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阅读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稳定风暴范仲淹洛奇充满了春天和黄昏。

去百花洲找香水。

浦英□ 华英普。

无穷无尽的地方。

突然进入桃园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清历六年,范仲淹因得罪了吕亦坚总理,被降职到河南邓州。

在这里,他建造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

这个词是对系统的回应。

14.以下两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是错误的(5分)a.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逝的春天美景。

b、它不仅为人们谈论山的无限美铺平了道路,也为人们谈论山的无限美铺平了道路。

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d、前一部电影描述了“花”和“浦”的对立,下一部电影描述了莺歌和蝴蝶舞,这在描述百花洲的春天时展现了它的美。

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15.这是清历六年的作品。

这个词和岳阳楼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请尝试分析。

(6分)回答:14.ac,b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预示着春天快要结束,并没有用反衬手法;d项,描写黄莺善歌,蝴蝶善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说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15.(1)相似性:两者都表达了被降职后的乐观和豁达的感觉。

作者利用百花洲的“寻香”、“闲聊”之机,认为名气的得失是有一定数量的,这说明它是乐观的、胸襟开阔的;在《岳阳楼的故事》中,作者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风景,表达了“不喜事,不忧己”的博大情怀。

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勉励自己,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本词借游百花洲寻芳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6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三年。

9.请你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10.【甲】【乙】两首词划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做简单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9.(2分)。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一点点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只写出大概意思,得1分;生动形象,表达准确得2分。

)10.(4分)。

写法上:两句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2分)。

情感上:两句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分)(如果答“豪迈乐观”、“豁达乐观”等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

如果仅仅答“不服老”,得1分。

)参考文献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Word版含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C.不思量..(考虑)D.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1)__________________。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3)_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__________。

(4)夜来幽梦忽还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

(6)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量。

自难忘。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杖飞魂招楚些[注]。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寂寞忧愁时读一què( )《定风波》,能拥有豁达敞亮的心境: ,;(A))穷困僚倒时读一卷《史记》,能收获从容理性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jí())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B)端起沉向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燥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出汉字。

(2)画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A)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B)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3)仿照前后句,在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意义连贯,结构一致。

2.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2)本周五下午班级将举办主题为“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朗读比赛,需推迟20分钟放学,小东同学拟写了一条短信发给本班家长,短信中有表述不当之处请帮他修改。

尊敬的家长,您好!本周五下午班级将举办主题为“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朗诵比赛,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

谢谢。

(3)《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与《东坡逸事》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与《东坡逸事》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与《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

(甲)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丙)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东坡逸事》)[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3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3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B.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C.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D.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3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38.甲处词尾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联系词人生平,说说词人想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335.担任,做于是就336.C 337.(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天一直下雨,有扇子卖不掉,不是不肯偿还(欠款)338.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解析】3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定风波》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定风波》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定风波》中考真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

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解析】1.本题考查词的理解与分析。

C.“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本项说法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靓(liàng)B. 缀(zhuì)C. 间(jiān)D. 穹(qióng)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巧夺天工B. 传习C. 独竖一帜D. 绚丽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 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 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D. 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定风波》“常羨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常羨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宾州,歌女柔奴同行。

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

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于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所贬之地的艰苦环境。

C.“岭梅”是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歌颂柔奴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下文做铺垫。

D.“试问”的主语是苏轼,试问对方,岭南应该是不好吧!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答案】1.B2.①赞美说话者身处困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

①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

①寄寓着作者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B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所贬之地的艰苦环境”错,从词中来看,“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的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变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从忧郁苦闷、浮躁不宁变为超然旷达、恬静安详。

这是写柔奴高超的歌技与美好的心灵,并不是写王定国所贬之地的境况。

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

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题库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有误,“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却有一些人生向晚的悲凉之意)A.“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之意,”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的味道,又增加了一丝挑战的意味。

B.“竹杖芒鞋”句写词人凭竹杖芒鞋从容前行,“轻胜马”传达出一种不惧苦难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这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传达的情感相似。

D.末尾“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词人所遇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情”D )A.词的上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词人形象。

B.词的下片的前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

C.这首词借助一件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来抒写词人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

D.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写景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

3.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项,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A.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态度。

B.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①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②,天教分付点酥娘③。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①王定国即王巩。

苏轼好友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岭南荒僻之地。

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毅然随行到岭南。

①琢玉郎:泛指男子青年。

①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女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开篇两句表面上是对王定国的赞美,实际却意在描绘柔奴天生丽质、柔美俊秀的形象。

B.“自作清歌传皓齿”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手法相似。

C.柔奴的歌声清亮悦耳,令词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D.“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犹带岭梅香”用词柔中带刚,细腻柔婉,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形象。

2.如何理解末尾“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请简要赏析。

【答案】1.B2.①诗人问柔奴:“岭南的风士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却答道:“能使心灵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①赞美了柔奴虽身处岭南艰苦的生活之中,却能安之若素的美好情操和高洁品格。

①寄寓着词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缘自适、无往不快的旷达与乐观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B. “东船西舫悄无言”在描写音乐时采用侧面(间接)描写,词中属于对音乐的直接(正面)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末尾句,需要首先翻译诗句,然后看有无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首先理解词句含义:试问岭南的风士应该不是很好吧?她却回答道,能使心灵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黄庭坚《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霖,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此词为作者被贬黔州所作。

次韵又称步韵,指诗人以诗词相互酬答时,使用酬答对象原来使用的韵脚,且韵脚完全相同、次序不可更改。

②华颠:白头。

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作是黄庭坚写给友人高左藏的应答之作,与高左藏之前写给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完全相同的韵脚。

B.词作上片前两句起调极其高昂,万里黔州秋雨不止,词人整日只能困居室内,突出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

C.上片后三句与前两句形成强烈反差:重阳雨霁,把酒醉饮,山势险峻,滔滔蜀江奔流而过,词人豁达之情尽显。

D.下片后三句是全词高潮,饮酒赏菊后的词人骑马逐射,吟诗填词,自谓气概可与古时的风流人物比肩。

16.贬谪黔州的黄庭坚,不向命运屈服,胸怀博大、乐观奋发。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黄庭坚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分)参考答案:15.(3分)B16.(6分)①借景抒情。

黔州崇山峻岭中“一漏天”难见天日,阴雨连绵中居屋“似乘船”,登高却见鬼门关外雨过天晴,抒发了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豪情。

②直抒胸臆。

“莫笑老翁犹气岸”“风流犹拍古人肩”等词句直接表现词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胸襟气度。

③用典抒情。

通过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的典故,表现了词人风流倜傥直追古人的豪迈气概。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4年河北廊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廊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廊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

《定风波》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答案《定风波》阅读答案1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1分)月亮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定风波》阅读答案2定风波重阳①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②,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③,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④。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是据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一诗改写而成,另一版本题为“重阳括杜牧之诗”。

②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2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A.上片,描绘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

定风波阅读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定风波阅读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定风波阅读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选自《东坡集》。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2.沙湖道在黄州东南三十里,苏轼曾买田其间。

在去沙湖的道中遇雨,下雨衣湿,道路泥泞,同行之人皆觉狼狈,心情被雨打乱。

只有苏轼不在乎,不久天晴,苏轼在这种遭遇中写了这首词。

苏轼之词,写的不只是情趣,还有关人生的哲学思想。

这是苏词令人注目的成就。

第一句就表现了哲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自然界有风雨,人生同样有风有雨,都需要一种定力和持守,如儒家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才不会改变自己的品格修养。

但是,不淫、不移、不屈之外该选择什么呢?如果只站在那里挨打,自认不在乎,那只能算是阿Q精神。

阿Q精神与中国古代圣贤修养,差异在哪里?一是马虎,一是超脱。

所以苏轼说何妨吟啸且徐行,要走的路我依然要走下去。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刹那间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定力和持守,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这首小词写眼前景、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表达了苏轼婉转细致的一面。

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2、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1、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2、作者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详细的词语表达出来,如: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诗意讲解:不要去听那窗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啸一边慢慢行。

只要心理轻松,一根竹仗、一双草鞋也比骑马轻。

谁在乎呢,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7 页脚内容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8-9题。

(6分)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①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②,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③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

②穿林打叶声:指雨声。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刚刚、刚才。

萧瑟处:指遇到风雨的地方8.“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给这位旷世大才所下的评语。

该词哪些词语直接点明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9.“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3分) (一) 8.莫听 何妨
谁怕9.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
,向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