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八省八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省八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省八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八省八校联考是一次覆盖多个省份和学校的大型联合考试,旨在评估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缄默不语B. 一愁莫展C. 怏怏不乐D. 心旷神怡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由于他勤奋学习,因此成绩优秀。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亮像一轮明镜,挂在天空。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答案:C4.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C5. 下列成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锦上添花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曹雪芹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商隐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范仲淹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___卦。

答案:乾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材料略]11. 根据上文,作者对“诚信”的看法是什么?(5分)答案:略12. 文章中提到的“诚信”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分)答案:略13. 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阐述“诚信”的重要性?(10分)答案:略14.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诚信”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10分)答案:略四、作文(40分)15. 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2.A3.B4.B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

(每点2分,梳理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有时间节点,少一处扣1分)6.C【解析】7.D8.①“最细小的东西”表面上是指月光下,南希(“我”)看见的院里的微不足道的东西—草坪椅、柳树、晾衣绳、牵牛花、栅栏和敞开的院门甚至晾衣绳上的衣夹等;实质上是指“我”透过生活的表面看见的不易被发觉的不如意,如友情的缺失、潜在的孤独、潦倒迷茫等;②“我可以看见”暗示了南希(“我”)敏感、寂寞、无助、焦虑的内心状态。

(第①点3分,其中表面含意1分,深层含意2分;第②点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示例)①情节设置简单。

小说主体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场景,既不追求情节的起伏与连贯,也不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展开。

②人物塑造手法简单。

人物都是白描式轮廓,如“我”和山姆只有简单的对话与行为,克里夫只是在睡觉。

③语言简洁。

叙述语言平淡冷静,少修饰语,人物对话多用短句。

④揭示主题方式简约。

没有体现作者观点的阐释性文字,而是通过留白与暗示揭示人物的空虚与迷茫、敏感与脆弱。

(答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

意思对即可)10.BFH11.B12.D13.(1)现在你在我的门下当学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多次怨恨抱怨。

(“女”“曾未浃时”“憾”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现在我接受夫子的礼仪教化(学问)渐渐加深,再依靠和你们在一起互相探讨而使学问有所长进。

(“被”“寖”“二三子”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示例)相同点:①都强调要靠内在修道;②都认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XXX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XXX、XXX等人曾号令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自觉研发,特别是军事用处的研发,以为这有可能招致比原枪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结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收回这类更刻毒、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自觉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2024t8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4t8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4t8语文联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桀骜不驯B. 一诺千斤C. 涣然冰释D. 怦然心动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出师表》D. 《醉翁亭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碧玉妆成一树高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天行健”指的是:A. 天空的景象B. 宇宙的运行C. 天空的广阔D. 宇宙的永恒5. 下列诗句中,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的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桃李”指的是:A. 桃树和李树B. 桃树和李树的果实C. 比喻有德行的人D. 比喻有才华的人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8. 下列成语中,表示“比喻事情发展到了尽头”的是:A. 穷途末路B. 画龙点睛C. 画蛇添足D. 画饼充饥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尚书》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答案:1-5 DABCD 6-10 CADA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中的名句。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

3.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己”指的是。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君子”指的是。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

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

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

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

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5000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

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

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24年8月广东八校高三联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我看来,无聊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要素,在整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今天更是如此。

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

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

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

逃离试图夺你性命的敌人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但一定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

无聊的人总是期望有事情发生——就算并非好事也行——从而感受到这一天总算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与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

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一家人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的“幸福的时光”:男人在打瞌睡,妻子在编织,女儿则在想这种日子何时是尽头。

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精神抖擞地寻找各种刺激。

过去恋人们在整部小说里一直期待的激动人心的约会,今天的年轻人每星期都可以经历一次。

而且社会阶层越提升,对刺激的追求也越迫切,他们不停地寻欢、跳舞、饮酒,乐此不疲。

然而,昨夜越是刺激,今晨就越是无聊,越感到无聊难以忍受。

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

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

正如酒精之类麻醉品或许能让痛苦的神经得到舒缓,但人们决不可放纵本能,对其上瘾。

嗜酒成癖的人对酒精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停止喝酒便无法忍受,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健康和感受的机能逐渐被摧毁,反而导致生活更加痛苦。

同样道理,一定量的兴奋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人们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弱,使得广泛的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

湖南省等八省新高考联考2025届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等八省新高考联考2025届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等八省新高考联考2025届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

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的依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仅靠老思维、老经验、老路子显然不行。

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摘编自王诗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材料二: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熟悉的火箭升空画面,感受升空那一刻的激动人心,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长征故事在祖国大地继续吟唱着。

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级以上干部,就超过400人。

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T8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T8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答案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 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1.D【解析】D项,曲解文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作者在文中对于创新决心和豪情的表达,并非指牺牲精神。

2.B【解析】B项,偷换概念,“居安思危”的前提是如今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安定、无危机的,但不代表科技从未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3.A【解析】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为自强不息,强调中国的科技发展要自强自主,解决技术发展的难点、堵点、断点,与国际高水平接轨,避免被国外“卡脖子”。

B 项重点强调创新思维,C 项强调科研投入,D项强调引进外国技术,都不如A 项切合段意。

4.①以西方“分”的文化带来的问题入手,引出中国“合”的文化;②通过引用传统经典,阐释中国文化中“合”的特性;③最后强调以“合”的价值指导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答出三点即得满分4 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1分)5.含义:①“向善”指规范科技发展方向,防范风险,避免科技发展误入歧途、危害社会;②“向上”指推动科技发展提速,从中获益,借助科技带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

关系:“向善”才能“向上”,“向善”是基础、保障、底线,“向上”是结果、目的、归宿。

(“含义”4分,每点2分,“关系”2分,共6分。

“关系”简单答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扣1分) 6.B【解析】“遗憾终身错”,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和战马分离,抗美援朝之前的这次离别由此变得更加动人。

7.D【解析】D项,错在“贯穿全文的线索”。

8.①家乡和平美好的图景是父亲等革命者的战斗牺牲奉献换来的,作者想告慰父亲,内心充满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②父亲去世四年了,作者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看到草原上的景象,勾起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每点2分,满分4分)【解析】答案第一条针对的内容是第①段和第②段,分别涉及家乡的美好景物和可爱的人,考生答题时可以分述,也可以整合。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2022年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2年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2年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

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

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

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

《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

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圣本身。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自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八省八校(T8联考)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八省八校(T8联考)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2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 考试时间:2022年3月21日上午8:00−10:30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作在设色上以青绿为主色调,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张弛有度,或浑厚,或轻盈,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照人,画中的内容让人观后赞叹,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由演员饰演的展卷人(文物工作者)对《千里江山图》潜心钻研后“走”入了画家希孟的内心世界,目睹希孟绘制画作,让观众追随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舞台被巧妙设计成多层同心圆,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

圆环相扣,亦是时空相交。

当卷轴在舞台上被缓缓打开,左手拉开了“过去”的时间线,右手推动着未来的新图景,那转动不息的舞台仿若镌刻民族记忆的年轮,引领观者踏入时光的循环里。

另外,“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剧中,除了舞台上的圆装置,还有视频画面中贯穿全场的明月是圆的,织卷人手中的竹盘是圆的,制墨人的石磨是圆的……这些偶然,都让剧中“圆”的寓意愈发朦胧而神秘,也越发自然。

在舞台装置的启动下,让人有一种“看一次‘青广东实验中学 东北育才中学 石家庄二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西南大学附中 南京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 福州一中 八校绿’,启一日中国情”的观后直感,这种精神内涵的承载和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远远大于剧作故事本身,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及以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

2023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23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2023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11年以来,伴随4G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资费的下调,人类社会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愈发紧密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纸质媒体难以比拟的信息存储密度,其自身重量并不会因信息量的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手机向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两厢耦合的结果是手机贴身性和便携性优势的获取。

不仅如此,借助移动客户端,手机摆脱了单一的通讯工具的定位,已转型为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媒介。

这些传播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相互孤立,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视频由此成为一种类似文字的言说方式。

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还能即时分享--互联网传播跨过WEB1.0时代的聚合传播和WEB2.0 时代的社交传播,进入场景传播的新时代,这一嬗变的背后蕴含的是城乡间“知沟”弥合的可能。

“知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蒂诺奇提出的,依据该理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在接收信息速度方面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慢,大众传播媒介输送的信息越多,两者间的知识差距越大。

蒂诺奇分析了造成“知沟”扩大的五个变量: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2024届八省名校联考T8语文作文题

2024届八省名校联考T8语文作文题

【2024届八省名校联考T8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

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会有所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官方解读:这是一道多元材料作文题。

首先,要理解材料选取的新闻写作感受的三句话:①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强调新闻写作要关注时代社会的宏大命题,比如要鉴照时代变迁、国家发展、家国情怀、历史与未来等。

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善于从全局、从大局来观察思考问题;鼓励青年关注时代、心系家国、着眼未来。

②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强调新闻写作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关注细节、实地求证等。

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接地气,要有务实实干的精神,重视细节、基层的力量;要重视调查研究。

③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强调新闻写作要有业务水平,葆有乾坤,要吸收古今中外写作方法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笔力。

这些可以启发我们:做人做事要有突破意识、创新思维,而这些突破创新是在广泛学习借鉴中提升的,创新突破的目的是让自己更有力量。

本题具有较大开放性和包容性:考生可以从三句话中选取其中一句谈做人做事的启发,也可以三者都谈,如果能说出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属于高阶思维了。

强调文风纯正,旗帜鲜明地反对语言晦涩、空洞无物的说理。

材料三句话核心的相关解读①天安门上看问题: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有大局观,有全局观,心系家国,关注社会,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站位要高,立场坚定,使命感强,提高政治觉悟,关注宏大命题,唱响时代主旋律。

2024届t8全国联考语文试卷

2024届t8全国联考语文试卷

2024届t8全国联考语文试卷2024届T8全国联考语文试卷是在2024年度高三学生中进行的一次重要考试,该考试由T8全国联考组织委员会负责命题和组织。

T8全国联考是由中国八省联考联盟发起的,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八个省市。

这次考试旨在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高考做准备。

一、试卷内容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测试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包括词语辨析、成语运用、文言文阅读等。

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含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有质量的作文。

作文题目通常涉及社会热点、经典文学作品解读或者生活中的小事,旨在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部分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给定的古诗文片段。

这部分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5.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填空题、改错题等,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和语法。

这部分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试卷特点1. 全面性:试卷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2. 难度适中:试卷的难度适中,既能够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够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实用性强:试卷题目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学习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考点明确:试卷的考点明确,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三、使用方法1. 模拟考试:学生可以使用试卷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复习巩固:学生可以根据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复习和巩固,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3. 分析错误:学生应该认真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注意事项:亠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丨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心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盅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

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对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1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

这点很容易理解,《黑 * 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7* 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彳艮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

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材料二: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

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

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

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

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

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

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 + 2 =8或者2 + 2 = 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

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捌超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

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岀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半”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 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国文教员金克木冏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

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

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

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

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

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

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

背不下去就站着。

另一人从头再背。

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

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

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

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

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

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札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

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

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

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

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

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

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

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

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

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

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

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

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

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

”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

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

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

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

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

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

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

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

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

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

老师说,重念重背。

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了。

他说,起头先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摆出双方兵力。

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

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

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

” 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

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 ?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

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

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

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

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

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

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

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

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

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文本二: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essay,那种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