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_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象
指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 及病理变化的外在征象
脏象学说
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 来研究内在的脏器活动规律
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医学说
五脏及功能
• 心 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其志 在喜,开窍于舌,其液在汗。
• 肝 藏血,主疏泻,开窍于目、其液 在泪,主、筋,其华在爪。
• 脾 主运化,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 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望
闻
问
切
全身 声音 寒热、汗液 按肌表胸腹
舌 气味 头身胸腹 脉诊
饮食口味 睡眠、二便
经带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四诊的意义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与全身相 互影响,外在的局部征象反映内在的 病理变化,通过四诊可以收集疾病反 映在各方面的症状、体征,为了解病 因、病位、病性,即辨证论治提供依 据。应用四诊要求“四诊合参”。
1 主气与生气 肺与脾 2 水液代谢关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脏腑之间的关系 肾
肾与膀胱 水液气化关系 膀胱固摄开阖赖肾气化
1 精血互生 肝肾同源 肾精肝血互生互养
阴阳互影响 精血为阴、功能为阳
肾与肝 2
“水不涵木”“子病及母” —阴虚阳亢
3 水液代谢 肝疏通水道、肾主水
15.2 四诊八纲
15.2.1.1 望诊
意义 色定病位、病性 泽定脏腑精气盛衰、病情深浅
望 重点 面部气血 气
色 五色主病
红 主热
(心)
白 主寒、主虚 、主失血 (肺)
黄 主虚、主湿
(脾)
青 主痛、主淤 、主惊 (肝)
黑 主寒、主痛、主水、主虚(肾)
望舌 正常舌
淡红舌、薄白苔 肝肾
舌根
1质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红、胖瘦适中、濡润 23舌 与苔季薄节白 变均 化匀 相、 应干湿适中舌、中根厚、前脾薄胃、边尖无
15.1 中医基础理论 15.2 四诊八纲 15.3 中药学基础知识 15.1 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
15.1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阴阳五行学说 • 经络学说 • 脏腑学说
15.1.1 基本特点
• 整体观
人本身 形体—五脏(六腑)—精神 生理、病理的基础 以经络沟通和联系
人与自然 人体生理、病理与四季、 昼夜、地理、居处等相应
滑为水湿痰饮
燥 津已伤黄 热证;里证
腐 食积;
胃肠湿热
腻 剥
湿常热人内;灰盛黑;苔 病食胃重积阴痰不饮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 正伤恶化; 胃气阴两损
15.2.1.2 闻诊
听声音
嗅气味
发声 语言 呼吸 呕吐 呃逆 咳声 嗳气 太息 声高气粗 响亮有力 阳、热、实 时短急促 反之 —阴、寒、虚
口气 汗气 痰气 涕气 大便 小便 矢气 白带 臭(腥)—热 酸 —食 腥 —寒 无味 —虚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脾
脾与胃 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中心,互为表里 生理病理互为影响
胃—阳—受纳—喜润恶燥—主降 脾—阴—运化—喜燥恶湿—主升
先天与后天 肾与脾 1 肾是原始物质与原动力来源
脾是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来源
互相关联
2 水液代谢关系 脾运化水湿,肾主水
脏腑之间的关系 肺
肺与大肠 肺肃降与大肠传导互相影响
• 阴阳学说:用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统 一双方,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及 变化的哲学理论。
说明病理变化
发病 阳气、阴精正虚 阳邪、阴邪邪胜
病理 偏盛 阳盛阴病,阳盛则热 (实热)
阴盛阳病,阴盛则寒 (实寒)
偏衰 阳虚阴寒内生 (虚寒见外)
阴虚亢阳内生 (虚热内热)
两虚 阴阳互损导致
转化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15.2.1.3 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与睡眠, 九问久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须问经带产,迟数闭绷该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喉为门户, 外合皮毛。
• 肾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壮、 老、已,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水, 主纳气,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和前后两阴,司二便。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
心与小肠
经络相连、病理互为影响
血液生化与运行 心与脾 心主血、脾生化与统摄
五 行
五 脏
五 腑
人体 五五五 官体志
五 液
五 声
角
平 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 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 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 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悲
涕
哭
羽
夜 半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胱
耳
骨
恐
唾
呻
15.1.3 经络学说
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经络 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是运行气血、 联系各脏腑组织官窍的通路
中医研究阐明经络系统生理功能、
经络 学说
病理变化与脏腑间相互关系学说
十二正经名称及流注次序
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分别位于前、中、后
手太阴肺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小肠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15.1.4 脏腑学说的概念、特点
• 辩证论治
辩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病 史等资料,在中医理论体系下运用 辩证纲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 分析综合归纳证的过程。
论治辩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证,施用不 同治法、选择适当方药对疾病具体 治疗过程。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15.1.2 阴阳五行学说
• 阴阳:是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 性,或同一事物本身对立统一的 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阴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阳
离绝 死亡
失
调
五行 (狭)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广)即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
五行 学说
将自然界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 以五行属性和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的相互 关系及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理论。
五行归类示例
五 音
五 时
自然界 五五五五 味色化气
五 方
五 季
心阳温煦脾运 水火阴阳关系 1 称“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生理) 肾与心 “心肾不交” “水气凌心”(病理)
2 精血关系 精血互生 精虚血少并见 3 神志关系 “心肾不交”健忘失眠多梦
脏腑之间的关系 肝
肝与胆 关系胆汁来源、分泌和排泄, 为表里脏腑
1 藏血与生血(疏泻与运化)
肝与脾
2 水液代谢关系
舌边 肝胆
心肺
舌尖
望舌质
•色 淡 虚证(气、血、阳) 寒证 红 热证(虚实里热) 绛 热盛(邪热) 瘀斑 瘀血蓄积 青紫 热极、阴寒、淤
• 形 老、嫩、胖、瘦、裂刺 • 态 萎软、僵硬、震颤、歪斜、短缩、弄舌
望舌苔
薄 病轻浅、表苔证质苔;色久病正虚 厚 病深重白; 表证;食寒浊证停;积
润 津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