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简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峡工程引发的工程伦理问题
12级电气2班杜秋晨
摘要:对于三峡工程带来的诸多问题,例如该不该建;三峡带来的环境问题;移民迁徙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等,我们在此只讨论三峡工程伦理问题,主要针对工程师对于工程相关的伦理问题,并引用相关的采访记录,对直接的相关负责人,参与者的谈话,相关的行动来证明工程师的工程伦理问题。通过对三峡工程整体的分析针对工程中体现出的伦理问题总结出三峡工程在起初到运行,从论证到建设,都体现出工程师在工程伦理问题上做到了尽职尽责,对于社会,对于人民都是负责任的。
关键词:三峡工程伦理工程师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工程,由于它对自然环境的巨大改变,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巨
大影响,还因为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让许多国人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然而,三峡工程始终首先是一项科学活动,对于这座已经建好的大坝,首先必须用科学的方式去评判它。并不能想当然认为它会引起什么后果就会引起什么后果。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三峡,就属于胡适先生当年所说的“差不多先生”,什么东西差不多就够了,不求甚解,而且不求甚解也无所谓。这种缺乏认真的态度是远离科学精神的。但是我们在此,并不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及论证。
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对钱正英访谈录
钱正英,从1952年至1988年,历任水电部(或水利部)副部长、部长达36年之久,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有权威的发言人之一。
钱正英通过对于三峡工程的“三起三落”认为自己是“三峡工程的温和派”,不是激进派。我参加三峡研究,大概是在1954年大水以后。我个人对三峡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我认为,三峡工程在长江的长远规划中是完全应当搞的,但当时没有条件,我不主张上马。还有,大坝我们刚开始搞,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
第二阶段就到70年代了,那时事实上华中缺电已经很严重了,要发展水电。一直到那个时候我还是认为上三峡工程不够条件。
首先是长江的防洪,在60年代我们研究了许多方案。那时我已意识到一个问题,江湖的演变决定了三峡工程的必要性。认为长江的治理,根本的一条思路,是洞庭湖要消亡,矛盾是显见的。洞庭湖眼看着在消亡,你怎么办?一定要另找一个地方替代它,最后就找到了三峡。三峡工程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叫它长远地保持库容,从此,不要洞庭湖来调节长江干流的洪水了。这样,把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和泥沙控制起来,既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又解决洞庭湖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三峡工程的本质,根本的防洪效益也在于此。
1984年国务院原则批准后,各方面就提出意见来了。重庆市向
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说150米不能解决上游的航运问题,要求提高到180米。此外也有提出根本反对修三峡,这样就不上不下很难办了,一直拖到1986年重新论证。
重新论证和决策程序的提出
进行着无休止的讨论,分析,并曾导致问题搁置,不过最终通过努力设计、定下了一套决策程序:先责成水电部重新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然后由国务院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再报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审议,最后提交人大讨论;中间还设一个协调小组,随时给人大、政协通气。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决策程序是非常关键、正确的。一个体现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程序。后来我们的工作,一步一步都是按它做的。
对实际论证的情况,当时水电部成立了论证领导小组,我任组长,聘请了21位特邀顾问、412位各行各业专家参加,成立了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机电设备、移民、生态与环境、施工、投资估算、综合规划与水位、综合经济评价等14
个专家组,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复核、补充和重新评估。
最后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地选择了现在的“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正是不同意见深化了论证
就是在最后一次论证中,对于仍有9位专家,没有在报告书上签字。这个问题正是我非常想谈的,我的体会,正是不同意见才促进了三峡工程论证的深入。提不同意见的同志都是积极的、认真的,出于爱国热情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要重视不同意见,一共印了七本发给大家,它们深化了我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建库和继续修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泥沙淤积的对策”、“重视生态与环境”等问题,都加深了我们的研究,有的在实际工作中已起了很大的作用。
请水利系统以外的人,不同意见是依靠各方面的人提出的。尽管有些同志持不同意见,但我们的友谊是长存的。就以没有签字的几位专家来说,我们之间的友谊都是很好的。论证中他们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还请了好几位社会上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列席论证会,他们对我们也有很大帮助。有的过去不太认识,以后成了很好的朋友。
张光斗,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专家和工程教育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张光斗是60多年来三峡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论,直至开工建设这一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
1993年5月,张光斗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任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
2001年春,作为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89岁的张光斗到三峡工地检查导流底孔施工质量。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坚持从基坑顺着脚手架爬到55米高程的底孔,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对于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来说,爬40多米高的脚手架,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个性好强的张光斗,在脚手架上硬是不让人搀扶,坚持自己走。时任三峡总公司总经理的陆佑楣院士在答谢专家组的发言中谈及此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哽咽着说:“老先生为了三峡工程能如此尽心,我们这些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怎么能不把三峡工程做好呢!”
对于这些工程师,相关的负责人,他们都在时时刻刻铭记自己的职责,自己身上担负的,是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对于工程,不仅仅只限制在考虑工程的质量,而是已经扩展到工程师的基本责任,职业道德,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对于生态的责任等等,都是尽到了现代社会对于工程伦理要求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