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围绕核心问题和关键概念,组织相关的教学 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01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 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4
03
教学内容的优化
A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保持与时俱进。
整合教学资源
优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缺点
讨论过程可能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调控。
应用策略
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确保学生有话可说;营造宽松的讨 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及时总结讨论结果,引 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包括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如化学竞赛、科研项目等,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联系生活实际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 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意 识。
创新性原则
1 2 3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内容也应不 断更新和完善,及时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知 识。
案例三
0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
能力和实验技能。
大学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无机化学教学实践。通过讲解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 无机化学知识体系。
案例二
有机化学教学实践。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化学 中的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 属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 。
分子结构
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 学键的极性,理解分子间 作用力的类型及其对物质 性质的影响。
晶体结构
了解晶体的基本类型和结 构特点,理解晶体中微粒 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离子反应
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四 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及实例。
02 基础知识与技能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01
02
03
原子结构
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包 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 量关系及它们在原子中的 分布。
元素周期表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 排列规律,理解元素性质 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位素
了解同位素的概念、性质 及其在生活和科研中的应 用。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
农药、化肥等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推广有机农 业、进行土壤修复等。
绿色化学原则和实践案例
绿色化学原则
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和工艺,降低能 耗和物耗等。
实践案例
采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开 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和化肥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领域中的体现
原子经济性
结晶等。
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
塑料和橡胶制品
塑料和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交通 等领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合成纤维和染料合成纤维和染丰富了人们的穿着色彩和 纺织品性能,提高了纺织品的附加值。
B
C
医药和农药
医药和农药的合成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支持, 这些药物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ppt课件

化学ppt课件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放热或吸热等。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式子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也 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
如铁(Fe)、铜(Cu)、铝(Al)、锌(Zn)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 展性。
非金属
如碳(C)、硅(Si)、硫(S)、磷(P)等,一般不具有金属特性。
酸碱盐
• 酸:如盐酸#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03
化学实验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意识
进入实验室前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2023
化学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物质 • 化学实验 • 化学与生活 • 化学前沿 • 复习与考试指导
01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3
研究特点
操纵单个原子和分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化学结构 和功能的新分子和材料。
涉及领域
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能 源、环境科学等。
研究热点
高效合成方法、不对称合成、 组合化学等。
06
复习与考试指导
学习方法与策略
制定学习计划
01
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

《大学化学教学课件》化学平衡

《大学化学教学课件》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与生命过程
化学平衡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平衡 状态下进行的,如酸碱平衡、离子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等。
维持生命所需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保持这些平衡状态的稳定。例如,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 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失衡可能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等严重后果。
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 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特征常数之一, 它反映了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反应 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关系。
平衡常数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表达 式通常由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 物浓度幂之积得到。
平衡常数的计算
平衡的意义
化学反应限度
平衡状态反映了化学反应的限 度,即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 度。
工业应用
了解化学平衡有助于优化工业 生产中的反应过程,提高产物 的产率和纯度。
理论价值
化学平衡理论对于理解化学反 应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 论之一。
02
化学平衡的原理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定义
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 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
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 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 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 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
值。
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 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动态平衡
平衡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 ,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并不为零。

2024版化学说课课件(PPT课件)

2024版化学说课课件(PPT课件)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互动•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展望课程介绍与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0102 03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0102 0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选用《化学》(人教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分析为拓宽学生视野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可选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等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可选用《化学实验基础》等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教材分析与选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简要介绍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详细阐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反应机理等。

明确指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合理规划课时,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程概述知识体系重点与难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实验目的详细解释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过程与互动通过讲述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入化学史话展示化学之美提出挑战性问题利用精美的化学图片和视频,展示化学的独特魅力和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教版化学教学ppt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教学ppt课件ppt课件
境安全。
0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01
02
03
食物烹饪
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 应,如蛋白质的变性、淀 粉的糊化等。
衣物洗涤
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与污 渍发生的反应,使污渍得 以去除。
金属腐蚀
金属与氧气、水等物质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 属腐蚀。
化学与环境保护
空气净化
利用化学反应去除空气中 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
实验器材使用
玻璃器皿
熟悉各种玻璃器皿的名 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如烧杯、烧瓶、试管等

化学试剂
了解各种化学试剂的性 质、用途和使用注意事 项,正确选择和添加试
剂。
实验仪器
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名 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如滴定管、分液漏斗、
离心机等。
废弃物处理
了解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方法,按照相关规定正 确处理废弃物,确保环
化学反应
01
02
03
0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 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
程。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 应,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 ,它们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 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 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 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详细描述
介绍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如纳 米化学、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 阐述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未来化学展望
总结词
未来化学展望部分主要探讨未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详细描述

化学说课ppt课件

化学说课ppt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节课总结
重点知识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互动分析
对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质量等。
教学效果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 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节课预告
01
教学内容介绍
简要介绍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耐心解答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耐心倾听并给予详细的解答,同时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鼓励多种答案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 的发散性思维。
分组讨论
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以提高 讨论的效率和效果。
设定主题
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设定明确的讨论主题和目标。
02
重点难点提示
指出下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记笔记。
03
教学方法预告
预告下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学生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安排
布置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作业要求说明
说明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提交方式,确保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批改与反馈
引导讨论方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课堂互动游戏
选择合适的游戏
选择适合化学知识和学 生特点的互动游戏,如 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 。
调动学生参与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化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

《化学平衡教学》课件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浓度,可以 02 调节化学平衡,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
在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化学平衡的计 03 算和分析对于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
义。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01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大气 中温室气体的平衡、水体中污染物的平衡等。
02 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和迁移转化 规律,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污染,制定有效的治 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平衡图解法
通过作图和观察图像,利用平衡 常数和温度的关系,求出平衡常
数和温度的关系。
代数法
通过建立化学平衡的代数方程组 ,求解未知数。
微分法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 ,建立微分方程,求解未知数。
04
化学平衡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 01 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等。
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等。
05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 理解。
实验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实验 将通过具体反应来展示化学平衡的形成和特点。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容器、温度计、搅拌器、可逆反应的试剂等。
《化学平衡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化学平衡的原理 • 化学平衡的计算 • 化学平衡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的定义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 活动课程:社会调查、咨询访谈、交流辩 论、化学小制作、家庭实验(弥补不足)
高中: 活动课程:9.9% 学科课程:90.1%
16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选修” ➢ 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学业要求必 须学习的课程。 ➢ 选修课程:根据兴趣、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 定是否选择的课程。
结构如下: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 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内容标准 (2个必修、6个选修模块)
27
2、 2002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总目的:
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 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 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熟记)
率、节省能源 精神利益:文化交流、破除迷信和实施科学方法训练等。 我国于1865年开设化学课程(格致课),至今已140多年。相
应的化学教育也已多140年。
2
二、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学论)
历经三个阶段: ➢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形成期: 《奏定
学堂章程》(1903年开设化学课) ➢ 从20世纪30年代起进入充实期: 化学教育目
1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
初建体系 → 相对稳定 → 发展变革期 1952年 70-90年代 96年至今 1996年 化学Ⅰ 化学Ⅱ 修订: (必修) (必修+选修) (高一、高二、高三开设)
2000年再修订:增加了对科技发展新成果介绍、更多地联系社会生 活实际,选修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大纲首次将研究性课题写入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 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2024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全册教学课件

2024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全册教学课件

04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按碳骨架分类
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
按官能团分类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位置和数量
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01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共 价键、键长、键角、键 能
0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现象:构造异构、立体 异构
03
04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溶解性、熔沸点、密度
大气污染
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 危害及化学方法在治理 中的应用。
水污染
探讨水污染的来源、危 害及水处理技术的化学 原理。
土壤污染
研究土壤污染的成因、 危害及土壤修复技术的 化学基础。
化学与能源
化石燃料
介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 料的成因、性质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
阐述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 生能源的利用及化学储能技术。
无机化学
涵盖无机物的结构、性质、 反应和应用等方面,让学 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化学
介绍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 用化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与技巧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 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做好笔记和总结
多做练习和实验
寻求帮助和辅导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的基本概念
晶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 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 特点及其代表物质。
晶体性质
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 导电性等性质及其与晶体 结构的关系。
03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本概念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早期历史
有机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古代,但真正的发展始 于18世纪。
近代发展
19世纪以后,随着化学理 论的不断完善和实验技术 的进步,有机化学得到了 迅速发展。
现代有机化学
20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在 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领 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 展。
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如光电材料、催化剂等。
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酶抑制剂、 受体配体等,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05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析
Chapter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蒸馏法
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
等。
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中的 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包括液-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等。
•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如烯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炔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等。
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 优化其性能,满足特定需求。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其结 构,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保护与去保护策略
在合成过程中,对某些官能团进 行保护,以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 ,合成完成后再进行去保护。
01 02 03 04
合成子的选择与连接
选择合适的合成子,通过化学键 的连接形成目标分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 散 系 : 将 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 物 质 以 粒 子 形 式 分 散 到 __另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__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__分__散__成__粒__子___的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质______,另一 种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剂______。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 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Fe(OH)3 胶体的制备
△ 制备原理:___F_e_C__l3_+__3_H_2_O_=__=_=_=_=_F_e_(O__H_)_3_(胶__体__)_+__3_H_C__l ____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 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___饱__和___F_e_C_l_3 溶__液_____,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红__褐__色___________,停止加热。

高中化学教学课件ppt

高中化学教学课件ppt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 平衡向左移动,对于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右移动。
浓度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向 右移动(即正向反应被促进), 反之亦然。
氧化还原反应
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氧化还原实质解析
探讨电子转移与元素化合价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分类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反应特点
非金属及其他化合物
高中化学教学课件
深入理解化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目录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结构
非金属及其他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掌握基本概念,了解物质变化规律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分析不同物质的特征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
探讨碳氢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金属与非金属
分析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化学反应特性
酸碱与盐
解释它们的电离和中和反应机制
依据碳原子连接方式,分为脂 肪烃、芳香烃等不同类别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常见性质及变化规律
碳碳键的特性
探讨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及性质差异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介绍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及条件
官能团的识别
分析不同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有机合成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合成原理与方法
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如加成 反应、消除反应等,以及常见合成 方法。
常见有机合成反应
详细讲解醇的氧化、卤代烃的水解 等有机合成反应及其应用。
有机合成实验操作
介绍有机合成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试剂及操作步骤,强调实验安全。
感谢观看
分子极性
分析分子结构对分子极性的影 响,以及分子极性与物质性质 的关联。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01
精讲多练
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需要精讲精练,配合适当的例题和
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02
图表辅助
使用图表、图像等直观方式解释化学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记忆。
03
类比教学
运用类比教学法,将复杂的概念和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计算题解析
总结词
计算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详细描述
计算题通常涉及物质的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化学式、 方程式等知识进行计算和求解。在解题时,学生需要 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公式和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同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数值的准确性。此外, 学生还需要仔细阅读题干,理清题意,避免出现低级 错误。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 的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03
初中化学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01
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器材,例如烧杯、试管、漏斗、酒精灯等
,并说明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02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例如物质的称量、溶解、过滤
紧扣教材
课件内容与初中化学教材紧密结合 ,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制作标,方便在 不同平台和设备上使用。
色彩搭配
采用鲜艳的颜色搭配,突出重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字体选择
选用易读、易识的字体,保证课件 清晰度和可读性。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动研究、反思实践等,通过 这些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化学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
化学教育研究有助于推动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化 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方法
化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这 些方法揭示化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古代的化学教育主要 寓于自然哲学之中, 缺乏独立的学科体系 。
形成阶段
近代以来,随着化学 科学的发展和化学教 育的普及,化学教学 论逐渐形成并发展。
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化学教 学论经历了从经验总 结到理论构建的发展 过程,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学科体系。
深化阶段
当前,化学教学论正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进一步深化 研究,探索新的教学 模式和方法。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进行评价。
测验法
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 法和意见。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 果。
04
化学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
化学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01
02
03
知识建构观
化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 构化学知识的过程,强调 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
社会互动观
化学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 程,学习者在与他人、环 境的互动中建构和理解化 学知识。
情境认知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 ,如____.____. 颜色 状态 1.关注物质的____ 气味 硬度 密度 熔点 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物质的变化 ____;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________________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对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描述.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____.____.___ 结构 性质 以及变化规律 _______的科学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的创立奠定了 2. _______________ 近代化学的基础。
塑料垃圾 3. “ 白色污染” 是指 ________
化学 变化中,____ 分子 破裂,____ 原子 4.在____ 不破裂
判断:
1.食盐只做调味品,不能做化工原料 ( ╳ ) 2.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 其变化,不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 新物质( ╳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蜡烛"前"
观察: 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闻气味;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
观察到: 常温下蜡烛:1.各种颜色,固体, 圆柱状, 无味; 2.软; 3.不溶于水; 4.密度比水小
观察: 1.现象: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答:3层: 外焰(最亮) 内焰 焰心(最暗)
点燃蜡烛"中"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说明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
答:外焰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内焰燃烧不充分,内焰温度较低, 焰心温度最低.
旧知回顾
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 3.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烧杯壁的现象?看到现象后取下烧杯迅 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 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哪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 水(H2O)和二氧化碳( C O2)
熄灭蜡烛“后” 观察并点燃白烟, 看能否燃烧 答:熄灭蜡烛后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燃烧。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1.各种颜色,固体,圆柱状, 无味; 2.软;3.不溶于水;4.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发出明亮火焰,放热,
部分熔化
熄灭后 有白烟产生, 白烟可以燃烧
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