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tter文件详解
python scatter参数详解
python scatter参数详解Scatter 折线图是一种常见的多变量数据可视化图表,熟练掌握其参数调整有助于我们更加精准有效地分析和展示数据。
本文将介绍Python 中Scatter 参数的用法及特性,助力大家形成正确的可视化思维。
Python scatter是一种常用的散点图绘制方法,可用于可视化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拥有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控制散点图的外观和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 scatter参数,包括每个参数的含义,用法和取值范围,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Python scatter的效果。
一、散点图的coordinates参数coordinates参数用于告诉Python散图该绘制的样本数据。
它必须是一个二元元组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位置。
该参数的取值范围是(x,y)对,其中x表示横坐标值,y表示纵坐标值,都可以为数值或字符串。
二、散点图的s参数s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点的大小。
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定义所有散点的大小,也可以是一组数字,定义每个散点的大小。
它的取值范围是整数或浮点数,数值越大,表示散点越大。
三、散点图的c参数c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元素的颜色。
它可以是单色('blue')、渐变色或者一个颜色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颜色。
当使用渐变色时,用户可以选择color map,将不同的颜色分配给不同的数值,其中参数vmin 和vmax帮助用户定义colorbar,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散点图的marker参数marker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中所有、点的形状。
它可以是单个形状或一个形状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形状。
Python scatter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绘制不同的点形状,比如:像素点'.'、园点'o'、三角点'^'和倒三角点'v'等。
五、散点图的edgecolors参数edgecolors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元素的边缘颜色。
scatter分析
;执行域包含1个或多个输入段
;输入段书写格式:包括模块描述和段描述
;
;模块描述:指定包含模块的文件(包括目标文件.o和库文件.LIB)搜索范围,可以使用通配符*和?
问题分析:
分散加载描述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向链接器描述目标系统的存储器映射。如果通过命令行使用链接器,则描述文件的扩展名并不重要。分散加载文件指定:
1)每个加载区的加载地址和最大尺寸;
2)每个加载区的属性;
3)从每个加载区派生的执行区;
4)每个执行区的执行地址和最大尺寸;
5)每个执行区的输入节。
{
*(+RW) ; RW被紧接着放置,不能移动
}
ER_ZI +0 ; ER_ZI执行域在ER_RW执行域后面
{
*(+ZI) ; 所有ZI段被连续放置
}
}
在上面的例程中, 代码从地址0x00000000处开始存放,并且将RESET程序段放在最开始处, 而可读写的数据从地址0x30000000处开始存放. 分散加载文件的段的名字(例如LR_ROM1, ER_ROM1等)可以是任意的名字。
ADS分散加载文件语法:
;如果片外RAM起始地址不为0x8000 0000,则需要修改mem_.scf文件
{
* (+RW,+ZI)
}
HEAP +0 UNINIT ;+0表示接着上一段,UNINIT 表示不初始化
; OVERLAY:覆盖,允许加载域互相重叠,可以在相同地址上建立多个执行域,ADS不支持本属性
mtk scatter编写规则
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是一种用于MTK芯片手机的固件打包文件,它包含了固件的分区表和相关的参数信息。
在制作和刷写ROM时,MTK Scatter文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MTK Scatter 编写规则,并对其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什么是MTK Scatter文件MTK Scatter文件是一种文本文件,以“.txt”或“.scatter”为后缀名。
它包含了固件的分区表和相关的参数信息,用于指导刷写工具进行分区和烧录操作。
MTK Scatter文件由MTK官方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ROM开发者根据具体需求自行编写。
二、MTK Scatter文件的结构MTK Scatter文件由多个分区描述组成,每个分区描述包含了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名称等信息。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MTK Scatter文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头部信息:包含了文件的版本号、名称等基本信息。
2. 分区描述:每个分区描述包含了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名称等详细信息。
不同的分区描述之间用空行或分隔符隔开。
3. 文件路径:指定了各个分区对应的固件文件路径。
这些文件包括了bootloader、recovery、system、userdata等。
三、MTK Scatter文件的编写规则编写MTK Scatter文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可用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编写规则:1. 分区起始地址和大小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能超出芯片的物理范围。
2. 分区名称要具有一定的描述性,以便于区分和识别。
3. 分区描述和文件路径要按照固定的格式编写,格式错误会导致刷写失败。
4. 分区描述和文件路径之间要用空行或分隔符隔开,以提高可读性。
5. 文件路径中不能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建议使用英文字符和数字。
6. 分区描述和文件路径的顺序要与实际刷写顺序相符,以确保正确的刷写流程。
Scatter file详述
一直以来对于 ARM 体系中所描述的 RO,RW 和 ZI 数据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这段时间对其仔 细了解了一番,发现了一些规律,理解了一些以前书本上有的但是不理解的东西。我想应该有不少 人也有和我同样的困惑,因此,将我的一些关于 RO,RW 和 ZI 的理解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 助。要了解 RO,RW 和 ZI 需要首先了解以下知识:
附: 程序的编译命令(假定 C 程序名为 tst.c): armcc -c -o tst.o tst.c armlink -noremove -elf -nodebug -info totals -info sizes -map -list aa.map -o tst.elf tst.o 编译后的信息就在 aa.map 文件中。 ROM 主要指:NAND Flash,Nor Flash RAM 主要指:PSRAM,SDRAM,SRAM,DDRAM
0 Grand Totals
==============================================================
Total RO Size(Code + RO Data) 1008 ( 0.98kB)
Total RW Size(RW Data + ZI Data) 96 ( 0.09kB)
型变量“a”所引起的。 注意:如果一个变量被初始化为 0,则该变量的处理方法与未初始化华变量一样放在 ZI 区域。
即:ARM C 程序中,所有的未初始化变量都会被自动初始化为 0。
7.总结
1.C 中的指令以及常量被编译后是 RO 类型数据。 2.C 中的未被初始化或初始化为 0 的变量编译后是 ZI 类型数据。 3.C 中的被初始化成非 0 值的变量编译后是 RW 类型数据。
scatter函数详解
scatter函数详解scatter函数是PyTorch中一个用于在张量中放置或修改元素的函数。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张量(src)中的数据根据指定的索引(index)按照指定的维度(dim)填充到另一个张量(input)中。
换句话说,scatter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将src中的数据按照index中的索引放置到input的相应位置。
scatter函数的定义如下:```pythontorch.scatter(input, dim, index, src)```参数说明:- input:接收数据的张量。
- dim:表示沿着哪个维度进行索引。
- index:用于scatter的元素索引。
- src:用于scatter的源元素,可以是一个标量或一个张量。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创建两个张量,然后使用scatter函数将第二个张量中的数据按照指定的索引放置到第一个张量中:```pythonimport torch# 创建两个张量tensor1 = torch.tensor([[1, 2, 3], [4, 5, 6]])tensor2 = torch.tensor([10, 20, 30])# 使用scatter函数将tensor2中的数据按照索引放置到tensor1中result = tensor1.scatter(1, tensor2.index, tensor2)print(result)```输出结果:```tensor([[1, 2, 10],[4, 5, 20],[3, 6, 3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tensor2中的数据按照索引放置到了tensor1中的相应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scatter函数在沿着指定维度(dim)进行索引时,会忽略输入张量中该维度上的其他元素。
总之,scatter函数是PyTorch中一个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张量中放置或修改元素。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用于许多场景,例如将特征值放置到权重矩阵中,或在一维数组中根据索引修改元素等。
基于Eclipse插件的scatter文件编辑器设计与开发
VO11 . 0NO 6 J r 20l U1 . 1
基于 E l s c e插 件 的 s a t r i p c te 文件 编辑 器 设 计 与开 发
江 坤
( 武汉理 工 大 学 计 算机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0 7 ) 3 0 0
{
mo u e s l c o p te n (n u s l c o s d l e e t r a t r i p t ee t r )
—
分 析 看 出 , 对 于 将 satr 件 放 在 一 般 文 本 编 辑 器 中 相 ct 文 e 或 其 它类 型 编 辑 器 中编 辑 , 果 将 sat 文 件 放 在 类 似 如 ct r e 集 成 开 发 环 境 中 的 编 辑 器 里 面 编 辑 , 就 是 将 satr 也 ct 文 e 件 的 内 容 进行 语 法关 键 字 着 色 、 键 字 自动 补全 和插 件 编 关
就 要 充 分 考 虑 以 上 因 素 。从 上 面 对 satr文 件 的 描 述 和 c te
{
Ex c r gi n n m e Ba e e e o l a s
— — ue lt e in tr[ ti t i  ̄ a b s
— —
[ xs e ma _i ] z
件 的 内容 和 结 构 , 可 以 非 常 准 确 和 清 晰 地 查 看 和 编 辑 就
sa tr文 件 。 c te
}
由 以上 示 例 可 以 得 到 , cte s atr文 件 主 要 包 含 加 载 时 域 、 行 时 域 和 输 入 段 三 个 部 分 , 体 又 包 含 以 下 重 要 信 运 具 息 : , 载 时 域 的 加 载 地 址 、 大 空 间 和 属性 ; , 每 个 加 1加 最 2从
Scatter Loading讲义
Scatter Loading讲义修改纪录Revision Date Reviser Comments1.0 2006-06-15杨国民Initial version1.12006-12-13傅航宇Integrated other doc2.0 2006-12-14傅航宇Revise and complement目录1.概述 (4)2. 目的 (4)3. 参考资料 (4)4. ARM Image (4)5. Scatter loading的介绍 (6)6. Scatter loading应用举例 (9)7. 应用机制 (11)7. 工程应用 (14)附录 (18)1.概述该文档说明Scatter Loading的意义以及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2. 目的通过例子代码,让开发者了解Scatter Loading在ARM Linker中存在的意义,结合具体的应用和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参考资料1、ARM公司的技术文档DAI0048A_scatterload.pdf,它是QualComm SR833973回复中的推荐读物。
它放在/pdfs/DAI0048A_scatterload.pdf。
2、《Scatter File介绍》杨彬3、80-V5842-1.pdf4、80-V6306-1_Rev_C_MSM6250_BSP.pdf4. ARM ImageARM中的源文件经过编译器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Object file)和相应的C/C++运行时库(Runtime Library)经过连接器的处理后,生成ELF格式的映像文件(image)——它可以被写入目标设备的ROM中直接运行或加载后运行。
它的组成如图所示:一个映像文件由一个或多个域(region)组成;一个域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出段(output section);一个输出段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入段(input section);一个输入段包含了目标文件中的代码或数据;输入段通常有以下三类:R O:代码和常量数据;R W:带初始值的数据;Z I: 无初始值的数据;ARM映像文件各组成部分在存储系统中的地址有两种:z装载区域程序在装载之后,运行之前所占有的存储区域能够被分成多个装载区域,每个装载区域就是一个连续的字节块。
arm scatter loading的剖析及应用
ARM Scatter-Loading 的应用版本:Rev1.0 2008-04Team MCUZone更新记录2008.04.12文档创建。
ARM Scatter-Loading的应用-基于A T91SAM7S64与keilTeam MCUZone 本文简述如何在AT91SAM7S64(以下简称为S64)上使用ARM scatter-loading将代码加载到RAM中运行,完成对片上flash的编程。
相关代码使用realviewMDK中所带的realview工具链进行编译,重点在scatter loader。
一,准备工作1.安装软件对于S64之类的基于ARM的MCU,选用Realview MDK (keil)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所带的realview工具链比较强大。
遗憾的是,新版本的keil(到2008年4月)不支持RDI接口,只能使用ulink进行调试。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RDI工具调试,可以安装realview2.2。
使用RV Debugger调试keil生成的axf文件。
下面是realview MDK 3.20的版本说明:工具链是realview 3.1的版本。
2.安装调试器及相关软件根据使用的仿真器,安装好仿真器的驱动,以及对应的软件。
比如使用ulink,那么接上PC就会自动安装驱动,因为在安装keil的时候就有驱动。
如果使用jlink这类仿真器,那么就要安装对应的软件。
具体可以参考相关产品的使用说明。
3.获取ARM scatter loader的相关文档RealView® Compilation Tools Linker and Utilities Guide (ARM DUI 0206H)ARM Application Note 48 – Scatter Loading (ARM DAI 0048A)二,ARM Scatter-Loading简介1.ARM linkerARM linker将编译生成的.o文件与必要的库函数连接成一个可执行的image,也就是最终在目标板上运行的文件。
scatter()函数参数
scatter()函数参数scatter()函数是Python中非常常用的散点图函数,在数据可视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点图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容易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scatter()函数的参数展开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scatter()函数完成数据可视化。
1. 函数的基本形式scatter()函数的基本形式如下:```pythonplt.scatter(x, y, s=None, c=None, marker=None, alpha=None)```其中,参数x和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s、c、marker和alpha则分别代表点的大小、点的颜色、点的形状和点的透明度。
2. 参数x和yscatter()函数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x和y,它们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
x和y可以是一维数组、列表或元组。
当x和y的长度不同时,scatter()函数会自动取两者长度较短的作为最终的长度。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列表x和一个包含15个元素的列表y,那么scatter()函数会自动取x中的前10个元素和y中的前10个元素作为最终的绘图数据。
3. 参数s参数s用于设置绘制的点的大小,如果没有设置该参数,则默认值为rcParams['lines.markersizes'] ** 2。
可以使用整数或浮点数来设置参数s的大小值,也可以通过传递一个长度为n的列表或数组来设置每个点的大小。
例如下面这段代码用于实现点的大小随机分配:```python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N = 50x = np.random.rand(N)y = np.random.rand(N)colors = np.random.rand(N)area = (30 * np.random.rand(N))**2plt.scatter(x, y, s=area, c=colors, alpha=0.5)plt.show()```4. 参数c参数c用于设置散点图中的颜色,如果没有设置该参数,则默认值为None。
mtk scatter编写规则
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是一种用于编写手机ROM开发工具的规则文件,它是由MTK(联发科技)提供的一种用于分区和分散加载的配置文件。
本文将介绍MTK Scatter编写规则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工具。
一、什么是MTK ScatterMTK Scatter是一种文本文件,用于描述Android手机的分区和分散加载信息。
在MTK平台上,手机的存储空间被分为不同的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起始地址和大小。
MTK Scatter文件提供了这些分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区名称、起始地址、大小等,以及用于加载ROM的相关信息。
二、MTK Scatter文件的基本结构MTK Scatter文件以XML格式编写,包含了一系列的标签和属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MTK_Scatter><Header></Header><Body><BootConfig></BootConfig><Partition></Partition><Download></Download></Body></MTK_Scatter>```MTK Scatter文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Header、Body和Partition。
Header部分用于描述文件的版本和作者等信息,Body 部分包含了BootConfig、Partition和Download等子标签,用于描述分区和加载信息。
三、分区信息的描述在MTK Scatter文件中,每个分区都用Partition标签来描述。
Partition标签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如名称、文件名、起始地址、大小等。
【转】ARM编程:Scatter文件的编写、分析
【转】ARM编程:Scatter文件的编写、分析今天拿了被同事扔一边的ARM培训资料翻阅,读至scatter一节,发现写得甚是精辟。
之前看的很多国人写得文章,未免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
而ARM的RVCT手册又偏冗长,不易让人立刻看到重点。
今归纳如下:scatter基本点:1. 编译后输出的映像文件中各段是首尾相连的,中间没有空闲的区域,它们的先后关系是根据链接时参数的先后次序决定的 armlinker -file1.o file2.o ……2. scatter用于将编译后的映像文件中的特定段加载到多个分散的指定内存区域3. 有2类域region:执行域(execution region,一般是ram区域)和加载域(load region,一般是rom区域)4. 加载域:就是编译之后得到的二进制文件烧写到rom中的这一段区域,所有的代码RO、预定义变量RW、堆栈之类清不清空无关紧要的大片内存区域ZI,都包括在其中5. 执行域:就是把加载域进行‘解压缩’后的样子。
比如:RO没有变动还是在ROM中,RW被移到了SRAM中,而ZI被放置在SDRAM中6. scatter本身并不能对映像实现‘解压缩’,编译器读入scatter 文件之后会根据其中的各种地址生成启动代码,实现对映像的加载,而这一段代码就是* (InRoot$$Sections)它是__main()的一部分。
这就是在汇编启动代码的最后跳转到__main() 而不是跳向main()的原因之一。
7. 起始地址与加载域重合的执行域成为root region,* (InRoot$$Sections)必须放在这个执行域中,否则链接的时候会报错。
*(+RO)包含了* (InRootSections),所以如果在rootregion中用到了?(+RO)可以不再指定?(InRootSections),scatter语法:ROM_LOAD 0x00000000{ROM 0x00000000 0x003FFFFF{vectors.o (+RO,+FIRST)* (InRoot$$Sections) ; All library sections that must be in a root region*(+RO)}SRAM 0x00400000 0x003FFFFF{* (+RW,+ZI)}SDRAM1 0x41000000 UNINIT{stack.o (+ZI) ; stack.s中定义了top_of_stack为长度为1的space,指定栈顶地址}SDRAM2 +0 UNINIT{heap.o (+ZI)}}注解:1. ROM_LOAD是加载域。
scatter file翻译
; *************************************************************; *** Scatter-Loading Description File generated by uVision ***; *************************************************************LR_ROM1 0x00000000 0x00200000 { ; 定义载入区域LR_ROM1的;起始地址为0x0 ,长度为0x00200000ER_ROM1 0x00000000 0x00200000 { ; 执行区域ER_ROM1的起始地址紧接载;于区域LR_ROM1的起始地址,即为0x0 *.o (RESET, +First) ; 表明了启动代码的首次执行地址,具体来说就是;表明了RO执行域名称为ER_ROM1*(InRoot$$Sections) ;开始地址为0x00000000 ,长度为0x00200000,;首次执行的地址为RESET标号所表示的地址.ANY (+RO) ; 所有的只读代码段都连续地放在这个区域。
}RW_RAM1 0x30000000 0x04000000{; 定义可读写数据段RW_RAM1的起始地址为0x30000000..ANY (+RW +ZI) ;所有的可读写的程序都连续地放在这个区域,所有清零数据都连续地放在这个区域}RW_IRAM1 0x40000000 0x00001000 { ; 定义可读写数据段RW_IRAM1的起始地址为0x40000000..ANY (+RW +ZI) ;所有的可读写的程序都连续地放在这个区域,所有清零数据都连续地放在这个区域}};说明:RW和ZI会进行数据拷贝,从ROM到RAM中,而由于RO用作固定域,所以不能进行移动,继续留在ROM中,由nandflash启动的话,硬件会自动将4K代码拷贝到SDRAM 中,然后在启动代码中将NANDFLASH所有代码拷贝到SDRAM中,同时根据scatter文件,或者不用scatter文件设置ROM和RAM,进行加载域到执行域的拷贝(包括RO,RW,ZI),当然是在SDRAM内部进行的,所以NANDFLASH启动的加载域和执行域均在SDRAM中。
MTK Scatter文件学习
MTK Scatter文件学习概述:分散加载(scatter loading)是ARM 连接接器提供的一个机制,该机制可以把一个可执行映像文件(即Bin文件)分割放置到内存中不同的独立段。
映像(Image)文件有两个视图:加载视图(Load view) 和执行视图(execution view)。
在下载的时候Image regions被放置在memory map当中,而在执行Image前,或许你需要将一些regions放置在它们执行时的地址上,并建立起ZI regions。
例如,你初始化的RW数据需要从它在下载时的在ROM中的地址处移动到执行时RAM的地址处。
在scatter 文件中可以为每一个代码或数据段在装载和执行时指定不同的存储区域地址,Scatlertoading的存储区块可以分成二种类型:装载区:当系统启动或加载时应用程序的存放区。
执行区:系统启动后,应用程序进行执行和数据访问的存储器区域,系统在实时运行时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执行区。
映像中所有的代码和数据都有一个装载地址和运行地址(二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系统启动时,C函数库中的__main初始化代码会执行必要的复制及清零操作,使应用程序的相应代码和数据段从装载状态转入执行状态。
为什么需要Scatter文件:制定存储器映射(memory map)的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是在link时使用命令行选项,并在程序执行前利用linker pre-define symbol使用汇编语言制定section的段初始化,二是使用scatter file,即采用“分散加载机制”。
以上二种方法依应用程序的复杂度而定,一针对简单的情况,二针对复杂的情况。
手机属于复杂的情况,必须使用scatter file。
Scatter文件语法:scatter文件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包含一些简单的语法(分号后面的内容是注释):My_Region 0x0000 0x1000 ;区域名称区起始地址区长度{the context of region ;区内容}每个区由一个头标题开始定义,头中至少包含区的名字和起始地址,另外还有最大长度和其他一些属性选项。
scatter文件的写法
码和数据段的放置位置。这可以通过在 scatter 文件中对单个目标文件进行定义实现,而不是只简单地依
靠通配符。
为了覆盖标准的连接器布局规则,我们可以使用+FIRST 和+LAST 分散加载指令。典型的例子
是在执行块的开始处放置中断向量表格:
LOAD_ROM 0x0000 0x4000
{
EXEC_ROM 0x0000 0x4000
base_designator 用来表示本输出段的起始地址,它可以有两种格式:起始地址值或偏移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ribute
表示本输出段的属性,其可能的取值如下所示:
o PI
位置无关属性
o RELOC
重定位
o ABSOLUTE
绝对地址
o FIXED
固定地址
o UNINIT
未初始化的数据
Scatter文件编写
Scatter文件编写一个映像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域(region),在加载和运行映像文件时,每个域可以有不同的地址。
每个域可以包括多达3个输出段,每个输出段是由若干个具有相同属性的输入段组成。
这样在生成映像文件时,ARM链接器就需要知道下述两个信息。
∙分组信息决定各域中的输出段是由哪些输入段组织而成;∙定位信息决定各域在存储空间中的起始地址。
根据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的复杂程度,有两种方法来告诉ARM链接器这些相关的信息。
对于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关系比较简单的情况,可以使用命令行选项;对于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个scatter配置文件。
Scatter文件又称为分散加载文件,将重点讲解如何编写scatter文件。
1、Scatter文件结构Scatter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使用BNF语法来描述ARM链接器生成映像文件时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在scatter文件中可以指定下列信息:∙各个加载时域的加载时起始地址、最大尺寸和属性;∙每个加载时域包含的输出段;∙各个输出段的运行时起始地址、最大尺寸、存储访问特性和属性;∙各个输出段中包含的输入段。
一个Scatter文件包含若干个加载域,一个加载域包含若干个输出段,一个输出段由若干个具有相同属性的输入段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Scatter文件结构示意图①加载时域的描述加载时域包括名称、起始地址、属性、最大尺寸和一个运行时域的列表。
使用BNF语法描述,加载时域的格式如下所示:Load_name base_designator attribute max_size{……}∙Load_name 运行时域名称,它除了唯一地标识一个运行时域外,还用来构成链接器生成的链接符号;∙base_designator 用来表示本加载时域的起始地址,它可以有两种格式表示:起始地址或偏移量;∙attribute 本加载时域的属性,其可能的取值为下面之一,默认的取值为ABSOLUTE:∙PI 位置无关属性;∙RELOC 重定位;∙ABSOLUTE 绝对地址;<?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图2 程序运行时地址映射关系的地址进行分配。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二)--分散加载文件scatter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二)--分散加载文件scatter分散加载文件概念对于分散加载文件的概念,在《ARM体系结构与编程》书第11章有明确介绍。
分散加载文件(即scatter file,后缀为 .scf)是一个文本文件,通过编写一个分散加载文件来指定ARM连接器在生成映像文件时如何分配RO、RW、ZI等数据的存放地址。
如果不用SCATTER文件指定,那么ARM连接器会按照默认的方式来生成映像文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使用分散加载文件的。
但在某些场合,我们希望把某些数据放在知道那个的地址处,那么这时候SCATTER文件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SCATTER文件用起来非常简单好用。
我越看这个分散加载文件越感觉它的作用和uboot的连接脚本lds 一样。
分散加载文件的格式分散加载描述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向链接器描述目标系统的存储器映射。
如果通过命令行使用链接器,则描述文件的扩展名并不重要。
分散加载文件指定:①每个加载区的加载地址和最大尺寸;②每个加载区的属性;③从每个加载区派生的执行区;④每个执行区的执行地址和最大尺寸;⑤每个执行区的输入节。
从描述文件的格式就可以看出加载区、执行区和输入节的层次关系。
分散加载文件基本点①编译后输出的映像文件中各段是首尾相连的,中间没有空闲的区域,他们的先后关系是根据链接时参数的先后次序决定的armlinker -file1.o file2.o ...② scatter用于将编译后的映像文件中的特定段加载到多个分散的指定内存区域③有两类域(region):执行域(execution region,一般是ram区域)和加载域(load region,一般是rom区域)④加载域:就是编译之后得到的二进制文件烧写到rom中的这一段区域,所有的代码R0、预定义变量RW、堆栈之类和清不清空无关紧要的大片内存区域ZI,都包括在其中。
⑤执行域:就是把加载域进行“解压缩”后的样子。
matplotlib.pyplot.scatter散点图结构及用法参数详解
matplotlib.pyplot.scatter散点图结构及⽤法参数详解matplotlib.pyplot.scatter(x, y, s=None, c=None, marker=None, cmap=None, norm=None, vmin=None, vmax=None, alpha=None, linewidths=None, verts=None, edgecolors=None, *, data=None, **kwargs)功能:函数⽅式绘制散点图。
返回:paths : PathCollection参数详解:x, y : array_like, shape (n, ) ,形如(n,1)的数组s : scalar or array_like, shape (n, ), optional。
标量或者形如(n,1)的数组。
1以平⽅磅为单位的标记⾯积,指定为下列形式之⼀:数值标量:以相同的⼤⼩绘制所有标记。
⾏或列向量:使每个标记具有不同的⼤⼩。
x、y 和 sz 中的相应元素确定每个标记的位置和⾯积。
sz 的长度必须等于 x 和 y 的长度。
[] :使⽤ 36 平⽅磅的默认⾯积。
c : color, sequence, or sequence of color, optional ⾊彩或颜⾊序列标记颜⾊,指定为下列形式之⼀:RGB 三元数或颜⾊名称:使⽤相同的颜⾊绘制所有标记。
由 RGB 三元数组成的三列矩阵:对每个标记使⽤不同的颜⾊。
矩阵的每⾏为对应标记指定⼀种 RGB 三元数颜⾊。
⾏数必须等于 x 和y 的长度。
向量:对每个标记使⽤不同的颜⾊,并以线性⽅式将 c 中的值映射到当前颜⾊图中的颜⾊。
c 的长度必须等于 x 和 y 的长度。
要更改坐标区的颜⾊图,请使⽤ colormap 函数。
c 为list的时候,⼀定要特别注意c的长度,必须与x、y相等,不然会报很奇怪的错。
marker : MarkerStyle 点的风格cmap : Colormap, optional, default: None。
scatter文件详解(PDF)
MTK的Scatter file因为我的图片文件较大,容量超过了14M,所以改用32MRom+8M Ram,scatter文件我只改了3个地方:1.ROM总大小,即把 ROM 0x00000000 0x00e00000改成了 ROM 0x000000000x01e00000(由14M->30M);2.把ROM的4个分区都改成了8M,即:分区1:ROM 0x00000000 0x00400000改成了 ROM 0x00000000 0x00800000(4M->8M);分区2:ROM2+0x00x00400000改成了 ROM2+0x00x00800000(4M->8M);分区3:ROM3+0x00x00400000改成了 ROM3+0x00x00800000(4M->8M);分区4:ROM4+0x00x00400000改成了 ROM4+0x00x00800000(4M->8M);3.把内存总大小改成了8M,原来才4M:我把DUMMY_END 0x08400000 0x04改成了 DUMMY_END 0x08800000 0x04这样改后,我的16M bin档烧进去后,还是开不了机。
超过14M原因是图片较大。
请教各位高手,我这样改Satter 文件有错没有?要怎样改呀,请指点!请按以下我说的去分析这个问题.1.首先,使用大的FLASH,改scatter文件只改结束地址就OK,所以只要做你所说的第一步。
后面的是按照偏移量自动去算的,除非是加特殊的第三方软件,一般是不用修改的,dummy end也不用去改,不影响。
你用的FLASH一般是由NOR+SDRAM组成。
我们这里只讨论NOR的部分。
NOR里确定code region是最优先的。
你的情况是需要腾出一个大于14M的空间。
那么我们假如用20M。
那结束地址就是00001400000.2.然后再说为什么开不了机的问题。
因为你的FAT和NVRAM及Z盘的配置有问题。
plt.scatter各参数详解
plt.scatter各参数详解1、scatter函数原型2、其中散点的形状参数marker如下:3、其中颜⾊参数c如下:4、基本的使⽤⽅法如下:#导⼊必要的模块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产⽣测试数据x = np.arange(1,10)y = xfig = plt.figure()ax1 = fig.add_subplot(111)#设置标题ax1.set_title('Scatter Plot')#设置X轴标签plt.xlabel('X')#设置Y轴标签plt.ylabel('Y')#画散点图ax1.scatter(x,y,c = 'r',marker = 'o')#设置图标plt.legend('x1')#显⽰所画的图plt.show()结果如下:5、当scatter后⾯参数中数组的使⽤⽅法,如s,当s是同x⼤⼩的数组,表⽰x中的每个点对应s中⼀个⼤⼩,其他如c,等⽤法⼀样,如下:(1)不同⼤⼩#导⼊必要的模块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产⽣测试数据x = np.arange(1,10)y = xfig = plt.figure()ax1 = fig.add_subplot(111)#设置标题ax1.set_title('Scatter Plot')#设置X轴标签plt.xlabel('X')#设置Y轴标签plt.ylabel('Y')#画散点图sValue = x*10ax1.scatter(x,y,s=sValue,c='r',marker='x') #设置图标plt.legend('x1')#显⽰所画的图plt.show()(2)不同颜⾊#导⼊必要的模块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产⽣测试数据x = np.arange(1,10)y = xfig = plt.figure()ax1 = fig.add_subplot(111)#设置标题ax1.set_title('Scatter Plot')#设置X轴标签plt.xlabel('X')#设置Y轴标签plt.ylabel('Y')#画散点图cValue = ['r','y','g','b','r','y','g','b','r']ax1.scatter(x,y,c=cValue,marker='s')#设置图标plt.legend('x1')#显⽰所画的图plt.show()结果:(3)线宽linewidths#导⼊必要的模块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产⽣测试数据x = np.arange(1,10)y = xfig = plt.figure()ax1 = fig.add_subplot(111)#设置标题ax1.set_title('Scatter Plot')#设置X轴标签plt.xlabel('X')#设置Y轴标签plt.ylabel('Y')#画散点图lValue = xax1.scatter(x,y,c='r',s= 100,linewidths=lValue,marker='o') #设置图标plt.legend('x1')#显⽰所画的图plt.sho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 2.1 所示为一个完整的分散加载脚本描述结构图。 下面我们对图示中各个部分进行 讲述。 2.2.1 加载区描述 每个加载区有: 名称:供连接器确定不同下载区域 基地址:相对或绝对地址 属性:可选 最大字节数:可选 执行区域列:确定执行时各执行区域的类型与位置 load_region_name (base_address | ("+" offset)) [attribute_list] [ max_size ] "{" execution_region_description+ "}"
分区 3:ROM3 (4M ->8M);
+0x0
0x00400000 改成了
ROM3
+0x0
0x00800000
分区 4:ROM4 (4M ->8M);
+0x0
0x00400000 改成了 ROM4
Hale Waihona Puke +0x00x00800000
3.
把内存总大小改成了 8M,原来才 4M: 我把 DUMMY_END 0x08400000 0x04 这样改后,我的 16M 改成了 DUMMY_END 0x08800000 0x04
LOAD_ROM_1 0x0000(下载区域一起始地址) { EXEC_ROM_1 0x0000(第一执行区域开始地址) { program1.o(+RO) (program1.o 内的 Code 与 RO data 放在第一执行区域) }
DRAM 0x18000(第二执行区域开始地址) 0x8000(第二执行区域最大字节数) { program1.o (+RW, +ZI) (program1.o 内的 RW data 与 ZI data 放在第二执行区域) } } LOAD_ROM_2 0x4000(下载区域二起始地址) { EXEC_ROM_2 0x4000 { program2.o(+RO) (program2.o 内的 Code 与 RO data 放在第一执行区域) } SRAM 0x8000 0x8000 { program2.o (+RW, +ZI) (program2.o 内的 RW data 与 ZI data 放在第二执行区域) } } 2.1 BNF 符号与语法 ":由引号赖标示的符号保持其字面原意,如 A”+”B 标示 A+B。 A ::= B :定义 A 为 B。 [A]:标示可选部分,如 A[B]C 用来标示 ABC 或 AC。 A+:用来标示 A 可以重复任意次,如 A+可标示 A,AA,AAA, … A*:同 A+。 A | B:用来标示选择其一,不能全选。如 A|B 用来标示 A 或者 B。 (A B): 标示一个整体, 当和|符号或复杂符号的多次重复一起使用时尤其强大, 如 (AB) +(C|D)标示 ABC,ABD,ABABC,ABABD, … 2.2 分散加载文件各部分描述
load_region_name:下载区域名称,最大有效字符数 31。(并不像执行区域段名用于 Load$$region_name,而是仅仅用于标示下载区域)。 base_address:本区域内部目标被连接到的地址(按字对齐)。 +offset:相对前一个下载区域的偏移量(4 的整数倍,如果为第一个区域)。
2.2.2 执行区描述
每个执行区有: 名称:供连接器确定不同下载区域 基地址:相对或绝对地址 属性:确定执行区域的属性 最大字节数:可选 输入段:确定放在该执行区域的模块 exec_region_name (base_address | "+" offset) [attribute_list] [max_size] "{" input_section_description+ "}" exec_region_name:执行区域名称,最大有效字符数 31。 base_address:本执行区域目标要被联接到的位置,按字对齐。 +offset:相对于前一个执行区域结束地址的偏移量,4 的整数倍;如果没有前继之能够 行区域(本执行区域为该下载区域的第一个执行区域),则该偏移量是相对于该下载区域的 基址偏移量。 attribute_list:PI,OVERLAY,ABSOLUTE,FIXED,UNINIT。 PI: 位置独立。 OVERLAY: 覆盖。 ABSOLUTE: 绝对地址。 FIXED: 固定地址,下载地址与执行地址具有该地址指示确定。 UNINIT: 未初始化数据。 RELOC:无法明确指定执行区域具有该属性,而只能通过继承前一个执行区或父区域 获得。 对于 PI, OVERLAY, ABSOLUTE, FIXED, 我们只能选择一个, 缺省属性为 ABSOLUTE。 一个执行区域要么直接继承其前面的执行区域的属性或者具有属性为 ABSOLUTE。 具有 PI,OVERLAY,RELOC 属性的执行区域允许其地址空间重叠,对于 BSOLUTE, FIXED 属性执行区域地址空间重叠 Armlink 会报错。 max_size:可选,他用于指使 Armlink 在实际分配空间大于指定值时报错。 input_section_description:指示输入段的内容。 基本语法 2
2 复杂内存映射 LOAD_ROM_1 0x0000 { EXEC_ROM_1 0x0000 { program1.o(+RO) } DRAM 0x18000 0x8000 { program1.o (+RW, +ZI) } } LOAD_ROM_2 0x4000 { EXEC_ROM_2 0x4000 { program2.o(+RO) } SRAM 0x8000 0x8000 { program2.o (+RW, +ZI) } }
2.2.3 输入段描述 输入段: 模块名:目标文件名,库成员名,库文件名。名称可以使用通配符。 输入段名,或输入段属性(READ-ONLY,CODE)。 module_select_pattern ["(" ("+" input_section_attr | input_section_pattern) ([","] "+" input_section_attr | "," input_section_pattern))* ")"] 2.2.3.1 module_select_pattern:选择的模块名称(目标文件,库文件成员,库文件),模块名可 以使用通配符(*匹配任意多个字符,?匹配任意一个字符),名称不区分字母大小写,它 是供选择的样本。 例 1:*libtx.a (+RO) libtx.a 为 threadX 库文件。 例 2:tx_ill.o (INIT) tx_ill.o 为 threadX 中断向量目标文件。 2.2.3.2 input_section_attr:输入段属性选择子,每个选择子以”+”开头,选择子不区分大小写字 符。 选择子可选: RO-CODE, RO-DATA, RO( selects both RO-CODE and RO-DATA), RW-DATA, RW-CODE, RW( selects both RW-CODE and RW-DATA), ZI, ENTRY( that is a section containing an ENTRY point)。
MTK 的 Scatter file
因为我的图片文件较大,容量超过了 14M,所以改用 32MRom+8M 只改了 3 个地方: 1. ROM 总大小,即把 ROM 0x00000000 0x00e00000 改成了 ROM 0x00000000 Ram,scatter 文件我
0x01e00000(由 14M->30M);
4 利用符号确定堆与堆栈: 5 内存映射的 IO:采用 scatter file 可以实现把某个数据段放在精确的地指处。 因此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 scatter file 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嵌入式系统采用了 ROM, RAM,和内存映射的 IO。 三 scatter file 实例 1 简单的内存映射 LOAD_ROM 0x0000 0x8000 { EXEC_ROM 0x0000 0x8000 { *(+RO) } RAM 0x10000 0x6000 { *(+RW, +ZI) } } LOAD_ROM(下载区域名称) 0x0000(下载区域起始地址) 0x8000(下载区域最大字节数) { EXEC_ROM(第一执行区域名称) 0x0000(第一执行区域起始地址) 0x8000(第一执行区 域最大字节数) { *(+RO(代码与只读数据)) } RAM(第二执行区域名称) 0x10000(第二执行区域起始地址) 0x6000(第二执行区域最大 字节数) { *(+RW(读写变量), +ZI(未初始化变量)) } }
bin 档烧进去后,还是开不了机。超过 14M 原因是图片较大。
请教各位高手,我这样改 Satter 文件有错没有?要怎样改呀,请指点!
请按以下我说的去分析这个问题. 1.首先, 使用大的 FLASH, 改 scatter 文件只改结束地址就 OK, 所以只要做你所说的第一步。 后面的是按照偏移量自动去算的,除非是加特殊的第三方软件,一般是不用修改的,dummy end 也不用去改,不影响。你用的 FLASH 一般是由 NOR+SDRAM 组成。我们这里只讨论 NOR 的部分。NOR 里确定 code region 是最优先的。你的情况是需要腾出一个大于 14M 的 空间。那么我们假如用 20M。那结束地址就是 00001400000.
2.
把 ROM 的 4 个分区都改成了 8M,即: 分区 1:ROM 0x00000000 0x00400000 改成了 ROM 0x00000000 0x008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