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精选推荐
![参考文献——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b8f252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f.png)
参考文献1.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徐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2.英语教学策略论,王笃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3.语言问题求教集,王宗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4.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5.A New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新编语用学概要, 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6.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毛荣贵Dorine S.Houston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47.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王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8.Concis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语简史, 费尔南德。
莫塞,水天同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9.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罗少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Eugene A. Nida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911.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David Nunan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2.Linguistics, H.G. Widdowson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3.Sociolinguistics, Bernard Spolsky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4.Psycholinguistics, Thomas Scovel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6.Pragmatics, George Y ule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nguage and Culture, Clair Kramsch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18.英语词汇学教程, A Survey of English Lexicology, 汪榕培,卢晓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419.The English Language,R. W.Burchfield,话说英语,牛津大学出版社,外研社1992, 120.A Survey of Moder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 王立菲,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21.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P.R. Howatt语言教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22.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23.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24.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H. G. Widdowson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25.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H. G. Widdowson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226.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Guy Cook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27.外语教学心理学, 朱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28.V 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9.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Hatch and Brown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0.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Y alde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1.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Johnson and Johnson应用语言学百科词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Ur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外研社)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Aronoff, M.et aI.(eds)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语言学综览Beaugrande,R.D.Linguistic Theory:The Discourse of Fundamental Works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Bloomfield.L.Language语言论Pool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语言学入门Radford,A.et a1.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语言学教程Robins.R.H 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概论Spair,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of Speech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ussure.F.D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教程Yule.G Th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语言研究Phonetics and Phonology 语音学与音系学Chen.M.Y Tome Sandhi:Pattern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Clark,J.et al An h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Second edition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Cruttenden,A.(ed)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Sixth Edition吉姆森英语语音教程Gussenhoven.C.et al Understanding Phonology音系学通解Kager.R Optimality Theory 优选论Roach.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 Secondedition 英语语音学与音系学实用教程Syntax句法学Baltin,M.et a1.(eds)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当代句法理论通览Chomsky,N 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and Use语言知识:其性质、来源及使用Cook.V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Ouhalla,J 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 Second edition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到最简方案Radford.A 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句法学:最简方案导论Radford.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A First Course转换生成语法教程Smith.N Chomsky:Ideas and Ideals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Semantics语义学Lappin,S.(ed)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当代语义理论指南Lyons,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语义学引论Saeed,J.I Semantics语义学Morphology 形态学Matthews.P.H.Morphology Second edition形态学Packard,J.L 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Pragmatics 语用学Mey,J.L. Pragmatic: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语用学引论Levinson.S.C Pragmatics语用学Peccei,J.S Pragmatics语用学Sperber,D.et al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Second editi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语用学新解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Brown.G.et al 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Gee,J.P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 Method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Philosophy 0f Language语言哲学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Second edition如何以言行事Grice.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言辞用法研究Searle,J.R 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Searle,J.R 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Language 0rigin语言起源Aitchison,J. The Seeds of Speech:Language Origin and Evolution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Histor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史Robins,R.H.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Fourth edition语言学简史Lexicography词典学Bej 0int,H 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现代词典学入门Cowie.A.P 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A History英语学习词典史Hartmann.R.R.K.et al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词典学词典Stylistics文体学Leech.G.N 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Leech.G.N.et al 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Fictional Prose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Thomborrow,J.et al Patterns in Language: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and Literature语言模式:文体学入门Wright,L.et al Stylistics:A Practical Coursebook 实用文体学教程Typology语言类型学Croft.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Foley,W. An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人类语言学入门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Coulmas,F.(ed) 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通览Crystal.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英语:全球通用语Fasold.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社会语言学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 Second edition社会语言学教程Wardhaugh,R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Third edition社会语言学引论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Aitchison,J The Articulate Mammal: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Fourth edition 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Carroll.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Third edition语言心理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交际Samovar.L.A.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Second edition跨文化交际Scollon.R.et a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nalysis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Translatology 翻译学Taylor Baker.M. 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换言之:翻译教程Bell.R.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Taylor,J.R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Second edition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Ungerer,F.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入门Functional Linguistics功能语言学Bloor.T.et al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A Hallidayan Approach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功能语法导论Leech.G.N Halliday,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of Language and Meaning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Halliday,M.A.K.et al Cohesive English英语的衔接Thompson.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功能语法入门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Lehmann,W.P. Historical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Third edition历史语言学导论Trask.R.L 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语料库语言学Biber.D.et a1. Corpus Linguistics 语料库语言学Kennedv,G.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语料库语言学入门Statistics in Linguistics语言统计学Woods.A.et al.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语史Baugh.A.C.et al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英语史Freeborn.D From old EnglishtoStandard Englishecond edition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一语言习得Foster-Cohen,S.H.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儿童语言发展引论Goodluck.H. Language Acquisi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Peccel,J.S. Child Language New edition 儿童语言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Cohen.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Cook.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 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James,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Larsen-Freeman.D.et a1 An Introduc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Nun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第二语言教与学Reid,J.M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Richards,J.C.et al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反思Language Education语言教育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原则Brown.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Pedagogy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Brown,J.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怎样教英语Hatch,E.et a1 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Johnson,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Richards,J.et a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的流派Trudgill,P.et al International English Third edition英语:国际通用语Ur.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McDonotlgh,J.et al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英语教学科研方法Slade.C Form and Style:Research Papers,Reports,Theses Tenth edition如何写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Thomas,J.et al. (eds) Using Corpora,for Language Research用语料库研究语言Wray,A.et al Projects in Linguistics: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ing Language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Testing测试学Alderson,J.C.et al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Bachman,L.F.et al Interfaces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Testing Research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Davies。
【精品】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
![【精品】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6e99c0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7.png)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一、相关教材类1. 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 现代汉语(上、下)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3. 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4. 现代汉语(上、下册)张志公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5.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6. 现代汉语(修订版)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7. 现代汉语辅导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 现代汉语(全1册)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9. 现代汉语史锡尧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现代汉语(修订版) 徐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实用现代汉语章震欧主编海南人民出版社12.现代汉语(上、下) 许建章王耀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3.标准化现代汉语教程曹为公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4标准化现代汉语教程(题库)曹为公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二、语音类15.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著中华书局16.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音系学基础王理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8.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汉语语音史王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汉语音韵讲义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21.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2.中原音韵音系杨耐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高本汉著齐鲁书社24.汉语音转学戴淮青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5.诗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6.韵镜校正李新魁校正中华书局27.北宋中原韵辙考朱晓农著语文出版社28.集韵(上、中、下) (宋)丁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9.宋本广韵北京市中国书店30.切韵考陈澧著北京市中国书店31.反切拼读入门许梦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32.切韵研究邵荣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汉语音韵学史略周斌武著安徽教育出版社34.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中华书局36.语音学新论宋一平著学林出版社37.普通语音学细要罗常培王均编著科学出版社38.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商务印书馆39.普通话教程曹为公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简明普通话教程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编山东大学出版社41.从胶东话走向普通话罗福腾著山东大学出版社42.轻声和儿化鲁允中著商务印书馆43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周有光著语文出版社44.普通话语音陈洪昕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45.普通话语音训练孔昭琪武传涛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46.汉语多音字学习手册储佩汝金乃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词汇类47.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48.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9.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著山东人民出版社50.汉语知识丛书(词汇) 郭良夫著商务印书馆51.汉语知识讲话(词类) 王力著商务印书馆52.常用词用法例释王国璋安汝磐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3.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叶军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54.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郭伏良著河北大学出版社55.惯用语马国凡高歌东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56.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57.词汇语义学张志义张庆云著商务印书馆58汉语词义学苏新春著广东教育出版社59.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符淮青著语文出版社60.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许威汉著书海出版社61.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曹炜北京大学出版社四、语法类6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63.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6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65.语法三论史存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66.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67.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68.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著商务印书馆69.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70.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71.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商务印书馆72.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上、下)郭绍虞著商务印书73.汉语语法问题张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4.文法篇论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75.语法问答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76.《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77.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78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9.汉语语法问题试说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80.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81.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82.汉语句群吴为章田小琳著商务印书馆83.中学语法教学问题解答山东省语法研究会山东教育出版社84.汉语语法学的若干问题朱星著河北人民出版社85.现代汉语语法学方法吕香云著书目文献出版社86.汉语词法句法阐要洪心衡著吉林人民出版社87.句本位语法论集史存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88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日]安妮?Y?桥本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89.代汉语知识丛书 (构词法和构形法) 张寿康著湖北教育出版社90.汉语语法基础吕冀平著商务印书馆91.复句、句群、篇章杨春霖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92.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周国光张林林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93.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湖南教育出版社94.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95.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6.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吴文祺主编中华文史论丛增刊97. 汉语代词例释王松茂等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98.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黄汉生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99. 代汉语语法李扶乾著求实出版社100.现代汉语格式初探朱林清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01.汉语语法修辞知识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02.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汪国胜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03.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项梦冰著语文出版社104.苏州方言语法研究李小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05.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龚千炎著商务印书馆106.汉语词法论陈光磊著学林出版社五、修辞类10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08.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志公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09.修辞概要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10.现代汉语修辞史锡尧杨庆惠著北京出版社111.比较修辞郑颐寿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12.修辞分析王兴林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13.修辞新格谭永祥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1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15.中国修辞学史稿郑子瑜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16.修辞荟萃谭全基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17.汉语修辞论冯广艺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18.汉语修辞汪丽炎著上海大学出版社119.现代实用汉语修辞李庆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2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晖书海出版社六、文字类12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华书局122.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著齐鲁书社123.汉字例话左安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24.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25.古文字学导论唐兰著齐鲁书社126.怎样正确使用汉字于中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27.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28.汉字认知研究王玉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29.汉字演变五百例(修订版)李乐毅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30.汉字演变五百例(修订版)续编李乐毅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31.用汉字图解谢光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32.汉字学纲要班吉庆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33.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著书海出版社134.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语文出版社七、综合类135.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36.王力论学新著王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37.王力汉语散论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38.吕叔湘全集(1----19卷)吕叔湘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39.实用现代汉语张静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40.现代汉语习题集黄汉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41.现代汉语习题解答提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语文出版社142.汉语知识千问邢福义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43.现代汉语研究刘勋宁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44.汉语语义学贾彦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45.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著语文出版社146.规范语言学探索戴昭铭著上海三联书店147.近代汉语探源江蓝生著商务印书馆148.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59.近代汉语研究(二)蒋绍愚江蓝生编商务印书馆150.现代汉语三百题高更生编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51.文化语言学(增订本) 邢福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52.新语文的建设周有光著语文出版社153.怎样纠正病句杨岱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54.怎样修改病句赵运昌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55.汉语造词法任学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6.汉语讲义(初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集体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57.《现代汉语》复习提要何知主编语文出版社158.现代汉语逻辑初探陈宗明著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69.汉语讲义董琨等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60.语言的色彩美刘云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61.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1995) 费锦昌主编语文出版社162.汉语方言学导论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63.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64.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65.汉语方言字汇(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66.闽南话与普通话周长楫著语文出版社167.方言历史探索张树铮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68.语用学教程索振羽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9.普通语言学基础王钢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70.理论语言学李葆嘉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71.文化语言学发凡张恭瑾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72.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3.语言学引论戚雨村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4.社会语言学概论祝畹瑾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75.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王宗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6.语言学概论王德春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7.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78.语言论爱德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89.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80.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商务印书馆181.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82.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83.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陶红印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4.应用心理语言学王初明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85.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86.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87.普通语言学教程吴为章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88.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张凯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89.语言学概论李宇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0.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1.语言学教程胡壮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2.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德)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4.世界的语言肯尼思?卡兹纳北京出版社195.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196.语体学王德春陈端端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7.方言与中国文化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99.文化语言学中国潮邵敬敏著语文出版社200.论语言和语言学许国璋著商务印书馆201.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梅祖麟著商务印书馆202.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林玉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3.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4.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5.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著商务印书馆206.语言和人陈原著商务印书馆207.模糊语言学伍铁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8.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陈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9.汉语汉字问答刘又辛著商务印书馆210.字本位与汉语研究潘文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11.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12.历代语言学文献读本张能甫巴蜀书社213.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14.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陈建民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15.语言学论文集张永言著语文出版社216.于敏语言学论文集于敏著商务印书馆217.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18.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丁邦新著商务印书馆219.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张志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20.新编现代汉语教学自修手册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21.应用语言学桂诗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22.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23.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编语文出版社224.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八、国家语言文字法规225.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86、1)语文出版社226.语言文字法规简编山东省语言文字办公室编九、工具书227.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曲阜师范大学本书编写组浙江教育出版社22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29.说文解字[汉]许慎撰中华书局230.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231.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树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32.辞源(一、二、三、四)商务印书馆233.康熙字典(一、二、三、四)成都古籍书店234.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35.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236.汉语大词典(一至十二)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37.新华词典(2001修订版)商务印书馆辞书修订中心修订商务印书馆238.汉语知识词典警官教育出版社239.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240.现代汉语知识大词典高更生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41.山东方言词典董绍克张家芝主编语文出版社242.汉语惯用语词典施宝义等编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43.八用成语词典殷焕先著齐鲁书社244.汉语成语大词典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245.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246.汉语写法规范字典费锦昌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47.逆序现代汉语词典江天等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48.成语辨析(正、续合编本)倪宝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49.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李临定编著商务印书馆250.汉语外来词词典高名凯等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51.常用构词字典傅兴岭陈章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2.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张寿康林杏光主编商务印书馆。
汉语国际教育阅读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阅读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3c806cff0242a8956bece4b1.png)
汉语国际教育阅读文献北京大学方案参考文献、期刊和网站(一)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类:《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语言教学原理》,盛炎,重庆出版社1996《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张德鑫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刘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崔永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汉语与对外汉语研究文录》,赵金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本),商务印书馆2006《对外汉语教学论》,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怎样教外国人汉语》,李珠、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小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二)语言习得及心理认知研究类:《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蒋祖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江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张灵芝,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Cook, V. J. 2000.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三)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李景蕙卷),崔希亮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四)语言研究类:《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科姆里著,沈家煊译,华夏出版社198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五)文化知识类:《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六)专业期刊:《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习》,延边大学《汉语教学学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文字应用》,教育部语用所《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广州暨南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英文版外语教学杂志(七)国内专业网站:全国各主要高校对外汉语学院网站国家汉办网站()北大中文论坛()复旦大学方案语言与文化罗常培方言与中国文化游汝杰、周振鹤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王国安、王小曼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社会语言学赫德森现代汉语胡裕树语言教学原理盛炎语言教学原理Widdowson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朱永生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高顺全期刊: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LanguageJournal of Lingu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读陈原《社会语言学》
![读陈原《社会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c00e03ca6edb6f1afe001f11.png)
理论视野○读陈原《社会语言学》□张银燕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昆明650034摘要:作为中国较早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即使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如何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语言学方面问题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语言语言,概括地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和人类社会生活一样,都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两者始终相伴相随,紧密相连。
但是语言和社会生活究竟呈现一种什么关系呢?《社会语言学》的作者陈原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为出发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与语言这样的根本命题。
本书的十六个专题,分别从作为边缘科学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系统,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非语言交际与形象思维、语言的模糊性和非模糊性、语言的相互接触、塔布和委婉语词等方面加以论述。
通过大量的实例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即一方面从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的变化及语言的遗迹入手来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
另一方面从社会生活的变迁来探讨语言,尤其是词汇的出现、变化、派生及消失等变异现象。
本书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说明了语言与社会是一种“共变”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语言的社会本质。
读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至少有三点体会。
一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问题。
社会语言学本身是由社会学和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而社会学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像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语言学等,这些学科研究领域,在社会语言学中似乎均有所涉及。
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研究语言,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所提供的种种具体语言现象。
“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d058f108bd63186bdebbc93.png)
“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最近几年,“X哥、X姐”类称呼已成为一种时尚,各个X哥、X姐纷纷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成为媒体和大众广泛关注的对象。
本文在关注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对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进行初步探讨。
标签:X哥X姐社会心态价值观近年来,不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X哥、X姐”的叫法已是屡见不鲜。
在网络上随意搜索,大量“X哥、X姐”就会进入你的视线,如“犀利哥、淡定哥、体操哥、三轮哥、交警哥、凤姐、芙蓉姐、石榴姐”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X哥、X姐”的叫法更是层出不穷,如“的哥、的姐、师哥、师姐”等。
“人名+哥/姐”的用法自古有之,表示出对所称呼人的尊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长幼尊卑秩序和有序的人伦观念。
“实体名词+哥/姐”或“形容词+哥/姐”的现象最近几年才出现,而它一出现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网络媒体与人们口头上的新宠。
仔细研究发现,那些被人们称作“X哥、X姐”的人与称呼人之间有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是毫无关联并且不论年龄大小,盖以其称之,这是社会伦理道德感整体上升还是另有新意?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具有了社会称名的性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进一步揭示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社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社会的变迁、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交往、接触都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引起语言的部分变动,促进语言向前发展。
反过来讲,作为人类日常交际的工具,语言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语言是观察社会变迁、人群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走向的窗口,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语言学概论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8b4657114431b90d6c85c758.png)
《语言学概论》参考书目一、参考教材(一)岑运强主编《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叶蜚声、徐通锵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三)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四)马学良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五) 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六) 余志鸿、黄国营《语言学概论》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二、专业阅读书目:[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85[德]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译 商务印书馆 1980[英国]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退化》,徐家祯译 语文出版社1997 [英国]J·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1980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修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林 涛、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周同春《汉语语音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 200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刘叔新《语义学与词汇学问题新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吕叔湘、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 1999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何自然 《语用学概要》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三、外文参考书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Yule,G: The study of language(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Stuart C. Poole A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 Robins: General linguistics (外研社语言学系列丛书)四、语言学重要刊物•《中国语文》 社科院•《当代语言学》 社科院•《方言》 社科院•《语言学论丛》 北大(以书代刊)•《世界汉语教学》 北语•《语言教学与研究 》 北语•《语言科学》 徐州师大•《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外•《语言研究》 武汉 华中科大五、近年来大陆语言学界有成就的汉语学者(语言学理论方面) 王洪君:音系与语法接口; 陈保亚:语言接触沈家煊:认知语言学; 刘丹青: 类型学;吴福祥:语法化; 董秀芳:词汇化;张伯江、方梅:功能语法; 袁毓林:汉语语法;沈 阳:形式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genderandlanguage
![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genderandlanguage](https://img.taocdn.com/s3/m/c84395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b.png)
Language and GenderAbstract:The observations of gender-relate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and soc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enders can help people see how closely language and social variation are related. According to this thesis, avoiding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gender prejudiced language use is waiting for people to correct.Key words: gender men and women society language differencesIntroductionLanguage and gender is an area of study within sociolinguistics,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related fields that investigates varieties of speech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gender, or social norms for such gendered language use. A variety of speech (or sociolect)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gender is sometimes called a genderlect.The field of language and gender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in sociolinguistic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t of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s and c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The study of gender and language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gender studies is often said to have begun with Robin Lakoff's 1975 book,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as well as some earlier studies by Lakoff.ContentSex or genderIn the 1980s, it was not at all unusual for a sociolinguist to describe their interests as being ‘language and sex’. However, in the intervening years, the term sex has largely been replaced by the term gender.There are more principled reasons for gender replacing sex in sociolinguistics, and they reflect many changes in the way sociolinguists go about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their data. The following is the typical basis for differences of sex and gender.The typical basis for differentiating sex and gender is that sex is a biological category and gender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category. In other words, sex is something you have , and it can be defined in terms of objective, scientific criteria .Gender, on the other hand , is a social property: something acquired or constructed through you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nd through an individual’s adherence to certain cultural norms and proscriptions.Some gender features in language One of the gender features in language is exclusive and preferential. First of all, let us comprehend the concepts of the exclusive and preferential features.A preferential feature is one that is distributed across speakers or groups, but is used more frequently by some than by others. An exclusive feature is one associated solely with a particular user or group of users or solely in a particular context.Y ou can think of some aspects of kinship terminology as being sex-exclusive terms, so for instance the phrase my Auntie Kath tells the listener that the perso n you are referring to is fema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rm ’cousin’ might refer to a male or female. Besides, in German Enkel is gender-neutral ,but the English equivalents are the gender-specific terms ‘grandson’ and ‘granddaughter’.Direct and indirect indexing is another gender feature in a language. A linguistic feature directly indexes something with social information is a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e.g. speaker gender is directly indexed by some forms of some adjectives in French) However ,most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for example, male vs female speakers only indirectly index gender. Their distribution is sex-preferential not sex-exclusive. They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other social meaning ,e.g. casualness and vernacularity with masculinity.Language and gender(一) V oicePitch, timbre, length are main basic elements of sound,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se aspects. Voice pitch refers to the voice of the high and low, depending on the vocal cords’ vibration frequency. Under the normal circumstances, adult male’s vocal cords are long and wide .On the contrary, women's vocal cords are short and narrow. When women speak , their vocal cords vibrate very fast , so the tone of their voice is higher than men’s tone. Pitch in speech act is just the tone level and transformation, namely ton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women prefer to use Ultra-high tone and Ultra low tone, and their tone types used are much more abundant, comparing with men. While men generally use moderate tone of voice. This has to do with women’s rich emotion and easily express in words. In order to express emotion, women usua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different tone of voice. While men tend to want to establish a serious image in front of others, so they generally use moderate tone of voice to highlight a sedate feeling. Duration is the length of the sound. There exist surveys showing that under the normal speed, the length of women sound is longer than men’s. The reason is that women are usually considering the feelings of others, when the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imbre is fee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ice,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pronunciation, pronunciation object and the shape of the resonator. Indeed, when everyone is in pronunciation, these aspects could not completely be the same with another people, so everyone's tone is different. Howev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xes, timbre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ale voice is loud and sonorous or low and deep, but female voice is general speak loud and clear or morbidezza. Therefore, this 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men's and women's pronunciation organs, but also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n’s and women’s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二)V ocabularies∙Vocabulary i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active element in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it can most reflect the change of language. Compared with the aspects of gender voices, the differences of men’s and women’ words choices are more direct and obvious. Basically having the following differences:women use more modal particles, interjections and reduplicated words, some adverbs of degree and some deeply emotional adjectives and some words of cutting tone; Men are more use straightforward words and inelegant words and slang ; Men used more certain words, while women using fuzzy words. This is because wom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otional expression, while m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posed temperament. Women is good at usingreduplicated words to express that they are quite, gentle and cute. They often consider the reactions of others to their words, and don’t often impose their intentions to others, so they will use more euphemism. This also hasrelationship with women status that is submissive, oppressed and despised for a long time, so they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your words and deeds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ir status by their own words and deeds. Deterministic words are words that represent certainty, recognition, firm. Fuzzy words are doubt,uncertain, hesitate words. Men’s and women’s different uses of these wordsrelate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三)Sentence structures∙Women use more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especially a rhetorical question, while men are more use of imperative and declarative sentence. This is because women's affection is more abundant, and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can help women express rich and exaggerated emotions, and help to set up the image of gentle andconsiderate, and is good for maintaining communicators’ faces. However, men has been being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for a long time,which makes men have decision-making power, so when they speak in asmooth, direct and firm way.(四)The use of questions in conversationsMen and women differ in their use of questions in conversations. For men, a question is usually a genuine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whereas with women it can often be a rhetorical means of engaging the other’s convers ational contribution or of acquiring attention from others conversationally involved,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use. Therefore women use questions more frequently. In writing, however, both genders use rhetorical questions as literary devices. For example, Mark Twain used them in "A War Prayer" to provoke the reader to question his actions and beliefs. Tag question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verify or confirm information, though in women’s language they may also be used to avoid making strong statements.(五)Topic choicesWe found that men and women interested in different topic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Men tend to talk about political,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orts and work, whereas women tend to talk about emotion, family, life, fashion, etc. This also relate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expectation to men and women for a long time. For a long time, our society requires men to work out Men are required to be strong, brave, enterprising, struggling in the outside for family support. So,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s, men tend to choose some more powerful topics to discuss. While women are required to stay at home to keep family and educate children, and they are demanded to be gentle, kind, thrifty, so women are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All in all, language is a symbol of social convention,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ility. Language ha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social life. In the language speech practic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very language speaker, and ensure that womenand men enjoy equality of language speech.参考文献[1] Holmes, J. 1984.Hedging your bets and sitting on the fence: Some evidence for hedges assupport structures. Te Reo,27, 47-62[2] Kramer, C 1974. Women’s Speech: Separate but Equal [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3] Lakoff, R 1975.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New Y ork: Harper & Row[4]《社会语言学导论》[5]《从顺应论角度看语言性别差异》。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3a09c708a1284ac85043eb.png)
•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 主要论点:
第一,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
第二,每一种语言的个别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对立存在的。
3、转换—生成语言学
•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 代表著作:《句法结构》
• 主要参考文献:
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马学良等.普通语言学.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4、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 第二 新语法
三 语言学发展简史(3)
结构语言学e
三 语言学发展简史(4)
• 四)当代语言学
• 1、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 2、系统功能语言学
• 3、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
1、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
2、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3、传统的语文学:给古代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 语言的研究和其他科学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 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
• 当代语言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对语言学与相关学科关系方面的研究,从而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等。
语言学概论论文
![语言学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eec196dd88d0d233d46a0d.png)
浅析语言的变异【摘要】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变异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
语言的变异虽然与社会变化有关,但并不是同步而行的,语言变化是缓慢的,有规律的一步一步地变化,变异是偏离常规的一种变化,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变化。
【关键词】社会;语言变异;一、社会和语言语言的变异相似于语言的变化。
前者是指语体的变化,后者是指语言体系上的变化。
确切地说变异是变化的分枝。
但他们两种变化都离不开外部因素:社会和群体。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现代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而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法和知识范围,而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异的。
但变异并不是无规律的乱变。
语言的变异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是与社会发展同步而行。
社会的发展是在科学的推动下前进。
通过科学而得来的新事物和新认识要求人们要用新的接受方式来接受它们,从而人不得不制造出一些能表达新事物,新认识的词语。
这些新词语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再在人们使用的语言当中起到变化作用是不是一时半刻完不成的事情。
因此语言的变化有稳定性。
新词语的产生又给语言的变化带来简化性。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缩略语的产生和外来词现象。
人们在交流中通常喜欢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且现代社会要求这简练的言语,因此语言变化更有简练性。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表示事物意义的词组,可以抽出其中的几个成分构成简称,这往往就是词组缩减构成新词”,这是词语的发展,也是语言的一种变异。
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无论是音译的外来词还是借形的外来词都是语言变异的现象。
例如:VS是英语Versus的缩略变体,表示比赛双方的对比。
WHO 是英语World Health Organizition的缩略,世界卫生组织。
音译词中:“沙发”是英语的Sofa音译,“苏维埃”是俄语CoBeT的音译。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3690d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a.png)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参考文献一、教育学理论参考文献1. 杜威:《社会心理学理论》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深入浅出,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幼儿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其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有深远影响。
他认为幼儿在语言习得中需要充分的感知和认知发展支持,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因此在小班语言教育中,应该重视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式学习。
3.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
他认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班语言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语言学理论参考文献1. 普林斯:《儿童语言发展》普林斯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在小班语言教育中,可以借鉴普林斯的观点,促进幼儿语言习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乔丹:《儿童语言习得》乔丹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小班语言教育中,可以参考乔丹的研究成果,给予幼儿更好的语言学习指导和支持。
三、幼儿园教育实践参考文献1. 陈老师:《小班语言教育实践与探索》陈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她对小班语言教育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她的实践心得和教育经验对于小班语言教育的实践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 张校长:《小班语言教育管理与评估》张校长是一所知名幼儿园的校长,他对小班语言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管理和评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他的管理经验和评估方法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四、心理学理论参考文献1. 张医生:《幼儿心理发展与语言教育》张医生是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他对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辅导。
社会语言学四十年
![社会语言学四十年](https://img.taocdn.com/s3/m/918e7d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0.png)
社会语言学四十年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如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变革等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的学科。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社会语言学已经从一个小众领域逐渐发展成为备受的重要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社会语言学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语言学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上。
学者们开始社会因素如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地域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他们研究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开始出现。
学者们开始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特征和变异。
同时,也开始重视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研究,探索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进入21世纪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随着大数据和等新技术的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学者们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从更广泛的语料库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更精确地描述和解释语言现象。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也开始全球化和移民背景下的语言接触和变化,以及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四十年,社会语言学已经从一个小众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备受的重要学科。
未来的社会语言学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研究领域,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语言学将持续和研究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血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回顾过去四十年的研究历程,阐述现有研究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研究初期,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主要局限于症状和体征上,其治疗方法也以药物为主。
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e91a3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d.png)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肖荷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谢红雨【摘要】本文以2016年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社会语言学当中的方言分析,性别分析,行业分析,社会地位与社会现象分析来解析本年度的热点网络流行语,从语言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来思考这一语言现象,以求对其存在的独特方式做出社会语言学分析,从而抛砖引玉, 求教大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 社会学 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而生生不息。
网络流行语即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风靡于网络内外。
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等。
较之普通语言来说,流行语是集社会面貌,大众心理,意识形态为一体,直接敏锐的反映出社会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载体之一。
一、2016年网络典型流行语举例“蓝瘦香菇”。
这个网络流行语来自微博的一段视频。
视频的录制者因在录制失恋难过想哭的视频时,因为地方方言的原因让原本表达难受想哭的本意转移成爆红网络词语。
“洪荒之力”。
此网络词来自于体育运动员傅园慧而成为8月里约运动会中最热流行语。
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之时,表示:“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今天没有力气了”。
“小目标”。
此网络词是万达总裁王健林先生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所说,原句为“想做白富美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个一个亿”。
“宝宝”。
此网络语来自于“吓死宝宝了”中的词语。
通常来指收到惊吓时女生用来卖萌的常用语。
“友谊的小船”。
此流行语来自于一幅漫画,作家是喃东尼所创作的“友谊的小船”,两只萌萌的企鹅共同坐在一艘小栓上,有一段“话不投机”的对话最终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葛优躺”。
此网络新词来自于演员葛优在《我爱我家》情景喜剧当中的剧照姿势。
后被网友衍生出很多版本,从而形成网红新词。
“撩”。
此流行词是伴随着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男主角宋仲基的“撩妹大法”而走红,在互联网中广泛流行。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探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122a9d31b765ce050814ed.png)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探析》摘要:[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12]王静.从社会语言学看语言的性别差异[J].咬文嚼字,2011(8),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内容摘要: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中普遍地存在着性别差异现象。
本文主要对汉语系统本身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力图使人们对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有更深刻地认识,使两性在交际中能够尽可能地理解对方,以减少交际中的误解,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性别差异一.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承载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在语言中都会得以体现。
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深度转型期,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两性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两性语言之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差异问题。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上世纪初,丹麦的语言学家Otto Jespersen 在其著作《语言论: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 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1922)中提出女性語言的特点。
1975年,Robin Lakoff的《语言与妇女地位》[1]发表,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戴炜栋(1983)[2]和杨永林(1993)[3]等人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其代表了我国在语言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进程。
此外还有张爱玲(1995)[4],许力生(1997)[5]以及盖飞虹(1997)[6]等。
他们均从不同方面分析讨论了男女两性语言中所存在的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观察、调查以及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男性及女性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和会话风格中所存在的具体差异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减少因语言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误解,促进两性和睦相处。
浅析社会语言学的性别语言变体
![浅析社会语言学的性别语言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161ccf1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6.png)
浅析社会语言学的性别语言变体孙乃玲;雷振龙【摘要】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
不同的社会综合因素导致语言变体的形成,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影响语言变体的因素有很多,有职业、年龄、文化、心理、阶级等等。
在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变体的影响。
【期刊名称】《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语言变体;英语;性别差异;影响【作者】孙乃玲;雷振龙【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的角度看,语言都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种社会因素导致的语言变异,各种语言变异的存在形式就是语言变体(王倩,2008)。
语言变体的概念非常广泛,狭义上指一种方言中某一项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的变异。
本文主要是研究狭义上的语言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实地观察和对话的形式收集数据,分析同一种英语语言在同一地域男女使用上的差异,并说明这种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语言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变体。
而此前语言系统同质说曾在一定时期内占据统制地位,事实上,语言同质说只存在于理想的说话者的“语言能力”,语言的存在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拉波夫(1979)说:研究语言与个人相关的一方面时,必须要从社会环境中去观察。
社会对语言变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职业、年龄、阶级、地域、性别等,分别产生了职业变体、年龄变体、阶级变体、地域变体和性别变体,性别对语言的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性别变体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性别差异与语言使用之间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性别变体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语言学纲要参考文献
![语言学纲要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9a76413866fb84ae45c8dd2.png)
语言学概论(FYNC200603)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百部参考文献1.[英]R. H.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黄弗同《理论语言学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9.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
15.[美]J·艾奇逊《现代语言学导论》(方文惠、郭谷兮译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李延福主编《国外语言学通观(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刘伶等主编《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英] 罗·亨·罗宾斯《普通语言学概论》(李振鳞、胡伟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9.马学良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0.倪立民等主编《语言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英] R·L·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本书编译组译),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22.[英]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黄长著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社会语言学(陈原)
![社会语言学(陈原)](https://img.taocdn.com/s3/m/30ee5642c850ad02de804152.png)
《社会语言学》书评【摘要】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一书是对其《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续篇和发展,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主要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论证有力,材料丰富,部分观点新颖独到。
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社会、语言、变化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部全面论述社会语言现象的专著。
与往常很多语言学著作的枯燥晦涩不同,这部作品是作者为非语言专业的读者而作,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和教科书式表述的框框,因而深入浅出,阐述学术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交际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信息载体兼信息系统为出发点,对社会语言学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探索。
该书第十章“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与第十一章“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是全书论述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照我的理解,这门学科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①最后简单地提及模糊语言的问题,另外对《社会语言学》也有所补充。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由于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而且处在不止一种学科的邻接境地,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或范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界说。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中仅对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②展开了讨论,避免对各家定义逐一介绍的繁复,观点鲜明。
“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
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分析语言不平等的分类、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分析语言不平等的分类、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47e91d4693daef5ff73dde.png)
分析语言不平等的分类、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社会语言学是近10 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的学科,它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语言的存在离不开社会: (2) 社会的构成需要语言;(3) 语言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 (4) 语言通讯的问题和对语言的态度都是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问题。
所以,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社会语言学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在现当代世界,不平等现象处处可见。
既有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在语言世界里也存在不平等现象,各种语言(包括语言变体) 被人们划出高低和优劣,即在这些人眼中,语言是不平等的。
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某些方言被轻视,而使用这些方言的人也受到不公正待遇。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那么,何为语言不平等(language inequality) ?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不平等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语言不平等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一) 语言不平等分类所谓语言不平等就是有些使用者视自己的语言为先进语言,视其他使用者的语言为落后语言,这其实是一种偏见。
说到语言不平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赫德森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借鉴。
赫德森将语言不平等分为三类: 主观不平等(subjective inequality) ; 交际不平等(communicative inequality) ; 严格的语言不平等(strictly linguistic inequality) 。
主观不平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它涉及到人们对语言使用者的主观看法。
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喜欢用方言进行交谈来加深对彼此的身份认同; 大学入学考试要求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应达到一定水平; 大学毕业时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应达到专业四级的水平,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否则不予颁发学位证书; 招聘时,招聘单位对应聘者语言掌握水平的要求,如某学校招聘英语教师时,要求应聘者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英语达到专业八级的水平,否则不予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参考文献:
1.中国语言人类学百年文选周庆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百年文选(上、中、下)周庆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问件汇编范俊军编译民族出版社 2006
4.社会语言学导论陈松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方言与中国文化游汝杰、周振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6.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 社会语言学导论特鲁基尔著林书武等译 1982
8. 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陈保亚语文出版社,1996
9. 中国社会语言学郭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语言与人类周庆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1. 汉语与华人社会邹嘉彦、游汝杰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
12. 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9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汉语词语现状研
究汤志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3.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局对比研究成燕燕主编民族出版社
2010
14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社会发展之关系陈世明主编民族出版社 2010
15.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袁焱民族出版社,2001
16. 网络语言研究于根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7.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 [M]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1989
18.朱学佳.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变异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新疆通志(第七十六卷)语言文字志[M]. 新疆: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21.羽田亨(日).耿世民译.西域文明史概论(外一种)[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22.陈世明. 吴福环. 二十四史两汉时期西域史料校注[M].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
版社 2003
23.刘锡淦.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M].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0
24..拉波夫的语言变化观(社会语言学丛书),孙金华,28元,南京大学出版社
25.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张廷国,42元,北京大学出版社
26.混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视野,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项目,25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7.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146元,语文出版社
28.新疆民族双语发展历史现状与成就,廖冬梅,49元,新疆人民出版社
29.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三次高潮和港台词语的北上,22元,万红,南开大学出版社
30.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三版),胡明扬,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