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

合集下载

山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设计浅析

山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设计浅析

山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设计浅析引言我国西部地区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与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相伴而来的则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能源的高消耗和二氧化碳的高排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道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已经取代了煤烟污染成为了许多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如何运用绿色交通、低碳、生态的理念,缓减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代价,设计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别是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城市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绿色交通、低碳、生态的概念通常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节省建设和维护成本而发展的低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和设施,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是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

低碳、生态理论与绿色交通理论的核心是一致的,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因地形起伏大、工程地质复杂,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广泛,主要表现有如下特点:一是城市被河流或山脉分隔,城市道路涉及到的桥梁、隧道工程多,工程投资大;二是由于地形起伏大,路基深挖高填,土石方数量大,边坡支挡结构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三是为克服地形和高差,道路势必采用较大的纵坡,从而带来机动车油耗和CO2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四是道路与周边地块使用之间的协调难度大。

3 山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设计的几个方面3.1 平面设计在道路平面设计中,要充分分析地形地貌的特点、工程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用地规划,运用绿色交通的理念,采用地质选线、生态环保选线等手段来开展道路平面设计。

浅析城市山地道路设计技术要点

浅析城市山地道路设计技术要点

浅析城市山地道路设计技术要点城市山地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决不是一项单纯的公路本身的设计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等多层次、多角度关注与思考,本文主要探讨山地城市道路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标签:山地道路;设计;可持续发展;景观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的膨胀,山地城市公共交通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增加电缆车,轻轨,电缆和其他方式,这些形式将最终使公共交通环境的城市更方便,但城市交通仍然是连接城市不同地区和人的最重要的旅行方式。

1 山地公路的特点1.1线路选择情况复杂路线设计是一个影响山区公路质量和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山地区域选择出合理的线路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方面要考虑地质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线路的便捷高效性和经济因素等等,因此经常采用穿山隧道、盘山道、之字形线路等等。

好的路线选择可以使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降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交通行车安全,同时有利于保障当地的生态平衡。

1.2地质人文情况复杂山区植被丰富,地形变化复杂,地质情况也由于其特殊性而千差万别,例如塌方区域、地质断裂区域、溶洞地质等等,加之受暴雨等气候因素影响时,极易发生局部山体坍塌、滑坡、泥石流等强地质灾害,造成公路损坏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山地公路的勘探、设计、建设、施工和使用都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同时贯彻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设计出放心路、安全路、舒适路。

1.3自然与生态环境复杂山区的风景秀丽、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比一般地区好得多,但生态构成复杂,其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则影响范围很大,且不易恢复。

山区道路形态一般可分为傍山路段、路堑段、高架路段、穿山隧道等等,不同的道路形态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分割、扰乱、破坏情况不一,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或补救措施,即努力在公路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好生态平衡,或者努力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力求建立一个新的生态平衡系统。

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

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

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一、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1.1道路曲线和自然生态环境山区公路路线布置要依山势而行,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路侧自然风景是山区公路最直观的视觉对象,山区公路周边山清水秀,绿树成屏,鲜花绽放,是一种别样而富有诗意的旅途。

然而,现代化公路建设难免带来大量的填挖工程,山区公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是当前棘手的设计难题。

公路边坡是一种人工开挖边坡,其开挖的位置、模式、高度、坡率均具有可选择性。

当路线遭遇大型滑坡或不良地质高边坡时,改线回避往往是公路工程趋利避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1.2路容品质山区公路优良的路容品质包含富于美感的路侧景观、宽阔大方的行车带、舒适平整的沥青路面、安全小憩的路侧停靠站、直观清晰的诱导标志、高品质的服务区和安全可靠的工程设施等等。

山区公路设计要以人为本,做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观赏习惯、速度、安全距离和活动特征加以调查,为乘客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和优美的风景景观。

在观感较好的地段可结合地形适当布置安全停靠站台,方便乘客安全停靠休息。

所以,山区个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路容品质这一印象因素。

1.3朴素的人文气息大自然崇尚简朴,山区公路所经的地域人文信息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也会成为道路两旁亮丽的景色。

如320国道两侧郁郁葱葱的荆山翠竹、坡脚挡墙装饰和路侧浮雕等等。

所以,在设计山区公路规划的时候必须将现代化交通工具完美地融合进山区自然文化中。

二、山区公路的生态环境的环保设计近年来,新型设计理念如“沿山少挖山,沿江不占江,沿路不占路”、“桥隧代路,桥隧相连”在典型山区公路选线上取得了成功经验。

2.1以桥代路高速公路经过峡谷山区时,大填大挖会极大破坏沿线路容,导致挖方边坡绿化恢复困难,填方路段挡墙修筑,沟谷山涧大量弃石填埋,严重时会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山区自然景观严重遭受破坏,而且工程代价不可估量。

合理地选择桥梁跨越沟谷,用桥梁代替路基依山傍水而建不仅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而且可减少地表植被破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回避地质灾害。

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

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

规划步骤和实施方案
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收集和分析山地城市的地理、生态、社 会经济等数据
制定绿地系统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制定绿地系统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修 复方案
制定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
制定绿地系统的管理维护方案和实施计 划
山体公园的规划设计
功能分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域,如休闲区、运动区、观景 区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研究,提高绿地覆盖率
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提 高绿地的使用效率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方式, 降低城市碳排放
汇报人:
景观设计:注重山体公园的景 观设计,如植被绿化、景观照
明等
选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 体,如余庆县境内的山体
配套设施:完善山体公园的配 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
休息区等
水系绿地的保护和提升
保护措施:加强水系绿地的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 提升措施:对水系绿地进行改造和提升,提高其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水系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景观设计:对水系绿地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其观赏价值和吸引力
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调整方案
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 调整方案:如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生态功能等 评估效果:如绿地覆盖率、生态功能恢复程度等 应对措施:如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政策等
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和策略 山地城市绿地系统的实施效果和评价
现有绿地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绿地类型:公园、广场、街头 绿地、社区绿地等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问题解析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问题解析
建 筑 布 局 增 加 了难 度 , 同 时也 为 空 间 布 局创 造 了
城 市道路 布局 的合理 性是 组织 结构 的基础 , 也 是 规 划 建 设 系 统性 的前 提 。 山地 城 市 道 路 网络 组 织 系统 建 设 为 追 求 建设 的 立 体 化 ,随 意 开 挖 山 体 ,破 坏 自然 环 境 。并 且 ,为 达 到 结 构 设 计 的 目 的 ,对 道 路 进 行 肆 意 调 整 开 挖 的情 况 ,导 致 地 形
交通建设与管理 :1 5 7
g h Wa yE n g i n e e r _ n g道 舡

2 . 2 缺 乏个 性化 建设 城市 道路不 仅 是两点 之 间 的联 系 ,更是 人们 公
3 . 1 . 2 山地 城市 道路 景观 设计 要点 分析 ( 1 )采 用多 层次设 计 方式
计 出符 合实 际需 要 的景 观方 案 。
1 山地城 市道 路 形态特 征 分析
行道 设计 模式 ,在两 端设 计错 车道 。
1 _ 3 地形 复杂
为 满足 工程 建设 需要 ,缩 短道 路长 度 ,可在 线 路周 围修建 桥梁 ,以起到 护坡 的作 用 ;还可 修建 挡 土墙 、护栏 等建筑 物 ,使道 路景 观富于新 的特色 。
中存在 的 问题进 行分 析 。
2 . 1 和城 市 景观 环境 区缺 乏联 系
道 路 在 规 划 和 设 计 中采 用 的 是 不 固定 平 面 布 局 形 式 ,线 条 多 采 用 曲线 ,由于 线 条 布 局本 身具 有 不 规 整 性 , 因此 导 致 道 路 周 边 地 形 不 规 则 ,给
1 . 2 坡 度 比较 大
由 于 山 区 地 形 本 身 具 有 变 化 趋 势 明 显 的 特

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

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

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第一篇: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远景设计研究院创造特色山地城市道路景观构思初探城市道路联系了城市中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特有景观和面貌,表现出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因此城市道路景观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它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特色。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的特色构思对其特色塑造尤为重要。

1、山地城市道路的地域特色的构成道路所在的用地特性可大致分为道路部分和道路以外部分。

道路部分包括道路所在的用地形态。

如繁华的商业街;富有外国风情的建筑群;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亲切宜人的住宅区;道路所处的地段特性本身就能成为道路景观的特色。

道路以外部分包括道路不远处的地标性建筑;在山谷仰望到的一线天景观;远处连绵的山脉;在山腰观望到的梯田;山腰上的寺庙道观;在坡顶上俯瞰到的城市;等都能成为道路以外的特色。

2、源于用地特色产生的构思2.1道路部分通过对道路所在的景观特色要素归纳整理,梳理道路景观特色。

如热闹的沿街商铺;异国风情的传统街区;富有生活气息的住区;江、河、湖、海等具有视觉连续性的景观等。

在远景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时也是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其可操作性的方面。

2.2道路以外部分(1)对景法:通过将地域标志性的山岳、建筑物、大型城市综合体等放在道路轴线的尽端或远处。

将其他对象沿轴线布置。

这种做法很常见,是有效的突出地域特色的构思。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2)因借法:通过将某一塔状构筑物或者造型。

独特,有历史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等作为城市标注物。

毋庸置疑的,赋予了沿路经过的道路独特的视觉核心。

为道路景观的打造增添了特色,同时也为城市形象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线路。

3、源于道路特性的构思3.1 道路特性分类(1)道路本身的构成:包括道路的平面、断面、幅度等几何结构;道路交叉口等节点;绿化带、道路铺装等都能体现出道路本身的特色。

阐释山地开发的道路和景观设计

阐释山地开发的道路和景观设计
个 重 要 措 施 , 括 起来 有 以下 几 条 途 径 : 用 平 开 门窗 和 大 块 玻 概 采
渡 的时候 ,人们对 自身周 围环 境的需要除 了能满足使用 要求、 物质功能之外 , 更注重对环境氛 围、 化 内涵 、 文 艺术质量等精神
功能的需求 。住宅建筑节 能是一项 系统 工程 , 它不但与建筑 的
气密 性 。
参考文献
[】 1陈秉创, 志强, 吴 唐子来 . 建筑与城市. 建筑学报, 9 81 . 19 . 0 【】 2邵德慈. 有关城 市的几个 问题. 建筑学报, 9 83 , 1 9 .. [] 3郑时龄 . 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空间. 建筑学报 ,9 81 19 .0
规 划 与 设 计 密 不 可 分 , 且 还 涉 及 到 其 它 许 多 方 面 , 设 备 设 而 如
计、 管理 、 新技术 新材料 的应 用、 再生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 等 , 只
有 对 它 们 进 行 综 合 考 虑 , 能提 高 住 宅 建 筑 的 节 能效 果 。 才
璃 窗扇 , 以减少 扇与框 、 扇与扇 、 与玻璃 间的缝隙 , 扇 并在缝 隙 中嵌入密 封胶 条 ; 门窗框 与墙间 的缝 隙, 保温砂 浆或泡 沫 在 用 塑料等材料来 填充密封 , 使从 门窗渗入 的冷热空气 减少 , 高 提
程 的加 快 和 开发 强 度 的 不 断 增 大 , 使 得 受 地 形 限 制 的 环 境 用 地 更 加 紧 张 , 路 护坡 植 被 不 足 , 而 导 致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和 自然 道 从
图 1 护坡产 生的反射
字接头 、 门窗洞 口的周 边 、 挑檐 的檐 口、 儿墙与 屋面 的交接 女 处、 各种变形缝等, 它们 既是 热工性 能薄弱的环节 , 也是保温 隔 热构造设计和施工的难 点, 应当引起我们 的重视 。 323 外 门窗的构造设计 ..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 性, 是减少 室外冷热空气渗入 室 内的一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
建筑理论与设计
山地 景 区道 路 设 计 浅析
摘要: 本文针对山地景区道路设计中的设计特点, 道路线形、 平面、 竖向、 路面结构等方面所 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结合中国西部某景区道路设计 实例提 出自己的观 点和建议。 关键 词: 景区道路; 线形设计; 平面设计 ; 竖向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
3 山区 景区道 路蜿蜒 曲折。 ) 为延长 游览 路线, 提高 游览趣 味和 绿地 的利
产业 之一 。 部大 开发 战略 提 出后 , 西 总结 以往 的发展 经验 , 逐渐形成 “ 西部大开 发, 旅游 要 先行 ”的一致 共识 。 国西部地 处 山区 , 着丰 富而独 特 的旅 游资 中 有 源 , 西部 地 区旅游 交 通面 临着 路 网密度低 , 但 通达 水 平低 , 路等 级、 道 质量 差 的难 题 , 滞后 的基础 设施 建设 严重 制约了西 部地 区旅 游业 的发展 。因此 , 探讨 山地 景区道 路 的设计 与建设 , 促进 西部旅 游 业平 稳发 展 , 部大开发 的顺利 对 西
1 引言
当 中国的城 市建设 进入 一个 新世 纪后 , 民经 济实 力、 人 生活水 平和 品质 的 不断提 高 , 对外 出旅游 的 意愿也越 来 越强 烈 , 与外 出旅 游 的人 口越来 越 多。 参 我 国的旅游 业长期 的保持 7年 均增长率 , % 已经成 为国民经济 新的经济 增长点 ,
扭 矩 及 水平力的 值进 行本 工程 塔 吊基 础承 载 能力 计算 , 定塔 吊基 础 几何尺 确
吊; 拉 重物或 超 过机械 允许 荷载 不准 吊。 斜
32 .重视 高层塔 吊装 、 过程 的安 全管理 拆
① 施 工现 场从事 塔 吊拆 装 作业 的单位 必 须取 得专业 承包 资质 。 装作 业 拆 人员 必须经专 业安全 技术 培训, 实行 持证 上 岗。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探析摘要:通过分析山地城市景观空间的特点和设计理念,文章对山地城市景观意向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挖掘出符合现代生活的自然和人工空间景观特质,以便塑造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山地城市聚落。

关键词:山地城市,景观,理念,空间山地城市地形的特殊性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数量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山地环境中,地形地貌、山势走向、水体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对选址和空间肌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坡、坎、梯等。

作为山地居中最具地域特征的视觉景观要素,地形、建筑、景观小品、水体、植物等因素的合理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因素又因其在山地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本身用地功能与设施不同,而进一步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山地城市景观的空间布局特点1.城市以多中心组团形式发展为主山地城市由于受自然地形的限制,整个城市向内凝聚,使得山地城市的形象元素得以集中体现,,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形态多以分散式、组团或带状分布。

组团间以道路相连,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形象也较之平原城市更为迷人。

比如著名的山城重庆,坐落于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山”与“江”把城市自然分割成几部分,使城市呈分散布局形态,形成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

多层次景观综合布局正是由于许多大中型规模的山地城市往往自然发展成为分片、多组团的状态,组团间以道路和桥梁相连,这使得空间的层次性更为丰富。

相对于平原城市,山地地貌环境的多变性、差异性以及地方文化的丰富性。

山水地形对城市空间艺术面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城内外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使人产生强烈的自然意识,并且由于地形的变化,空间内每一点的移动都处在三度空间的变化之中。

从各种角度领略城市的风光,山可成为城市的天然背景,江河可成为城市的带状景观。

借助于地形布置城市,可获得城市与建筑总轮廓的多景象、多层次的全景。

道路线形设计与山地城市环境保护的结合研究

道路线形设计与山地城市环境保护的结合研究

道路线形设计与山地城市环境保护的结合研究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中的生命和灵魂,是道路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我国很多城镇都处于山地以及丘陵地区,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道路线形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道路路线设计应充分协调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强化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很有必要性。

1城市道路路线设计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1.1生态保护红线道路路线的设计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各地区规划等。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区域类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等。

在进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时尽量规避上述生态保护区,因各种因素无法避免时需预留一定的扩建空间。

1.2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要是指对水体以及天然水系进行保护。

水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规避饮用水源,距离饮用水源应该大于100米。

科学的规避沿线水体中适合养殖以及灌溉等水体,以便达到对水资源整体保护的目的。

1.3土地资源保护在进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前需认真且详细的调查城市道路沿线土地性质,结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科学的选择最佳设计路线。

针对平原地区,土地垦殖率高,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耕地质量偏低,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愈发困难。

在设计阶段,尽可能的规避高产的农田耕地,对荒地以及废地等进行有效利用;加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实现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控制目标。

公路建设是关系国民经济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占地多。

针对山地地区,尽可能的规避经济林区,科学的对荒山以及土地贫瘠地带进行利用。

同时,强化对现代化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采取高架桥等形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强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及工程设计问题研究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及工程设计问题研究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及工程设计问题研究发表时间:2018-12-13T10:37:05.733Z 来源:《红地产》2017年3月作者:谭卫东[导读] 山地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其道路无法像平原城市一般平整垂直,有着较多的弯曲道路和空间较差的结构。

基于此,结合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和山地城市道路的工程设计,包括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非机动车道线形设计、道路景观设计、道路排水设计,以供参考。

1 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问题 1.1 路网容量山地城市的道路路网总体交通容量有限,并且呈现出骨架路网式拥堵。

一方面,山地城市地形较多是难以开发的大河大江等自然性障碍,再加上障碍处有效用地过少,使得通行能力不断降低,造成组团内骨架路网式交通问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阶段没有正确预估骨架路网投资匡算与建设难度,使得城市规划阶段骨架路网的落地率相对较低,无法成型。

1.2 交通出行山地城市的交通出行通常是步行和汽车,非机动车的出行比重因为城市地形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差异,结合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实例而言,山地城市道路的红线通常和平原城市的宽度相一致,而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集约化用地发展。

1.3 建设形态山地城市的道路有着明显地公路特点,使其在道路设计环节过于关注线路经济性而不是区域的整体经济性,造成区域内交通接入难度加大。

同时,道路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忽视公交停泊点、交叉点等问题,为城市后期开发带来了交通隐患。

2 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2.1 城市规划和线路因为山地城市的整体地形呈现出较大的起伏特征,并且纵坡较多、长度较长,严重限制了机动车辆行驶优势。

所以,为了有效满足城市人群出行的需求,应该设计较多的步行系统。

同时,城市道路空间交互结构过多,使得道路规划设计环节不得不增设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非机动车道,极大程度上加大步行系统比重。

实际进行城市骨架道路的设计时应该将其积极融入城市规划内,相较于平原城市而言,山地城市的设计规划顺序需要合理调整,具体流程是: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骨架道路设计和投资匡算——山地城市的总体规划与用地布局——骨架路网的具体规划——山地城市的控制性设计——局部场地设计和整体场地的平整设计——组团内次支道路设计。

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分析

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分析

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6-03-28T10:19:25.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任张敏[导读]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在布局上合理性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在布局上合理性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对山地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要以实用性、经济合理性为出发点,才能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设计前言山地城市道路可以说是引导城市经济发展的格局。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一条合理、经济的道路设计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城市道路网与整个城市布局的关系),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格局;从微观层面看,也就是单条城市道路与城市片区的关系,可以细分为两种功能:交通功能与服务功能。

一、山地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案例分析对如何确保山地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安全运营、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某山地城市(属中等城市规模),为完善城市干道路网结构,改善城市片区间交通的通达性,缓解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加速“畅通城市”目标建设;加快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与旧城区的改造步伐,拓展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急需打通北侧已建滨江路(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22m,双向四车道)与南侧已建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24m,双向四车道)的连接,拟建道路全长约4.2km,道路等级拟定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拟定为24m,双向四车道。

依据城市规划(总规与控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已开发用地、已建建(构)筑物、已建道路等综合分析,拟建道路全长约4.2km,是该城市片区(约4km2,中等城市主干路规划道路网密度1.0~1.2km/km2)唯一的一条南北向的城市干道(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该城市片区无东西向的城市干道),它的建设对该片区城市用地的开发意义重大,承担该片区城市主要交通流,有利于城市干道路网的完善,交通顺畅有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一、前言
本文以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为例,将优秀的民族符号与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山区的生态和地形这两大优势,以确保做好山区道路的景观设计。
二、生态审美概念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传统的生态观
自然美只是自然界自身具有的审美价值,而生态美却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它是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对象的。
三、山区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审美塑造存在的问题
1、山区道路生态景观设计区域优势彰现不足
首先,山区虽然有自己独特的地势优势,但是由于设计者缺乏这方面研究显得彰现不足。而这些独特地势优势是平原地区不可比拟的,因而盲目的照般平原地区的设计明显是不恰当的。 其次,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彰现不足。加之,这里到处都是高山峡谷,遍地的喀斯特地貌,地形条件极其复杂的一个区域,生态资源破坏较少。尽管,这里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但是长期以来,这里的设计者根本就没有发现这里的优势条件,而是盲目的照搬平原设计,从而破坏了学校
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以山区道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为案例,结合生态审美理论,从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对山区道路景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此提出山区道路景观设计必须坚持自然与人文双重并重的生态审美塑造主张。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区道路、生态审美、景观设计
2、生态审美设计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的增强,盲目的对大自然的索取,从而造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基于这种客观事实,所以提出建设生态审美建设,符合历史潮流,因而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进行生态审美建设可以改善和美化家园,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空间环境。其次,因地造型的生态审美建设与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特征,来展示区域特色。再次,进行生态审美建设具有普遍意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最后,进行生态审美建设有利于拓展人的生存空间,舒解生态灾难,优化主体的生存空间,使主体能够进入其中审视它的效果。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及设计分析摘要:在利用山地自身属性的情况下,营造山地园林,使山地园林具有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从而符合绿化基础设施,在山地园林营造中,应增加适当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提升山地园林的旅游价值,通过与大自然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山地园林环境中景观营造的最终策略。

关键词:山地环境;景观;营造策略1我国山地园林的发展历史由于山地发展与园林设计自成一脉,因此,园林设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园林设计变得非常广泛,良好的山地园林设计,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又能展现人文风景。

由于我国山地园林建设历史悠久,所以在山地园林建设中,具有丰富的山地园林建设经验,能良好地配合山地风貌,实现山地园林独有的特性,通过对山地园林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山地风景的观赏性,同时还能提升周边区域的旅游业经济实现双赢的效果。

2山地园林独有的特征2.1具有独特性山地园林本身具有一定的三维特性,地形高低变化赋予了山地园林独特的风貌,由于山地表面的隆起使地表物质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的背景轮廓大多也由山体的轮廓线构成,导致植被随着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给人们展现出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山地园林景观建设中,大量的植被可以直观地体现山地风景,相较于城市园林景观,山地园林具有纯天然的独特性,城市园林无法比拟。

2.2具有多层次性独特的山地自然地理环境,使山地轮廓线拥有巨大的空间进深,从而形成了层次丰富且赋予变化的城市景观形态,通过各种轮廓线相呼应的方式,有利于构成垂直和水平相融合的三维景观,实现了山地园林边界多层次性。

除此之外,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设计布局需要与流线组织密切结合,制造出丰富多变、步移景异的特色山地景观,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空间,增加人们与大自然的接触能力,这种山地园林建筑形态多元化的方式,也体现出了山地园林的多层次性。

3影响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3.1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环境气候因素,包括山地的日照、风力、雨水等因素,所以在山地园林建设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山地园林的最终设计,阻碍山地园林建设带,因此,在山地园林建设时,要根据山地环境因素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适合园林建设,只有环境因素比较好的山地,才有利于山地园林的建设,同时又能带来区域性经济收入,良好的山地园林建设,是体现园林景观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环境因素,是山地园林建设的基础,在山地园林建设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城市外围山地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外围山地道路设计分析

城市外围山地道路设计分析1道路线形的选择汾河从太原市内穿过,东、西山现状凹凸起伏较大,南北较平坦,鉴于此,南北方向的道路可以考虑建立整体贯穿性较好的主干道,甚至快速路,架设桥梁跨越现状河道,例如2023年太原实施的环路以及规划的东峰路等,而东西方向的道路作为主干道、如府东街东延、南内环东街、长风东街等,其余可建立等级较低的支路,连接相邻主干道,效劳周边地块。

2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1)当新建道路的横向自然坡度较大时,如设计左右两幅道路是处在一个平面上,会造成道路横向填挖的数量急剧增大,同时高填挖也会增大路基处理的难度。

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考虑采纳凹凸式路堤,该种状况下两幅分别式路基之间需要依据详细状况打算实行自然放坡处理还是采纳支挡构造保证其稳定性。

假如不考虑用地的限制,而且地质条件允许自然放坡处理即可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在这种状况下两幅分别式路基之间的高程差可以通过自然放坡进展绿化景观设计与周边景观保持全都。

假如受到规划地块用地的影响或者路基稳定性较差,可以考虑设置路基支挡工程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利用支挡构造进展景观设计,形成立体景观带来降低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2)短地道穿过谷—峰—谷的生态绿地。

如道路之间是规划的生态绿地,特殊是总体呈现谷—峰—谷的地貌形态,当市政道路穿过规划的生态绿地时,如实行深挖路堑的方式,对生态绿地的景观破坏很大;而且由于太原东西山地区存在大量的采空区,假如道路边坡处理不当,更可能引发地质灾难。

这种状况下结合道路两侧规划及地块用地性质,如道路两侧规划为绿地且现状山体较高,对山体开挖将显得不经济;山体的开挖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工程造价较高,可采纳短地道的方式通过山体,一方面可保存山体绿化,对现状景观破坏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可削减山体开挖,削减了支挡构造节省工程造价。

3道路穿插口形式的选择1)“T形”穿插。

常规的T形穿插口是在一个平面上实现转向功能。

但是在山区路网中,存在一种状况是横向道路(主要道路)处于高程较高的一个平面上,而形成T形穿插的竖向道路(次要道路)的标高较低。

山地公园步道设计探析

山地公园步道设计探析

山地公园步道设计探析山地公园是指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公园绿地。

鉴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貌及区位特征,本文主要对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进行分析。

1.游步道设计分析游步道在公园内具有交通、引导游览等多方面的功能。

游步道所呈现的线性景观对丰富公园景观内容和表达历史或文化内涵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将游步道与周边环境合理融合,构筑特色的步道景观成为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一个重要课题。

2. 游步道设计原则游步道具有交通、引导游览等多方面的功能。

游步道既是路,本身也是景。

不仅是组织景点、景物的纽带,也是游人视觉与身心体验的实体和载体。

因此,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生态性原则公园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绿地,生态性原则是其最根本性的原则。

在步道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对步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游步道的设计及选线定线中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2.2 功能性原则游步道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1)交通导览功能。

游步道是为游览赏景而设的,为游人创造最佳的观赏时空,使游人游览获得步移景异的效果,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自然风景画卷,有机组织景区交替更迭,使游人充分感受到园林艺术之美。

游步道规定和引导着游人有序的流动,这种有序的组织不仅起到约束游人的随意性,也能尽量减少游人对资源的破坏,保护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2)科普教育功能。

公园具有强大的科普知识宣传及环境保护教育功能,游览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知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游步道可为解说、展示科普知识提供平台。

(3)康体健身功能。

旅游对游人来说是一个审美和让人心情愉悦的过程。

通过公园内游步道的引导赏景,让游人心情得到全身心放松的同时达到一种康体健身的目的。

2.3 融合性原则成功的游步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完全融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

游步道的环境融合性主要体现在步道的材质、色彩以及线形等方面,应做到顺应自然、融于自然。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景观生态规划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景观生态规划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景观生态规划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线路,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对景观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山区公路的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的考虑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以及景观生态规划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山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土地利用功能多样。

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应遵循自然地理条件,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理的路线设计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合理的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还有助于保护山区的生态系统,维护植被资源和水资源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减少公路对山体和水系的干扰,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山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二、景观生态规划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1. 生态环境评估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初期,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现状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通过对生态状况的全面分析,可以确定具体的路线走向,并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 根据地形选择路线山区公路的规划应将地形特点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路线,避开陡坡、易滑的地段,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降低路基和桥梁的建设难度。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山地等特殊地形,通过设计合理的盘山公路、环山公路,提供观景点,增强公路的旅游吸引力。

3. 采取生态通道和生态屏障措施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确保物种的迁移和通道的畅通,可以设置生态通道,使动植物能够在公路两侧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有序迁移。

同时,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设置生态屏障,限制交通干扰,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4. 合理设计桥梁和隧道在山区公路的规划设计中,桥梁和隧道是重要构筑物。

合理设计桥梁和隧道的位置和形式,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可以通过在桥梁上设置观景平台,使桥梁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能提供欣赏美景的机会。

山地景观道路设计

山地景观道路设计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摘要:本文针对山地景区道路设计中的设计特点,道路线形、平面、竖向、路面结构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者结合中国西部某景区道路设计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景区道路;线形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路面结构设计1 引言当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世纪后,人民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外出旅游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参与外出旅游的人口越来越多。

我国的旅游业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一致共识。

中国西部地处山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旅游交通面临着路网密度低,通达水平低,道路等级、质量差的难题,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探讨山地景区道路的设计与建设,对促进西部旅游业平稳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特点(1)建设条件:山地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坡大沟深,山崖陡峭。

伴随着大小水系分布着大小河流及山间谷地。

山区河流具有河床纵坡大、流量小、流速快,形成山区地形山高谷深垂直切割的显著特点,道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诸多鬼斧神工般靓丽的景色。

因而,设计过程中克服高差大、地势险峻的不利条件,是山地景区道路的首要设计特点。

(2)适应技术标准多样: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景区建设也告别了过去粗旷型发展模式,相应提档升级,配备齐全的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因此,景区道路根据其区位、功能的不同,适应技术标准总体分为公路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两种。

对连接各景点(组团)间的道路,主要具备交通功能,宜采用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对各景点(组团)内部道路,市政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强且人流集中,宜采用城市道路标准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在我国,城市根据地貌形态一般被分为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两大类型。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2/3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属于山地城市。

因此,研究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山地城市在建筑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指城市选址并且修建在山城或丘陵的复杂地形之上的城市。

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组织、绿化空间、景观特征等都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来组织和形成的,因此山地道路是山地城市中景观与功能兼备的科学,它不仅是构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而且是山地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地城市道路的设计特点
1.道路空间的立体布局
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差异最显著,这也是影响道路线路布局的重要因素。

山地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水”“陆”“空”三种线路同时存在,“三维”立体效果很明显,而平原城市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城市以圈层结构分布,像“摊大饼”式的,一般以核心区为中心,并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生态环境没有山地城市那样复杂,基础设施都四通八达,给人以视觉开阔、连续不断的效果,线路一般都表现为交通线路在平面上的延伸。

山地城市道路发展向“三维空间”发展,而平原城市向“二维空间”发展居多。

因此,山地城市道路线路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交通工具多样化、地势起伏大、线路呈跳跃式发展,山地城市道路线路给人以立体景观的感觉。

2.道路与建筑的制约关系
山城由于地形的制约,居民出行以步行和乘车为主,当坡度大于15%或地形高差较大时应考虑升降式交通工具。

在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人流集中且流量稳定的地方,最好设置自动扶梯。

坡度大于15%时,设上升自动扶梯,当坡度大于25%时设下行扶梯。

在交通主干道与客流量集中的地段,设置缆车或架空索道。

3.道路立体景观系统
山地城市以立体交叉的道路交通组织为典型的集散形式,以其强烈的山地特色和现存旧式道路形态的多样性并存,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

立体交叉系统除了通行的功能外,还有安全性和趣味性方面的特点。

既解决人们的行路问题,又让人在行走中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除了尺度方面的把握外,所使用的乡土材料也保证了牢固、生态、美观的要求。

山城的道路高低不同,错落重叠,密度较高。

山城在修建立交桥时应充分注意与地形的结合,而不应追求某种形式。

二山地道路的生态景观
1.道路景观带建设网格化
道路绿化网需要与城市道路网相协调,既要强调网络内骨干部分的绿化带建设,还要注意其它脉络的绿化景观设计,使绿化网形成如同道路系统一样有层次的有机体系。

这不仅需要重视城市主、次干道化的环境建设,还应更多地设置街头休息绿地、市民休闲广场绿地、花园林荫路绿地等景观,以便于行人暂时的停歇和居民生活的休闲。

如三峡广场就是由步行道路连接各个广场而形成的大型居民聚集场所。

2.高速路段绿地廊道绿化
高速公路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状空间,对其空间的景观配置尤显重要。

高速路绿化建设的重点一般都落在中央分隔带上,对其加以立体绿化栽植设计,便能创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减弱驾驶员的视疲劳。

由于重庆特殊的山地地貌,部分高速路段的中央分隔带设计受道路面积限制,没有足够的建设宽度,使得中央分隔带绿化难以成为高速路段内合格的生态景观。

在中央分隔带绿化建设受一定局限的情况下,可发展高速路路肩外侧的绿地建设。

3.道路绿地栽植及多样化
城市道路中央隔离带、隔车带以及人行道内的基础绿化带是塑造生态景观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上述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能快速地获得城市装饰效果,起到美化、绿化的作用。

衡量城市绿化建设的优劣常以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评审标准。

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植物栽植达到多种乔木、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的有机结合,使之形成一个
协调的地域性生态群落。

重庆主城区内的道路绿地栽植建设迅速,成效显著。

然而快速之下,却出现了道路景观带雷同、栽植配置单一、四季变化不明显的问题。

要利用道路绿地展现重庆特色,达到生态目标,需要在有限道路绿地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加乡土植物种类,避免滥用外来物种,使其达到植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4.挡土墙景观立体化
重庆地势起伏大,道路依山而建,市内多处道路设置于陡坡之下,如袁家港至两路口段、马家岩至沙坪坝段等,车辆沿挡土墙而行。

这些路段中挡土墙体量较大,与道路路面接近垂直,空间视觉感较强。

作为山城的重庆要着重对道路沿线的挡土墙和坡坎进行绿化栽植。

对挡土墙的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其与建筑墙面相似的特点,采用
藤本植物或地被植物,来达到壁面绿化的目的,如爬山虎、常春藤、紫藤等都是栽植率较高的。

挡土墙的植物栽植配置除了美化道路空间景观,还可减少阳光
对混凝土墙面的直接照射和雨水冲刷,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并起到保护壁面的作用。

5.人行步道铺装景观生态化
人行步道铺装是道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内容,铺装目的在
于划分出适合步行的道路环境,铺装效果能对道路景观环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均采用透水特性良好的色彩环保
透水砖,这种砖体由新型混凝土积压而成,其良好的透水性能降低
城市热岛效应和增加土壤中水的含量,还能保持行道树所需要的水分不被流失;耐压强度高,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减少了维护修补的工作量;同时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总之,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迫切使我们加快对山地城市的道路景观生态建设的完善。

建设出功能完备、生态美观、安全牢固的山地景观道路势在必行。

然而,山地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建设是一个涉及景观生态设计、园林绿化、公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在今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倡导生态设计方向,协调自然与人类的矛盾与产生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指导方向将是极为必要和需要的。

提高山地城市道路景观的质量和层次,就应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考虑生态保护和协调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具活力和生命力的山地城市。

参考文献
[1] m.c.费舍里松.城市交通[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84
[2] 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日本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伟,雷芸,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07-12(9)
[5]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技术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2-36.
[6]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7] 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9] e?d培根,等.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0]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