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引言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游。
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
然而,长期运行的三峡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其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评估对象1.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三峡水库的长期运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区域等方面。
2. 沿岸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沿岸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湿地消失、岸线退化等方面。
3. 四川盆地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四川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等方面。
二、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对三峡工程周边及相关区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
2.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网,监测三峡水库及相关河流的水质变化,包括水中重金属、营养物质等指标。
3. 生物调查:进行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评估其对三峡工程的适应能力和生境状况。
4. 模型模拟: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
5. 经济评估:对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农业、渔业、旅游等方面,推断生态环境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评估指标1. 水质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度。
2. 水生物指标:评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结构等,以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
3. 影响区域指标:包括湿地退化程度、土地退化程度等,以了解沿岸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情况。
4. 经济指标:评估农业和渔业产值变化、旅游收入等,以评估生态系统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保护措施1. 水质管理:加强水体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受损的湿地区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B增加外迁移民.减轻对土地压力.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C.政策和资金倾斜.
2.影响较大的.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减轻不利影响. ②泥沙淤积:蓄清排浑.
3.负面影响较小的.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危害 减少到最低限度. ①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②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淹没的文物: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的文物:尽力抢救 3.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出现新景观
• 前面已经介绍过,三峡水库是一个季调节性水库, 每年汛期6~9月份,坝前水位控制在防洪限制水 位145米,腾出防洪库容迎接洪峰的到来;每年 10月开始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枯水季节利 用水库蓄水和天然入库径流来发电,1~6月份又 从正常蓄水位逐步消落到防洪限制水位。库水位 年内变幅达30米,这种秋末涨、春末落,"夏陆 冬水"的水库运用方式,与钉螺孳生要求的"夏水 冬陆"的生存条件截然不同,非常不利于钉螺的 孳生繁殖。库区若有外来钉螺迁入,除5~6月份 少数钉螺能完成部分生活周期外,其余月份对钉 螺的繁殖、发育、生活均不利,特别是11月至次 年2月份枯水季,水库水位较高,大批成螺将被 淹入水中,则钉螺的生命繁衍几乎受到灭绝性影 响
③可能诱发地震、
滑坡
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沉积加重. ⑤影响自然景观.
⑥影响水生生物和珍
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⑦影响人体健康: 蚊虫滋生.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1.不可逆转的影响:采取措施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 ①淹没耕地和文物:开发现有耕地.搬迁.保护文
物.
②水生生物:建自然保护区.或人工繁殖.
2.影响较大的.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减轻不 利影响.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改造中低产 田.修梯田.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与治理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江三峡是指长江流域的三峡,呈现出“巫山夜雨浓于油,石城秋月古于铜”的别样风光。
它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然而,如今的三峡已经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它的环境,三峡的治理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
一、三峡的污染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江流域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悬浮物、氮、磷等营养盐、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排放,对三峡地区的水环境、土壤和大气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具体来说,长江三峡区域的大气污染不仅来自于本地的排放,还来自于长江下游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活动。
此外,大量的发电、航运和采矿活动在水中排放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了三峡的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给三峡山草木花鸟以及周边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二、四举措治理三峡面对长江三峡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未来的环保措施中,可采取以下几点:(一)限制工业和农业等非生态的经济活动。
由于三峡区域的自然环境非常脆弱,因此人类的工业和农业影响极其深远。
政府可以在区域内建立环保保护区域,给出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区域内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并加强对污染物质的监管。
(二)加强污染源治理。
长江三峡流域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三个方面。
政府可以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还可以通过科研机构,加强对区域内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的监测和管控。
(三)建设环保产业,开发新能源。
在长江三峡流域,人口极为密集,发展环保产业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减少当地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开展教育和宣传。
长江三峡的环境治理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在学校、公众场所和社区等地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三、结语中国的长江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三峡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贡献。
一、环境保护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一直存在问题,水污染严重。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
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了长江中的珍稀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每年可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此外,三峡工程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社会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工程建设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了国家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和移民问题。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首先,三峡工程建设方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对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方式规划和安排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此外,建设方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进行了保护,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环境修复和保护。
其次,三峡工程建设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措施,包括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合理利用和处理施工废水和废料、减少生态破坏等。
建设方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并对违反环保要求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等生态补偿工作,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开展了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工作,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建设方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治理河道污染和水质保护等工作,以保护三峡水库和周边水域的水质。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断减少,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读:本文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
三峡每年可以发电847亿度,这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煤炭发电的电量,而如果这么多煤炭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燃烧,产生的污染十分巨大。
所以,三峡每年实际上可以减少1.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不仅不是“生态灾害”,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另外,有人认为三峡水库会排出大量CH4(一种水底有机物质腐烂后产生的沼气),对长江水质会产生污染。
殊不知,三峡库底根本没那么多有机物,都是些光秃秃的岩石。
目前三峡水库水质相当好,是二级水库。
只有气候变暖的某段时间,偶尔会出现蓝藻、绿藻。
“我们平时在运行管理中注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沼气,同时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达标的水不得向长江排放。
”三峡工程中,对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以中华鲟为例,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
“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但陆佑楣也表示,大家已经想出了多种办法来保护这种珍稀的鱼种。
比方说,在宜昌已经建成了人工繁殖场,每年捕捞一些中华鲟进行人工繁殖,并且孵化出来成为鱼苗。
每年起码有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存活率,中华鲟也应该不会消亡。
其实国外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比如美国在哥伦比亚河上设立鱼道、鱼梯、过鱼机器等,想办法让鱼儿能够顺利过坝。
这些保护措施国内同样也可以借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万里长江。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改善河道的航运状况和防洪能力,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除了对河道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担忧。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原有的河道形态,使得久经沧桑的长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峡大坝的高度为185米,坝面宽度为185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建筑之一。
它可以调节长江的水位,提供可靠的水管理和抗洪能力。
此外,三峡枢纽的建设还有助于改善长江的航运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长江作为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水下捕鱼行业。
由于长江水位的改变,许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机会,使得他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由于水下捕鱼是长江流域地区的重要经济活动,这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河道水位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繁殖和迁徙,可能导致某些鱼种濒临灭绝。
这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除了水下捕鱼行业,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还对河段地质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巨大的水库压力和水位变化可能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溶解和滑坡,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此外,水库蓄水会改变水质和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然而,尽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首先,为了减轻长江三峡工程对水下捕鱼行业的影响,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培训和转业。
通过培训渔民新的技能,帮助他们从事其他职业,保障了他们的生计。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渔业资源保护政策,限制了捕捞量和鱼种的保护期。
这些措施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原题目:三峡的生态环境保护
原题目:三峡的生态环境保护三峡的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
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三峡的生态环境,采取了多种措施。
1. 生态保护区的建立
为了保护三峡区域的生态系统,设立了三峡生态保护区。
生态
保护区不仅保护了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还有效地保护了各类生物
物种和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这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水质监测与治理
三峡工程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进行了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定期监测水体的污染物含量,及
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3. 生态修复工程
为了减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湿地恢复、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等,旨在恢复和改善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并保护受威胁的物种。
4. 生态旅游推广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三峡地区还积极推广生态旅游。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三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然而,仍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确保三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湖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工期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巨大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能源和水资源的紧缺问题,中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三峡工程的建设。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涵盖了水电、航运、灌溉和防洪等多个领域。
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位上涨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位上涨,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主要因为在过去的自然环境中,长江的水位受到了季节变化、降雨和蒸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现在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水位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影响标志性物种的繁殖和繁衍。
2. 水文变化导致栖息地流失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导致了沿岸栖息地的流失。
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节影响,植物、鱼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它们所需的栖息地和保护地。
这种栖息地的流失以及水生植物的大量消失彻底破坏了长江的生态平衡。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建设三峡工程需要大量开采和运输土石方,导致了环境大量破坏。
长时间的土石方的开采和运输,使得水土流失愈加严重,如雨后春笋般的恶性循环使得生态环境彻底崩溃。
二、三峡工程对名胜古迹的影响1. 大幅度的水位上涨导致文物损毁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的水位大幅上涨,这直接导致了岸上多个古代文物受到极大的损毁。
其中,以直接受灾和降雨侵蚀为主的石窟和茅草屋等建筑物及沿江摩岩、画像、石刻、碑刻、墓葬及文化遗址等文物在水位上升时大面积淹没,水文条件变化频繁使得修缮多次后文物仍然颓败不堪。
2. 工程施工导致文物迁移或摧毁建设三峡工程时,相关单位在移一些文物后,在水库建好后,则又把文物迁回原地。
这种多次迁移摆动,容易导致文物结构严重损坏,甚至漏掉录入信息。
3. 岸线、景点和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由于工程盖面的巨大断块、洞穴和大对流器对河流体系和自然风景产生的改造,三峡地区的自然中最有名的景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峡工程是改善长江生态、保护环境的工程
生命财产 的重大损失 。从汉初至清末 的 210多年 0 中, 该地 区共发生大小洪灾 24次 , 1 平均每 1 0年一 次, 2 仅 0世纪初期就发生了 5次大的洪灾 。
长 江三峡 以下 的荆 江 河段 自古 以来 就 以修建 荆 江大 堤并 逐年 加 高来 抵 御 洪 水 , 中 国诞 生 后 又 逐 新 年整 修加 固。最 大安全 行 洪能 力 为 6 0 s仅 000m / , 仅能 抵御 1 一 遇 的洪水 , 0年 抗洪 能力 极低 。
_
21 0 1年第 1 3卷第 7期
9
使湖 区农 田面临 着 日益严 重 的洪涝 灾 害的威 胁 。可 以推 测 , 若继 续 以 目前 的速 度进 行淤 积 , 八百 里 洞庭 湖将 不 断萎缩 甚 至渐 趋 消 亡 , 么它 分 洪 分 沙 的重 那 任 又将 落到谁 的肩头 呢 ?
失、 污染 以及人类活动等 , 加剧 了次生环境的不平衡 , 使生 态环境 变得更 加脆弱 ,缓减和 改善这 种生态 危机
已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 , 工程措施是人类改善生 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 峡工程防洪库容 2 15亿 m , 2. 可
有效地拦 蓄宜 昌以上 的洪水 , 保护其下游 150万 人 口和 10万 h 田地 , 能防 止或减缓 洞庭 湖等长 江 中 0 5 m 并
[ 收稿 日 ] 2 1 — — 5 期 0 1 6 1 [ 作者 简介] 陆佑 楣( 94 ) 男 , 13 一 , 江苏太仓市人 , 中国工程 院院士, 主要从 事水利 水电建设 技术 和工程 管理及能 源问题 战略研究 ;
E —ma l l y u i cg c t m. n i:u o me @ t p . o c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三峡库区是我国近年来建设的重大工程,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对策。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基石,必须加强其保护。
一方面,要保护和修复库区的植被,建立生态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特有生物。
另一方面,严禁乱捕滥猎和非法采伐,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
其次,改善水质状况。
三峡库区的水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水质,需要加强废水和污水的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污水和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
三峡库区的库水位上升后,导致大量土地被淹没,为了减少淤积和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绿化工程,加快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护,提高水土流失防治能力。
同时,应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库区的城市建设和农田开发,保持库区生态的稳定。
第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但常规水电依赖于水库水位,可能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需要依靠科学数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对库区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管用、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水质状况,加强生态修复与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管理体系。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环境保护对策,才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河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不仅在解决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防洪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从建设之初,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备受关注。
面对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治理和保护。
首先,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规划,确保了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水土保持、水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对于三峡工程的后期管理,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
建立了长江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对三峡工程运行期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周边土地资源的管理,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除了在工程建设和后期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还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收入。
人们通过观光、旅游等方式,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三峡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能够增进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然而,尽管有这些措施和成就,三峡工程仍然面临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例如,水库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和放水导致了水流的剧烈变化,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实施更加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尽管面临挑战,但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加强对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确保了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三峡工程也带来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长江三峡建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长江三峡建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近代建设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重大工程,其建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水利和能源发展水平,也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长江三峡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长江三峡建设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环境保护2.1 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江三峡建设对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工程完成后,三峡水库的大规模蓄水和泄洪调度,对于长江的流量和水质造成了巨大的改变。
长时间的蓄水不仅改变了有机物及无机物的输移路径,还改变了长江的流速和水生态系统。
同时,水库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对水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长江三峡建设的环保领域的研究也应当致力于探究如何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从而保障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大气环境保护长江三峡水工程建设中,除了涉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外,还涉及到了空气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在大型施工现场,装载运输和使用的大量生产性机动车辆以及工地机器设备导致生产废气、尘、噪声等的排放,对于空气环境的质量造成了威胁。
因此,在长江三峡建设阶段,环保研究往往会关注于如何减少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3.1 能源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一大目标就是为中国的水电发展做出贡献,因此,该工程的建设大大满足了中国给足能源的需求。
相信,在接下来的存活期中,长江三峡工程将继续扮演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为卫星发射、军事工程等多个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3.2 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另一大目标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建设前的长江流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保护问题。
例如污染源排放越来越多严重的掣肘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同样也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1. 引言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岳阳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特进行了本次报告。
2. 监测方法与数据收集2.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报告采用了综合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观测、现场调查、数据采集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和环境状况。
2.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遥感图像获取: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红外图像、植被指数等数据。
•现场调查:派出专业的调查团队,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下游河道、植被、水质等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实验室分析:将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水质分析、土壤质量分析等。
3. 生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水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水质监测显示,大部分监测点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存在。
然而,部分区域存在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周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预防水环境的污染。
3.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和现场调查数据,我们观察到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调查发现,该地区栖息着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国家保护级物种。
3.3 植被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得出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的恢复能力较强。
这得益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4. 环境问题与建议4.1 水污染控制针对部分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监测体系,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长江三峡工程周边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从根本上改善重庆至宜昌段通 航条件,险滩淹没、航深增大、水流趋缓、航道 加宽,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单向年通 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 运输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使长江在未来中国交 通上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的作用。 这对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改善工业格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 势。 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 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 一般在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 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 库区高水位比天然洪水位抬高情况大致是:坝 址抬高100余m,万县约40m,涪陵约10m,长 寿约3m。
百万移民 淹没耕地和文物 移民生产生活开荒造地。特别是移民城镇和道路交 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引起 新的水土流失和边坡不稳定. 综合起来加重了库区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包括物 种栖息地)的压力。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工程,其移民人数和 淹没实物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世 界上也是罕见的。按正常蓄水位175m方案,库区淹 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0个县(市、区)的277个 乡镇、1680个村、6301组,有2座城市、11座县城、 116个集镇需要全部或部分重建。5年一遇回水水库 面积1045km2,其中淹没陆域面积600 km2。20年 一遇回水水库面积1084km2,其中淹没陆域面积 632km2(为全库幅员面积的1.11%)。
五、对策和措施
1、建立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9000 万)。 2、建立陆上和水上的自然保护区(点),保 护受影响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3、防治污染(生活、工业废水,船舶污染, 沿江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保护未来三峡 水库水质。 4、保护文物。 5、防治地质灾害。
6、25度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改变耕作制度 和习惯,调整农业结构,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农 业面源污染。 7、提高库区的森林覆盖率到40%以上,保障未 来水库的安全运行和风光优美。参照ITAIPU的 经验,沿库周建立一条500-1000米宽的森林带。 8、加强科学研究,深化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这 是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 作。如某些物种(如白鲟、白暨豚等)的人工繁 殖技术和保护方法“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问题; 水污染问题等等。
建库前,天然情况下,重庆至宜昌660km库 区河道,河水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区,流速 一般为2~3m/s,遇到峡谷急滩时更大;建库 后,过水断面增大,滩险消除,比降减少, 在流量不变情况下,流速自库尾至坝前逐渐 减缓。
三峡水库按照满足防洪、发电、航运和排沙的综合 要求,进行水库调度,运行调度过程见图。 每年的5月未至6月初,为腾出防洪库容,坝前水位 降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m。 汛期6至9月,水库一般维持此低水位运行,水库下 泄流量与天然情况相同。 在遇大洪水时,根据下游防洪需要,水库拦洪蓄水, 库水位抬高,洪峰过后,仍降至145m运行。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形成库容为393亿m3的大水库, 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m3,用于调节洪峰、拦蓄 洪水,可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目前的十年 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其它措施可防止毁灭性 的洪灾的发生。兴建三峡工程,是国家为确保长江 中下游约12.5万km2平原地区上的人民的未来安全 生存、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
汛末10月份,水库蓄水,下泄流量有所减少,水 位逐步升高至175m,12月至次年4月,水电站按 电网调峰要求运行,水库尽量维持在较高水位。 4月末以前水位最低高程不低于155m,以保证 发电水头和上游航道必要的航深。 每年 5月开始进一步降低库水位。因此,在中水 年和丰水年枯水季下泄量比天然情况明显增加。
4、施工区的影响。由于施工区的范围相对较小(如 三峡工程施工区面积为15.28KM2),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是局部性的。 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文情势的改 变和移民。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 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5、影响区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的范围较大,宏 观上可以认为从水库库尾重庆到河口及近海区域, 包括受淹的支流地区。主要不利影响区在三峡库区。
3、航运 长江是水运交通的“黄金通道”,长江水系通航总 里程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70%,年运 量占内河运量80%,历来是沟通国内东、中、西部 三大地区的运输动脉。但长江航道,特别是宜昌至 重庆660公里的川江航道,属高山峡谷地段,落差 120m,水流湍急、滩险丛立、航深航宽不足,运输 成本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对宜昌站和大通站两个下游代表水文站 进行三峡建库前后的年内流量变化对比分析 与计算表明:坝下游建库后的每月流量变化 均在建库前的天然流量(最大、最小)变幅 范围内,入海年径流量不变。
2、大坝的阻隔作用。 把天然情况下上、下游的水生动物的双向交流切断, 或者只有上游向下游的单向传输。对鱼类丰富的河 流,影响较大。对三峡工程而言,葛洲坝的影响在 先。 3、水库淹没和移民带来的影响。 主要是移民迁建区的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 响。
即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只修建 三峡一级枢纽工程;大坝按坝顶高程185m的 最终规模一次建成;水库分期蓄水,初期按 蓄水位156m运行,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 移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连续搬迁的原则 进行安排。水库总库容393亿m,其中防洪库 容221.5亿m3。
二、三峡工程的主要效益
三峡水库淹没的陆地面积632 KM2。根据91年至 92年出调查复核,主要淹没指标为: 直接淹没人口84.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 人; 淹没耕地172 KM2,园地73 KM2,河滩地39 KM2; 受淹城镇13个,集镇114个,工矿企业1599个。 淹没文物1078处(其中,地下718处,地面360 处),国家级文物1处(白鹤粱枯水题刻)。
155m 145m
月份
库区:流速减少,水深增加,泥沙沉积,水体透明 度增加。成库后,库区局地气候、水质、水温、环 境地质等因子发生一定变化。 对坝下游来说,每年汛期水库在低水位145 M运行 时,下泄流量与天然情况相同。10月份水库蓄水时, 下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1-5月份,根据发电和航 运要求,下泄流量增加1000-2000 M3/s。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一、三峡工程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之一西陵峡中段的三 斗坪镇,距下游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约 40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km2,多年平 均径流量4510亿m3。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 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 水电工程。枢纽布置示意见图。 工程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 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 续移民”的方针。
2、发电 三峡工程是中国能源规划和电力工业生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开展 “西电东送”、“全国电力统一调度”的重 要措施之一。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26台×70万千 瓦/台),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再加上预留的地 下厂房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2240万千瓦,占 1996年全国发电能力的十分之一。同时,三峡水电 站地处湖北省宜昌市,与全国主要电力负荷地区的 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是未来国家大电网的中心主 导电站。因此,三峡工程是中国的能源规划和电力 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其它效益
水电是清洁能源,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 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 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约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 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这对减 轻中国和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酸雨、烟尘等环境污染危 害,减少因二氧化碳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温室效应等,都 起着重大的作用。 另外,三峡工程的兴建,还可减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和 萎缩,改善长江中下游枯水期的水质。
根据三峡水库调度方案,在蓄水后的枯水 期,水库沿伸至重庆江津市,其他水期由 于水库调度的水位低于寸滩的同期水位, 重庆江段呈天然河流状态。对于库中段涪 陵和万州区江段,由河道转为水库,水文 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85 180 175
175m
175m
水170 位165
(m)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0 5 10
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 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难受 到影响。 三峡工程运行后,将导致重庆市将段泥沙淤 积,水质下降,现有排水设施受到影响。 三峡工程对局地地质灾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 一定影响。
四、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诱因 和影响区
主要诱因 1、库区和坝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改变了库区及坝下游 的天然的水文情势,如水位、流量、含沙量、 蒸发量、水温等等。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 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和栖息环境。
二、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十 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0亿吨,沿江 城镇的局部将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 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 水体污染。
2、组织实施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 施规划》。在施工区已建成了生产废水的处 理设施,对竣工的施工迹地及时进行了绿化, 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控制了坝区生活用 水的水质。据每季度发布的环境质量监测简 报,施工区的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变化,保持 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