色、形态、湿润程度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中医理论,舌诊能够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以及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苔色黄腻可以提示湿热内蕴,苔色白腻则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

通过舌诊,中医医生能够进一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以及疾病的病因。

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出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以及脏腑功能。

通过触诊脉搏,中医医生能够判断出患者的气血运行是否平稳,脏腑功能是否协调。

例如,脉搏细数可以提示气血不足,脉搏弦紧可以提示肝气郁结。

脉诊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本质,还可以判断出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初、中、后期的变化。

除了舌诊和脉诊之外,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术语,如“气虚”、“阳虚”、“湿热”等。

这些术语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描述疾病的本质、病因以及病情变化。

例如,气虚指人体气血不足,阳虚指人体阳气不足,湿热指人体湿邪内蕴。

中医医生通过这些术语,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体质,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是中医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必须精通这些术语,以便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的独特性和整体观念,使得它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与西医诊断相比,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更注重于辨证施治,强调了个体化的治疗。

总之,中医临床诊断术语对于正确判断疾病的本质、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有的以一种突出的症状做病名,如喘证、眩晕、水肿等;有的以季节和疾病的性质做病名,如春温、冬温等;有的以季节和季节主令做病名,如夏暑、秋燥等;有的以代表一组症候群做病名,如太阳病、阳明病等。

病名确定之后,才能谈到辨证,换句话说,辨证只有在“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离开了病,辨证也就设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辨证本身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种分析、认识所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疾病性质和正邪消长等各方面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上必须有具体的病为基础。

疾病反映在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辨证不可缺少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两者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各种脉象与舌象都各自有自己的主证,一种病脉的出现,遂之出现相应的舌象,反之,舌象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也就是所谓脉象与舌象的统一规律,这种规律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客观的可靠性,表现在辨证中就是实脉见实舌象,虚脉见虚舌象;主表的脉见主表的舌象,主里的脉见主里的舌象;主热的脉见主热的舌象,主寒的脉见主寒的舌象。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2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一息四~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 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 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 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 有根。但常因年龄、性别、气候、饮食劳动、 情绪不同因素影响而有差别。
3常见病脉与主病



(1)浮脉: 脉象:轻取既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如水上漂木。 主病: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亦 见于虚阳外越证。 (2)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使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谢谢!

目前常用的脉诊部位是寸口,即切取腕部桡动脉浅表 部位。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 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 “尺”。左寸命门。诊脉时,先让病人稍事休息,然 后嘱其端坐或仰卧,手臂平伸与心脏其高,掌心向上 平放,医护人员以左手诊右脉,右手诊左脉,先用中 指定关部,再用示指定寸部,无名指定尺部。轻轻在 皮肤上为“浮脉”;用不轻不重指力按至肌肉为“中 取”;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为“沉取”。寸、关、尺 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故称三部九候。
2)望苔质 主要观察苔的性状。


厚薄:一般以能“见底”者为薄苔,不能”见 底”者为厚苔.苔薄者,多为疾病初起在表, 病轻,或正气不足;厚苔,病邪以由表入里, 病邪较盛,或里有积滞。 润燥:正常舌苔应干湿适中而润泽。苔舌面过 滑,为阳虚阴盛,水饮内停。诺苔面干燥为热 盛伤津或阴虚有火。
2)望苔质 主要观察苔的性状。


腻腐:舌面上覆盖着一层颗粒细腻而致密的滑 粘苔垢,刮之难去,称为腻苔,为湿浊痰饮。 食积所致。诺苔质颗粒较大,疏松而厚,形如 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即去,称为腐苔。为食 积、痰浊、口糜或内痈所致。 剥落:舌苔突然退去,舌面光洁如镜,称为 “光剥苔”,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之证。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中医诊断脉搏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

中医诊断脉搏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

中医诊断脉搏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脉诊与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们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以及舌苔的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展情况。

本文将就脉诊与舌诊的解读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脉诊的解读与应用1. 脉搏解读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脉动,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搏有浮、沉、细、数等不同的特征,每种特征都与特定的疾病相对应。

- 浮与沉:浮脉通常表示阳气偏盛,沉脉则可能与阳气不足有关。

- 细与数:细脉多见于阴虚,数脉则多见于热病。

- 滑与涩:滑脉通畅而有力,涩脉则不畅而稍弱,两者与湿热与瘀血有关。

2. 脉诊的应用脉诊可用于辨别疾病的类型、分析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

通过触诊脉搏,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调理、经络通畅情况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脉诊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有诸多应用,比如:- 用于判断病人体质与病情的辨析,如虚寒、实热、阴虚阳亢等。

- 根据脉搏的弦、滑、涩等特点,辨别病情为气滞、气郁等状况。

-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脉诊可以了解病的进展进度,以及预测病情的恢复。

二、舌诊的解读与应用1. 舌苔解读舌苔是指舌体表面的一层覆盖物,它的厚薄、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中医理论认为,舌苔与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疾病有关。

- 颜色与厚薄:舌苔颜色可能与病情有关,如白苔、黄苔、黑苔等。

- 质地与滋润度:舌苔的质地可以分为薄、厚、糙等,滋润度则可以分为湿润、干燥等。

2. 舌诊的应用舌诊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类型、分析病情及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舌体表面和舌苔的变化,中医师可以推断出病人的体虚实、寒热内外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舌诊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通过观察舌质的淡红、绛色、紫色等,判断病人体质的充盛与不足。

- 通过观察舌苔的湿润度、厚薄、颜色等特征,评估病人的气血调理情况。

- 舌诊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可以提供病情的综合诊断,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舌诊 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 脉诊歌诀

舌诊★舌形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

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

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

★舌色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

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

★舌态舌强伤津热入心。

风痰阻络亦可引。

痿软伤阴气血虚。

颤动见于肝风动。

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

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

★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

润燥津液亏与盈。

腐腻阳湿消与长。

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

临床运用要辨清。

★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

黄主热证主里证。

灰黑主见寒热极。

★脉学七言诀濒湖脉学明李时珍■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分部诗: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分部诗: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诗: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望舌质望舌质淡白舌主阳气虚和气血亏虚湿润:脾虚水停少津:阳气虚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热毒深重:营分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淡紫而润:寒湿绛紫而干:热盛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老嫩实;虚胖瘦胖大湿瘦小肿胀红:热毒红紫:心脾积热青紫:邪热挟酒毒点刺热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齿痕脾虚湿盛望舌态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僵硬舌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颤抖舌中风先兆㖞斜舌中风先兆吐弄舌心脾积热短缩舌寒凝;痰阻;血虚;津少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滑苔:水湿腻腐痰饮、食积腻:湿腐苔:食积剥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望苔色白苔薄白:主表证润:风寒干:风热厚白:痰浊黄苔热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浮脉类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虚阳外越洪浮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阳明气分实热;邪盛正衰濡浮细软虚证;湿证散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革浮大弦急而空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沉脉类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里证伏推筋著骨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实、大、弦、长阴寒内结;症瘕积聚;疝气弱沉细软气血不足;阴气不足迟脉类迟不足四至寒(虚,实);实热结聚(阳盛革阴)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涩往来艰涩,轻刀刮竹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结缓而中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数五至以上热证(虚,实);里虚证促急而中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血痰食;脏器虚衰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如豆,厥厥动摇,关部尤显痛证;惊恐虚脉类虚无力虚微极细极软气血大伤;亡阳细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代中止,止有定数脏衰;跌打;惊恐痛短首尾俱短,不及本尾气病(虚,瘀)实脉类实有力实证滑入盘走珠痰、食、热紧如转绳索,紧搏抗指寒、食、痛长超过本位阳实、热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胃气衰败以上内容来源于张凤瑞视频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舌诊脉诊精要

舌诊脉诊精要

舌诊脉诊精要内经云心开窍于舌,心又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从舌上可以望心;舌又为肉之外显,肉为脾所主,故从舌上可以望脾;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故从齿上可以看肾气之强弱;肝肺两脏,从舌之两侧可望其大约。

以下则详述之。

常人之舌:底色粉红,舌上有淡白色舌苔,透过舌苔可看到部分舌质,所谓白里透红也。

舌体不厚不薄,宽窄适中,居中不歪,卷舒自如。

此为健康之人的舌相也。

舌体宽窄:舌体宽为脾虚湿气不运,舌体窄为血虚,不能荣华。

舌体厚薄:舌体前段厚为气滞,中段厚为痰湿郁结,舌体薄为阴虚。

舌体动静:探舌后,多动者,主热,故小儿心脾积热而见弄舌;探舌后,舌体软弱无力,主阳虚,主重症,主无神,难治也。

舌之长短:短舌主心气不足,神内陷也,多伴言语不清;舌纵多为木火两旺,主热,主阳。

齿之色泽:齿白泽为常,齿枯则肾阴不足,齿黑则肾阴干涸,死症。

牙龈色泽:龈为脾所主,常色粉红。

偏红则为热,偏白则为寒。

龈肿为热郁,萎缩为阴血虚。

舌底:舌底血脉紫黑外显,为血瘀。

舌苔:舌苔剥落为胃阴伤,舌苔增多为脾失健运,亦主食积,舌苔多如积粉,为湿毒,多见感染瘟疫者。

舌苔色白为湿,色黄为热,色黑而燥为热极,黑白相间而润为寒极。

舌形:常人舌相为U形;舌前小,呈V形,为心阴虚;舌后小,呈反Ω形,为肾阴虚或精虚之相;前端左右凸出,呈W形,小儿多为肺气郁,寒热阻肺也,大人多为肝气郁,情绪不畅也。

舌质:舌质干燥为阴虚有热,舌质湿润水滑为阳虚水泛。

舌疮:舌上有疮多为虚火;舌有红点多为郁火,小儿多见。

唇:唇干为阴虚;唇干紫甲错,为干血痨,大黄蛰虫丸主之;小儿唇红则无寒,唇白则无热。

舌之歪斜:舌歪为中风之相,分寒热两端,气虚而寒风中,则收引,左受则左斜;气虚而热风中,则痿驰,左受则右斜;类中风(脑梗)则舌不歪。

舌缺:舌缺为疳积虫证。

舌诊精要(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症、寒症,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中药调理:黄芪粉、肉桂粉、当归等。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的舌诊、脉诊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关于中医舌诊、脉诊的歌诀:
中医舌诊歌诀:
舌苔薄白胃火吐,黄腻之症谷气足。

舌苔白腻湿寒证,肾阳亏虚困寒盲。

舌苔白而干,欲问脾虚安。

苔薄而黑色,乃肺热无疑。

苔白而又厚,是阳中有阴腐。

舌质红光滑,肝火旺是还。

舌质绛红背有点,心火旺证见。

舌体淡红少苔,气虚血瘀堆。

中医脉诊歌诀:
足阳明脉荣指压,滑若鲤鱼有离杀。

足太阳脉经滑而涩,懈怠之囊若难达。

足少阳脉沉细弦,脏腑阻滞火势偏。

足太阴脉硬而长,血虚脾寒证是强。

足少阴脉涩而细,身虚阴虚又肾邪。

手太阴脉滑而长,卫表超宜荣血强。

手阳明脉涩弦细,燥热肠燥仲盛丸。

手太阳脉紧实弦,燥热太阳速宽容。

手少阴脉实而弦,囊刮夜尿是虚肾。

手少阳脉涩而长,表妨脏络是胆阴。

手厥阴脉涩细极,阴虚血滞血难行。

这些歌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经验,用于辅助医生通过舌诊、脉诊判断患者的体质、疾病类型和病情变化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体征和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分析,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舌诊与脉诊

舌诊与脉诊

第三章舌诊第一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一、舌诊的方法、技巧1.患者的体位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

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伸舌的姿势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舌体充分暴露。

要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应充分暴露舌象。

3.望舌的顺序首先是总体望舌,对于舌象有整体的印象,如观察整个舌体的色泽、胖瘦、运动等。

然后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舌质、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

如下所示:4.揩舌或刮舌验苔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1)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于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2)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5.观察舌下络脉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应该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

在晚上或在暗处,昏暗的灯光会使舌苔的黄、白二色难以分辨,或使白苔类似灰苔,红舌类似紫舌。

因此,以用日光灯或强光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应白天复查一次。

总之,人工照明,总有缺陷,白炽灯光,红黄成分多,日光灯光,青蓝成分多,临床能考虑这些因素,也可避免一些误诊。

2.姿势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

若过分用力,使舌体紧张,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出现假象。

舌诊与脉诊之心得

舌诊与脉诊之心得

舌诊与脉诊之心得1,时病重舌,杂病重脉这里说“重”,不是绝对的,就是说:时病偏重于舌像,在辩证论治时,还是舌脉合诊的好。

因为时病病程较短,邪在肺胃,在舌苔上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

例如:▪温病邪热从卫分能入气分,舌苔由白转黄;▪邪入营分,其舌必绛;▪邪入血分,舌有出血痕迹;▪湿热内蕴时,其苔必黄厚而腻;▪湿浊中阻,苔必滑腻;▪腻苔渐化,表示湿邪将退;▪光舌逐渐生苔,表示胃气津液将复。

▪在时病过程中,病情的进退,舌象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此时脉象也有变化,但不如舌象反映及时,脉象有时不能客观化,而舌象表现黄,白,滑,腻,有,无,是非常客观明显的。

因而观舌质,可以验证之虚实;察舌苔,可知其邪之深浅.寒热。

湿邪一望而知,观其润燥,以验津液之盈亏。

杂病辨证,诊脉是首先一环。

从浮,沉,迟,数中可以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但也不能离开察舌。

诊脉重要之处,是在决生死,断预后,无论时病杂病都不例外。

叶天士《温热论》论脉之处颇少,但论到重要之处却很精细,如热病大汗之后,症见肤冷,指出“但诊其脉若虚软如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症,燥扰不卧,汗出肤冷,便为气脱之证”。

对汗解后身倦,神疲与实转虚之鉴别,其重点就在于脉。

可见关键时刻,诊脉比察舌更重要。

但要注意,舌脉均有真伪,舌有染苔,脉有反关,不能不使临床医家注意。

脉与舌一定要和参,无论时病.杂病都是一样,如果不辨真伪,只强调一端,未有不误事的。

2,诊脉侧重“胃.神.根”胃,神,根,是前贤程钟兴会诊脉要诀,很多都是经验之谈,比王叔和论脉更进了一步。

在临证中能掌握这三者,确实得到诊脉的要领。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各有其脉,是谓平脉。

如春多注脉,夏多洪脉,秋多生脉(游而无力),冬多石脉(治伏在下)。

这四种脉象,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乃正常脉象,在这些正常脉象中,就会有胃,神,根存在。

所谓胃脉,亦称“胃气”,即平和之脉,治取得之,脉来有如缓悠扬之象。

四季平脉增立出“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

中医诊断了解脉象与舌诊中医诊断方法包含了多种技术和技巧,其中脉象与舌诊是两种重要的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和舌诊被视为了解疾病病情的窗口,准确判断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脉象与舌诊的相关知识。

一、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节律与形态特征。

中医认为,脉象反映了人体运行的状态,通过观察脉搏的细微变化,可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失调。

具体来说,脉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深浅:脉搏的深浅表明了阴阳气血的盛衰,深脉象通常与阴虚阳亢有关,而浅脉象则与阴血不足或阳气虚弱相关。

2. 缓急:脉搏的快慢以及节律的稳定与否,反映了体内气血的运行速度和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脉速过快可能与实热证或气虚阴盛证相关,而过慢的脉象则可能与寒证或阴虚阳亢证有关。

3. 平滑与不平滑:脉搏的平滑与否反映了气血的运行畅顺程度。

平滑的脉象通常与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相关;而不平滑的脉搏可能与血瘀、气滞等病理状况相关。

4. 脉象的其他特征:如弦、滑、涩、紧等,也会在中医诊断中被用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形态、颜色和湿润程度等表现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舌诊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1. 舌苔:舌苔是指舌面上覆盖的一层白色或其他颜色的物质。

舌苔的颜色、厚度和湿润程度都可以成为判断疾病类型和部位的依据。

如黄燥舌苔可能与热证相关,白腻舌苔可能与寒证有关。

2. 舌质:舌质是指舌面的颜色和形态特征。

根据中医理论,舌质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情况和脏腑功能的平衡程度。

如舌质红绛通常与实热有关,舌质淡白则可能与气血虚弱相关。

3. 舌体湿润程度:舌面的湿润程度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湿润的舌面通常与阴涩阳盛平衡相关,而干燥的舌面则可能与阴虚阳亢有关。

综上所述,脉象与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形态特征以及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情况,中医医生能够准确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一、中医舌诊歌诀1.舌体外观观察:a) 舌质色素正常,舌苔不厚薄,舌体湿润,代表正常健康;b) 舌质苍白、舌体胖大、舌体干燥、舌苔厚薄不均表示阳虚;c) 舌质红、舌苔少、舌体鲜嫩、有瘀斑表示阴虚;d) 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紫色、舌尖微弱或尖细长,表示瘀血。

2.舌头的形态观察:a) 舌体肥大,舌苔薄白,舌苔随舌质变化表示痰湿;b) 舌体瘦小,舌苔黄腻,表示脾胃虚寒。

3.舌苔的特性观察:a) 舌苔薄白,舌体胖,舌苔滑,表示痰湿;b) 舌苔厚薄不均,舌体湿润,舌苔滑,表示湿热;c) 舌苔黄腻,舌体胖,舌苔滑,表示湿热;d) 舌苔黄腻,舌体苍白,舌苔滑,表示湿寒;e) 舌苔根部有牙痕,舌体胖,舌苔滑,表示脾胃虚寒。

二、脉诊歌诀1.脾虚脉象:七虚八虚顶上花。

吕结阻塞即太虚。

无力感觉肌肉软。

三焦空虚脉弱捺。

2.肝郁脉象:弦细脉象紧有力。

捺下回缩力量大。

眼目浮肿抑郁多。

肝火旺盛夜不寐。

3.肾亏脉象:脉象虚弱滑无力。

捺下迟缓波动慢。

腰酸腿软苍白多。

头晕失眠肾阳亏。

4.血瘀脉象:弦细脉象硬有力。

捺下缓慢力量大。

血滞不通苦痛多。

舌质紫暗肤色花。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湿热:中医病理上的湿邪与热邪结合而成的病理状态。

2.阳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阳气不足的状态。

3.阴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阴气不足的状态。

4.瘀血: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淤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5.痰湿:中医理论中指机体内湿气过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6.脾胃虚寒:中医理论中指脾胃功能虚弱,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寒冷症状。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疾病、症状、脉象、舌诊等方面的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以及它们的简要解释:1. 证候(Zhèng Hòu):- 描述疾病的整体病理变化和表现的术语。

常见的证候有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等。

2. 脉诊(Mài Zhěn):-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阴阳盛衰等状况。

3. 舌诊(Shé Zhěn):-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包括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体内病理状况。

4. 气滞(Qì Zhì):- 形容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疼痛、胀满等症状。

5. 血瘀(Xiě Yū):- 形容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滞、疼痛等症状。

6. 湿邪(Shī Xié):- 指湿气侵袭体内,引起湿热、湿寒等症状。

7. 寒邪(Hán Xié):- 指寒冷气候或寒邪侵袭体内,导致寒凝、寒滞等症状。

8. 热邪(Rè Xié):- 指热气侵袭体内,引起热盛、热毒等症状。

9. 气虚(Qì Xū):- 描述气血不足,导致疲乏、无力等症状。

10. 血虚(Xiě Xū):- 描述血液不足,引起面色苍白、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11. 阴虚(Yīn Xū):- 描述阴性能量不足,导致口干、咽喉干燥、热感等症状。

12. 阳虚(Yáng Xū):- 描述阳性能量不足,引起畏寒、肢体冰冷等症状。

这仅是一小部分中医诊断术语,中医学术体系庞大而复杂,因此诊断术语非常丰富。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请注意,对于确切的中医诊断,最好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

中医学中的脉诊与舌诊脉诊与舌诊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

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变化来获取疾病信息,而舌诊则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这两种诊断方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脉诊脉诊乃中医学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变化来获得关于疾病的信息。

在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脏腑器官的情况。

因此,脉诊被广泛运用于中医的诊断中。

1. 脉搏的基本知识脉搏是指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由心脏收缩所产生的冲击波。

脉搏的基本特征有“芤、浮、数、滑、涩”等,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变化。

比如,浮脉通常表示阳气偏盛,病在外;沉脉则表示阴气偏盛,病在内。

2. 脉诊的方法脉诊需要医生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状况。

常用的脉诊方法有按脉部位、脉组相、脉息、脉度等。

比如,在按脉部位中,分为寸、关、尺、空、偏寸、关尺等,不同的部位反映了不同的脏腑器官。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舌头是脏腑经络的一种显现,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脏腑之间的状况。

舌诊常用于中医的诊断,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应用。

1. 舌苔舌苔是指舌头上的一层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沉积物,颜色有白、黄、灰、黑等。

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比如,白苔通常反映出痰湿内盛,黄苔则表示热邪内缚。

2.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外观形态,包括舌身的形状、颜色等。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寒热、阴阳等状况。

比如,舌体红而亮,常表示体内有热毒;舌体苍白则通常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三、脉诊与舌诊的应用脉诊与舌诊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通过观察脉搏变化和舌苔、舌质的特征,医生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舌诊脉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脉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脉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和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两种常用方法,具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如下:
1.舌诊:
- 患者在舌诊前不要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要刷牙或清洗舌面。

- 患者应当坐直,并伸出舌头,保持舌面正对着医生。

- 医生应当观察舌体的色泽、形状、舌苔和湿润程度等。

舌的色泽包括淡红、暗红、紫红、淡白、淡黄等。

舌的形状有正常、胖大、瘦长、弯曲等。

舌苔的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等。

- 舌脉诊时,医生可以用察舌一查看舌苔,然后用经络学说解释它的疾病变化。

2.脉诊:
- 患者应当放松,坐或躺下,将手放在患者腕部的尺侧,医生应当使用中指进行触诊。

- 医生应当按照顺序对左右手的经络进行触诊,包括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阳胃经。

- 医生应当观察脉搏的强弱、紧缩程度、频率和规律性等,以及检查脉搏是否有其他异常,如浮脉、沉脉、滑脉、芤脉等。

- 完成脉诊后,医生应当将触诊到的信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进行中医辨证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和脉诊都需要经过临床实践的积累和专业的培训才能准确判断。

在进行舌诊和脉诊时,医生应当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其他症状和体
征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患者在接受舌诊和脉诊时应当积极配合医生,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舌诊与脉诊 ppt课件

舌诊与脉诊  ppt课件
元苔,为虚热证。
PPT课件
13
(四)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PPT课件
14
【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机理分析】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
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热入营血,气血 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痕滞,虚 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故舌呈络色。
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 腑内热炽盛。
PPT课件
9
(二)淡白舌
特征:舌色浅淡,白多红少——淡
舌;舌色枯白,全无血色——枯白舌
PPT课件
10
意义:气血两虚,阳虚寒湿。 淡白瘦瘪——气血两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湿; 淡白干枯——阳不化津; 淡白光莹——脾胃之气衰败; 枯白舌——脱血夺气。 病理: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新 陈代谢偏低畏寒,末梢血管收缩,血液 充盈减少、变慢,如席汉氏,粘液水肿。
PPT课件
29
三、舌态:指舌体的动态。舌体伸缩 自如,运动灵活,为正常舌态。提示脏腑 机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常见的 病理舌态包括:
萎软 强硬 歪斜 颤动 吐弄 短缩
PPT课件
30
(一) 痿软舌 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 旋。
PPT课件
31
【意义】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机理】瘦软舌多因气血亏虚,阴液亏损, 舌肌筋脉失养而废弛,致使舌体痿软。 舌痿软而淡白无华——气血俱虚。多因 慢性久病,气血虚衰,舌体失养所致。 舌瘦软而红降少苔或无苔——外感病后 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所致。 舌红干而渐瘦者——肝肾阴亏,舌肌筋 脉失养所致。
临床意义:邪气有余,实证
PPT课件
19
(一)胖、瘦舌
PPT课件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既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其实把脉望舌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

我临床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觉得神秘高深,也许我学艺不精。

舌诊经常有学生向我建议写写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我很汗颜惭愧,不敢下笔,生怕误人子弟;因为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

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

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一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干,握者,难也。

不如望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

大旨为此,亦可细究。

舌淡当温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

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苔黄当消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

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

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苔腻当化中焦湿滞即见腻苔。

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

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豆蔻、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

一般来说,舌苔退了三分之二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苔少当养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
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
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
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
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
〔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2〕儿童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

③女性在经期可出现舌覃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

〔2〕体质禀赋因素:肥胖之人舌多见胖大且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

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先天性者。

〔3〕气候环境因素:①在季节方面,夏季舌苔多厚,多见淡黄色。

②秋季苔多偏薄偏干。

③冬季,舌常湿润。

④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一定的差异。

4、望舌质主要包括观察舌神、舌色、舌的形质、动态以及舌下络脉五个部分。

5、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荣为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6、望舌形: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

表格·7—舌形
表格·8—舌态
表格·10—苔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