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 《秋思》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我始终没有弄明白。
为什么一个人,仅仅用28个字,就可以把秋意这样深刻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
看上去,浑似——漫不经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离人,哪一个不是寻常季节,寻常见的景物?就是道上随便扯个农夫,樵夫,也能认得出,说得清的东西,怎见得到了他马致远手里,这么组合排列一下,就通了灵窍,轻轻地挣壁而出,化身为龙了呢?“枯藤老树昏鸦”,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寒鸦数只,哑哑枯叫。
若你是离人,天涯道路无尽,日已暮,乡关尚不知在何处,又怎禁得,老树寒鸦的逼促,一声声叫得人心惊梦寒?归途漫漫,牵动了乡愁泛滥,脚步沉重的离人又如何能够涉水而回?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弥漫开去。
像一朵渐行渐近的黑云,渐渐笼住人心。
“小桥流水人家”,枯涩发黄的归途中,突然看见远处有小桥流水,绕水而居的村户;天空有炊烟飘荡,随风袅袅,像游子羁客身体里按捺不住的乡魂。
长风几万里,梦魂不到关山难。
这个人,牵着那匹瘦马,走过桥上。
溪水清透,他看见自己的脸,皱纹纵横如山岳,鬓发已斑白。
苍老,这个从未在心里停伫的词,突然,突兀地出现在面前,凌厉得让人无从逃避!曾经是多么年轻的少年,策马扬鞭,以为功名理想全在远方;以为匹马单枪,凭着胸口的一股热气,一定可以捭阖天下,出人头地。
天下?何处不可以成为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旷世绝代的英雄也不是这世间唯一一朵花,成开败谢,时候到了,自然有新花顶替。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古诗《秋思》赏析
古诗《秋思》赏析古诗《秋思》赏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古诗《秋思》赏析吧!秋思作者: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又开封。
【《秋思》重点字词】①意万重:万重心意。
②临发:临出发。
◎开封;开启书信。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秋思》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鉴赏赏析】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第二句“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说不完,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变得丰富形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张籍古诗秋思赏析
张籍古诗秋思赏析《秋思》这首诗作犹如间谍的谍文,其实隐含许多哲音思维理论文法。
对易理的理解,极有好处。
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张籍诗歌秋思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词句解析。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
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
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
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秋词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秋词二年级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中,秋天的诗词往往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吸引着孩子们。
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小学生背诵的秋词: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作者:陆游- 内容:`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秋词》- 作者:刘禹锡- 内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 《山行》- 作者:杜牧- 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 《秋思》- 作者:张籍- 内容:`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内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内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8.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王维- 内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诗词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的韵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能够喜欢并背诵这些诗词,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秋思的古诗词大全
秋思的古诗词大全秋思的古诗词大全有17首,这17首古诗词如下:1.唐代李白的《秋思》: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2.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唐代黄滔的《秋思》: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4.唐代杜荀鹤的《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5.唐代周贺的《秋思》:杨柳已秋思,楚田仍刈禾。
归心病起切,败叶夜来多。
细雨城蝉噪,残阳峤客过。
旧山馀业在,杳隔洞庭波。
6.宋代陆游的《秋思》:大面山前秋笛清,细腰宫畔暮滩平。
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
万里风尘旧朝士,百年铅椠老书生。
水村渔市从今始,安用区区海内名。
7.宋代黄庭坚的《秋思》:椎牛作社酒新篘,扶老将儿嬉陇头。
木落人家见鸡犬,晓寒溪口在汀洲。
无功可佩水苍玉,迕岁空思狐白裘。
身到楚伧非屈宋,顾慙疏懒作悲秋。
8.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宋代毛滂的《相见欢·秋思》:十年湖海扁舟。
几多愁。
白发青灯今夜、不宜秋。
中庭树。
空阶雨。
思悠悠。
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
10.宋代蔡襄的《秋思》:幽兰受新霜,孤雁叫落月。
沈忧何由平,永夕不可彻。
将琴鼓忆邻,声急弦屡绝。
芳华日益远,香泽物已歇。
秋风吹石门,思君还复诀。
谁云无生忍,识此悠悠别。
11.宋代释文珦的《秋思》: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
12.宋代夏竦的《江城秋思》:泽国迢迢枕海涯,眼前归思乱如麻。
清秋泉石无多地,残日楼台有几家。
两岸早霜红橘柚,半汀残雨老蒹葭。
明时不见投簪客,落尽西风紫菊花。
13.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关于秋思的所有古诗
秋思的古诗
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唐多令·惜别》南宋·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4、《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5、《秋风辞》汉代: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6、《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秋思的古诗诗句
关于秋思的古诗诗句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秋天草木的凋零难免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因此,自古以来悲秋作品不计其数。
这首小令构建了一幅秋日夕阳西下的萧瑟情景,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3.《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4.《秋思》——宋·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赏析: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天净沙·秋思原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鉴赏】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
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
藤缠树,树上落鸦。
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
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
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渔家傲·秋思》.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渔家傲·秋思》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渔家傲·秋思》【鉴赏】“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落日黄昏,余晖染霞,在林间幽径上,我徘徊着脚步,吟诵着这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描写边塞生活的词作,词中描写的那凄凉的秋景,抒发的那无以言说的思乡愁苦之情,把我深深地牵引在其中,欲罢不能。
月升东天,握卷晚归,行走间,一参天古树映入眼帘。
粗壮的干,横生的枝,繁茂的叶,都是以往所未见到的。
不自觉地,我伸出手,想去触摸一下它嶙峋的身体,当手刚一接触到树干的时候,一股极大的力把我向前吸引,一阵眩晕间,身体螺旋式地旋转,向下坠着,坠着。
当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落到坚实的地面时,我定睛观看,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怎么和《渔家傲·秋思》中所读之境是如此的相似:雁南飞,日西垂,号角吹,边声起,烟袅袅,孤城闭。
一苍颜老者,独坐沙坡,在自斟自饮。
长须飘飘,身穿胄甲丝绦,多像古画中戍边的范文正公啊!趋步上前,仔细端详,恍惚间,我知道我穿越到了北宋年间。
端坐范公面前,相互介绍完毕,彼此惊异间,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谈。
穿越者:文正公,你知道吗?你所写作的一系列的以“塞下秋来”开头的《渔家傲》词,仅有《渔家傲·秋思》一词流传了下来。
可以说,千年后的中国,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够背诵这首词了。
范仲淹:是吗?那是在庆历二年,夏去秋来.我为了严密防务,赴大顺城等处踏勘。
在朔风摇曳中,我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产生无尽的感慨。
回营之后,深夜失眠,便挑灯填词,一连写了数阕《渔家傲》,没想到竟能流传千年。
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我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已经整整三年的时间了。
三年间,我在边关改编军队,提拔将领,修建防御工事,抵御西夏的入侵,现在,据说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秋思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秋思
秋思,是中国古代诗人表达对秋天景色和情感的诗作。
小学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中,有以下几首与秋思有关的经典之作:
1.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2.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3. 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4.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5.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6.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
典文学的韵味,同时也能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90首)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90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秋天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秋天的古诗 11、《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河西送李十七》唐·高适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3、《立秋日登乐游园》唐·白居易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4、《秋思》唐·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5、《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秋天的古诗《渔家傲·秋思》赏析
描写秋天的古诗《渔家傲·秋思》赏析《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词的赏析。
《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精美课件《5古诗三首-秋思》
秋思
自主研究,确定目标
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来学习这首 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张籍
秋 思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洛阳城里见秋风
历史典故
晋代张翰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 归。”(《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 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张籍生平
字文昌,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先世移居和州, 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 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 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 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 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 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
孟郊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张籍
思乡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 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 袁枚
乡 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赏析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秋思》的赏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的赏析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借助飒飒秋风、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
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
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
二句表达思乡情浓。
古人见月亮,思故乡,张籍见秋风,起乡情。
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竞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
诗人的`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引人想象,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一个细节,就使人万分感动。
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
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
恐显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也不一定就遗漏什么内容。
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正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的心理。
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来自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秋思》
秋思教学设计----------任春燕一教材分析《秋思》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同组的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组诗词反应的主题是:思乡情。
二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三教学重难点1、读懂古诗大意,体会作者情感2 、领悟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四教学方法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
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秋思》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在课堂上能与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不禁自问: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应怎么教,古诗教学应把握什么?应带给学生什么?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这才无愧于古人创造诗词,无愧于诗词有别于其它文体,无愧于编书者纳入古诗词教学的用意。
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乡愁又是那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牵肠挂肚,那么在诗人张籍的世界里乡愁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随着张籍那千丝万缕的情怀走进他的乡愁世界-------《秋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把古诗仔仔细细的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生:自由读诗。
人教版六年级古诗张籍《秋思》ppt
品读悟情
1.默读古诗,并圈出你认为表现诗人
思乡的词语。
2.找到词语后,与同桌小声交流。
借景抒情
5.《秋思》
【唐】张籍
《秋思》张籍
——古词新唱
韵律美
秋思
【唐】张籍
叙事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 /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
读课文。
读书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注意 停顿起伏。
2.读并思考问题: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
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字音词意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多音字
重:①chó ng:再、很多 ②zhò ng:堆积、垒压,代表一种分量。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张籍
孤单、寂寞、无奈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 唐朝诗人。字文昌,汉族, 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 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 县)。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离家外 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 四处游历做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秋思》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有用(3952)没用(1613)
译文二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
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赏析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
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
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
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
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
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
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
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
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
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
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
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
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
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
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据《晋书·张
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
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
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
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个
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
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
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
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原来诗
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不过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
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所以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
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不过千言万语,又
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
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
都能体会得到。
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
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即使“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
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
“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
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
因为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因为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
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
然如在当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因为“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
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
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
‘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
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
”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
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对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
称一篇之警策。
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
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
”
(《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