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使用PPT课件

儿童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感染、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使用
孕妇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02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用于治疗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
03
老年人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老年人的血糖、血压、电解质等指标,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等
不良反应的发生。
05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与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抗炎、 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 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滥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等,与抗 精神病药或抗焦虑药合用时应谨慎。
06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案 例分析
案例一:哮喘急性发作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总结词:有效缓解
详细描述: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喘 息和咳嗽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等 。
避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03
用于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老年人与糖皮质激素使用
01
老年人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情需要,合理选用糖皮质
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
02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合成于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对人体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和浸润细胞的迁移,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2. 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和释放的细胞因子,从而减少免疫反应和免疫介导的损伤。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和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和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4. 抑制免疫炎症细胞的迁移: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减少炎症部位的免疫炎症细胞的迁移,减轻炎症局部的肿痛和红斑。
5. 蛋白质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骨骼、肌肉、皮肤和黏膜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6. 抗肿瘤作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长期
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性、免疫抑制、骨质疏松、水钠潴留等。
因此,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的风险。
同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注意遵循剂量逐渐减少的原则,以减少激素依赖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多种过敏反应。
尽管这些药物在治疗上非常有效,但它们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1. 免疫系统抑制: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身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感染频繁或更加严重。
2.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这是因为激素抑制了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的平衡。
3.水肿:糖皮质激素会导致体内潴留水分,引起水肿。
特别是
在面部和手部,这可能导致面部肿胀和手指肿胀。
4.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对血管有收缩作用,可能导致高血压。
这增加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5.心理和情绪问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心理和情绪
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
6.消化系统问题: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造成消
化不良、胃溃疡和胃炎等问题。
7.肌肉损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加,肌肉质量减少,容易引发肌肉损伤。
总结起来,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免疫系统抑制、骨质疏松、水肿、高血压、心理和情绪问题、消化系统问题以及肌肉损伤。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以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征
病情已控制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 出现严重毒副作用 出现机会菌感染不能控制
糖皮质激素减量原则
疗程< 10天者可忽然停药 冲击治疗后可恢复原口服剂量 早期快减,晚期慢减 病情重者分三次服,按晚中早顺序减量至顿服 3次/日 顿服 隔日顿服 停药 尽早加用其他免疫克制剂
糖皮质激素及其临床 应用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glucocorticosteroids,GCs)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旳 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措施人工合成。
广泛旳生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
可旳松 (cortisone)
基因调控
二、 糖皮质激素旳生理作用
糖代谢:克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旳摄取和利用,增进糖异生 血糖、糖耐量、肝糖原
蛋白质代谢:增进蛋白质分解代谢 血浆氨基酸浓度、尿氮 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两面作用 脂肪分解和脂肪组织特殊分布 水和电介质代谢:弱旳盐皮质激素作用,保钠排钾高血压、水肿
排钙增长、钙吸收降低骨质疏松 核酸代谢:诱导特殊mRNA合成(一种克制细胞膜转运功能旳蛋白质)
克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旳摄取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vs泼尼松(强旳松)
关联与差别
•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旳是?
泼尼松龙(强旳松龙)
Hale Waihona Puke • 其中没有生理活性,是无活性代谢物旳是? • 两者之间旳关系? • 发生代谢转换旳部位是?
泼尼松(强旳松)
在代谢中相互转化
• 药代动力学:
– 代谢差别:肝功能障碍患者适于直接使用活 性成份泼尼松龙(强旳松龙),泼尼松不能 有效代谢成为活性产物。
• 严重旳骨质疏松 • 严重糖尿病 • 严重高血压 • 精神病 • 病毒性肝炎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它们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发炎症状。
2. 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胸腺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应答性和免疫反应的程度。
这对于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释放,抑制过敏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过敏症状的发作。
4. 维持血压稳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静脉血管的反应性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5. 调节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葡萄糖代谢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和储存,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这些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肌肉萎缩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03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失调治疗
01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多种内分 泌失调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02
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糖皮质 激素可以纠正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症状,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异 常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重要药物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作用机制与特点
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具体而言,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起到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对多个系统和器官都有影响。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 血糖升高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某些肿瘤治疗过程中,如化疗、放疗等,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以减轻不良反应和不适感。
04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问题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胃黏膜损 伤、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等消化 系统问题。
精神症状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焦虑、抑 郁、失眠和兴奋等精神症状。
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血 脂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如高血 糖、高血脂和低钾血症等。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糖皮质激素适应症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
VS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糖皮 质激素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 用。
研究挑战与展望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激素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中当抗生素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在无绝对禁忌证时应及早应用激素冲击治疗。
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 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⑴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⑵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⑶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
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⑷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炎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⑴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的定义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于人体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多种生理过程。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核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合成、分泌和代谢均受调控,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免疫和代谢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抗炎、免疫抑制、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糖皮质激素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了解糖皮质激素的定义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深入理解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胆固醇合成而来。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糖皮质激素可以分为两类: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和外源性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等,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外源性合成的糖皮质激素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人工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它们具有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相似的生物活性。
根据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两大类。
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包括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其分子结构类似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作用。
非类固醇抗炎药则是一类不含类固醇结构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产生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对于临床应用和药物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通过与细胞核内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类固醇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细胞内活性和抑制一系列细胞功能,因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性细胞的迁移来发挥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课件

以上是对糖皮质激素的 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 与分类、来源与合成以 及生理作用。
02
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与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属于核受体 超家族,具有典型的配体依赖性转录 因子结构,包括N-末端转录激活域、 DNA结合域和C-末端配体结合域。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01
02
03
04
05
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 促进肝糖原异生和减少 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使血糖水平升高。
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 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促进蛋白质分解,使血 中氨基酸含量升高。
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 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 能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 程,有利于糖异生作用。 炎症反应,在炎症初期
04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副作用
临床应用与治疗适应症
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用于 治疗各种炎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哮 喘等。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可 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抗过敏作用
抗休克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如过敏 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 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 痛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 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等途径,发挥抗炎作
用。
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抗体生成,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可由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合,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
它们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功能,阻断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性等,发挥抗炎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炎症反应中,它们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减少外周白细胞数目,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此外,它们还可以调节T 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等,调控机体免疫应答。
3.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能够刺激蛋白质分解,增加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同时还能够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造成组织胞质内葡萄糖浓度下降。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增加脂肪酸的分解和释放,导致体内脂肪酸增多。
4.钠和水盐平衡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具有调节体内钠和水盐平衡的作用。
它们能够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尿中钠排泄减少,导致体内钠储存增加,水分潴留。
此外,它们还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一步增加水潴留。
5.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抑制作用。
它们能够影响脑垂体-下丘脑-垂体系统,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得垂体前叶激素水平降低。
同时,它们还能够直接作用于神经元,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代谢调节作用、钠和水盐平衡调节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等。
它们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代谢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如果长期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糖皮质激素

感谢观看
糖皮质激素
机体内的调节分子
01 适应症
03 注意事项
目录
02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 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在紧急 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为首选。临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丙酸倍 氯米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 用等多种作用,可以防止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几乎都 有效。
注意事项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 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 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儿童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以避免或降 低糖皮质激素对患儿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及其他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更年期 后的女性易发生骨质疏松。
适应症
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主要应用生理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作补充或替 代治疗。还可用于各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血管性水肿、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严重 输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支气管பைடு நூலகம்喘等。
不良反应
本品虽然对缓解急性症状有效,但若长期用药,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常见的不良反应: 1.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 多毛,高血钠和低血钾、高血压、水肿,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闭 经,肌肉消瘦、无力,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精神症状等。 2.减弱机体抵抗力。 3.阻碍组织修复,延缓组织愈合。 4.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
然而,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糖皮质激素不能滥用。
长期大剂量的应用会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水肿、肌肉无力、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并严格控制激素的用药量。
其次,糖皮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人体内源性激素分泌的作用,长期应用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下降,如果突然停药,容易出现肾上腺危象。
因此,在停药时需要逐渐减量,以恢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
第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合理的用药途径。
口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急性和慢性炎症病变,如哮喘、关节炎等,但长期口服易造成全身性副作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局部炎症和过敏反应,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但不宜在面部和敏感部位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第四,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和孕妇使用时要特别慎重。
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骺的生长和发育;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和孕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最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突然停药、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特别慎重对待儿童和孕妇、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保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有效使用。
糖皮质激素PPT课件

• 糖皮质激素简介 • 糖皮质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失调与疾病 •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糖皮质激素简介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层 束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 节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
糖皮质激素相关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但长期使 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股骨头坏死等疾病。
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 胞的活性,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 折的风险。
股骨头坏死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脂 质代谢异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 死。
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体内脂肪、 肌肉和骨骼等组织过度生长,引发库 欣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 脸、水牛背等症状。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长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增加高血 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过多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06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糖皮质激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 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节糖、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作用,同 时还参与应激反应和免疫调节 。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具有广泛 的应用,如抗炎、抗过敏、免 疫抑制等,对于一些自身免疫 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分泌调节
01
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来源、分类及比较在体内,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 轴) 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皮质释放激素(CRF) ,CRF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ACTH 再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GCS) 入血中; 而血中GCS 浓度的增加则会抑制脑垂体释放ACTH,进而抑制下丘脑释放CRF,达到动态平衡。
根据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作用,将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类,其分类及比较见表1。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2.1抗炎作用GCS具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各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其的抗炎机制是: 收缩血管,增加血管张力,降低通透性;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水解酶的释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至血管外,减少组织炎症反应,抑制肉芽肿形成; 干扰补体活化及血浆酶原活化等。
在炎症初期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炎性物质的渗出和水肿,也可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炎症初期典型的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
因此,GCS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
2.2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GCS对免疫反应有多种抑制作用,可缓解众多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可抑制过敏反应产生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如过敏性充血、水肿、渗出、皮疹、平滑肌痉挛及细胞损害等,能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异反应,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发挥一定的近期疗效。
其免疫抑制作用与下述因素有关:抑制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效应,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
首先,它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它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粘附,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这些抗炎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非常有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反应等。
2.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它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B细胞合成抗体的能力,抑制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
这些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各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3.抑制组织增生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组织的细胞数量。
这种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可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糖皮质激素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副作用。
4.代谢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导致肌肉萎缩,并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导致脂肪的集中分布。
同时,糖皮质激素也能增加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释放,提高血糖水平。
这种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调节血糖、抗过敏和抗休克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5.管路作用:总结起来,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涉及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组织增生、代谢调节和管路作用等多个方面。
然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必须谨慎,过度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激素依赖、骨质疏松、容易感染等。
因此,医生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steroid定义: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含21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
包括皮质醇、可的松和皮质酮。
促进蛋白质分解,使生成的氨基酸进行糖异生作用,动用脂肪以及使酮体增加。
还有抗过敏和抗炎症作用。
皮质醇(cortisol)化学结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约束力更加有力糖皮质激素受体比皮质醇没有。
异同两种结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学名叫做“肾上腺皮质素”,由于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药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败血症……等,故俗称“美国仙丹”,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该激素分泌受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调节。
发展历史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有人根据这个实验推测,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是由单个物质引起的,但后来人们从提取物中分离出来47种化合物,其中就包括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
早期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来自动物脏器的匀浆提取物,生产成本很高,后来随着甾体化学和有机合成的发展,甾体激素的全合成实现,可以由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任何一种甾体激素,但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成本,人们一般采用薯蓣皂苷苷元作为合成的起始物,薯蓣皂苷是从薯蓣科(Dioscoreaceae)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如山药、穿山龙等的块根中提取出来的萜类化合物的糖苷,价格较低,薯蓣皂苷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合成氢化可的松的基础上人们继续研究糖皮质激素的结构优化,人们从一个肾癌患者的尿液中提取出一种具有16α-羟基的甾体化合物曲安西龙,发现它具有很好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又不像氢化可的松那样会引起钠潴留。
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在地塞米松的基础上人们又通过像甾体母环上引入甲基、卤素等结构,陆续开发出了倍他米松、倍氯米松、氟轻松等药物。
生理来源和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
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
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
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
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药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
同时Hsp被分离。
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
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1)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2)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3)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
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4)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 的合成分泌。
(2)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3)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其它作用1)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
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
可使淋巴组织萎缩。
减少淋巴细胞数。
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
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
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药物BPCR达90%,药物在肿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
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
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
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
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临床作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
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
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
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
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
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
但不能根治。
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
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
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6、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7、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糖皮质激素最好尚存争议。
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平喘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为: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阻止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稳定白细胞溶酶体膜、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状素的生成、减少渗出、提高腺首酸环化酶等方面的作用,是目前作用最强的平喘药。
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倍氯米松等,但口服或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且严重,为减少此弊,近年来提倡以局部气雾吸入方式用药。
如倍氯米松气雾剂,局部抗炎作用比地塞米松强数百倍,基本上不表现吸收作用,可明显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并有良好的平喘作用。
最新推出的布地奈德气雾剂,是目前局部作用最强、副作用最小的平喘药。
目前认为,对中度及重度哮瑞应首先及时、主动地使用此类皮质激素抗炎剂,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已入选国际性药物治疗哮喘指南,作为控制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虽有较强抗炎作用,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但起效慢。
对于急性哮喘,可合用支气管扩张药物以及时控制症状。
不良反应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2)诱发或加重感染。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6)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2、停药反应1)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
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
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2)反跳现象。
禁忌症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水痘、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
用法和用量1、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急症。
如严重感染和休克。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病。
3、小剂量替代疗法。
4、隔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