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民俗

合集下载

滁州的特色

滁州的特色

滁州的特色滁州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秦栏卤鹅:秦栏卤鹅是安徽滁州天长市秦栏镇的特产,以其肉香扑鼻、酥嫩可口而著名。

其制作历史悠久,选材讲究,工艺独特,味道鲜美,是当地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2.管坝牛肉:管坝牛肉是安徽滁州全椒的传统清真菜肴,源于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

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3.女山湖大闸蟹:女山湖大闸蟹产于滁州明光市女山湖,具有壳青、肚白、毛黄、爪金等鲜明特征,体大肉肥,膏丰黄满,味道鲜美,是当地的特产之一。

4.凤阳酿豆腐:凤阳酿豆腐是滁州凤阳的特产,以馅料咸鲜、豆腐球整体形味似樱桃而著名。

这道菜肴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之一。

5.定远桥尾:定远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独特的腊肉制品,被誉为腊肉中的佼佼者。

其制作选用猪臀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6.雷官板鸭:雷官板鸭是滁州市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

其制作工艺独特,选材讲究,色泽乳白,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风味独特。

7.池河雪片糕:池河雪片糕为安徽省定远县传统名点,历史久远。

其特色为薄、色泽白亮、口感滋润细软、味道绵柔香软、余味带有一股浓烈的米香。

8.金玉滁菊:金玉滁菊是中国四大名菊之一,尤以金玉牌滁菊为最。

它具有清凉散热、舒筋活血的功效,并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保健效果。

9.琅琊酥糖:琅琊酥糖产于安徽滁州,得名于“琅琊山”。

这种酥糖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糖块薄厚均匀,骨薄如纸,入口酥软,香味浓郁,甜而不腻。

10.酥笏牌:酥笏牌是全椒名点,以滁州马厂镇的酥笏牌最为著名。

其形状似古代大臣象牙笏牌,因此得名。

酥笏牌不仅味美,还是品茗的佳品,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特别适宜老年人食用。

总的来说,滁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美食、农产品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这些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品质和制作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口碑。

滁州的文化遗产的介绍

滁州的文化遗产的介绍

滁州的文化遗产的介绍
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以下是滁州的一些文化遗产的介绍:
1.琅琊山风景区:琅琊山是滁州的标志性地标,也是道教名山之
一。

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文化景观,如灵岩寺、天柱峰等。

这些寺庙和景点反映了滁州的宗教文化和历史。

2.滁州古城:滁州古城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城墙、
城门、古街巷等。

古城区域内有许多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
如钟楼、阅江楼等,展现了古代城市的风貌。

3.汴塘古镇:汴塘是滁州的一个古老水乡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水乡文化。

古镇的建筑风格、古街巷、水系等都反映
了中国江南水乡的风情。

4.严复纪念馆:严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文学家、翻译家,出生于
滁州。

他的家乡设有纪念馆,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
以及他对近现代文学翻译的贡献。

5.滁州书院:滁州曾是古代文化名邦之一,有许多著名的书院。

其中的滁州书院是明清时期的一座重要私立书院,是中国四大
古代书院之一。

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滁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在这些遗产的基础上,滁州不断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吸引着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古老而独特的滁州文化。

滁州传统美食

滁州传统美食

滁州传统美食滁州,“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

这么一个古香古色的城市又会有着什么样的传统美食呢,一起来看看吧。

滁州传统美食1天长雪片糕天长雪片糕,是安徽省天长市内有悠久制作历史的汉族名细糕点之一,铜城大糕尤称佳品,薄如白纸,点火可着,卷如香烟,不断不裂。

选上好纯白糯米淘尽,然后炒熟磨成粉。

炒米时要先以文火烧透心,粉成后装入缸中,中间放青菜叶以吸收火气,两月后取出制作时须严格配料,一般米粉、白糖、猪油和水的比例为5:4:0.5:0.5。

炖糕要文火。

糕成后切糕时刀工要精细,刀刀到底2琅琊酥糖琅琊酥糖,是江淮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名点,琅琊酥糖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借“琅琊山”之名,称之为“ 琅琊酥糖”。

琅琊酥糖选用纯白芝麻、精白砂糖、富强粉、麦芽糖等精心加工,产品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其糖块薄厚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分明,呈螺旋体,色泽乳白,入口酥软,香味浓郁,甜而不腻。

3京彩松花皮蛋京彩松花皮蛋,是安徽省天长市特产,早在清代即有制作。

蛋体透明,呈松花纹状,清香醇厚,味美爽口,在省内外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屡次夺魁。

早期的皮蛋主要以石灰、草木灰、松枝等土法配料制作面成。

建国后工艺不断革新,目前制作过程为:首先以光照、手敲、耳听等方法精选优蛋,然后下以料液泡制、浸泡时间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应根据季节、气侯条件而定,一般为30天左右。

浸泡起缸后再经检验分级,包泥下缸,方为成品。

4梅市咸水鹅梅市咸水鹅,是凤阳县特产,历史悠久,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一回民从河南南下,落脚于梅市池河岸边,以养鹅卤鹅为生,因其手艺高明,味道特别,而远近闻名,流传至今。

梅市咸水鹅之所以味道独特,主要是在选鹅、配方、火功三个环节特别讲究,所以梅市咸水鹅饱满、色泽黄亮、并有淡淡的草药味。

5雷官板鸭雷官板鸭,是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菜,因其产地来安县雷官集而得名。

起源于清同治年间,板鸭制作采用宰、卤、晾、煮四道工序。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的国家,而滁州作为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具有着独特的地方民俗。

本文将对滁州地方民俗进行一定的调查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滁州的民俗文化。

一、节日文化滁州地区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当地的人们会迎来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汴楼会”。

在这个节日里,滁州及周边地区的民众会聚集到汴楼上游行唱歌跳舞、放烟火、祭祀等活动。

此外,在春秋两季,滁州的人们也会庆祝新春和秋分,这些节日皆有其独特的民俗特色。

二、宗教信仰滁州地区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儒教、佛教、道教,其中佛教和道教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在滁州市区内,著名的金鹰寺、梅谷禅寺、皇后寺等佛教寺庙和古道观、象山道观等道教寺庙都不容错过。

这些寺庙和道观中存留的建筑、意象和信仰等方面的元素,都是滁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俗婚礼滁州地区的传统婚礼非常隆重,婚礼过程中常常会进行祭拜祖先、酬神、送嫁妆、迎亲入门等仪式。

比较典型的是送嫁妆和迎亲入门这两个环节。

在送嫁妆中,新郎的家人要准备一些嫁妆并送到新娘家,嫁妆的种类有许多,如金银器皿、珠宝饰品、家什等等。

而在迎亲入门中,则需要新娘穿着盛装坐在新郎的肩上,由新郎抬着她走进新郎家中,取意“步步高升”、“金榜题名东进”的美好寓意。

四、民间艺术滁州地区的民间艺术非常活跃,包括口技、魔术、布袋戏、杂技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木偶戏和太极拳艺术。

滁州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太极拳则是滁州民间普及度极高的传统文化活动,它既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人的心灵修养。

五、民间风味滁州地区的饮食文化非常独特,包括黄桥烧饼、酸菜鱼、古城驴肉等著名的特色美食。

黄桥烧饼是滁州的传统糕点之一,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受到大家的喜爱。

而酸菜鱼则是一道兼具美味与营养的特色菜品,其口感酸爽、鲜美,而滁州的古城驴肉更是以其滑嫩鲜香而著名,常吸引着前来旅游的游客品尝。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引言本文是对滁州地方民俗进行的调查报告。

滁州地处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本次调查重点围绕滁州地方民俗的传统庆典、风俗习惯以及节日活动展开,以期了解和传承滁州的独特民俗文化。

传统庆典岳麓花会岳麓花会是滁州地方传统的庆典活动,通常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

当天,滁州市内各个社区会集结以花为主题的巨型花车和花坛,展示各种各样的鲜花和花艺装饰。

居民们穿着传统的节日服装,共同欣赏花车巡游和各种文艺表演。

,市内还会举办一系列以花卉为主题的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观者。

百年婚礼滁州地方的婚礼习俗极富特色。

每对新人在婚礼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酬神、开道、亲事、娶亲和回门等环节。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回门仪式。

新娘在婚礼之后三天,会回到娘家,在家人的陪同下出嫁给新郎。

这一传统习俗承载了家族的情感和对新娘的祝福,十分隆重而庄重。

风俗习惯尊老爱幼滁州地方有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风俗习惯。

人们对于长辈的尊敬和关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长者的礼让、孝敬长辈等。

在滁州地方,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被广大居民所推崇和积极践行。

乡风淳朴滁州地方的居民以淳朴友好的特点而闻名。

他们对待来自外地的游客和客人都非常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在滁州农村地区,乡村民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居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十分重视。

节日活动中秋节中秋节是滁州地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庆祝中秋节。

在滁州,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叫做“晒秋”。

晒秋是指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自家团圆饭的食物和酒水摆在室外的桌上,晾晒一整天,以示祭祀和庆祝。

清明节清明节是滁州地方的传统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五或初六举行。

此时,滁州的公墓和祖先墓地会涌现出大批前来祭拜的居民。

他们会整理墓地,烧香祭祖,并且携带食品和酒水向祖先表达敬意。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节日,也是人们缅怀故人、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时刻。

滁州的葬仪风俗

滁州的葬仪风俗

滁州的葬仪风俗在滁州农村的许多地方,葬仪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传统习俗。

通过这些习俗来研究当地的民俗文化,还是饶有兴味的。

前不久,在本地一位老人的葬礼上,我参加了“庙揭”仪式。

中饭过后,司仪用喇叭通知亲朋出发去参加“庙揭”。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所谓“庙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只见彩幡花圈引路,喇叭呜咽吹起,孝子捧着老人的遗像,一行数十人或穿着孝衣,或带着孝巾跟在后面,在秋意浓浓、荒草凄凄中向野外行进。

开始我有些不太清楚要去干什么,后来有所领悟了:所说的“庙揭”,应该就是到庙里祭祀土地神的意思吧。

由于庙宇是不存在的,所以“庙揭”是在庄外的一片稻场上进行的。

场的南面摆着两个方桌,靠南的一张上面摆着所谓“猪头份”,包括一个猪头、两只猪蹄、一条鱼、一只公鸡,都是纸糊的,此外还有四盘糕点、一个香炉、两个烛台;靠北的方桌上支着老人的遗像,旁边摆放着四盘糕点,两盘水果,还有一双筷子、一个酒杯、一叠剪成小方块的纸钱。

很明显的,靠南的方桌是为祭祀土地神的,靠北的方桌是为祭奠往生之人的,祭神的祭品要比祭奠人的隆重很多。

两张桌子旁边,各站着一名老汉作司仪。

两张方桌的北面场地上铺着稻草,上面白花花地跪满了孝男孝女。

随着司仪老汉的高声唱和,跪拜仪式开始了。

跪拜顺序是按照老人的娘家亲、婆家亲、姑表亲、姨表亲、朋亲的顺序进行的。

首先跪拜土地神。

在司仪老汉的唱和下,跪拜的人站在桌案前,拈起香炉上的三束香各进香三次,拿起烛台上的两支红蜡烛各“点烛”三次,接着退后,跪在桌案前的草团上三叩首;随后,前进到第二个桌案前,站着由跪着的孝子分别递上筷子、酒杯、纸钱,跪拜人各进献三下,然后跪在草团上对着老人遗像三叩首;最后回到第一张桌案前再次三叩首,站起对两位司仪双手合十,点头致意,一个人所要做的程序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有司仪老汉的像京剧唱白般的高声唱和,因此,两位老汉手里都掂着个水杯,是毫不奇怪的了。

仪式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俨然是在上演一场隆重的乡村社戏。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滁州地方民俗的传统与变迁,探索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收集,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滁州地方民俗的各个方面。

二、研究背景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为什么选择滁州地方民俗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它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三、地理与历史背景本节将以滁州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基础,介绍该地方民俗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四、节日与庆典活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研究滁州地方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包括其起源、意义、传统习俗和现代变化。

1:春节庆祝活动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探索滁州地方春节的独特庆祝活动,包括除夕夜的习俗、春联的制作与贴春联等。

2:清明节祭扫活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介绍滁州地方清明节的祭扫活动,包括祭祀祖先、扫墓和悼念逝者的传统习俗。

3:中秋节庆祝活动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研究滁州地方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民间故事等传统习俗。

五、传统婚俗与嫁娶习俗本节将探讨滁州地方传统婚俗和嫁娶习俗,包括丰富多样的婚礼仪式、婚嫁习俗和传统婚庆活动。

六、传统宗教与信仰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索滁州地方的传统宗教和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和表达。

七、传统美食与饮食文化本节将详细介绍滁州地方的传统美食和饮食文化,包括当地特色菜肴、烹饪技巧和食品制作传统。

八、传统手工艺与工艺文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滁州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文化,包括陶瓷制作、刺绣、剪纸等传统技艺。

九、文化保护与传承本节将探讨滁州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包括相关政策、组织和活动,以及社区参与和年轻一代的传统意识。

十、结论与展望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总结滁州地方民俗调查的研究结果,探讨其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附件:1: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2:图表和图片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民俗:指代某一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传统庆典、婚嫁习俗等。

2:传统文化保护法: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滁州地方民俗调查报告滁州,这座位于安徽省东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为了深入了解滁州的民俗文化,我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滁州的传统节日民俗春节是滁州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人们还会忙着准备各种年货,如腌制腊肉、香肠,制作年糕等。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年夜饭过后,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元宵节也十分热闹。

人们会张灯结彩,观赏花灯。

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

此外,会制作元宵,有甜口和咸口之分,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清明节,滁州人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除了献上鲜花、祭品,还会铲除墓地周围的杂草,整修坟茔。

端午节,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粽子的口味多样,有红枣粽、豆沙粽、肉粽等。

同时,还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叶,据说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赛龙舟比赛,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

中秋节,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品尝月饼。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五仁、豆沙、蛋黄等。

二、滁州的婚俗滁州的传统婚俗有着一套较为繁琐的流程。

首先是说媒,一般由媒人牵线搭桥,介绍双方家庭情况。

如果双方有意,便会安排相亲。

相亲成功后,会进行定亲仪式,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聘礼。

接下来是迎亲,迎亲当天,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经过一系列的礼仪和游戏,才能将新娘接走。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还有拜堂、入洞房等环节。

在婚礼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新娘出门时要脚不沾地,通常由兄长或舅舅背上车;新娘进新郎家门时,要跨过火盆,寓意驱邪消灾;新房的床上会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三、滁州的饮食民俗滁州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滁州人喜欢吃咸货,如咸鸡、咸鸭、咸鹅等,这些咸货经过腌制和晾晒,味道鲜美,易于保存。

最新滁州俗语精选

最新滁州俗语精选

最新滁州俗语精选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

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滁州俗语,欢迎大家阅读!滁州俗语1、我问哥哥怎么会有那么多好朋友,哥哥笑着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人只要实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安徽·肥西)2、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百鸟欢唱。

我和哥哥拿着弹弓到竹园去打鸟。

二叔见了批评我们说:“千万别打三春鸟,儿在窝中盼母归。

打死一只老鸟,一窝小鸟全得饿死啊!”(安徽·肥西)3、有一次,一个同学动手打了我,我没有还手。

妈妈知道后,高兴地说:“对嘛,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安徽·枞阳)4、二叔叔抱怨家穷,天天供佛烧香。

爸爸见了,很是生气,说:“不信神,不信鬼,要靠人的胳膊腿。

你天天懒洋洋的,田也不种,活也不干,能不穷吗?双手是个宝,一世用不了。

勤劳才会有好日子过啊!”(安徽·寿县)5、妈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说:“给人金,给人银,不如教给人学问。

所以你要尊敬老师啊!”(安徽·肥西)6、我遇到一个生字去问叔叔,叔叔说:“我可连一天圣人的骂也没挨过,只认识扁担那么长个‘一’字。

”(安徽·利辛)7、我常常羡慕有的同学,在父母面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我妈妈却说:“这有什么好?惯子不会孝,肥田收瘪稻。

”(安徽·定远)8、数学测验,我得了100分,乐得不得了。

爸爸见了,说:“雷声大,雨点小;人骄傲,成绩少。

你可千万翘不得尾巴啊!人说‘走不尽的路,读不尽的书,知不尽的理’。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还得努力啊!”(安徽·寿县)9、张大伯当了干部后,由于办事公道,不讲情面,有几个人就想搞他的小动作。

他说:“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我看酱蛆能拱倒酱缸?”(安徽·利辛)10、快十点了,我还在玩。

妈妈一边催我早点睡,一边说:“一顿吃头猪,不如一觉呼。

旅游攻略--滁州的十大特色小吃

旅游攻略--滁州的十大特色小吃

旅游攻略--滁州的十大特色小吃
滁州市,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以下是滁州的十大特色小吃:
1. 琅琊酥糖:琅琊酥糖是滁州的传统名点,酥糖香甜酥脆,味道可口;
2. 滁州酿豆腐:滁州酿豆腐是滁州的特色美食,豆腐鲜嫩,馅料鲜美;
3. 秦栏卤鹅:秦栏卤鹅是滁州的传统名菜,鹅肉鲜嫩,卤汁鲜美;
4. 来安花红:来安花红是滁州的特色水果,果肉细腻,味道香甜;
5. 管坝牛肉:管坝牛肉是滁州的传统名菜,牛肉鲜嫩,味道香醇;
6. 滁州烤鸭:滁州烤鸭是滁州的传统名菜,烤鸭皮脆肉嫩,味道香醇;
7. 雷官板鸭:雷官板鸭是滁州的传统名菜,板鸭肉质鲜嫩,味道香醇;
8. 南谯板栗:南谯板栗是滁州的特色水果,果肉细腻,味道香甜;
9. 池河梅白鱼:池河梅白鱼是滁州的特色美食,鱼肉鲜嫩,味道香醇;
10. 女山湖大闸蟹:女山湖大闸蟹是滁州的特色美食,蟹肉鲜嫩,味道香醇。

滁州非遗14:琅琊山庙会

滁州非遗14:琅琊山庙会

滁州非遗14:琅琊山庙会琅琊山庙会是皖东地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举办。

有关史志载曰:“多少年以来,每逢此日,众多的香客信士来寺院烧香拜佛,无论阴晴雨雪,人们不计路遥,奔赴寺院进香结缘,祈祷平安。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琅琊山庙会逐渐衍生和充实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成为人们游山赏景、商贾贸易、信息交流和共歌齐舞的平台,成为滁州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

那么,琅琊山庙会是何由来呢?两个版本的传说,都与道教有关。

“玉皇大帝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

一种说法是,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

在这天,远近道士相聚山中举办盛大道教祭坛活动,吸引了众多信男善女前往烧香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仓廪丰实、生活幸福、子嗣绵延。

琅琊山在东晋时即有道士隐居,相继建有玉皇殿、玄帝行宫、三皇古殿、元君殿和二天门、三天门等。

在明代期间,又设立有道家管理机构“道正司”,道教活动十分活跃,名播方圆百里,一传十、十传百,渐成“正月初九赶庙会”的雏形。

“碧霞元君说”滁人为了感恩和纪念道教中的一位女神。

另一种传说是,滁人为了感恩和纪念道教中的一位女神——碧霞元君。

相传很久以前,琅琊山只是一座冷僻无名、杂草丛生的野山荒岭。

只缘天宫冷清寂寥而在人间游乐的东岳大帝女儿碧霞仙姑,偶然飘至山中,失望之余萌生了自己改山造景的念头,于是往返天上人间,不计劳累,取来天庭甘露遍洒山野,使琅琊山生花长树,风景渐渐秀美起来。

碧霞仙姑自造一处人间仙境的消息传到天宫,她的姐妹们纷纷要求下凡观赏同乐,选定的日子是仙姑的生日,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九。

后来,滁人在山上建造了碧霞宫,每年这天纷纷结伴前往烧香祭祀,久而久之,约定成俗。

琅琊山庙会真正形成为“规模盛大、热闹非凡”的民间活动,民间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间。

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年年遣派太子、大臣返回老家凤阳祭拜皇陵,滁州是必经的一个重要驿站,每次都要在此逗留歇息。

安徽滁州民间民俗

安徽滁州民间民俗

安徽节令习俗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

“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

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

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

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

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

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

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

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

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

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

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

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

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

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

别有一番意思。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

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

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

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

滁州历史及民俗文化

滁州历史及民俗文化

滁州,古州名,州名缘于涂水(滁河)。

存在于公元583年(开皇三年)至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辖域覆盖现在的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明光市张八岭以南地区、南京市浦口区西部地区。

1982年,在原滁州清流县(滁县)基础上,建立了滁州市。

1992年,滁州市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

滁州是古都金陵的江北屏障,号称“开天首郡,金陵锁钥”。

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北翼城市,是一座以家电设计制造及硅能技术研发为特色产业的新兴工业贸易城市。

1.基本概况滔滔长江,奔流不息,千百年来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这座依江带淮的淮东文化名城—滁州。

滁州西涧1.1 历史文化滁州,古称“清流”、“涂中”,最早属于扬州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市,又称“皖东”,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遥望。

滁州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是为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

这里临江近海,物富文昌,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知滁州,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著《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滁州抗金,更发出“烽火扬州路”之感喟。

滁州自古为西吴湖熟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和淮扬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熠熠生辉。

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夙冠淮东”。

三国东吴智囊、大都督鲁肃,宋代画家崔白,二十四孝子之朱寿昌,《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滁阳王郭子兴,大明天宁翼元帅何文辉,清代著名女学者王贞仪,上海市委书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复旦大学校长章益,著名书法家黄学江,两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陆元九,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教育家、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近代杰出建筑师吕彦直,江苏巡抚吴棠,还有诸如范常、胡松、方俊颐、吕本元、张远等等名人贤士。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

滁州婚俗文化礼仪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习惯上称为“皖东”。

这里的风俗文化多姿多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滁州的婚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安徽滁州传统结婚流程在安徽滁洲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

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按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一再恳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款待新郎,与亲友共饮。

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来宾,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动身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

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由于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利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结婚礼仪1.先有介绍人介绍,男女初会(如自谈的,也要走这个场)。

会面时,可有双方家长、姐妹伴随,初会地点由双方事先商定。

初会如感觉良好,男方须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些见面礼,并请双方代表聚餐一顿。

这一程序叫做“小看”。

“小看”后,男方再请介绍人去女方家商定“大看”的日期、女方所要礼物、大看时的详细人员、人数。

男方依据女方的要求,支配好对应的人员,做好接待工作。

“大看”时要隆重,男方要支配专车接送女方人员。

到双方家门口,都要放礼炮。

吃喝完毕,女方要回去时,要给每人预备一些礼物(毛巾、衣料、糖果、香烟)有小孩的,要给每个孩子一个红包。

滁州风俗调研报告

滁州风俗调研报告

滁州风俗调研报告滁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风俗习惯影响着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下面就滁州的风俗调研报告进行描述和分析。

滁州的风俗主要受到其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滁州是一个文化古城,自古以来就有“文化滁州”的美誉。

因此,文化活动在平民百姓中非常普遍。

例如,滁州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如皮影戏、地头戏、布袋戏等,这些表演艺术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此外,滁州还有丰富的民间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其次,滁州的地理环境也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产生了影响。

滁州位于淮河流域,以水乡特色闻名。

当地人民过去依靠水运出行,因此,河流和运河是滁州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也使得当地人继承了许多水上活动的习俗,如划船、钓鱼等,这些活动成为了滁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滁州的农业发达,农民们从事的农活也有一些独特的风俗。

例如,滁州的农民在田里耕作时会唱一些民歌,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的方式。

再次,滁州的风俗还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滁州是一个宗教文化多元的地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在这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尤其是佛教在滁州的影响较大,滁州有许多佛教寺庙和供奉佛像的庙宇。

当地信教人士经常会去寺庙祭拜,祈求平安和福祉。

此外,滁州还有一些宗教节日和仪式,如佛诞节和佛教徒的朝山活动等,这些都是滁州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滁州的风俗习惯主要受到其历史、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其文化活动、民间节日庆祝、水上活动等都成为了滁州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滁州独特的风俗传统为这座古城增添了魅力,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乐趣和意义。

滁州文化习俗.doc

滁州文化习俗.doc

滁州文化习俗——山水醉城滁州真好滁州的文化底蕴很好,有著名的琅琊山,醉翁亭,还是吴敬梓的故乡,天长状元戴兰芬,这里有山有水,感觉还不错,经济在安徽省还是可以的,去年的进出口排在安徽的第4位,今年前八个月排在第3位,距离省会合肥汽车1.5小时,到南京只要1小时(汽车),等快速通道修好后只要30分钟,坐火车45分钟,滁州的工厂也很多,有滁东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腰铺工业园,等等1、区域:分为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天长明光2、气候、地貌: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3、建城历史:滁州最早为楚国棠邑一部分。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十月癸酉,原侨置于今来安县城顿丘山上的顿丘县改治涂中镇(今滁州市区),置新昌郡,属徐州新昌郡顿丘县,这是今滁州市区建县之始。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迁郡、县(顿丘)治于涂中镇(今滁州市区)。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新昌郡为永阳郡,并置南谯州(均治顿丘,今市区)。

.隋开皇九年(589年)“滁州”之名始出现。

此后一千多年基本保持建置,管辖清流(今滁州市区、浦口西部、明光南部)、全椒、来安三县。

民国初年降为“滁县”,不再辖县。

1949年滁县解放后,设立滁县专区,辖9县。

1982年恢复“滁州”,称滁州市。

1992年升级为地级市,辖2区6县。

1993年、1994年天长、嘉山相继撤县设市,滁州辖2区4县,代管2个县级市。

4、滁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

其中琅琊山、醉翁亭、凤阳明皇陵、白鹭岛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观驰名中外。

滁州拥有琅琊山、皇甫山、韭山、神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明中都城两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除洲过年风俗

安徽除洲过年风俗

安徽除洲过年风俗安徽除洲过年风俗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和和美美,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屋外烟花闪耀,为大家分享了安徽除洲的过年风俗,快来看看吧!安徽除洲的过年风俗1腌雪菜(雪里蕻hong)腌雪里蕻别名:雪菜。

冬天腌雪里蕻,又香又鲜,咸度适口,质地脆嫩、无根须,老梗、泥沙、污物。

过年腌上一坛咸菜,能吃好长时间。

2腌咸货腌咸肉又称腌腊肉,是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气候湿润地区独有的一道地方美食,属于卤酱菜,口味咸鲜,多见于南方,且多见于入冬春节前,因为冬季天气较冷,不易变质且用于迎接新年、招待客人用。

年夜饭上一盘腊肉,满满的年味。

3祭灶神祭灶神又称送灶神,中国传统民俗,灶王爷又称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老滁州人于二十三日晚祭灶为灶神夫妇送行,旧时,祭灶一俗在中国十分普遍。

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4炸圆子过年前,滁州人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炸圆子。

圆子的种类很多,糯米圆子、胡萝卜圆子、肉圆子等。

圆子有很美好的寓意,炸圆子象征着来年生活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5掸尘掸尘俗称打扫卫生,过年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迎接农历新年。

6办年货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

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无非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

7打年糕打年糕,又名搡年糕。

习俗在浙江地区由来已久,每到农历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8开门炮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

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9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滁州清明上坟

滁州清明上坟

滁州清明上坟
《滁州清明上坟》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寄托哀思、表达思念的时刻。

在滁州,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坟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

滁州清明上坟的习俗可以追溯至千年前的唐宋时期。

每年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携带鲜花、香烛和食物,前往祖坟祭拜。

在祖坟前,人们会烧香、祭拜,敬献食品和酒水,还会烧纸钱、撒上纸花,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祝福。

家族长辈会领着后人们向祖先行三跪九叩礼,衷心地祈福祖先安宁,祈祷家族繁荣昌盛。

在滁州的清明节,也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习俗。

比如清明祭祀不用冥币、不做宵夜、墓地不用孝服等。

这些传统习俗凸显出滁州地区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依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滁州清明上坟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现在的人们更注重节日的内涵和精神寄托,而不是过分追求形式和规矩。

不过,无论怎样改变,对于家乡过去的记忆和先人的怀念,滁州人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

滁州清明上坟,不仅是一种宗族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感情的表达。

人们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也感受到了家族传统和温暖。

这一天,祭
祀的人们用心祈祷,用行动纪念,铭记着祖先的恩情,让家族的传统与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滁州春节的风俗

滁州春节的风俗

滁州春节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在滁州,过年的习俗可多了,看吧!——“挂
灯笼”这是过年前家家户户要做的一件事,有红灯笼、金元宝、
元宝灯等,总之就是“金元宝”。

这可是咱们滁州的一大特产呢!为什么叫“金元宝”呢?因为那里面都是金元宝啊!挂灯笼时,
要先把灯笼纸撕下来,然后用火点着,最后再把金元宝一个一个
地挂在灯笼上。

有的人家还会把那些纸做的金元宝和一些小玩意
儿挂在灯笼的旁边,为春节增添了几分热闹。

除了做灯笼、贴窗花、挂灯笼以外,还有很多习俗。

贴对联:在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

贴对联时,
先用红色的油漆把房子上都刷一遍,然后再把那五颜六色的对联
纸剪下来。

贴好后就会有一种喜庆的感觉。

贴窗花:窗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春节时贴窗花是我国民间自古以来的习俗。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正 月 初 九 庙 会 盛 况
.
全椒
全 椒 吴 敬 梓 纪 念 馆
• 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 西北隅走马岗。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 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 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安徽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 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 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 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 全椒走太平传承至今,和三位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 据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 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 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 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 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 此时恰为正月十六。此后,每逢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竹,追念 刘平。后渐渐衍化成走太平。 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山峰(笔峰)加高, 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带领一帮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 总旗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于是诬告全椒人谋反,永乐帝欲派 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 自家性命担保。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太平桥高垅上。走 太平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 “正月十六走太平”,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 边邻县邻省,现成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风情。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
•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 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 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 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 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
正月十三灯会

• 十三灯会 • 正月十三晚上灯,是全椒


酥笏牌
滁州欢迎您
• 有朋自远方来


•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 胜,为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国家森林公 园、国家AAAA级旅游 区、国家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中国24大文 化名山之一,中华百 座名山之一,安徽省 五大风景区之一。
醉翁亭
• 中国四大名亭之首
琅琊山醉翁亭
琅琊山庙会
• • 过去,每年正月初九这一天,人们纷纷到琅琊寺烧香礼佛,同时玩灯、杂 耍,好不热闹。这便是琅琊山庙会。庙会为什么选在正月初九?这里有一段传 说。 相传很久以前,琅琊山并不象现在这样秀丽多姿,只是一座杂草丛生的荒 山野岭。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仙姑因嫌天宫冷清寂寥,想到人间游山玩水。仙 姑定睛一看,大失所望,山上除了草还是草,连比自己高的树都没有。仙姑稍 作休息,想另找锦绣山川。但转念一想,现在的景色有何味道?不如自己动手 造就一处美景,想造多美就造多美。于是,她决定不到别处去了,并就地用石 头垒了一个住处,往下来美化琅琊山。 碧霞仙姑知道天宫里的甘霖能使花草变香,清水变甜。便每天往返天上人 间,取来甘霖,洒在琅琊山上。她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辞劳苦,终于 使原来的荒凉的琅琊山开始长树生花,风景渐渐秀丽起来。其中琅琊寺一带的 景色特别优美,这是因为盛甘霖的罐子不小心给弄翻了,甘霖全部泼在一处的 缘故。 碧霞仙姑造了一处仙境的消息传到天宫,她的姐妹们纷纷要求下来观赏, 选定的日子是仙姑的生日,而这一天正是正月初九。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碧霞仙姑,就在琅琊山顶上建造了一座宫殿,这便是 碧霞宫。每年正月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烧香祭祀,这样,便逐渐形成了规模盛 大、热闹非凡的庙会。
每年春节保留节目。 各式各样的自制小灯笼, 数以千计,挂在新华路两 边, 像两条夜游灯龙,上万观 灯人潮,一浪接着一浪。 这热闹场景,辛苦县城千 名初中生和小学生啦。
富有想象力的灯会


好玩
.
凤阳花鼓
• •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 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 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种的 营养,根据说唱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演,逐渐向戏剧演变,至光绪年间, 形成花鼓戏。 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许多知名艺人如陈广仁、李西、乔成、 顾怀功等,活跃于沿淮一带的农村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吴汉杀妻》、 《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70多出。花鼓戏伴奏只 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至6人, 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锣跟人,人跟锣,互为帮衬。 凤阳花鼓戏是“以唱为玩”的业余性质,解放前,演员皆为男性(女角由 男性反串),唱腔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后,凤阳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抢 救该剧种,先后两次成立凤阳花鼓戏剧团,并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将 “凤阳三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创作出凤阳花鼓《全家乐》,国家领导人董 必武观看后给予很大鼓励,由于没有经济收入,1960年,凤阳花鼓戏剧团 又被撤销。如今,花鼓戏所存曲调,仅供音乐工作者作创作素材。
·
滁州,古州名,州名缘于涂水(滁河)。存在于公元583年(开皇三年) 至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辖域覆盖现在的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 来安县、全椒县、明光市张八岭以南地区、南京市浦口区西部地区。 1982年,在原滁州清流县(滁县)基础上,建立了滁州市。1992年,滁 州市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古都金陵的江北屏 障,号称“开天首郡,金陵锁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