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交响乐,以“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而闻名,而这仅仅是由一个双耳失聪的音乐家谱写的。
这就是贝多芬一首闻名于世的交响曲,这就是《田园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节奏多变,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的主题,让人听着心旷神怡: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心情,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我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
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自然流动,表现出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接着,“溪边小景”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所呈现的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微风吹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倒映的白云树影。
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乡村欢乐的集会在小溪旁举行,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
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打断。
暴风雨即将到来。
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
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整个乐队的心情都同曲调的高低而变化,让人听着就像想把人带进地狱一般。
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风雨慢慢的的平静了。
最后一个乐章,主题开阔而明朗,就像牧人在田野里自由的歌唱。
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
整个交响曲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今天,我聆听了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着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
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
感悟上帝的创造——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有感
感悟上帝的创造——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有感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公祷日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1967年成立了世界公祷日国际委员会.过去每年都有超过l70个国家的信徒参与,今年更有超过l80多个国家参与此次公祷活动.自1995年起中国教会每年都举行世界公祷日崇拜,l0年来,中国基督徒一直关心并参与这项普世性的代祷活动.世界公祷日运动是一个以祈祷并带着祷告的心去付诸实践的运动.借着世界公祷日,各地的基督徒们得到鼓励,开始认识到整个世界,知道自己不再是生活在孤立中;借着与其它教会和各国基督徒的分享,使自己的灵命更丰盛;分担别人的重担,与他们同心祈祷,并服务社会.国际礼拜堂唱诗班一首((愿地上有平安》赞美诗,伴随着会众的感恩与颂扬献给神……愿神祝福,悦纳众人的祷告,成就让基督之光照耀的心愿.基督教清心堂马俊红牧师藉着圣经((以弗所书》5章8一l4节的经文与姊妹们分享,劝勉大家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因为他们暗中所行的,要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愿意把自己生命的光显明出来,让我们闪耀发光.基督教沐恩堂圣剧组弟兄姊妹们的朗诵和舞蹈将整个公祷日崇拜推向高潮,带领会众一起思考,如何将我们的光照耀,把光明与和平的好果子带给世界……为了能给人类带来和平,我们应该创造各种不同的纽带:友谊的纽带,家庭的纽带,生活的纽带……彼此学习互相倾听.这样我们就不会让别人独自面对问题,同他人一起感受和经历,了解他人的遭遇以便帮助他们,抚慰受伤害者的创伤.以基督徒的身份来思考我们的责任,应该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喜乐和见证.牢记基督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永生的美,因为上帝是爱,光,喜乐和生命.一段朗诵,一曲舞蹈,将世界公祷日的主题,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大家牢记心间,不仅在教堂祷告,就是回家后也继续为世界和平,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祷告.最后,由沐恩堂林维慈牧师祝福,会众带着平安,喜乐及代祷的托付离开了圣殿.记者看到,虽然每年都举行妇女世界公祷日崇拜,但每年不同主题的祷告崇拜,总是吸引不少姊妹们参加,因为大家知道,祷告是基督徒的特权,多祷告多得力……记者了解到,此次公祷日所得奉献款,将全部作为上海基督教两会筹办的"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的筹备起动资金,将"发光作盐"的经训落实在具体的社会服务事工中.上海高欣感悟上帝的创造——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有感人要经常不断地更新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变革,当凝思静听由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作的第六交响曲(毋园>时郡旋律.律动.织部和郡狂飙凉雷.舒广雄远的音响那弦乐器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所发出的优美乐声仿佛就像来自天国的丝丝清风从敞开的天国大门里送来神爱的烛照和光明.娓娓陈述着有关天地入神的四重结构在生命的大自然里使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心灵真正体验勤美丽富饶的田园生活带来的宁静.欢快和喜悦.只有怀着对宇宙精神崇高的敬畏感以及对神爱充满激情的一颗心灵.才能艺术化地构思劬作出如此出色的一个有天地大美的理想I国也只有内心在痛苦.渴望和追求的灵魂里才能对出自作曲家欲唤醒人类灵魂的心声有所理解和呼应. 被它打动并与之产生共鸣,追索浪漫化的诗意世界即是同现实中的功幂lj化私奉}j化相抗衡使短暂重归于永恒使有限的东西融化勤无限中去.当太阳透过乌云万道霞光把山谷和溪边的m草照得一片通红的时候蓦地布谷鸟的声声啼鸣清振山谷(毋园>交响曲第五乐章完美地再现出7雨过天晴后大自然中宁静和谐的那一段音乐使我们有幸能又一次分享勤来自天国的天地大美和奇伟……通过跟随乐曲一起感受思索灵魂经历7虔诚的洗礼贝多芬教会7我们要诗意化地栖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让我们世俗的灵魂在上帝所戗造的美丽田园中自我完善和净化和平和谐地生活在欢乐田园的大家庭中并要尊爱生命关爱生命.因为爱来之不易,.当然内界没有暴风骤雨的灵魂震撼是决不会真正懂得和理解(田园>和其它几部交响曲的人的存在和质变往往是通过一往无前的精神来体现的,神啊.你赐福的心意没有改变但愿我们活在你的面光2中度过平安的每一天,APriITIANFENG17。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假期在网上下载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演奏视频,反复看了几遍,心中颇有想法。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
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
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
”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出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
一般来说,古典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像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曲目的名字都是由出版商或后人添加的,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
“田园”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因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让人眼前浮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
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认为《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最打动人的一章,听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直接走进音乐的世界中。
旋律带着点点忧伤,非常优美,就像是自己漫步在田园中,轻柔的风软软的拂过面颊,并带来阵阵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田园交响曲仿佛看到了什么
田园交响曲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了这首交响曲我们伤佛看到了安宁恬静的乡村生活等等。
听了田园交响曲仿佛置身乡村田园,所有的惬意感受全部迸发了。
突然天空转向阴暗,似乎天空云层密布、阳光被遮挡,紧接着两声巨大的轰鸣发出——“暴风雨”接踵而至,发出咆哮!夏天的雷阵雨,倾泄而下,在经过了最磅礴的雨势之后,慢慢趋于舒缓。
这时候,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兴奋的“心情”开始奏响了。
一切恢复了平静,雨过天晴,似乎还有一轮彩虹,人们迅速从惊恐、躲闪中缓过神来。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第一篇:听《田园交响曲》有感听《田园交响曲》有感《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是贝多芬唯一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将其命名为《田园》,但却在其后注明“着并非是音画,重要的是感情的表现”,可见贝多芬并不喜欢模仿,他喜欢用真实的感触,用诚挚的心声作曲!也正是贝多芬对音乐、对人生的激情,成就了他的伟大。
除此之外,这首作品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五个乐章的交响乐。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这座美丽的小村庄写成的,海利根施塔特对于贝多芬有着重要的意义,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
由此可知,贝多芬想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并非仅仅是乡村生活的美好,更有着其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乐章贝多芬注释为“初睹田园景色的愉快心情”,以快板开始,F大调。
开头从容不迫,尾音颇长,留以人无限的遐想,仿佛身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远远的是地平线,有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
由小提琴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欢快而洒脱,仿佛一头扎进了树林,树林中常有小动物跳跃着伴行,而后悠悠鸟群从头顶掠过,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线条。
时而行走与树林中,时而驻足用心感受这静谧与美好,扬起脸迎接大自然的轻抚。
这段主题,此后反复出现,贯穿整部作品。
之后由“5427|5275|”开头的第二主题出现,温柔美好,重复多次,最终加强,仿佛“渐渐走出树林后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般的温暖和惬意。
第一乐章始终充斥着这两个主题,并一直以原态出现,这也反映了这部作品想要传达出的乡村生活的朴素。
第二乐章贝多芬注以“溪畔景色”,中速、行板、降B大调。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共同演奏出流畅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其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更显得清亮。
流水击打在小溪中的石头上,荡漾着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点点金光,我仿佛可以听出溪水的清澈。
同样由小提琴演奏的第二主题,婉转起伏,似天空中翻飞的鸟类。
两个主题相互交织,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观后感】《田园交响曲》观后感 暑期电影观后感作文400字
【观后感】《田园交响曲》观后感暑期电影观后感作文400字《田园交响曲》是一部由导演贝尔特·玛莉亚尼执导的荒诞喜剧电影,讲述了在葡萄牙田园风光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自然美景,还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丑陋。
在观后感中,我深深被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所感染和触动。
影片中展现的田园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悠闲的田园生活让人心旷神怡。
导演贝尔特·玛莉亚尼用镜头和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和温柔。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工作和压力所困扰,这时候看一部如此美丽的田园电影真的能让人心情愉悦,远离烦恼。
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颇具深度。
每个角色都饱满而生动,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主人公马丁和丽娜因为一场车祸而离开了都市,来到了田园小镇。
他们和当地的居民,警察,宁静的老人以及生活在田园间的人们发生了各种有趣的故事和冲突。
这些故事虽然对生活现实进行了夸张和变形,但却道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悲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同时也有自己的善良和美好。
影片通过这些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生的真谛。
影片的荒诞喜剧风格也让我深深着迷。
贝尔特·玛莉亚尼曾是一位荒诞喜剧大师,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黑色幽默。
《田园交响曲》中的笑料和讽刺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带着深沉的思考。
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性的关怀也让我对影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共鸣。
《田园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影片。
它以美丽的画面、深刻的人物刻画、荒诞的幽默,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矛盾的田园世界。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也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这样充满智慧和温情的电影作品,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也能得到思考和启发。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相关推荐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通用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篇1今天,我听了一首钢琴曲,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创作的《田园交响曲》。
音乐悠扬而动听,我仿佛来到一座小村庄中。
远远地,一片绿色的海洋映入脑海,那是一片树林。
我静静地穿过森林,来到一条小溪前。
小溪潺潺地流动着,像一条蓝色的彩带在少女的手中慢慢地抖动着。
太阳将阳光洒向溪中,溪中霎时泛起了金光,好美呀!我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很静,很静。
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声传来,打破了这分安宁,它唱得多么欢乐呀!“山呀——水……”,一阵山歌传来了,我闻声走过去,只见勤劳朴实的农民们正唱着歌儿在田园里舞蹈着。
农民越聚越多,从七八个到几十个,他们手牵着手随着音乐蹦着、跳着,当他们欢乐达到最高潮时,忽然,狂风呼啸,暴雨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的袭来,树被吹得前俯后仰,像是趁你不经意间倒下去似的,整个世界就像地狱一般,赶紧回到各自家中,我也连忙找个地方躲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暴风雨一会儿便过去了。
村子再次安静下来。
我从农家出来。
大地变新了,小草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花上像镶嵌着几颗珍珠,土地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这时,传过来一阵悠扬的牡笛声,笛声悦耳动听,在田野间久久回荡……听田园交响曲有感300字作文篇2“沙沙,沙沙……”是谁哼起了交响曲?它是那样清脆,我听见了,爷爷也听见了,那声儿传得越来越远,拂过了嫩草,掠过了玉米田。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爷爷拉着我走向了田边,微风轻轻抚摸我的脸蛋儿,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大树缓缓为我舒展,撑开了绿色的伞,玉米们摇摇头,唱起欢快的歌,“沙沙,沙沙,……”对!就是那声音,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田园交响曲作文【小学六年级500字】
田园交响曲
我最欣赏《田园交响曲》这支曲子。
它是由贝多芬谱写而成的。
当贝多芬谱写这支曲子时,双耳已完全失聪。
一个耳朵不好的人能作出这么优秀的曲子,真是太神奇了。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还是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支曲子吧!
一开始,一阵柔和的乐音传来,原来是双簧管。
这一段音乐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间感受到了贝多芬投身于大自然的喜悦之情。
过了一会儿,一段小提琴的演奏开始了。
你听,多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再加上中提琴、大提琴的伴奏,真是太美了。
音乐舒缓平静,就好像是平静的水流。
有时,还有微风佛过,水面上荡起轻微和涟漪,远处的树林好橡在做深呼吸,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
突然,一组木管乐器模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使音乐更有诗情画意。
第三乐意开始了。
这个乐章的主题是乡村的集会。
你听,农民的欢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还有人跳起了舞蹈。
当欢快达到了顶点的时候,一阵不安的声音传来,渐渐变成远处的雷声,集会结束了。
狂风怒号,雷电如移山倒海般袭来。
弦乐刮起一阵旋风,大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短笛的尖啸像狂风的呼哨,整个乐队都在飞旋着……
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园牧歌,乐章恬静,像牧人在田野里歌唱,最后,整部交响曲在喜悦、安宁、欣慰中结束。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观后感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观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让人如痴如醉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哇,一提到这个曲子,我这心就跟着跳动起来了,仿佛置身于音乐的田园之中了。
我第一次真正被田园交响曲打动,是在一个音乐会的现场。
那会儿,乐队刚奏响第一乐章,我就闭上眼,感觉整个人被音乐包裹住了。
神啊,这音乐咋就如此迷人呢?就像在广袤的田野中漫步,阳光洒在身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
你知道吗?田园交响曲这音乐,听起来就像是大自然的声音,用旋律绘制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画面。
有一次我忍不住,下了音乐会台阶就开始哼起其中的旋律,旁边的人都投来善意的微笑。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迷醉在贝多芬的世界里。
等到第三乐章响起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沉醉了。
那轻快的节奏,就像是在草地上欢快地跳跃,令人不自觉地想跟着节拍动起来。
那种感觉啊,啧啧啧,仿佛是生命最纯粹的喜悦在跳舞。
就像我有时候在想,如果乐曲能聊天,它肯定会说:“快感受我呀,我可美妙啦!”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傻?音乐会结束后,我还在回味着最后那个乐章,那是宁静的暴风雨过后的宁静,真是美得让人窒息。
据说当时贝多芬写这个乐章,是因为他自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宁静,我想着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那种宁静的夜晚。
我刚听贝多芬的时候,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交响乐离自己太远。
就像我之前对田园交响曲没入门的时候,老是想搞清各种乐器的搭配、乐章的意义。
后来才明白,有时候听音乐简单点就好,就像享受水蜜桃的滋味一样,沉浸在其中就好。
现在很多音乐会都是高大上的场所,花样繁多。
我就琢磨,这些是不是有点过于追逐形式了?唉,现在的人为了看起来有品味,啥事儿都干得出来。
不过也有些演出是真正纯粹的,让人能静下心来倾听,就像在原始的自然中感受那些最原始的音符。
我还听说啊,在一些特别的音乐会上,田园交响曲能与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呢。
什么现代舞啊,视觉艺术展示啊。
我就想,这会不会有点过于复杂?我还是喜欢单纯地坐下来,静静聆听那优美的旋律。
海顿田园观后感
海顿田园观后感《海顿田园观后感》海顿的田园交响曲,就像一阵从遥远的欧洲大陆吹来的清风,带着泥土的芬芳、阳光的温暖和田野间的欢歌笑语,吹进了我的心田。
那音乐一响起,仿佛我就置身于一片广袤的田园之中。
我好像看到了起伏的麦浪,麦浪可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它们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风的吹拂下欢快地舞动着。
每一个音符就像是麦浪中的一颗麦粒,饱满而富有生机。
这田园里啊,还有潺潺的溪流,那溪水流动的声音就被海顿巧妙地用音符给捕捉到了。
这溪流可不简单,它就像是田园的血脉,滋润着这片土地,而音乐里的溪流声就像是在诉说着田园里的各种故事。
听着那音乐,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田园里漫步的农夫。
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扛着锄头走向田间。
那音乐里轻快的旋律,就如同我此时轻快的脚步,满心都是对这一天劳作的期待。
周围鸟儿在枝头欢唱,这和音乐里的高音部分多么相似啊。
那些鸟儿像是田园里的歌唱家,它们的歌声和海顿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让整个田园更加生机勃勃。
有时候,音乐变得舒缓起来,就像是傍晚时分,夕阳洒在田园上。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这时候的田园像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包容着一切。
动物们也都安静了下来,羊儿在圈里卧着,牛儿在棚里反刍。
这舒缓的音乐啊,就像是田园里那宁静的氛围,让我的心也跟着平静下来。
在这田园里,还有那偶尔响起的欢快节奏,这让我想到了乡村的集市。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卖新鲜蔬菜的,有卖手工艺品的。
大家欢声笑语,讨价还价。
这欢快的音乐节奏就像是集市上人们的笑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海顿的田园交响曲啊,它不仅仅是音乐,更像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这画卷里有美景,有生活,有情感。
我就想啊,他是怎么做到把田园里这么多的元素都融合到音乐里去的呢?这就好比一个大厨,把各种看似不相干的食材,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做出了一道绝世佳肴。
海顿也是这样,把田园里的风声、水声、动物声还有人们的生活气息,都调配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被各种喧嚣和忙碌包围着。
《田园交响曲》听后感
《田园交响曲》听后感《田园交响曲》听后感今天,我聆听了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著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接着,,哈哈,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那田园里的人们,小池里的鸭们,泥地里的蚯蚓,都发出快乐的笑声,庆祝这今年的丰收.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时,一场暴雨降临了,农民们边跑边不舍的看着田地,他们担心大雨会浇到他们的庄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机难测,谁知,一场大雨过后,庄家有涨高了一截,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人们和动物们排成一排,向南鞠躬,哦,他们是要感谢老天爷呀!丰收的庄稼到处生机勃勃,就如人们一样.乐曲在快乐的环境下结束了,使人感到依依不舍......——听《田园交响曲》有感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题记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远处的一抹翠绿跳跃着、膨胀着,幻化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身旁的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子小路直伸向远方,依着山势盘成个飘渺的环,悄悄地滑上了山谷.天空中无数只不知名的鸟儿亲切地对我点头示好,草地上数条缓缓潜行的溪流轻轻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山顶.啊!山下居然会有如此美妙的景色.一望无际的森林,高耸入云的山脉,零散的村庄,升起一缕孤烟,飘散入云,脚下的田野里,勤劳朴实的村民们正在辛勤地耕作.灌溉耕地,无一不是他们的强项.小溪边,几个顽皮的孩子正光着小脚丫,提着小竹篮,准备为即将来临的晚餐时分增添一袭浓郁的色彩.哎呀,那是哪个孩子啊,一不小心就被爱搞恶作剧的小溪缠住不放了,下次可要注意哦!“哗啦哗啦!”清脆的乐曲声随着一阵轻柔的微风一起,闯了过来,与陶醉在美丽之中的我撞了个满怀.“叮咚,叮咚……叮……咚……”,大自然的音乐会开始了,小溪穿着一身淡蓝色晚礼服正在亮着金嗓子唱歌呢,优雅的女高音响遏行云,赢得了所有动物的赞美;河流作为今天的东道主,也不甘落后,立即和山谷哥哥,岩石弟弟一起奏响了雄伟、壮观的瀑布进行曲,在整个环行的山谷里荡漾,激起阵阵声浪,使音乐的演奏达到了最高潮.声浪敲打着深深的山谷,山谷发出号角的优美声响;声浪碰撞着悬崖峭壁,岩壁发出“咚……咚……”的声响;声浪划过森林,树叶发出清脆持久的声响.山涧中的滴水虽然姗姗来迟,却毫不逊色,敲起了它响亮的铁板琴,为这美妙的乐曲点上了最美的色彩……美景在我眼前扩大,扩大,四周的景物纷纷退去.我走进了村落,村民们正围着一堆篝火翩翩起舞.乡村的舞蹈和音乐都很新鲜,时而激昂万分,时而幽静抒情,时而快乐无比,时而骄傲万分……让你久听不厌、久看不倦.在这美妙的乐曲中,我也和欢庆的人们一样,变得“野”了起来,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的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旋律在我耳边游荡,逐渐增大,增大……“砰!……”一道闪电打破了夜色的沉寂,乌云飞快地聚拢,霎时笼罩了整个天空.天地间飞沙走石,狂风呼啸,山谷缩起了额头,悬崖藏进了云雾,小溪躲进了深谷,森林埋下了身子.雨如断线的珠子从天上散落下来,天地间仿佛挂上了一张雨帘、所有的颜色被这雨帘毫不留情地冲刷着,瞬间不见了踪影,仿佛坠入了一片雨雾之中.不知从何时起,雨,悄悄地停了,呼啸着的狂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远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我想那一定是放牛的牧童吧!这笛声中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仿佛在倾诉着雨后的好心情.随着旋律的降低,眼前的景物渐渐远去了,随之而去的还有打从心底流窜出的阵阵愉悦的感动.当景物与音乐合二为一,顿觉一股暖流在血液里流动,这种感动是无以言喻的.——听《田园交响曲》有感闭上眼睛听一段十五分钟的《田园交响曲》,听完后脑海里如果能留有一片农民在田里耕种,暴风雨来临时又急忙收拾东西在一个草房下避雨的画面,那他便听懂了贝多芬创作时的心情.听〈田园〉交响曲的水,很愉快哦!这是让水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照片.实验报告写到:交响曲「田园」的曲调明快、爽心,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这张美丽结晶照片似乎证明良性音乐可以给水活性、愉快的感受.我最喜欢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尤其是《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他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他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明亮、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暴风雨",贝多芬先让小提琴奏出短促的音符和嗖嗖凉风似的短促动机,倍大提琴则在低音区奏震音,这隆隆的声音就像远处的滚雷,然后,木管和定音鼓加入进来,力度逐渐增强,突然间铜管咆哮起来,定音鼓重重地捶击,毫无疑问,"暴风雨"降临了.贝多芬在这里动用了整个管弦乐队的能量.山水风光的语言是山峰、林莽、湖泊、涌泉、飞瀑、急流等,以体量、线条、色彩、造型、组合、流动等构成空间、景物、环境的艺术等.山水风光是空间中展开的时间,音乐是时间中展开的空间.在九寨沟到处都有大自然的乐章.称为“相思泪”的连珠细瀑,极目远眺,从云雾缭绕的峭岩之上,飘飘摇摇,翩翩飞落,时而回吻山岩,时而轻扶树梢,响起轻柔婉转的旋律,发出缠缠绵绵的低吟.“此恨绵绵无绝期”,时时把人带入达戈(男神山)、色嫫(女神山)的爱情悲剧之中.由于伯努利效应(betnoulciefeet)钙华层层堆高,其前缘上部大于下部,使其上部形成莲花状钙华块体,并逐步前移,向下增长,从而形成直立的瀑面.所以九寨群瀑有声有色,格外壮观.诺日朗瀑布,叮叮咚咚,发出幽雅、和谐、温柔、细腻的音响,仿佛仙女们在幕内轻歌曼舞,莲步轻移,佩环,旋律十分优美.树正瀑布则有如千万马冲杀出来,大有“六龙卷海上银汉,万马呼风下铁城”的气势.从这里爆发出生命的光与音,似一曲强劲的军乐,使人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珍珠滩瀑布深奏的刚劲、庄严、雄伟、磅礴的自然风瀑交响乐,更使心旷神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九寨沟景观的音乐美,给人以无限情趣和审美享受.——听《田园交响曲》有感田园交响曲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田园的曲调风格是很活泼欢快的.早就有闻贝多芬的大名,对他的作品也略知一二,但对于田园,我就真的没听过.初听田园的感受是一阵活跃在田园的欢乐;它不像命运,不像月光那些乐曲那么婉转、动听、柔和,似乎贝多芬在谱曲时是看到田园美丽的美丽风光,对这些美丽的事物的赞美与歌颂!二听田园,感受到的不是只是欢乐,而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感觉,觉得自己也似乎是其中的一草一木,随乐曲摆动,随乐曲歌唱!这似乎已不是什么赞美,而是陶醉,是融合在这田园之中.三听田园,随着田园中的跌荡起伏,又对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倍感同情.田园是贝多芬在耳聋后的作品.试想一下一个完全听不清楚甚至听不到任何声音的人,对自己生活的美好憧憬,抱有无比的希望.那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同样是生活在地球村,我们手脚健全,耳聪目明.我们就更应该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庆幸.我们是正常人.我们也可以像贝多芬一样,一样的出色.想贝多芬在写田园时,对自己这样坎坷的命运早已不再抱怨写什么,对于他来说,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像田园间跳动的音符,欢快、生机勃勃.我想,贝多芬之所以会写下田园交响曲,不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田园,还应该为了那些在歧路口彷徨的人.在奢华地浪费自己生命的人,等等等等.他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教训吧!或许贝多芬并不伟大,或许他写田园只为自己,但这一切早就不重要了,只因为贝多芬离开这里已经好久了,现在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坐在沙发上,一边听着田园,一边回想,猜测贝多芬在写它时的所想所闻吧.有人说,我手写我心,表我情,不但是文章,音乐也一样!。
纪德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纪德田园交响曲读后感这故事啊,就像是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一颗怪石头,荡起的层层涟漪全是复杂的情感和矛盾的思绪。
牧师这个角色呢,从一开始就像是个自认为是光明使者的人,他怀着“拯救”盲女的好心,把她带进了自己的生活。
可他自己啊,都没搞清楚自己心里那团乱麻似的感情。
他以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纯粹的善良,是在把盲女从黑暗的世界拉向光明。
但是嘞,慢慢地,他对盲女的感情变得不那么单纯了,像是混进了爱情的调料,可他自己还死不承认。
就像一个人在雾里走路,明明前面是个坑,还觉得自己走的是康庄大道呢。
盲女呢,是个特别单纯又美好的存在。
她因为看不见,所以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全靠牧师给她描述。
她满心都是对牧师的信任和依赖,就像小雏鸟依赖老鸟一样。
她在自己的想象里构建着这个世界,也构建着对牧师的感情,可是她不知道,牧师在感情上已经走偏了。
我读的时候啊,就特别想冲进书里去摇醒牧师,跟他说:“老兄,你可醒醒吧,你这到底是在做好事还是在坑人呢?”他的这种矛盾心理,就像是一个人左手拿着糖,右手拿着辣椒,还非得说自己只尝到了甜味儿一样。
再说说牧师的妻子,她就像是个看透一切的旁观者。
她看着牧师一步一步走向情感的泥沼,心里肯定是又无奈又生气。
她想把牧师拉回来,可牧师就像一头犟驴,根本不听劝。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人啊,有时候真的很容易在自以为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错。
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会在不经意间把我们的理智带偏。
纪德把这种微妙的、复杂的人性描写得特别细致,就像拿着一把超级精细的手术刀,把人性的各个层面都解剖开来给我们看。
读完这本书后,我好几天都在想这个故事。
这就像是一道后劲很大的菜,刚吃的时候觉得味道有点怪,可是越回味越觉得有深意。
我想这就是好书的魅力吧,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你每挖掘一次,就会有新的发现。
田园交响曲观后感
田园交响曲观后感
一开始,就像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还带着露珠的草地上。
那旋律轻轻的,缓缓的,就像微风在轻轻抚摸着每一片草叶。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刚睡醒的小虫子,伸着懒腰,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世界。
那些乐器的奏鸣,就像是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打着招呼,又像是小溪在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
随着音乐的推进,就像是走进了一片茂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
这里面的旋律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就像是树林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跑出来聚会了。
你能听到小提琴像是灵活的小鹿在跳跃,大提琴则像是憨厚的大熊在缓缓踱步,而长笛就像是在树林间穿梭的小鸟,欢快地歌唱。
这时候我都想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这片想象中的树林里蹦跶起来。
到了中间部分,那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更浓了。
就像是我躺在一片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慢悠悠地飘过。
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这时候的音乐就像是大自然的呼吸,有节奏地起伏着。
我就在想,贝多芬这家伙可真厉害啊,他怎么就能把田园的感觉抓得这么准呢?难道他是偷偷跑到仙境一样的田园里,把那里的声音都录下来,然后变成了音符不成?
不过再往后听,突然来了一点小变化,就像是平静的田园里突然来了一场小小的暴风雨。
虽然有点突然,但也特别有趣。
雨滴打在树叶上、草地上的声音,都被那乐器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这场暴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就像大自然只是调皮地给大家开了个小玩笑。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的交响乐曲,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交响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分别是悠闲的快板、夏季之乐、田园的欢乐感恩节、农民的感谢感恩节和乐伴的欢迎,每个乐章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展现了贝多芬高超的创作才华。
从简到繁,让我们从整体结构开始赏析《田园》这首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以其轻松愉悦的曲调和优美动人的旋律而著称,这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里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我们来看第一乐章,悠闲的快板。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欢快的曲调勾勒出了乡村生活的愉悦和宁静。
快节奏的音乐仿佛让人置身于丰收的麦田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在音乐中融入了农民们劳动时的欢歌笑语,展现了他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是夏季之乐。
这个乐章以其柔和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表现了夏日里大地的生机和生命的活力。
贝多芬通过音乐勾勒出了一幅幅田园风光,勾起听众们对夏日的美好回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紧是田园的欢乐感恩节。
这个乐章中,贝多芬运用音乐巧妙地表现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场景。
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中,感受到了人们对丰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是农民的感谢感恩节。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通过音乐展现了农民们对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
慢节奏的音乐配合着温柔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对丰收和生命的感激之情。
最后是乐伴的欢迎。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强有力的音乐表现了田园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欢快的节奏和饱满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和谐,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
总结回顾,《田园》这部交响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听众们的喜爱。
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在这首交响曲中,贝多芬展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意义。
贝多芬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如果《第四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青春气息,依然带有一份年轻的冲动和炙热,那么从《第六交响曲》开始,作曲家向我们更多的展示出一种音乐上的返璞归真和自然韵律。
从作品号上可以看出,编号68的《第六交响曲》是紧接着《命运》之后立刻创作出来的。
而贝多芬亲自为这部作品加上了“田园”这个表达作品主旨的副标题。
在经历了与命运之神的搏斗之后,作曲家显然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让自己获得轻松,从充满斗争的战场回到安定祥和的大自然。
从这部《田园交响曲》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作曲家对于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纯朴的民风、对于美妙无比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是啊,虽然贝多芬依然在和耳聋疾病作着不断的斗争,但是当时安逸的生活、美妙的爱情依然围绕着他,出于一种对人生追求自然的天性,乐圣创作了这部作品。
虽然缺乏《第三交响曲》的英雄气概、《第四交响曲》的热情如火,也没有《第五交响曲》中的强烈旋律对比,但《第六交响曲》似乎用大交响的方式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
其实在贝多芬的创作随笔当中,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就是一部反映乡村、田园生活风貌及其风情场景的作品。
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
非常喜欢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听,就被它深深吸引!我想,无论您是一个初入门的古典新手,还是在交响乐海洋中徜徉已久的爱乐人,都无法抗拒这个美妙乐章!简短的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
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不得不再次佩服贝多芬的音乐天赋——能够如此细致地、准确地用五线谱、用一个个音符来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象。
紧接下去的旋律,围绕着主题不断反复、回旋,但却丝毫不会让听众感到厌倦,反而思绪会不断的跟随着音乐飞翔。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今天,我听了一首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我点击了播放,轻柔而又舒缓的前奏让我走进了田园间。
歌声从柔渐渐加重,在我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硕实累累的果树林,有些树上是苹果、有些树上是香蕉、有些树上是柿子、有些树上是菠萝.......过了一会儿,每家每户的农民都纷纷涌出来采摘自己种下的果实,我也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助他们,农民们的脸上充满了欢乐的喜悦,我的脸上也不由自主地冒出来开心的笑容,真有趣!
琴声越来越激烈,我的面前又成了一处金灿灿的田野。
大片的玉米地,里面还种着金黄的已经丰收的玉米;换上富丽金装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羞答答地低垂着头;雪白的棉花犹如天上的白云掉落在人间放眼望去,盛开着千千万万棉花的棉田像大大的棉被,像层层的白浪,像团团的棉花糖......
慢慢地,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了起来。
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一切事物都像被披上了一层银纱。
瞭望无边的田野里,蝉鸣叫着,蛐蛐也来配上一点伴奏,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一切有变得幽静了。
正当我在慢慢享受着这幅美好风景时,曲子突然停了,那一
幅美妙的风景也消失了。
虽然恋恋不舍,但心里还是在想着那幅风景,这首曲子真美!。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田园交响曲》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失明中的光明第一本纪德的书,有幸在图书馆看到。
发现与书的邂逅有时真的需要缘分。
不亚于爱情友情这东西。
感触最深的就是失明这一点上。
人的眼睛正常有 5.76亿像素,但是作为近视的同志就大打折扣,脑中呈现的事物总是处在一个边缘,对远处的东西充满了未知。
想想这样也挺好,有时看的太清楚,好的坏的相差甚远心中不免带着深深的失落感。
显然,我说这话无疑我的视力正常,但我却异常欣赏失明的人,在书中田园交响乐和忒修斯这两章均有这个话题,失去光明并非是黑暗,相反,更是用灵魂去看这个世界的光明,比肉眼接受到的光明更能刻骨铭心,更崇高伟大。
室友近视,但不常看她戴眼镜,除非在上课画画时,眼镜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
她常开玩笑说不戴眼镜是因为不想看清这个肮脏的世界!也好,不戴眼镜至少能过滤一些丑恶现象,心中记着美就够了!生活中有谁没用有色,眼镜看过人,有谁没被烦恼冲昏过头脑,作为正常视力的我们,却远不如失明的人,用心中的眼去看待世界,去寻找光明。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合乎尺寸的命运第一次看纪德的书,说实话,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是纪德而是因为这本书的颜色和题目。
这本书收录了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个人喜好中老年的两部,也就三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这两部,因为我第一部实在是没看懂……纪德的书里有很多妙句,但是我只想写这一段:“每人的际遇都是契合的。
每个人找到适于自己的。
因此人若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平庸,也就表明它合体,不会有别种际遇了。
合乎尺寸的命运。
”看到这里的时候深刻地自省了一下,我总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总是心想,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了,现在这样是我想要的,好吧,就这样过下去吧,可以了,还学什么新技能呀,掌握的已经够用了,这个学了又没什么用,从此不再热爱学习,每天就这样浑浑噩噩,于是生活只停留在了这里,不再前进,没有准备好,也就不再有际遇垂青于我,于是继续平庸下去,原来我们的平庸是自己造成的,原来明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延续。
《田园交响曲》观后感(通用7篇)
《田园交响曲》观后感《田园交响曲》观后感(通用7篇)《田园交响曲》观后感篇1在暑假里,我欣赏了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让我记忆犹新。
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第一乐章开始了,不太快的快板仿佛带我进入了乡村。
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让我的心情不禁舒畅起来。
一回儿,便到了第二乐章,是很快的行板。
我好像看见贝多芬坐在溪边静观默想,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乐曲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来到第三乐章,就像进入了乡村欢乐的集会。
牧童吹着牧笛,单纯活泼,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接着是第四乐章,天空中乌云飘来,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
终于,第五乐章,暴风雨停下,牧人在田野中歌唱,乌云散去,阳光洒下,显得恬淡悠闲……当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而这部作品却表现出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它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不愧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田园交响曲》观后感篇2我最喜欢《田园交响曲》。
它是贝多芬创作的。
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时,他的耳朵完全聋了。
一个耳朵不好的人能做出这么优秀的音乐,真是太神奇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听这首音乐!一开始来了一首轻音乐,原来是双簧管。
这首曲子充满了浓郁清新的乡村气息,让人感受到贝多芬对自然的热爱之乐。
过了一会儿,小提琴开始演奏。
听着,就像潺潺的小溪,伴随着中提琴和大提琴。
太美了。
音乐舒缓而平静,就像平静的水流。
有时候,有微风吹过,水面上有轻微的涟漪。
远处的树木在深呼吸,暗示着生命的节奏。
突然,一组木管乐器模仿的鸟鸣声打破了寂静,让音乐更富有诗意。
第三,开心开始。
这场运动的主题是农村聚会。
第六田园交响曲听后感
第六田园交响曲听后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叫《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钢琴曲。
这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插曲,是小提琴与钢琴合奏曲,没有歌词,听完之后,令人感到哀伤。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曲子,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莫扎特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悲伤、忧郁的乐曲。
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当中,父亲脾气暴躁,动辄打骂母亲;而且还酗酒成性,经常和妻子吵架。
莫扎特从小就饱尝了痛苦,可以说他对音乐充满了热爱,渴望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但现实却残酷无情地粉碎了他所有的梦想。
莫扎特十岁那年,父亲因为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疯人院,接着又去世了,于是整个家都塌陷了。
母亲带着他离开了乡村,搬迁到维也纳城郊居住。
莫扎特终日忙碌奔波,为养家糊口而拼命工作。
他过早地体会到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同时也看透了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腐朽堕落,厌倦了虚伪做作的贵族文化,便把创作转移到了平民身上,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树叶沙沙”的响声在向我们召唤,远处传来阵阵鸟鸣……夜幕降临了,月光照耀着大地,皎洁的月色笼罩着大地。
花草树木披上了银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风儿轻轻吹拂,摇曳起绿油油的枝条,翩翩飞舞,仿佛在欢迎归来的游子。
哦!原来是萤火虫在跳舞啊!它们穿梭在茂密的丛林间,像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忽聚忽散,真是漂亮极了。
此刻,你站在山坡上俯视群山,眼前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脚下是碧绿如毯的草坪,耳边回荡着悦耳的溪水潺潺声,鼻尖萦绕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心头涌起一股暖意,让人陶醉,使人迷恋。
“,万籁俱寂,只剩下蛐蛐的叫声,断断续续,似乎在倾诉什么?哦,原来是蟋蟀在唱歌呢!它们用力振动翅膀,弹出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音符,宛若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黑白相间的五线谱上,演绎出一段优雅抒情的旋律,简直妙不可言。
瞧,蝴蝶姑娘正随着微风起舞呢!她轻盈优美的身姿,伴着柔和的音乐,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像个快乐的精灵,又像一位舞蹈家……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是那样神奇,有那样丰富多彩。
第六田园交响曲听后感
第六田园交响曲听后感第六田园交响曲听后感内容:很有幸在课堂上观看了李维的电影《第六田园》。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影片中对自然美景的歌颂和热爱深深打动了我,也唤起了我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反思。
第一幕,由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山泉水和着青草的香气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身影构成的山野田园风光,那是何等的令人陶醉!然而,繁忙的都市生活渐渐占据了人们的内心,很少有人能够再次拥有那样纯真快乐的心境。
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父母早出晚归辛苦工作的画面,他们曾经也有过像片中主角一样,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我不禁感到一阵酸楚,为我自己所处的环境,为我眼前这日益冷漠的家庭关系。
那些小河的支流,竟是一去不复返了吗?第二幕,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幕。
主角老马与大孙女、小孙子一家三口在秋天丰收的农场里放松地散步、采摘苹果。
在太阳照射下,一行行庄稼地里绿油油的麦穗显得格外饱满,银白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沉甸甸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老马把脸贴在老伴儿的后背上,妻子帮他把头发捋到耳后,一家人在温暖的阳光中回味着劳动的快乐。
在此刻,田园之中恬静的氛围让人顿生暖意,像极了幼时的记忆。
但老马夫妇的身边再没有了鲜艳的红领巾和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证书,取而代之的是过重的负担,每天喘不过气的压力和难以逾越的贫富差距。
回想起来,不禁让我心生凄凉,原来我们竟离快乐和幸福越来越远了。
第三幕,是影片最具象征性的一幕。
虽然主角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可却发现已与原来大相径庭。
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的疏离、沉默与愤怒。
到最后,一场噩梦般的故事让主角彻底绝望,从此放弃了原本宁静的生活。
其实,电影的主旨并非要指责什么。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科技发达,人们之间相处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乏情感交流。
从人类诞生至今,不就是为了找寻更加美好、真挚、自由的生存方式吗?主角尽管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但仍旧热爱着这个世界,珍惜每一个亲人朋友,他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是贝多芬唯一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将其命名为《田园》,但却在其后注明“着并非是音画,重要的是感情的表现”,可见贝多芬并不喜欢模仿,他喜欢用真实的感触,用诚挚的心声作曲!也正是贝多芬对音乐、对人生的激情,成就了他的伟大。
除此之外,这首作品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五个乐章的交响乐。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这座美丽的小村庄写成的,海利根施塔特对于贝多芬有着重要的意义,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
由此可知,贝多芬想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并非仅仅是乡村生活的美好,更有着其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乐章贝多芬注释为“初睹田园景色的愉快心情”,以快板开始,F大调。
开头从容不迫,尾音颇长,留以人无限的遐想,仿佛身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远远的是地平线,有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
由小提琴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欢快而洒脱,仿佛一头扎进了树林,树林中常有小动物跳跃着伴行,而后悠悠鸟群从头顶掠过,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线条。
时而行走与树林中,时而驻足用心感受这静谧与美好,扬起脸迎接大自然的轻抚。
这段主题,此后反复出现,贯穿整部作品。
之后由“5427|5275|”开头的第二主题出现,温柔美好,重复多次,最终加强,仿佛“渐渐走出树林后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般的温暖和惬意。
第一乐章始终充斥着这两个主题,并一直以原态出现,这也反映了这部作品想要传达出的乡村生活的朴素。
第二乐章贝多芬注以“溪畔景色”,中速、行板、降B大调。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共同演奏出流畅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其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更显得清亮。
流水击打在小溪中的石头上,荡漾着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点点金光,我仿佛可以听出溪水的清澈。
同样由小提琴演奏的第二主题,婉转起伏,似天空中翻飞的鸟类。
两个主题相互交织,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乐章的最后,木管乐器吹奏出了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整幅画面的本有的平静,却添上了一抹感人的生机。
第三乐章贝多芬注释这段为“村民快乐的集会”,这段回到了F大调,快板,节奏轻快,由舞曲组合而成。
不同于宫廷的圆舞曲的华丽,这段舞曲更加简洁,却更具有故事性和张力,描绘出乡村中,男女老少共
聚一堂,欢笑、舞蹈的场景:少女的舞步轻快绚丽,村夫的舞步粗狂活泼。
事实上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期间,常与农民乐师们交流并拾获得创作的灵感。
可见贝多芬对人民群众淳朴的音乐由衷的赞美,同时间接传递出了其对宫廷做派的不满,这也表现在了他与贵族们的貌合神离上。
虽说贝多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海顿的影响,但与海顿保守的宫廷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贝多芬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第四乐章贝多芬注释为“雷电,暴风雨”,快板,F小调。
以弦乐器开始,并且低音的弦乐一直作为伴奏贯穿本乐章,低沉而压抑。
乌云由远方逐渐逼近,小鸟在低空扑闪着翅膀寻求庇护,风雨即将在隐忍中爆发!一声尖锐的短笛,仿佛是迎接暴风雨到来,是划破天空的第一道闪电。
随后小提琴在中音区快速而低沉的演奏,配合以弦乐器短促的伴奏,仿佛狂风暴雨中,夹杂着一道道明亮的闪电。
随后乐曲减慢并趋于平静,管乐器随后吹奏出明亮的节奏。
风雨散尽后,云消雨霁,阳光努力地探出云层,为普物众生带来希望与光明。
我想作者在此部交响曲中插入“暴风雨”的片段一定别有深意,这不仅仅是为了内容的丰满,更是贝多芬抗争精神的体现。
众所周知,《田园》与《第五
交响曲》,已被后人称为《命运交响曲》创作于同一时期。
此时,贝多芬人到中年,他曾经崇拜的英雄拿破仑称帝,这给予了他极大的打击,随后耳疾又发作,这对于作曲家是致命的伤害,可想而知贝多芬正经历着怎样的内心的煎熬。
同一时期的两部作品,却有着完全相反的两种风格,我扪心自问:这合理吗?显然贝多芬的这部《田园交响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仔细品味第二乐章会发现其优美简朴之中还带着克制,带着对于命运安排的委屈,对于抱负无法施展的失落。
第四乐章,“暴风雨前的压抑”,象征着贝多芬艰难的在厄运中行走;在巨大的压力中摸索;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心灵的声音。
而那一声划破长空的短笛,仿佛是一声迎接战争的号角,这是象征着贝多芬迎战暴风骤雨的决心,是不向命运低头的铮铮傲骨!在这一点上与《命运交响曲》是完完全全契合的——绝不向命运低头!
在第五乐章贝多芬注释为“牧歌,暴风雨后的欣喜与谢天之歌”,速度稍快,F大调,有第四乐章连贯的转化而来。
单簧管和铜管乐器相互应答,庆祝暴风雨结束的欢愉牧歌,牧民渐渐远去,牧歌也随之渐渐远去。
庄严沉稳的主旋律再次出现,情感明朗而真挚。
尾奏无比壮丽,我似乎看到被落日照红的天空上
点缀着姹紫嫣红的晚霞,映在水面上,把湖水也染成了橘红色。
这尾奏揭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强大,更进一步体现了人类的不屈与顽强。
许多人说《田园交响曲》描绘了田园的美好风光与风土人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更体现在了他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贝多芬从来不是一个流连于山水的隐士,他是一名战士,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战场,就有激情,就有思想的火花。
在乐章的最后贝多芬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不应活在自怨自艾之中,不彷徨、不悲伤,勇敢的站起身去迎接希望的曙光。
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贝多芬对与自然是充满敬意的,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人在自然中可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集中内心的力量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