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概述及常用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学3篇

物理治疗学第一篇:物理治疗学概述物理治疗学是一种运用自然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治疗的学科。
它以物理手段作为治疗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组织结构的物理特性,促进机体对疾病的恢复和治愈,既能够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电疗、磁疗、超声波、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等。
这些手段都具有一定的物理学特性,如电疗能够利用电流的生物电效应促进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恢复,超声波疗法能够利用声波的机械效应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学的适应症广泛,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骨质疏松症等。
同时还可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并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的效果。
当然,物理治疗学也有一定的限制和禁忌症。
如高热症、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等,就不建议使用物理治疗学进行治疗。
总之,物理治疗学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物理治疗学的常见方法1、电疗。
电疗是一种通过电流的生物电效应来促进神经、肌肉组织的恢复和治愈的物理治疗方法。
电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改善神经功能,常用于运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
2、磁疗。
磁疗是利用磁场对人体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的方法。
磁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缓解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的作用。
3、超声波。
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机发出的高频声波,通过机械效应对人体组织进行治疗。
超声波能够渗透到身体深层组织,对肌肉、韧带、关节等形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和再生,常用于运动损伤、风湿病、牙科治疗等。
4、热疗。
热疗是通过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身体对慢性疾病、创伤和疲劳等进行治疗的方法。
热疗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有助于软组织的恢复。
5、冷疗。
冷疗利用低温对身体组织产生的生物物理效应,促进身体对急性损伤和炎症的恢复和治愈。
常用于咳嗽、头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学完整.ppt

(一)光的本质
电磁波和粒子流二重性
具有波长,频率,反射,折射,干涉等电磁波特性
也具有能量,吸收,光电效应,光压等量子特性
E=hf 或 E=hv/λ(能量与波长成正比)
h 普朗克常数 6.62×10-27erg.s
v 光速 3×1010m/s
f 频率
λ 波长
(二)光的单位
um, nm, A。 1um=1/1000mm 1nm=1/1000um 1A。=1/10nm
宏观方面: 揭示物理因子对整体水平影响 微观方面: 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形态变
化
2.起源:医学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总结。
医学学科
原始医学 经验医学 实验医学 现代医学
(1)按摩疗法起源:原始社会,人们狩猎追 捕野兽,常被荆棘绊倒,造成软组织损伤,本 能用手抚摸、按摩,形成原始的按摩法。现代 医师将按摩法不断完善。
第二节 物理治疗的分类
一、传统物理治疗的分类
二、现代物理治疗的分类
第一类,应用天然物理因子,诸如:日光浴
疗法、空气浴疗法、森林浴疗法、海水浴疗法、
洞穴疗法、气候疗法、温(矿)泉疗法等。
第二类,应用人工物理因子,诸如:电、
光、声、磁、冷、热、机械等。
(一)电疗法
1.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电水浴疗法
依照生物物理学的观点:
1.有效穿透深度多用半吸收层的厚度来 表示,即半吸收层为各种物理能进入人体后 下降到起始值的50%时的深度;
2.穿透深度(电透深)则是指物理能进 入人体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31%时的深度; 3.可能达到深度是指物理能进入人体 后下降到其起始值的10%以下时的深度。
电疗法中,各种不同的电流对组织的
《物理治疗学概论》课件

评估的内容
疼痛评估
疼痛程度、部位、 性质等
肌肉力量评估
肌肉力量、耐力等
功能评估
关节活动度、肌肉 协调性等
评估的工具
视觉观察
观察姿势 观察步态
功能性测试
身体各部位功能测试 平衡测试
问卷调查
病史问卷 疼痛问卷
诊断的重要性
在物理治疗中,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诊断有助 于确定治疗方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最终提高治 疗效果。治疗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 案,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健康。
避免直接对眼睛或 心脏区域使用
作用方式
通过声波振动产生 生物热效应
热疗法
热敷
使用热水袋或热毛 巾
热水疗法
通过水自行使用 的热敷产品
运动疗法
被动运动
由治疗师帮助完成,患者被动 参与
主动运动
患者自行进行运动 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
抗阻训练
通过抗阻装置进行力量训练 提高肌肉耐力与爆发力
未来物理治疗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借助科 技的力量、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跨界合作和政策支持,物理 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谢 谢观看!
下次再会
● 06
第6章 物理治疗的未来发展
科技驱动
科技驱动是物理治疗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人工智能 技术使得治疗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大数据分析有助 于提升治疗效果,云计算平台为康复数据存储和共享提供 了便利。
个性化治疗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 治疗需求和特点,从而制定更 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实际案例
VR应用于肢体康复 取得良好效果
物理治疗新技术综述
物理治疗技术的名词解释

物理治疗技术的名词解释
物理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应用物理因素来改善人体功能和减轻疾病或损伤症状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与物理治疗技术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电疗: 使用电流来刺激肌肉或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
2. 热疗: 利用热能来加热身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3. 冷疗: 利用冷能来冷却身体组织,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
4. 磁疗: 利用磁场影响身体组织和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和康复。
5. 超声疗: 使用超声波来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6. 拉伸疗法: 通过拉伸肌肉和关节来改善身体范围和柔韧性,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7. 按摩疗法: 通过手法、按摩和刺激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紧张。
8. 动作治疗: 通过特定的运动和技巧来恢复肌肉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技能。
9. 高频电疗: 利用高频电流刺激身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10. 低能量激光疗法: 使用低能量激光来刺激组织修复和康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这些物理治疗技术可以单独应用或结合使用,具体取决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和患者的需求。
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技术与应用

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技术与应用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康复为目标的多学科综合学科,旨在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医学中,物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康复领域,如康复护理、康复运动、康复床位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一、热疗技术热疗技术是物理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它利用热能传导、辐射或辐射等形式传递热量到患者体内,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
常见的热疗技术包括局部热敷、热毯、热蜡疗法等。
它们在肌肉骨骼系统病变、关节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冷疗技术冷疗技术与热疗相对应,它通过降低组织温度来达到治疗目的。
冷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局部血流、缓解肌肉痉挛等。
冷疗技术的常见应用包括冰敷、冷水疗法、冰包疗法等。
它们在创伤性损伤后的康复、关节炎的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电疗技术电疗技术是利用电流对人体组织产生刺激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常见的电疗技术包括电刺激、电针刺激、电磁疗法等。
电疗技术可以用于疼痛管理、肌肉功能恢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等方面。
它通过改变细胞膜电位、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传导等机制,起到治疗作用。
四、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通过锻炼和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形式。
主动运动疗法是指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施锻炼,如活动关节、进行功能训练等。
被动运动疗法是患者依靠外部力量来进行锻炼,如功能电刺激、主动被动关节运动等。
五、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康复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旨在帮助患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的功能进行,如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和提高他们的功能水平。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中的物理治疗技术在各个康复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热疗、冷疗、电疗、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过程,改善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学概论

• 3.自我牵伸
• 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
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拉力量。
• 4.主动抑制 • 在牵拉治疗中,还常常使用主动抑制的方法,即
在牵拉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肌肉,使 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地抑制,此时进行牵拉的 阻力最小。
• 这种牵拉主要用于肌肉的神经支配完整,患者能
自主控制的情况下,
• 对那些由于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
瘫痪,则无太大作用。
• (四)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 常用的为神经发育疗法 ( 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 )
• 和运动再学习技术 (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 )。
• 1.神经发育疗法 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
• 根据肌肉收缩类型分为抗等张阻力运动
(也称为动力性运动)、
• 抗等长阻力运动(也称为静力性运动),
等速运动。
• (三)牵伸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 牵伸(stret的主要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 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 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 挛缩,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 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 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
• 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越多,功
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有关的运动。
• 而缺少练习则可能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 • 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 MRP主张通过多种反馈(视、听、皮肤、体位、
手的引导)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 动控制中的作用。
• (五)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 • 1.放松性运动(relaxation) • 以放松肌肉和精神为主要目的的运动, • 如医疗步行、 • 医疗体操、 • 保健按摩、 • 太极拳等。
物理治疗学教学课件物理治疗常用技术与应用

热疗法与冷疗法
热疗法
通过热敷、蜡疗等方式将热量传递至 人体局部或全身,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
冷疗法
利用冰袋、冷毛巾等物品进行局部冷 敷,具有镇痛、止血、减轻水肿等作 用。
03
物理治疗技术在运动损伤中的应 用
运动损伤概述与分类
运动损伤定义
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02
常用物理治疗技术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者关节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
节挛缩。
肌力训练
利用器械、自重等负荷进行力 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平衡垫、平衡板等设备进 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 平衡能力。
有氧运动
如步行、跑步、游泳等,提高 患者心肺功能和整体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和过度刺激,注意保护关节,防止跌倒和损 伤。
帕金森病患者的物理治疗
评定内容
肌张力、震颤情况、运动迟缓程度、姿势异常程度等。
治疗技术
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疲劳,注意保护关节,防止跌倒和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的物理治疗
评定内容
定义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物理因子对人体作 用及其应用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医学 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发展历程
物理治疗学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 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学的应用领域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肌肉损伤等 。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
制定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笔记重点归纳总结

物理治疗笔记重点归纳总结物理治疗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记录和总结治疗的重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对物理治疗的笔记进行重点归纳总结。
一、物理治疗的分类物理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原理进行分类,常见的物理治疗有以下几种:1. 热疗法:包括热敷、热浴、热包等,用于缓解病痛,促进血液循环。
2. 冷疗法:包括冰敷、冷水浴、低温治疗仪器等,用于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
3. 电疗法:包括电针、电疗、电刺激等,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康复。
4. 超声波疗法: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伤口愈合。
5. 拉伸和运动疗法:包括牵引、按摩、理疗操等,通过调整姿势和运动,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二、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物理治疗应用范围广泛,但也有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注意。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 急慢性疼痛症状: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
- 运动损伤和康复:如骨折、扭伤、肌肉拉伤等。
- 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
2. 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 有严重肺部疾病或心脏病者。
- 孕妇和有皮肤病变的患者。
三、物理治疗的常用技术手段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1. 热敷: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热敷患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2. 冷敷:使用冰袋、冷湿布等冷敷患处,以减轻肿胀和炎症。
3. 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以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肌肉收缩。
4. 超声波疗法:使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
5.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患者的身体部位,以减轻压力,缓解疼痛。
6. 按摩和理疗操:通过按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或进行理疗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四、物理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物理治疗时,医生需要进行疗效评估,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子→鼻粘膜→传入神经纤维→脊髓→传出神经纤维→呼吸道、子宫
全身反射:
物理因子→传入神经纤维→脊髓节段→脑干、皮质下中枢、大脑皮层→传出神经纤维→感器
体液途径
物理因子→体液→组织器官
温热因子→热感受器兴奋→产生组织胺、血管活性肽等物质→血管扩张
其他:淋浴(下行、上行、周身)、直喷浴、旋涡浴、湿包裹、桑那浴、擦浴、冲洗浴。
温热疗法
蜡疗法、泥疗法、热空气疗法、化学热袋疗法、热中药袋疗法、场效应
其他疗法
压力回流
真空负压疗法、火罐、竹管疗法
高压氧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紫外线照射血氧回输疗法、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冷冻疗法、冷疗法、体外反搏疗法、
按摩疗法、推拿疗法
紫外线:有脱敏、色素沉着、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超声波:机械振荡引起微细按摩。
作用机理
物理因子
物理能
↓
机体(分子振动、离子迁移)
↓
理化效应(自由基形成、PH变化)
直接↓↓神经、体液
局部生理反应←→全身生理反应
(细胞形态功能改变)↓↓(血压、脉搏、体温)
理疗作用
物理治疗的
适应症禁忌症与处方
适应症
内科疾病
研究物理疗法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治疗剂量、治疗方法、操作技术等的学问,称为物理治疗学(简称理疗学)。
理疗学是独立的一门学科。物理疗法可用于保健、预防、治疗、康复,它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物理因子种类
自然物理因子:日光、空气、海水、泥沙、矿泉等,用于预防保健方面,一般疗养院。
人工物理因子:光疗、电疗、磁疗、水疗等。
物理疗法种类
电疗法
直流电:
直流电、微电流(μA)、离子导入、
电熨疗法、电水浴疗法
低频电(1~1000Hz):
感应电、电兴奋、间动电、超刺激电流、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电睡眠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电体操)、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温热低频、超低频交流电疗法。
中频电(1~100kHz):
音频(2~4kHz)、低频调制的中频、
影响物理治疗的因素
与
注意事项
影响物理治疗的因素
强度
剂量、时间、频次
治疗种类
不同物理治疗作用不同
作用部位
同一剂量、不同部位反应不一
医师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正确诊断是治好疾病的关键
病期、病程与病理
两种以上治疗的配合
全面考虑心肺功能、皮肤、肿瘤、过敏等
禁用或暂时不能做治疗
掌握好疗程、不能无限期治疗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更改治疗
澳洲:48.4名
加拿大:25.1名
美国:24.6名
中国香港:8.5名治疗师
科技进步推动物理治疗学发展
物理治疗学发展证明:每当发明一种物理因子,必然伴随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促进物理治疗学的发展。
当今量子生物物理学、超细胞生物物理、生物膜发光等促进了物理治疗机制的研究。
结论
物理治疗的前景是光明的
它必将更广泛深入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禁忌症
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心力衰竭,高烧,妊娠(早期)。
理疗处方
治疗种类
部位全身、半身、局部、反射区、穴位
方法超短波—对置、并置、单极、脉冲
腊疗—盘腊、浸腊、刷腊
剂量紫外线—红斑量、亚红斑量
超短波—无热量、微热量、热量
时间毫米波30min~1h
紫外线数秒
频度1次/日、2次/日、隔日1次
5.物理能量可集中特定的器官或组织,针对性强、疗效快。
客观需要
1.化学药物治疗会引起不良副作用;
2.抗菌素有耐药性,急需寻求无害疗法,物理疗法是优选之一;
3.不良环境对人体影响,需要提高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免役力;
4.科学进步和医疗技术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年病、慢性病增多,需要物理治疗。
5.工伤、交通事故增多.
起步阶段1989~2000年
开始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少数学校开设了专科教育
在职培训康复治疗师仍然是主体
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康复治疗开始纳入了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
各国物理治疗师比例
根据联合国及世界物理治疗师联合会于1998年发表的统计数字,每十万名人口中治疗师的人数
英国:49.8名
物理治疗师培养
国外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国外物理治疗师培养简介
美国
20世纪20年代开始培养物理治疗师(PT)
1938年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
目前已经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
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
澳大利亚
-学位制:学士、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
日本
1963年开设了第一所培养物理治疗师的学校
1000例经治产后患病率为9%
1000例未治产后患病率为17.6%
老年人:延缓衰老
儿童:预防佝偻病、肺炎等。
物理因子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肌无力、肌痉挛、肩痛
骨折后:加速愈合、促进功能恢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断肢再植术后:预防并发症
器官移植术后:激化神经血管恢复
物理疗法
的作用与机理
作用途径
异常反应的及时处理
治疗师注意事项
治疗前仪器的检查
告诉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看清医嘱、治疗中巡视、及时与医生沟通
治疗后关好仪器、处理好衬垫
掌握抢救知识
仪器保养
特殊注意问题
超声、高频、火花、激光、紫外线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物理治疗学的形成
人类在与自然及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形成,并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超声-电疗法
超声-间动电、超声-直流电、超声-中频电
水疗法
冷水浴(< 25℃)、低温浴(25-32℃)、不感温浴(33-36℃)、
温水浴(36-38℃)、热水浴(>38℃);
药浴:中药、盐水、松脂、芥末、硫磺、重碳酸纳;
气水浴:二氧化碳、硫化氢、氡气、气泡浴
浸浴(盆浴):全身、半身、坐浴、手、足;
高血压Ⅰ-Ⅱ期,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心绞痛等。
外科疾病
疖、痈、甲沟炎,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慢性乳腺炎等各种感染(以急性,浸润期效果最佳),骨关节病,软组织扭、挫伤,关节韧带损伤,褥疮,静脉炎,注射硬结,骨折后(各期均可)、术后感染,术后粘连,术后功能恢复不良,疤痕增生,颈椎病,腰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病,肋软骨炎,肩周炎,肌腱炎,落枕,网球肘,膝骨关节病,膀胱炎,前列腺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淋巴管炎,肛裂等。
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
物理治疗的雏形在我国四千年前就已形成
现代物理治疗学发展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
各国成立学术组织
1938年美国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
1943年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
194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
1951年成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刺激组织再生:
提高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
提高肌体防卫功能和适应能力:
调节神经、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等功能,改善肌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特异性作用
直流电:改变局部离子浓度、产生电解电泳现象,可做药物导入;
低频电:引起肌肉收缩;
中频电:无电解现象,皮毛、避免刺激皮肤,易通过皮肤、作用深;
高频电:内生热;
经络
毫米波照内关→尺泽痛阈上升
治疗作用
非特异性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血流淋巴流动增快、组织代谢增高、营养状态改善;
镇静止痛:
降低神经兴奋性和传导速度、控制神经疼痛传导闸门、释放内啡呔、解除肌肉痉挛、使炎性组织消散;
消炎:
扩张血管、改善血运、增强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炎症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与清除、提高肌体免疫力与修复力;
高压汞灯、低频汞灯(冷光紫外线)、
黑光灯(300~400μm紫外线)
激光
二氧化碳10600A°、氦-氖(He-Ne)6328A°、氮(N)3371A°、氩(Ar)4880-5140A°、红宝石6943A°、钕玻璃10600A°、掺钕钇铝石榴石10600A°、半导体激光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交变磁场:强度和方向随时间有规律变化
脉冲磁场:不同频率和波形的脉冲磁场
磁化水:2~5 kGs流速0.09~0.1m/s
光疗法
红外线( 3-6μm,1.5-3μm,760nm-1.5μm )
红外线、特定电磁波(TDP)、双峰波、频谱、近红外线
可见光( 760-400nm )
太阳灯、红光、蓝光
紫外线( 400-320,320-280,280-180nm )
存在问题
与
前景展望
存在问题
参数的挑选与确定
各种物理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
物理作用与临床经验的结合
物理治疗的前景展望
优越性:
1.无创伤、副作用少,治疗时多有舒适感、易于接受;
2.一种物理因子可产生多方面治疗作用;
3.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对集中作用于同一部位的组织器官;
4.和药物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
干扰电(平面干扰、立体动态干扰)
高频电(>100kHz):
共鸣火花、中波、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微波
2000~300,184,22,7.37m,69cm,32.78cm,12.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