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观道路设计
山体公路策划方案

山体公路策划方案简介山体公路是指建设在山区的公路,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来确保山体公路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键的方面,包括设计、施工和维护等,以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山体公路策划方案。
选址和设计首先,在选址方面,需要考虑到山地地形、坡度和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要选取地势平缓、有水源、容易开采等因素考虑的较好的地方建设。
其次,在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公路的道路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和里程等。
具体内容如下:道路宽度山体公路的道路宽度要考虑到盘山公路的特点,即“小道路、大交通”。
一般来说,单行车道的标准宽度不应低于3.5米,而双向车道应该宽6米以上。
坡度山体公路的坡度要考虑到车辆和货物堆积在山体公路上的情况。
一般来说,山体公路的坡度不应超过10度,这也能够保证车辆在上坡时能够保持正常速度,下坡时能够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转弯半径设计山体公路时需要考虑到转弯半径,具体的大小取决于山地地形的不同。
对于较陡的山地地形,转弯半径应适当加大,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过。
里程在山体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里程问题。
由于山体公路建设复杂,里程控制也相对更难。
因此,在设计山体公路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里程标志,以确保策划方案的可行性。
施工和维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策划方案进行建设。
在山体公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原料采集和加工山体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料支持,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原材料的来源进行全面调研。
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和加工,并进行现场送到建设工地上。
环境保护山体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挖山填海等景观破坏的方式,并保留一些自然的风景资源,打造一些公路风景线,以提高公路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安全施工山体公路施工的过程是危险的,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周密的安全计划,包括安全措施和危险源的控制。
建设工地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维护是山体公路保持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山地景观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平衡,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场所。
山地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质等因素,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山地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
一、地形分析山地景观绿化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对地形进行分析,并根据地形特点进行绿化设计。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山地的坡度和坡向,坡度越大的地方需要选用植物根系发达的树种,以增加土地的稳定性。
其次是山地的高低差,这往往会影响到土壤水分的供给,因此需要选用适应性强的植物。
山地不同坡向的绿化设计也需要根据阳光的照射程度来进行规划,南向斜坡的绿化需要有适当的遮阳措施,而北向斜坡的绿化需要考虑日照时间的问题。
二、水文地质分析山地绿化设计还需要考虑水文地质因素,例如地下水、地面水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土地的水分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水源分布等进行详细分析。
若山地地下水位过高,可以通过排水工程降低水位,提高土地的排水性。
在绿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利用,例如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来收集雨水,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效率。
三、植物选择在山地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
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
一般情况下,山地绿化设计需要选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根据植物的共生关系,进行绿化植物的搭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效果和生态价值,为游客提供优美的风景同时也展现生态管理的价值。
四、道路与绿地的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山地绿化景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道路和绿地的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在绿地内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憩室等与游客互动的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活动场所。
同时,在绿地与道路的交界处需要注意绿化的过渡设计,以减弱城市化对山地景观的侵蚀。
五、生态管理山地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考虑到实现生态建设的管理工作。
道路景观设计分段依据

道路景观设计分段依据道路景观设计分段依据:一、引言道路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道路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使之与道路融为一体,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分段依据,探讨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交通流量1. 高流量道路的景观设计高流量道路通常是城市主干道或高速公路,需要考虑车辆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上,应采用简洁明快的景观元素,如整齐的绿化带、简约的雕塑等,并合理设置道路标志和交通设施,以提高交通效率和驾驶安全。
2. 低流量道路的景观设计低流量道路通常是城市次干道或乡村道路,相对较为宽敞和安静。
在设计上,可以注重道路两侧的绿化和景观元素,如花坛、小广场等,营造宜人的行车环境和休闲氛围,提升道路的美学价值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道路类型1. 市区道路的景观设计市区道路通常是连接各个功能区域的道路,需要考虑行人、车辆和非机动车的需求。
在设计上,应注重创造步行友好的环境,设置人行道、过街设施和绿化带,提供休憩空间和景观观赏点,使市区道路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2. 山区道路的景观设计山区道路通常沿着山脉蜿蜒而上,需要考虑山地地形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设计上,应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如瀑布、溪流、森林等,设置观景平台和游步道,让行车的人们能够欣赏到壮丽的山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气候特点1. 常年湿润地区的景观设计常年湿润地区的道路容易积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景观设计措施。
在设计上,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雨水花坛等,增加道路的排水能力;选择适宜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抗浸涝植物等,增强道路的抗洪能力。
2. 干旱地区的景观设计干旱地区的道路容易干燥和缺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景观设计措施。
在设计上,应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如多肉植物、耐旱植物等,节约用水;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如凉亭、绿篱等,提供行车和休息的舒适环境。
五、文化特色1. 历史文化区的景观设计历史文化区的道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保护和传承。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生态绿道建设标准

健身步道一、概念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二、分类(一)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线状步道(相互不重合)、环形步道(闭合的环形)、网状步道。
注意: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二)依据步道功能分类山野步道、探险步道、亲子步道、自然科普教育步道。
山野步道,融山地、丛林等为一体。
探险步道有不同探险主题,如:原始森林探险步道、喀斯特探险步道等。
亲子步道,步道难度级别低,富有趣味性。
自然科普教育步道,可结合动植物环境设计不同的区域,如:科普游览区和科普试验区等,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旅游休闲、丰富知识、增长技能的教育基地。
三、步道及设备要求(一)步道设计要求1、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
2、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40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
(二)步道建设要求1、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
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60厘米、小于等于150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20厘米。
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
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用于山中湿地部分。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15厘米。
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至10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6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
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
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
●桥梁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
桥面宽度为100厘米至150厘米,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
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2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作者:陆春竹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院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因此,城镇山地园林景观已经逐渐纳入人们的视线,由于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格外引人注意,同时也离不开设计者的规划与设计。
介绍了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城镇山地园林景观的构成,进一步探讨城镇山地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院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山地园林景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形地貌,有山顶、有缓坡、有谷地,浑然天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但土质结构也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通常缓坡或谷地的土质较好,适合绿色植被的生长,而山顶等较高位置的土质则受到风化与侵蚀的影响而比较贫瘠,普通植物不容易在这种环境下生长。
因此,在城市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土质结构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适宜树种进行栽植,同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段,促进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能够长足、稳定发展。
1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1.1 保护性原则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生物、植物的保护,尤其是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树种要重点保护,在设计中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树种之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山地园林景观土质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植物加以引进和栽植。
同时,在种植绿地时,要保护原有的野生花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1.2 合理性原则山地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以生态平衡为基底,在设计上要协调绿化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同时,在设计中要合理搭配植物种类,使植物之间和谐共存,形成合理的复层群落结构,植物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避免把相克的树种栽植在一起,比如落叶松与云杉就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病虫灾害。
1.3 统一性原则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到每个景观区域之间的联系,使每个景区都能形成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紧密关系。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市政公园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山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地公园项目的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
山地公园的设计与平地造园会有很大不同,城市周边近郊的山地多为低山地或丘陵,起伏变化不大,但与平地相比,在空间、气候、生态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
关键词:市政项目、山地公园、一、城市山地公园含义城市山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公园基址范围内,山地占较大比重的公园,是传统园林的分支,以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为依托,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的,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绿地,为周边的居民及全县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
山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平地相比,其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在空间、生态、气候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景观特征,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二、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一)设计前期阶段1、项目立项确认并组成设计团队后,需认真研读该项目的合同、设计任务书、相关协议等,明确该项目设计要求及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2、进行第一轮提资,把所需的项目前期的资料列出来,以函件形式发给甲方,要求甲方提供,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项目所在区域的最新的城市规划资料(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场地及周边范围的现状地形图(4)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待建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综合管网等的施工图资料。
3、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的场地情况、投资规模及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了解项目全局概况。
4、深入研究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理清项目的基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列出存在的疑问及问题。
5、组织主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摸清项目现场的大体情况,拍摄现场照片。
阐释山地开发的道路和景观设计

渡 的时候 ,人们对 自身周 围环 境的需要除 了能满足使用 要求、 物质功能之外 , 更注重对环境氛 围、 化 内涵 、 文 艺术质量等精神
功能的需求 。住宅建筑节 能是一项 系统 工程 , 它不但与建筑 的
气密 性 。
参考文献
[】 1陈秉创, 志强, 吴 唐子来 . 建筑与城市. 建筑学报, 9 81 . 19 . 0 【】 2邵德慈. 有关城 市的几个 问题. 建筑学报, 9 83 , 1 9 .. [] 3郑时龄 . 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空间. 建筑学报 ,9 81 19 .0
规 划 与 设 计 密 不 可 分 , 且 还 涉 及 到 其 它 许 多 方 面 , 设 备 设 而 如
计、 管理 、 新技术 新材料 的应 用、 再生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 等 , 只
有 对 它 们 进 行 综 合 考 虑 , 能提 高 住 宅 建 筑 的 节 能效 果 。 才
璃 窗扇 , 以减少 扇与框 、 扇与扇 、 与玻璃 间的缝隙 , 扇 并在缝 隙 中嵌入密 封胶 条 ; 门窗框 与墙间 的缝 隙, 保温砂 浆或泡 沫 在 用 塑料等材料来 填充密封 , 使从 门窗渗入 的冷热空气 减少 , 高 提
程 的加 快 和 开发 强 度 的 不 断 增 大 , 使 得 受 地 形 限 制 的 环 境 用 地 更 加 紧 张 , 路 护坡 植 被 不 足 , 而 导 致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和 自然 道 从
图 1 护坡产 生的反射
字接头 、 门窗洞 口的周 边 、 挑檐 的檐 口、 儿墙与 屋面 的交接 女 处、 各种变形缝等, 它们 既是 热工性 能薄弱的环节 , 也是保温 隔 热构造设计和施工的难 点, 应当引起我们 的重视 。 323 外 门窗的构造设计 ..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 性, 是减少 室外冷热空气渗入 室 内的一
山地项目场地平整设计方案说明

山地项目场地平整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地旅游项目逐渐兴起。
然而,山地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常常不适宜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展,场地平整对于山地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山地项目场地平整方案。
二、设计原则:1.确保基础安全:选择适合修建基础设施的区域,避免山壁崩塌、地质灾害等潜在风险。
2.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山地资源,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在保证项目运营所需功能的同时,注重美化设计,使场地在视觉上更加吸引人。
三、方案内容:1.场地选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取合适的区域进行山地项目场地建设,并确保区域内没有地质灾害的隐患。
2.场地平整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场地平整。
对于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采取挖掘填平的方式,使地形变得平缓。
对于平坦的区域,可以进行草坪的铺设,使场地更加美观。
3.外部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外部设施,如步道、栈道、安全护栏等,确保游客在项目区域内行走时的安全。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设施的位置,使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4.植被布置在场地平整的同时,注重保留原有的山地植被,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新的植被。
树木的选择要结合项目的特点,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景观效果。
选取适合山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增加项目的魅力。
5.道路规划根据项目需求规划道路,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不同的景点。
要注重道路的宽度、坡度以及曲线设计,提高通行的安全性,同时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防护设施设置在场地周边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如护栏、警示标志等,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选择不同形式的防护设施,提高游客的安全感。
四、实施计划:1.设计方案确定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详细勘测和测绘,确定场地平整的具体范围和方式。
2.确定工程施工的序列,根据实施计划分阶段进行场地修建工作。
3.考虑到山地区域的特殊性,施工期间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特殊地形下,传统的平面交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展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旨在强调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山地城市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的目的是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总结了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推动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和支持。
2.正文2.1 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立体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立体结构和立体交通系统,将不同交通方式(如道路、轨道交通、步行道等)进行交叉连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在我国,城市根据地貌形态一般被分为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两大类型。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2/3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属于山地城市。
因此,研究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山地城市在建筑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指城市选址并且修建在山城或丘陵的复杂地形之上的城市。
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组织、绿化空间、景观特征等都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来组织和形成的,因此山地道路是山地城市中景观与功能兼备的科学,它不仅是构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而且是山地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地城市道路的设计特点1.道路空间的立体布局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差异最显著,这也是影响道路线路布局的重要因素。
山地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水”“陆”“空”三种线路同时存在,“三维”立体效果很明显,而平原城市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城市以圈层结构分布,像“摊大饼”式的,一般以核心区为中心,并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生态环境没有山地城市那样复杂,基础设施都四通八达,给人以视觉开阔、连续不断的效果,线路一般都表现为交通线路在平面上的延伸。
山地城市道路发展向“三维空间”发展,而平原城市向“二维空间”发展居多。
因此,山地城市道路线路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交通工具多样化、地势起伏大、线路呈跳跃式发展,山地城市道路线路给人以立体景观的感觉。
2.道路与建筑的制约关系山城由于地形的制约,居民出行以步行和乘车为主,当坡度大于15%或地形高差较大时应考虑升降式交通工具。
在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人流集中且流量稳定的地方,最好设置自动扶梯。
坡度大于15%时,设上升自动扶梯,当坡度大于25%时设下行扶梯。
在交通主干道与客流量集中的地段,设置缆车或架空索道。
3.道路立体景观系统山地城市以立体交叉的道路交通组织为典型的集散形式,以其强烈的山地特色和现存旧式道路形态的多样性并存,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
山地道路设计方法

山地道路设计方法摘要:一、山地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山地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三、山地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四、山地道路的平面设计五、山地道路的景观设计六、总结正文:山地道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道路的安全、便捷和美观。
一、山地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行车安全,遵循交通部规定的相关安全标准,确保道路线形、纵坡、横坡等方面均符合安全要求。
2.顺应地形:道路应顺应地形走势,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工程难度和成本。
3.经济性:在保证道路安全、实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投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可持续性:充分考虑道路对环境影响,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实现道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山地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山地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的纵坡、竖曲线等参数。
1.纵坡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和地形条件,合理设置纵坡,保证道路的排水性和行驶舒适性。
2.竖曲线设计: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
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避免出现“陀峰式”纵坡。
三、山地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地形、地质、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道路的宽度、路基结构、路面结构等。
1.宽度: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的宽度,以满足行车安全和畅通的需求。
2.路基结构:根据地基条件,选择合适的路基结构,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路面结构: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条件,选择适宜的路面结构,提高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耐磨性。
四、山地道路的平面设计1.道路线形: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设计安全、顺畅、美观的道路线形。
2.交叉口设计: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畅通。
3.路线优化:在保证道路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工程成本。
某山风景区及道路景观总体规划平面详细方案

山地园林景观特征与设计

山地园林景观特征与设计一、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1、与居民生活联系密切我国山地面积大,很多地区的居民都是依山而居,居民建筑是山地园林景观中的点缀,也是组成山地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有些山地园林景观被开发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区,游客既可以欣赏山地园林的美景,又可以休息住宿,非常方便。
而且与其它景观不同的是,山地的地形比较多变,处在不同地方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让游客有着不同的感受。
2、提供不同的景观画面山地园林虽然地形起伏,高低不平,交通较之平原较为不便,但是山地园林景观的立体画面感强,每走一步的视觉点都会发生变化,景观也会随之改变,游完一个山地园林景观,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视觉和心灵上的感受。
山地景观的空间变换大,山地轮廓层次变换多,在视觉上给游客一种不断变换的冲击,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山地园林景观独有的魅力。
3、拥有复杂多变的道路山地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不平,这就决定了山地园林景观的道路布局不能走常规形式。
山地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布局是自由多样的,景观多是依地势而建,布局模式不固定,形成很多自由发展的景观空间。
在中小城镇地区,山地园林景观设计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形成不同的入口,不同的道路,从三维的角度创造出景观的空间围合,这样让游客与山地园林景观有了不同的接触面,增加了人们与自然的交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二、山地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1、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在城市中建立山地园林景观与在山区建立园林景观是不同的,需要结合地势的特点设计建造园林景观。
比如,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举行活动,而较为陡峭的地区可以组织攀岩、徒步或爬山等活动。
在实际的山地园林建造中,还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气候对于山地植被的影响,充分考虑地形和自然环境是进行山地园林景观建造的基础。
2、空间设计讲求流线体验山地园林景观的道路复杂多变,给山地景观的空间以流动多变的感觉。
因此,在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设计布局需与流线组织密切结合,制造出丰富多变、步移景异的特色山地景观,让游客身在同一山地园林景观中,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空间体验。
浅谈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达7 ~ 9 %, 并且转弯半径较小 , 有的最小的转弯半径为 1 5 ~ 2 O 米。 6 . 非机 动车辆 较少 , 步行 系统 比重大 。 由于山地城 市地形起 伏较 大, 道路常会 出现较长 的纵坡 , 并且高差较大 的两条道 路之间的联系多 由梯阶步行道来连接 , 这些都 限制 了非机动车通勤优势 的发挥 , 所 以很 多山地城市道路根本就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 。 7 . 立体 化交通 较多 。山地城市 空间层 次感较 强 , 山地城市道 路 同 平地道路不 同, 除 了考 虑空间的水平位移 以外 , 还应充 分考 虑竖向的位 移, 所以山地城市道路 系统还 具有立体化的特点 , 这也增加 了山地城市
2 . 道路横 断面设计 。 山地 车行道路 的横截面有 路堤 、 路 堑和半 挖
半填 、 架空 、 局部悬挑或隧道等方式 。可结合地形将人行道和车行道 布 置在不同水平面 , 以减少车行交通对建筑物或步行交通 的影 响 , 形成 阶
梯式布置 , 并 且可 以利 用较宽的路肩作 为绿化带进行适 当的隔离 。在 坡 地上 , 有 时设 置两条 窄路 , 这样可节省 土石方量 , 两 条道路之间可 以 结 合地形 设置绿 化带 。这样 每一方 向的街路 与建筑 的联系也 极为 方 便, 但 同时道路 的铺砌面积也相应增加 了。 3 . 路基 防护设计 。山地城市 地形地 质条件复杂 , 道路设计 人员 必 须 掌握一定 的工程地质学 知识 , 具体设计 时应结合所处地 区的地质 地 貌条件灵 活的进行处理 , 当规划道路须跨越不 良地质带时 , 应设置相应
浅谈山地城市道路竖向标高规划设计

浅谈山地城市道路竖向标高规划设计摘要:山地城市道路竖向规划设计工程性较强,牵涉到的学科比较多,本文对自己多年来在设计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一些工程经验进行阐述。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竖向标高设计前言: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高低起伏,山地城市在道路竖向设计中,除了遵循一般城市建设的共同原则规律外, 还应结合用地竖向、土方工程、管线规划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
如何使山地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是一件值得好好研究的事情。
本人从事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多年,在这方面深有感触,详述如下:1 一般原则(1)纵坡拟定原则:从汽车行驶方面来考虑,为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舒适,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道路纵坡度i的取值宜符合如下条件:0.3%≤i≤2.5%。
i=0.3 %是保证路面雨水能顺利排出的最小排水坡度,在雨水多且雨季长的地区,道路竖向设计要特别考虑到下暴雨时的路面水能顺利流出,此时应选取适当的i值以减少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
i=2.5%是自行车的最大爬坡度,一般城市道路上自行车较多,其爬坡能力不如机动车辆强,在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时,宜考虑按自行车的爬坡能力控制道路最大纵坡度。
但在山地城市道路设计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采取较大的纵坡。
(2)线位标高确定原则:线位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临街建筑物出入口的纵坡平缓和建筑物向路面的横向排水通畅。
线位标高是指道路中线的路面设计标高,一般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如果高差相差太大,将导致临街建筑物出入困难。
道路标高不可随意确定,宜比原地面高程略高或略低,避免大填大挖。
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竖向设计,才能大大减少路基土石方和路基防护工程的数量,和尽可能地做到全线土石方平衡,降低道路工程造价,才能使道路更易于与原有临街建筑的立面布置保持协调[1]。
2道路竖向与用地竖向相结合道路竖向是确定城市其它用地竖向规划最重要控制依据之一,也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控制依据之一。
简析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设计与优化

简析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设计与优化摘要: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
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设计及优化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论文首先分析了山区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特点,最后重点探讨了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设计与优化。
关键词: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设计线形作为公路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好坏、里程长短、投资多少、效益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
公路是线状构造物,线形设计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而且还决定着运营阶段的使用质量,即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
线形设计的好坏,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线形设计时,必须对公路具有的性能与作用进行充分而慎重的分析研究,以免留下后患。
平纵线形组合,应该综合考虑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工程造价以及营运费用的经济性,驾驶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及与公路周围的环境与景观的协调。
论文重点针对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路线的设计进行探讨,旨在能够为山区公路设计提供借鉴。
1山区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特点山区地质复杂、地形陡峭、地势险竣的特殊地理环境,使穿梭其间的高速公路平面布线、纵面定坡、平纵指标选择等影响因素多,布线自由度和空间小,与平微区相比,山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择具有以下特点:(1)特殊性:山区复杂特殊的地形环境,决定了穿梭其间的高速公路必须长距离展线克服高程障碍,越岭线、山腰线、侠山线是高速公路的主体。
路线纵面指标是路线方案的决定因素,也是路线展线的条件,是路线方案成立的基础和依据,纵面指标的综合应用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甚至走向等。
路线纵坡指标有时具有决定路线方案的特殊性。
(2)复杂性:山区复杂陡峭的地形,错综复杂的构造体系,多变的立体性气候,切割剧烈形成的相对高差等自然环境,决定了布设其间的高速公路跨越的各类地貌单元,地层岩组,构造体系、气候环境复杂多变,路线方案选择比选的重点具有随路段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即各路段方案比选论证的主要因素变化频繁。
浅论山体绿道景观设计

置石对景(图1),使绿地不再一览无余,行人更有探索欲;中央绿地丛植凤凰木形成观赏点,车行道旁选用羊蹄甲作为行道树,使车行道旁石凳背后有依靠,同时让在图书馆中学习的学生有景可赏;西侧半私密空间通过种植藤蔓月季绿篱替代鹅掌柴,提升绿篱高度,使其半私密性更加突出。
4结语植物景观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整体形象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占地面积一般较大,需要较完备的绿地生态系统,大学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每个功能区布置恰当的植物景观来满足该区域的功能。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综合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让师生有更加舒适的环境体验。
(收稿:2023-06-15)参考文献:[1]成明,邵森,熊瑶.高校校园植物造景分析———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79-81.[2]杨柳.大学校园植物造景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3]杜思颖,朱为菊.热带高校校园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3):32-34.[4]王梦西,徐春晓,张倩,等.芳香植物抗焦虑初探———以金边柠檬百里香为例[J].园林,2021,38(11):32-38.浅论山体绿道景观设计———以嵊州市城隍山(艇湖)游步道设计为例应罗刚(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山体绿道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山体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满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
以嵊州市城隍山(艇湖)游步道设计为例,试图探讨现代城市发展中山体绿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引导山体绿道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嵊州;山体;绿道;历史;文化行。
总体而言,现状道路可基本满足村民日常生活,但作为山体绿道来使用是远远不够的。
2.2节点现状城隍山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成熟完善的鹿山公园、艇湖塔、玉皇殿等人文景观,还有农田、山林、水库等自然景观。
浅谈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以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为例

浅谈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以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为例摘要:根据云南省的特有地形,以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为例,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不良路基及边坡支护几个方面阐述山地城镇的设计要点,以此作为该类山地项目的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镇;道路平面;道路纵断面;道路横断面;不良路基;边坡支护引言: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山地面积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区域差异性强。
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城镇上山”战略,要求山地城镇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地之中。
以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该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
1 项目简介元谋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发现地,是"东方人类故乡" 。
元谋县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是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促进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
项目用地主要由三个板块构成:旅游景区板块、商业地产板块及住宅板块。
项目位于元谋县元马镇热水塘村西部凤凰山,拟建场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场地中有沟谷、凹坑,地形起伏较大。
总体地势由东北部、东南部向中西部逐渐降低,现状高程变化范围大致为1094米-1403米,高差约309米。
场地自然坡度较大,尤其是地块北部以及南部,部分坡度达到60%以上。
道路工程作为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设计应根据项目用地性质,结合现状地形及场地地质条件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周边地块的交通运输及居民出行需求,平面线形的确定应该结合上位规划、周边地块的开发用途,以车流量及人流量的交通预测为基础,确定道路的等级(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分支道路)及宽度,使道路能满足近中远期交通发展的需求。
山地城市路网设计规范

山地城市路网设计规范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山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规范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性,还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度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重点介绍山地城市路网设计的规范要求,旨在为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2. 设计概述山地城市路网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相比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更具有挑战性。
主要的设计要求如下:2.1 道路等级和类型山地城市的道路等级和类型应根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和设置。
主要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等。
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规划并建设主干道,以满足主要交通需求。
2.2 道路宽度山地城市的道路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通行速度来确定。
主干道的宽度应满足双向四车道或更高的标准;次干道和支路的宽度应满足双向两车道或更高的标准。
2.3 坡度和曲线山地城市的道路坡度应尽量平缓,避免过大的坡度对车辆行驶造成困扰。
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应设置合适的控制设施,如加宽坡道、设置坡顶减速带等。
此外,曲线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山地城市的地形和地势,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2.4 车行道和人行道山地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规模进行设置。
车行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人行道的宽度应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
在一些狭窄的山地道路上,应采用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如设置单行道或交替通行等,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5 路面材料和排水设施山地城市的道路路面材料应选择耐久性和抗滑性较好的材料,以适应山地地形的差异和气候条件的变化。
此外,排水设施也是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应设置合适的雨水排泄系统和排水沟,确保道路在降雨时正常排水。
3. 设计要求为了确保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规范,以下是一些设计要求的概述:3.1 安全性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性。
应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并保证其清晰可见。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山地道路坡度规范篇一: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广场坡度场地排雨水一、人工排水系统(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自然排水暗管排水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二)场地排水坡度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0.3%≤粘土地面≤5%绿地:适宜坡度0.5%~1.0%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三)场地排水方案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2、绿地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停车场——最小坡度0.3%。
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4、体育运动场地(1)体育场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2)矩形场地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排球场——0.5%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篮球场地——混凝土≥0.83%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5、挡土墙二、排水沟(涵洞)设计流量计算三、常见排水设施布置(一)雨水口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二)排水沟1、梯形沟2、矩形沟(最常用)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四、场地防排洪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5.3 竖向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摘要:本文针对山地景区道路设计中的设计特点,道路线形、平面、竖向、路面结构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者结合中国西部某景区道路设计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景区道路;线形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路面结构设计1 引言当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世纪后,人民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外出旅游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参与外出旅游的人口越来越多。
我国的旅游业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一致共识。
中国西部地处山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旅游交通面临着路网密度低,通达水平低,道路等级、质量差的难题,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探讨山地景区道路的设计与建设,对促进西部旅游业平稳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特点(1)建设条件:山地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坡大沟深,山崖陡峭。
伴随着大小水系分布着大小河流及山间谷地。
山区河流具有河床纵坡大、流量小、流速快,形成山区地形山高谷深垂直切割的显著特点,道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诸多鬼斧神工般靓丽的景色。
因而,设计过程中克服高差大、地势险峻的不利条件,是山地景区道路的首要设计特点。
(2)适应技术标准多样: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景区建设也告别了过去粗旷型发展模式,相应提档升级,配备齐全的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因此,景区道路根据其区位、功能的不同,适应技术标准总体分为公路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两种。
对连接各景点(组团)间的道路,主要具备交通功能,宜采用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对各景点(组团)内部道路,市政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强且人流集中,宜采用城市道路标准进行设计。
(3)与景相融的特点:旅游景区多属于自然保护区域,其森林植被茂密,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诸多。
景区道路设计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控制因素之一,尽可能避免或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风景、植被、古迹的破坏,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注重道路景观打造,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使路融于景中,景环绕路旁。
(4)注重安全设计:安全是山地景区道路设计的首要问题。
必须从设计环节着手,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保证景区道路自身设施的安全、车辆行驶的安全以及游客、行人通行的安全。
山地景区道路线形受限较大,即使在达到相应等级指标的情况下,也存在较多的极限指标线形或组合;另外,由于山区山体较多,森林植被较好,乔灌茂密,因此,在较小半径的平曲线路段,容易造成视距不良;同时为了克服高差,山区公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长大陡坡路段。
在此情况下,道路使用过程中,为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道路沿线的安全设计显得致关重要。
3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3.1景区道路的总体设计这种设计是在山地景区全局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分为平曲线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前者包括确定道路的宽度、平曲线半径和曲线加宽等;后者包括道路的纵横坡度、弯道、标高等。
山地景区道路的线形设计要全面考虑造景需要,实现蜿蜓起伏、曲折有致,要尽量利用自然地形,确保路基稳定,减少工程量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1) 山地景区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又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
在采取一种方式为主时,也要采取另外方式作为补充。
2) 山地景区道路能按其功能需要,运用变断面的形式。
如转折处不同宽窄,坐凳、椅处外延边界,包括路旁的过路亭,及景区路和小广场相结合,宽狭不一,曲直相济,使园路多变,可一条路结合休闲、逗留和运动于一体。
3) 山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为延长游览路线,提高游览趣味和绿地的利用效率,园路—般设计为蜿蜒起伏状态,而在平坦区,一马平川,也需要人为创造条件配合山地景区的转折和起状。
4) 山地景区道路的交叉要:防止多路交叉,避免路况复杂,导向不明;尽可能接近正交,否则角度过小,不利车辆转弯,人行穿绿地,不利管理;要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有明显区别;应具有景色和特点,特别是在三岔路口,应形成对景为宜。
5)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等。
现代山地景区道路,尤其大型公共绿地要按相关标准提供无障碍设施。
6)安全设施。
山地景区道路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线形受限较大,存在较多的极限指标线形或组合。
另外,由于山区山体较多,森林植被较好,乔灌茂密,因此,在较小半径的平曲线路段,容易造成视距不良。
针对线形、视距不良较多的特点,应该根据线形、视距条件,同时考虑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等因素,合理选择标志结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急转弯、连续转弯等警告标志,在极其困难路段恰当设置禁止超车、限速等禁令标志;同时视距不良的转弯起终点位置加设鸣喇叭等指示标志。
另外,山区本身陡崖较多,对于此种特点,设计时不能单一地靠设置护栏来保证安全。
对于曲线内侧、或废方较多路段,应尽可能放缓边坡,或通过填废方来实现路侧宽容。
这样既减少了护栏的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使路侧更为美观、更为安全舒适。
3.2 山地景区道路平面设计1)道路的宽度。
单行车道要大于3.5m,双行车道要在6.0~6.5m之间,单人行道按0.8~1m,三人游步道可以2~2.5m。
2)转弯半径,曲线加宽:考虑到景区内存在消防需求,通常转弯半径要在15m以上,以利消防车通行。
同时,对单车道必须严格设置车道加宽,双车道在急弯处可采取单车道通行的方式而不加宽。
3) 山地景区道路:平曲线不可整齐划一,连续弯不应过多,道路交叉口不应距离在20m以内,分岔角度不可太小。
3.3 山地景区道路竖向设计1)在保证路基稳定条件下,尽可能运用原有地形减少工程量,景区内外道路要有良好衔接,以便于排水。
2)应有3%~8%的纵坡,1.5%~2.0%的横坡。
3)舒适的游览坡道值要小于7%,约1:15;短距离的步行坡道,坡度可陡点,容许在10%左右,即1:10;景区道路在山坡时,坡度应大于6%,应顺着等高线铺设盘山路,山地自行车道坡度小于8%,汽车要小于12%;无障碍道路的坡度,应控制在1:15之内。
路面需进行防滑细部设计,较长坡道需设横坡,以便雨水不致沿着纵坡流泻。
4)人行坡度陡于10%时,应设计台阶。
台阶之踏面高度,应在8~15cm 之间,长的台阶可取10~12cm为宜;台阶之踏面宽度宜取28cm,台阶的级数应在8~11级,不可超过19级,否则需进行分级,中间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应大于1m。
实践证明,台阶的尺寸应以15cm×35cm、12cm×30cm 为宜。
道路超高设置需考虑车速低的因素,不可超过2%。
3.4 山地景区道路结构设计1)面层是路面的顶层。
它直接承担人流、车辆的荷载和气候作用的影响。
所以必须坚固、平稳、耐磨,少尘土,方便清扫,应优选沥青混凝土路面。
2)基层在路基上。
它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同时把荷载传给路基。
应具有相当强度,通常用水稳碎(砾)石、灰土及矿物废渣筑成。
3)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它为道路提供了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若土基的稳定性不好,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路面的使用寿命。
考虑到景区道路行驶车辆主要为小车的特点,路基压实度以不小于90%为宜。
4)景区道路材料要实用。
目前,新型材料种类较多,应优先选用接近自然、施工方便、可以修整的材料。
如青石板、条板、豆石子、卵石及各种装饰石料的下脚料,都适合作为山地景区道路材料。
3.5山地道路景观设计山地城市道路景观与平原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基本一致,而山地城市道路景观侧重于与山地原有形态地有机融合,侧重于对道路两侧山地地形地貌的保护和修复,侧重于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与山势地形、路边地貌、临街构筑物和建筑环境特征的有机结合。
它是在山地城市总体景观统帅下的道路景观系统,它要求环境景观在各个方面都符合山地特征,成为山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5.1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山地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首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多利用当地的植物和树种,并尽力采用自然化的种植方式塑造道路景观系统。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日常养护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保持当地生物的生态特征,维护生态平衡。
如局部地区植物资源匮乏,则尽可能的采用双行或多行行道树的配置方式,或将乔木、灌木、花、草及藤本植物综合配置的种植模式,尽量增加物种的丰富性,在可能的条件下发展生态效果更佳的片林种植,从而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新植物群落。
其次要尊重山地的地形特征和生态特征,山地景区道路的景观系统比一般的道路景观更注重对道路安全的保护效果和结合山地地形特点形成的步移景移的观景效果。
因此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其基本道路交通功能、对山体或坡地的保护功能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还必须重视研究如何使山地景区道路成为串联各景点的纽带,并成为观赏风景景观的最佳场所,从而充分展现山城魅力,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5.2尊重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环境道路景观作为山地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遵重景区本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尊重当地人的人文情感要求。
因此在设计山地景区道路景观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道路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共生的关系。
当道路景观与一些具有人文和历史特点的建筑和景观发生联系时,应该以突出该人文历史景观为设计原则,此外路边环境小品的设计风格和特色、植物的构成和生长特点等等都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风格与特色。
在树种选择上,同样应该因地制宜、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当地的植物种类,这样不但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增加植物的成活率和降低日常维护成本,而且还能进一步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反映地方环境特色。
4 结语在山地景区道路工程道路设计中,因地制宜、灵活的选取了道路设计指标,采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车辆行驶安全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探索道路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