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学派”中动画角色的表演风格探析
浅析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点与设计理念
![浅析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点与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ec544b1fda38376bae1fae0d.png)
动画片电影中不可缺少的是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过程,是一部动画片的心腹,它决定着整部动画片的整体风格与人物情节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充满了创作者对作品的热爱,动画中创作者设计的角色造型特点会非常显著,尤其是在人物特征表达上。
一部好的动画片它的角色造型的特点是非常值得去探究,去观察,不仅要观察还要去探究它的设计理念,了解作者制作它时的心境与灵感。
1动画造型艺术的基本分类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在剧本完善好之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也是二维动画造型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参考资料,要结合资料全面的分析与理解,数字动画的概念范围十分的宽广,比如三维类动画、数码艺术等许多样式。
动画中道具、角色、场景造型里的。
造型是首要的的制作方案,动画本身就是专业技术发展的事情,是属于影视类的重要领域。
动本身造型特点必须对应相对应类别的创作专业方法。
1.1二维动画造型艺术以写实风为常态的二维动画片当中人物角色造型主要的是以自然的形象来进行绘制的人物形态。
而且,这种写实类的风格更受青年人的喜爱。
在二维动画片当中大多是以人物为角色,人物是整部动画片的主体,所以人物这一部分是很难表达出作者内心想表达的动作来的,尤其是从写实风格方面来理解创作二维动画时的想法。
一个是人物的表情变化很复杂多变,比如,形态、结构类似、表情与动作不够协调有,一点都会很难看,因为人的动态很难表达准确,所以,在二维动画片制作当中,不只要注意他的外形、衣服、相貌、年龄等人物特征,还要充分了解角色的背景资料,只有熟练了解这些基础设计才能精准的创造出一个好的角色造型出来。
在设计二维动物角色造型的时候呢,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常见的动物,当然,动物角色也是写实类的比较好,要塑造出一个好的动物角色造型呢,要掌握动物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状,经过设计挑选后的形象才能好的显现出动物的形象与结构。
比如说,动画片《狮子王》中如图1-1所示,狮王与母狮还有黑猩猩等角色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但是重点是虽然是动物也能表达出人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拟人化。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b4140331126edb6f1a10e8.png)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摘要:动画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丰富感情,采用夸张、变形、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造型设计为可视形象。
动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风靡世界。
不同国家或地域,受其各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
本文从思维方式、意识观念、结构造型、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动画角色与国外动画角色造型的差异,从而为本国动画造型品牌的塑造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比较动画造型在整个动画艺术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夸张、变形、拟人的动作和语言,直观表现和抒发人物的丰富感情,“消除了人们的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使其拥有空前广泛的接受群面。
每当我们提到“米老鼠”“机器猫”等经典动画形象,就会立即想起奇特怪诞的造型。
动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风靡世界。
不同国家或地域,受其各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
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给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样式。
从中外动画发展史来看,受不同地域、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造型风格大概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写实的造型,传统动画片中多以写实的造型为主;另一种是拟人化造型,将人的一些性格甚至人的行为赋予动物或植物等;第三种则是写意类造型,往往是带有即兴色彩,带有随意性。
一、从思维方式来看中外动画造型艺术风格存在差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东方语言追求迂回宏观地解释客体,而西方语言则追求直接微观进入客体。
中国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手工业者长期依自然之法造物,而非理性模式设计。
体现在设计中特别强调阴阳协调、天人合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统一等。
与西方根深蒂固的人道精神和科学态度下所呈现的重写实与再现的艺术形象不同。
因此,中国动画片在造型上的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重客观再现而重主观表现,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学派”中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学派”中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f1654c647d27284b7351e5.png)
“中国学派”中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徐岩东太原师范学院■刘玮太原师范学院〔摘要〕“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筒称,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都是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所以在中国动画发展的早期,定格动画也是“中国学派’’动画的特色。
具有色彩丰富、角色可爱稚气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学派;定格动画;美术片;偶动画一、“中国学派”的开创、发展和成熟动画发源于欧美,传入中国比较晚。
中国的电影行业过去比较落后,动画行业更是起步晚。
但是中 国电影最先走向世界的却是动画片。
中国动画受到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影响孕育而生。
当时在上海观看了 动画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制作了一部长篇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1950年东北电 影制片厂迁往上海,加人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吸收了上海很多留学海归的动画专家,期间制作了中国首 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7年上海美术制片厂正式成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 动画开始走上发展的正轨。
上海美术制片厂通过研究把中国特色加入动画片制作中,动画片故事题材全 部取自于中国古典小说、中国传统寓言和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使当时的中国动画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 彩。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融入了中国民间美术,把国画、皮影、剪纸、民间版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人 动画制作中,突出中国人的审美意趣。
1961年“中国学派”研制成功了水墨动画,在之后的探索和创作中, 我国的动画发展如同找到了方向,把中国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溶人中国动画中,制作了木偶片、剪纸片、 折纸片,最后又将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制作出了融人了多个传统技艺的动画片。
二、“中国学派’’动画中的定格动画定格动画是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把偶在场景中摆出连续的动作进行定格拍摄所形成的动画片, 是“美术片”的一类。
“美术片”最早来自我国对“animation ”的翻译,《电影艺术词典》定义为“美术片, 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
从“中国学派”动画看其动画造型元素的审美表现
![从“中国学派”动画看其动画造型元素的审美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91fcc3f3968011ca3009139.png)
部水墨动画片 ,一问世就以鲜明的 中国风格轰 动了世界,当 《 小姗蚌找妈妈 》之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 试验拍摄 了一
首先 ,看 民族化的题材和造型元素。民族化题材和造型元 素是一个 显性标签 ,它是一个 民族外在风 貌最 简明 的展示 ,具 有鲜明民族个性 的题材和造型元素可以让一部动漫作品先声夺 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积淀了大量 的物质 与非物质财 富,这其 中有着取之不 尽的动漫题材和造型 元素 :中国功 夫 、中国美食 、戏 曲服 饰 、长城 、兵马俑 、敦煌 壁画 、高跷 、皮影 、国画 、剪纸 、青铜器 、宵花瓷乃至春分谷 雨 、端午 中秋 ……,这些题材与元素包蕴着深邃浩瀚的文化信 息 ,记载着人类演进发展的文明足迹 ,其熠熠光彩不仅辉映着 华夏儿女 ,也 吸引着全世界的 目光 ,对其任何一点进行发掘和 利用 ,都能使其在世界动漫殿堂里闪烁出光芒。 中国的民族化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种类丰富 ,许多造型元
学术研讨 l 1 1 1
的传统绘画功底上完成的。 由于工序异常繁复以及投入成本巨大 ,水墨动画的产 量稀 少 ,却部部都是艺术精品 。 《 小鳅蚌找妈妈 》被 认为是中国第
一
画 、皮影等水墨动 画特色 ,和强烈的民族 风格及其 中华 民族特
有的造 型元素 ,使得 中国的动 画影片在 世界动 画片 中独树 一
的美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简单 、圆润 ,在背景以及动作设计上又利用了写
意 、象征 的风格 。阿达导演 的另一部作品 《 三十六个字 》以中 国甲骨文作为造型来源 ,以抽象化 、象征化 、符号化 的造 型设 计 ,增强了艺术效果 。漫画及变形造型元素的在动画片中的普 及标 志着 “ 中国学派 ”动画造型设计的真正成熟 ,即摆脱了对 于民族 元素的直接运用 ,体现 出内在 中国传统的一脉相承的艺
艺术考研-“中国学派”动面电影如何体现民族性?
![艺术考研-“中国学派”动面电影如何体现民族性?](https://img.taocdn.com/s3/m/8a9ab958b52acfc789ebc9b0.png)
艺术考研-“中国学派”动面电影如何体现民族性?①戏曲在动画角色中的应用中国戏曲、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剧,在动漫电影中加入戏剧元素,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推出的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是由漫画家华君武担任编剧,特伟与李克弱共同执导的。
影片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赢得了国际剧坛上连绵不断的称赞,并被誉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骄傲的将军》从创作手法上看是以京剧传统脸谱的表现形式为主,例如将军借鉴的是大花脸,而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
这部电影的民族风格不仅仅只体现在脸谱上,同时也可以从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丰富的民族特色。
在影片的一开始出现了将军打战凯旋的画面,朝中的大臣皆为他接风洗尘,将军伴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威风凛凛地迈上舞台,昂首挺胸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这和京剧中的霸王项羽的登场一模一样,这也是喜剧中常使用的出场形式,文武百官都在这位得胜的将军面前谄媚奉承,将军潇洒地抛起铜鼎、射下风铃,从将军的语言与动作上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戏剧韵味。
在众人奉承之中,将军用力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就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韵味。
将军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陶醉在自满的情绪中,花天酒地的生活让他逐渐地迷失了自我,消磨了意志力,他驰尘沙场的长矛束之高阅,缠满了蜘蛛网,而这位将军也因长期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变得发福,疏于练功的他连举一个百来斤的重物也憋得满脸通红,直到敌军已经逼近城楼之下,他才慌乱地去拿兵器,而此时的长矛已成了一根锈迹斑斑的废铁。
无奈之下,将军只有束手就擒,这时的他再也没有以往那副傲慢、气势凌人的态度了。
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动画《天书奇谭》,在人物造型上对戏曲脸谱的化用更为自然纯熟,老狐狸两眼描黑,尖嘴猴腮,身穿黑色道袍,在戏曲脸谱里,黑色代表奸诈。
美女狐则双颊晕红,眼角上飞,柳腰款摆,宛如舞台上的花旦。
县太爷的鼻梁上涂着圆圆的白粉块,配着忽闪的帽翅,十足是戏曲舞台上七品芝麻官的形象。
推动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造型中应用的探析
![推动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造型中应用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d02768caaedd3383c4d364.png)
推动中国元素在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色造型中应用的探析
胡卫华 (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30 0 ) 100
中 国拥 有五 千 年 的文 明 ,有 着 源远 流 长的 民族 文 化 ,有着 独 特 的艺 术魅 力 。 中国 的动 画创 作者 应 该对传 统 文化 , 民间艺 术有 独特 的见解 ,在 博 大精 深 的 中华文 化 的滋 润 下 ,创造 出有 中国特 色 ,有 内涵 的动 画作 品 。 在世 界 动画 舞 台上 , 中国动 画 学派 以独 特 的风 姿 , 引起广 泛 的关注 和赞 誉 。强 调思 想性 ,重视 以健 康 的 内容 引导 观众 ,是 中 国动画 片突 出的优 良传 统 。 中国动 画 片是 一 片净 土 ,这 里没 有血 腥 ,更 没有 色情 ,这 是任 何一 个 资本 主 义国 家动 画 片做 不到 的 。 而 坚持 民族 绘 画传 统 ,则 是 中国动 画 片显 著 的艺 术特 点 。 中国有 着 悠 久 历 史 的 绘 画 、雕 塑 、建 筑 、服 饰 ,乃 至 戏 曲、 民 乐 、剪 纸 、皮 影 、年 画等 民族 民间艺 术 ,都 为各 种类 型 的动 画 片 ,提供 了取之 不尽 的借鉴 材料 。
、
中国动 画的发 展历 史
1 5 年 ,上 海 美术 电影 制 片厂 诞 生 ,时任 上 海美 术 电影 制片 97 厂 厂长 的特 伟提 出 “ 民族 风 格之 路 ” 的 口号 ,开始 了中 国动画 谈 电影创 意 以风格 的 自觉 探索 历程 ,先后 研 制 出剪纸 片 、贴 纸 片 、 拉 毛 片 、木 偶 片 。尤 其 是 首 创 了水 墨 动 画 片 。 以水 墨 画为 风 格 的 中 国动画 被誉 为 “ 中国动 画 学派 ”而 享誉 全 球 。 当时 ,中 国 的 动 画 片精 品 在 国 际上 屡屡 获 奖 ; 《 吒 闹海 》获 第 2 哪 届马 尼 拉 国 际 电影 节特 别奖 、法 国布尔 波拉 斯 青年 国际动 画 电影 节评 委奖 等 奖 项 ; 《 智 的 山羊 》获 第 l 布 加 勒斯 国际 木偶 片 电影节 奖 ; 机 届 《 小鲤 鱼 跳 龙 门》 获 第 1 莫斯 科 国际 电影 节 银质 奖 ; 《 笔 》 届 神 获 得 第 8 威 尼 斯 国际 儿 童 电 影 节 儿 童 文 娱 片 一 等奖 等 奖 项 ; 届 《 个 和 尚 》获 得第 4 欧 登塞 国 际童 话 影 片 银质 奖 ; 中 国第 ~ 三 届 部水 墨动 画 片 《 小蝌 蚪 找妈 妈 》获 得瑞 士第 l届洛 迦 诺 国际 电影 4 节 短片 银 帆奖 等 5 国际 大奖 ;在 近 4 年 里 中 国动 画 片有 4 部 7 项 O 6 8 次获得 国际 电影奖项 。 中 国曾经 辉煌 的动 画史 证 明中 国完 全具 有策 划 和摄 制 国 际一
【精品】中国动画-动画风格与流派
![【精品】中国动画-动画风格与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79bbb13227916888486d748.png)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
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
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
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
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
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
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第三节中国动画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
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
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第三节中国动画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5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中国第一部<a name=baidusnap0></a>童话</B>题材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1950)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1963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获奖影片《三个和尚》(1980年)中国第一部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1987年)中国第一部在国外获奖的科教动画片《遗传工程初探》(1985年)中国动画之最(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7aa4d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b.png)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
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匠心、现实主义探索、多元风貌。
传统匠心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一个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师主要以国粹艺术为基础进行创作,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例如,《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都以中国传统绘画和剧场表演为特色,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探索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二个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师开始注重社会现实主题的呈现,尤其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例如,《雷锋的故事》和《小兵张嘎》等作品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革命英雄的形象,表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主题和风格。
多元风貌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三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动画师开始接触到更多国际化的内容和风格。
这个阶段中,中国动画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注重艺术创新的实验性作品,也有以商业化为导向的大众作品。
例如,《大闹天宫》的现代翻拍版《大圣归来》以及《熊出没》系列等作品就展现了中国动画多元风貌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历史紧密相连,经历了传统匠心、现实主义探索和多元风貌三个阶段的发展。
中国动画人物特点
![中国动画人物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2f1e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b.png)
中国动画人物特点
中国动画人物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 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动画中的角色,往往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等,他们的故事和性格都深深根植于中国的神话和传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色彩运用:中国动画中常常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尤其是红色和黄色,这种色彩运用使得动画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活力。
3. 角色形象独特:中国动画中的角色形象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如《黑猫警长》中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中的葫芦娃等,他们的形象特征鲜明,容易辨认。
4. 情感表达丰富:中国动画中角色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他们有着爱、恨、情、仇等各种情感,情感表达深入人心。
5. 教育意义:中国动画中的许多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向观众传递了诚实、勇敢、善良、正义等价值观,对观众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人物的特点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色彩运用、鲜明的角色形象、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动画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03dabe06c175f0e7dd137a4.png)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动画艺术在当今国际影视行业中,已经形成强大的行业态势,我国政府也已把动画作为重要发展的文化产业。
要发展动画产业,当务之急是建立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我国已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中国动画的风格进行研究。
标签:动画艺术;动画造型;文化性一、引言当今,随着CG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在世界电影票房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使无数成人和儿童为之痴迷。
近几年来,我们不能忘记一系列的动画电影,如:《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到至今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在这些动画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也只有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动画角色才能被观众记住,同时也能为该动画的整体艺术性和文化性增加亮点。
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不同动画造型风格,又决定着不同的动画效果。
而动画片中的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造型来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好的动画造型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性。
二、中国传统动画的造型风格类型中国经典的动画片,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早期动画。
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能够集中体现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
下面笔者从线描平涂造型、水墨动画、剪纸动画造型、木偶动画造型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化风格在中国动画造型中的体现:1、线描平涂造型。
中国传统的绘画线描表现规律同样也运用到了以线条为主动画的表现规律中。
尽管动画线描造型有时也辅助以色块或其他方式表现,但线条却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我国传统动画造型常常注重不同的线条表现各自不同的表情和风格。
仔细观察不同的片子,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有时甚至在同一个造型上,都有不同粗细的线条组合的应用。
如:《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的造型就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66644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2.png)
中国动画学派创作风格中国动画学派是指中国动画创作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画面表现、故事叙述、角色塑造和艺术手法上。
在画面表现方面,中国动画学派注重细腻的画面描绘和丰富的色彩运用。
中国动画师们擅长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如水墨画、油画和国画等,将传统的绘画风格融入到动画中。
他们注重细节,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现,使得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同时,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在故事叙述方面,中国动画学派强调情节的紧凑和寓意的深刻。
他们注重通过故事来传递思想和哲理,使观众在观看动画的同时能够得到思考和启发。
同时,中国动画学派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通过对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改编,使动画更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角色塑造方面,中国动画学派注重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
他们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动作的细致描绘,使角色更加鲜明、生动。
同时,他们注重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更能够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在艺术手法方面,中国动画学派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们注重音乐的运用,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同时,他们还善于运用各种动画技巧,如变形、镜头运动和特效等,来丰富画面的呈现形式。
他们还注重对声音的运用,通过配音和音效的处理,使得动画更加生动、逼真。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风格以细腻的画面表现、紧凑的故事叙述、立体的角色塑造和多样的艺术手法为特点。
他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得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和认可。
未来,中国动画学派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中的角色表演研究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中的角色表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4bdc284b35eefdc8d333a2.png)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O l _ 1 5 No . 3
J u n .2 0 1 3
“ 中 国动 画学 派 " 作 品 中的角 色 表 演 研究
尚》 、 《 天 书奇谭 》 、 《 哪吒 闹海 》 、 《 山水 情 》 、 《 黑 猫 警
颗珍 珠 点缀 着 百 年 动 画 史 , 他 们 为 人 类 最 可 宝 贵 的想 象 力建造 了一 座座绝 美 的花 园 。 1 9 2 6年 的上 海 , 一 座简 陋 的小 屋 里 , 中 国第一 部 动画 短片 《 大闹画室》 诞生 , 中 国动 画在 战火 纷 飞的年 代 艰难 起 步 。一直 到 1 9 4 9年 新 中 国成 立 , 中 国动 画事业 真 正 步 入 正 轨 。“ …… 这 部 神 奇 的
宫崎 骏 、 万 氏兄 弟 …… 一 个 个 辉 煌 的名 字 像 一 颗
文 革 时期 , 中 国动 画进入 低 潮期 , 受 当时 大环 境影响, 这 一 时 期 中 国动 画 片作 品少 , 内容 单 一 , 鲜有 优秀作 品 。 文革结 束 到八 十年 代末 是 中 国动 画 的再 度 辉 煌期 , 这一 时期 作 品形 式 多样 , 中华 民族 的独 特 风 格进 一步 发 扬 , 涌 现 了许 多 优 秀 作 品 , 如《 三个 和
派” 作品 以鲜 明的 民族 风格 屹 立于世 界动 画艺 术 之
艺术 又是迪 斯 尼 式 的美 术 片所 做 不 到 的 , 即 它 完 美 的体 现 了 中 国 的 传 统 艺 术 风 格 … …” | 】 ] 这 是 1 9 7 8 年 伦敦 电影 节 期 间 , 西方 媒 体 对 中 国动 画 长 片《 大 闹 天宫 》 的高度评 价 。“ 中 国动 画学 派 ” 渐 渐
中国动画的特点艺术风格
![中国动画的特点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2020c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f.png)
中国动画的特点艺术风格中国动画的特点艺术风格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动画的特点艺术风格,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国动画的特点1.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
2.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回,或由编剧原创,答仅有极其少数是漫画、游戏和小说改编。
3.中国动画需要全剧集完成申领动画许可证后方可在电视台播出。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
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
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
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
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
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
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
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
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
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中国动画学派
![中国动画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d36bdafefab069dc5022010c.png)
中国动画曾得到了“中国学派”的声誉。
其成功之处在于民族风格的成功表达。
从内容上看,动画大量选取了中国神话、民间故事、传说、戏曲、寓言故事为其题材,在美术风格与动作表演中,动画充分借鉴了中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艺术,从工笔重彩、水墨绘画、民间绘画、皮影、剪纸、木偶、玩具以及民间戏曲中找到了可借鉴因素,因而造就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佳作。
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画曾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被誉为“中国学派”。
它的巨大成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的。
对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其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在《别林斯基论文艺》①中作者曾指出,“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对动画的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是我们了解其民族风格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可以从分析艺术品的欣赏角度,从二者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动画的民族风格,通过对动画本身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民族风格的内涵及外在形式,可以总结出民族风格的创作规律,理清动画民族风格之路的发展脉络,为中国今后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水墨动画的制作难度是传统2D动画中最高的。
在中日建交之后,两国的影视作品开始互相交流,其中就包括卡通片。
当日本动画人看到中国的水墨动画后,他们十分惊讶,有人说:“水墨动画的原理我们也懂,但没想到你们已经投入实践了,因为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实在太高了!”。
水墨动画的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仿齐白石画风)、牧笛,在国际动画展上获得多次金奖。
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当然就是水墨画的艺术特征了。
就绘画而言,不能说西洋画和水墨画谁“难”谁“易”。
但是在动画上而言,制作水墨动画相比传统2D动画、摆拍动画、剪纸动画等,是绝对有难度的。
所以,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专制后,失去了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成本高昂的水墨动画便消失了,与此同时,国产动画也衰落了。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655ae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0.png)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
1. 情节写意:
在实拍电影中,可以表现很多生活细节或者动作细节,动画片将复杂的真实生活加以提炼,升华。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动画片在情节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哪吒闹海》中,哪吒与龙王打斗,将打斗动作当成舞蹈一样表演,美术思维胜于电影思维,将具体情节转化为象征性的动作。
2. 动作写意
中国动画片的动作设计,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功能性”而非“合理性”,人物动作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上写意的描绘,重视动作的节奏和韵律、表现飘逸、优美的姿态,用意象化的线条,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表演。
中国动画的动作设计,很少用西方的夸张和变形,是写意的夸张,而非写实的夸张。
3. 形象写意
动画片的形象是外部特征和内部性格的结合,准哦难过动画的形象与背景,打斗借鉴中国古代绘画、壁画、民间艺术,装饰性大于功能性,动画角色没有“典型化”特征,从外表无法判断角色个性,角色形象也不具有性格功能,而是作为整个美术片风格的一个表现元素。
4. 主题写意
中国动画片一向具有”寓教于乐“的使命,通过幻想的故事,象征的形式,表现深刻的主题,主题含蓄、隐晦,哲理深刻,也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意义,不项西方,善恶简单,二元对立。
论中国动画学派之“木偶情缘”
![论中国动画学派之“木偶情缘”](https://img.taocdn.com/s3/m/141475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6.png)
论中国动画学派之“木偶情缘”
“木偶情缘”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影片,其出品以及制作均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
该影片于1986年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小鱼儿和木偶所构成的恋人之间的情感经历,是一部典型的爱情动画片。
本文将通过分析“木偶情缘”,探讨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和风格。
“木偶情缘”的剧情是基于欧洲传说“匹诺曹”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小鱼儿与一个木偶之间所构成的爱情故事。
整个影片在表现手法上非常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在画面风格上,影片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美景与欧洲风情融合在一起,画面色彩鲜艳、构图典雅,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在角色形象设计上,影片采用浓郁的中国古风进行刻画,表现出了造型独特、形象诙谐的特点,这是中国动画学派的重要特点之一。
此外,在动画的动感表现上,影片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的视野,既有中国传统的动画手法,又具备国际化的先进技术。
总的来说,“木偶情缘”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一。
通过该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学派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与国际动画的接轨与互动,具有民族特色与国际风范的典型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画学派”中动画角色的表演风格探析作者:阎泽群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中国的动画始于20世纪中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之后开始进入到繁荣发展的阶段,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中国动画学派”擅长利用传统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学艺术手法创作动画影片,表演风格主要受造型设计、性格塑造与角色表演、时代审美取向三个方面的影响。
“中国动画学派”在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动画学派”;特点;表演风格
我国动画片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产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是鉴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大多数动画片以短篇为主,但是我国动画片的特点较为鲜明,首先是风格上的民族性,大多数动画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等,且人物设计上取材于京剧、剪纸等民间艺术,场景制作上借鉴传统水墨画风格,因此动画效果极为鲜明,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辨识度。
1 “中国动画学派”中动画角色的表演风格分类
1.1 写实风格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多采用这种风格。
如1964年出品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取材于真实新闻事件。
配合题材,动画角色、背景的造型设计写实。
与之风格相适应,角色动作表演没有更多夸张变形的处理,角色动作表情略显生硬,很多动作是当时流行的革命舞蹈中的造型,缺少生活化的细节表现。
在影片高潮部分,小姐妹俩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羊群惊慌四散奔逃,动作设计较为精彩。
1.2 夸张风格
夸张风格是指在动画人物的表演过程中,采用比日常生活更加放大的情绪色彩和动作来表现强烈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式。
这类风格作品不少,以其幽默诙谐的造型、夸张搞笑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如1962年出品的《没头脑与不高兴》,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60级的毕业创作,也是“中国动画学派”作品中风格较为独特的一部。
影片造型单纯,不强调空间透视,追求画面的构成感。
动作处理流畅,强调夸张变形,简洁而有弹性,配上动感的背景音效,更显俏皮。
对比当时流行的“高大全”的形象和表演,片中既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表演的动作又不是简单照搬,而是经过动画特有的夸张变形的处理,极具幽默感,这类风格也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1.3 戏曲风格
戏曲风格则是在人物的动作、语言、造型设计上大量吸收传统戏曲特点的人物设计风格,动作上采取传统京剧的动作,如人物出场动作、骑马动作、打斗动作等,背景音乐也配合以传统京剧的锣鼓点和二胡等,如此形成了强烈的京剧特色动画片。
这类作品中的动作表演首先受到戏曲动作影响,具有程式化特点。
在《大闹天宫》孙悟空的动作设计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片中设计了大量表现“猴性”的动作,如单脚着地、手搭凉棚做远眺状、双手下垂做作揖状等。
这类动作在京剧等戏曲表演中能找到本源。
在打斗戏中,更是汲取京剧中打斗戏的动作设计,不追求打斗的真实,追求动作造型的美感,强调动作的假定性和舞蹈化。
2 “中国动画学派”中动画角色的表演风格成因
2.1 造型设计与角色表演
“中国动画学派”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早期作品中学习借鉴美式风格,解放后主要学习苏联和东欧的动画风格。
1955年出品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项,让中国动画人尴尬的是某些评委认为这是一部苏联动画片。
为了摆脱国际动画风格的影响,创造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动画作品,真正地将中国文化融合在动画作品中,形成独立的创作风格,“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者们开始广泛的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素材,一方面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取材,一方面在动画场景设计和人物设定上融合传统艺术形式,比如皮影、戏曲、壁画等形式,这样的尝试在1956年特伟和李克弱导演的《骄傲的将军》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部作品堪称“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通过这部作品,中国动画找到了一种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表现形式,从题材、造型、动作表演各个方面开始深入探索。
片中将军的造型来自京剧花脸,不仅借鉴了京剧中的脸谱形象,而且借鉴了京剧中的动作设计。
如将军下马走路,伸手指人时,和京剧中的表演一样。
将军得胜归来步入大厅的姿势,就是京剧里的“亮相”。
这些动作设计既保持了和造型风格的统一,又为当时的观众所喜闻乐见。
作为中国动画片巅峰之作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角色造型由著名漫画家张光宇设计,在这个头戴软帽、腰围虎皮、有着心形勾脸的角色出来前,京剧和其他剧种舞台上就有自成行当的猴戏。
《大闹天宫》中动作设计大量汲取了京剧中猴戏的表演精华,特别是打斗动作,如舞棍的手部动作、翻跟头等。
2.2 性格塑造与角色表演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动画片构思过程中必须明确的要点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故事的创作上追求一种整体性的完美,因此在个体的塑造方面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或者说是不强调个体的过于突出,这一点与国外动画作品刻意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强势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角色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性格的表现是关键。
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演是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龙王说话时候手舞足蹈动个不停,表现其好动;小猴子爬金
箍棒时从下面帮一把,表现他的爱心;和玉帝等天上神仙说话时挺胸昂头,双手叉腰,表现他对权威的藐视。
这些动作的设计不光单纯为了推进剧情的发展,更让角色丰满生动起来。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民族风格的体现不仅反映在美术设计上,也反映在塑造角色性格的民族性上。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注重整体和谐,强调社会秩序的有序和稳定。
中国人讲究温文尔雅,动画片恰恰需要动作的夸张变形。
内敛的个性、含蓄的表情动作,这些是一些中国动画片在动作表演上不够吸引现在的观众,特别是小观众的原因之一。
2.3 时代审美取向与角色表演
我国的动画产业起步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因此根基较为薄弱,而蓬勃发展的阶段正处于我国新中国建设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中国动画学派”的中坚力量都是对国家充满了建设热情和对阶级斗争充满了激情的群体,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带有时代的强烈色彩。
从取材上来看,当时为了破除旧思想、树立新的社会风气,许多的动画片取材于解放战争和道德教育,因此在内容上较为政治化和教条主义,但是这对引导少儿成长效果明显了;从人物设计上来看,为了突出阶级斗争的严酷和突出情节的激烈,正面人物被设计成完美的,反面人物被设计成完全的十恶不赦,因此角色的性格单纯且感情色彩鲜明,这样的处理使得动画片内容更易被少儿理解,但是缺点在于人物性格不够丰富。
动画角色的表演,不能和真人表演一样,因为动画片造型的简洁、制作方式的特殊,使动画角色很难做到复杂微妙的动作表演,这是动画的劣势,也是优势。
原画师可以通过动作的夸张变形让角色将情绪表达的更直接。
但“中国动画学派”中一些作品没能发挥动画片的这个优势,动作表演比较简单,角色性格塑造平面化,缺乏细节。
3 结语
“中国动画学派”利用水墨画的场景和脸谱化的人物以及戏剧性的动画剧情赢得了众多动画爱好者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中国动画学派”利用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动画将我国传统文化利用动画的形式传递到了更多的地域,让更多的人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认识了我国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浩.“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J].电影文学,2012(17).
[2] 艾红,胡媛媛.“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析[J].电影文学,2010(6).
[3] 彭红霞.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影视制作,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