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教学的低效现象与思考
临近毕业,总复习进行的轰轰烈烈。然而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不难看到种种低效的现象。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并在复习课教学中加以注意,不断追求完善,提高复习效率。
一、现象聚焦
现象一:疏于计划,计划缺乏操作性。每轮复习都因计划不周而失控,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迷失自我,随意行之。
现象二:懒于选题,训练题依赖教辅资料。每到复习,毕业班教师的案头就没有了作业本,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对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不加筛选,拿来即用。
现象三:盲目布置,课下作业形同虚设。几乎每节复习课教师都在讲评训练题。教师的备课就是做题,上课就讲题。课下作业盲目随意。同时对学生的训练题的批阅减少,上课对答案的多了。试想课下学生到底有多少时间、有多大可能、有何保证能独立全面完成这些训练题?作业不经优化怎能保证有针对性呢?
现象四:轻视过程,重视结论。教师对知识的分析整合做的不精,对学生错因分析不透,对方法总结不够,对思维引导不够,这是导致学生处理问题灵活性差的严重原因。
现象五:不敢自我剖析,常把错误归咎于学生。每次测试后,教师多从学生分数凹凸分析学生进步与否,从名次变化评定学生是非。而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多归咎于学生的不努力,对老师自身的问题轻描淡写。补救措施多是空洞的说教,鲜有详细的补救计划和措施。
现象六:忽视情感交流,唯有成绩好坏。“努力学习”几乎成了频度最高的激励词,教师一味强调学习的严重性,强调学习改变命运的“诱人前景”。
二、原因分析
复习课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欠缺,对学生存在问题掌握不准。根本原因是计划不周、组织不力、容量过大、形式单调,过分强调知识,忽视情感呵护。
课前:定位不准,“胸无成竹”。对课标要求不清;对教材编排体系把握不准;对教材挖掘深度及拓展广度界定不明;对所教内容的地位、作业、及相关知识联系含混;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预设;导致课堂随意性强。
课堂:管理粗放,严禁不够。教师对教材解读未能抓住精髓,课堂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交流,缺乏对暴露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强化补救。陷入“课堂功效低,课外下苦功”的怪圈。
训练:无的放矢,机械重复。训练目的不清,训练题组不精,训练方法不优,补救对策不活。复习:任务笼统,师勤生懒。复习思路不清,知识整合不系统,内容杂乱。教师冗忙,学生悠闲,师生关系吃紧。
思想:教育之后,呵护不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一是缺乏坚持,二是教育内容空洞,三是精神抚慰和鼓励不够,四是教育形式单一。
三、思考与对策。
正确理解复习内涵是高效复习的基石。复习应以课本为载体,整合教材、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抓手,查漏补缺,解疑释惑,揭示规律,提炼方法,是形成技能与价值观,促使知识正迁移的过程。
确凿把握学情是提高复习针对性的前提。这就需要确凿理解课标要求,更需要确凿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疑来探究问题的根源。努力做到训练讲评不过夜,问题矫正不隔天。
加强方法研究是提高复习效能的核心。从知识点整合入手,解决课标与教材理解问题;从问题设计和施教策略入手,解决教法问题;从针对性训练题组设计与学生暴露出的错误思维、结论入手,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
做实质量分析是提升复习效果的助燃剂。要用新鲜的数字说话,用绩效杠杆激活师生劲头,巧用各种载体,让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法交流成为常态活动。
做细常规管理是提升复习质量的保证。加强问题研究,科学谋划复习过程,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梳理学生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坚持分类推进,复习的针对性才有可能增强,效率才有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