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合集下载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doc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doc

XXXX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XXXXX年X月XXX 日
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
技能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
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
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
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
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
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
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教学方法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个性化补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
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材分析:三大改造,讲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缺点等。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教学难点: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合作化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使得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穷棒子精神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

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

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五、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三大改造(上课开始……)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 三大改造的内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标志、意义。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吗?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生兴趣盎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互动探究、合作交流大屏幕展示三大改造首先从农业开始,的原因学生阅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

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土改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就使土地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但取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在此种情况下人民政府不得不与其进行多次斗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学生阅读师进一步引导: 时间:1954年方式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生:由个人所有,变为归集体所有 师展示图片 :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赎买政策:”企业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就是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学生了解)(二)手工业的改造 师:三大改造完成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三大改造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短短三年,我国就完成了三大改造,其中难以避免地会发生一些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本课与《土地改革》、《工业化的起步》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三大改造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理解三大改造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大改造的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情分析一、从知识基础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在工业化方面的努力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从认知基础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历史材料的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得出结论,即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三、从情感基础分析:这段历史对于学生品然遥远,但学生们的祖父辈大都经历了这段历史,学生们搜集史料应该更有兴趣。

【导入新课】展示《社会主义好》视频,提出疑问“我们国家是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的?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引入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部编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他们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对于复杂的历史问题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三大改造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大改造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述三大改造的过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

《三大改造》教案(精选5篇)《三大改造》篇1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4.情感、态度、价值观: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2.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

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

老师读)2.公私合营: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

(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学通案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审核教师使用教师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三大改造的内容?方式?2、三大改造的实质?3、改造中的创举?4、三大改造的时间?意义?5、1949—1956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变革?重点三大改造的实质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通案个案补充温故知新一、复习上一课内容: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意义?。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质?二、导入新课:1950---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但这时,我国仍是个私有经济为主的落后国家,以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广大农民、工人的生活负担仍然沉重。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三大改造》。

自主学习一.抄写学习目标。

带着目标中的问题看课本内容。

把找到的答案在书上勾画出来。

二.找出疑难问题等待组内交流。

三.作学案中的学习测评。

合作交流自学测评答案:1、D 2、C 3、D 4、C5、C 6、B 7、A学习目标答案:1、内容: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对农业和手工业,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即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是对过赎买方式实现公私合营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1953---195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开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提高1、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1)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2)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大改造基本含义2.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时间、方式及结果等基本史实3.掌握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创举及结果等基本史实4.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意义、不足等基本史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史料进行分析,得出土地改革后农村的情况,即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及原因。

2.通过归纳总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权发生的变化得出三大改造的实质。

3.通过情景创设,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思想上明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明确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意义三、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归纳概括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创设情境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六、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播放音乐《社会主义好》并提出问题:歌里面赞扬的是咱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是什么时候,怎样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吗?其实就是通过我们今天要学的三大改造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国家是怎样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讲授新课(32分钟)三大改造,其含义就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中的“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1.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3分钟)(1)农业合作化①背景我们之前学过在1952年,我们国家完成了一次土地改革。

请问同学们那次土地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有什么成果呢?无疑是成功的,农民们分到了土地,我们国家的土地从地主私有变成了广大的农民群众私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一、思路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分析1.充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2.体验式活动:通过“我当社长我自豪、我劝股东来合营、我为建设出新招”,亲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对历史的认识。

3.史料拓展:通过补充史料,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提升认识:学生通过辩论会、材料解读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分为几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三大改造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对三大改造有什么看法?2.三大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在新时代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走进三大改造,体验改造的历程,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1.自主学习——我当社长我自豪(课前预习)2.合作探究——我劝股东来合营(课上探究)3.展示交流——我为建设出新招(课上探究)4.拓展提升——三大改造再思考(课后提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分析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前后联系,将历史知识置于特定的时空中理解。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补充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解读、概括和分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材料加工和分析能力。

3.唯物史观: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得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可以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评价。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为本课学习积累了经验。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展示: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展示:农业合作化情况表(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教师: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结果样呢?学生: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学生:1956年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1+1>2”——公私合营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24页的3——4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思考:(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展示: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掌握)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教师: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教师:播放全国人民庆祝三大改造完成的视频(设计意图:以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认识)(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的实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纠正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向学生阐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教师: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她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中国的老字号得以保存王致和腐乳、全聚德烤鸭、同仁堂的灵丹妙药享誉全世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设计意图:通过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即使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六、测验题目:完成课后练一练和完成历史助学七、板书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1+1>2”——公私合营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八、教学反思: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的处理上将本课的设整合为三部分一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是“1+1>2”——公私合营;三是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在导入时复习第4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优点: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不怕困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篇二: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12篇三: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审核:初二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xx年3月7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2.能力目标(1)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导学法、讲析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要求学生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课堂小结: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设计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2.形式:生产合作社二、公私合营1、方式:公私合营2、政策:赎买3、作用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一、单项选择题.在1949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A.通过《共同纲领》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的主要目的是A.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B.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c.切断台湾海峡的南北交通D.策动台湾独立,制造两个中国3.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在政策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A.限制和打击富家B.限制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c.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D.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富农4.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为了A.彻底摧毁土地私有制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5.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c.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6.1949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D.互相组→初级社→高级社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①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②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③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④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B.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9.“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A.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的斗争B.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斗争c.打击投机商人,稳定物价的斗争D.人民内部斗争0.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有①国民政府财产②官僚资本③帝国主义在华企业④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学科网]1.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树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B.废除不合理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制度c.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D.使企业管理民主化2.1953年,中共提出实现工业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A.中国农业落后,缺乏劳动力B.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c.缺乏建设资金D.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3.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A.国民经济的初步好转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开始D.一届人大召开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A.农业合作化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D.进行三大运动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一届“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6.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B.引导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7.“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c.重视教育,培养人才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在“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地体现在A.工矿业B.农业c.交通D.邮电通讯9.使南北铁路得以贯通的是A.宝成、鹰厦铁路的建成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c.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D.钱塘江大桥的建成20.一届人大最主要的内容是A.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c.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D.制订了宪法21.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22.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它标志着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历史已经结束B.它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建成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在①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②人民的权利、义务③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三大改造完成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④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25.下列重大成就不属于“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是A.东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c.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我国石油实行自给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

据《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规定:地方官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斩首示众,还剥皮充草。

朱元璋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别建立一座庙,作为剥人的场所,被称为“皮场庙”。

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触目惊心,知所警惕。

但是贪赃枉法的行为仍然到处都有,而且日益增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来”的大量旧人员中,有些坚持贪污腐化的旧作风、继续为非作歹的人,有少数在革命岁月里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干部,蜕化变质,贪污腐化。

据1952年1月上旬统计,中央政府系统二十七个单位中的贪污人数有1670多人。

当时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共贪污盗窃一百七十一万六千多万元。

对于上述贪污腐化行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

毛泽东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一件大事”,必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各级领导“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大,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担白和检举。

”经过三反运动,树立了新社会廉洁朴素的风气。

回答:①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②朱元璋、新中国惩处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异同?③为什么明初严厉惩处贪污犯、贪污犯却日益增多?新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树立廉洁朴素的风气?④你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持何看法?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中央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材料三:项目949年952年比1949年增长%工农业总值466亿元810亿元73.8%国民收入358亿元589亿元57.8%三、问答题28.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哪些重要斗争?结果如何?29.我国开展“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条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结合“一五”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c2.B3.c4.c5.B6.A7.c8.A9.c0.B1.c2.D3.B4.c5.c6.A7.A8.A9.B20.D21.c22.c23.D24.B25.D二、材料解析题26.①贪污腐化严重;严惩贪污腐化分子。

②相同点:都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

不同点:前者是为巩固少数剥削阶级的统治。

后者是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

③封建剥削思想或者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同贪污腐化现象作斗争。

④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有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全面胜利。

27.①发展生产是维持政权的先决条件。

符合。

②符合实际。

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进行“米棉之战”、“银元之战”等。

合理调整工商业,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在中共领导下,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问答题28.①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同时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剿菲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和平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x藏,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②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1950年至1953年春,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在我国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④从1950年开始,中共中央开始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经过1年斗争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反革命残余势力。

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⑤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为人民政权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29.条件:①全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②抗美援朝的胜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镇压反革命使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⑤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成就: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500多个重要项目。

②农业生产也按计划完成。

③交通运输成就很大,新建铁路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②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工人展开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科技工作者大显身手;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