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https://img.taocdn.com/s3/m/60d42b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e.png)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禅意和画意,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两大特色。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后世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
对祖国山水画的发展,有过杰出的贡献。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发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高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则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
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其弟王缙,官至丞相。
王处廉去世较早。
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
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
《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
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旧唐书·王维传》)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平县)司库参军。
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af565a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e.png)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为:
秋夜独坐/冬夜书怀
唐代: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译文: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说明: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全家人虔信佛法。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
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一情六欲,是遭“无生”。
倘使果直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f37374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6.png)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王维含禅意的古诗在唐代诗坛里,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
在中国诗史上,他的山水诗更是与画相通,达到「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同时他又精通佛理,生前就被人们誉为「精禅上理」,逝后更有「诗佛」的称号。
下面给大家分享含禅意的古诗,欢迎欣赏!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简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简析: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简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简析: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f9cafabb68a98271fefaf3.png)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王维之诗禅意境界
![王维之诗禅意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c5512b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1.png)
王维之诗禅意境界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诗作以含蓄深远、意境优美闻名,被称为“诗中山水画境,以禅意灵动闻名”。
一、修身养性:王维诗中的禅意王维的诗作中常融入禅宗思想,以表达个人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
他通过描绘山水间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情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登鹳雀楼》。
他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将自然风景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表达了修身养性的追求。
二、虚静意境:王维笔下的山水王维善于通过山水的描绘,表现出禅宗的虚静意境。
他的诗作中常运用自然物象来描绘人类情感,并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境界。
例如《送别》中的“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通过描述人们的离别情景,展现了对于人生易逝的思考。
三、自然与人生:禅意的体现王维的诗作中常将自然景色和人生相融合,体现出禅宗的境界。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送别》中的“明月一钩弓,飞鸟万里空”,都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传递出禅宗的精神。
四、超越尘嚣:禅与人生境界的追求王维的诗作常以超凡脱俗、超越尘嚣为目标。
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自然景色的展现,使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能够暂时远离纷扰,心境得到安宁和宁静。
他的诗作中弥漫着禅修的气息和追求禅境的精神,使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喧嚣世界的不朽魅力。
总结:通过对王维诗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运用山水描绘和自然意象来表达禅意境界。
他的诗作中常融入禅宗思想,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传递出一种追求超越尘嚣的意境。
他的作品以其深远的艺术意境和哲理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让人们从中领略到禅与人生境界的美妙。
在读他的诗作时,我们不禁被引导到一个超脱尘嚣的意境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清净。
诗人王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他的作品中,传递给后人一种禅意境界。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17df65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9.png)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最有禅味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诗中,很多都融入了禅宗的元素。
其中最能够代表王维禅意的诗句就是《山居秋暝》。
这首诗中赞赏自然的崇高,并表现出对神秘和深奥的渴望。
《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在诗中王维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的大美和灵秀之感,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生真谛探索的追求。
整首诗由若干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交织而成,如同一篇论证,通篇洋溢着禅宗的哲思。
诗中,王维将自己的身处之地写的淋漓尽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一个在深山幽谷里的美丽的景色,这里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如墨的山峦和一片沉淀的宁静。
每一个细节都在详细地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山林之美。
然而,王维在诗中并非仅仅描绘他所看到的自然画面,更是在通过自然景物向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山林,天际和清泉等景物的描绘,他牵扯出了此间人生的哲思和禅宗之学的智慧。
他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来表达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透彻认识。
他从内心深处看到的不仅仅是此间人世的苦难,还有短暂动人的美好和引人醒觉的真谛。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四句话表明了王维的归人的态度。
他不愿过着平凡的生活,也不愿受到各种繁琐的世俗环境束缚。
他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并从自然中汲取能量和智慧。
这首诗更像是他对于人生的教诲和指导。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宗味道的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的真谛。
他通过精妙的诗句和优美的描写来赞美自然之美,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力的惊人感召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维一样,去感受自然的美景,用心体会生活的真谛。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https://img.taocdn.com/s3/m/710b0aeb172ded630b1cb6c8.png)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袁付斌内容提要: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他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具有极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从王维诗的禅意的生成、禅意在诗中的体现和禅诗的审美等方面来探讨王维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一、禅意的生成1、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维以禅入诗的作品
![王维以禅入诗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999c35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8.png)
王维以禅入诗的作品王维是盛唐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多才多艺,尤其是他的诗与画极富禅意,禅语中也存诗味,达到了思与境谐的空灵境界。
诗人安禅静坐,借助佛法消除心中的无妄,同时身心也处于静思凝虑的氛围。
诗人自小深受母亲的影响,连 “摩诘”的名字也与佛教有关,晚年更是笃志向佛,心境恬淡。
王维将禅意渗透入作品,给人淡泊从容、静谧安宁的感受,备受诗词爱好者青睐。
他的诗作特别适合生活忙碌的我们,静下来,让身体得到休息、心灵获得释放。
下面就一起欣赏王维经典的禅诗,心迹自然流露,禅意绵远深厚。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桂花自在开谢,秋月来惊飞鸟,如此夸张,用以表达山中四时的莫名寂静和处处皆空灵自在。
最妙处,秋月下一声鸟鸣,和响在春涧的潺潺流水中。
这样所写,是空性之如如,禅意也。
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描绘静谧的景象,但是通过引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元素,诗人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更加凸显了春涧的宁静。
这种创作手法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禅思和禅趣,让人感受到静谧中的生动和冥想中的灵动。
这首诗的诗眼是起首句中的闲字,这里写到的闲绝非赋闲,亦非指官员休假轻松之闲,而是指天下安定,朝野富足,臣民普遍之悠闲。
此等之闲,观数千年国史,唯看唐宋。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此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中年以后,厌倦尘世,隐居在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
每当兴致来临,就独自前往山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陶醉于山林之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名句,禅意浓厚。
当他独自一人在山中游玩,走到水边时,不见前路,于是他索性坐下来,静静地观赏天空中云卷云舒。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诗人游玩时的状态,但实际上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处世之道。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顺其自然,认真体验每一天。
即使身处绝境,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王维的10首佛系小诗,写出世间最美的孤独
![王维的10首佛系小诗,写出世间最美的孤独](https://img.taocdn.com/s3/m/130c92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6.png)
王维的10首佛系小诗,写出世间最美的孤独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10首佛系小诗,感悟最美的孤独。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析: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简析: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
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简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
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
“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简析: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ce6934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3.png)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王维是唐代诗人,也是一位佛教信徒,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带有禅意。
以下是他的三首带有禅意的诗歌:
1.《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以及他对禅宗的领悟。
诗歌中的“道”可以理解为禅宗所讲的“道”,即真理、本质的意思。
诗人通过在自然中漫步、观赏山水、坐看云起等行为,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2.《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是王维送给好友张少府的作品,诗歌中表现了他对自然、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喜爱。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喜好静谧、爱好自然、爱好音乐等特点,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王维夜宿鸟鸣涧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宇宙的领悟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述春夜山涧中的景象,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神秘、宏伟、壮丽的感受,也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https://img.taocdn.com/s3/m/ba8c90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8.png)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禅意的一位,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宗思想的韵味,用抒情的笔调表达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
以下是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胜游。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独处于空山中,欣赏着秋天的美景。
王维把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到禅境中,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山水画卷。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去国三年知音少,落日江边一字道”的悠然自得之境。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
王维将“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与茱萸这种象征丰收和幸福的植物相结合,将亲情与季节融为一体,展现了王维超脱尘世的禅意。
3.《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句措辞简洁,意境深沉。
王维用南国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远离故土之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禅宗诗歌的典型特征,不着痕迹地表达着王维对人生旅程中的无常和离散的看法。
综上所述,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充满情感和禅宗思想,体现了王维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笔调充满了深邃的禅意与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修身养性,追寻内心自由的价值意义。
这样的价值观对今天的人也是非常珍贵的。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81ec07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
1.《静夜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首诗以深夜的静谧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寄托了他对人生最深沉的感悟,既有禅宗精神的内省,又有饮食人生的豁达。
2.《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和爱人之间的感情,表达了一种融合于自然的情感,从而超越了物我之间的界限,达到了“一切归空”的境地。
3.《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以画为切入点,独具禅意的表达了王维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共同关注,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自然、艺术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无我无物的禅境。
4.《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涧中鸟鸣为主题,反映了王维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表达了他对生命中短暂的美好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表现了一种禅定的意境。
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以送别游子为主题,描绘了渭城朝雨的美景,以及游子西去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的短暂和离别的深入思考。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王维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考和深邃的禅意。
- 1 -。
王维——空灵禅意的诗人,吟诗的禅者
![王维——空灵禅意的诗人,吟诗的禅者](https://img.taocdn.com/s3/m/1cabc6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2.png)
王维——空灵禅意的诗人,吟诗的禅者王维——空灵禅意的诗人,吟诗的禅者发布者:境心雅韵来源:古典印象编辑部TAG:诗词文化王维的诗充满禅趣与空静之美,是一位禅意诗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着无边的禅意,恬淡清净的诗人,以其慧心灵性,常能领悟到风光旖旎的大自然的无穷机趣。
王维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白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喜欢禅修之道,晚年时就在终南山隐居修行。
他经常独自在山野间悠闲地游赏美景,不知不觉间,诗人来到了流水的尽头,于是随缘安坐,欣赏峰壑间正在飘浮升起的白云,在大自然中成就这一千古名句。
王维的诗洋溢着随缘任运、自由洒脱、无忧无虑的禅悦之乐。
王维长年的禅修和素食,也使他自己身心欣悦润泽:“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王维的名诗《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去深山怀抱中的香积寺参访。
山间的石径幽静无人,只有诗人在闲适地走向寺院。
路旁的古木苍翠遒劲,参天蔽日,杳远的群山深处隐隐传来的古寺钟声,在山林间萦绕回荡;香积寺还在数里之外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
涧壑中的清溪泉水萦绕曲折,在山石间清泠作响,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青松上,更增其苍郁清凉。
身心清净愉悦的诗人仿佛已融入了山间的美景。
日暮时分,终于到达了香积寺。
寂静的山涧里杳无人迹,花开花落,一切来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一切随缘。
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松风明月,幽谷鸟鸣,溪涧清流……在多才多艺、灵气炳焕的诗人笔下,是那么生机盎然而又空灵静谧,于悠然忘机之际,显现出一派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禅悦之境。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3626942ded630b1c59eeb5cb.png)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2.1.1 王维唐代思想,三教汇流。
一般文人心灵中都综合了三家的思想。
三家思想就如同三维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但又有各自的位置。
三教之中的禅宗思想深深地渗透了唐代的诗歌世界。
在诗情与禅意的海洋中,诞生了王维这样伟大的诗人。
王维被誉为诗佛,是唐代禅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禅诗大多描写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肃穆,创造了空灵浑融的艺术境界。
由于禅味的自然渗透,王维的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云水无心的妙境,只可意会,难于言传,只能由读者自己领悟。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些诗的境界,在唐诗里也是少见的。
表达了诗人对天然机趣、山水妙音的领悟,同时展示了诗人高洁洒脱的风致和澄净剔透的心灵。
独说王维,难于看清楚禅对王维的人生及其诗艺的影响。
下面对比王维与杜甫,以便说明。
2.1.2 王维与杜甫对比杜甫、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分别被誉诗圣、诗佛。
他们之所以成为后人敬仰的诗人,关键在于他们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
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浩浩长河的话,他们的诗只不过是跳跃的浪花。
浪花虽小,但透过浪花折射的光彩,依然可以感悟到他们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流。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世界,儒道释三家自由发展,杜、王人生背景各不相同,对三家的吸收也各异:杜甫最终从于儒、王维最终归于佛。
在一般读者的心中,杜甫是一个忠君爱民的儒者,但是杜甫却写下了这样的诗,颇像一个佛教居士:江亭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上牛头寺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诗佛”王维的七首禅诗,句句皆禅
![“诗佛”王维的七首禅诗,句句皆禅](https://img.taocdn.com/s3/m/800cbe1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png)
“诗佛”王维的七首禅诗,句句皆禅诗佛王维的山水诗,融禅于诗,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是我国唐宋时期的佛禅诗奠基人之一。
王维的佛禅诗,是我国古典抒情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开拓出一种追求宁静、和谐、澹泊、清远的审美境界。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写这首《鹿柴》时,已是晚年,对佛教已有进一步体会,因此,在诗文的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诗人在这青苔返照时,使他从这种境界想到大干世界就是这样不知下觉地生灭,生灭地无有常住,以一瞬为永恒,将生命熔入了这刹那的终古,一滴万川,有限无限的境界中。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见诗人超脱尘世立于禅之三时境界的身影。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诗人王维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的禅诗。
诗诗文在叙述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正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零。
既没有人对它们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零一洒同情之泪。
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线都已泯灭了,这样的一种静谧空灵,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在这个境界中,天与人、物与我、情与景、观照者与观照的对象,完全浑然一体,达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说明诗人与空寂为伴的空寂之心,诗文写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亦虚亦实的美丽自然景物,达到佛教那种“禅境”的空寂。
诗人独自在这幽深宁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其它的声音,也没有人知道诗人的存在。
其寓意幽深,意境宁静安祥,淡泊空远,禅机悟境流露于字里行间,是王维禅理诗的佳作。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寂静的空山,它并下受世间的干扰,花落、夜静、山空、无声的月光惊鸣了山鸟,然而山鸟的鸣叫,却又给山中带来了更幽静的寂静,这是一个无声中颤动,寂中回旋的世界。
王维的禅意诗句
![王维的禅意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4eab39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0.png)
王维的禅意诗句王维的禅意诗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的禅意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的禅意诗句篇1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①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
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da2aff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1.png)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诗佛王维(699年-759年),唐代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禅理人生等主题,具有深刻的禅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以下是三首大有禅意的王维诗歌。
《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在写晚秋的山野景色,但深层的含义则是表达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诗中提到“空山不见人”,意味着世界上并没有固定的存在,一切都是虚幻的;而“但闻人语响”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存在感。
通过观察山林自然,王维达到了超越人类常规感知的境界,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爱情。
但王维并没有描绘具体的形象,而是通过红豆、春天等象征意义进行抒发。
红豆象征爱情之火,春天则代表爱情的孕育和萌发。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感情,多采集这些美好的东西,让爱意在心底不断生发。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楼望景的时候所思所感。
诗人没有直接描述美景,而是借助东南的地理位置以及日月轮转的概念,来表达人生无常的思想境界。
诗人有感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几经波折,最终仍是孤独地一人面对风雨,面对内心的沉思和悲伤。
《山居秋暝》、《相思》和《登岳阳楼》这三首诗正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品。
他的诗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季节景色的描绘,更在此之上有了深厚的灵魂内涵。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通过景物描绘和挖掘,进一步显现出禅宗之精髓,是中国文化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https://img.taocdn.com/s3/m/b145411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2.png)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是唐代大诗人,我们学过很多关于他的诗。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盛唐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李白因其诗超拔出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被称为“诗仙”;杜甫诗沉郁顿挫,以现实主义手法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有圣贤之风,後人尊其为“诗圣”;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赢得了“诗佛”称号,显而易见,其诗歌创作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苑咸在《酬王维》中称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胡应麟《诗薮》中也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王维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在他笔下出现的常是清净淡远的山水田园,空寂幽静的禅宗意境。
佛教在东汉末年自印度传入中土。
为了能在中土扎根并生长繁衍下去,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丶道等传统文化杂交融合,在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64f3cf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7.png)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王维的有禅意的诗句
![王维的有禅意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572b1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a.png)
王维的有禅意的诗句王维,河东蒲州(今杉西运城)入,祖籍杉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入、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下面是王维的有禅意的诗句请参考. 王维的.有禅意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劝君更尽一啊酒,西出阳关无故入。
——王维《渭城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是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杉东兄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空杉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杉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杉居秋暝》遥知兄弟蹬高处,遍插茱萸少一入。
——王维《九月九日忆杉东兄弟》入闲桂花落,夜静春杉空。
——王维《鸟鸣涧》月出惊杉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远看杉有色,近听水无声。
——王维《画》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万壑树参天,千杉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深林入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杉居秋暝》随意啊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杉居秋暝》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春去啊还在,入来鸟不惊。
——王维《画》杉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木啊芙蓉花,杉中发红萼。
——王维《辛夷坞》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門。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杉的元无雨,空翠湿入衣。
——王维《杉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杉陲。
——王维《送别》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王维的禅诗意境
2.1.1 王维
唐代思想,三教汇流。
一般文人心灵中都综合了三家的思想。
三家思想就如同三维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但又有各自的位置。
三教之中的禅宗思想深深地渗透了唐代的诗歌世界。
在诗情与禅意的海洋中,诞生了王维这样伟大的诗人。
王维被誉为诗佛,是唐代禅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禅诗大多描写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肃穆,创造了空灵浑融的艺术境界。
由于禅味的自然渗透,王维的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云水无心的妙境,只可意会,难于言传,只能由读者自己领悟。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些诗的境界,在唐诗里也是少见的。
表达了诗人对天然机趣、山水妙音的领悟,同时展示了诗人高洁洒脱的风致和澄净剔透的心灵。
独说王维,难于看清楚禅对王维的人生及其诗艺的影响。
下面对比王维与杜甫,以便说明。
2.1.2 王维与杜甫对比
杜甫、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分别被誉诗圣、诗佛。
他们之所以成为后人敬仰的诗人,关键在于他们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
如果说他们的生命如浩浩长河的话,他们的诗只不过是跳跃的浪花。
浪花虽小,但透过浪花折射的光彩,依然可以感悟到他们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流。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世界,儒道释三家自由发展,杜、王人生背景各不相同,对三家的吸收也各异:杜甫最终从于儒、王维最终归于佛。
在一般读者的心中,杜甫是一个忠君爱民的儒者,但是杜甫却写下了这样的诗,颇像一个佛教居士:
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上牛头寺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
杜甫的心胸是广阔的:目击民苦,则抒发同情;观察鱼虫,则流露童心;寻芳探幽,则兴致难抑。
这样的仁者情怀,本自真心,也正是禅宗即心即佛的真意所在。
禅宗既然讲究真心、平常心是道,不必外求,那么作为儒者的杜甫就不难得出结论:我本此仁心,行此仁志,不也是禅吗?况且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不会拒绝禅的思想的。
所以,杜甫的许多诗歌里出现佛学的词语和禅宗的思想,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杜甫早年所写的《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有云“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再如《望兜率寺》:“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动,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杜甫晚年回忆青年时代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等句。
拜谒诗《谒文公上方》还通篇用佛典禅语:“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而杜甫在成都草堂时,禅思更浓,如《江亭》即作于此时。
如果说杜甫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坚定了儒心的追求,同时包容了禅心,那么王维受到时代思潮影响却是另一般景象。
王维的思想,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怀有经济天下、为苍生谋的愿望,诗多反映边塞气象、称颂任侠精神,诗的气象雄浑壮阔,颇有儒家刚健入世的一面。
后期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随后杨国忠专权,朝政日趋腐败,王维渐生退隐之意,而家庭气氛由于颇有佛缘,王维也就“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悟性本高,诗画音律俱绝,先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官隐生活。
从王维的生平来看,王维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只不过他后半生诗品与禅思融为一体,境界高出群才而已。
如王维所作的: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朝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少年行》写游侠少年的意气风发,《老将行》写老将的雄心勃勃。
两诗都带有刚健豪放的气度,但正是这样的人容易倾向于禅佛。
唐代有一个现象就是豪杰勇猛之士多归于佛门,而温柔儒雅之士多从儒学。
《高僧传》里的高僧大多是豪杰勇猛之辈,而非柔弱之士。
这一现象似乎违背常理,其实不然。
既然是豪杰之人,也便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并要在新的天地下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才能现出他的能耐来,而不喜欢随俗从众。
王维青年时代越加豪迈旷达,到了老年自然就能够越加能够深入佛界。
而杜甫却没有这样的性格,也没有王维那样的家境。
特别是晚年,杜甫流离失所,而王维可以山居雅境,无有烦扰。
晚年的王维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修士,他的诗就是宗教体验的明证。
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些诗句都是心境交融的优美禅境,心明如镜,览照万物,达到了灿烂澄明的悟境。
而杜甫却没有达到如此的境界,因而他们的诗作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