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十大误区 讲稿
六、谦敬错位
例10、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例1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 能对人。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 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 用事物、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 “喻体”,后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虎拉车--没人赶(敢)”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惯用语:“打个比方”
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 处广。 特点: 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 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如:“踢皮球” 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互相不负责任的推来 推去。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如:“碰钉子”“鬼画符”“挂羊头,卖狗肉”“戴 高帽”。也有其他形式,如:“纸老虎”“墙头 草”“马后炮”“耳旁风”。有的中间能插入成分, 如:“敲(别人的)竹杠”“泼(他的)冷水”“吹
象牙之塔:
原为19世纪法国某文艺批评家批评同时代
诗人的话,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家脱离社 会现实而进入个人的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
火中取栗:
猴子和猫看见火炉中烤着的栗子,猴子叫 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只栗子,都被猴 子吃了。[见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 比喻冒着危 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语文高考解题技巧: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 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 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 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 “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 相悖。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 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 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 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⑤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 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 法律严惩不贷。 改“不可理喻”
⑥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 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⑦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 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 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⑧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 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五)褒贬颠倒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 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 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 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 句⑨误当褒义词用。 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①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 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 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05年江苏卷)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 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 贬义词,句⑧误当褒义词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狭义成语误用例说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时间:2007-12-27[收藏] [推荐] [评论] [打印] [关闭] 在洋洋大观的成语大家族中,有一类成语,适用的范围很小,适用的对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类成语,我们姑且将它称之为“狭义成语”。
狭义成语在使用时,如果不认真推敲,很容易“泛化”,导致使用失误。
本文通过分类例举的方式,就此类误用加以说明。
1. 适用于特定关系的成语例l这两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矛盾得到解决,他们终于破镜重圆,和好如初。
破镜重圆,只适用于夫妻关系。
例2姐妹俩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长大了连工作都在一个单位。
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源于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因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个小女孩的关系,是不可用“青梅竹马”来形容的。
例3十年后,我们将相约来母校聚会,畅叙友谊,共享天伦之乐。
天伦之乐,只适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本句扩大到了同学关系。
例4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只适用于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源于王勃“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例5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妹、王晓波。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源于白居易诗“在天愿作比翼鸟”。
例6两个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子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特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肯轻易放过,朋友之间怎么可以“狭路相逢”?2. 适用于特定事物的成语例1这次搬家他花了不少力气,仅家具就装了两卡车,真可谓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只适用于藏书之多,与家具无关。
例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是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特指文献、资料等很丰富,不可用来指商品。
例3我收到一封外国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不胫而走,特指事物、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例4开幕式上,煤气燃起几米高的火焰,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美轮美奂,特指建筑物的高大华美。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知识讲解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用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 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 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 觉排队。(07年全国卷Ⅱ)
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 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 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 词用)
1.贬词褒用的成语:始作俑者 煊赫一时 舞文弄墨 党同伐异 急功近利 虎视眈 眈 死心塌地 罄竹难书 移天易日 翻 云覆雨 一团和气 顶礼膜拜 长篇大论 衣冠楚楚 道貌岸然 彻头彻尾 推波助 澜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粉墨登场 沆 瀣一气 金科玉律 满城风雨 色厉内荏 为所欲为 无所不为 受宠若惊 数典 忘祖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振振有辞 蛛丝马迹 洗心革面 买椟还珠 觊觎 之心 一唱一和 欲盖弥彰 弹冠相庆 趋之若骛 无独有偶 无所事事 兴师动众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 意(多含轻视之意)。不能理解为 “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 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 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 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 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 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 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 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 两”,语体色彩不妥)
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 三丈,气冲霄汉。
6.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 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 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十大误用成语
十大误用成语1.[呼之欲出] 媒体误例: 《机甲世纪》教官系统呼之欲出简析:呼之欲出,是形容绘画或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形象,就像活了一样;而相当多的媒体望文生义,误解为某某事情、法规等要出现出台的意思。
该成语误用率之高,令人震惊,每天几乎随时可见。
2.[对簿公堂] 媒体误例:黄圣依星爷官司开庭“劳资纠纷”对簿公堂简析:对簿公堂意思是指在公堂受审,而众多媒体误用为双方打官司闹上法庭或告状的意思。
误用率也相当高。
3.[炙手可热] 媒体误例: NBA火箭老板置业世界城酒店式公寓正炙手可热简析: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指某人的权势很大,一接近就烫手。
但很多媒体错误地理解为很抢手或非常红火的意思。
4.[长袖善舞] 媒体误例: 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简析:长袖善舞,是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贬义词;而一些媒体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的意思。
5.[美轮美奂] 媒体误例:在第一届体育艺术节上,师生的节目真是美轮美奂,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都相差不大。
简析:美轮美奂,是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
一些媒体单从字面上看,误解为美丽而丰富宏大的意思。
轮,是高大;奂,是众多;美轮美奂,就是高大众多,一般用于形容房屋。
同时这个成语中的“轮”经常误写作“仑”。
6.[空穴来风] 媒体误例:你说北京大学教授将要到我校做学术报告的事情,完全是空穴来风嘛,我可以肯定的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昨天我从校长那里已经证实了。
简析:“空穴来风”指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一些媒体错误地理解为消息、传闻等没有任何来由和根据,而且误以为贬义的用法。
7.[差强人意] 媒体误例:《开创世纪》堪称大手笔但后40集差强人意简析:差强人意,是还算符合人意的意思;而一些媒体错误的理解为因质量不好不怎么符合人意的意思,错用率很高。
成语运用中出现的十大错误共30页共32页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பைடு நூலகம்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
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如: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四)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2005年北京春招卷)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成语设题的十大陷阱
成语设题的十大陷阱一、望文生义1、不易之论:易,改变。
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2、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消除3、诛心之论: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4、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5、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6、不足为训: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7、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8、毫发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
形容一点不差。
9、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10、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
11、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二、褒贬不明1、难兄难弟: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
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2、高谈阔论:高:大声地;阔:广阔。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3、旁若无人:旁:旁边;若:好像。
身旁好像没有人。
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也形容很投入,没有感到他人的存在。
4、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5、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或进行艺术构思。
6、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
原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指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易于获得。
7、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褒贬两用词)三、谦敬不妥1、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3、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四、轻重失当1、祸国殃民: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对例4中的“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
例5“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
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
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
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
另外这个词常误作“昨日黄花”。
例6中“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例7中“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
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
类似成语还有:目无全牛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想入非非短小精悍淋漓尽致左右逢源信笔涂鸦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等。
三、色彩不分,褒贬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例8、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例9、《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
例10、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例8中“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
把此词加于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
例10“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义词;此例用以指“小错误” 积少成多,是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
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类似成语还有: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粉墨登场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倾巢而出弹冠相庆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目无全牛集腋成裘耳提面命雨后春笋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等等四、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
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
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
例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例11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例12中“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
例13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类似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萍水相逢明日黄花汗牛充栋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脍炙人口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娼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勾画了了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圆洛阳纸贵日理万机等等五、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14、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15、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例16、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17、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例14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例15“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例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例17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类似的成语还有: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绵薄之力汗马功劳敝帚自珍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门墙桃李敬谢不敏不情之请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信笔涂鸦班门弄斧等;六、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例18、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例1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20、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例18“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
这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例19“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考生”身上是犯了“重词轻用”的毛病。
例20“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类似成语还有: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七手八脚多事之秋纵横捭阖日理万机义无返顾丰功伟绩从谏如流无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七、功能混乱,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
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21、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例22、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23、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例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例21中“出奇制胜”可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例22中“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例23、24都是把不及物动词“发扬光大”“龙飞凤舞”误作及物动词使用,使之带上宾语,造成了错误。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漠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同心同德地建设四化”“深思熟虑的建议”等。
八、画蛇添足,前后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例25、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例26、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例25中“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例26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
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例27、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