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如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

案例题目:如何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

案例来源:中新网2009年1月9日电香港《大公报》

案例内容: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已经到了极限。一个县十七名副县长,有之;一个乡镇机关四五百人,有之;一个镇正副镇长五十多人,有之。公共财政呢,已演变为“吃饭型”的财政,老百姓怎堪其负?

但这么多年,我们并未停止政府机构精简,何以在每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吃皇粮的反倒越来越多,机构也是越简越繁?原因就在于政府机构编制立法滞后,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困局。今天削减机构,明天增设机构;今天精简裁员,明天又放进一大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为腐败留下了缺口。

在这种制度格局下,且不说分流多余人员是目前一大难题,财政奖励也未必能打动官员的心,即使有人为谋取个人

政绩表现一下,只怕最终也可能沦为一场秀。中央财政呢,奖金没少发,而基层政府之“肿”不见得就真的能够起到“药到病除”之效。

所以,遏制政府机构臃肿和人员膨胀惟一的就是立法。让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成为一道没人敢踩的“红线”,才是最根本之策。(纪卓瑶)

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我国政府改革的模式取向是由原来的政治型、管理型政府模式转变为民主型、服务型政府模式。当前在我国的政治市场中,有关政策失误的因素仍然存在,科学决策和决策的有效实施还困难重重,政府干预引起的寻租活动依然存在,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模式的政府行为也不可能在时间上截然分开,很容易出现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模式简单地移植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去。而我们所期望的一种更有效率的新的政府模式,必须在新确立的基本规则之下才能形成,这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要改变一种游戏,或者竞赛的结果,改变参加竞赛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改变竞赛规则。”传统政府体制的根本弊端不能对于某些具体操作上的失败。

在机构改革进程中,对指导原则的理解和实行不全面。

中央对机构改革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是“精简、统一、效能”。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把机构改革与精简人员等同起来,把主要精力用在完成减人任务上,而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应有什么变化,机构如何设臵,哪一些事权应该如何合并统一,等等,则重视不够。如此为精简而精简,导致实行“压缩饼干”式的改革,人是暂时减下来了,但机构、人员膨胀的病根并未铲除,一遇“水份”必然膨胀复原或者更甚。上级部门对机构改革认识不到位,形成反作用力。不可否认,有相当多部门还是以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情况来衡量下级党委政府对本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政策和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要摒弃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的观念,正确认识到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握住政府干预的限度,确定政府干预的内容、范围和手段,使市场机制的主体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的补充性作用得到发挥。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职能已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政府对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垄断是导致滥用经济职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确定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经济职能时,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一方面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要缓解政府的财

政压力。尤其是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运行必须靠法律来保证,政治的和社会的生活也必须靠法律来规范。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国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的步伐,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实行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及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的法制化。与过去相比,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随意性导致的不公正,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与此同时,除加强强化政府的自律机制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紧制定了有关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