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发酵提取设备技术文章
发酵法制备链霉素的工厂设计 制药设备与工程毕业设计
![发酵法制备链霉素的工厂设计 制药设备与工程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9f2506964bcf84b9d57bf4.png)
XX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年月日XX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发酵法制备链霉素的工厂设计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产量及生产时间:年产链霉素干粉50吨,年开工300天,每天24小时。
2、原料及工艺要求:原料菌种自选,产品质量符合链霉素相关标准,产品包装为100克/瓶。
3、其它数据: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任务1、工艺流程的设计、说明及物料衡算。
2、绘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厂区平面布置图、主体车间平面图、主体车间立面图、主体设备(分离)剖面图、辅助设备图。
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1、星期一: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星期二:初步确定工艺方案3、星期三:物料衡算、主要设备选型4、星期四:最终确定工艺方案,撰写设计说明书5、星期五:绘制相应图纸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1] 朱宏吉,张明贤. 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宫锡坤. 生物制药设备.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 李津. 生物制药设备和分离纯化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元英进. 制药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李淑芬,姜中义. 高等制药分离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王国胜. 化工原理毕业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娄爱娟. 化工设计.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2002.[8] 杨树才. 化工制图.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 /[2] /[3] /[4] /[5] /[6]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设计资料(宋体,小三号)一、产品设计简介(宋体,四号)第3页二、设计参数和质量标准第4页第二章工艺设计与说明一、工艺流程图第5页二、工艺说明第5页第三章物料衡算与设备选型一、物料衡算第7页二、主要设备选型第9页第四章设计总结第11页附录:1.设备一览表第12页2.参考文献第13页第一章设计资料一.产品设计简介1. 筹建概况发酵厂厂区周围大气中的含尘量应在一定范围以下。
链霉素分离纯化浓缩提纯应用的膜分离技术
![链霉素分离纯化浓缩提纯应用的膜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1b8bfdfe4733687e21aab2.png)
链霉素分离纯化浓缩提纯应用的膜
分离技术
链霉素是一种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
属于氨基糖甙碱性化合物,它与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蛋白体蛋白质结合,起到了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杀灭或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
硫酸链霉素生产过程为先将发酵液过滤、再通过树脂提取、提纯,然后用活性炭脱色,吸附色素和细菌内毒素,经减压蒸发,在45℃下浓缩,链霉素含量由10%左右浓缩到45%。
但是蒸发过程是溶剂汽化过程,由于溶剂汽化潜热很大,所以蒸发浓缩非常耗能,而且链霉素的蒸发浓缩只是起到单纯的浓缩作用,其中料液中含有的微量杂质并没有得到纯化,但是使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既能节约生产耗能,又能把料液中的小分子杂质经过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中,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达到进一步纯化链霉素的目的。
纳滤膜分离技术是在压力差推动力作用下,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纳滤膜,而截留大分子物质的一种液液分离方法,而且纳滤膜本身带有电荷性,这就使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的重要原因。
纳滤浓缩纯化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带入其他杂质及造成产品的分解变性,可脱除产品的盐分,减少产品灰分,提高产品纯度,相对于溶剂脱盐,不仅产品品质更好,且收率还能有所提高。
工艺过程收率高,损失少,纳滤膜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链霉菌发酵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链霉菌发酵](https://img.taocdn.com/s3/m/b12f761155270722192ef734.png)
实验2灰色链霉菌的活化一、实验目的学习制备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的方法以及斜面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是一种合成培养基,用于培养放线菌。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菌种:灰色链霉菌;2. 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 g,氯化钠0.5 g,磷酸氢二钾0.5 g,硫酸镁0.5 g,硫酸亚铁0.01 g,琼脂20 g,水1000毫升,PH7.2—7.4(配制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3. 器材:天平、500mL刻度量杯、小刀、牛角匙、玻棒、纱布、18mL×180mL试管、棉花、电炉、烧杯、记号笔、酒精灯、接种环等。
四、实验步骤1. 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备(1)按配方称量药品,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熔化,补水至1000mL。
趁热分装于18mL×180mL试管,斜面以8mL为宜。
(3)分装完毕后,塞好棉塞并将试管捆扎好。
高压蒸汽灭菌:121℃灭菌20min,灭菌后趁热摆斜面。
2. 斜面接种接种是将纯种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移植到已灭菌并适宜该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培养基中。
为了获得微生物的纯种培养,要求接种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一般是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或实验台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1)左手拿试管菌种,右手拿接种环,先将金属环烧灼灭菌,再将接种环在空白培养基处冷却,挑取菌落,在火焰旁稍等片刻。
(2)左手将试管菌种放下,拿起斜面培养基。
在火焰旁用右手小指和手掌边缘拔下棉塞并夹紧,迅速将接种环伸入空白斜面,在斜面培养基上轻轻划线,将菌体接种于其上。
划线时由底部向上划一直线,一直划到斜面的顶部。
注意勿将培养基划破,不要使菌体沾污管壁。
(3)灼烧试管口,在火焰旁将棉塞塞上。
接种完毕,接种环上的余菌必须灼烧灭菌后才能放下。
(4)斜面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5~6d观察结果。
实验3 灰色链霉菌的摇瓶种子制备一、实验目的学习制备摇瓶种子培养基的方法以及种子扩大培养技术。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技术文章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技术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6c1df3e1852458fb760b567d.png)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
技术文章
链霉素分离纯化设备
膜分离技术兼备分离、浓缩、纯化精制的功能,同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特点,且绝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化,使膜分离技术成为当今分离科学和技术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特点
1.高效的分离过程: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分离(相对的颗粒大小为纳米级)。
2.能耗低:因为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相变化的潜热是很大的。
传统的冷冻、萃取和闪蒸等分离过程是发生相的变化,通常能耗比较高。
3.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因而膜本身对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行业
生物发酵和制药行业:抗生素提取、酶、氨基酸除菌、浓缩、中药和植物提取(除菌、过滤、浓缩)。
石油和化工行业:膜分离脱盐浓缩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除杂、浓缩/回收、石油加工生产成分回收、除杂、浓缩、水处理。
优势分析:
膜分离设备与传统的过滤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选择性分离、膜的错流式运行工艺可以解决污染堵塞问题。
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工艺应用开发需以物料体系特性和工艺要求为基准,结合实验开展科学验证,在解决物料精制难题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艺的可行性。
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
![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c47e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0.png)
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引言硫酸链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抗生素,工业盐发酵是其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发酵车间的工艺设计。
工艺流程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的发酵车间的工艺流程如下:1.培养基的制备:首先制备硫酸链霉素发酵所需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葡萄糖、酵母浸出物、硫酸链霉素种子等。
2.接种与发酵:将硫酸链霉素种子接种到预先准备的发酵罐中,以合适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发酵。
过程中需要进行搅拌和通气。
3.发酵液的处理: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固体废料和发酵液。
发酵液中含有的硫酸链霉素应经过精制处理。
4.硫酸链霉素工业盐的提取和精制:对发酵液中的硫酸链霉素进行提取和精制,得到纯度较高的硫酸链霉素工业盐。
5.产品的包装和储存:将提取得到的硫酸链霉素工业盐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
合格的产品需要储存以待出售。
设备需求为了实现年产吨硫酸链霉素工业盐的生产目标,以下是车间所需的主要设备:1.发酵罐:用于接种和发酵硫酸链霉素种子的容器。
应具备合适的体积和搅拌装置,以确保发酵过程的充分混合和通气。
2.离心机:用于将发酵液中的固体废料和发酵液进行分离。
3.提取设备:用于对发酵液中的硫酸链霉素进行提取和精制。
可以采用逆流萃取或其他适用的提取方法。
4.包装机:用于对提取得到的硫酸链霉素工业盐进行包装,并提供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包装形式。
除了以上主要设备外,还需要考虑车间的通风设备、配电系统和工业管道等设施。
工艺条件为了确保该车间的工艺能够高效运行,需要满足以下工艺条件:1.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硫酸链霉素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具体的发酵条件,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2.pH控制:适宜的pH值也是影响硫酸链霉素发酵的重要因素。
车间应配置自动pH控制系统,确保发酵过程中pH值的准确维持。
3.通气控制:发酵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d40ad8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b.png)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引言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于多种细菌感染具有很高的疗效。
链霉素的制备主要通过发酵工艺进行,本文将介绍链霉素的发酵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发酵工艺流程链霉素的发酵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培养基准备2.发酵罐的接种3.发酵过程控制4.分离与提取5.链霉素的纯化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培养基准备培养基是链霉素发酵的基础,适当的培养基能够为菌株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链霉素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碳源:如葡萄糖、淀粉、玉米粉等。
•氮源:如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
•矿盐: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
•缓冲剂:如磷酸钠、氢氧化钠等。
•辅助物质:如抗泡剂、表面活性剂等。
将以上成分按比例配制成适当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2. 发酵罐的接种在发酵过程中,将培养基接种菌株,并将接种样品转移到发酵罐中。
接种时需注意保持接种器具的无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将接种物均匀地加入发酵罐中,并控制接种量,一般为培养基总容积的2-5%。
3. 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是链霉素发酵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控制参数:•温度控制:链霉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摄氏度,需保持恒定的温度。
•pH值控制:链霉素的适宜pH范围为6.0-7.5,需通过添加酸碱来控制发酵液的pH值。
•溶氧量控制:链霉素发酵对氧气需求较高,需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来维持适宜的溶氧量。
•发酵时间控制:链霉素的发酵时间通常为48-72小时,需控制好发酵时间,避免过度生长。
监测并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链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4. 分离与提取发酵结束后,需要将发酵液中的链霉素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沉淀和蒸发等。
接下来,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提取处理,一般采用溶剂提取、结晶或萃取等方法,以获得链霉素的纯度。
5. 链霉素的纯化为了提高链霉素的纯度,可以采用色谱技术进行纯化。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逆流色谱等。
纯化完成后,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干燥,制成成品。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a50e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2.png)
02
03
04
对废水进行酸碱中和、 沉淀、过滤等处理,确 保达到排放标准。
对废气进行吸附、吸收、 燃烧等处理,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对废渣进行安全填埋或 资源化利用,避免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急处理预案
01
02
03
04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
能源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水、电、气等,这些能源成本 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设备折旧 生产链霉素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生 产线,这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 本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包括配料、搅拌、发酵、提取等 环节,这些人工成本也是生产成 本的一部分。
采用生物效价法、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等方法,测定链霉素的含 量,保证产品符合标准。
考察链霉素在不同温度、湿度等 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产品的储存 和使用提供依据。
03
链霉素的生产设备
发酵设备
发酵罐
用于链霉素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
种子罐
用于培养出发酵罐所需的菌种, 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保证菌种 的活力和纯度。
提取设备
离心机
用于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杂质与发酵 液分离,以便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
过滤器
用于过滤掉发酵液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精制设备
结晶器
用于链霉素的结晶过程,通过控制结晶条件,获得高纯度的链霉素晶体。
干燥机
用于链霉素晶体的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性杂质,提高产品质量和 稳定性。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996c270722192e4536f68a.png)
生物制药工程系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制备流程图 (1)2、链霉素详细过程 (2)3、链霉素制备注意事项 (8)4、参考文献 (8)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发酵工艺流程图:摘要: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放线菌中遗传育种的核心,近年来的进展主要在于原生质体融合、脂质体的使用、质粒及其它载体的发现和克隆技术工业应用。
本文综述了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其进展。
关键词:链霉素;发酵;代谢调控链霉素是1944年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于1958年以来大量生产,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传统工艺: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其工艺流程如图:链霉素是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三糖苷,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胍是在l,3-位置上带有2个孤基的l,3-去氧青蟹肌醇,去掉2个脒基后称为链霉胺。
链霉糖是带有支链的5’-脱氧五碳糖,在第3碳上有一个醛基。
N-甲基-L-葡萄糖胺是在第2碳上的-NH2被甲基化(-CH3NH)的L-葡萄糖胺。
这三糖连接的糖苷键都是α型的糖苷键。
链霉素发酵工业延续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和其它抗生素生产过程一样,它的菌体生长,产物形成等所涉及的一系列时刻变化着的生物化学和质量、能量传递过[1]使链霉素发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同时又由于反应机理复杂,无合适的模型用以描述过程,使人们在其发酵操作上依赖经验甚于理论。
这给链霉素生产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又给基于理论分析提高生产提供了可能。
1 链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1.1 链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由D-葡萄糖和NH3合成链霉素的大致途径如图1所示[2]从图l可看出,每生成1个链霉素分子都需消耗3个葡萄糖分子、7个HN3分子、2个CO2分子和l个甲硫氨酸分子。
链霉素纯化实验报告
![链霉素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99b0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1.png)
实验名称:链霉素纯化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链霉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 了解不同纯化步骤对链霉素纯度的影响。
3. 优化实验条件,提高链霉素的纯度和回收率。
实验材料:1. 链霉素发酵液2. 乙酸乙酯3. 无水乙醇4. 氯化钠5. 硅胶6. 重结晶溶剂(如甲醇、丙酮等)7. 分析纯试剂8. 实验器材: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锥形瓶等实验方法:1. 预处理将发酵液在室温下静置,使沉淀物沉淀,取上清液备用。
2. 初步纯化将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有机相,使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得到初步纯化的链霉素。
3. 柱层析将初步纯化的链霉素用甲醇溶解,过硅胶柱,收集洗脱液。
调节洗脱液pH至6.0-7.0,以氯化钠溶液作为洗脱剂,收集目标组分。
4. 精制将收集到的目标组分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链霉素。
5. 分析对纯化的链霉素进行HPLC分析,测定其纯度和含量。
实验结果:1. 初步纯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初步纯化的链霉素纯度约为60%。
2. 柱层析经过硅胶柱层析,链霉素纯度提高至90%。
3. 精制通过重结晶,链霉素纯度达到98%以上。
4. HPLC分析HPLC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链霉素纯度为98.5%,含量为1.5mg/mL。
实验讨论:1. 在初步纯化过程中,乙酸乙酯萃取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质,提高链霉素的纯度。
2. 柱层析是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调节洗脱剂pH和氯化钠浓度,可以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链霉素。
3. 重结晶是提高链霉素纯度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结晶条件,可以使链霉素结晶析出,从而提高其纯度。
4.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损失,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了链霉素,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步骤,将链霉素纯度从60%提高到98.5%,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材料。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47f8b1a6c85ec3a87c2c560.png)
过滤或离心分离。过滤后,所得酸性滤液也可进行碱性处
实验室涂片结果
灰 色 链 霉 菌 生 长 状 态
液氮保藏(-196℃)
或
沙土管保藏(2-4℃)
2.工 艺 流 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摇瓶培养33-34℃,39.5h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 孢子量很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 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 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斜面背后产生 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 线、γ射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 酯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 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 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突变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菌种 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罐种子 大罐发酵液
提炼车间
培养方式
斜面孢子培养
摇瓶种子培养
种子罐扩大培养
发酵培养
(一)斜面孢子培养
将砂土管 ( 或冷冻管 ) 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
养后即得原始斜面。
斜面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蛋白胨和豌豆浸汁
等,其中蛋白胨和豌豆浸汁的质量对斜面孢子质量影响很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a7e07ba26925c52cc5bf1b.png)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古冰霞摘要: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主导地位的高新技术,而生物技术药物大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对治疗许多疾病都有着显著的疗效,链霉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链霉素的生产及提取工艺,链霉素的开发应用,链霉素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对链霉素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进而对链霉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链霉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1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1链霉素的简介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中文名:链霉素英文名:streptomycin分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581.59化学名::2,4-二胍基-3,5,6-三羟基环己基-5-脱氧-2-O-(2-脱氧-2-甲胺基-α-L-吡喃葡萄糖基)-3-C-甲酰-β-L-来苏戊呋喃糖甙;它是由链霉胍、链霉糖、N-甲基-L-葡萄糖胺构成的糖苷。
化学结构式如下: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大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末或结晶,无嗅,味微苦。
链霉素比较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中。
链霉素是从放线菌属的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是一种碱性甙,与酸类结合成盐。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是硫酸链霉索。
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
1.2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2.1生产过程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分为两大步骤:①菌种发酵。
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7天。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1954c64ba0d4a7303763a08.png)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是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自从大量生产以来,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这些传统工艺总收率不高,链霉素浓度低,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游工艺处理困难,产品纯度不高。
膜法工艺取代链霉素生产中的薄膜蒸发工艺,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膜分离是一种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能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对料液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另外它的一大优势是运行成本低,去除一吨水的成本比普通的三效蒸发器低,有效地控制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链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生的。
能有效的抵抗许多细菌,主要用其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传染病,链霉素也是一种从灰链霉素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属于氨基糖甙碱式化合物。
目前多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链霉素,其优势有需要的原辅料少且易得,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设备条件要求低,收益佳,经济效益好。
使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可简化抗生素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节约有机溶媒、减少提取过程中目的产物的降解、提高产品收率、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
目前,膜分离技术在链霉素的提炼工艺上主要用于发酵液澄清、产品浓缩和去除内毒素3个方面。
链霉素发酵实验分析及总结
![链霉素发酵实验分析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65b6e4b8f67c1cfad6b89e.png)
链霉素发酵实验分析及总结一、实验目的通过链霉素发酵获得链霉素,并测定相关参数;了解发酵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技能及知识。
二、实验材料及步骤略三、实验结果1、标准曲线的绘制管号1.002mg/ml葡萄糖浓度(ml)蒸馏水(ml)DNS(ml)葡萄糖浓度(mg/ml)OD值0 0.0 1.0 1.0 0.000 0.0001 0.1 0.9 1.0 0.100 0.0912 0.2 0.8 1.0 0.200 0.2103 0.3 0.7 1.0 0.301 0.3444 0.4 0.6 1.0 0.401 0.4395 0.5 0.5 1.0 0.501 0.5866 0.6 0.4 1.0 0.601 0.687所得的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1985-0.0275,R2=0.9979.2、链霉素发酵密度、pH、氨态氮变化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pH变化先降后生,变化曲线较为正常;密度的变化处于平稳状态;而氨态氮含量缓慢上升。
3、链霉素发酵还原糖、总糖、菌体湿重变化从图中可知:还原糖、总糖含量一直在减小,菌体湿重总体上升。
四、实验分析及感想本次发酵实验做的较为失败,没有发酵出链霉素,效价无法检测。
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实验过程中发生过空压机的“罢工”,具体多少时间也不知道导致罐内缺氧;第二,链霉菌虽然生长,但可能是因为缺乏表达活性,无法表达链霉素;第三,通过镜鉴前期菌体量在逐步增加,后4-8天菌体量基本不变,到最后菌体量有所衰减,这样的现象可能是环境导致。
实验虽然没有成功,但实验过程中我收获良多:我学会了用dns法,见习了发酵罐的用法和接种的火焰圈法。
还有发酵罐的使用注意事项,对分光光度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相信这对我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和同学共同完成实验的经验。
链霉素发酵实验报告(3篇)
![链霉素发酵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4fdb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链霉素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发酵过程中关键参数的调控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 通过实验,优化链霉素发酵培养基配方,提高发酵效率。
二、实验原理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发酵过程中,灰色链霉菌将葡萄糖等碳源转化为链霉素,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
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通气量等参数对发酵效果有显著影响。
三、实验材料1. 菌种:灰色链霉菌2. 培养基:黄豆饼粉培养基、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3. 仪器:锥形瓶、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罐等四、实验步骤1. 菌种活化:将灰色链霉菌接种于黄豆饼粉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活化菌种。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设计,将黄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原料称量,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制成发酵培养基。
3. 发酵: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发酵罐中,控制温度、pH值、通气量等参数,进行发酵实验。
4. 发酵过程监测:定时取样,测定发酵液中的链霉素浓度、pH值、残糖等指标,分析发酵过程的变化。
5. 发酵终止:当发酵液中的链霉素浓度达到预定目标时,终止发酵,收集发酵液。
6. 发酵产物提取: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链霉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关键参数的调控:(1)温度:发酵过程中,链霉素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过高温度会导致菌体死亡,降低发酵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以28-30℃为宜。
(2)pH值:发酵过程中,pH值对链霉素产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pH值以6.5-7.0为宜。
(3)通气量:发酵过程中,通气量对链霉素产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通气量以0.5-1.0L/h为宜。
2. 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0%、葡萄糖2.0%、硫酸铵1.0%、磷酸二氢钠0.5%、磷酸氢二钠0.5%。
硫酸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对发酵单位影响的研究
![硫酸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对发酵单位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bf8b6958fb770bf68a553b.png)
硫酸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对发酵单位影响的研究————————————————————————————————作者:————————————————————————————————日期:硫酸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对发酵单位影响的研究-企业管理论文硫酸链霉素发酵过程控制对发酵单位影响的研究杨森李薇方媛任朝君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2160摘要硫酸链霉素生产使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此次实验过程中是以四级发酵为基本工艺生物合成链霉素。
在此次发酵实验中,主要对四级种子的发酵时间工艺选择,以及控制发酵罐pH 值、溶氧条件控制这些发酵过程中关键性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实验的探索,以实际生物发酵数据为基础,最大化的提高链霉素的发酵单位,革新硫酸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关键词硫酸链霉素;工艺创新链霉素是1944 年发现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抗生素。
作为一种老的抗生素,链霉素不仅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而且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链霉素作为工业化发酵工艺,其影响发酵单位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影响菌体生产和产物形成的因素很多,各参数之间相互关联,变化其中某一个参数,常会引起其他参数的变化。
在实际工业中,积累了大量过程生产数据,大多数情况下是弃之不用的。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数据关联程度高,很难从表面上判断过程特点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生产[1]。
并且,其营养物质的来源、空气质量、pH、溶氧条件、搅拌等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菌丝生物发酵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实验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对比,首先,确定了最佳种子培养的周期,使其发酵过程前期避免了氨氮消耗过快影响发酵单位的增长;其次,细化和革新pH 与溶氧条件,优化了链霉素的生长和代谢环境使其始终处在一个次级代谢旺盛的发酵阶段。
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菌种硫酸链霉素灰色链霉菌由华北制药华胜公司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发酵提取设备
技术文章
链霉素发酵提取设备
膜分离技术兼备分离、浓缩、纯化精制的功能,同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特点,且绝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化,使膜分离技术成为当今分离科学和技术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特点
1.高效的分离过程: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分离(相对的颗粒大小为纳米级)。
2.能耗低:因为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相变化的潜热是很大的。
传统的冷冻、萃取和闪蒸等分离过程是发生相的变化,通常能耗比较高。
3.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因而膜本身对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行业
生物发酵和制药行业:抗生素提取、酶、氨基酸除菌、浓缩、中药和植物提取(除菌、过滤、浓缩)。
石油和化工行业:膜分离脱盐浓缩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除杂、浓缩/回收、石油加工生产成分回收、除杂、浓缩、水处理。
优势分析:
膜分离设备与传统的过滤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选择性分离、膜的错流式运行工艺可以解决污染堵塞问题。
多功能膜分离设备工艺应用开发需以物料体系特性和工艺要求为基准,结合实验开展科学验证,在解决物料精制难题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艺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