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合集下载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阿里的蚂蚁金服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美的6年的转型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人员配备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海尔的平台组织和小微创业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激励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沟通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第五篇控制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控制方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京东——打造一流用户体验第六篇创新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一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综合案例二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结束语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 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 2 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资料下载地址:http://ຫໍສະໝຸດ /Ebook/41494.html
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满分 150 分,每题 30 分。
1.不同于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决策理论对管 理者有什么实践启示? 答:(1)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情报收集—拟定方 案—选择方案。 ②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 之间。原因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知觉上偏差的影响;决策时间 及可利用资源的限制等。 ③风险型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 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④重视决策者的作用。强调以身作则;全局观念;权威不是强迫命令;依赖和培 养下级主动承担责任。 (2)行为决策理论对管理者的实践启示: ①为公司决策者服务。投资决策往往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时间紧、 信息不完备,使得决策者觉得传统理性决策理论的实用性差,常常凭经验进行主 观判断和抉择,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中更需要行为决策理论的指导,更需要了解 可能发生的认知偏差和行为陷阱,更需要含有行为变量的投资决策模型。 ②为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服务。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众多公 司营造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只有深入了解公司实际的项资决策行为,才可以对
图 1 费德勒模型的发现 根据研究,费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情 境下效果更好,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在中间情境下效果更好。 根据费德勒模型,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途径只有两条:第一种,选择领导者以适 应情境;第二种,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任务或提高/降 低领导者可控制的权力(如加薪、晋职和处分活动)来实现。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管理学原理》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管理学和在管理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基于管理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是:1.准确地理解《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2.准确地把握《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3.能够应用《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管理实际问题;4.了解管理学在企业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1.识记:清楚掌握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1.管理与管理学识记: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二重性、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基本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典型的现代管理理论。

综合应用:掌握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

2.决策识记: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任务及特征等,计划的本质、特征、类型与作用等。

领会:掌握环境分析方法及决策方法;了解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常用环境分析方法对具体企业案例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3.组织识记: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及影响因素、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的概念。

领会:掌握组织和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与功能、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了解人员配备的概念与过程、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

综合应用:对管理学组织职能的基础理论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案例分析当中。

4.领导识记:领导的内涵、特征;领导与管理区别、领导三要素;激励基础、方法;沟通过程及沟通类型。

领会:掌握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理解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思想,掌握激励的含义和实质、了解激励原理和能掌握运用激励的各种理论,理解沟通的含义和沟通机制和类型、了解沟通障碍的原因、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原理第六章

管理学原理第六章

组 织 变 革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 组织变革的阻力反映在两个层面上,即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第六章组织设计与人员配备
(二)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 1.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2.对既得利益的威胁 3.对未来发展认识的不足 (三)排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1.增进内部沟通 2.加强教育培训 3.发动全员参与 4.把握策略与时机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第六章组织设计与人员配备
5.主席的重要性 6.决议案的审校 7.委员会工作的考核
委员会召开会议的直接成本: C = A B T
式中:C—会议的直接成本; A—与会者平均小时工资率; B—与会人数; T—会议延续的时间。
(一)确定人员需求量 (二)选聘人员 (三)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专栏6-3 辰星公司的困惑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第六章组织设计与人员配备 第四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 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便是所谓的直线关系。 参谋关系是伴随着直线关系而产生的。参谋的设置首先是为了方便直线 主管的工作,减轻他们的负担。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 力。 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 议的权力。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直线与参谋都可能产生对对方不满的情绪; (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1.明确职权关系 2.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 3.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六节 团 队 组 织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第六章组织设计与人员配备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小结:
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环境因素
生产效率低下
精神革命
科学工作方法
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
标准化管理
计划与执行分开
差别工资制度
职能工长制
理论基础
目的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是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泰勒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实践性: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理论系统性:各个章节所包含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科学性:
为什么说管理学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真理性:它的许多原则都是经过实践中反复检验才抽象出来的 ,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真实反映,是一种科学知识。 发展性: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并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因此,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艺术性: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PART ONE
课程串讲
导 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沿革 第三章原理 第四章方法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产 出
环境调查、决策、计划
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 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变革
领导、激励、沟通
控制活动和控制方法
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
01
02
描述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重要?管理者都在做什么?他们如何高效的利用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区分管理的职能。 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的责任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技能?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2、组织整合名词解释

2、组织整合名词解释

2、组织整合名词解释
组织整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组织内的各个部门、岗位、人员以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在组织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使得组织内的各个部分能够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组织整合还包括对组织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整合,以确保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共同遵循和践行这些准则。

组织整合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组织整合,可以使得组织内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也可以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1。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5注: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管理思想,管理活动,管理理论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比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

2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科学管理理论”或“古典管理理论”。

(传统的管理思想)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营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中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可行的工艺流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个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注:甘特的重要贡献为甘特图4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个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机进行采购。

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的来源,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劳工安全。

设备安全(5)会计职能:编制财产目录,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人员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最高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结构,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学原理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第九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员工培训
通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 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 力,促进组织文化的形成。
领导示范
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践行 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引导员工践行。
资源整合的策略
资源盘点
对组织内外部资源进行全面盘点,了解资源的数 量、质量和分布情况。
资源调配
根据组织需要,合理调配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组织文化的整合需要通过对员工的培 训、教育和引导,使员工认同组织的 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形成共同的行为 准则和价值观念。
组织资源的整合
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信息等资源,是组织运行的基础。
组织资源的整合需要通过对各种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 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
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资源的整合还需要通过引入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
组织力量的整合策略
企业需要采取跨文化交流、资源整合、战略联盟等措施,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 组织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未来组织力量的发展趋势
未来组织力量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力量将趋向于多元化, 包括人才、文化、品牌等多个方面。
未来组织力量的动态性
未来的组织力量将更加动态化,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快 速调整和优化组织力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结构力量
指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 ,如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协
调机制等。
关系力量
指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 合作伙伴关系、公共关系、社
会声誉等。
02 组织内部力量的整合
组织结构的整合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可以明确各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7版配套练习题库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六章决策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八章计划的实施第九章组织设计第十章人员配备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第十四章激励第十五章沟通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第十七章控制方法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四川师大20 18年研;山西财大2018年研;华南理工2017年研;四川大学2 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福建师大2017年研;哈工大2 016年研;中财2016年研;首师大2014年研;同济大学2013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其具体内涵包括:①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

任何组织的目标,都包含两方面的要求:效率和效果。

②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进行的,并且对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有特定的时空要求。

③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

组织目标必须分解为许多具体工作,通过相关人员的实际行为去实现。

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来实现的。

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二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2霍桑实验[华东理工2019年研;上海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同济大学2015年研;山西财大2013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东财2011年研]答:霍桑实验是指梅奥教授参与的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实验。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l 设置作为直线主管的助手的参谋职务,可以保证直
线的统一指挥,还能够适应管理复杂活动需要多种专 业知识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 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考察这些低效率的组 织活动,通常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倾向: l (1)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 发挥; l (2)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4.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就像对环境的评价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一样,社 会的认可或拒绝也会左右非正式组织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为了群体的利益,为了在正式组织 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往往会自觉或自发地帮助 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虽然有时也会 出现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犯了错误互相掩饰的情 况,但为了不使整个群体在公众中留下不受欢 迎的印象,非正式组织对那些严重违反正式组 织纪律的害群之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规范、 利用自己特殊的形式予以惩罚。
⑶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l 努力在追求“沟通效果”与“代表性”这两者 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⑷明确委员会的职权和任务 l 要使委员会成功,必须要明确委员会的
职权,使委员们弄清楚他们的使命是作 决策、提建议,还是仅仅进行审议并就 讨论的问题向主席提出一些真知灼见。 ⑸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l 主席的选定是委员会会议成功的关键。 ⑹详细进行会议记录,并形成草案 l 行之有效的交流通常要求传阅记录并核 对结论。
管理学原理组织力量的整合
l 区分直线与参谋的另一个标准是分析不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 员在 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人们把那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 直线 责任的部门称为直线机构,而把那些为实现组织基本目标协 助直 线人员有效工作而设置的部门称为参谋机构。根据这个标 准,人 们通常把企业中致力于生产或销售产品与劳动的部门称为 直线机 构,而把采购、人事、会计等列为参谋部门。 这种分类方法虽 然有直观明确的好处,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 与职权关系角度的分 类有某种吻合。比如,企业中生产、销售部门 的主管,他们的主 要工作内容是组织所辖部门的生产或销售活动, 因此,主要精力 是处理部门内与直线下属的关系;而会计、人事等 部门及其主管 的主要活动内容则是记录生产与销售部门的资金运 动或制定指导 这些部门活动中的财务、人事政策,因此,主要精力 是处理与这 些直线部门发生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建议或服务。但 是,根据在 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来分类,可能会引起某些混乱。 比如,企 业中的物资后勤部门,显然不是主要部门,不直接参与企 业的产 品制造或销售服务活动。因此,根据在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的标准 来衡量,它们不能列为直线部门。毫无疑问,这些部门是为 直线 部门服务的。但把它们列为参谋部门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它 们只 是提供工作或生活上的服务,并无参谋与建议的任务。为了 避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第11章组织力量的整合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第11章组织力量的整合ppt课件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运用委员会的 理由 ✓委员会的局限 性 ✓提高委员会的 工作效率
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1、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 对组织的全局影响重要、长远,对时间要求不 严格的问题
➢ 涉及不同部门利益和权限的问题
2、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 委员会的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 沟通的效果 – 委员会的性质
➢ 要对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 会议的效率取决于召开会议所得到的有利结果
以及为取得该有利结果而支付的费用
04:51
23
04:51
自主作业
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2. 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 如何发挥参谋职能的作用 4. 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及局限性
04:51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参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专业知识,提供专 业服务 1. 明确职权关系 2. 授予参谋必要的职能权力 3. 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委员会
04:51
17
第十一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第三节 委员会
04:51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直线与参谋
➢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中的人们在共同工作中主 要因感情关系、共同的利益关系,以及共同兴 趣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共同行为倾向的群体。
04:51
2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 正式组织的产 生 ✓非正式组织的 影响 ✓积极发挥非正 式组织的作用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正式组织
一;责任和权限明确。
委员会
04:51
12
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三: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二:管理者的职能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2:查理巴贝奇(英国)3: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亨利。

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二)对“泰罗制”的评价(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霍桑试验: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X、Y理论4:Z理论——威廉。

大内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二)管理原则的创新(三)经营目标创新(四)经营战略创新(五)生产系统创新(六)企业组织创新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第四章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化的内涵三、信息化的影响第二节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供应链管理系统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节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第四节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一、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二、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三、云计算的运用四、云计算对管理学理论的冲击(1)劳工分工理论(2)规模经济理论(3)多元化理论(4)层级管理理论(5)财富分配理论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二、权利主义道德观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管理学》课程复习大纲

《管理学》课程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学》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管理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名词解释题:15%●简答题:30%●论述题:15%●案例分析题:2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第一章企业与管理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记组织、企业、管理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管理两者的关系,明确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组织及其要素、企业及其特征、企业管理的特征与内容、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学难点: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组织与管理的关系、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了解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熟识传统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现在管理流派这几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霍桑实验的背景及过程、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流派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

教学难点: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霍桑实验的背景及过程、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流派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本考试使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概念懂得与综合应用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经济管理类专业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

二、题型及比例本考试由四个部分构成: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能力考核分为“懂得”、“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其中单项选择题占15%,简答题占25%,计算题占10%,案例选择题占10%,案例分析题占15%。

三、考试时间与分数本课程考试满分为75分,考试时限为60分钟。

四、考试大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考核知识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考核要求:懂得管理的必定性与重要性、懂得管理定义的多种解释、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懂得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考核内容: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二、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二、管理者的技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进展考核知识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通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考核要求:熟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要紧内容,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通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要点,不一致学派要紧观点的区别与运用考核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进展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进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现代学派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考核知识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管理实践。

考核内容: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一、管理原理的要紧特征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二节系统原理一、系统的概念二、系统的特征三、系统原理要点第三节人本原理一、人是管理的主体二、有效管理关键在于职工参与三、现代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第四节责任原理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二、职位设计与权限委任要合理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五节效益原理一、效益的概念二、效益的评价三、效益的追求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考核知识点: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常用方法与相互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考核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二、管理哲学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法律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三、法律方法的应用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行政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三、行政方法的运用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经济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三、经济方法的运用第五章环境研究(教材第十章第二节)考核知识点:PEST分析方法、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法考核要求:熟悉企业管理环境分析的内容考核内容:第一节外部通常环境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与技术(Technological)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组织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第二节行业环境*五力模型:竞争对手、入侵者、供应商、替代品生产商、买方第三节企业自身价值链分析法第四节综合分析SWOT分析法是商家在进行战略策划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分析,SWOT是英文“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四个字的缩写,代表了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应该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因素第六章决策理论*考核知识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分类、确定型、风险型与不确定型决策考核要求:明确决策的含义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掌握各类影响组织决策的因素及常见的决策分析方法考核内容: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一、决策的概念与类型二、决策的特点第二节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决策过程二、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二、定量分析方法第七章计划的编制与执行考核知识点: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类型、战略计划、目标管理、滚动方式计划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计划的重要性,熟悉计划的类型、作用,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与方法考核内容:第一节计划的类型与作用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的类型三、计划的特点四、计划的作用第二节计划的编制 *一、计划编制的程序二、计划编制的方法第三节战略计划一、远景与使命二、战略选择第四节计划的执行与调整一、计划执行的要求二、目标管理(MBO)*三、滚动计划四、网络计划技术*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考核知识点:管理幅度、管理层次、部门化、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集权、分权、矩阵式组织考核要求:明确进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设计的有关因素、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的优势与局限、集权与分权的适用条件考核内容:第一节组织概念及组织机构设计一、组织概念二、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及影响因素第二节组织设计的任务、根据、原则一、组织设计的任务二、组织设计的根据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组织机构类型一、组织机构类型*二、部门化三、集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与组织力量的整合考核知识点:人员配备程序与内容、工作分析、彼德现象、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外聘与内部提拔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与原则,熟悉人员的选聘、考评与培训、熟悉工作分析的内容、彼德现象出现的原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考核内容: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与原则一、人员配备的任务二、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与程序三、人员配备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二、管理人员的来源三、管理人员选聘标准四、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五、管理人员选聘要求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考评的目的与作用二、考评的内容三、考评的程序与方法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培训的意义与作用二、培训的目标三、培训的方法第五节组织力量整合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直线与参谋三、委员会第十章组织文化(教材第六章)考核知识点: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征考核要求:懂得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要素考核内容: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组织文化的要素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第四节组织文化的塑造第十一章领导考核知识点:领导的实质、领导方式的类型、人性假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考核要求:解释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要求考生掌握领导的性质与作用,领导者素养及领导方式与理论;熟悉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务必具备的条件与工作方法及艺术考核内容:第一节领导的性质与作用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的作用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一、领导者素养及条件二、领导者能力要求三、领导集体的构成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二、领导性质理论三、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四、管理方格理论五、权变理论第四节领导艺术第十二章激励考核知识点:激励的过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考核要求:熟悉激励的过程及其动因、掌握激励的基本理论、能实际分析与应用激励方法考核内容:第一节激励的性质一、激励与人的行为二、内因与外因激励对人的影响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二、期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强化理论五、激励模式六、成熟与不成熟理论第十三章沟通考核知识点:沟通的含义,沟通过程,沟通类型,沟通方式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过程、沟通类型、沟通方式,熟悉沟通的障碍及解决方式考核内容:第一节沟通的性质及其过程一、沟通的重要性二、沟通过程三、沟通类别四、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五、沟通网络方式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一、有效沟通的障碍二、沟通障碍的克服第三节冲突与谈判一、冲突起源与处理二、谈判第十四章操纵活动考核知识点:操纵机制、操纵的基本类型、操纵过程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操纵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要求,熟悉操纵的过程,区分三种不一致类型的操纵,熟悉有效操纵系统具备的条件考核内容:第一节操纵原理一、操纵的必要性二、操纵的基本原理三、操纵的类型第二节操纵的要求一、适时操纵二、适度操纵三、客观操纵第三节操纵过程 *一、确立标准二、衡量成效三、纠正偏差第十四章创新考核知识点:创新的意义、思维方式、创新内容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创新的意义、作用、思维方式、创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考核内容: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一、创新的意义二、创新的作用三、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四、创新的思维方式第二节创新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二、技术创新三、管理创新四、制度创新五、组织机构及结构创新六、环境创新第三节创新的过程与组织一、创新的过程二、创新活动的组织第四节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内涵二、技术创新的源泉注: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三、考试参考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第三节 委员会
1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


组织设计的结果形成所谓的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 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对个 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5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 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同样直线人 员也承担与此相应的责任; 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 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一 般来说参谋人员并不承担某项行动的责任。
6
二、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①明确职权关系(即明确各自的角色) ②授予参谋必要的职能权力 ③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7
第三节 委员会
一、 委员会的性质
委员会是一个被责成处理某一特定问题领域 的集团(是一种集团行动)。


★直线式的委员会和参谋式的委员会。 这取决于它的职权。 ★正式委员会和非正式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和临时用
①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②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 职工的合作精神; ③非正式组织往往给予其成员自觉的、善意的 工作上的帮助,从而可以帮助正式组织起 到一定的培训作用; ④自觉地或自发地地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 活动秩序。
3
三、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12
⑶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⑷明确委员会的职权和任务 要使委员会成功,必须要明确委员会的 职权,使委员们弄清楚他们的使命是作 决策、提建议,还是仅仅进行审议并就 讨论的问题向主席提出一些真知灼见。 ⑸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主席的选定是委员会会议成功的关键。 ⑹详细进行会议记录,并形成草案 行之有效的交流通常要求传阅记录并核 对结论。
8
二、采用委员会的理由
运用委员会远远超过了仅仅民主参与的理由。 ⑴利用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的不足 ⑵防止一个人的权力过大 ⑶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贡献 ⑷有利于部门、计划与政策的协调 ⑸有利于组织内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⑹有利于在不调整原有组织结构的情况下灵活地
加强职权
⑺有利于通过参与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11
⑵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首先,其成员必须是他们想为之服务的利益的 代表; 其次,他们必须拥有所需的权力,从而能够胜 任委员会的工作; 第三,委员会成员应有善于交流的能力,并有 通过综合集体思想而不是通过不适当的妥协来 达成集体决策的能力。 努力在追求“沟通效果”与“代表性”这两者 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①如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 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 利的影响; ②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成员 的个人发展; 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 发展组织的惰性。
4
四、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①思想上,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 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甚至为其 发展提供条件; ②引导方法上,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 影响与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 织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式组织既不能利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 涉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最好借助 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
9
三、委员会的缺点 ⑴费时又费钱 ( 机会的损失往往是无法 弥补的) ⑵决策的折衷性 ( 降低决策质量的可能 性几乎与促进决策完善的机会一样多) ⑶议而不决 ⑷自我解体的趋势 ⑸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10
四、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⑴审慎使用委员会的工作形式,精心选择 委员会主题议项
①对于那些琐碎、繁杂、具体的日常事务工作,不宜 采用委员会的形式去处理。 ②处理那些对全局影响更重大、更长远,对时间要求 往往不甚严格,组织可以而且必须进行详细论证的 问题,则可利用参谋机构,甚至委员会的工作方式。 ③当处理问题只涉及一个职能或一个利益群体的内部 时,利用委员会的工作似乎是多余的。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