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和分光光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电子能级的能量+振动能级的能量+转动能级的能量 能级差与对应的光谱
价电子能级间能量差1-20eV,紫外-可见光的能量; 振动能级间能量差0.05-1eV,红外光的能量; 转动能级间能量差10-4-0.05eV,远红外光及微波的能量。
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分子吸收能量后受到激发,分子就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
吸收池(比色池、比色皿): ➢用无色透明、耐腐蚀的光学玻璃或石英制造。 ➢因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 ➢杯差:一对比色池对光吸收的差异,实验前要先校杯差。 检测系统:
20.1.2 吸收光谱
1. 光谱区的划分
1000um 10um
波 长
100nm 10nm
微波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 近紫外 真空紫外 X-射线 -射线
红 620 - 750nm 橙 590 - 620nm 黄 570 - 590nm 绿 550 - 570nm 青 495 - 550nm 蓝 450 - 495nm 紫 380 - 450nm
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测定信号的大小随被测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要求这一 曲线为直线,即测定信号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 ➢理想情况下工作曲线过原点; ➢直线的线性范围是有限的(高浓度端偏离);通常要 求两个数量级以上的线性范围; ➢样品中被测物浓度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偏离比耳定律: 即工作曲线在高浓度端发生偏离。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1. 光度分析方法 ➢ 目视比色法: ➢ 光电比色法: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溶液的
吸光度。 光电比色计用滤光片得到较窄波长范围的入射光; ➢ 分(吸)光光度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 溶液的吸光度。
分光光度计用棱镜或光栅做分光元件得到单色入射光。
190-400nm
2. 可见光吸收光谱
➢单色光:单一波长光 黄
➢复合光:复合波长光
绿 青
➢互补光:处于同一直
线上的两种光。
橙
白光
青蓝
➢互补光按一定强度比 例混合,即得白光。
➢溶液颜色:互补光的 颜色。
红
wk.baidu.com
蓝
紫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
3. 吸收光谱曲线
透过率:某波长的光通过含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物质溶 液后,没有被吸收的光(即透过的光)的比例。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2 光吸收定律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0.4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20.5 分光光度法仪器测量误差及消除 20.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0.7 荧光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1.1 分(吸)光光度法及其特点 比色法:利用有色溶液颜色的深度测定该溶液的浓度。 目视比色法:用肉眼直接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深浅。 分光光度法: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 灵敏度高。10-3 -10-6 mol/L。 ➢ 准确度高。相对误差2-5%。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 应用范围广。
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比尔定律假设了吸光分子之间无 相互作用,事实上,高浓度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
入射光为非单色光时的偏离。仪器的分光元件(单色器) 很难得到真正的单色光,而是波长范围很窄的复合光带, 而比耳定律仅在入射光为单色光时才是正确的。
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其一是介质不均匀(胶体、乳浊液、 悬浮液)而产生折射、散射和反射,使透过光强减弱(A增 大)。其二是吸光分子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浓度。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透镜、色散元件、聚焦透镜 和出射狭缝构成。
➢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棱镜仅用于350-3200nm波长 范围,只能用于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 185-4000nm ) 则可用于整个紫外-可见光区。
➢光栅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其优点是适用波长范围 宽、色散均匀、分辨率高;但其缺点是各级光谱有重叠而 产生相互干扰。
吸光度:某波长的光通过含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物质溶 液后,被吸收的光的比例。
吸收光谱曲线: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即以入射 光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所做的一条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物质对该波长的光吸收最大,即吸收光谱 曲线上的最大峰值。
Absorbance(AU)
0.6 1 0.5
0.4
3
2.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检
结
光 源
单 色 器
吸 收 池
测 系 统
果 显 示
光源: ➢ 在可见和近红外区使用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 320-2500nm; ➢ 在紫外区使用氢灯或氘灯,波长范围180-375nm。 ➢ 使用稳压器保证光强稳定。
单色器:
➢色散元件:将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元件(如棱镜、 光栅);
即: A lg I0 lg 1 kb
I
T
A为吸光度; I0为入射光强
I为透过光强; T为透光度
I0
I
k’为比例常数
b为液层厚度(光程长度) b
➢ 比耳(Beer)定律:
一束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的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 吸光物质微粒(分子)的数目(浓度c)成正比。即:
A lg I0 kc I
0.3 4
0.2
0.1
2
0
-0.1
190
240
290
340
390
wavelength(nm)
四种川芎内酯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1-洋川芎内酯H;2-洋川芎内酯I;3-瑟丹酸内酯;4-藁本内酯
4. 物质吸收光的本质
物质分子的运动状态 分子轨道中价电子的高速旋转;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
分子自身的转动。 分子的能量
态能级,因而产生吸收光谱。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返回基态或能级较低的激发态,就会以
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发射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中的价电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光)后,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20.2 光吸收定律
➢ 朗伯(Lambert)定律:一束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的
溶液后,光吸收程度(吸光度)与溶液液层厚度成正比。
➢ 朗伯-比耳定律:A kbc
当b单位为cm,c的单位为mol/L时的吸光系数称摩尔吸
光系数,其单位为cm-1mol-1L。
A bc
的大小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波长和温度有关。
A bc
思考:摩尔吸光系数如何测定?
朗伯-比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匀的气态吸光 物质和固态吸光物质; ➢它是各种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价电子能级间能量差1-20eV,紫外-可见光的能量; 振动能级间能量差0.05-1eV,红外光的能量; 转动能级间能量差10-4-0.05eV,远红外光及微波的能量。
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分子吸收能量后受到激发,分子就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
吸收池(比色池、比色皿): ➢用无色透明、耐腐蚀的光学玻璃或石英制造。 ➢因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 ➢杯差:一对比色池对光吸收的差异,实验前要先校杯差。 检测系统:
20.1.2 吸收光谱
1. 光谱区的划分
1000um 10um
波 长
100nm 10nm
微波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 近紫外 真空紫外 X-射线 -射线
红 620 - 750nm 橙 590 - 620nm 黄 570 - 590nm 绿 550 - 570nm 青 495 - 550nm 蓝 450 - 495nm 紫 380 - 450nm
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测定信号的大小随被测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要求这一 曲线为直线,即测定信号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 ➢理想情况下工作曲线过原点; ➢直线的线性范围是有限的(高浓度端偏离);通常要 求两个数量级以上的线性范围; ➢样品中被测物浓度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偏离比耳定律: 即工作曲线在高浓度端发生偏离。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1. 光度分析方法 ➢ 目视比色法: ➢ 光电比色法: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溶液的
吸光度。 光电比色计用滤光片得到较窄波长范围的入射光; ➢ 分(吸)光光度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 溶液的吸光度。
分光光度计用棱镜或光栅做分光元件得到单色入射光。
190-400nm
2. 可见光吸收光谱
➢单色光:单一波长光 黄
➢复合光:复合波长光
绿 青
➢互补光:处于同一直
线上的两种光。
橙
白光
青蓝
➢互补光按一定强度比 例混合,即得白光。
➢溶液颜色:互补光的 颜色。
红
wk.baidu.com
蓝
紫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
3. 吸收光谱曲线
透过率:某波长的光通过含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物质溶 液后,没有被吸收的光(即透过的光)的比例。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2 光吸收定律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0.4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20.5 分光光度法仪器测量误差及消除 20.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0.7 荧光分光光度法
20.1 概述
20.1.1 分(吸)光光度法及其特点 比色法:利用有色溶液颜色的深度测定该溶液的浓度。 目视比色法:用肉眼直接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深浅。 分光光度法: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 灵敏度高。10-3 -10-6 mol/L。 ➢ 准确度高。相对误差2-5%。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 应用范围广。
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比尔定律假设了吸光分子之间无 相互作用,事实上,高浓度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可忽略。
入射光为非单色光时的偏离。仪器的分光元件(单色器) 很难得到真正的单色光,而是波长范围很窄的复合光带, 而比耳定律仅在入射光为单色光时才是正确的。
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其一是介质不均匀(胶体、乳浊液、 悬浮液)而产生折射、散射和反射,使透过光强减弱(A增 大)。其二是吸光分子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浓度。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透镜、色散元件、聚焦透镜 和出射狭缝构成。
➢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棱镜仅用于350-3200nm波长 范围,只能用于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 185-4000nm ) 则可用于整个紫外-可见光区。
➢光栅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其优点是适用波长范围 宽、色散均匀、分辨率高;但其缺点是各级光谱有重叠而 产生相互干扰。
吸光度:某波长的光通过含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的物质溶 液后,被吸收的光的比例。
吸收光谱曲线: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即以入射 光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所做的一条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物质对该波长的光吸收最大,即吸收光谱 曲线上的最大峰值。
Absorbance(AU)
0.6 1 0.5
0.4
3
2.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检
结
光 源
单 色 器
吸 收 池
测 系 统
果 显 示
光源: ➢ 在可见和近红外区使用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 320-2500nm; ➢ 在紫外区使用氢灯或氘灯,波长范围180-375nm。 ➢ 使用稳压器保证光强稳定。
单色器:
➢色散元件:将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元件(如棱镜、 光栅);
即: A lg I0 lg 1 kb
I
T
A为吸光度; I0为入射光强
I为透过光强; T为透光度
I0
I
k’为比例常数
b为液层厚度(光程长度) b
➢ 比耳(Beer)定律:
一束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的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 吸光物质微粒(分子)的数目(浓度c)成正比。即:
A lg I0 kc I
0.3 4
0.2
0.1
2
0
-0.1
190
240
290
340
390
wavelength(nm)
四种川芎内酯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1-洋川芎内酯H;2-洋川芎内酯I;3-瑟丹酸内酯;4-藁本内酯
4. 物质吸收光的本质
物质分子的运动状态 分子轨道中价电子的高速旋转;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
分子自身的转动。 分子的能量
态能级,因而产生吸收光谱。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返回基态或能级较低的激发态,就会以
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发射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中的价电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光)后,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20.2 光吸收定律
➢ 朗伯(Lambert)定律:一束单色光通过吸光物质的
溶液后,光吸收程度(吸光度)与溶液液层厚度成正比。
➢ 朗伯-比耳定律:A kbc
当b单位为cm,c的单位为mol/L时的吸光系数称摩尔吸
光系数,其单位为cm-1mol-1L。
A bc
的大小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波长和温度有关。
A bc
思考:摩尔吸光系数如何测定?
朗伯-比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匀的气态吸光 物质和固态吸光物质; ➢它是各种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