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报告
医药外企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药行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某知名外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医药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收获颇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医药外企,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在实习期间担任市场部助理一职,主要负责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收获1.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在市场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市场调研项目。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我对医药市场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的市场调研工具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为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市场分析报告。
2. 活动策划与执行在活动策划方面,我参与了公司年度新产品发布会、客户答谢会等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场地选择、嘉宾邀请到现场布置、流程安排等,我都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期间,我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专业知识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医药行业的相关知识,如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
这让我对医药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感悟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巩固。
2.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医药行业,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与客户、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目标。
团队协作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五、总结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也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次实习的经历和收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
药品引进报告范文
药品引进报告范文1. 引言药品引进是指将国外已经获得上市许可的药品引入国内市场销售和使用。
中国国内市场对于国外药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引进高质量的国外药品可以丰富国内药品市场,提高患者的治疗选择,改善医疗技术水平。
本文将针对药品引进的背景、意义、具体步骤、需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需求也逐渐增加。
国内药品市场的竞争激烈,但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相对较弱,部分高质量的药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引进国外的已经获得上市许可的药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3. 意义药品引进对于国内市场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品引进可以丰富国内药品市场的产品种类,提供更多的选择。
国外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通过引进这些药品,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其次,药品引进可以提高国内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国外药品,国内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经验和水平。
最后,药品引进也可以促进国内药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与国外药企的合作,国内药企可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4. 具体步骤药品引进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4.1 市场调研在引进药品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通过调研可以确定引进药品的类型和规模,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4.2 评估药品质量和功效引进药品需要对其质量和功效进行评估,包括检查其是否已经获得国外的上市许可、通过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只有质量和功效都符合要求的药品才能进入下一步。
4.3 寻找合作伙伴引进药品需要与国外药企或代理商进行合作。
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可以获得药品的供应渠道、销售授权和技术支持等,确保药品能够顺利引进并在国内市场销售和使用。
4.4 相关申请和审批药品引进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申请和审批。
申请人需要提供药品的相关资料,包括药品的质量、生产工艺、临床试验数据等。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劣分析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劣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中国不断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中国市场,这股趋势在近几年愈发明显。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这股趋势有其优势与劣势,接下来进行详细分析。
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1. 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一直不可忽视,许多外资公司投资建厂、出口加工,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以及巨额外汇,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
2. 促进本地就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除了提供产业链上游的产品和技术外,同时也涉及到雇佣大量的本地劳工,在本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社会就业状况,缓解了社会压力。
3. 提升产业水平利用各自的优势,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地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为不同企业带来共赢的局面,加速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外资企业还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方案以及先进工艺,不断改善本地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本土工厂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4.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和人才外资企业具备国际先进的管理和经验特点,在引进其先进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对中国引进国际先进人才意义重大。
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劣势1. 导致国内工业结构失衡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本,常常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快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只注重在发达地区的发展,却忽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导致中国工业结构存在生产、分布不均的问题。
2. 影响国内市场竞争外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并拥有先进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成本管理方式,这给国内企业造成了巨大竞争压力,甚至被迫退出市场的尴尬境地,对当地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外资企业沿着社会变革推进而发展,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外国文化基因也随之进入了中国,顺应了市场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国内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
中国销售额前十名的外资医药企业分析
中国销售额前十名的外资医药企业分析医药, 销售额, 中国, 企业, 外资医药这个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和公共健康的产业,外资的进入在有力带动我国医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境外品牌产品的国产化进程的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外资的市场控制率、股权控制率、技术控制率不断提升,新药市场基本为外资公司控制,同时占有中国医药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销售前十家合资药企分析上海罗氏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罗氏与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合资企业,创建于1994年,是比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制药合资企业。
上海罗氏除在OTC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外,在医院处方药市场上也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上海罗氏在抗肿瘤(免疫调节剂)领域、抗感染领域和消化系统疾病如治疗肥胖症等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2006年在医院市场销售的30多个产品中,前10位产品的销售比重达到91%,其中霉酚酸酯(商品名:骁悉,免疫抑制剂)销售占了27.3%,其它品种依次为卡培他滨(16.92%)、头孢曲松(16.63%)、利妥昔单抗(8.81%)、α-骨化三醇(5.4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5.28%)、倍他依泊汀(2.74%)、卡维地洛(2.72%)、左旋多巴/苄丝肼(2.62%)和曲妥珠单抗(2.56%)。
大连辉瑞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于1989年建立,是美国辉瑞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化生产基地。
大连辉瑞在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糖尿病用药领域和皮肤生殖健康用药领域等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2006年在医院市场销售的20多个产品中,前10位产品的销售比重达到95.76%,其中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高血压用药)、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商品名:舒普深,抗感染用药)和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抗真菌用药)3个品种成为公司在医院市场上销售的支柱型产品,占公司的销售比重分别达到了24.16%、20.74%和17.19%,其它品种依次为阿托伐他汀(10.68%)、阿奇霉素(8.09%)、格列吡嗪(4.44%)、舍曲林(4.17%)、伏立康唑(3.19%)、多沙唑嗪(1.82%)和莫索尼定(1.28%)。
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于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加大核心技术 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三是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加强企业间合作, 推动产业发展。
总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核心技术、 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将有助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 续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推动产学研合作:我国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加速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
4、培养高素质人才: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国应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建 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
4.竞争格局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明朗,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然而,随着 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国产药品在市场上逐渐取得优势。 例如,在某些治疗领域,国产创新药物已经具备与进口药物相媲美的疗效和安 全性,但价格更为亲民,更受市场青睐。
5.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药研 发实力的提升,将有更多国产创新药物进入市场,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另 一方面,国家医保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推动各省开展省级或参加省 际联盟耗材集采。这一政策将有利于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将进一 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 状
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从市场规模来看,全 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加 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启示
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启示深入研究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外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
标签: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建议对策1引言医药行业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大量引入了外资。
我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量外资进入了我国医药产业。
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考察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2.1外资的作用和影响在当代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其中FDI(国外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外资流动方式。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产和技术转移有一定的规律,其经营环境变化并非孤立的,其与组织结构的变迁互为因果并且还互相促进。
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以更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贸易,技术创新等活动。
发达国家为了输出资本或占领市场,掠夺原料等目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投资。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摆脱这一局面,纷纷以各种条件吸引外资。
因为吸引外资不仅仅可以解决本国缺乏经济实力的问题,还可以加快本国的技术方面的进步,促进本国发展。
除此之外,外资还可以推动本国在国际贸易,人民就业等方面的成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且由于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促进了产业升级。
然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外资在带来利益和发展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本国。
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更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现状与趋势。
1.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统计,2019年全年,全国实际吸收外资为941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
货物贸易方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8.1万亿元人民币,进口13.4万亿元人民币。
外资企业是中国货物贸易中的重要参与者。
去年以来,全球疫情暴发经济衰退,但是外资企业仍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壮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中国政府加快了市场开放和吸纳外资的措施密不可分。
例如,中国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2020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大减少了不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这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 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不可忽略。
首先,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其次,在中国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第三,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市场的重要份额。
它们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展,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不仅带来了发展机遇、资本和技术,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例如,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普及过程中与中国本土企业接触,往往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外资企业也开拓了中国的国际视野。
3.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为适度的全球化开放政策下的收益人,中国外资企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环境对外资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友好,为外资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支持。
中国外资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发展的动力。
2024年外资医院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外资医院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外资医院作为境外医疗机构在我国设立的医疗服务机构,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外资医院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当前外资医院市场规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数百家外资医院,其中一些知名的外资医疗机构如美国的医学中心、德国的康复中心等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外资医院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对我国医疗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外资医院的优势外资医院在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优势。
首先,外资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我国医疗服务的水平。
其次,外资医院注重医院管理,引入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标准,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再次,外资医院注重人文关怀,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外资医院面临的挑战虽然外资医院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外资医院需要适应我国的医疗市场环境和文化习惯,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外资医院需要与国内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外资医院应该加强与当地监管机构的合作,遵守我国医疗服务相关法规,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合规。
外资医院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预测,外资医院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取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国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外资医院将满足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其次,外资医院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将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外资医院将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引导国内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结论外资医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政府应积极引进外资医疗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政府支持。
同时,外资医院也需要适应中国医疗市场的特点,与国内医院合作共赢,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2024年外资医院市场发展现状的简要概述,外资医院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使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药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本文将对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竞争优势。
一、国内制药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制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2.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和保健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端药品的需求也有所增长。
3.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制药业给予了重要支持,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药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政策。
这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市场对比1. 市场竞争:国内制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国内品牌药企之间的竞争,也存在国际制药巨头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需要与全球知名企业竞争。
2. 研发实力:相对于国际企业,国内企业在研发实力上有一定差距。
国际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研发设施,而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3. 市场准入:国内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包括相关证照、注册等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更高,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
4. 品牌影响力: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较具优势。
三、国内外竞争优势分析1. 成本优势:国内制药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相对较低,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
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一些价格敏感的市场有一定竞争优势。
2. 人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医药人才资源,这为国内制药业提供了优势。
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市场定位:国内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市场细分,从而避免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
同时,抓住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研究
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研究摘要:我国医院市场的放开问题一直是医改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医院市场的利弊,指出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会有助于打破目前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形成竞争态势,并且外资带来了先进的运作理念和医疗技术,对于深化和全方位推动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对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外资;医疗市场;利弊;建议医疗体制改革是目前社会之热点,政府之重点,是一项牵涉面广、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
我国医院市场的放开问题、医院的进入权问题一直是医改的焦点之一。
最近,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多渠道办医将是长期坚持的改革方向,表明了对外资进入公立医院的鼓励态度。
但也有人士认为外资进入会进一步将我国医疗服务推行市场化,加剧看病贵的局面。
本文从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医院市场的利弊,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医疗市场为外资进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改革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外资医院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某些市场监管规定、政府干预以及市场准入的限制等种种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医院在国内医疗市场的作为。
未来,外资在中国医疗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外资医院数量偏少,规模不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大陆医疗市场。
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数量共计200多家,不到全国医院总数的1%,数量偏少,且规模都不大,医疗服务集中在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骨科、妇产科、整形等专科范围,较少涉足大型的综合性医院。
2.外资投资医院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创办分语种的涉外合资医院,主要服务于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其家属。
第二,投资创办会员制医院,成为会员后即可享受24小时上门服务和专家远程会诊。
第三,与国内资金联手购并已经建立营运的医院,此种方式最具可行性。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环境状况分析2000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我国的医药行业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下是对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环境状况的分析:一、政策环境当前,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颁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基本医保支付价和公益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四价合一”政策,对于医药企业未来的定价以及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随着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政府不断加大对医药行业的补贴和投资力度。
例如,“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计划投资1.2万亿元用于实施“医改”,并计划兴建一批医生中心、专科医院,并促进国内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将为医药企业提供更为广泛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支持。
二、市场规模到2020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级别,并保持较高增速。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元,其中中西药比例为6:4。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约7.4%,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
三、市场竞争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传统的国有制药企业和外资医药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民营医药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
外资医药企业通过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移至我国,以及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来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而国内医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创新药物研发和市场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四、市场技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市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模式,如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等。
相对传统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加便捷快速,通过智能化医疗服务,患者无需排长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医学咨询与预、挂号及检查结果查询等。
外商独资医院:机遇与挑战——中国医疗市场新变革
外商独资医院:机遇与挑战——中国医疗市场新变革一、核心观点1.1 外商独资医院开启医疗新篇外商独资医院的引入为中国医疗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一方面,它丰富了医疗服务的供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就医选择。
以天津某外商独资医院为例,从最初主要为外籍人员服务,到如今国人就诊比例大幅上升,这充分说明国内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外商独资医院的进入有助于推动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国际化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国内医疗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1.2 优势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态势外商独资医院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它们往往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采用自主研发的21G 极细取卵针,直径不到普通取卵针的二分之一,实现无痛取卵效果。
同时,联合日本集团共同研发玻璃化冷冻试剂,提高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和妊娠成功率。
在管理上,实行“主诊医生负责制”就诊模式,减少医患沟通成本。
然而,外商独资医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文化差异是其中之一,不同国家对待疾病的观念、医院文化、管理方式和就医习惯存在很大差别,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此外,人才竞争也是一个难题,医学人才是最紧缺的医疗资源,外商独资医院或许会“挖走”国内医院的大量人才,导致人才不合理流动。
1.3 合作共赢的未来展望外商独资医院与国内医院既存在竞争,也有合作的空间。
在竞争中,国内医院将被迫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应对挑战。
同时,双方可以在学术合作、科研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合作。
通过竞争与合作,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
最终,外商独资医院有望成为国内医院的有力补充,为国内医疗保障发挥独特作用。
二、市场分析2.1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机遇2.1.1 政策背景与历程中国对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历经多次调整。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许多企业因此遭受重创,但也有一些企业抓住了危机中的机遇,在市场的变化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外资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仅带来了资本,更多的是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机会、技术升级和文化融合三个方面来讨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机会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外资公司看中了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另外,中国的电商市场也在近年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向日益成熟,再加上社交电商和短视频电商的发展,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但是,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
中国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想要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努力。
此外,中国的市场监管也在逐渐加强,对于不规范的企业会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
二、技术升级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工厂可以生产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人,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美国微软公司也在中国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案。
然而,外资企业的技术也往往含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为中国企业使用和接触外国技术产生了一定成本和阻碍。
同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存在技术脱密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危害。
三、文化融合作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例如,法国餐饮企业必胜客在中国推出了许多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口味,如麦味登和葡萄酒披萨,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日本企业在中国推广了"5S"管理模式,培养了中国员工的良好工作习惯。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6篇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医药市场调研报告6篇当我们致力于撰写调研报告时,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调研报告有助于评估项目或政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药市场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医药市场环境的分析
一.中国医药市场环境的分析1)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不平坦的发展历程,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我国第一批“医药代表”1988年出现在施贵宝公司,90年代初,以外资企业的医药代表进入终端医院促销为端始,临床推广并成为国内医药企业推动销售竟相仿效的一种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进入,由外企到国企,私企,由少数到多数企业,不断的蔓延和发展,并在国内非良性的土壤中发生变化,以前那种临床推广发生了质的变化,医药代表不在仅仅是药厂和临床医生之间的产品顾问,给医生兑付处方费几乎成为促销的金科玉律。
一些中小企业为求生存,临床工作成了促销药品的一大法宝,药厂和经营单位均把医院工作作为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纷纷向医院派驻医药代表,销售代表的良秀混杂,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使药品市场走向了一条畸形之路。
同时伴随着那种无序,管理部门的管理脱节,恶性竞争带来的药价虚高这就是当前的医药市场环境,改变目前状况,不仅是主管部门的难题,也是医药企业想跳出这一怪圈的难题。
2)WTO下的医药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一些国际上的大制药企业和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的进入,使我国的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整合期。
国内一些制药企业以前以仿制为主的药品,由于药品的疗效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其竞争力将会大为下降,以前国外企业是通过代理销售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终将影响整个医药环境。
3)国家医药政策及医疗改革对医药市场环境的影响9月30日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结束,卫生部正在抓紧制定商业贿赂范围,进一步明确贿赂与正常商业赞助之间的界限,并对于如何防治打“擦边球”制定出标准和细则。
防治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将成为常态存在,带金销售的时代即将终结,专业化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颁布,给出医改5年时间表,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处方制度,加快医药分家的进度,实现三级医疗保险制度,这将对处方药销售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二.在当前的医药环境下医药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1)形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优势首先加强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管理不仅可以出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的内容如生产管理,人事,营销,财务等,关键要针对企业本身情况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出效益,才能降低运营成本。
国内外中药行业的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医药行业国内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1980年的近1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400多亿元。
据介绍,中药包括中成药、饮片和中药材。
中成药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药工业化发展的水平。
现在我国中成药所需用的药材占到全部药材的70%以上。
而在20世纪的70年代,我国中药临床应用还是以饮片为主,成药为辅。
当时,中成药所用原料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0%,全部药材的70%用于加工饮片。
20多年前,我国许多地方几乎是市市有中成药厂,县县办饮片加工场,厂小品种多,生产方式落后。
那时,全国最大的中成药企业是上海市中药一厂,一年的销售额也就1000多万元。
现在,我国年销售额超过一亿元的中成药企业有120多家,年销售额相当于一亿美元以上的中成药企业也有十来家。
大批中成药新兴企业的不断崛起,展现出我国传统中药日益现代化的崭新风貌。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介绍,我国中药出口在经历了3年的下降之后,去年终于止跌回升。
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药进出口总额与前年同期相比,呈现全面增长。
至去年11月底,我国中药进出口总额为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预计全年中药进出口总额可达6.6亿美元。
刘张林说:中药材在我国中药出口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1-11月,中药材出口3.15亿美元,占中药出口的62.9%,同比增长5.4%。
在出口中药材中,鲜蜂王浆(粉)、甘草以及西洋参加工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中成药与保健品的出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至11月底已出口8176万美元,同比增长18.9%,清凉油、片仔癀出口增长幅度较大。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在前几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了10.6%的增长率,出口额为1.04亿美元。
据分析,我国去年中药出口止跌回升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等中药主市场的经济全面复苏,世界植物药市场对我国中药的需求,我国中药现代化工程与中药国际化的推动,国家对中药出口所给予的优惠政策与支持。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篇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报告2篇第一篇: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1.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医药行业是指以研究、制造、销售药品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产业。
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国家初建立医疗卫生体系,药品供应以政府自制为主,与经济落后有关;(2)向市场经济转型(1978年~2000年):医改后,政府逐步放松对医药行业的管控,国外药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药品市场开始日益发展;(3)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2015年):中国的药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之一,各种药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逐渐形成;(4)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15年~至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医疗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药行业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严格产品质量控制。
2.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在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不规范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利益链条复杂、产品品质不达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以下为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1)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19年全国医药行业规模达到了5.2万亿元,同比增长8.8%。
(2)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医药科技创新领域也在持续发展,举国体系正在加速建设,稳步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3)国内药企持续发展。
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和国家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国内药企开始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产业升级步伐快速。
(4)品牌公信力提高。
随着质量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加强,医药品牌的公信力逐渐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度也随之提升。
(5)代表行业形象的企业层出不穷。
以恒瑞医药、复星医药、雅培、拜耳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成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旗帜和代表,引领着全行业的发展。
3.医药行业的未来展望医药行业展望未来,一定是充满无限的希望和挑战。
外企需求分析报告范文
外企需求分析报告范文需求分析报告:外企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外企在中国的需求,本报告对外企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便为外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二、外企的发展趋势外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扩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外企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
外企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人才需求: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经理人员、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技术人员等。
外企对高素质的员工的需求非常迫切。
3.技术支持:外企常常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外企对技术支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和品质控制等方面。
4.市场营销支持:外企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
外企对市场营销支持的需求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广告宣传、渠道拓展等。
三、外企的需求分析基于对外企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外企的主要需求如下:1.人才需求:外企迫切需要招聘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同时,外企对跨领域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也有较高的需求。
2.技术支持:外企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外企对于技术支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和品质控制等方面。
3.市场营销支持:外企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广告宣传和渠道拓展等。
外企对市场营销支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专业的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方面。
4.金融支持:外企在中国市场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项目投资、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
外企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贷款和融资方面。
四、满足外企需求的建议为了满足外企在中国的需求,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培养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分析总结总结: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成功,归纳为:1、合理的股权设置,确保决策的效率2、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3、正确的产品组合4、正确的目标区域/终端5、合适的产品定价和市场进入策略6、人才/领导力/执行力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 (2)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 (4)三、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设立情况 (5)(一)股权的设置 (5)(二)产品选择 (6)1、知识产权方面的选择 (6)2、治疗领域的选择 (7)(三)外资制药公司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 (8)(四)外资品牌药品的营销 (9)(五)外资医药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外资医药企业部门的设置特色 (9)五、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发展趋势 (12)1、外资纷纷加大投入 (12)2、研发向东转移,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13)2、制剂生产本土化 (14)3、变处方药为OTC (14)4、加紧第三终端市场开发 (15)六、结语 (16)一、外资医药企业基本情况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销售收入的年平近30%,净利润的增长年平均高达40%,资产扩张速主达15%以上,并且有加速的迹象,无论是收入或是利润增速远远高于国内的医药企业。
特别是具有专科用药的外资企业,比如北京诺华,诺上海罗氏、珠海联邦等外资医药企业的收入及利润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3二、外资医药企业进入中国的历史中国医药工业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工业之一, 医药工业第一次大规模的外资进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大冢、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西安杨森和苏州胶囊先后在中国顺利建厂投产,这5家最先在中国成立的医药合资企业被业内称为“老五家”。
他们的先行者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年均4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和十分优厚的利润回报。
这直接导致了随后在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中国制药业的第二次大规模投资。
其中包括辉瑞(Pfizer)、默克(Merck)和葛兰素(Glaxo)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继在华设立生产和销售实体。
至2010年,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已有30年多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华设生产基地。
跨国制药公司在华投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跨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等手段,利用中国医药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在华设厂和分公司;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主要通过在华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等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通过独资、加快并购中国本土医药企业等手段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大在华的外围技术研发力度。
第四个阶段:现在,跨国药企已经从过去单纯以注重产业投资为主向产业投资与研发投资并重转变。
金融危机也促使跨国企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加大投入。
三、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设立情况(一)股权的设置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刚在初期,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中外双方的比例相差不大,在股权设置中,50:50股权设置的企业很多,但随着合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外方逐步收购股权,甚至达到完全控股。
在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有13家。
对近年筹建的合资企业,外方往往要求拥有90%以上的股份。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产投资中,57%的跨国公司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公司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
由此可见,独资已经取代合资成为今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首选。
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外商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方式设立企业,或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合资企业实现独资,使我国合资制药企业呈现出独资化趋势。
北京诺华、上海强生、赛诺菲-安万特、费森尤斯等都是从合资转变成独资的。
(二)产品选择1、知识产权方面的选择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设立的合资厂中,进行基础研究和开发新药的并不多。
他们往往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进入不同市场的时机。
对于跨国企业在华的子公司来说,原则上他们确定在华生产的具体产品时有两种选择。
一是选择申请和生产新药(即还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或者专利保护期已过但是尚未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药品),另一种选择是申请生产在中国境内已经生产的非专利药品。
这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但是申请程序不同。
对制药业而言,在全球竞争中由于新药享受专利制度所带来的高额利润,研发新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是与此同时新药开发的成本和周期也在不断递进。
因此跨国制药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往往把开发新市场、延长已开发成熟产品的生命周期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辉瑞的案例中,它主要表现在辉瑞把畅销欧美市场的拳头产品引入中国,并争取销售上的良好回报。
跨国公司适应海外当地市场的压力则体现在对当地市场条件和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在已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中选取适用部分投入进行本土化改进或适合当地市场进行独立创新等。
在辉瑞的案例中,对中国市场的响应主要体现在了解中国医药市场的特定需求结构,并有选择地对市场需求大、辉瑞又有产品储备的业务领域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推出不同剂型和剂量的产品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2、治疗领域的选择要领跑中国市场,需要在领先的治疗领域成为领导者。
外资企业在产品的治疗领域的选择,充分考虑中国尚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疾病谱系特征,从基础的抗染药到抗肿瘤、疫苗、唐尿病等专科用药上外资企业有选择的搭配及突出各自优势,即各公司的产品都相对有自已的核心竞争力。
(1)抗感染领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抗感染药长期位居我国第一大临床用药地位。
抗生素占抗感染药90%份额,2007 年我国抗生素整体市场规模约600 亿元,三年平均增长率约24%。
多类、多代、多品种、长产业链共同构成竞争格局繁杂的庞大家族,也刻画出我国普药的基本生存面貌。
因此象珠海联邦制药、礼来等多个外资企业在中国销售药品中都有抗感染药品,并且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
(2)疫苗中国的疫苗起步较晚,在中国疫苗领域,赛诺菲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生物制品公司;第一个在中国注册并销售进口疫苗的公司;第一个在中国生物制品领域成立的合资公司。
(3)抗肿瘤(免疫调节剂)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卫生部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城市或农村,恶性肿瘤己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
其占总死因的百分率已从70年代的12.6%上升至2007年的26.7%。
近5年来国内抗肿瘤药市场一直维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20.5%,2007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了255亿元。
在医院用药排名中,抗肿瘤药物已从2002年的第4位跃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第2位,仅次于抗感染用药,市场份额17.6%,比五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并保持近40%的高速增长。
在这个领域,瑞士的罗氏公司受益于其三个“重磅炸弹”产品的高速成长,成为该领域的最大赢家,2007年占据了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36.1%。
上海罗氏在中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剂)领域、抗感染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4)糠尿病领域在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上,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安万特三家外资药企占据了三甲医院近90%的份额。
诺和诺德几乎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代名词,诺和诺德一直致力于将天津生产厂打造成国际化战略生产基地,对工厂的扩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兼顾出口市。
(三)外资制药公司行之有效的市场调研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十分重视进行慎密的市场调研,并且根据所得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活动。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是从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在推出每一个产品之前,均弄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怎么干和达到什么目的。
市场战略由高层领导决策,具体策略由市场部制定与实施。
(四)外资品牌药品的营销外资医药企业介绍新产品的特性,介绍企业情况,以加强沟通。
例如强生公司则不定期地为专业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无偿的培训和新产品介绍,对于一些日用小药品,例如创可贴,他们则走向医药零售店,直接向个人购买者介绍产品,邀请他们试用产品。
总体看来,不同的大公司其渠道策略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联邦公司以国营大医药公司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其信誉好的优势;上海施贵宝公司以医师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邦迪公司主攻医药批发二级站,从而向三级站、医院、药店渗透,总之,他们都十分重视营销渠道的开发工作。
四、外资医药企业部门的设置特色1、总会计师:大多数跨国制药公司都强调在必须设立总会计师,总会计师通过预算和资金调控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2、生产部(或名制造部):即生产科,亦即生产车间,在任何跨国制药企业都没有车间与科室的区分。
3、产品开发部:为了开发产品,大部分跨国制药企业均设有产品开发部(或名中试室),跨国制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主要是从国外母公司引进品种和国内移植品种的重复试验、验证,并确定工艺、质量标准,以便向另外母公司和国内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有的跨国制药企业不单设开发部,把产品开发试验放在质管部。
4、质管部:或叫质控部、质检部。
内部分设为质管(QA)和质控(QC)两个大组,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测。
只有上海施贵宝公司把QA、QC分设两个部。
5、物控部:如上海施贵宝、大连辉瑞制药品设有物控部,从工作内容来讲是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由物控部发出,生产部只负责组织生产,从企业管理来讲是通过物料控制达到协调生产和各项经济活动的目的。
在我国企业中认为必不可少的技术科,大多数跨国制药企业中却没有这个设置,因为在跨国制药企业中只有原材料供应、设备、工艺固定、质量稳定的产品才能经过验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入生产部,如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性的问题,那就是开发部的责任,因此技术部在跨国制药企业中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对外的药政联络部(上海施贵宝)负责办理了。
6、销售部:在跨国制药企业中这是一个重要部门,不仅人员多,而且分工也很细,几个以市场为对象的企业,销售人员占全公司人员四分之一,并且仍处在继续增长的趋势。
销售部的机构设置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均是在销售部(或名市场营销部)之内分设市场、销售、药政三个小部(组)。
另一种模式是辉瑞制药品在总经理之下分设市场、销售、医药三个部。
为了突破重点城市和实施地区负责制、各跨国制药企业在各大区域设大区经理、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经理或销售代 7、营销管理:在营销机构中大体上分为市场、医药、销售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部负责制订长远的、全局性的营销策略,开展市场预测和推广,搜集和掌握市场信息、产品动态、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采取宣传推广对策,与各地医学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组织学术报告会、讲座和广告宣传等。
医药部的工作主要是对药政、医院落,办理新产品的临床报批,翻译资料,审查产品反馈中的医学问题,这个部门对外着重于产品分配、销售人员的培训和地区办事处、销售经理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