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卷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姓名学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9学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综合大作业)考试说明:1、大作业试题于2019年4月25日公布,2019年4月26日至2019年5月12日在线上传大作业答卷(最多上传10张图片);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均按零分计;3、答案须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综合大作业答题纸》手写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吾心便是宇宙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 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4.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6. 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是A. 激变论B. 庸俗进化论C. 直线论D. 庸俗唯物论7. 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 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B. 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 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相对主义观点C. 诡辩论观点D. 折衷主义观点9.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变化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2.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A. 属于上层建筑B. 不属于上层建筑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 其中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 社会意识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 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相对真理是指A. 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B. 相对谬论C. 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论的成分D. 正确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D. 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6.“肯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否定”,这是A. 折衷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7.人的本质A.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是人的自我保存C. 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D. 是自私自利1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 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D. 新旧事物融合为一体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特点在于ABEA. 实践性B. 科学性C. 有用性D. 系统性E. 革命性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ACEA.月晕而风B. 电闪雷鸣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 白天黑夜E. 水涨船高3.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心理的有ABCA. 人们的情感、情绪B. 人们的愿望、信念C. 人们的风俗、习惯D. 人们的道德观点E. 人们的艺术观点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是ABD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科学技术D. 生产方式E. 国家政权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BDEA. 庸俗进化论B. 激变论C. 唯理论D. 政治上的改良主义E. 政治上的冒险主义6.“有用的即真理”其错误在于BCDEA. 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B. 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 是实用主义真理观D.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E.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7.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8.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五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五一、单选题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精神和物质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3、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和纯粹的抽象”。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4、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B、人们用来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5、下列说法中唯一一个不说明时间的一维性的是()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谚语)D、莫说年龄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找。
(打油诗)E、百事宜早不宜迟。
(谚语)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7、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同一”不是()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B、矛盾双方的完全等同C、有条件的同一D、具体的同一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9、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C、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10、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因果联系是指()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1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12、事物内部包含的否定方面是()A、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D、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13、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承认世界的可知性1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师*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答案:**师*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三、辨析题(每题4分,共12分)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
(2分)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
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分)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
(2分)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畴。
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2分)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
(2分)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
(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
(2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
唯心主义则主*没有物质的运动。
(2分)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者承认世界万物的相互联系,而后者则孤立地看待世界万物;(2分)前者承认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而后者则以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万物;(2分)前者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甚至把它看成是万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后者则看不到事物的内在矛盾性,以致把事物的发展归结为外部推动力的作用。
邢台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卷)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2006一2007学年第一学期(A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BBC广播公司曾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前三名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
依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推选的理论根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B.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C.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D.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哲学的党性是指(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对社会历史观的不同解释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说明( )A.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也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但承认静止的相对性D.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但否认静止的相对性4.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运动着物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间隔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矛盾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6.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道德B.艺术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7.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形成的统一思想和行动,是难以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是因为()A.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精神力量对事物发展能起到决定作用C.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不行的D.思想认识先于行动而存在。
8.人的本质在于( )A.人能够改造世界B.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C.人有思想,有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0.“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C.矛盾具有同一性D.矛盾具有斗争性1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2.人和物的要索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A.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生产资料中C.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索结合起来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4.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系统是指( )A.事物运动过程的持续性B.由诸要索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C.事物运动过程的广延性D.事物诸构成要素相加之总和15.事物的性质是由 ( )A.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B.事物中的根本矛盾决定的C.事物中的内部矛盾决定的D.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6.“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明(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库一、单选题邓小平说: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A.伟大的B.行动的指南C.科学D.基本理论1.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涵盖社会各个方面领域的科学C.人类的精神财富D.无产阶级的思想宝库2.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4.哪三个国家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A.法国美国英国B.法国德国英国C.美国英国德国D.法国德国美国5.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 )作为客观基础A.现实实践B.实际C.阶级基础D.科学理论6.从19世纪40年代后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 )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C.第二国际D.共产阶级7.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A.继承与创新B.继承与发展C.发展与创新D.继承与发展8.人类历史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属于( )阶段A.封建主义B.帝国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9.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毛泽东思想B.马克思主义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10.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武器”A. 精神B.斗争C.理论D.核心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 )决定A.阶级性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12.哪种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联系实际C.与时俱进D.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13.哪一项不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A.认识规律B.把握规律C.遵循和运用规律D.发展规律14.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A.实践基础B.理论基础C.根本指导思想D.核心思想15.哪一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B.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C.学习理论, 武装头脑D. 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下功夫16.()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A.掌握规律B.树立马克思的信念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与时俱进17.哪项不属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观点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方法论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18.广义上的马克思还包括()A.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B.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C毛泽东邓小平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9.()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A.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0.()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马克思主义B.科学主义C.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新学说三、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到那时,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30年代末,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 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3.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5.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D. 笛卡尔6.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7.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D. 托马斯·莫尔8.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9.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 “八荣八耻”的“八荣”是()A.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 “八荣八耻”的“八耻”是()A.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 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 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 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6.什么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历史唯物主义1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18.在当代中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社会主义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坚持一党专政19.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卷5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卷5一、在下面各题的 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模式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趋势的不同回答 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 )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B.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C.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D.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世界观和人生观B.唯物论和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和真理观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 )A. 一切哲学派别的共性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性D.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 ) A.都是正确的 B.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C.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D.都是错误的 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 9.认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摹写B.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在头脑中对客体的重构D.主体对客体的创造 10.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 B .否定世界的统一性 C. 坚持世界不可知性 D. 坚持世界可知性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生产关系B.地理环境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1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1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看 ( )A.劳动者的技能状况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状况D.运输设备的状况 14.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 )A.科学技术B.经济管理C.劳动者D.生产资料 15.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A.阶级心理B.阶层心理C.团体心理D.民族心理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好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原期末考试原题
马原期末考试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
– A. 实践与认识– B. 劳动与生产– C. 利益与权力– D. 人与自然2.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社会公有制– C. 计划经济– D. 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
– A. 自由– B. 平等– C. 公平– D. 全面发展5.认识对象的实在性和把握实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以下关于实在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实在性是指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实在性是指事物的变动性– C. 实在性是指人们主观的认识– D. 实在性是指事物的绝对性第二部分: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实践的和革命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与自然观是什么?第三部分:论述题请回答下列论述题。
1.人是社会历史中的自然存在,也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请你谈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哲学学说。
请你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第四部分:分析题请分析下面的论述,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
问题: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第五部分:应用题请针对以下情景进行分析和解答。
情景:某国政府计划推行一项改革措施,但遭到部分人民的质疑和反对。
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你会如何理解和回应这种质疑?解答: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回应这种质疑。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考试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A卷年级专业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B.逻辑学、哲学、道德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3.“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4.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7. 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8.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9.“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
2020—2021学年度一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B卷)一、单选。
(每题2分,共40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C )。
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C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8、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B )。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 B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0、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B )。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2、自由是:( A )。
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5附标准答案
6.自然科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
A.属于上层建筑
B.不属于上层建筑
C.属于经济基础
D.不属于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B
7.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C.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消费关系决定的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17.从国家起源来讲,国家是( )。
A.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天赋人权和理性契约而形成的
B.为调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矛盾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少数英雄人物为拯救人类免于战乱和灾祸而创设的
正确答案:C
1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在于(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正确答案:D
19.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B.社会范畴
C.意识形态范畴
D.经济范畴
正确答案:D
2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确答案:D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 )。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卷5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状况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模式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趋势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 )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B.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C.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D.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A.世界观和人生观B.唯物论和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和真理观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A. 一切哲学派别的共性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性D.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A.都是正确的 B.前者正确,后者错误C.前者错误,后者正确D.都是错误的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9.认识的本质是( )A.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摹写B.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在头脑中对客体的重构D.主体对客体的创造10.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 B .否定世界的统一性C. 坚持世界不可知性D. 坚持世界可知性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生产关系B.地理环境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1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1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主要是看( )A.劳动者的技能状况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状况D.运输设备的状况14.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是( )A.科学技术B.经济管理C.劳动者D.生产资料15.在下列社会心理中,最稳定的是( )A.阶级心理B.阶层心理C.团体心理D.民族心理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好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
这种做法体现了()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则17.“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1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是指()A.唯物主义哲学 B.产生于一切时代的哲学C.唯心主义哲学D.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哲学1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A. 对立和统一B.运动和静止C.肯定和否定D. 量变和质变20.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统治者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普遍愿望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其他国家的影响2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国家政权B.法律制度C.物质文明D.军队警察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B.没有质量就没有量变C.量变就是质变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24.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 )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2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精神文明发展史C.国家政权发展史D.阶级斗争发展史26.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的27.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A.选择的自主性B.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29.人生观的核心是关于( )A.人生理想的观点B.人生目的的观点C.人生态度的观点D.人生意义的观点30.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 )A.努力学习书本知识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C.不断改选自己的世界观D.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为(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E.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其他哲学,就在于它实现了()A.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E.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统一3.下列观点中,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乐极生悲,苦尽甘来C.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E.因时制宜,因地制宜4.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人脑是可以认识的C.思维是可以模拟的D.人类的思维将进一步发展为机器的思维E.随着机器人的发展,会产生出比人类更高的思维5.下列观点中,表明时间一维性的有()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一寸光阳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E.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6.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源危机C.臭氧层变薄D.森林惨遭毁灭和物种减少E.地球的生物圈已经不复存在7.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A.社会人口结构B.社会消费结构C.社会经济结构D.社会政治结构E.社会意识结构8.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后者不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 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 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 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E.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A. 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B. 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C. 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D. 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权的观点有()A.人权即人的基本权利B.人权是抽象的C. 人权是具体的D.人权就是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E.在阶级社会里,人权是有阶级性的三、辩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共6题,任选作5题,6题全部作答,第6题的答卷无效。
每小题4分,共20分)1.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5.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
共2题,任选作1题,两题全部作答,第2题的答卷无效。
10分。
)材料题(一)材料1:“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成为严重束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时,推翻旧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革命则是新社会的催生婆。
”材料2:“我们在改革开始时,对社会主义理解着重于物质文明,在80年代初提出精神文明,要求两手抓,现在认识到还应包括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健全,即政治文明,或者说是一种制度文明。
”问题:1.结合社会发展动力的有关原理对材料1 加以分析说明。
(10分)2.结合教材第五章和第七章的有关内容对材料2加以分析说明。
(14分)材料题(二)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问题: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材料1的观点加以评析。
(10分)2.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10分)五、论述题(要求论点正确,条理清晰,紧扣论题。
共3题,任选作2题,3题全部作答,第3题的答卷无效。
每小题10分,共2 0分)1.结合实际论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论述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联系实际阐明目前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3.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共20分)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B2.A3.C4.D5.B6.B7.A8.D9.B 10.B11.C 12.D 13.B 14.C 15.D 16.B 17.B 18.D 19.D 20.C21.A 22.A 23.C 24.B 25.A 26.B 27.D 28.B 29.D 3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E2.CDE3.CD4.BC5.ABE6.ABCDE7.CDE8.ABCDE9.ACE 10.ACE三、辨析题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1)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