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的开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前期)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基本内容●原始时期: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制度时期:新石器时代,氏族制度发展、繁荣、瓦解基本要求●了解猿人及其社会生活、新人与氏族公社形成的过程;●掌握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概念及分期,掌握古猿进化成人的各阶段的名称;●掌握境内重要的古人类遗址、遗迹;●掌握进入氏族社会后,我国新石器遗址中的典型代表;●掌握史前传说中的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迹:1元谋人:1965年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约170万年。
2蓝田人:1963-64年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距今约80-65晚年3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50万年,其化石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特征,已经能用火,保留火种。
●原始群后期体质进步,学术界称之为“早期智人”、“古人”。
距今约20-10万年。
●此时的婚姻形态:血缘群婚,即此时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
这仍是族内婚姻,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
我国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等。
氏族公社●定义:●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阶段。
●新人的出现:生产工具,狩猎经济,生活来源,婚姻形态,代表性的人类化石。
●母系氏族公社:主要特征●父系氏族公社:主要特征●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基本概念●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大汶口文化:●族外婚:●对偶婚:●图腾崇拜: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神农、黄帝、蚩尤●三皇五帝●禅让制(禅让时代)●世袭王权的形成第二章夏商西周●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夏的历史●商的兴衰●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主要内容●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氏族制度的瓦解,文明时代的开始。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辽阔,涵盖了从远古时代起的各个时期和朝代。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铸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古代史不仅是了解中华民族民族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是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史学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一、古代史的起源:神话与实证相结合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夏朝时期,但在这之前,就有部分神话传说和口口相传的历史事件。
所谓的神话,是指古人将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和现象解释为神灵的行为,并形成一系列传说和故事。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奇幻的地理和神灵,而《史记》中所记录的五帝和三皇等传说人物,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起源神话的一部分。
古代史的研究过程中,史学家通过对经史资料的整理和考证,试图找到古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经史资料是指古代的文字记录以及出土的文物和考古发现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史学家们得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演变过程。
二、中国古代史的分期:理清纷繁复杂的时间线索中国古代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以下将对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进行简要介绍: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血统传承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
这三个朝代相继承接,中国社会逐渐有序地发展起来。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各种诸侯国并肩而立,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同时也是中国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涌现的时期。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承袭了先秦时期的思想传统,并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前言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前言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与伟大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编撰了这本《新编中国历史文选》。
本书旨在通过精选历史文献,为读者呈现中国历史的精华,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悠久历史。
本书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从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到现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力求全面展示中国历史的丰富内涵。
这些文献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资料,还涵盖了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文献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人文风貌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本书的编撰过程严谨细致,经过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和精心选择。
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力求呈现给读者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图景。
在文献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代表性和权威性,力求展示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们也注重文献的多样性,既有正史记载,也有野史传闻,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
本书的编排结构合理,内容呈现清晰。
我们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从远古时代的夏商周到现代的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章节。
在每个章节中,我们又根据不同主题进行细分,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
每篇文献都配有简明扼要的导读,帮助读者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客观、准确的原则。
我们力求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准确的描述,避免歧义和错误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解读,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我们尽力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渲染,力求让读者以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历史。
通过本书的呈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同时,历史也是一笔财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条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它记录了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时期的生活、斗争和创造。
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这条河流的源头,探寻古代中国的历史。
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他们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狩猎、采集果实,开始种植庄稼,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农业社会。
这个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祖先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奴隶社会,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夏、商、周。
这些国家规模小、统治力量薄弱,但却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力量,他们被迫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创造出了著名的青铜文化。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从此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他的统一措施不仅方便了当时的百姓生活,还为后世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朝虽然强大,但它的统治过于严苛,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在秦朝灭亡后,汉朝取而代之。
汉朝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提高。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汉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中。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为了统一天下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在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发生,人民饱受苦难。
在历经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后,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统一。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分裂状态,统一了全中国。
隋朝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例如创立了科举制度、开凿了大运河等。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随后的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独特而辉煌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史留下了众多的传世文物和史书,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也为我们了解当今中国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古代中国的起源中国古代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8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在这个时期,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逐渐过渡为农业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革新,如农业的发展、陶器的制作和文字的产生。
这些进步为后来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夏商周文明夏商周是古代中国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文明的黄金时期。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出现,商朝人发展了青铜器并建立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周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周文王建立了封建制度,通用的文字——周文字的使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中国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活跃的时期。
这时期的战争频繁,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领土和统治权,同时也在思想上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等。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秦朝。
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统治,实行了许多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割据和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频繁,导致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这个时期也见证了许多优秀文化人物的涌现,如曹操、刘备、孙权等等,同时也孕育了许多文学和艺术的创作。
七年级历史上册前言
顺治 (18) 1644 康熙 (61) 1662 雍正 (13) 1723 乾隆 (60) 1736 嘉庆 (25) 1796 道光 (30) 1821 咸丰 (11) 1851 同治 (13) 1862 光绪 (34) 1875 宣统 (3) 1909
年代尺
初中历史学些什么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前言课
什么是 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故宫
长城
乐山大佛(四川峨眉山)
《说文解字》: “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也”
什么是历史?
是指人类以往的 社会实践活动。通 俗说,就是人类社 会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包含了哪些内容?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 象,简单地说,它可以 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 大块。
2、世纪与年代的换算 3、年号
3.理解记忆。
1、纪年方法:公元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
清 名号 姓名 年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文宗(爱新觉罗奕纻)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溥仪)
四、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
大凡一个具有进取心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 了解历史?
.文物类 .考古类 .文字类 .口头传说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注意把握空间和时间观念。
中国古代王朝顺序
1、公元纪年法
时间的计算
学习历史有什么 好处?
一、学史可以明得失。所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中国历史前言
23级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的人是厚重的人,这种厚重,会转化成力量。
简单地说即知道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通过历史学习“见贤而思齐”“知做人得失之道理”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2)从国家和民族方面而言:历史是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民族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
材料: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干并世之力量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
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
--钱穆《国史大纲》分析: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习近平历史学习可以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从世界和人类方面而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材料: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西洋史,不知中国之落后。
--西南联大教授·皮名举材料:伟大的学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超越国家利益的客观,更重要的是属干整个人类的悲悯的心灵。
-北师大教授·萧淑贞《发现人性》三、学科核心素养四、学史方法五、中国史的分期【教师寄语】我希望历史带给你们的:是抽丝剥茧地找寻真相并偶有所得的快乐;是阅尽干帆后对古人和往事的理解之同情;是体察世界着眼过去展望未来的现实关怀;更是思想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批判精神。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课堂检测1.学习历史的作用。
2.中国历史的分期。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 人教版精品课件
实是一往而不复返,不能再现,但我们对那个事实的解释, 是
是生动无已的,随时变迁的,这样就成了历史的事实。
当
代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也是暂时的,要时时变动 的,时时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真实,有二
史 ”
——
种意义,一是说,曾经经历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
二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释是正确的。前者 克
,、材料生历枯;步的生 ,
李大钊(1889-1928)
• 我们应如何理解什么是活 的历史、真的历史呢?
简明一句话,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名 物的文化。因为人类的生活并为其名物的文化,是 进步的、发展的、常常变动的,所以换一句话说, 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这样说来,把人类生活整个 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看去看,便是社会。历 史与社会,同其内容,同其实质,只是观察的方面 不同罢了。(《李大钊史学论集》197--199页)唯 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一滴水可以发现世界, 但一个世界决不只是一滴水。由此可知,历史有客 观的历史和书写的历史之别,我们要研究历史,要 充分利用人们书写的历史记录资料,去研究人类历 史活动的本身。
• 历史的事实:所谓历史的事实,便是解释中的 事实,解释是活动的,是含有进步性的,所以
“
历史的事实也是活的,含有进步性的。只有充 一
分的纪录,不算历史的真实,必须有充分的解 切
释,才算是历史的真实。
历
•
——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活动着的历史,人 史
类历史活动本身有实在的事实,有历史的事实。实在的事 都
手段,这不仅是生产工具的巨大变化,而且是社会
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之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之一,第一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使人支配了自
历史文书前言
前言
古人云:“入国而问俗。
”民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节庆习俗是这个迷人世界中的异卉奇葩。
它以奇异的靓姿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了一座色彩缤纷的大花园。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积淀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这个民族精神、物质水准的真实记录。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创造了灿烂、独特文化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也必然是厚重、绚丽的,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的节庆习俗更是如此。
节庆习俗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民族之光于眼前,寓社会人生于瞬间。
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气息。
节庆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得到充分的展现,构成一幅浓缩的社会生活场景。
集中表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
在节庆习俗中始终贯穿着一条脉络,即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鉴善恶,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当我们徜徉在这个绚丽多彩的领域,摘取先人文明的智慧花朵时,我们既不能囿于古民俗的陈旧窠臼,也不能陶醉在古文化的隔世桃源中,在取舍之际,当因势利导,保存发扬其善者,为民族传统之
继承;剔除改变其陋者,为民族健康之前进,二者至宜并重才能伴着历史足迹深沉的回响与时代的步伐翩翩起舞。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史大纲前言
国史大纲前言
国史大纲,是对一个国家历史的概述和总结。
编写国史大纲,旨在梳理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教训,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在撰写本国史大纲的过程中,我们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大纲,能够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本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目录大纲
1.引言1.1 国史大纲的目的和意义1.2 编写原则和
方法
2.古代史2.1 远古时期2.2 封建社会2.3 古代文
化的发展
3.中世纪史3.1 战争与分裂3.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
革 3.3 中世纪文化与科技
4.近代史4.1 外来侵略与民族危机4.2 改革与革命
4.3 近代文化与艺术
5.现代史5.1 民族独立与国家建设5.2 经济发展与
社会进步 5.3 现代文化与科技发展
6.当代史6.1 国际环境与外交关系6.2 社会问题与
挑战 6.3 当代文化与艺术
7.结论7.1 本国历史的总结与评价7.2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中国通史教程.前言(精简版)
中国通史教程.前言中国通史教程.前言鉴于我国高等学校所使用的中国通史教材,大多编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推进高等学校中国通史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中国历史教学质量,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决定组织编撰中国通史新教材。
当年11月10日,高等教育司发出通知,确定了本书主编及各分卷主编人选,并商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二、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五卷)出版。
稍后,该司又确定由张岂之教授负责,另编一部中国通史教鉴于我国高等学校所使用的中国通史教材,大多编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推进高等学校中国通史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中国历史教学质量,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决定组织编撰中国通史新教材。
当年11月10日,高等教育司发出通知,确定了本书主编及各分卷主编人选,并商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二、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五卷)出版。
稍后,该司又确定由张岂之教授负责,另编一部中国通史教材,希望两部教材各有特色,供高等学校选择使用。
现在,十年已过去,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我们这部却迟迟未能问世。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着手编撰后,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要写成一部真正具有新义的中国通史,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有太多的问题仍待深入研究。
通贯本书的“一贯之道” 众多前贤一再说得很清楚,通史的灵魂就在于“通”,除去贯通古今的“纵通”之外,还有汇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众多层面的“横通”。
先前广泛使用的中国通史著作,将“纵通”与“横通”提纲挈领地融而为一者,多用所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进化发展内在法则”。
然而,究竟何者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在中国历史演进中体现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在考虑如何贯通与汇通时,不敢以为已把握或能够准确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只希望扼要而简洁地说明,中国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中华民族如何历史地形成,他们在不同世代如何利用历史形成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一边承继先前世代已形成的传统,一边通过自己的实践改变旧的环境,从而使历史的中国一步步发展演变为现今的中国,使历史的中华文明一步步发展演变为现今的中华文明。
百年南北朝连载前言
百年南北朝连载前言前言虽处于盛世的我们,幸福感也许并不完全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古代的《清明上河图》,看到了葛衣布鞋的祖先其乐融融,所以,幸福感更多地决定于当时、当地的情境。
先人生活的南北朝时代,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在中国历史上,这段时间可以算得上是最乱的时代,是人口由六千万迅速减少到一千万的时代,是汉人与少数民族比例悬殊最少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既春秋之后国家最多、战乱最频繁的时代,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看似不可调和。
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一样具有我们现代人的感官,他们也许追求桃花源一般的生活,也许也追求建康、洛阳一般大城市的声色繁华,追求美艳的姑娘和帅气的男子,对异域的事情充满无限的激情和憧憬。
但是种种这些,都被当时的中华的分裂现状所影响,徐州、淮水、荆襄、巴益、六镇等地战乱不断,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人一出生就会看到战争和死亡,看到贪欲横流、尔虞我诈,这样的小孩子一出生注定会有一个和太平年代的出生的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观,或许会磨练出他们兼济天下的胸怀、或许训练出他们力能扛鼎的毅力、或许天生就会带给他们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但更可能的是一到世上就时刻有化为一堆白骨的悲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生男埋没随百草”的世界,无论如何是我们能理解,有画面感,却万万不能体谅得到的。
为了使得大家了解个大概,首先介绍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突出的社会特点,就是说放在这个时期他是永恒的、无法被超越的时代性格:一、中原进入胡汉融合的高峰。
华夏肇始三晋,周朝的裂土祚封,将势力向四周扩散,才有了封建这个概念。
封建和当初欧洲人在美利坚骑马圈地一样,而本土的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南北朝时的胡人。
华夏民族对外扩张就需要不断侵占土著胡人的土地,同化其民族性格(当时应该叫做部落性格),而性格的冲突是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于西周的最终命运也是被当初环绕四周的犬戎所灭。
东汉时期三国时期,汉人英雄辈出,对少数民族更是压着打,西北打羌族,东北打乌桓、西南边打南蛮、东边打蛮夷、南边伐土豪洞主,西晋时期更公开全国徙戎,将其但所以少数民族在广泛了解了汉人的本质,并掌握兵器的情况下,组织起来,才有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才有了石勒、苻坚、慕容垂这样的少数民族英雄,才有了胡汉融合的大高峰。
史学史前言
△丛书:将某类或某几类书籍汇集一起,依 原书原文刊刻,并冠以新书名。
[明何镗《汉魏丛书》始创]
⑩章节体:以时间为总纲,以章节为单位记 事。[始于梁启超“新史学”]
2、体例:是一部史书内部的组织结构、具体 编纂文法和编纂技巧等。如断限、标目、编 次、记时、记地、记人、载言、载文、征引、 议论、注释等。 注意:同一体裁的史书,体例不一定相同。 相反,不同体裁的史书,体例可以相同或相 互渗透。一般而言,一部史书内部体例前后 要统一。
三、史书的体裁和体例
1、体裁:是各类史书对历史不同的表述形 式。中国以往的史书以表达方式不同分类大体有 如下几种: ①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依次记事。
[《春秋》首创] 优:展现事件的背景与联系; 劣:“一事或隔越数卷,首尾难稽”
②纪传体:按纪、传、表、书(志)、世家等几 部分内容分头记事。
[司马迁《史记》首创] 优:记事范围广; 劣:“一事或复见数篇,前后屡出”
⑦考据类:对已有史书进行考察、辨伪、 音训、注释等工作,使其更准确真实。
[《左传》始创]
⑧学案体:专记历史上著名的学术派别、代 表人物及其思想。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始创]
⑨类书与丛书:
△类书:将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内容, 从各种书中摘录出,按门类性质汇编到一起, 以备查检的工具书。
[三国王象、刘劭《皇览》始创]
中 国 史 学 史
主 讲 : 朱 松 美
绪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自上古到春秋末年的王官之学 战国秦汉封建史学的确立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 隋唐宋元史学的鼎盛 明清(鸦片战争前)史学的迟缓发展 近代史学的蜕变 现代史学的略述
前言·思考题: 1. 中国史学史起源的标志。 2. 中国史书的体裁与体例, 中国封建史书的四大体裁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导言-1
一、我们历史的主要特点 1、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领主制-地主制)-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最早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古代文化光辉灿烂 4、中华民族爱和平、有革命传统
学习祖国历史的意义
提 高 自 身 族 素 质 心 律 信 展 规 观 自 发 历 史 民 史 立 历 正 确 树 了 解 立 树
二、氏族公社(约10万年-前2070年) 继原始群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 分为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1、母系氏族公社 特点:妇女居于支配地位,共财,族外婚-对偶婚 初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山顶洞人、峙古人、左镇 人 发展(新石器)时期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和仰 韶文化等。
2、父系氏族公社 (1)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2)特点: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贫富分化,阶级产 生中 (3)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过渡。 4 (4)代表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甘肃 齐家文化 (5)传说:神农、黄帝、蚩尤 禅让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遍 原始社会
一、原始群—最早社会组织形式 (约前170万年-前10万年) 1、概念: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生活 2、分期 前期:直立人(元谋人170万年前、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 婚姻状况:乱婚 后期:早期智人 (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 婚姻状况:血缘群婚 3、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初一历史前言
读下面一则小故事 ,并思考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 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 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 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 “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 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 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学会合作,才会双赢!
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脸 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社会需要:人与人交往,国与国沟通 个人需要:明智,学识渊博,明白做人道理 民族需要:民族意识,国家观念 现实需要:以史为鉴,少犯或不犯同样错误 考试需要:期末考试,中考,会考,高考……
当一个民族成为能够从 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 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 反省的民族时,那将是整 个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文献史料: 就是以文字符号来承载历史信息的历史资料
实物史料: 就是以实物形式保存和传存历史信息的史料
口碑史料: 又称口述史料,是以口头语文的形式承载历史 信息的一种历史资料。
判断以下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①史书
③传说
②日记
⑥住宅
④回忆录 ⑤化石 ⑦座谈会 ⑧故宫宫殿 ⑨BBS跟帖 ⑩对话录
思考:小说是史料吗?
此外,学好历史还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语 文。语文里面的成语、典故几乎都来自历史。
名人眼里的历史
1、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
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激
发人们的想象力
——[法]马克·布洛赫
2、“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 以进文明”
——夏曾佑1907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元 谋 人 遗 址 地 貌 元谋人使用石器
蓝田人
● 上世纪60年代在陕 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 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 立人化石。 ● 发现头盖骨和下颌 骨。
● 距今约70万年
“南京猿人”头骨
成功复原
(据新华社2003年2月25日报 道)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一 号头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 揭开面纱。———她竟是一位年 仅20多岁的美丽女子!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史》
• 借鉴功能
• 教育功能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 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文化更是爱国主义的最 好素材。
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 认识功能 。
4、怎样学习中国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郑天挺曾说过:“我们要以时为经,以事为 纬,把人物、制度贯穿其间。”
中国古代史前言
绪言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 即:what why 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why。绪论中也 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 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1、什么是历史?
•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 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约 200万年前~前2070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 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众多石器时代的文化遗 址, ( 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 ,犹如满天 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器时代的文 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意识形 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 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中国原始先民的生产力状况:从打制的旧石器到 磨制的新石器到金石并用的金石时代再到青铜时代 以至铁器时代。
2、人类身体形态的演进:在劳动中人类自身体质进 化的演变情况,从猿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再到 新人的演进过程。
3、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从原始群到血缘家族公社 到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变过程。
● 历史学家将原始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即原始群时期
和氏族制度时期。 ● 考古工作者称这个阶段为石器时代。一般将石器时代分为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一般认为,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
阶段中正在形成的人。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大约300多万年前,人就完全
形成了,这就是早期猿人。到约200万年或150万年 前时期,又发展为晚期猿人。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 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 例者也。”
历史有三层含义:
•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发展 历程,是历史的客体。
• 二是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成 果的各种历史书,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 映。
• 三是指历史学科,即通过史料中介,在历史 记录的基础上,再现还原历史过程,对历史 事件作出解释说明,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一 门学科。
盘古开天辟地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宇宙,清气上升 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万八千年后垂死身化, 气为风云,声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道 路,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为花草树 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为雨露甘霖, 由此而有宇宙万物。
大同世界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狐独废疾者皆有养,男 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世 界
学习原始社会要掌握的四个要点
原始社会概述
• 教学要点: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的繁衍;母 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 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元谋人、 蓝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母系氏族 公社的重要遗址、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父系氏族 公社的文化遗存、经济生活、社会结构;私有制和 阶级的产生。
•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 段的基本情况;掌握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龙山文 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词概念;认识北京人的体质特 点和智人对人类的贡献;弄清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 氏族公社的异同;知道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云南禄丰古猿下颌骨化石
腊玛古猿可能生存于 距今 1400万——800 万年间。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多 次发现发现腊玛古猿化 石。
二、猿人遗迹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宋兆麟等著
林耀华主编
• 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巫 山发现猿人牙齿4枚, 下颌骨一块。考古学家 将其定名为“巫山猿 人”。经测定,“巫山 猿人”距今为201—— 204万年。(《考古工作
女娲造人补天
•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 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 人。”
女娲造人补天
但人类曾蒙受无端的灾祸:“四极废,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燗炎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 石以补苍天,断巨鼇之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准南 子·览冥训》),使人类有了幸福的生活。
拥有相当接近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以前。在1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从非洲迁出,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完
全替代了当地早期的直立人。此假说否定了以前由古人类学家提
出并广为接受的“多区起源”假说,即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均是从
当地的直立人经过上百万年漫长的独立演化而形成的。
• 金力教授说,遗传物质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 的忠实记录者。他们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 男性个体Y染色体的19个SNPs。其中,80%的个体 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 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 的祖先单倍型。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 起源假说。
•
金力教授说,他们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
和早期智人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
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
的现代人种。“非洲移民”可能首先定居在气候较
为温暖的东南亚地区,而后随着冰川的逐渐消融,
开始向北扩张 。
一、从古猿到猿人
●人由古猿而来
人由古猿演变而来,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由始祖猿发展而来的古猿分为两支,一支是发展为 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的猿科;另一支是中经腊玛古 猿、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发展为现代人的人科。
▲到1937年,已发现的北京人的头 盖骨共有5个。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
●能够制造和使用 劳动工具 ●能使用天然火 ●摆脱了杂交的婚 姻形态
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 年)
• “巫山猿人”是我国境 内最早的猿人化石。
元谋人
•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县上那蚌村。
• 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 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 界存在不同看法。
• 一种意见认为属早更新 世期 , 据古地磁测定 的年代,在距今170万 年左右 ;
• 另一种意见认为 ,在中 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 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 可能距今60万~50万年 或更晚。
《通志》、《文献通考》为三通) 。
二、今人著述
1、通史: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郭沫若 《中国史稿》,翦伯赞等《中国史纲要》等。
2、古代史:如刘泽华《中国古代史》,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等。
3、断代史:如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 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等。
三、史学刊物
主要有《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 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 刊》,以及重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
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
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首先居住的地方可
能包括中国南部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东南亚一带,而后逐渐向北
迁移,最后跨过长江、黄河,北及西伯利亚。
•
研究发现,非洲直立人对东亚早期直立人的替
代是完全的,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祖先。
• 金力教授告诉记者,30年代“北京猿人”的发现 曾经轰动世界。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有 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成为质疑单一起源学说的重要 化石证据。然而,在我们仔细地查阅现有化石的年 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 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持续6万年,在这6万年中 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尽管早于10万年或晚于4万 年的化石比比皆是,并相当连续。
*主要根据:分子生物学 DNA分析
•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不是中
国人的祖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一方
为古人类学家,他们认为,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
先。而争论的另一方为遗传生物学家,他们认为,北京猿人并不
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的祖先是大约6万年前进入东亚的非洲人。
•
“非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复旦大学教授金力告诉记者,自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一直是科学研究
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八十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艾
伦·威尔逊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群线粒体DNA 多态性研究,提出了“走出非洲”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现在生
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婚再 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