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
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
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2、教材所处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说教学目标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结合生活实例能说出用分数表达的数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学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后附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15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15篇)《认识分数》评课稿1《分数乘法》评课稿评课人:xx李老师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教学课,是一节非常扎实的教学课,他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去说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加强题目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优点:1、分数乘法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位“1”的判断,而单位“1”的正确判断与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息息相关。
学生在接触到两种结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把单位“1”搞混淆,出错也是经常的事,在突破这个难点的问题上,李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统一两种结构的分数应用题,教会学生找单位“1”,利用画线图和列数量关系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李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
例如:李老师在出示例题: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泥塑,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画出线段图,并思考和前面的题有什么区别。
她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是单位“1”不同?听了李老师讲的这节课,自己受益匪浅。
在教学设计中,李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建构规律,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若是教师能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我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认识分数》评课稿2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教学目标。
1. 从整堂课来看,教师能紧扣人教版教材对于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要求。
明确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目标达成度较高。
例如,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如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二分之一的含义,这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方面方法得当。
2. 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直观地感受了分数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数的表示方法之间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 情感目标也有所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的选择准确恰当,紧紧围绕分数初步认识这一主题。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分月饼、分苹果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逐步深入,从二分之一到几分之一再到几分之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拓展。
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解释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拓展了一些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内容,如同样大小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如实物月饼、图形卡片等。
在讲解二分之一时,通过将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二分之一的样子,这种直观的感受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效。
而且在后面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画图来表示分数,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下面说说自己听课后的几点体会:1.基于学情,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凌乱无序,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赵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块蛋糕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郑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3.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2。
纸上折了1/2后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并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评课稿一、教材分析。
1.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2. 教材通过分物体(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等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四分之一的含义。
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重要概念,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分数意义理解部分。
- 在分数的读写法教学上,教师讲解清晰、简洁。
通过在黑板上示范写分数,强调分数线、分母、分子的书写顺序和位置,同时让学生进行多次书写练习,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整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将纸片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这种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分数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 在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分别表示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结论。
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直观比较的方法来解决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探究和比较能力培养部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人回答问题,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7篇】
认识分数评课稿【精选7篇】《认识分数》评课稿篇一李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
新理念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他们自然是积极投入。
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了。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
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比的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的教学,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而师老师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欲望。
3、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
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4、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成语,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
百分数认识评课稿8刚才倾听了师小梅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设计中,有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上不封顶,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学习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通用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找准同学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同学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同学自身的知识,找准同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同学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同学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同学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同学对分数的发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同学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
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
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同学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同学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同学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沛重视同学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沛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同学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导言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帮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
本评课稿将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割成若干等份的概念;2. 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3. 能够在常见情境中运用分数。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师介绍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2. 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分子、分母的含义和读法;3. 分数的简写形式;4.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5.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练。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通过图表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基本表示方法:教师利用黑板和分数图示等教具演示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进行相关练。
4. 分数的简写形式:教师解释分数的简写形式,如真分数和假分数,并进行练。
5.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教师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和排序练,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顺序。
6.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数的运算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答疑。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图示解释和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某些环节,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和避免常见错误。
此外,本节课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改进设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设想:1. 增加分组合作研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分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分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而在这次《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程中,授课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够正确读、写分数,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合理1、注重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分月饼、分苹果等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到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首先,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认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其他分数。
这种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3、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对分数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更多份,其中的一份该如何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多样1、直观教学法教师运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亲身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讲解二分之一时,教师通过展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表象。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分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这次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了分数世界的大门,使他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恰当。
教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和比较,初步理解分数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分月饼、折纸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说出几分之一,还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1、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以中秋节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
2、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从而引出分数。
例如,让学生将一张圆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观察每份是原来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从认识二分之一开始,逐步过渡到认识其他几分之一,最后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直观教学法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纸片,以及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以及每份与整体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操作等方式,共同探究分数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课程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教师:XXX评课稿:本课程是一堂初步认识分数的课程,着重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以下是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清晰地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在板书上呈现出分数的定义和一些例子,教师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了学习分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的引入非常有效,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基础。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他通过讲解、示范和互动等方式,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用途。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做得很好。
他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能够安静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在本课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他在教学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和实际应用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堂课程的教师在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多样、课堂管理良好以及学生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方面表现出色。
希望教师能够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是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主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初步了解和认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具体如下:•分数的定义及表达形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的表示方法;3.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给定的分数,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2.能够灵活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表达方法;2.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的问题;2.将分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材: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如色条、分数小卡片等);2.学生准备的教材: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初步思考和认识。
问题: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将其平均分成了两份,这时每份的面积是整块巧克力的多少?通过引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巧克力被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份的面积占整块巧克力的多少。
2.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达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定义和表达方法。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仅仅可以用整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还可以使用分数。
然后,教师讲解分数的定义,即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一个分数。
例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4分之1。
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表达方法,如分数线的含义、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3. 比较分数的大小(20分钟)教师使用教具(如色条或分数小卡片)演示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先以图形的形式,使用色条分别表示两个分数,教师让学生观察色条的长度,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堂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直观的图形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分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分数线连接分子和分母。
3. 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分数的书写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数表示方法。
4. 分数运算: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分数卡片、分数接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数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分数表示方法和分数运算的正确性。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林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充分的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 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 体现了教师对研究教学方法的认真负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 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把握学情, 深入浅出由于三年级是初次接触分数所以, 老师采取, 由简到难, 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构建新知识。
她通过情景引入出示分月饼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以此作为切入点。
通过一些有效的利于学生理解的语句和手势及演示, 让学生能够快乐的、轻松的、有效的自主学习。
二、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采用一系列简单的、巧妙的、层层深入的提问, “4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 可以怎么分?”、“2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 可以怎么分?”、“1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半个怎么表示?”等, 不仅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看似重复的问题却一步一步的提升着学生的信心, 因为简单的问题利于学生的回答与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快感, 从而不断的鼓励学生去不断的思考, 不断的探究!三、反复强调, 强化训练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强调分数的写法和不断的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分数代表的意义, 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的出错, 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的, 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最后又在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加以巩固!四、尝试教学的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两个活动中,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为指引者, 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许的尝试, 第一次画对折线、第一次画阴影部分等。
同时在课堂上, 她不仅充分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大胆设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心灵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共振,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 而且这种成功跟以往的是大大不同, 因为这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 不是由外力催使他获得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
我听叶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本节课,叶老师采用的是分东西的情景。
14个月饼、2个月饼能平均分,那1个月饼能不能平均分,经历了一系列数的变化,引入问题。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学生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述是比较困难的。
真正的理解就是内化为语言。
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叶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还有叶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二、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
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
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在这里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但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关于李老师的《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楚,环环相扣。
这节课主假如使学生联合详细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当作一个整体均匀分红若干份,每份能够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 1 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
本节课的教课难点有两个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打破到由一些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均匀分红的每一份由本来的一个打破到由几个构成一份。
教课中李教师从均匀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 1 进行均匀分红若干份,每份能够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分数的意义。
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在认识1/2 基础上,教师充足相信学生,鼓舞学生,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建分数、研究分数。
这就给学生供给了广阔的创建空间。
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想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去再创建分数,他们有各自独到的发现。
不单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还创建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可以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考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量的。
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停地爆发出来,不停体验到创建的欢乐和研究的乐趣。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踊跃主动的沟通反省中共同分享学习成就,提高活动的价值。
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足操作后,实时组织小组议论:你是如何创建出分数的?让学生沟通各自的学习成就,使认知构造得以扩大与放大。
当学生提到 "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采集学生的不一样的折法,睁开对 -实质意义的商讨。
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何暗影部分的形状各不同样,却都是这个图形的 1/4 呢?经过议论才发现:分数与均匀分的份数有关,而与详细分的方法和分红的形状没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实质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
认识评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
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
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
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
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