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合集下载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

试论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利弊与改进方向背景介绍当前,中国财政体制已经实行了分税制,即从2004年开始,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税收收入进行分配,并将一部分税种归地方政府管理,形成动态共享的税收制度。

这一体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利弊分析利1.分税制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使得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开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

2.固定收入和财力预算保护,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财政保障,容易控制资金支出和收入。

3.分税制合理地分担了财政责任和税收管理的职责,可以稳定地维护全国的财政秩序,并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作效率。

弊1.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分配和财政权责上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和不协调,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稳定,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2.分税制在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甚至有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3.分税制在经济建设方面,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跨省市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

改进方向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机制1.根据地方政府实际情况和开发要求,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分税制在财政收入和政权责上的不平等和排斥问题。

2.强化财政负担,对于富裕地区财政部分对于贫困地区进行补贴支持,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3.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鼓励地方财政困难地区之间展开紧密合作,加强跨省市合作机制。

拓宽财政收入渠道1.改变过重依靠土地财政和固定资产经营收入的现状,逐步实行以生产企业、创意经济等为主的产业和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2.发挥城市和人口优势,逐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环保和教育等领域中涉足投资。

3.合理制定必要的税收政策,为优先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结论分税制是一种有利于地方财政自主性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改进和完善分税制体制,既是本着为全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态度,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中央 省 市
财政部 财政厅 财政局
部属高等院校(200多所降到76所) 省属高等院校, 市属高等院校

(二)中央与地方在财力分配上和责任承 担上讨价还价
由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中央和地方政 府之间在“事权与财权”分配上严重不 对称,中央与地方在责任承担上讨价还 价成为常态.
..\..\..\财政厅资料汇编\预算处\工作间\分处 预算\2004年\部门报二上专项表\(2004 年)“二上”基本支出(李伟).xls
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倪志良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994年,中国对财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重大的改革,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 总体税负的前提下,将税种由原来的37个简并为23个。并将23个税种分 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国家首先将主体税种中增值税的75%、消 费税的100%上划为中央级收人,从2002年又将增长较快的企业所 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60%上划作为中央级收人,使得中央财政收 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提高到2005年的54.5%。财 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大幅度 提高意味着1994年分税制改革初衷已经实现,“双低问题”基本 解决。[1]
[1] “双低”是指1994年税制改革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
表1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doc
表2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doc
中国历年GDP增速.doc
表1和表2数据表明:1994年财税改革使得中央财政的调控 能力得以强化,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所需要的资 源配置调提供了便利,比如:加大“三农”投入等。
财政分权改革积累的问题与县乡财政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一、背景原因1.1 原有税制的弊端九四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当时我国的分税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政过于集中,地方财政缺乏自主权;财政收入分配不合理,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税收征收体系不完善,造成税收漏征和重复征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和改革,需要进行改革。

1.2 经济发展需求九四年,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财政体制来支持。

新的财政体制应当能够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自主权,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开展投资、改革和创新。

1.3 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九四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也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

新的分税制改革应当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成效2.1 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自主权九四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自主权得到大幅提升。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安排地方财政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2.2 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等工作,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问题3.1 地方政府财政管控能力不足九四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预算自主权增强,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管控能力并未得到相应提升。

部分地方政府出现了过度支出、财政浪费等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

3.2 财政收支不平衡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但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财政预算,引导财政支出更加趋向于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对地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财政压力。

公共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

公共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简答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计划经济时期:①国家分配论②国家资金运动论③价值分配论④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⑤社会共同需要论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①财政职能界定和作用定位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③全球治理中的大国财政思想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波动。

收入分配职能:P47→P49财政介入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①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公平②规范政府资产性收入③规范工资制度④完善征会保险制度⑤完善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P63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工业化是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原因)。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和魏斯曼>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

外在因素是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压力。

(财政支出的增长是阶梯或非连续的)。

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公共投资比重较大。

中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成熟阶段: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政府投资化重加大。

4.非平衡增长理论<鲍莫尔>区分进步部门与非进步部门;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①成本效首方析法②比较法③因素分析法④最低成本法⑤公众评判法。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①拓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②建立全过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链条③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④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

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P1861.①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组成。

其中,税收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财政收入比重较高(80%以上)。

②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丝济共同展。

2.我国财政收入呈现以下变化趋势:①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企业和个人收入水平⬆,税收收入⬆。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九四年分税制改革是指中国在1994年进行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其背景原因、成效和问题如下:背景原因:1. 经济转型需求: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原有的税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

2. 分税制的不合理性:原有的税制模式是中央政府将税收划归中央预算,地方政府仅能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进行开支,这种分配方式不利于地方政府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发挥。

成效:1. 财政分权: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和税收权力实现了划分。

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政和税收自主权,能够根据地方经济的需要进行财政调控和决策。

2. 政府权力下放: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的权力下放,减少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3.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由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的税收自主权,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这有助于地方政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民生福祉。

问题:1. 收入分配不均: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也可能导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获得的财政收入更多,而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较少,导致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2. 财政管理混乱: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财政和税收拨款权限,容易导致财政管理混乱,资金流转不畅,影响财政管理效率。

3. 效率低下: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财政责任,但有些地方政府能力有限,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对于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财政自主权,推进了经济转型和地方发展。

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收入分配不均和财政管理混乱等。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学论文系别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名称金融学班级学号5121233 学生姓名刘星兰指导教师刘喆2015年1月5日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建议财政体制作为确定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体制依托,并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和政府运作效率有着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伴随着各个历史阶段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总体的改革取向是由集权逐步走向分权#在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施的是高度集权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逐步过渡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改革开放后,为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从 1994年 1月 1日起,中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从 1994年运行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显现出良好的经济与政策效应,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既有财政体制也显现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一、199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及之后的调整与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通过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界定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围,按税种的归属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分设国税与地税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以及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妥善处理原体制补助与上解事项,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级财政体制。

1994年以后,中央依据体制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格局、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等方面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了多次调整与规范。

1、1994年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主要调整与变动(1) 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比例(2) 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3) 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4) 成品油税费改革(5) 其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调整2、1994 年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税收返还制度的发展与规范(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健全(3) 1994年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规范2000年前后,虽然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不少地方,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县乡财政困难。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度安排。

在过去的十年里,分税制逐步实施,成为了中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税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收入和支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财政收入,规范财政管理,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分税制内容分税制十年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三部分。

其中,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企业利润等,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共享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此外,分税制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分税制影响分析分税制十年制度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其能够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

其次,分税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分税制还增强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减少了税收流失。

但是,分税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后续的改革中加以解决。

以共享收入为例,虽然共享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政府需要寻求更加稳健、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四、总结分税制十年制度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以及财政收支范围的明确规定,分税制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引言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要政策之一。

通过改革财政和税收体制,中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稳定。

本文将探讨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与举措,以及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历史背景中国的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

在此之前,中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财政和税收体制高度集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衡、效率低下、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为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改革目标与举措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促进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税制改革:中国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税费负担,促进企业发展和个人消费。

具体举措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消费税税率、减免税收等。

2.财政体制改革:中国实行了分税制,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了分割。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分配财政资源,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公共财政改革:中国加大了对公共财政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增加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财政支出,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4.优化政府职能: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和干预,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更大的空间。

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成果与挑战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改革成果方面,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税制改革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促进了消费和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分税制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但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负担。

其次,税收征管仍然存在着问题,包括避税、逃税现象和执法力度不足等。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九四年分税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财税制度改革之一。

在此之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依靠固定的税收划分,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不足,地方财政压力过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税制改革主要是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财政收支不平衡。

1993年,地方政府占国内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2.2%,同年地方政府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超过50%,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

因此,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建立适当的财税制度来重构财政体系,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成效是实现中央与地方权责明确。

改革后,中央政府将全国税收划分为税基和税率两部分,税率作为中央收入,税基则分配给地方。

地方政府负责认定税源、收税、监督税务、承担赤字和财政规划,而中央政府则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纳税人监督。

这种分配实现地方责任与地方收益之间的匹配,有利于优化财税分权结构。

但是,分税制改革也存在许多问题。

改革后,中央收入过分依赖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而地方政府认为国家抽走了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税收来源,使得一些地方财政短缺。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的税收代理费用高,并且广泛利用税收动机,沉迷于经济增长的追求。

这是因为税收资源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完备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监督和制度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发挥财税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政府应通过以下措施完善分税制改革:一方面,应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差异,探索实施差别化分税制,以实现地方财力的平衡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应协调好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同时,还需建立完整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原因成效及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国家开始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重大税制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逐步建立起现代税收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成效和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一、改革的背景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当时的税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原有的税制存在一些缺陷,如税收过于集中、收入缺乏稳定性、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国家财政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所以当时的国家领导层认识到必须对税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应的,国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并逐步调整了税制。

1987年,国家开始试行分税制,全国范围内的分税制改革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的原因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具体来说,该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快地区发展。

在过去的税制下,中央政府向地方转移的税收比例过高,地方财政有限,导致地区发展不均衡。

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需要对税制进行改革。

2. 平衡财政收支。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税收份额确定分明,有利于平衡财政收支,提高财政运转的稳定性。

4. 促进经济发展。

税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改革后的税收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逐步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九四年分税制改革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实行分税制有利于逐步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增强财政监管的能力。

三、改革的成效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快地区发展。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各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地区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区间的财政收入差距缩小,地方财政总体得到了改善。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成效及问题探讨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成效及问题探讨
堪局面 。
革产生 的成效与 问题对深化 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有重要意 义 ,也将为建立现代财政体制指明方 向。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一 )划 分 中 央与 地 方 的财 政 支 出范 围


中央的主要支 出范 围是 : ( 1 )中央本级经济建设 中重大 项 目投资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2 )中央本级的各项事业费 、 行政管理费 ( 行政支出和外交支出 ) 、 国防战备费和援外支出。 ( 3 )中央要有适 当调 剂财力 ,对一些地方给 以财政定额 不住 和专项 拨款。( 4)国家债 务支出。地方的主要支 出主要 用于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主要负责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 、 环境 治理 、 非盈利性事业 以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事业。
全 面深 化改革 的关键节 点 ,客 观评价这 1 பைடு நூலகம்年来 ,分 税制改
收入 占整个税收收入 的 9 0 %。实行分税制首先要全面改革我 国的工商税制 。针对工商税 制的一些问题 ,新税制度原有 的 3 2个税 种废 除 、合并 了一 些 ,同时开设 了一 些新税 种 。另 外还取 消 了一些 不合理 的税种 ( 如产品税 ) ,代 之 以较符 合 市场化改革的税种 ,例如征收增值税和规范消费税 。 二 、分税 制改革的评 估 ( 一 )分税制 改革 的成 效 1 . 宏 观调控力 增强 。政 府的宏观能 力可用两 个 “ 比重 ” 的指标来衡 量 ,即 : 中央财政收入 占全 国财政 收入的 比重 以 及 中央财政收 入 占 G D P比重 。1 9 9 4年分 税制改 革 的其 中一 大 目标也就 是提 高这两个 比重 ,一改 中央财政 捉襟 见肘的难
改革后增强 。 ( 2)中央财政收入 占 G D P比重

分税制的成就和问题

分税制的成就和问题

分税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及待提高之处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初步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由行政制衡向机制制衡的转变。

十多年来,分税制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分税制改革也遗留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不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匹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从规则约束和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两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

一、分税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将现行的财政包干制改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自1994年起,改财政包干制为分税制,在科学界定财政收支范围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分税制改革旨在强化税收征管,堵塞财政收入漏洞,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具体内容一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根据事权与财权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发展方向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发展方向
策, 财税 管理 。 全 国高校 财 政教 学研 究会 理 事长 、 教 育部 公共 管理教 学指 导 委员 会 委员 、 中国财 政学会 副秘书 长 、 中国 国有 资产 管 理学 会 、 外 国财 政学 会 、 民族 财政 学会 理 事 、 北 京 市财政 学会 副秘 书长 、 中 国农 村 财政 学会 常务 理事 。河北 大 学 、 新 疆 财经 大学 、 安徽 财 经 大学 、 上 海立 信会 计 学 院、 山东 财政 学 院、 内蒙 古 财经 大学 等客 座 ( 兼职 ) 教授。 北京 市人 大常委 会预
本 刊 特 稿
《 锏 陵警虎譬籁 ) 2 0 ] 3年第 3期
分税制 财政体 制改革 : 成效 、 问题 及发展 方 向
马海涛 李 升
1 0 0 0 8 1 ) ( 中央财 经大 学 ,北 京


分 税 制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的 动 因
步提 高 。
分 级 包 干 财 政 体 制 是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来 开 始 实 行经济 体 制 改革到 1 9 9 4年 实 行 分 税 制 财 政 体 制 之
2 8 . 2 6 %。 中 央 财 政 收 入 和 支 出 的 比 重 变 化 , 也反 映 了
地 方财 政 收支 的比例 变化 , 即 地 方 的 财 政 收 与 支 的 逐
的手脚 , 为 中 央 定 了基 数 , 财 政 收 入 的 增 量 大 部 分 被 地 方 预 算
内和 预算 外 活动获 得 。 中央财 政
这 说 明 财 政 承 包 制 捆 住 了 中 央
重在逐 渐 下 降 ,从 1 9 8 5年 的 3 8 . 3 9 %下 降到 1 9 9 3年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E.分级管理原则
[答疑编号9111302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DE
(3)中央负有间接责任,但应通过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实施的社会事务,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例题1·多选题】下列属于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的内容的是( )。
A.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B.规范财政补贴范围
C.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加大对一般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力度
(1)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的公共支出项目,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的社会事务,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的各类行政机构和少数由中央政府负责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
(2)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社会事务,经费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如一些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统计等公共福利事业;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考试内容: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
(1)财政必须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D.重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E.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性的开支应以财政供给为主
[答疑编号91113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DE
【例题2·多选题】根据( )等要求,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
A.公平原则B.税收原则
C.效原则D.市场基础原则
(2)财政要不断增加对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性的开支。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自1994年起,中国开始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相比之前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该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财权、支出责任及收益的公正分配。

此制度的推行对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以及推进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的和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1. 分摊财政责任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政府往往通过向地方提供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分配。

地方政府缺少对财政收入的掌控权,无法自主选择经济发展方向,公共服务也大多由中央财政承担。

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权责发生了变化,地方负责税源的开发和执收,中央负责整体规划和重要事项的决策。

地方财政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财政实力制定独立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

2. 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受益方,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动触发竞争机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有效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分级管理模式。

3. 实现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分税制改革有利于实现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使地方政府有了自主选择支出项目的权力和义务,可以把财政资源分配给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领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促进了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分税制改革的推进,有力保障了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减少了对上级政府的依赖,减少了地方政府的无效财政支出,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效率。

5. 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分税制改革将税收自主权和地方自主权相结合,有助于防止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维持政府的财政稳定。

6.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水平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财政预算和绩效评估系统,建立了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

7. 促进地方间的合作与交流分税制改革引导地方之间合作和交流,促进了地方间资源和经济合作,形成了以地方为主体的大量财政横向调配,提高了经济效益。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A.中央与地方共享税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地方税D.中央税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2.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这种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A.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预算执行制度C.部门预算制度D.政府采购制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

3.目前,中央与地方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75%和25%B.50%和50%C.60%和40%D.25%和75%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4.中央财政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的资金项目被称为()。

A.财力性转移支付B.横向转移支付C.一般性转移支付D.专项转移支付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注意“规定用途”。

5.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C.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中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财政改革措施,旨在调整中央和
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责关系,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利用。

自1994年
启动以来,这一改革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
1. 强化地方财政独立性
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责。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
际情况,独立制定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计划,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2. 促进经济发展
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财政资源,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扶持
乡村经济等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更有能力引导和支持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3. 加强地方财政能力
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可以直接获取税收收入。

这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
政收入,还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地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4.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分税制改革改变了财政资源分配的模式,使得财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到
各级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间。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整体综合效益。

5. 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感
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直接收入税收,增加了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发展的责任感。

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6. 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更加
灵活地安排财政支出,提高了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7. 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
分税制改革增加了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地方政府通过相互竞争和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8. 增强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
分税制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财政政策,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经济模式。

9. 改善民生和社会服务
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社会服务和民生改善,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这有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10. 推动地方政府的能力建设
分税制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地方政府通过引
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财政收支平衡和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

总的来说,中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方财政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和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分税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完善和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