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代谢22学时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代谢ppt课件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 ↓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5-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 + 3-磷酸甘油醛(进入EMP)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途径中的赤藓 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碱基及多糖合成;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 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连接,可 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 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
ED途径的特点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 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ED途径的特征酶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醛 缩酶
ED途径中的两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一分子由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直接裂解产生,另一分子由磷酸甘油醛经EMP 途径转化而来
1.2递氢和受氢
★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原型辅 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氧、无机或有 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把微生物能量 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
发酵作用:没有任何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有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又可分为两类:
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它是细胞内各种 化学反应的总和。 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代谢的类型
按代谢过程考察的角度不同分: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5-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 + 3-磷酸甘油醛(进入EMP)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途径中的赤藓 糖、景天庚酮糖等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碱基及多糖合成;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的合成 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连接,可 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微生物的所能利用利 用的碳源谱更为更为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
ED途径的特点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 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ED途径的特征酶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醛 缩酶
ED途径中的两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一分子由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直接裂解产生,另一分子由磷酸甘油醛经EMP 途径转化而来
1.2递氢和受氢
★经上述脱氢途径生成的NADH、NADPH、FAD等还原型辅 酶通过呼吸链等方式进行递氢,最终与受氢体(氧、无机或有 机氧化物)结合,以释放其化学潜能。 ★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把微生物能量 代谢分为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两大类。
发酵作用:没有任何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有外援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模式; ★呼吸作用又可分为两类:
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它是细胞内各种 化学反应的总和。 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代谢的类型
按代谢过程考察的角度不同分:
微生物代谢ppt课件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天冬氨酸激酶
⑴当苏氨和酸 赖氨都酸积累
过中多间时产就物会Ⅰ抑
制天冬氨酸激酶
的活性。
①
中间产物Ⅱ
高丝氨酸
⑵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培
育出的黄
色短杆菌不能合 高了③的产量。
成甲硫氨酸 ,②从而③提
⑶②高③丝属氨于酸黄脱色氢短酶杆菌的 代谢产物,它们存
在于 内。
初级
细胞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浪费,增强适应性
避免积累大量的 代谢产物
特点 间接而缓慢 直接、快速而准确
联系 同时存在,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的人工控制
目的 最大限度的积累对人类有用的代谢产物
➢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措施 ➢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诱变、重组等)
➢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PH、O2等)
微生物的代谢精美课件
2020/3/31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 概念
– 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 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 的物质的过程。
• 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
– 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2020/3/31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 代谢调节特点
– 及时取得需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只合成需要的代谢产物 ,严格防止终产物的积累;
ADP
NAD+ NADH
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
诱导
β-氧化 丙酰CoA
脂肪酸 酯酰CoA
乙酰CoA
脱氢、水化、
再脱氢、硫解
2020/3/31
TCA循环
二、合成代谢、生物大分子肽聚糖 合成
• 细胞合成代谢三要素
– 能量:ATP、质子动力 – 还原力:主要为NADH2、 NADPH2 – 小分子前体物质
C1酶
Cx1、Cx2酶
天然纤维素 水合纤维素分子
纤维二糖
β-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
2020/3/31
2、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 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酶
肽酶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 微生物不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不同,产物也不
同;
– 肽酶——胞内酶
• 氨肽酶、羧肽酶
2020/3/31
• 氨基酸的分解
磷酸二羟丙酮
Glu
G-6-P F-6-P
F-1,6-2P
3-磷酸甘油醛
• 特点
– 生成ATP和NADH+H+ – 连接其它代谢途径。TCA、HMP等 – 产生中间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 概念
– 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 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 的物质的过程。
• 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
– 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2020/3/31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 代谢调节特点
– 及时取得需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只合成需要的代谢产物 ,严格防止终产物的积累;
ADP
NAD+ NADH
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
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
诱导
β-氧化 丙酰CoA
脂肪酸 酯酰CoA
乙酰CoA
脱氢、水化、
再脱氢、硫解
2020/3/31
TCA循环
二、合成代谢、生物大分子肽聚糖 合成
• 细胞合成代谢三要素
– 能量:ATP、质子动力 – 还原力:主要为NADH2、 NADPH2 – 小分子前体物质
C1酶
Cx1、Cx2酶
天然纤维素 水合纤维素分子
纤维二糖
β-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
2020/3/31
2、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 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酶
肽酶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 微生物不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不同,产物也不
同;
– 肽酶——胞内酶
• 氨肽酶、羧肽酶
2020/3/31
• 氨基酸的分解
磷酸二羟丙酮
Glu
G-6-P F-6-P
F-1,6-2P
3-磷酸甘油醛
• 特点
– 生成ATP和NADH+H+ – 连接其它代谢途径。TCA、HMP等 – 产生中间代谢产物
(推荐)《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课件
29
2.呼吸
呼吸: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
电子传递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
和释放能量(ATP)的过程。外源氢受体为 O2时的呼吸称为有氧呼吸,外源氢受 体为特定无机氧化物(NO31-
,SO42- ,HCO31-)的呼吸称为无 氧呼吸。
30
TCA循环
31
反应步骤:
32
33
28
----混合酸与丁二醇发酵--埃希氏菌属(Fscherichia)、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和志贺氏菌属(Shigella)等肠 细菌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 葡萄糖经EMP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该酸在不同酶催 化下进一步转化为乳酸、乙酸、甲 酸、乙醇、CO2 和H2,部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固定1 CO2后转 化为琥珀酸。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沙雷氏菌属 (Serratia)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丁二醇发 酵:形成大量丁二醇和气体,产生少量酸(图6—11)。 在混合酸和丁二醇发酵中,除琥珀酸由PE P转化而 来外,其余发酵产物均由丙酮酸衍变而成。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 第三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四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第五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产能和耗能
2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按照有无电子传递链,可将其分为底物 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磷酸化两种类型。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电子传递磷酸化
入一定量动植物组织浸出液或酵母浸出液。
----乳酸菌通过EMP和PK途径进行乳酸发酵。利用 EMP途径发酵葡萄糖得到的产物只有乳酸。乳酸为唯 一产物的乳酵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2.呼吸
呼吸: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
电子传递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
和释放能量(ATP)的过程。外源氢受体为 O2时的呼吸称为有氧呼吸,外源氢受 体为特定无机氧化物(NO31-
,SO42- ,HCO31-)的呼吸称为无 氧呼吸。
30
TCA循环
31
反应步骤:
32
33
28
----混合酸与丁二醇发酵--埃希氏菌属(Fscherichia)、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和志贺氏菌属(Shigella)等肠 细菌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 葡萄糖经EMP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该酸在不同酶催 化下进一步转化为乳酸、乙酸、甲 酸、乙醇、CO2 和H2,部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固定1 CO2后转 化为琥珀酸。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沙雷氏菌属 (Serratia)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丁二醇发 酵:形成大量丁二醇和气体,产生少量酸(图6—11)。 在混合酸和丁二醇发酵中,除琥珀酸由PE P转化而 来外,其余发酵产物均由丙酮酸衍变而成。
第六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 第三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第四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第五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产能和耗能
2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按照有无电子传递链,可将其分为底物 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磷酸化两种类型。 1.底物水平磷酸化 2.电子传递磷酸化
入一定量动植物组织浸出液或酵母浸出液。
----乳酸菌通过EMP和PK途径进行乳酸发酵。利用 EMP途径发酵葡萄糖得到的产物只有乳酸。乳酸为唯 一产物的乳酵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微生物的代谢(共86张PPT)
② 产生大量NADPH2,一方面为脂肪酸、固醇等物质
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 能量
③ 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光/化能自养微生物
③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的微生物 所能利用的碳源谱更为广泛
④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 酸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NO 2-,SO 32-,CH 4
③发酵
A、B或C
AH 2,BH 2或CH 2
(发酵产物:乙醇、乳酸等)
递氢
受氢
1.呼吸
概念: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或氢)受体的氧化。 过程: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途径:EMP,TCA循环。 特点:在好氧呼吸作用中,底物的氧化作用不与氧的还原作用直接偶
⑤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 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 发酵)等。
3. ED途径
发现:1952年 嗜糖假单孢菌 存在: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特点: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 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3. ED途径
ATP
真细菌:光合细菌(厌氧菌)
⑤与乙醇、乳酸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2. HMP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ATP
6C6
12NADPH+H+ 经呼吸链36ATP
35ATP
经一系列复杂反应后
6C5 重新合成己糖
5C6
6CO2
图5-4 HMP途径的简图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① 为核苷酸和核酸等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联,而是底物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电子先通过电子传递链(由各种电子
的合成提供还原力,另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 能量
③ 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光/化能自养微生物
③ 途径中存在3~7碳的糖,使具有该途径的微生物 所能利用的碳源谱更为广泛
④ 与EMP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 酸处连接,可以调剂戊糖供需关系。
NO 2-,SO 32-,CH 4
③发酵
A、B或C
AH 2,BH 2或CH 2
(发酵产物:乙醇、乳酸等)
递氢
受氢
1.呼吸
概念: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或氢)受体的氧化。 过程: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途径:EMP,TCA循环。 特点:在好氧呼吸作用中,底物的氧化作用不与氧的还原作用直接偶
⑤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种重要的发酵产物。如 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 发酵)等。
3. ED途径
发现:1952年 嗜糖假单孢菌 存在:多种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特点: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 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3. ED途径
ATP
真细菌:光合细菌(厌氧菌)
⑤与乙醇、乳酸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2. HMP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ATP
6C6
12NADPH+H+ 经呼吸链36ATP
35ATP
经一系列复杂反应后
6C5 重新合成己糖
5C6
6CO2
图5-4 HMP途径的简图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 ① 为核苷酸和核酸等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联,而是底物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电子先通过电子传递链(由各种电子
第五章_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课件
底物水平 1ATP
3CO2
从丙酮酸进入循环:
丙酮酸+4NAD++FAD+GDP+Pi+3H2O →3CO2+4(NADH+H+)+FADH2+GTP
从乙酰-CoA进入循环: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H+精)+选FppAt课D件H2022+1 CoA+GTP
精选ppt课件2021
38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量;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底物磷酸化:指在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能化合物生
成,如EMP途径中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氏丙
酮酸,其可直接偶联ATP和GTP的产生。
精选ppt课件2021
39
发酵产能是厌氧和兼性好氧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多糖转化为单糖才能用于发酵。 微生物直接发酵的碳源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其它单糖,
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精选ppt课件2021
40
和底物脱氢的途径有关的和称为Stickland反应 的四类重要发酵
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HMP途径的发酵 通过ED途径进行的发酵 Stickland反应
6
ED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 葡萄糖经4步反应后,生成丙酮酸、ATP、NADPH2、 NADH2。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128页PPT
第 六 章 微生物的代谢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要求掌握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微生物发酵和呼 吸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 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 转换机理,进而理解微生物呼吸与发酵的实质; 重点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了解细 菌的光合作用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
• 了解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中 的应用,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2.糖化型淀粉酶:这是一类酶的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或葡萄糖。这类酶至少有三种:
• ① β-淀粉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它是从直链 淀粉的外端(非还原端)开始作用于α-1.4糖苷键, 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可将直链淀粉彻底水解 成麦芽糖。因为被β-淀粉酶所打断的键发生改变, 结果是形成β-麦芽糖即麦芽糖的还原碳是β-构型的。
(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解代谢
•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世界上最丰 富的碳水化合物,它也是由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 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它与淀粉不同的是,葡 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而且分子量更 大,更不溶于水,均不能直接被人和动物消化, 但它可以被许多真菌如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中的 木霉、青霉、曲霉、根霉等以及放线菌与细菌中 的一些种分解与利用。细菌中常见的纤维素分解 菌有粘细菌、梭状芽孢杆菌、瘤胃细菌等。
• 但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细胞质膜,它们 必须被微生物所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为组 成它们的小分子单体后,才能被微生物吸 收利用。
一、含碳有机物(多糖)的分解代谢
• 这类有机物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 胶质、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 (一)淀粉的分解代谢
• 植物淀粉包括直链和支链,是葡萄糖多聚物。直 链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单体以α-1.4葡萄糖苷键所 聚合的大分子;支链淀粉是由α-1.6糖苷键形成侧 链。(在一般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80%, 支链淀粉为20%)。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要求掌握微生物代谢的特点、微生物发酵和呼 吸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 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 转换机理,进而理解微生物呼吸与发酵的实质; 重点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了解细 菌的光合作用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
• 了解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中 的应用,理解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2.糖化型淀粉酶:这是一类酶的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或葡萄糖。这类酶至少有三种:
• ① β-淀粉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它是从直链 淀粉的外端(非还原端)开始作用于α-1.4糖苷键, 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可将直链淀粉彻底水解 成麦芽糖。因为被β-淀粉酶所打断的键发生改变, 结果是形成β-麦芽糖即麦芽糖的还原碳是β-构型的。
(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分解代谢
•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世界上最丰 富的碳水化合物,它也是由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 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它与淀粉不同的是,葡 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而且分子量更 大,更不溶于水,均不能直接被人和动物消化, 但它可以被许多真菌如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中的 木霉、青霉、曲霉、根霉等以及放线菌与细菌中 的一些种分解与利用。细菌中常见的纤维素分解 菌有粘细菌、梭状芽孢杆菌、瘤胃细菌等。
• 但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细胞质膜,它们 必须被微生物所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为组 成它们的小分子单体后,才能被微生物吸 收利用。
一、含碳有机物(多糖)的分解代谢
• 这类有机物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 胶质、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 (一)淀粉的分解代谢
• 植物淀粉包括直链和支链,是葡萄糖多聚物。直 链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单体以α-1.4葡萄糖苷键所 聚合的大分子;支链淀粉是由α-1.6糖苷键形成侧 链。(在一般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80%, 支链淀粉为20%)。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目录上Biblioteka 页下一页退出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糖类、蛋白质、核酸、脂类、维生素等 (一切生物所共有的重要物质)的合成代谢 要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学习。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本次课仅学习微生物特有的、重要的和有 代表性的合成代谢途径,包括:
1. CO2的固定 2. 生物固氮 3. 肽聚糖的合成 4.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一、 CO2的固定
(一)CO2固定的概念 生物CO也2是能自利养用微CO生2作物为的辅唯助一的碳碳源源,。异养微
称将为空CO气2的中固的定CO作2同用化。成细胞物质的过程,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二)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菌
植
物 满江红(红萍):满江红(红萍) 鱼腥
共 生
蓝细菌等。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1、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P.133- )
是光能自养生物(蓝细菌、绿细菌、紫细菌等多数 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硫细菌、铁 细菌等)固定CO2的主要途径。
6 CO2+12NAD(P)H2 +18ATP C6H12O6+12NAD(P)+18ADP+18Pi
主目录
上一页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相同点: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释放)能量。
不同点:
有氧呼吸
氧化分解的条件 递氢体 氢受体/电子受体 终产物 产能机制 产能效率
无氧呼吸
发酵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四、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自主学习) 1. 两用代谢途径(知道) 2. 代谢物回补顺序(知道)
1.自生固氮菌
是一类能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好氧固氮菌:固氮菌属、氧化亚铁硫杆菌属、等。 (根据对氧气的需要分:好氧、微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固氮
自 菌。) 生 兼性厌氧固氮菌:克雷伯氏菌属、红螺菌属等。 固 氮 厌氧固氮菌:巴氏梭菌、着色菌属、绿假单胞菌属等。 菌 光合固氮菌:大多数光合微生物(包括光合细菌——
微生物代谢22学时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三、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知道)
1.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1) 氨的氧化 (2) 硫的氧化 (3) 铁的氧化 (4) 氢的氧化
2. 光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 (能量转换) (1)循环光合磷酸化 (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3)紫膜的光合作用
主目录
五、微生物合成代谢 1. CO2的固定(知道) 2. 生物固氮(掌握) 3. 肽聚糖的合成(知道) 4.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知道)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一、 CO2的固定 二、 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机理
1.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2. 固氮反应 3. 固氮体系厌氧环境的产生 三 、肽聚糖的合成 四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一)固氮微生物(按其固氮方式可分类)
100 多年来生物固氮研究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重视, 且获得长足进展。目前已知的固氮生物存在于原核生 物细菌域内 1 00 多个属中,根据它们与高等植物之 间的关系,将其分为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联合 固氮菌及内生固氮菌。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复习:
1.异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哪几种?
2. 呼吸与发酵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异养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 呼吸:(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 发酵:乙醇(酒精)发酵(同型乙醇发 酵、异型乙醇发酵)、丁二醇发酵、乳 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 酵)、 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 酵等。
红螺菌属、紫硫菌属、绿硫菌属中的一些菌类和蓝细 菌)。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2.共生固氮菌
必须与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与
植 豆科植物:根瘤菌属等
物
共 生
共 生
与
非豆科植物(多为木本,如木麻黄、杨 梅、赤杨、沙棘等):弗兰克氏菌属等。
固
真
氮
菌 或
地衣:鱼腥蓝细菌属、念珠蓝细菌属等。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P.135 图5-38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3. 逆向三羧酸循环 每循环一次可固定3分子CO2,合成一
分子草酰乙酸,消耗4 ATP、[H] 、还原态 铁氧还蛋白 。
特征性酶:柠檬酸裂合酶(催化CO2 还原CO的反应)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4. 羟基丙酸途径
少数绿色硫细菌(绿弯菌属)在以H2或 H2S作电子供体进行自养生活时所特有的 一种CO2固定机制。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4. 羟基丙酸途径
2CO2 + 4[H]+3ATP
甲醛乙酰- CoA
ATP
CO2
2[H] ATP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1.羧化反应
磷酸核酮糖激酶
3.CO2受体的再生
(5-磷酸-核酮糖)
2.还原反应
F-6-P→葡萄糖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2. 厌氧乙酰-CoA途径
主要存在于一些硫酸盐还原菌、产乙酸 菌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细菌。无卡 尔文循环。
CO2固定的厌氧乙酰-CoA途径:关键酶 ——CO脱氢酶,每固定2分子的CO2, 产物为乙酸。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P.135 图5-37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4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3. 逆向三羧酸循环 又称还原性TCA循环,通过逆向TCA循环 固定CO2 。存在于绿色硫细菌中。
乙酰- CoA (起始)
羟基丙酰- CoA 2[H] 丙酰- CoA
合成细胞物质
↑
草酰乙酸
丝氨酸/甘氨酸
↑
草酰乙酸
乙醛酸
↖
苹果酰- CoA
CO2
ATP
↑
甲基丙二乙酰- CoA
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第二节 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
二、生物固氮(P.136-)
微生物将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固氮酶的催化还原成氨 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