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进入国际市场的三种模式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包括直接出口、合资、独资和特许经营等几种常见的进入模式,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直接出口模式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无需在目标国家建立实体,可以快速进入市场。
然而,直接出口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目标市场了解不深入、销售渠道控制能力有限等。
三、合资模式合资是指企业与目标国家的本地企业共同合作,共同投资并共同经营一家合资企业。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本地企业的资源和经验,降低风险,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同时,合资模式也有一些劣势,如合作伙伴选择的风险、决策权分配的问题等。
四、独资模式独资是指企业在目标国家市场独立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全权负责经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完全掌控经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然而,独资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如风险较大、资金投入较高等。
五、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技术、管理经验等授权给目标国家的特许经营商,由特许经营商在目标市场上开展经营活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扩张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然而,特许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如对特许经营商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品牌形象的维护等。
六、选择分析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消费者需求、竞争情况等。
其次,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包括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政策环境、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进入模式的影响。
七、结论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权衡各种进入模式的优劣势。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引言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进入模式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包括出口贸易、合资企业、独立子公司、特许经营和收购,并提供详细的阐述和专业的分析。
正文内容:1. 出口贸易1.1 低成本与低风险:出口贸易是最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一,它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分销网络,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1.2 市场控制能力有限:出口贸易的一大局限是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控制能力较弱,无法直接参预市场运作和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
2. 合资企业2.1 分担风险与资源共享:合资企业是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和经营新市场,从而分担风险和共享资源。
这种模式可以匡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和文化。
2.2 管理难度与利益分配:合资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特殊是在决策和利益分配方面,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和平衡。
3. 独立子公司3.1 充分控制与品牌建设:独立子公司是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可以充分掌控市场运作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资金投入与市场适应:独立子公司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市场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面对当地政府的监管和法律要求。
4. 特许经营4.1 利用品牌优势与快速扩张:特许经营是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和经营模式授权给当地经营者,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经验来快速扩张市场份额。
4.2 控制能力与品牌形象:特许经营模式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考虑授权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品牌形象的维护。
5. 收购5.1 快速进入与资源整合: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企业可以快速进入目标市场,并整合双方的资源和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5.2 文化冲突与整合难度:收购模式面临文化冲突和整合难题,企业需要在并购过程中注重文化融合和员工稳定。
总结: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成本、风险、控制能力、资源共享、品牌建设等因素。
贸易进入模式
一般来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采取三种基本方式进入到全球市场的每个国家或地区:(1)贸易式,即以间接或直接出口的方式向目标国家出口商品而进入该市场;(2)契约式,即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自始至终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作合同而进入目标国家。
主要进入方式有许可协议和特许经营等;(3)投资式,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即企业将资本连带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其主要进入模式有合资企业和独资子公司等。
企业进入模式的划分有多种方式,这里参考的是Root(1994)的划分。
贸易式进入:国外中间商;国外办事处;销售分支机构。
契约式进入:许可经营;特许专营;技术协议;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合同制造;国际分包合同投资式进入:合资经营;独资企业;合作企业;新建与兼并贸易式进入主要出口渠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通过本国的中间商经销或代销其产品出口,本企业与国外市场无直接联系,严格意义上讲,间接出口并不属于国际市场进入的方式之一,而只有直接出口才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起点。
直接出口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国外中间商,即将产品直接卖给国外中间商或由国外中间商代理。
这种行为,就企业而言已经是自己在从事国际经营活动。
国外中间商又可细分为国外代理商和国外经销商两种。
国外代理商的任务就是促使其委托人(卖方)与第三方(买方)达成销售合同;而国外经销商则是先从企业将产品买入,然后再转售给本国的各类客户,经销商通过贱买贵卖获得利润。
代理商与经销商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两者都为供货方经销产品,不同是前者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与供货方只是代理委托关系,而后者拥有货物的所有权,与供货方是买卖关系。
因此,代理商的利润来自代理佣金,而经销商的利润来自买卖差价。
问题1 国外设立办事处与建立国外销售分支机构的区别。
办事处主要搜集信息、推销产品、负责分销、提供服务、维修、零部件等。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与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国际经济生活,进入国际市场。
为此,比较和研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对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生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模式主要有3种,即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
不同的进入模式,对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订价、促销以及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风险大小、利润高低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又面临着一个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选择问题。
本文拟对上述3种基本进入模式的特点及其利弊以及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一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模式(一)出口模式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模式。
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出口模式可分为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种基本形式。
间接出口是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出口中间商(国内出口企业或设在国内的外国贸易机构),通过出口中间商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其特点是企业只负责产品的生产,而未介入产品的国际销售业务。
间接出口的主要优点是所需销售费用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快,企业承担的风险有限,经营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主要缺点是企业缺少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对中间商的依赖性比较大,控制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比较弱。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不是通过国内中间商,而是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直接从事营销活动。
其主要优势是:企业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控制权比较大,可直接获得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有关信息,经营的灵活性比较大。
其弱点是:经营成本较间接出口高,经营成果受自身营销机构完善程度和推销人员水平的限制较大,风险也要比间接出口为大。
(二)契约模式契约模式是指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契约或合同的形式介入国际市场。
契约模式与出口模式的区别,在于后者出售的是有形商品,而前者出售的无形商品,如技术、技能、管理经验和各种服务等。
契约模式与后面谈到的投资模式的区别,则是前者属于一种非股权安排,而后者是一种股权投资。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需要面临的重要决策之一。
选择适合的进入模式对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市场拓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原则。
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
然而,不同国家和市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法律、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差异,这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出了挑战。
因此,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成为企业成功进军海外市场的关键。
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分类1.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一。
企业通过与海外买家直接进行贸易来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和低风险,但受限于市场规模和贸易壁垒。
2. 代理商/经销商通过与当地代理商或者经销商合作,企业可以利用其在当地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代理商/经销商的市场知识和网络,但也存在控制和利润分配的挑战。
3.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指企业与当地合作火伴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公司,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合作火伴的本地资源和市场知识,但也存在合作火伴关系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挑战。
4.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或者生产设施。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控制和灵便性,但也存在高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挑战。
四、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因素1. 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是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目标市场规模较小或者增长潜力有限,直接出口或者代理商模式可能更合适;如果目标市场规模较大且增长潜力巨大,直接投资或者合资企业模式可能更具竞争优势。
2. 法律和政策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存在限制和规定,这需要企业选择符合当地法律和政策要求的进入模式。
国际贸易中进入国际市场的三种模式
进入国际市场的三种模式长虹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出口进入模式)长虹有着无数次的国际化选择,包括外方多次找上门来的谈判,但长虹惟独选中了低价贴牌加工出口这条容易遭到反倾销的“超常规”国际化道路,这是长虹的误区,也是倪润峰式“规模战”思维的必然。
我们以长虹的国际化误区为商业标本进行分析,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1980年日本松下社长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长虹算起,长虹就和很多电子巨头结成了一直维系至今的合作关系。
仅仅近5年来,长虹就与一些大公司有过重要的合作谈判,但均未果。
除了索尼、松下、东芝、飞利浦等几大巨头,法国最大的电子公司汤姆逊13次来到长虹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长虹的合资谈判有两项奇怪的“最”:一是时间最长、过程最艰苦的谈判往往是最没有结果的谈判;二是当技术谈判、资金谈判、基建谈判、销售谈判等谈判种类越来越如火如荼时,整体谈判却是越来越没有成功的指望,频率越来越慢,越来越在倪润峰那里排不上队。
2000年5月17日,长虹发布公告称:长虹正与飞利浦探讨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但到2002年仅是实现“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的结果。
在长达两年的谈判中,双方就如何整合资产产生很大分歧。
飞利浦要求长虹将重心放在国际市场,而且贴飞利浦的品牌。
这伤害了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的长虹人的感情,受到了绵阳市政府和长虹高层的一致反对,当时复出的倪润峰对此更不能接受。
2004年2月,新鸿基的“掌门人”郭炳湘致函四川省委记张学忠,请求参与长虹国有股减持方略。
但新鸿基后来对长虹彩电独撑大局的模式产生了怀疑。
倪润峰的“独生子女策略”与“规模经济”策略坚持了10年,曾令长虹风光无限,但后来成为制约长虹的瓶颈。
长虹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超过30%,但其他彩电厂商并未在其强势攻击中倒下,而是弱而不死,反而将长虹拖入长期不能自拔的泥潭。
2004年1月底,微软开始传出将在数字家电、数字娱乐和教育信息化等领域与四川长虹进行投资与合作。
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二、直接出口
企业将产品直接出售到国外市场。 出售给国外的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甚至最终用户
,也可以出Leabharlann 给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由其就 地销售。 优点:掌握国际市场行情;节约流通费用;直接取得
跨国经营的经验。 缺点: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如设立出口部门和建立
国外营销渠道,并承担相应的费用和风险。
1、含义:
许可人将技术、专利、商标、设计、工艺流程、技 术诀窍及其他独享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让渡给受让人
使用,由受让人支付使用费的合同。
花费的时间少; 对外国市场的参与程度也比较低。
(二) 许可协议优缺点:
优点:1、技术开发与研究成本得到分摊; 2、障碍少; 3、风险小。
缺点:1、许可人的领先优势逐渐削弱; 2、许可人的利润未必能够最大化。
第二节 合同进入模式
契约安排 无形资产通过合同转让 非股权安排 形式:
➢ 授权经营:许可协议、特许经营; ➢ 服务合同,技术协议、服务合同和管理合同; ➢ 建设合同或生产合同:交钥匙工程、合同制造
(贴牌生产)及国际分包等。
一、授权经营
(一)许可协议(Licensing Agreement)
4、货物分销。
麦当劳公司不是直接向特许店提供餐具,食品原料,而是与专 业供应商签订合同,再由他们向各个分店直接送货。
致性; ③ 收取特许经营费及其他各种服务费用:加盟费
和特许权使用费,有的还有保证金;其他服务 费用如广告费、店面设计费、专项指导服务费 、委托代理费等等,单独约定。 ④ 解约权:对违反特许经营合同规定,侵犯特许 者合法权益、破坏特许体系的行为,有权终止 特许行为。
(4)特许人的基本义务
第一、将特许经营权授予被特许者使用,并提供代表该特许体 系的营业象征及经营手册;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国际市场进入是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策略之一,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匡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
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不同的国际市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法律、经济和竞争环境,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三、进入模式的分类1. 出口贸易:企业将产品或者服务直接出口到目标市场,可以通过代理商、分销商或者自有渠道进行销售。
2. 直接投资: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子公司或者合资企业,直接参预市场运营。
3. 特许经营:企业将品牌、技术或者经营模式授权给本地合作火伴,在目标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4. 授权许可:企业将知识产权、专利或者技术许可给本地合作火伴,由其在目标市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者服务。
四、选择进入模式的因素1. 市场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环境和文化差异,评估市场潜力和风险。
2. 资源可行性:评估企业的财务实力、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确定能否支持所选进入模式的实施。
3. 政策环境: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评估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 风险管理:考虑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5. 火伴选择:选择合适的合作火伴或者渠道,评估其在目标市场的声誉、经验和资源。
五、案例分析以汽车创造企业为例,分析不同进入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合情况:1. 出口贸易:优点:低成本、低风险、快速进入市场。
缺点:对销售渠道的依赖性高、难以控制产品品质和形象。
适合情况:产品标准化、市场需求稳定、目标市场对进口产品接受度高的情况。
2. 直接投资:优点:控制权高、能够充分参预市场运营、建立品牌形象。
缺点:高成本、高风险、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和文化。
适合情况:市场规模大、市场增长潜力高、对品牌形象和服务要求较高的情况。
3. 特许经营:优点:低成本、利用合作火伴的资源和经验、快速扩张市场。
论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论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出口模式:企业通过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来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积累国际市场经验。
2.合同进入模式: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合同,如技术转让、服务技能、管理技术、
委托生产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投资进入模式:企业通过在国外投资,如设立分公司、投资建厂等方式进入国际市
场。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国际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这种方
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资源和渠道,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并不唯一,它包括出口贸易、许可贸易和对外投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欢迎阅读!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一、出口进入方式——最普遍、最初级的形式。
①间接出口: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优点(1)不要求企业任何外贸经验(2)不要求企业处理任何外贸业务(3)风险小(目标市场政治、经济恶化时,以降低成本终止业务)(4)灵活性强缺点(1)企业无法了解和控制海外市场(2)不利于企业积累外贸经验(3)不利于树立企业国际市场形象和品牌 (4)对中间商依赖性强适合选择间接出口的企业: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不大,竞争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容易得到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自由,外汇管制严格,政治风险较大,有投资限制,汇率上升,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近,经济增长停滞,文化差异大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小,为分散的中小企业,国内成产成本低,本国对海外投资限制4、企业内部:产品为标准化产品,服务要求低,企业资源有限②直接出口: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
(设立国内出口部,驻外办事处,国外经销商和代理商,建立国外子公司)优点:出口企业可以摆脱对出口中间商的依赖、积累国际经验和培养国际人才、提高国际市场形象、掌握国际市场第一手信息。
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基本模式是:先国内、后国外,生产的过剩是导致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主要动因。
缺点:灵活性较差、成本较高、对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缺乏规模经济适合选择直接出口的企业1、目标国家市场:销售潜力大,竞争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容易得到2、目标国家环境:进口自由,政治风险较小,有投资限制,汇率上升,与东道国地理距离较近,经济增长停滞,文化差异小3、企业在国内市场:潜力小,为分散的中小企业,国内成产成本低,本国对海外投资限制4、企业内部:产品为标准化产品,服务要求高,企业资源丰富二、契约进入——两国企业签订和约,以达到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
案例分析——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的利弊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三种模式是:出口模式、合资经营模式、独资投资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首先是出口模式,出口模式是指企业将产品或服务直接出口到国际市场进行销售。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企业无需在国外设立实体,只需通过贸易、代理等方式进行出口即可。
此外,出口模式也不需要考虑当地市场的文化、法律等因素,便于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并能够通过出口获得更多的收入。
然而,出口模式的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由于产品或服务直接出口到国外,企业在对当地市场的需求、消费习惯等方面了解较少,容易遇到市场适应性不佳的问题;其次,出口模式更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一旦出现贸易壁垒或政策调整,就会对企业的出口带来压力。
其次是合资经营模式,合资经营模式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经营市场。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利用了当地企业的资源和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合资经营还能够分担风险,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并且能够与当地企业共同分享经营利益。
然而,合资经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首先,企业需要与当地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双方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契合度;其次,由于合资经营方式要与当地企业共同决策,企业的决策灵活性相对较低,很可能受到合作伙伴的制约。
最后是独资投资模式,独资投资模式是指企业直接在国外市场进行独资经营。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企业在市场运作、经营决策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主权,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并实施。
独资投资模式也能够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有更高的回报潜力。
然而,独资投资模式的劣势也比较明显。
首先,由于企业在国外市场上没有合作伙伴,需要自行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风险;其次,独资投资还需要企业自行承担成本,包括建立物流、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成本,且投资回报周期可能较长。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国际市场进入是指企业将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而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支持。
二、直接出口模式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出口到目标市场,通过代理商、分销商或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低风险和低成本,适用于初入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
1. 优势直接出口模式的优势包括:- 低风险:企业不需要在目标市场建立实体,减少了投资和运营风险。
- 低成本:与其他进入模式相比,直接出口无需投资大量资金建立生产设施或渠道网络。
- 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调整出口量和定价策略。
2. 案例支持以中国家电企业海尔集团为例,该企业通过直接出口模式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将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和分销商合作,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实现了快速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合资模式合资模式是指企业与目标市场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并建立合资企业。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目标市场了解有限、需要本地资源和市场知识的企业。
1. 优势合资模式的优势包括:- 本地资源:合资企业可以利用本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如品牌知名度、渠道网络和供应链。
- 降低风险: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可以分担风险,减少企业单独承担的压力。
- 本地市场知识:合资企业可以借助本地合作伙伴的市场知识和经验,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2. 案例支持以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的合资企业为例,该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福特公司通过与吉利汽车合作,获得了中国市场的本地资源和市场知识,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并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四、独资模式独资模式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100%自有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目标市场有深入了解、具备足够资金和管理能力的企业。
1. 优势独资模式的优势包括:- 控制权: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运营,更好地实施战略决策。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引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进入国际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本文将分析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出口模式1.1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企业最简单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或代理商合作,将产品直接出口到目标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和低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文化差异、贸易壁垒等。
1.2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通过与国内的贸易中介机构合作,将产品出口到目标市场。
企业可以选择与贸易公司、代理商或分销商合作,由其负责产品的销售和分销。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中介机构的资源和网络,但同时也需要与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3 互助出口互助出口是指企业与其他同行企业合作,共同出口产品到目标市场。
通过共同合作,企业可以分享资源和风险,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这种模式适用于同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合资模式2.1 独资合资独资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在目标市场成立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由双方共同投资和经营,分享利润和风险。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经验,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2.2 合作合资合作合资是指企业与其他国际企业合作,在目标市场成立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由多个企业共同投资和经营,分享利润和风险。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多方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经验,实现优势互补,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多方合作伙伴的关系。
2.3 联营合资联营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合作,在目标市场成立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由企业和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共同投资和经营,分享利润和风险。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和支持,降低进入市场的风险,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名词解释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名词解释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扩大业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进入方式。
下面将解释几种常见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到国外市场。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能够快速进入市场并获得销售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与海外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或者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
直接出口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但同时也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2.代理和分销代理和分销是通过与国外代理商或分销商合作,将产品引入国际市场。
企业可以寻找在目标市场有影响力的代理商或分销商,由其负责销售和分销。
代理和分销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代理商或分销商的网络和渠道,快速进入市场并降低销售成本。
但同时,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3.跨国投资跨国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从而直接参与目标市场的经营。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并且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和管理成本。
跨国投资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但同时,企业需要克服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挑战。
4.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技术和经营模式授权给国外合作伙伴,在国外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特许经营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低的风险进入市场,并且能够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经验,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但同时,企业需要严格管理特许经营者,以确保品牌形象和经营质量。
5.合资合作合资合作是指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展业务。
合资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实现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
但同时,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并且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合作风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挑战。
企业在选择进入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目标市场特点和竞争环境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
论述国际化经营中市场进入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论述国际化经营中市场进入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答:根据产销活动的布局和组织协调方式的不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一般有出口、技术授权(licensing)、特许经营(franchising)、合资、独资和其他几种模式。
(1)出口。
出口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形式。
a间接出口。
是指企业通过设在本国的各种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设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间接出口的特点是经营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的分离;企业的产品走出了国界,而企业的营销活动却几乎完全是在国内进行的。
企业并不直接参与自己出口产品的国际营销活动。
间接出口是所有市场进入模式中风险最低的一种,既不要求新增投资,也不牵涉到跨国经营的种种商务、外汇和政治风险。
间接出口的有利因素是可以以很低的投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产出。
而不利的因素是,企业通过间接出口方式了解国际市场的潜力很低,控制海外营销活动的能力极为有限。
企业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渠道、广告促销手段等各种营销方式的决策权都掌握在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手中。
b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客户或最终用户,而不是通过国内的中间机构转卖给国外顾客。
直接出口要求企业有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有专人负责出口营销的管理工作。
与间接出口相比,直接出口投资较大、风险较大,但潜在的报酬也较高。
直接出口有以下几种形式:建立企业驻外办事处、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直接卖给最终用户、建立国内出口部。
直接出口弥补了间接出口的缺陷。
但是,直接出口要求企业投入的资源高,对企业内部专业人才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比间接出口高得多。
直接出口的风险一般也比间接出口大,必须面对外汇风险。
(2)技术授权。
技术授权,是指技术许可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向技术受许可企业提供所必需的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以及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
受许可企业应支付使用费,并承担保守秘密等项义务。
相对来说,技术授权要求企业的参与程度和资源投入都较低,介于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之间。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的重要决策之一。
不同的进入模式将对企业的市场拓展、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包括出口、合资、独资和特许经营等模式,来评估它们的优劣势,并提供决策建议。
二、出口模式出口是最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一。
在出口模式下,企业将产品或服务直接出口到目标市场,通过代理商、分销商或直接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出口模式的优势包括低风险、低成本和快速进入市场等。
然而,出口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有限、缺乏直接控制权和低利润率等。
三、合资模式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在目标市场共同成立合资企业。
合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资源和网络,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
合资模式还可以通过共享风险和成本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然而,合资模式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权益分配和合作关系管理等挑战。
四、独资模式独资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独自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完全掌控市场进入和运营。
独资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直接控制经营决策、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等。
此外,独资模式还可以实现高度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然而,独资模式也存在高风险、高成本和文化适应等挑战。
五、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品牌、技术和经营模式授权给当地合作伙伴,在目标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当地知识和资源,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和成本。
此外,特许经营模式还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然而,特许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合作伙伴选择、知识保护和合同管理等挑战。
六、决策建议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特征、竞争环境、资源能力和战略目标等。
对于初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出口模式可能是一个较为适宜的选择,以降低风险和成本。
对于已经有一定国际经验的企业,可以考虑合资、独资或特许经营等模式,以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在国际市场上。
然而,进入国际市场并非易事,企业需要子细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本文将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匡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背景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指企业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的方式和途径。
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包括出口、合资、独资、特许经营、跨国并购等。
不同的进入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风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模式。
三、分析1. 出口模式出口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一。
企业通过将产品或者服务出口到目标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
出口模式的优势在于低风险、低成本、快速进入市场等。
然而,出口模式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产品适应性的要求较高、对外贸政策的依赖性较大等。
2. 合资模式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在目标市场建立合资企业。
合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资源和市场知识,降低风险、提高市场准入能力。
然而,合资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合作火伴选择的风险、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问题等。
3. 独资模式独资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独自建立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全权经营业务。
独资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对业务的控制权高、灵便度大。
然而,独资模式也需要企业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成本,如市场准入难度较大、文化适应等问题。
4. 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将品牌、技术、经验等授权给当地经营者,在目标市场开展业务。
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扩张市场、降低风险、利用当地经营者的资源和经验。
然而,特许经营模式也需要企业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5. 跨国并购模式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者合并当地企业,在目标市场快速扩张业务。
跨国并购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技术和资源,实现快速增长。
然而,跨国并购模式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文化冲突、整合难度等。
四、决策因素在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目标市场的特点: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程度、文化差异等。
第三章 进入国际市场方式
间接出口的局限性
局限了出口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不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形象和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可以迅速回收资金,但也容易失去对国
际渠道和国际最终市场的控制力。
第九页,共66页。
三、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绕过中间商,
直接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的
中间商或客户。
第十页,共66页。
第二十二页,共66页。
许可证贸易的适用对象
许可证贸易的适用对象是专利、 商标、版权、技术秘密、特殊营销 技能和管理方式等,也可统称为知 识财产。
无形资产的转移是许可证合同的核 心。
第二十三页,共66页。
许可证贸易的适用情形
可以确保企业知识产权在东道国不受损 失;
与合作方建立利益联盟;
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本国处于衰退期,而 在东道国仍在成长期。
第二十七页,共66页。
许可证贸易的缺点
增加了竞争的风险。
要找到合适的国外合作厂商比较难; 收益相对较小; 难以控制国外厂商的生产和销售;
第二十八页,共66页。
三、国际特许经营:特殊的许可合同
特许合同(Franchising)是指特许人将 工业产权及整个经营体系(如商标、企 业标志、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特许 给东道国独立的公司或个人使用,被特 许人必须按照特许人的政策和方法经营, 并支付费用。
第四十一页,共66页。
三、合资进入
国际合资企业,就是国际营销者与当地 投资者或厂商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 担风险和共负盈亏的企业。
第四十二页,共66页。
合资进入的优点
容易被东道国接受; 政治风险小;
能进入合资方所拥有的当地分销系统 能利用当地合资方的专门技能
第四十三页,共66页。
企业进入国际化的方式
第二节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供选择的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贸易出口进入、合同进入、投资进入三大类。
一、贸易出口进入方式间接出口间接出口:企业通过设在本国的各种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设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特点:经营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相分离。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销售渠道:1、外驻机构2、大型贸易公司3、出口管理公司4、借助具有外贸自主经营权的企业间接出口的优势:投资少,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投资的前提下开展国际业务;风险小,利用其他企业的专有知识、经验资源少犯错误。
缺点:存在中间商,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效益;中间商对企业生产情况、产品工艺、技术特征等了解不深刻,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困难;不能迅速准确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不能获取国际经营经验,很难再国际市场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和信誉。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企业不经过中间机构,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客户或者最终客户。
1、 国内出口处2、 公司驻外办事处3、 国外销售子公司4、 直接卖给最终客户5、 外国的经销商或代理商优势:可以直接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发展动态,方便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直接销售产品可以加强品牌的市场渗透,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风险小,潜在收益也大。
缺点:如果在海外有更低成本的制造地点,则从本国制造出口的模式并不理想;运输成本可能使出口缺乏经济性,特别是大宗产品;关税壁垒也会使出口丧失经济性。
补偿贸易进入方式补偿贸易进入方式:一种与信贷相结合的贸易形式。
买方以信贷的方式,从卖方进口设备和技术,然后用产品和劳务予以偿还。
这种贸易方式,买方可以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卖方可以突破进口国外汇支付能力的限制,夸大了商品和技术出口。
二、合同进入方式三.投资进入方式四、国际化进程国际化进程的四个阶段:(1)没有规律的出口活动(2)通过独立的代理商出口(3)建立一个或若干个分销公司(4)在国外投资建厂五、选择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考虑因素(一)外部因素1、目标国家市场因素(1)目标国家市场规模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国际市场的三种模式长虹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出口进入模式)长虹有着无数次的国际化选择,包括外方多次找上门来的谈判,但长虹惟独选中了低价贴牌加工出口这条容易遭到反倾销的“超常规”国际化道路,这是长虹的误区,也是倪润峰式“规模战”思维的必然。
我们以长虹的国际化误区为商业标本进行分析,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1980年日本松下社长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长虹算起,长虹就和很多电子巨头结成了一直维系至今的合作关系。
仅仅近5年来,长虹就与一些大公司有过重要的合作谈判,但均未果。
除了索尼、松下、东芝、飞利浦等几大巨头,法国最大的电子公司汤姆逊13次来到长虹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长虹的合资谈判有两项奇怪的“最”:一是时间最长、过程最艰苦的谈判往往是最没有结果的谈判;二是当技术谈判、资金谈判、基建谈判、销售谈判等谈判种类越来越如火如荼时,整体谈判却是越来越没有成功的指望,频率越来越慢,越来越在倪润峰那里排不上队。
2000年5月17日,长虹发布公告称:长虹正与飞利浦探讨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但到2002年仅是实现“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的结果。
在长达两年的谈判中,双方就如何整合资产产生很大分歧。
飞利浦要求长虹将重心放在国际市场,而且贴飞利浦的品牌。
这伤害了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的长虹人的感情,受到了绵阳市政府和长虹高层的一致反对,当时复出的倪润峰对此更不能接受。
2004年2月,新鸿基的“掌门人”郭炳湘致函四川省委记张学忠,请求参与长虹国有股减持方略。
但新鸿基后来对长虹彩电独撑大局的模式产生了怀疑。
倪润峰的“独生子女策略”与“规模经济”策略坚持了10年,曾令长虹风光无限,但后来成为制约长虹的瓶颈。
长虹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超过30%,但其他彩电厂商并未在其强势攻击中倒下,而是弱而不死,反而将长虹拖入长期不能自拔的泥潭。
2004年1月底,微软开始传出将在数字家电、数字娱乐和教育信息化等领域与四川长虹进行投资与合作。
6月30日,长虹与微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双方否认谈过股权方面的合作。
长虹此时急寻战略合作者,原因之一是想走TCL国际化的道路。
TCL模式被总结为“股权换市场”,并且TCL走国际道路采取的是投资进入的模式,TCL与拥有完全业态的国际彩电巨头汤姆逊通过产权整合,TCL拿出部分股权,汤姆逊注入销售网络和部分技术研究机构,双方成为共同股东,打造一个新的彩电制造业跨国公司,实现公司制的合作。
藉此,TCL成为全球彩电业的老大。
2003年该合资公司生产1800万台彩电,这正恰恰是两年前长虹在北京宣布做“世界彩电大王”的数字。
成功的合资案例是“共赢”的结果长虹在很长时间里太执著于“技术换市场”策略。
长虹想从合资中获得外方的高新技术和资金,同时坚持“绝不出卖品牌”。
在这种思路上,随着长虹彩电技术的进步和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长虹合资的意愿就越来越淡了。
这使长虹错过了最有利的国际化机会。
今天成功的合资案例均是“共赢”的结果。
长虹完全可实践更多的合资道路,例如双方互换市场,让别人进来,也让自己更快地“走出去”;又如将其作为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的力量引入,加快改制进程。
但长虹已被“民族气节”这种气壮山河的情绪完全笼罩住。
长虹在鼎盛时期对引进外资的警惕和忧患饱含着深刻的历史烙印。
中国彩电业必须依赖洋品牌的技术和设备起步,但要生存,就必须去争夺洋品牌占领的家门口市场。
长虹对这个生存法则的滋味领悟最深,这成为后来其合资合作的心理障碍。
不牺牲品牌也能合资1998年长虹进入顶峰,已从合资谈判的被动地位移到主动地位,从下风口移到上风口。
但在多次的合资谈判中,长虹对合资的态度一直是:既不热衷,也不排斥,但绝对不能损害两个原则,即长虹在股份和市场两个问题上绝不让步。
当时正值鼎盛的长虹认为:“长虹已独立自主地初步解决了国内企业意欲借外资所达到的目的,即资金、技术、市场、管理,或许再加上品牌,解决了这些矛盾之后,外资在长虹面前已无任何优势可言。
”为了保住品牌,长虹放弃了合资。
但当TCL 与德国施耐德和法国汤姆逊的两笔跨国重组实施后,长虹似有所悟———原来不牺牲品牌也照样能合资。
如果长虹当时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境界,也许会有更多的国际化选择。
1998年以后,长虹对合资的认识改变了。
2002年长虹向美国大量出口彩电时并没打“长虹”的品牌,长虹出口到美国的彩电上印的是“APEX”。
倪润峰已改变了“借助外方对国际市场的熟悉和占有程度,将打长虹品牌的合资产品返销到国际市场上去”的初衷。
2004年7月29日,TCL与汤姆逊的合资公司TTE成立,号称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诞生。
与TCL合资成立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TE”的,正是曾13次来到长虹进行艰苦卓绝的合资谈判而未果的法国汤姆逊公司。
在民营化和引进对外投资的国际化方面,TCL是成功的,既吸引了外资,又保住并发展了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彩电企业中只有TCL一家。
什么引进外资一定要以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份额为代价?合资之后为什么不能保住自己的品牌,并借外资之力打开自己的市场,进一步增进自己的品牌效应?TCL的睿智体现在对合资伙伴的选择上。
当年,TCL对有合资意向的所有外商进行了分析,最后选定了香港长城电子集团。
因为长城在彩电行业中有足够的实力,没有自己的驰名商标;而且长城是有很强的筹资能力的海外上市公司,在海外开拓多年,有相当的市场基础;长城意在开拓国内市场,但对国内市场的情况不了解。
结果表明,长城与TCL可以完整互补。
关键是TCL借合资达到了预期目的,又没付出别人付出的代价。
TCL的开放心态与长虹不同。
近几年,TCL甚至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多家国外品牌的彩电,会不会冲击自己的市场?TCL认为用自己的网络品牌,可充分发挥自己网络的优势,增加业务量,减少成本,有助于自己的品牌。
在与汤姆逊的合作中,TCL也没吃掉汤姆逊的品牌,而是利用其在欧美等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市场。
TCL、汤姆逊都是公司的品牌,只要带来效益就是好品牌。
这种开放的心态,也许是值得长虹学习的。
中国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投资进入模式)海尔在美国的市场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来罗纳州开姆顿市破土动工,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
2000年3月,海尔美国电冰箱工厂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拥有当地员工约180人,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
这意味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2002年3月5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
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代表着海尔对美国市场的承诺,即海尔要在美国扎根下去海尔美国建厂前,在美国的年销售额不到3000万美元,由于该建厂项目的带动,海尔在美国的年销售额3年内提高到2.5亿美元,增长了8倍。
冰箱销售量突破100万台,占美国市场份额11%,列第五位,冷柜份额9%,列第三位,空调份额12%,列第三位。
海尔在欧洲市场欧洲是世界家电业的发祥地,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家电品牌,海尔冰箱技术就是来自德国。
自从1990年,海尔首次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海尔吹响了向欧洲家电市场进军的号角。
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海尔以800万美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在欧洲本地生产并出售,这是海尔集团通过并购海外市场上的其他公司而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海尔选择了更划算的收购而不是投资建厂方式,这是欧洲当地市场的历史、文化、法律、经济等诸多方面特点决定的。
加之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
海尔不但拥有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在非洲市场2000 年,海尔与突尼斯Hachicha 集团在突尼斯合资成立工厂HHW ,于01 年11 月份开始建设,02 年10 月份投产。
工厂占地面积1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 平方米,厂区距离突尼斯市市区约47 公里路程。
工厂每年可组装空调器 3 万台、冰箱 2.5 万台、洗衣机 5 万台。
经过7 年的发展,海尔品牌在这个美丽的北非地中海国家的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以海尔空调、洗衣机、冰箱为主的系列白色家电以高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2000 年,海尔与英国PZ 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尼日利亚成立合资工厂, 进行联合品牌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柜、空调的组装以及销售。
从合资公司成立以来,HPZ 在尼日利亚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冰箱、冷柜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第一位,成为尼日利亚当之无愧的第一制冷品牌。
近年来,尼日利亚公司推进发展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以及小家电产品。
目前,海尔尼日利亚公司年营业额超过 1 亿美元。
海尔投资进入模式分析1. 建立独资企业的方式包括并购和创建两种。
创建是指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购买厂房设备、设立组织机构、招聘人员等工作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
并购是指国际营销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购买某企业的股票或在产业市场上购买股权,取得该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
2. 海尔在美国市场,海尔投资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在本地生产家电产品,并且聘有当地员工约180人。
所以,海尔美国公司是属于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的独资企业。
3. 合资是两个或多个组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同享利润的企业。
4. 海尔集团在非洲市场上,与突尼斯Hachicha 集团在突尼斯合资成立工厂HHW,在本地生产经营。
还与英国PZ 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尼日利亚成立合资工厂,进行联合品牌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柜、空调的组装以及销售。
这都是海尔集团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国外建立的合资企业。
5. 投资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生产企业将资本连同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或地区,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在当地生产产品,并在国际市场销售。
6. 综合来看,无论是采取投资建厂、并购厂房、合资建厂的哪一种形式,海尔集团进入海外市场,采取的都是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投资进入模式的利弊:1. 投资进入模式具有许多的优点:母公司具有更大的控制权,更密切地接近当地市场以及市场渗透的程度更深,知识成本的转移可以增强发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机会,能够节省运输费用、海关关税等,最终导致产品成本的降低,有效提高产品对当地市场偏好的适应性。
2. 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占用资源以及因此而带来更大的风险,投资回报时间较长而导致初期成本过高,投入成本过高而导致公司的战略调整缺乏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